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shè)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nèi)涵,培養(yǎng)文言文自讀能力。
2、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二、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yǎng)語感。
2、理解神話結(jié)尾的作用,體會文中細節(jié)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
2、理讀法引導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異義詞、多義詞、通假字及常用虛詞。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ㄒ唬⿲дZ:
同學們從小就知道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故事——愚公移山。那就讓我們在上課文之前,先回憶一下這個故事。請看Flash《愚公移山》。
。ǘ┲攸c文常:
1、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zhàn)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經(jīng)散失,今本《列子》是東晉人搜集的有關(guān)古代資料編寫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2、文體:寓言這種體裁的.特點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種比喻性的虛構(gòu)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帶有諷喻或勸戒的意味。
。ㄈ┳x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根據(jù)課下注釋解釋全文,有問題的一會兒質(zhì)疑。
2、學生質(zhì)疑,教師提醒學生注意一些重點詞語的解釋。
。ㄋ模├斫馊模
1、愚公家周圍環(huán)境如何?他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處?(盡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薄皯蜕奖敝鋈胫匾病
移山則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2、移山有何困難?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困難有山高大、面積廣、年老力衰、移山人少、運土石工具簡陋,往返路途遙遠。這樣寫的作用可以襯托出愚公移山的決心之大。
3、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認為誰的觀點正確?
智叟:“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長遠的,發(fā)展的觀點。
4、思考:但也有人說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明確: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shù)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來要求愚公。
5、思考:這里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來表現(xiàn)人物?
通過愚公和智叟的對比,再次表現(xiàn)出愚公堅定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愚公”實“智”,“智叟”實“愚”,這正是寓言給兩人取名的用意。
6、不是智叟一個人對移山產(chǎn)生了質(zhì)疑,還有愚公的妻子,那么,愚公妻子的態(tài)度和智叟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嗎?請你找找文章中的描寫,比較分析。
學生討論,明確:
愚公妻智叟
稱呼:妻稱愚公“君”(尊敬愚公)智叟稱“汝”(輕視愚公)
語氣:“以君之力……何?”(擔心)“甚矣,汝之不惠”(倒裝,輕蔑)
“且焉置土石?”(獻疑)“以殘年余力……土石何?”(嘲諷)
7、這則寓言有何寓意?
明確:告訴人們,只要下定決心,堅持不懈,任何困難都可戰(zhàn)勝。
8、問:為什么用這個神話結(jié)尾?
討論并明確:意在說明愚公移山的精神和行動驚天地、動鬼神,也反映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9、全班朗讀課文。
。ㄎ澹┛偨Y(jié)全文:
運用對比襯托手法,通過愚公的成功,反映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要克服困難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斗的道理。
。┎贾米鳂I(yè):
1、積累相關(guān)的文言知識。
2、練習冊上的相關(guān)作業(yè)。
七、板書設(shè)計:
愚公移山
愚公妻智叟
稱呼:妻稱愚公“君”(尊敬愚公)智叟稱“汝”(輕視愚公)
語氣:“以君之力……何?”(擔心)“甚矣,汝之不惠”(倒裝,輕蔑)
“且焉置土石?”(獻疑)“以殘年余力……土石何?”(嘲諷)
八、教學后記: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認識的生字,理解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字音讀正確,停頓恰當,并注意語氣。
3:情感目標: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と
1、交流神話故事:
2、聽歌曲、猜歌名:
3、板書課題愚公移山(查字典、質(zhì)疑問題)
誰知道愚是什么意思?公又是什么意思?愚公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課文讀的很認真,遇到不認識的字了嗎?你是怎樣解決的?
2、同學們都學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了,這樣真好,本課有要求我們學會認的字,現(xiàn)在我們就來檢查一下你們的認字成果好嗎?
3、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兒?
(三)、精讀課文(解決問題)
1、為什么移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自然段)
2、同學們,想一想能帶來哪些難題?
3、面對著他們的生活,勞動帶來了很多困難的王屋與太行,憑借著一身肝膽,愚公做出了怎樣的決定?(移山)
4、那么對于移山這件事兒,其他人的看法是怎樣的呢?
5、移山成功了嗎?
學生交流,(齊讀第14自然段)
6、移山遇到困難了嗎?如何移山的?
7、愚公妻子對丈夫的話應(yīng)該怎樣說呢?是像你的媽媽對爸爸說話嗎。那應(yīng)該是像誰?又應(yīng)該怎么讀呢?
