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古代年齡別稱
廣義國學(xué)是指中國歷代的文化傳承和學(xué)術(shù)記載,包括中國古代歷史、哲學(xué)、地理、政治、經(jīng)濟(jì)乃至?xí)、音樂、易學(xué)、術(shù)數(shù)、醫(yī)學(xué)、星相、建筑等。狹義國學(xué)則是指中國古代學(xué)說。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古代年齡別稱,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shù)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guān)的稱謂來代替。
0歲
度:小兒初生之時。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shè)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1歲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xué)語的聲音。如牙牙學(xué)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xué)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敝軙,指嬰兒周歲。
2歲
孩提:指初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fā)扎成兩結(jié)于頭頂把頭發(fā)扎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jié)的意思?偨侵(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至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jié),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梢钥闯觯⒆尤檠烂撀,長出恒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后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jù)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9歲
九齡:為9歲。
黃口:十歲以下。
指數(shù)之年:兒童九歲。
10歲
幼學(xué):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币?yàn)楣糯淖譄o標(biāo)點(diǎn),人們就截取“幼學(xué)”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fā)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后,就把頭發(fā)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jīng)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jié)發(fā):束發(fā),扎結(jié)頭發(fā),古人男20歲束發(fā)而冠,女子15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biāo)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xué)之年:因?yàn)椤叭,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15歲為“志學(xué)之年”。
束發(fā):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fā)束起來盤在頭頂。束發(fā)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jì)年,謂十六歲,多用于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為16歲。
破瓜、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古文人把瓜拆分為兩個八字以紀(jì)年。《通俗編》中云:“若品巖贈張洎‘功成當(dāng)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锻ㄋ拙帯D女》“宋謝幼盤詞‘破瓜年紀(jì)小腰身!此滓耘悠粕頌槠乒希且。瓜字破之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jié)發(fā):束發(fā),扎結(jié)頭發(fā),古人男20歲束發(fā)而冠,女子15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biāo)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叭豕凇奔茨隄M20歲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jì)。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24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yàn)椤叭ⅲ氖换!?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抖Y記·內(nèi)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dāng)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征《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yàn)椤叭ⅲ氖换。?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抖Y記·曲禮上》:“五十曰艾!卑Q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爸笔恰爸烀钡目s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yàn)椤叭,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yàn)椤叭ⅲ氖换。?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jì)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jì)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fù)始。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于按干支紀(jì)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因?yàn)椤叭,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墩撜Z·為政》),所以后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汗糯嘶畹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后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jì),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懸車之年:指70歲。
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至九十歲。
耄:指八至九十歲的年紀(jì),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yǎng)》中寫道:“七十曰耄!薄抖Y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瘪骩dié],《爾雅·釋言》注:“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至九十歲的年紀(jì)。耄,七八十歲的年紀(jì)。耄(mao)耋(die)指八至九十歲。毛傳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稱八至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至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zhuǎn)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dāng)養(yǎng)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yǎng)護(hù)。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捌陬U”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抖Y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编嵭ⅲ骸捌冢q要也;頤,養(yǎng)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yǎng)道而已!币馑际牵喝酥涟贇q,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yǎng),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百歲
期頤之年:指百歲。
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140歲
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相關(guān)閱讀:
古代年齡的代稱禮儀
古時候,人們總是以人的頭發(fā)長短、發(fā)式及頭發(fā)的顏色變化來稱代人的年齡,例如:
總角:嬰幼兒時代。古人不剃頭。他們視毛發(fā)為父母精血所成,不能任意丟棄。因此,古時候的兒童不分男女,都把頭發(fā)扎成抓髻,像兩個羊角一樣。如今不同了,但還有些小姑娘喜歡扎羊角辮子,又叫“翹翹辮”。
垂髫:少年時代。從嬰幼兒到少年時代,人長高了,頭發(fā)也長長了。把兒童與少年的長發(fā)扎成一束下垂的式樣,稱作“垂髫”。
束發(fā):指青少年,一般指15 歲左右的少年,這時用發(fā)帶把頭發(fā)束扎起來。
及笄:又稱“待年”。指女孩長到15 歲時,可以待嫁了。這時女子一般把頭發(fā)用簪子盤于頭頂。(笄:即簪子)。
弱冠:20 歲左右的男子,古代20
歲的男子要行“冠禮”。自此之后外出要戴帽子或系頭巾。因?yàn)椴判泄诙Y,表示剛剛成年,但還不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即而立之年,指30 歲,此說出自《論語·為政》中的“三十而立”。指人到了30 歲時應(yīng)立身處世了。
不惑:即不惑之年,指40 歲。此說應(yīng)見于《論語-為政》中的“四十不惑”。指人到了40
歲時各方面都有經(jīng)驗(yàn),性格穩(wěn)定,辦事精明能干,不易受外界的干擾了。
半百:即50 歲,百歲的一半。又稱“知命之年”。因活到50 歲的人命運(yùn)大致定局了,該認(rèn)命知命了。
花甲:60 年為一甲子,且人到60 歲時頭發(fā)也變得花白了。故稱60 歲的老人為花甲老人。
古。杭70 歲。取自杜甫《曲江》詩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代那種勞動生活環(huán)境條件下有人活到70歲或以上者,實(shí)屬少見。
耄耋:即指80,90 歲!墩f文》里載有:“年八十曰耄”!澳昃攀获蟆。
期頤:指一百歲。“期”指一個完整的時間單位!邦U”即頤養(yǎng)天年的意思。
皓首:指頭上的頭發(fā)全白了。用其特征來泛指“老年人”群體。
黃發(fā):乏指高壽老人。有特別壽長的老人,白發(fā)有返黃復(fù)青的現(xiàn)象。
陶淵明在《桃花淵記》中有“黃發(fā)垂髫,并恰然自樂”的詞句,詞中的“黃發(fā)”、“垂髫”分別是指老人與小孩子。
【中國古代年齡別稱】相關(guān)文章:
孩子學(xué)習(xí)舞蹈的最佳年齡07-21
學(xué)跳街舞的最佳年齡07-06
少兒學(xué)習(xí)英語的最佳年齡09-05
中國古代圍棋十訣06-21
中國古代的翻譯人員07-23
中國古代十大樂器分類04-03
中國古代樂器發(fā)展史介紹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