- 初二語文教案設(shè)計:信客 推薦度:
- 初二語文教案:信客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初二語文《信客》教案
《信客》這篇課文的教學(xué)要讓學(xué)生們解讀余秋雨的人生感、民族感和歷史感。以下是百分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信客》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guān)信息請持續(xù)關(guān)注我們應(yīng)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教學(xué)目標:
1、握文章脈絡(luò),理清思想內(nèi)容。
2、樹立誠信為本的做人理念。
3、解讀余秋雨的人生感、民族感和歷史感。
教學(xué)步驟:
一:導(dǎo)入
請欣賞下面兩段文字:
1993年我在上海工作時,偶爾在南京路新華書店看到《文化苦旅》,覺得很不錯,就買下,因此我知道了有一個學(xué)者叫余秋雨。后來,余秋雨和他的這本書紅遍大江南北。我一般不喜歡跟風(fēng),余秋雨后來出的幾本書,我沒有怎么看,唯獨《文化苦旅》,我還是非常推崇的。因為讀一本書,而認識一位作者,我更有成就感!當然,因為一位作者的緣故,而去讀此人的書,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猶記得九六年剛剛接觸到《文化苦旅》時的情景,夏夜寂寂,我跪拜于地,以一種膜拜的姿勢,瞻仰這些神性的文字,禁不住念出了聲:“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凄艷的晚霞。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黑夜漫漫,我第一次讀到了這般雄渾悲愴的歷史散文。我為之傾倒,義無反顧。
此后,不論我身處何方,總有一本《文化苦旅》常伴床頭。
——《文化苦旅》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讓讀者這般癡狂。
《文化苦旅》余秋雨是1992年出版的第一部非學(xué)術(shù)性散文,也是他辭去院長后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共收集了37篇散文。全書的主調(diào)是憑借山水風(fēng)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gòu)成。
今天,我們走進余秋雨,走進《文化苦旅》,一起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gòu)成,解讀余秋雨的人生感、民族感和歷史感。
二:作者簡介: (播放視頻)
余秋雨說:“我把想清楚了的問題交給課堂;我把有可能想清楚的問題交給學(xué)術(shù);我把絕對想不清楚的問題交給散文。”今天,我斗膽把余先生想不清楚的問題交給同學(xué)們。
三:研讀課文
(1)(播放音頻)解題
信客是一種私人職業(yè),不受任何機構(gòu)管理。這個地方外出謀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帶幾封平安家信、帶一點衣物食品的,方圓幾十里又沒有郵局,那就用得著信客了。信客要有一點文化,知道各大碼頭的情形,還要一副強健的筋骨,背得動重重的行李。
細想起來,做信客實在是一件苦差事。鄉(xiāng)間外出的人數(shù)量并不太多,他們又不集中在一個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卻很費腳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著信客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轉(zhuǎn)八拐,換車調(diào)船,聽他們說說都要頭昏。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運也就賺不了什麼錢,他們一概是肩挑、背駝、手提、腰纏,咬著牙齒走完坎坷長途。所帶的各家各戶信件貨物,品種繁多,又絕對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損壞,一路上只得反復(fù)數(shù)點,小心翼翼。當時大家都窮,托運費十分低廉,有時還抵不回來去盤纏,信客只得買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艙位,隨身帶點冷饅頭、炒米粉充饑。
信客為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一身破衣舊衫,滿臉風(fēng)塵, 狀如乞丐。
在很長的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xiāng)村和城市的紐帶。
(2)研讀文本
1、做信客好不好,為什么?他為什么選擇當信客?
明確:做信客很“苦”, 老信客因為一條紅綢,被人糟蹋了名譽,找到了年輕人當?shù)诙趴汀?/p>
2、信客工作任勞任怨,善良厚道,但他有時還要受到無端的呵斥與猜疑。
3、信客帶著老信客的叮嚀與囑托走上了征程,那么,信客又是怎樣作信客的呢?
明確;做本職工作——收發(fā)信、物。 做分外工作――充當死者的代理人。
4、信客匆匆的腳步,帶來了遠方親人的音訊。信客不畏路途艱辛兇險,吃不飽,睡不好,疾病纏身。如果說,這是肉體上的摧殘,這還可以忍受,那么,他還要忍受精神上的苦痛,這精神的苦痛是什么呢?
明確:受人懷疑,遭人詰問。
但信客并沒有發(fā)脾氣,而是連連賠罪,任由別人懷疑詰問,這反映出信客任勞任怨,但他還干這檔子事,他盡了鄉(xiāng)鄰間的情誼,說明他有情有義。
5、信客遭人懷疑詰問就已非常痛苦,但有些事對他來說,無疑是在流血的傷疤上撒了一把鹽。那么,這是什么事呢?
明確:遭人誣陷,被送如警察局。 但他并沒有把這件事公布于眾,他要保存他老鄉(xiāng)的面子,說明他寬容,從這件事中,信客深刻的體會到了做信客的兇險,他不干了。
6、從中你看出信客是怎樣的一類人?