8、愚公是怎樣回答的?都誰來幫忙了?同學們,看圖想象一下,還有誰來了?
9、同學們,讀一讀描寫智叟的話,從中你知道智叟的態(tài)度如何?誰能把這個盛氣凌人,自以為是的智叟的話,靈活靈活現(xiàn)地再現(xiàn)出來?
10、面對著智叟的嘲笑,愚公是怎樣回答的?
11、愚公的話共有兩句,最后以感嘆號結(jié)束,表達出了愚公什么樣的精神?(教師引讀)
。ㄋ模、分析愚公與智叟兩個人物
1、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愚公和智叟著兩個老人,愚公真的'很笨嗎?他已經(jīng)是90歲的老人了,他自己能看到山移走嗎?即使是山移走了,他能享受到移山之力嗎?(不能)那他不是傻嗎?(不是)。用我們現(xiàn)在的觀點說他是為了誰?(子孫后代)對呀!他是為后代造福,從這個觀點來看,他不僅不笨還很聰明,而且不是小聰明是(大智慧),。文中的智叟他很聰明嗎?(不是)。他只是小聰明而已,目光短淺,沒有遠見,我們可不能做這樣的人。
2、同學們,愚公挖山不止是精神連玉皇大帝都被感動了無路難,開路更難。自有后來人,為你感嘆!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嗎?
和同學們共同學習課文,老師也感觸頗深,最后老師送同學們一句話:一個人只要強烈地堅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夠到達目的地。
。ㄎ澹⑼卣寡由欤豪m(xù)編故事。
。、用兒歌和感悟結(jié)束教學。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字詞句意思。
2.理解詞性活用現(xiàn)象和古字通假。
3.講讀故事情節(jié),初步體會愚公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的字詞句意思。
2.理解詞性活用現(xiàn)象和古字通假。
三、教學過程:
。ㄒ唬⿲耄
愚公移山,這是一則寓言。寓言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
簡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傳為列御寇撰寫!稘h書?藝文志》所錄《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東晉人根據(jù)古代有關(guān)資料編寫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列御寇,相傳為戰(zhàn)國時道家思想家,鄭國人。主張?zhí)撿o、無為,被道家尊為前輩。
。ǘ⿲W習新課
通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復習回顧,解釋下列重點詞語:
a、“方”七百里(方圓,指面積。這里周圍的意思。)
b、“指”通豫南(通“直”一直)
c、“陽”(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d、“陰”(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e、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削減)
f、“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樣)
g、“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h、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
i、汝心之“固”(固執(zhí)、頑固)
j、“雖”我之死(即使)
k、“何”苦而不平(愁)
2、詞性活用、一詞多意、通假字
a、詞性活用
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
箕畚:名詞用作動詞,用箕畚裝。
面:名詞用為動詞,面向著。
b、一詞多意
且年且九十(將近);且焉置土石(況且)
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語氣詞)
c、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臾亡以應(yīng),“亡”同“無”,沒有。
一厝朔東,“厝”同“措”放置。
3、講讀故事情節(jié),體會愚公精神
a、愚公家周圍的環(huán)境如何?
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b、愚公為什么要移去這兩座山?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種程度?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d、愚公這一壯舉是否得到家人或鄰里的贊同,從哪里看出來?
。1)雜然相許
。2)雜曰。
。3)“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e、大家都知道,對于愚公來說移山是艱難的,難在何處?
。1)“年且九十”(說明年老)
。2)“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說明移山目標之宏偉)
。3)“其妻獻疑的理由”(說明移山困難之多)
(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說明搬運土石路途遙遠)
小結(jié):這一節(jié)突出了愚公的“畢力平險”的大無畏精神和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
4、討論愚公與智叟的觀點
a、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b、那你認為誰的觀點正確?
智叟: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長遠的,發(fā)展的觀點。
c、也有人說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點來曉喻一個道理,決不能以今天的科學技術(shù)進步來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來要求愚公
小結(jié):愚公和智叟的對話,進一步表現(xiàn)了愚公移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心。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 篇4
【教學目標與要求】: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過程與方法:
1.反復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nèi)涵,培養(yǎng)文言文自讀能力。
2.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1.誦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停頓恰當,并注意語氣。
過程與方法: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古文的能力。
2、了解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的意思和用法。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品讀法
3.理讀法引導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異義詞、多義詞、通假字及常用虛詞。
【教學重難點】:
能利用工具書,結(jié)合注釋,弄懂重點字詞的意思,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古文的.能力。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身心準備
1、聽歌:《愚公移山》
2、聽故事《愚公移山》.
