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外漢語教師的基本要求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對外交往的日益增多,世界上學習漢語的總體人數已十分可觀,且增長迅猛。據有關媒體介紹,全世界超過一百個國家3000多所高等學校開設漢語課程。在許多國家,學習漢語的人數正以每年50%甚至更高的增長速度擴張。例如:美國某孔子學院,兩年前還只有200多名學生選學漢語,如今已超過了1.2萬人。漢語學習人數的增加,必然對師資力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但作為一名稱職的漢語教師,僅僅是能說、會寫,顯然是難以勝任的。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對外漢語教師的基本要求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基本的教師資格
只知道“漢語怎么說”、“漢字怎么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可能成為一名稱職的對外漢語教師。那么,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對外漢語教師?漢語教師的基本要求(條件)又是什么呢?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必須要有深厚的漢語言功底、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跨文化區(qū)域交流的感染力。
隨著孔子學院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建立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對漢語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筆者在國外碰到許多非漢語專業(yè)的中國留學生。他們希望有機會接觸對外漢語教學,將來轉行成為對外漢語教育工作者。傳播文化的愿望或出發(fā)點是好的,但良好的愿望與最終的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最簡單的解釋:隔行如隔山、看人挑擔不吃力。為了彌補國內漢語師資的嚴重不足,中國漢辦也正在著手考慮培養(yǎng)當地人承擔日益繁重的漢語推廣和培訓任務,但無論如何,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首先要取得最基本的教師資格。
二、標準的普通話發(fā)音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人口眾多、方言迥異。但對外漢語教學,必須以官方語言——普通話來授課。我國對普通話的定義是:“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中華書局,蘭漢賓,邢向東,2011.3)對外漢語教學所使用的必須是普通話,而不能是方言。目前,在美國的一些機構甚至以廣東話作為選人標準;浾Z作為一個獨特的地方語言,雖然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但它畢竟不是中國的全部,更不是官方的通用語言,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簡單舉例,吳地方言前后鼻音不分;湘方言“h”“fu”不分;如何去教授他人?所以,如果要以普通話進行教學,無疑自身的普通話就必須達標,沒有準確的普通話發(fā)音,顯然也是教不好漢語的。
三、扎實的漢語言功底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對象,主要是不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受時間、條件、環(huán)境、母語、學習動機等的綜合影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自覺不自覺地去尋找語言規(guī)律,而不是像孩子學母語那樣靠耳濡目染。所以,對外漢語教師應該能夠解釋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的基本規(guī)律。例如,說英語的學生經常會將中文的“是”字與英語的“be動詞”等同起來,經常會將句子說成“她是漂亮”,“我是忙”,當老師進行糾正的時候,學生時常會很迷惑的說,英語里這些句子難道不是She is pretty或者I am busy嗎?這種時候,老師就要有針對性的對句子進行歸類,告訴學生中文的習慣是不在形容詞前面加“是”,也就是他們的be動詞。如果解釋不了,學生就無從掌握,對語法點一直保持云里霧里的狀態(tài),長此以往也就無法真正的掌握漢語。
四、良好的表達與適時地表揚技巧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除了具備博學的內涵,還應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所謂表達,就是將知識或資訊通過語言述說的形式傳遞給聽眾。
對外漢語教師面對的是不同文化背景和國情的外國學生,需要更強的親和力,更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否則很難想象你的漢語課堂會生動活潑。外國學生因為對中國文化的不了解,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所以對外漢語教師要盡可能多地了解中國文化知識并用于教學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漢語知識。如何表揚學生,就是一門學問了。
很多學習漢語的學生由于自身語言限制,可能會發(fā)不出一些特定的音,例如西班牙語學生“d”,“t”不分,法語學生沒有讀出“h”的意識。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不能一味的去糾正,而是要安撫學生,告訴學生他(她)其實學的不錯,然后再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一個成功的漢語老師要學會如何針對學生自身的語言特點對學生的成果進行有選擇性的篩選,過多的糾正只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五、必要的授課技巧
漢語和日耳曼語系大相徑庭,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很可能會出現學生無法發(fā)出某些特定的音,更沒有辦法解析一些漢字。遇到這種情況,老師會要求學生反復跟讀或抄寫。這是最簡單的教學方法,但也很可能導致學生無法建立對拼音和漢字的直觀印象和聯系,反復嘗試反復失敗,最終老師也只能對此不了了之。
例如,漢語拼音中的聲母“zh”“sh”的組合在英語中是比較鮮見的,老師可以在教會學生z、s的基礎上,告訴學生試著先發(fā)出兩個單韻母的音后把舌頭卷起來,音就能發(fā)的八九不離十了。同時配上手勢,形象直觀。又如,前些天,我的中文補習班上來了一個新學員,對于寫漢字總是心存畏懼,一問原因,原來是學校的中文老師采取了“一個詞語抄十遍”的方法讓學生記住漢字,全班同學自然是叫苦不迭。我就根據她的教材將漢字分成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四個大類。象形字如畫畫,一個字就是一幅畫;指事如標志,上下本末看的很清;會意如故事,一看就明白;形聲如英語,也有前綴和后綴。如此一來,她很快就掌握了不少漢字,也能脫離拼音閱讀一些初級漢語讀物。美國的教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將教學課堂分為兩類,一類是老師為主,另一類則是學生為主。中國學生從小就處在一個老師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而美國學生則不然。他們的課堂重心相對的向學生傾斜。
不消說,漢語教學上必定是我們這些生在中國從小說中文的外來“和尚”更會念經,但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如果不能根據這一點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就算是滿腹經綸,也會造成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上卻倒不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