明確:沒有何怨言,仁義熱心,任勞任怨,寬以待人,善良厚道。
7、最后,信客不干了,人們的通信成了問題,人們也就想起他的偉大。對信客來說,社會總體上還是有良知的,他生活一直很好,人們還推舉信客當教師,他工作出色,還當校長,贏得了人們的敬愛與懷念。他為什么能當老師、校長呢?
明確:上過私塾,有文化;奔波一輩子,閱歷豐富;代人寫信,增長知識。
8、信客死后為什么要求葬在老信客的墓旁?
明確:他通過多年的奔波、體會,他了解這一職業(yè),熱愛這一職業(yè),因而,他同情老信客,敬重老信客,感激老信客。
四、延伸訓(xùn)練
1、全文脈絡(luò):當信客的原因---怎樣做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2、文章分四節(jié),每節(jié)用一、二、三、四標出,你能用倆字做小標題代替一、二、三、四嗎?可否用一字?
3、中國古典文學(xué)常以回目名為章節(jié)名,如“陸虞侯縱火草料場,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你也試試看。
小結(jié):同學(xué)們,我們通過解讀課文,理清線索,明白信客的仁義熱心,任勞任怨,寬以待人,善良厚道的人性美,從而解讀到余秋雨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人性的贊美。作為一個有責(zé)任心的作家,他的思考決非停留在這一層面繼續(xù)解讀余秋雨的民族感和歷史感。
五、深沉解讀
1、余秋雨先生寫的《信客》,實為文化苦旅中的“信客”,是誠信、寬容文化在不誠信、不寬容文化中的一次苦旅。
在《信客》中寫出了老信客和年輕信客同樣的悲劇:老信客和年輕信客都被迫遠離信客這一職業(yè),一個是偶然的、唯一的一次失信,導(dǎo)致整個社會對他一生誠信的徹底否定,老信客痛楚無奈地從浸滿誠信文化因子的這一職業(yè)中悄然退出;而另一個則是因為太誠信而被捕進班房,認識到誠信“這條路越來越兇險,我已經(jīng)撐持不了”而決然退出。他們殊途同歸的根源都在于:整個不誠信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以他們?yōu)榇淼恼\信文化進行詆毀和嘲弄,甚至是迫害(信客因誠信被打耳光、進班房)。
更具有諷刺意味的、荒誕可笑的是,在這種整體社會文化不誠信、不寬容的背景下,只有不誠信才能贏得“不誠信者“的感動和尊重?纯茨俏辉诙际欣锎蛄诵趴投獾耐l(xiāng),因為信客沒有說他任何壞話(即沒有向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告發(fā)他在外養(yǎng)情婦的秘密),也就是沒向他的妻子說真話,而讓這位同鄉(xiāng)“深受感動”,決定辦郵所,讓信客任職。其實作者在告訴我們“誠信文化”所遭遇的尷尬和不幸,告訴我們這種畸變的、不誠信文化的社會心態(tài)的滑稽與荒誕,可笑與可悲。
2、你認為當今社會還存在這種不誠信現(xiàn)象嗎?
3、余秋雨作為一個文人,向當今社會呼吁什么?
年輕的信客是“誠信、寬容”的文化精靈,然而誠信的每一寸,寬容的每一步,都是要付出忍辱負重的代價。這個奔波于城市文化和鄉(xiāng)村文化之間的“另類文化使者”,并沒有因為自己的“誠信、寬容”而感到幸福:他要忍受喪夫之婦咬牙切齒的憎恨、大聲呵斥;還要忍受不忠于妻子的同鄉(xiāng)的侮辱!罢\信和寬容”文化的精魂——信客,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艱難地生存的。這實質(zhì)上是兩種相反的文化在碰撞、在沖突,信客就是在這種沖突中最終忍受不住,敗下陣來,這正暗示著“誠信、寬容”文化沒有順利生長的土壤和環(huán)境,只好隱退于生活之外。最后,信客與老信客兩墳相守,也正暗示著,只有“誠信、寬容”與“誠信、寬容”相隨,才是誠信文化生長、生存的最佳土壤和環(huán)境,這正是余秋雨先生文本中所要訴求的要義。
余秋雨是一個富有人生感、民族感和歷史感的人。
《信客》教學(xué)反思
--分析課文要選好角度
課堂教學(xu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執(zhí)教者從各個方面進行精心準備。其中,如何選好角度分析課文,是語文老師上好一堂課的關(guān)鍵。
余秋雨的散文《信客》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學(xué)生領(lǐng)悟文中的真情呢?筆者是從作品和作者介紹切入課堂。
“本體論”的文章分析家們注重撇開作者和時代背景,從文章的本體入手來分析文章,固然有其意義,但這如同一池水,不管它的來源和去路,總有管中窺豹之感。我這堂課抓住了作品和作者這源頭活水, 通過介紹作品和作者,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導(dǎo)學(xué)生探究這種思想情感產(chǎn)生的原因,滿足學(xué)生求知的需要。我在授課時,用了這樣一段話,同學(xué)們請欣賞下面兩段文字:“1993年我在上海工作時,偶爾在南京路新華書店看到《文化苦旅》,覺得很不錯,就買下,因此我知道了有一個學(xué)者叫余秋雨。后來,余秋雨和他的這本書紅遍大江南北。我一般不喜歡跟風(fēng),余秋雨后來出的幾本書,我沒有怎么看,唯獨《文化苦旅》,我還是非常推崇的。因為讀一本書,而認識一位作者,我更有成就感!當然,因為一位作者的緣故,而去讀此人的書,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猶記得九六年剛剛接觸到《文化苦旅》時的情景,夏夜寂寂,我跪拜于地,以一種膜拜的姿勢,瞻仰這些神性的文字,禁不住念出了聲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凄艷的晚霞。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黑夜漫漫,我第一次讀到了這般雄渾悲愴的歷史散文。我為之傾倒,義無反顧。此后,不論我身處何方,總有一本《文化苦旅》常伴床頭!