二、談話引入、激趣。
同學們,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歷經(jīng)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還被人們廣為傳唱,當然也有人認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認為哪種說法好,帶著問題我們走進文本。
三、了解作者及相關(guān)問題知識
1、本文選自《列子湯問》篇。《列子》相傳為戰(zhàn)國時期鄭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列御寇所撰!稘h書藝文志》中錄有《列子》八篇,今已亡佚。今《列子》,一般認為是晉人張湛注釋編寫而成。其中保存了不少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本文就是一篇有浪漫主義神奇色彩的寓言故事。它使我們形象地看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關(guān)于寓言: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節(jié)比較簡單,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3、關(guān)于神話:
神話,關(guān)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麗的向往。
4、檢查預(yù)習:
給下列字詞注音
懲()迂()焉()箕畚()
荷()叩()齔()匱()
亡()太行()懲山北之塞()雍()南
一厝()朔東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疏通文字。
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并畫出朗讀有疑問的地方。
2、聽讀。
要求,注意朗讀有疑問的地方。(字詞讀音,句內(nèi)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
3、自讀課文。
(同桌合作朗讀,有問題的地方互相糾正)
4、指明讀
師生共同評價
生字、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落實字詞,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三、研讀課文1——2自然段
1、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生字、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落實字詞,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質(zhì)疑。
學生提出疏通有困難的字、詞、句。全班合作交流解決。
3、指名學生翻譯
小組和其他同學補充。
四、歸納交流
指出這兩段文字中的字、詞、句中的特殊用法。
1、詞性活用
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
箕畚:名詞用作動詞,用箕畚裝。
面:名詞用為動詞,面向著。
2、一詞多意
且年且九十(將近);且焉置土石(況且)
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語氣詞)
3、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4、且焉置土石(倒裝句。疑問句中,疑問代詞“焉”充當“置”的賓語,前置。)
5、古今異義字
五、小結(jié)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1、2自然段
2、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字詞的音、形、義。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 篇5
【教學目標】
1、領(lǐng)悟故事隱含的寓意。
2、讓學生對愚公的舉動發(fā)表個人見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3、揣摩人物語言中隱含的思想情感,準確把握朗讀的語氣。
【教學方法】
1、借助注釋,通過提問,師生討論,相互檢測等方式完成字詞句的教學。
2、通過朗讀,把握討論的方向,學生分組討論。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生自由朗讀,達到基本順暢的水平
二、每四人一組,由一人朗讀,三人糾正
三、師生比賽:教師朗讀,學生選定一人(或毛遂自薦)朗讀,學生評判,指出應(yīng)改進的地方
四、學生借助注釋,了解故事大意
五、圍繞詞義、句義,師生相互提問、解答,問題設(shè)計要巧妙
例:
1、愚公多大年齡?
不到九十歲。
且,將近
2、“遺男”幾歲?
七八歲。
齔,換牙,七八歲。
3、移山是苦活累活的事,“遺男”的父親同意他去嗎?
“遺男”沒有父親,
孀妻,寡婦。
4、有女性參加勞動嗎?
沒有。
夫,男子。
六、各大組推薦一人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求繪聲繪色
七、在掌握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師生齊讀課文,加深理解
八、圍繞字意、詞義、句義,相互擬題測試
第二課時
一、分析人物對移山的不同的態(tài)度
1、讓學生扮演愚公的妻子、智叟,分角色朗讀愚公妻和智叟說的兩段話。
2、學生翻譯這兩段話。
3、教師提問:愚公的妻子說的一段話應(yīng)以怎樣的語氣朗讀?
關(guān)切、擔憂。
4、教師提問:智叟說的一段話應(yīng)以怎樣的語氣朗讀?
輕蔑、譏諷。
5、讓學生揣摩當時兩人的不同心理?
愚公妻子:老伴兒,你一大把年紀了,挑運土石,身體能頂住嗎?
智叟:你這老頑固,連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動,還想移掉兩座大山?簡直是異想天開!
6、學生歸納兩人對移山的態(tài)度。
7、通過分析“雜然相許”、“跳往助之”,學生歸納愚公的子孫、“遺男”對移山的態(tài)度。
8、教師提問:愚公的妻子、子孫及“遺男”的態(tài)度說明了什么?
