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案
【單元時段】
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夏、商、周時期的歷史。
【單元特點】
本單元是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說明由夏朝開始出現國家,到商與西周時期創(chuàng)造青銅文明、春秋戰(zhàn)國進入鐵器時代,先進技術推動了生產發(fā)展和社會變革,進而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經濟變革又促進了思想的解放和學術的繁榮。
【內容標準】
1、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知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說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
3、知道春秋爭霸和戰(zhàn)國七雄的史實。
4、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5、以司母戊鼎等為例,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6、以都江堰為例,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7、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
8、知道孔子,了解“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夏商周時期的更迭過程和基本歷史史實;掌握分封制、商鞅變法、百家爭鳴等歷史概念的意思和內容;掌握夏商周時期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過學習夏商周時期的興亡,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的能力;通過識讀“周初分封略圖”、“春秋戰(zhàn)國形勢圖”等,培養(yǎng)學生正確識別和使用歷史地圖的能力;通過對青銅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學習,讓學生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通過學習,初步具備閱讀、理解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收集資料和獨立思考,讓學生能夠對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比較和概括,產生對人類歷史的認同感,加深對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的理解;通過討論、辯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歷史情境,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yǎng)對歷史的理解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夏商周時期的歷史,逐步了解中國國情,熱愛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對歷史人物的了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通過了解科技文化成就,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重點】
1、夏、商、西周興亡過程,分封制。
2、著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水利工程都江堰、甲骨文。
3、齊、晉爭霸、商鞅變法。
4、孔子,百家爭鳴。
【難點】
1、世襲制與禪讓制的'區(qū)別。
2、春秋爭霸戰(zhàn)爭和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的特點及歷史影響。
3、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
4、各位思想家的主張。
【課時】7課時
【課型】知新課、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啟發(fā)式教學 、問題式教學、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多種形式
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內容是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中的一課,是奴隸社會的形成和發(fā)展時期,是早期國家的`產生,比較重要。本課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夏朝的興衰。2、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3、西周的分封制。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設置了若干個小問題,以圖說文,讓學生在討論中,在老師的指導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學生進行分組導學,采取精講深化、分析綜合、設疑辯論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充分利用自學、討論、辯論、表演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增強學生的參與協作意識。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案】相關文章:
《聲音的產生》的教案10-23
主題的產生教案09-24
機械波的產生和傳播的教學設計10-23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學設計(通用5篇)08-11
國家公祭日的教案02-29
太陽和月亮教案 《太陽和月亮》教案07-28
Java語言的產生及其特點07-09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教學設計08-16
高級物流師2017知識點:國際航空貨運的產生和發(fā)展09-25
陶罐和鐵罐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