我趁機引導(dǎo),《文化苦旅》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讓讀者這般癡狂。
我告訴同學(xué)們《文化苦旅》是余秋雨1992年出版的第一部非學(xué)術(shù)性散文,也是他辭去院長后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共收集了37篇散文。全書的主調(diào)是憑借山水風(fēng)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gòu)成。今天,我們走進余秋雨,走進《文化苦旅》,一起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gòu)成,解讀余秋雨的人生感、民族感和歷史感。
這樣的作者介紹讓學(xué)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達到了向課外的延伸。
本課的第二個角度是解讀余秋雨的人性感。通過引導(dǎo)學(xué)生解讀課文,理清線索,明白信客的仁義熱心,任勞任怨,寬以待人,善良厚道的人性美,解讀余秋雨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人性的贊美。作為一個有責(zé)任心的作家,他的思考決非停留在這一層面,本課的第三個角度是解讀余秋雨的民族感和歷史感。余秋雨先生寫的《信客》,實為文化苦旅中的“信客”,是誠信、寬容文化在不誠信、不寬容文化中的一次苦旅。
在《信客》中寫出了老信客和年輕信客同樣的悲劇:老信客和年輕信客都被迫遠離信客這一職業(yè),一個是偶然的、唯一的一次失信,導(dǎo)致整個社會對他一生誠信的徹底否定,老信客痛楚無奈地從浸滿誠信文化因子的這一職業(yè)中悄然退出;而另一個則是因為太誠信而被捕進班房,認識到誠信“這條路越來越兇險,我已經(jīng)撐持不了”而決然退出。他們殊途同歸的根源都在于:整個不誠信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以他們?yōu)榇淼恼\信文化進行詆毀和嘲弄,甚至是迫害(信客因誠信被打耳光、進班房)。
更具有諷刺意味的、荒誕可笑的是,在這種整體社會文化不誠信、不寬容的背景下,只有不誠信才能贏得“不誠信者“的感動和尊重。看看那位在都市里打了信客耳光的同鄉(xiāng),因為信客沒有說他任何壞話(即沒有向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告發(fā)他在外養(yǎng)情婦的秘密),也就是沒向他的妻子說真話,而讓這位同鄉(xiāng)“深受感動”,決定辦郵所,讓信客任職。其實作者在告訴我們“誠信文化”所遭遇的尷尬和不幸,告訴我們這種畸變的、不誠信文化的社會心態(tài)的滑稽與荒誕,可笑與可悲。余秋雨作為一個文人,向當今社會呼吁什么?年輕的信客是“誠信、寬容”的文化精靈,然而誠信的每一寸,寬容的每一步,都是要付出忍辱負重的代價。這個奔波于城市文化和鄉(xiāng)村文化之間的“另類文化使者”,并沒有因為自己的“誠信、寬容”而感到幸福:他要忍受喪夫之婦咬牙切齒的憎恨、大聲呵斥;還要忍受不忠于妻子的同鄉(xiāng)的侮辱!罢\信和寬容”文化的精魂——信客,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中艱難地生存的。這實質(zhì)上是兩種相反的文化在碰撞、在沖突,信客就是在這種沖突中最終忍受不住,敗下陣來,這正暗示著“誠信、寬容”文化沒有順利生長的土壤和環(huán)境,只好隱退于生活之外。最后,信客與老信客兩墳相守,也正暗示著,只有“誠信、寬容”與“誠信、寬容”相隨,才是誠信文化生長、生存的最佳土壤和環(huán)境,這正是余秋雨先生文本中所要訴求的要義。 從此,我們可以看出余秋雨是一個富有人生感、民族感和歷史感的人。
在課始,我曾播放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采訪觀眾對余秋雨的評價,有人說他是活動家,說他是商人,說他是作家。課終時,讓學(xué)生評價,他們說余秋雨是個社會人,是一個富有人生感、民族感和歷史感的人。這樣使課堂首尾圓合,結(jié)構(gòu)完整。
【初二語文《信客》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人教版初二語文教案:信客10-09
初二語文教案設(shè)計:信客10-11
《信客》語文教案08-28
選修語文《客至》教案06-05
《信客》練習(xí)教案09-22
《信客》教案反思10-06
信客優(yōu)秀教案09-01
《信客》教案設(shè)計07-08
《信客》精品教案優(yōu)秀10-09
《信客》優(yōu)秀備課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