說明愚公的舉動得到眾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孫的一件大好事。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遇到的困難以及移山的`意義
(教師提問,學生作答。)
1、愚公為何要移山?
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繞道而行;虼稹俺鋈氩槐恪薄
2、移山有何意義?
可用原文回答:“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也可用自己語言回答:道路暢通,出入方便。如答“造福子孫”則更佳。
3、在當時的條件下,移山有何困難?
可從三四個方面回答:
、 山體龐大;
、 工具簡陋;
、 勞力不足;
⑷ 路途遙遠。要結(jié)合文中語句分析)
4、既然移山困難重重,愚公為何不放棄呢?
因為愚公堅信:“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大山必能移走。
5、太行、王屋二山最終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作者為何這樣設(shè)計結(jié)尾?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恰恰說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6、學生概括愚公移山精神敢于向困難挑戰(zhàn),堅持不懈與困難作斗爭的精神。
7、如果你是愚公,你如何解決大山阻塞的難題?
可開鑿隧道,可開辟一條山路、可搬家……
8、在今天,我們同樣會遇到各種困難,除了需要愚公精神外,還需要什么?
除了苦干,還要巧干、依靠科學技術(shù)和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三、教師總結(jié)
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也會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們也像愚公一樣,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當然,也要學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
1、你對課文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2、充分發(fā)揮想象,描寫愚公等挖土運石的情景。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 篇6
一、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順暢朗讀,了解故事的大意,理解語句的意思。
2.分析愚公這一藝術(shù)形象,領(lǐng)悟其思想意義。
3.拓展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的閱讀。
二、學習重難點:
1.指導學生順暢朗讀,了解故事的大意,理解語句的意思。
2.分析愚公這一藝術(shù)形象,領(lǐng)悟其思想意義。
三、學習過程:
(一)課前先學
1.字音
仞( )箕畚( )孀( )齔( )匱( )荷( )
2.詞語
。1)重點實詞
許 徹 懼 負 匱
。2)通假字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無隴斷焉
(3)古今異義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何苦而不平
。4)一詞多義
且 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焉 且焉置土石( ) 始一反焉 ( )
而 而山不加增( )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其 其如土石何( ) 其妻獻疑曰( )懼其不已 ( )
(5)詞類活用現(xiàn)象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吾與汝畢力平險( )
3.重點句子翻譯
。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河曲智叟無以應(yīng)。
4.作者簡介
列子,名 ,又稱御寇, 國人, 前期 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读凶印防锩姹4媪瞬幌惹貢r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5.自由質(zhì)疑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愚公移山》學案
四、拓展延伸
有人說:“誰說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擋了路,自己去挖山本來就很傻,為什么還叫子子孫孫去吃這苦頭呢?繞山開道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嗎?”你對此是怎樣看的?
五、達標鞏固
。ㄒ唬┗A(chǔ)知識
1.給下列字注音:
齔() 匱( ) 厝() 孀() 箕畚()( )
2.解釋句中的字:
⑴雜然相許(許: ) ⑵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 )
、潜鄙接薰,年且九十(且: ) ⑷帝感其誠(感: )
、啥讲患釉觯樱 ) ⑹聚室而謀曰(聚室: )
3.引用原文回答問題。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認為移山一定能實現(xiàn)的原因是:
4.翻譯下列句子。
、乓跃,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扑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5.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獻疑曰( )
懼其不已也( )
其如土石何( )
帝感其誠( )
之:河陽之北( )
以君之力( )
笑而止之曰( )
6.分析“ 其妻獻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內(nèi)容,回答:
其妻對愚公的舉動是從 角度說的,話語中帶有 的語氣,其目的.是 。智叟對愚公的舉動是從 角度說的,話語中帶有 的語氣,其目的是 。
課外實踐 薛譚學謳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1.解釋下列字詞。
⑴未窮青 之技(窮: )
、魄厍喔ブ梗ǜブ梗 )
、亲灾^盡之(謂: )
、饶酥x求反(謝: )(反: )
2.解釋下列多義詞:
、庞冢貉ψT學謳于秦青( )
餞于郊衢( )
、浦何锤F青之技( )
自謂盡之( )
3.薛譚為什么“乃謝求反,終身不言歸”?
