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重要的歷史知識框架
很多剛升上初一的學生,都會害怕歷史學科的學習,都覺得歷史要掌握的知識點會很多。其實我們在初一接觸的歷史內容都是最基礎的。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重要的歷史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初一歷史知識總結
一、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1.西晉建立: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得皇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2.“五胡”內遷:從東漢末年以后,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xù)內遷。
3.西晉滅亡: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4.東晉建立: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
5.4世紀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tǒng)一黃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后,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7.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1)開發(fā)時間:從東漢末年開始
(2)開發(fā)原因:
、俳系貐^(qū)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fā)展農業(yè)的優(yōu)越條件。(自然條件)
②江南地區(qū)戰(zhàn)亂較少,許多人為了躲避北方的戰(zhàn)亂,逃往江南地區(qū)。(社會原因)
③北人南遷給江南地區(qū)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根本原因)
(3)表現(xiàn):修建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開墾為良田;稻田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4)意義: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統(tǒng)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紀后期,我國東北地區(qū)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tǒng)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遷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氣候干旱,糧食供應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也不利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诠賳T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lián)姻;
、莶捎脻h族的官制、律令;
、迣W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yǎng)老的風氣等。
3.改革的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進程。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
一、繁盛一時的隋朝
1.大運河的開通:
(1)時間與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2)運河三點: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3)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并連接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4)大運河的開通作用:
、偌訌娏四媳苯煌
、陟柟塘怂逋醭慕y(tǒng)治
③大大促進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二、“貞觀之治”
1.隋朝滅亡: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3.武則天及其統(tǒng)治: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她當政期間,繼續(xù)實行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選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進一步發(fā)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4.貞觀之治:唐太宗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為著名的諫臣,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
三、“開元盛世”
1.唐朝的社會經濟:
(1)茶樹種植:茶葉生產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飲茶之風在全國盛行。
(2)農業(yè)生產工具改進: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3)陶瓷業(yè):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4)商業(yè):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2.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區(qū),市為繁華的商業(yè)區(qū)。
3.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初一歷史必備知識
一、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1.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于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2.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重要。
3.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4.科舉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guī)模;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開創(chuàng)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廢除。
二、“和同為一家”
1.唐太宗實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少數民族人尊稱他的為“天可汗”。
2.唐朝加強西域地區(qū)管轄: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qū)。
3.唐與吐蕃關系:
(1)7世紀前期,吐蕃的首領松贊干布統(tǒng)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3)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三、對外友好往來
1.“唐人”由來: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及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2.與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東來:隋朝時已經有日本遣使者到來,到唐朝時,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來的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等。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鑒真東渡: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他設計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3.玄奘西游: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去天竺取經,帶回大量佛經,還以親身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
4.與新羅交往: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萬年前, 云南“元謀人”出現(xiàn),會造工具能用火, 因此稱為類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腳分工已明顯,群體勞動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現(xiàn),保存火種用途廣,原始社會已顯見。
(三) 山頂洞人一發(fā)現(xiàn),距今一萬八千年,磨光鉆孔新技術,人工取火史無前,血緣關系成氏族,沒有貧富和貴賤。
原始的農耕生活
(一) 長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進步,耒耜耕地種稻谷,干欄房子共居住,挖井養(yǎng)畜造陶器,簡單玉器和樂器。
(二) 黃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糧食最早種植粟,副食蔬菜魚和肉,早期文字出雛形,還會紡線和織布。
華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黃帝,禪讓制度堯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隸社會從此起。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 夏朝開國是夏禹,早期國家已建立,王位傳給兒子啟,禪讓從此變世襲,夏朝經歷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湯滅夏建商朝,盤庚遷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紂王,武王伐紂滅掉商。
(三) 武王伐紂滅掉商,西周定都鎬京上,分封制度定國策,天子統(tǒng)治有加強,暴君厲王無人道,前771(年)周滅亡。
燦爛的青銅文明
(一) 原始社會到末期,我國已有青銅器,夏朝種類漸增多,商朝青銅燦爛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藝,舉世聞名“三星堆”,“青銅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隸生活多悲慘,非人待遇好辛酸,戴著枷鎖搞生產,沒有自由和飽暖,生命不如牛和馬,人祭人殉任屠殺。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一) 齊國君王齊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為口號,第一霸主逞威風。第二霸主晉文公,城濮之戰(zhàn)稱英雄,“退避三舍”誘楚軍,大敗楚軍城濮中。
(二) 齊楚燕韓趙魏秦,戰(zhàn)國七雄多戰(zhàn)爭,齊王軍師名孫臏,圍魏救趙戰(zhàn)桂陵,前二六0戰(zhàn)又起,秦趙之間戰(zhàn)長平,趙括紙上來談兵,四十六天糧草盡,趙軍大敗秦軍勝,從此六國難抗衡。
【初一重要的歷史知識框架】相關文章:
人教版初一歷史知識點08-28
關于初一歷史知識點歌謠08-13
初一上冊有關歷史知識點09-03
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01-26
PHP框架的概念09-15
初一政治重要知識點01-26
關于擊劍的歷史知識06-28
運輸框架合同01-12
Java 集合框架09-29
初一數學重要知識點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