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文章漁歌子教案教學實錄
一、聯(lián)系舊知,導入新詞
師:同學們,這個學期,我們學過一首詞,叫——
生:(齊答)《憶江南》。
師:請大家一起背誦《憶江南》,預備起。
生:(齊背)憶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師: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一首詞《漁歌子》,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板書:漁歌子張志和)
[評析:這是學生第二次學詞,從復習學過的詞入手,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喚醒學生關(guān)于詞的記憶。此時,教師不必再講長短句、詞牌名等詞的基本知識了。]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師:“漁歌子”是詞牌名,看到這個題目,你能猜一猜這首詞寫了些什么嗎?
生1:可能寫漁夫唱歌吧?(生笑)
生2:不對,應該講漁夫的生活。
生3:寫釣魚的情景。
師:詞的詞牌名與內(nèi)容一般沒有關(guān)聯(lián),但有些卻有聯(lián)系,如張志和的《漁歌子》就是描寫漁翁的生活,表現(xiàn)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仔子細細讀上四遍,前兩遍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詞念得字正腔圓;后兩遍要注意把詞讀通順,注意詞句內(nèi)部的停頓,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
[評析:詞牌名與詞的內(nèi)容的關(guān)系比較復雜,三言兩語無法說清楚。這里讓學生根據(jù)“漁歌子”詞牌名猜測詞的內(nèi)容,很有新意,設計比較巧妙。]
師:自由練習朗讀,開始。
(生自由讀《漁歌子》。)
師:(課件出示《漁歌子》。)好,誰來讀一讀《漁歌子》?其他同學注意聽,看字音讀準了沒有。
生: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讀的字正腔圓,真不錯!“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念sài,“白鷺、鱖魚、箬笠、蓑衣”四個詞語中都有生字,但她讀準了。誰再來讀一讀?
(接著請三位學生讀詞,學生互相幫助正音。)
師:想讀的同學這么多,那好,我們一起讀,開始!
生:(齊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很好!誰再來讀一讀《漁歌子》?你來讀,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在讀詞時,句子中間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板有眼?
生:(朗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很好,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西塞山前白鷺飛”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
生:他在“西塞山前”的后面停頓了一下。
師:你還注意到?jīng)]有,他在讀“桃花流水鱖魚肥”和“斜風細雨不須歸”時,哪兒停頓了?
生:“桃花流水”、“斜風細雨”的后面都停頓了。
師:你們都聽出來了嗎?
生:(齊答)聽出來了。
師:對,這就叫有板有眼。古詩詞特別講究音律和節(jié)奏,讀的時候要有板有眼,像詞人一樣讀。來,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有些孩子還隨著節(jié)奏搖頭晃腦的,有意思。來,我們模仿這些同學讀。
生:(齊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評析:引領(lǐng)學生誦讀是經(jīng)典詩詞教學之根本。按照朗讀規(guī)律,一般要經(jīng)過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這三個階段。因此,朗讀指導也得體現(xiàn)這樣的層次,要體現(xiàn)學生從不會到會的認識過程,每次讀要有明確的目的。上面的讀是前兩個層次——讀正確,把詞讀得字正腔圓;讀流利,讀得抑揚頓挫,有板有眼。指導的技巧在于先讀后導,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去體悟。如“其他同學注意聽,看字音讀準了沒有”,“你來讀,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在讀詞時,句子中間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板有眼?”“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西塞山前白鷺飛’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等等。在自然的引導下,學生不僅習得了朗讀的基本技巧,而且對詞意有了初步的感知,為接下來想象畫面、理解詞意作好了鋪墊。]
三、想象畫面,深入感悟
師:有那么一點詞人的感覺了!這首詞很優(yōu)美,用古人的話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稘O歌子》描繪的景象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老師讀詞,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師配樂朗誦《漁歌子》,學生靜聽想象。)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誰來說一說?
生1:我看到了一座山,叫西塞山,山前一行白鷺在飛翔。桃花開了,小河的流水里鱖魚長得肥美。一個人戴著箬笠,披著蓑衣,在斜風細雨中不需要回家。
師:這人在斜風細雨中做什么?請說完整。
生1:哦,他在斜風細雨中釣魚,不想回家。
師: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從什么地方看出來?
生2:是春天,我從“桃花流水”看出來的。
生3:桃花開的時候,一般是陽春三月。
[評析:邊讀文章,邊想畫面,這是重要的閱讀方法。尤其對于那些景美情深的課文,更適合于采用這樣的方法。《漁歌子》語言洗練,詞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了動人的江南水鄉(xiāng)圖。
從語言形式上看十分簡單,但內(nèi)涵卻十分豐富,簡潔的語言反而給了讀者無限想象的空間。這樣邊聽邊想象畫面的做法至少有三點好處: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把文字轉(zhuǎn)換成畫面是需要語感的;二是有助于理解詞的意思;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師:對。是的,是春天,春天充滿了詩情畫意。想不想用簡筆畫畫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畫。
(師生一起畫畫,教師畫在黑板上。)
師:畫面配有文字才好呢!跟著老師一起書寫。
(師生一起書寫“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教師隨機作寫字指導。)
師:好,請大家指著各自畫的畫,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詞的意思。
(生各自說詞意。)
[評析:將畫畫、寫字和口語表達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設計比較高明。這不是為了體現(xiàn)學科整合,而是實實在在的語文實踐活動。要畫好畫,必須對詞有準確的理解;而畫畫的過程,也是感悟詞意的過程;在相應景物旁寫詞語,對照畫面說話,這樣的訓練不僅新穎,而且有實效。]
師:這么美的畫面,這么美的詞,最適合用美讀了。像老師剛才一樣讀。
生:(齊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能給人美的感覺,但還不夠。為什么呢?沒有請詞人來呀!面對此情此景,詞人會說些什么?他心情如何?