5.這則寓言 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六、小結(jié)反思評價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停頓恰當,并注意語氣。
2、了解全文內(nèi)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
3、學會本課應(yīng)識會寫的字。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啟發(fā)質(zhì)疑,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后,啟發(fā)學生理解“愚公”本意指是“愚蠢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把握全文主要內(nèi)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按照“移山”問題的提出,移山的過程,移山的結(jié)果這樣的順序理清文章的層次
三、再讀課文,解決疑問。
1、讀課文學生體會兩場爭論的內(nèi)容: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爭論,一場是愚公與智叟的爭論。引導學生體會兩場爭論的區(qū)別。第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爭論,大多數(shù)人都同意,其妻子的獻疑是出于關(guān)心。是一場民主的討論;第二場爭論是與智叟的對話,是針鋒相對的。
2、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愚公與智叟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引導學生體會:智叟懼怕困難,而愚公有不怕艱難、鍥而不舍的精神。
3、讀課文,引導學生自學。老師設(shè)疑:參加移山的人有哪些?移山過程中,開始是家里人,后來是鄰居,四面八方的人,最后是夸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山搬走了。
四、學生討論
如果玉皇大帝沒派夸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移走嗎?
五、歸納通讀全文
組織學生討論,這則寓言的題目為“愚公移山”,其中對“愚公”并沒有諷刺的意味,看似愚,實則不愚;智叟的“智”就是所謂的“小聰明”,自以為智,實則是暴風驟雨,但沒有克服困難和智慧的勇氣,目光短淺。
六、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讀了這則寓言之后,引導學生談對愚公移山的體會,并向課外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查找資料,加深對愚公精神的理解。
七、積累內(nèi)化
1、自選詞語,由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選四個字的詞語。
2、完成課文后的練習。
3、識字寫字。認讀本課生字。運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字形。形聲字:霄、渤、癡、娥。 “寡”的寫法。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⑴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评斫庹n文深刻的寓意。
。病⑦^程方法目標:
、欧磸屠首x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nèi)涵,培養(yǎng)文言文自讀能力。
、瓢盐沼薰@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3、情感態(tài)度目標:
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
。薄⒎e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yǎng)語感。
。、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病⒗斫馍裨捊Y(jié)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jié)的作用。
【教學方法】
。薄⒄b讀法。
2、辯論法。
。场⑵纷x法。
4、歸納法。(引導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異義詞、多義詞、通假字及常用虛詞。)
。怠⒀由焱卣狗。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shè)計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示范背誦課文。學生循聲跟讀。
。、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场W生根據(jù)注釋提示,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础⒔處煓z查學生自學情況。
、胖赋鱿铝芯渲械耐僮植⒔忉專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應(yīng)
一厝朔東
無隴斷焉
指通豫南
⑵對加點粗的解釋:
懲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雜然相許
且焉置土石
、且辉~多義:
、俜剑悍狡甙倮锓狡溥h出海門
、谇遥耗昵揖攀已芍猛潦
、墼涸蝗翩灼奕踝釉嫫渌荒
、芄蹋喝晷闹,固不可徹吾義固不殺人
、萃觯汉忧芹磐鲆詰(yīng)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奁洌簯制洳灰岩财淙缤潦蔚鄹衅湔\其妻獻疑
⑦之:以君之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雖我之死,有子存焉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
⑷翻譯下列句子:
、偕跻。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弁朵静澈V病
、芗街,漢之陰,無隴斷焉。
三、思讀課文,理解寓意
。薄W生分兩組,展開課堂辯論。
辯題: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實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辯詞選摘:兩座山雄偉高大、實難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況且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幫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裝了土石遠運山外;路途遙遠。運土石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確知移山之利,有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有子孫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順利開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有發(fā)展變化的觀點;感動天帝,將山搬走,顯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難而止,無所作為,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師總結(jié):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辯駁,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提問: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于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四、品讀課文,把握本文的藝術(shù)特征
1、提問:如何理解課文的神話結(jié)尾?
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chǎn)力極不發(fā)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jié)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2、關(guān)于對比、襯托手法:
文中有多處對比,如愚公與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對比。愚公有實現(xiàn)“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后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yè)的冷漠態(tài)度。愚公之妻對丈夫關(guān)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表現(xiàn)出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運用襯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一年返家一次對顯現(xiàn)愚公的氣魄,說明移山勞動的艱巨具有襯托作用。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五、研讀課文,總結(jié)升華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愚公精神嗎?
愚公精神的實質(zhì)是排除干難萬險不達目的決不休止。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會有“神舟”五號的發(fā)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會有我國近十年的輝煌成就?哪里會有時代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讓我們從愚公手里接過精神火把,點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尋明天的'太陽!
