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鬼谷子》原文經(jīng)典語錄
《鬼谷子》,又名《捭闔策》。據(jù)傳是由鬼谷先生后學者根據(jù)先生言論整理而成。該書側重于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為幫助大家深入了解《鬼谷子》,yjbys小編為大家分享國學經(jīng)典《鬼谷子》原文及經(jīng)典語錄如下:
鬼谷子原文
必先謀慮計定,而后行之以飛箝之術。古之善背向者,乃協(xié)四海、包諸侯,忤合天地而化轉(zhuǎn)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朝,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
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進行謀劃、分析,計算準確了以后再實行“飛箝”之術。古代那些善于通過背離一方、趨向一方而橫行天下的人,常常是掌握了四海之內(nèi)的各種力量,控制了各個諸侯,促成“忤合”轉(zhuǎn)化的趨勢,然后達成“合”于圣賢君主的目的。過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湯,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動目的還未被世人所知,就決定一心臣服商湯王。這就是懂得天命的制約,所以才能歸順一主而毫不猶豫。
與人相處,要學會察言觀色;處世行事,要學會看清形勢。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人心、無往不利。自古以來,大凡有志之士,都一心想博取功名,成就一番事業(yè),從而光宗耀祖,千古留名。然而,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很多人雖然滿腹才情、才華橫溢,卻僅僅因為自己沒看清世事,或功敗垂成、或不受重用、或遭貶謫、或人與交惡,更嚴重者,甚至招致殺身之禍。
鬼谷子說:“先謀慮計定,后行飛箝之術!彼囊馑季褪钦f,做任何事時,都要先看清形勢,然后再采取行動。如果你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看不清形勢,而貿(mào)然發(fā)表言論或不滿,自然就會與對方交惡。但,如果你看清了形勢,然后采取了明智的策略加以解決的話,自然就會避免與人發(fā)生沖突。正像有句話說:“兩斗皆仇,兩和皆友!比绻p方為小事計較起來也就心存隔閡,不歡而散了。同樣,在一些是非原則問題上,如果雙方謙讓就能達到雙贏,皆大歡喜。
想要做大事,就必須要看清形勢,只有在大形勢上把握了主動權,才能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才能在別人看不到機會的時候?qū)ふ业桨l(fā)展的機會,在別人不能謀取到利益的地方賺取利益。這就是曾國藩的為官之道。
無頭的蒼蠅總是亂飛一氣,結果卻怎么也飛不出那個囚禁它的玻璃杯;大象闖進蠟像館,只顧亂撞一通,最后館里的一切搞得一團糟?床磺逍蝿,就貿(mào)然行動,絕非明智之舉,我們必須加以警惕。
世上所有聰明之人,如曾國藩之流,都深通“先謀慮計定,后行飛箝之術”的道理。混跡于社會之中,難免要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如果看不清形勢而任意為之,無異于是在斷絕自己的后路。俗話說得好:“沖動是魔鬼!碑斈Ч硐蛭覀儶b獰地伸出爪牙時,我們能保證自己全身而退嗎?如若不能,就請向曾國藩取經(jīng)吧,孔子不是也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眴?
《鬼谷子》原文經(jīng)典語錄
1、故捭(1)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內(nèi)之;闔(2)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
2、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
3、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伺言也,若聲與之響;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
4、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
5、巇(3)者,罅(4)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
6、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
7、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之黨,別是非之語,見內(nèi)外之辭,知有無之數(shù),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
8、故計國事者,則當審量權;說人主,則當審揣情,避所短,從所長。
9、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寡哉哂兄M忌也。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
10、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11、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蜿幓蜿,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12、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shù),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shù),聖人因而自為之慮。
13、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
14、聖人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15、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16、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
17、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張網(wǎng)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wǎng)也。
18、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19、「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開!?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
20、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huán)轉(zhuǎn)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
21、欲說者,務隱度;計事者,務循順。
22、物有自然,事有合離。
23、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24、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
25、經(jīng)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
26、用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
27、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zhuǎn)環(huán)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國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zhuǎn)化。
28、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鉗之辭鉤其所好,以鉗求之。
29、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財思不達也。
30、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鉗和之,以意宜之;此飛鉗之綴也。
31、引鉤鉗之辭,飛而鉗之。鉤鉗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
32、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鉗之,其事用抵巇。?
33、聖人常為無不為,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此,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
34、古之善背向者,乃協(xié)四海、包諸侯,忤合天地而化轉(zhuǎn)之,然後以之求合。
35、古之善摩者,如操釣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
36、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
37、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少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38、常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難為。
39、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
40、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
41、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42、為強者,積於弱也;為直者,積於曲;有餘者,積於不足也。
43、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而陽取之也。
44、故去之者從之,從之者乘之。
45、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
46、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
47、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
48、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
49、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故事不亂。終日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妄。
50、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國學《鬼谷子》原文經(jīng)典語錄】相關文章:
國學《大學》原文06-16
國學經(jīng)典誦讀《大學》原文04-19
國學經(jīng)典將進酒原文09-14
國學經(jīng)典勸學原文及翻譯07-18
國學經(jīng)典《小兒語》原文及解釋07-21
國學經(jīng)典:勸學原文對照翻譯07-17
國學經(jīng)典:出師表原文及注釋06-12
國學:勸學原文及翻譯注音08-08
國學經(jīng)典《出師表》原文及翻譯06-20
國學將進酒原文帶拼音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