生1:他會說,“大自然真美,我被陶醉了。”
師:好,你就是詞人,陶醉地讀。(生1讀。)
生2:他可能會說,“這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簡直是世外桃源啊!”(掌聲)
師:你詞匯豐富,知識豐富,還知道“世外桃源”哩。好,你嘗試讀出這種感覺吧!(生2讀。)
生3:我想他的心情一定是愉悅的,就是賞心悅目。
師:好,你賞心悅目地讀。(生3讀)
師:除了“賞心悅目”,還可以用什么詞語形容詞人的心情?
生4:心曠神怡。
生5:悠閑自在。
生6:自由自在。
生7:悠然自得。
師:(指剛才答問的四個學生)請你們悠然自得地讀一讀。(生4、5、6、7讀。)
師:來,我們不看書,一起來吟誦。你就是詞人,面對青青西塞山,看那白鷺展翅飛翔,身旁桃花爛漫、流水潺潺、斜風細雨,把身心放到詞中間,讀!
生:(齊讀)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評析:在讀中想象,設身處地,感悟詞情,讀出詞情,是這一板塊的重點。詞情如何讀出來?先由教師范讀,閉眼遐想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并把這樣的景象用簡筆畫畫出來,看到這樣的美景,讀到這樣的美詞,學生心中的美感油然而生。然后,把詞人請進來,體會詞人會說什么,心情怎樣,引導學生交流真實的感受。“好,你就是詞人,陶醉地讀”,“你詞匯豐富,知識豐富,還知道‘世外桃源’哩。好,你嘗試讀出這種感覺吧!”“請你賞心悅目地讀”,“請你們悠然自得地讀一讀”等等。學生的感悟發(fā)自內(nèi)心,獨具個性,讀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這是真正個性化的閱讀,完全以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為前提。]
四、質(zhì)疑問難,提升情感
師:《漁歌子》讀到這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生默讀,思考。)
生:我不懂“青箬笠,綠蓑衣”。
師:你可以借助書上的注釋理解。
生;我看了,但還是不明白。
師:我知道了,像這樣的避雨工具早已被淘汰了,所以你根本沒有看見過。但沒關(guān)系,這應該不影響你對整個詞的理解。
[評析:學生的第一個提問很有意思,粗略一看似乎不是問題,因為書上有“青箬笠,綠蓑衣”的注釋。可學生為什么還要問呢?真的僅僅是因為沒看見過這兩樣東西嗎?其實,一實習老師上這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箬笠、蓑衣一般是棕色的,可是在這兒,為什么是青色、綠色的呢?我當時覺得這個問題有些牽強,所以沒采用。但是,我還是可惜沒有追問下去,因此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學契機。]
生:為什么漁夫在斜風細雨中“不須歸”呢?
師:問得好!讀一讀詞,想一想為什么。
生:因為他戴了箬笠,穿了蓑衣,不怕風雨。
生:因為他想多釣一些鱖魚。(生笑。)
師:詞人張志和年少得志,曾經(jīng)是朝廷命官,后來因得罪權(quán)貴被貶官,他干脆辭官不做,隱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賞為樂,以釣魚為趣,過起了天大地大四處是我家的游歷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他的大哥張松齡擔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寫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勸弟弟回家。(課件出示張松齡的《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下面,我來當哥哥,你們當張志和,我們一起來對讀兩首詞。
“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齊讀)不須歸。
師:(指生)志和啊,你為何不歸?
生1:西塞山的風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風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愛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這么好,我想多玩會兒。
師:是啊,你們真是張志和的知音。來,知音們,讓我們讀出張志和的心聲。
(分小組誦讀。)
[評析:這一片段借用了實習老師的做法,覺得設計得好,能打動人,便采用了。事實上,簡介詞人的生平、性格,對于進一步體會情感很有裨益。和學生對讀一節(jié)很有感覺,我和學生一方面被親情感染,一方面又被親近大自然的灑脫包圍,讀得投入、動情,讀出了詞的韻味。至此,讀出感情的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五、作業(yè)
師:誰能用優(yōu)美的詞語形容江南水鄉(xiāng)春雨中的景物?(課件出示習題)
( )的西塞山( )的白鷺( )的桃花
( )的流水( )的鱖魚( )的微風
( )的細雨( )的斗笠( )的蓑衣
( )的漁夫( )的江南( )的景色
【文章漁歌子教案教學實錄】相關(guān)文章:
教案《稱贊》教學實錄05-11
小小的船教案及教學實錄07-17
識字5教案二教學實錄07-27
《比一比》教案教學實錄08-25
菜園里精品教案和教學實錄07-26
北京精品教案七教學實錄材料10-26
《別離》教案實錄07-10
《狼》優(yōu)秀教案實錄04-17
《趙州橋》課堂教案實錄08-18
《稱象》的教案實錄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