六、課堂小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是想通過對《愚公移山》寓意的深入探討,引導同學們能夠辯證地、全面地、發(fā)展地分析和看待問題。今后我們所要走的路還很漫長,也許會充滿荊棘,讓我們發(fā)揚愚公移山的精神,鎖定目標,開動腦筋,去開辟一條讓世人矚目的人生之路!
七、布置作業(yè)
以“有志者事竟成──讀《愚公移公》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根據(jù)新教材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查閱了很多相關(guān)的資料,充分估計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精心設(shè)計了一些新穎的思考題。力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xiàn)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識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辯論,教師僅起組織、協(xié)調(diào)學生的導演作用,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力求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和“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指導思想。
整個初中階段的文言通過整理歸納,應(yīng)該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學生學習不夠主動,這在今后的復習教學中一就要重視學生的文言積累。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難解的字、詞、句,能讀準“仞、畚、孀、齔、厝、隴”等字。
能力目標:學會辨認一詞多義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暢翻譯全文,能概括寓意。
情感目標: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教學設(shè)想
鼓勵學生在自讀的基礎(chǔ)上,通過討論、切磋,參照注釋疏通全文,再指導學生口述故事,落實課文翻譯;接著通過學生質(zhì)疑、教師設(shè)疑的方式,細研課文,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討論氛圍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貴及其現(xiàn)實意義;然后以完成文后練習的方式,鞏固文中涉及的一詞多義及通假字;最后,在學生讀懂、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熟讀并背誦全文。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
難點: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
四、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詞、句和通假字。讓學生在參照注釋疏通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做到口述全文。
第二課時 本課時通過學生課堂討論的方式感悟愚公精神的可貴及其現(xiàn)實意義,在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做到熟讀并背誦全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人新課
愚公移山,這是一則寓言。寓言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
簡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傳為列御寇撰寫。《漢書·藝文志》所錄《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東晉人根據(jù)古代有關(guān)資料編寫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列御寇,相傳為戰(zhàn)國時道家,鄭國人。主張?zhí)撿o、無為,被道家尊為前輩。
學生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掌握下列實詞:
仞冀箕畚孀齔匱亡厝雍隴
通假字:指反惠亡厝
文言句式: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
習慣句式(如……何?)
省略句(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譯和字詞的落實
年且九十(年紀將近九十歲)
懲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擋)
雜然相許(大家紛紛表示贊許)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還不能夠搬掉魁父這樣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夏去冬來,經(jīng)過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太頑固,頑固到不可變通的地步)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呢)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樣呢)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東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邊,沒有山嶺阻隔了)
疏通課文
(1)利用快速、連環(huán)朗誦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學生能較流利地讀準全文。
(2)教師劃出難解的單音節(jié)詞,引導學生在四人小組自學時,對照注解,自行解釋這些難詞。
(3)四人小組在掃清難詞障礙的`基礎(chǔ)上,試著逐字落實翻譯全文,并將組內(nèi)無法解決的疑難語句劃出來,以備全班討論。
(4)師生共同研討,解答疑難。
(5)學生朗讀一遍,自查是否還有疑難語句。
復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人小組共同準備復述故事,并推薦一名同學,準備在全班復述。
被推薦同學復述課文。
要求:
、僬Z言流暢。
②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
對復述者進行簡單講評,讓學生在聽、評中,不斷熟悉課文,為后面逐字落實翻譯全文作準備。
抽學生逐句逐段翻譯課文。
布置作業(yè)
復習、鞏固文中疑難字句的解釋。
第二課時
逐段朗讀課文
討論分析課文的結(jié)構(gòu)
第一段:極言太行、王屋兩座山的高大,交代它們的位置。
第二段:具體寫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jīng)過。
第三段:寫愚公和智叟的對話。
第四段:寫愚公移山的勝利。
討論分析課文的內(nèi)容
。、首段一開始極言兩山的高大,用意何在?
答案參考:
寫兩山的高大,為下文移山的艱難作了鋪墊。
2、分析課文第二、第三段。
①請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②作者這樣介紹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參考:
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歲的愚公,荷擔者三夫,還有始齔的遺男,總共五個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兩座大山,的確千難萬難,但越是艱巨的任務(wù)面前,就越能顯示人們的精神面貌。
、鄄煌娜宋飳Υ粕接胁煌膽B(tài)度,愚公妻子與智叟的話差不多,他們的態(tài)度一樣嗎?孫子和“遺男”態(tài)度又怎樣?
答案參考:
愚公妻子認為丈夫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動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辦呢?智叟則認為憑愚公這把老骨頭,連山上的一棵草都毀不了,還想動土石嗎?可見,愚公妻子是懷疑中帶著擔心;智叟則是輕視和嘲笑的語氣。再則,“甚矣,汝之不惠!边@樣的話愚公妻子是不會說的,而“且焉置土石?”這樣的話智叟是不會說的,因為他根本反對移山,絕對不會關(guān)心怎樣處理土石的問題?傊薰拮邮恰矮I疑”,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態(tài)度迥然有別!耙伞笔菍τ薰年P(guān)心和擔心,“笑”則是出于對愚公的輕視和嘲笑。而遺男是“跳往助之”,子孫是“雜然相許”,還獻計獻策,說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
④愚公是移山的積極倡導者,他對移山的態(tài)度自然很堅決,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觀點來看待移山這個問題?
答案參考:
智吏認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變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認為人定勝天,山雖龐大但它是死的,不會隨時間流逝而加增;而個人力量雖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則有無限潛力。智叟只用短淺的停滯的觀點看待問題;愚公用長遠的、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問題。
⑤有人說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說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怎樣呢?
答案參考:
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則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見其做事有很明確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認為子子孫孫綿延不斷,他的志氣,他移山的決心,將會代代相傳,無窮無盡,就這樣一點點“啃”,終能將山移平,何況“山不加增”,這些足見其移山的行動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不是盲目行動,可見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說很聰明,因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卻還要移山,實乃造福子孫的聰明之舉。而智叟卻自作聰明,目光短淺,毫無遠見,只不過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罷了。
3、分析課文第四段。
有人說這個故事最后還是靠神仙的力量把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還是無能的,你同意嗎?
答案參考:
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正是恰恰表現(xiàn)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概括故事的寓意。
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怠⑼ㄟ^課堂練習,小結(jié)全文并討論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
。、布置作業(yè)。
、俦痴b全文,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趯懸黄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讀后感。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 篇10
一、介紹文學常識
1、簡介有關(guān)寓言的知識。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常用夸張手法描寫人物,或把動植物與非生物擬人化、使深奧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訓從簡單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中國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散文中有不少此類作品,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
2、簡介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戰(zhàn)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是東晉太搜集有關(guān)的古代資料編寫而成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一百三十四則,題材較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二、閱讀分析(課文內(nèi)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本段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即寫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的特點和本來的地理位置。為愚公移山之難設(shè)伏,以此反襯愚公移山的決心很大,其精神可嘉。
本段應(yīng)掌握的文言實詞:方(見方,指面積)
仞(古代以六尺或八尺為一仞)
河陽(黃河北岸。河,黃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陰,山的
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陽。)
2、學習第二自然段。
本段是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部分,寫愚公移山,得到全家人和遺男的支持幫助。
本段應(yīng)掌握的文言實同:懲(苦于) 汝(你,文中作“你們”之義)
許(贊許) 易(交換)
曾(乃,并)此(換牙)
本段應(yīng)掌握的通假字有:指——直 反——返
本段應(yīng)掌握的文言虛詞:且:年且九十(副詞,將近)
且焉置土石(副詞,況且)
焉: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始一反焉(語氣助詞)
諸:(兼詞,之于)
以:(介詞,憑)
本段應(yīng)掌握的文言句式。習慣句式。(“如……何”,其意思是“把……怎么樣”。)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故事情節(jié)的高潮,寫愚公面對智史的嘲笑,理直氣壯地駁斥智史的觀點。
本段應(yīng)掌握的文言實詞:徹(通)苦(愁)匱(盡)
本段應(yīng)掌握的通假字有:惠——慧 亡—一無
本段應(yīng)掌握的修辭手法:頂針(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
6、學習第四自然段。
本段是故事情節(jié)的結(jié)局,寫愚公移山之舉感動了無地,他在神的幫助下,實現(xiàn)了移山的愿望,照應(yīng)了上文。“不已”照應(yīng)了上文愚公對智叟說的話,作為全篇的結(jié)尾,照應(yīng)了第一段的內(nèi)容。
本段應(yīng)掌握的通假字有:盾——措,放置。
三、隨堂練習(略)
第二課時
一、閱讀分析(愚公人物形象)
1、愚公為何移山?
其原因是愚公“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為何堅信一定能把大山搬走?
愚公移山的信心來自他對人和自然關(guān)系問題上的認識。他懂得“子子孫孫無窮匾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即人力目前來看是有限的,從長遠來看是無窮盡的;而自然條件在一定時間內(nèi)甚至于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不會有變化,只要世世代代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把大山搬走;自然是能夠被征服的,困難是能夠克服的。愚公這種移山的信心是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動反映。
3、愚公“愚”、智叟“智”嗎?
愚公以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問題,而智空對移山是“笑而止之”,在他看來,自然條件是無法改變的,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從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兩相對比,我們不難看出誰聰明誰愚蠢,愚公、智良二人命名的深長意味蘊含其中。
小結(jié):文章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運用對比、烘托等手法刻畫了愚公的形象,成功地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的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
4、其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一樣嗎?這兩個人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有什么作用?要求學生找出描寫兩人的語言,朗讀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比較。
。1)兩個人對愚公的稱謂一樣嗎?
其妻稱愚公為“君”,言語間表達的是對愚公的尊重;而智叟稱愚公為“汝”,言語間流露出對愚公的輕視態(tài)度。
。2)兩人說話時所采用的句式相同嗎?
其妻說“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里說“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這兩句詩句式相同,但內(nèi)容有很大的差異。愚公之妻是從“獻疑”的角度講的,“以君之力”帶有關(guān)心的意味,“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語氣較輕,她不反對愚公移山。智史顯然是譏笑和責難愚公,阻止愚公移山,“以殘年余力”顯出十足的輕蔑,“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是挖苦,“其如土石何”反問語氣強烈,毫無掩飾地譏笑愚公。
這兩個人物對情節(jié)的發(fā)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妻的“獻疑”,引起全家人討論運土的問題,導致移山行動的開始;智叟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駁,由此過渡到神話結(jié)尾,才顯得自然合理。
。3)兩人所說的話哪一句最不相同?
其妻說“且焉置土石”,提出了土石放哪里的疑問;而智叟開口則說“甚矣,汝之不惠”,他用一個倒裝句,強調(diào)了愚公不聰明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其妻對自己丈夫移山之事更多的是關(guān)心和擔憂,智叟對愚公移山之事全然否定,對愚公十分輕視。
二、難點分析
對京城氏之于“跳往助之”這一細節(jié)應(yīng)如何理解?
京城氏之子是“遺男”,年紀很小,他去幫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見愚公的事業(yè)受到了眾人的擁護。在從“跳往助之”來看,他是出自真誠、高高興興地去的。孩子閱世不多,不了解事情的艱巨性,所以用天真的態(tài)度來對待移山一舉,其中也含有“愚”的成分;但反過來看,這種“愚”卻表現(xiàn)了他對有意義的.事業(yè)的熱情。
三、難點分析
神話結(jié)尾有什么作用?
神話不同于迷信,在生產(chǎn)力極不發(fā)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通過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xiàn)征服自然的愿望。馬克思說:“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北疚牟捎蒙裨捊Y(jié)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是解決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傳輪回、報應(yīng)等封建迷信思想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
四、總結(jié)、擴展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臉炙人口。寓言中塑造了愚公的生動形象,寓意深刻。
討論一,我們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為什么?
今天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因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是一項極其偉大而艱巨的工程,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才能取得勝利。
討論二,有人說:“誰說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擋了路,自己去挖山本來就很健,為什么還要叫子子孫孫去吃這苦頭呢?繞山開道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嗎?”你對此是怎樣看的?
這種觀點看起來似乎是“實事求是”的,其實不然。寓言是生活中某些普遍道理的反映。
這篇寓言所要說明的是人力可以戰(zhàn)勝自然的道理,說愚公不愚,就是因為愚公懂得這個道理,并決心將它付諸實踐,不怕困難,挖山不止;如果繞山開道或干脆搬家,豈不是屈服于自然、甘心做自然的奴隸么?這種觀點所反映的是某些人害怕困難的心理。
五、布置作業(yè)
l、熟讀課文,背誦“河曲智叟止之曰……亡以應(yīng)”一段。
2、完成課后練習。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06-09
小學語文《愚公移山》教學設(shè)計11-09
幼兒愚公移山教案設(shè)計12-02
課文《愚公移山》教學教案(通用13篇)03-20
教學設(shè)計02-11
單詞教學教學設(shè)計11-27
設(shè)計校園課程教學設(shè)計04-03
詠柳教學設(shè)計 《詠柳》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優(yōu)秀09-29
《燕子》教學設(shè)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