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3.坐井觀天教學設計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讓學生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下面一起來看看yjbys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坐井觀天》教學設計范文吧!
學 習 內 容 |
13、坐井觀天 |
執(zhí) 教 者 |
|
執(zhí)教時間 |
|
||
學 習 目 標 |
1、學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學生能發(fā)揮想象,續(xù)寫青蛙跳出井口之后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 3、理解“井沿、無邊無際、一百多里、大話”等詞語,學生能從中體會青蛙和小鳥的爭論,初步理解寓意。 |
||
重 點 難 點 |
1、理解“井沿、無邊無際、一百多里、大話”等詞語,學生能從中體會青蛙和小鳥的爭論,初步理解寓意。 2、學生能發(fā)揮想象,續(xù)寫青蛙跳出井口之后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 |
||
設 計 亮 點 |
宋體小四 |
||
課 前 準 備 |
課件、青蛙和小鳥的圖片和頭飾。 |
||
教
學
過
程
|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晌恍屡笥选#ǔ鍪厩嗤軋D片)青蛙從生下來的那天起他就一直生活在井底。(畫井)在井里抓蟲,在井里玩耍,從來沒有見到過外面的世界。另一位朋友是(出示小鳥圖片)小鳥生活在廣闊的天空,他每天在天上飛來飛去,見到了很多東西。今天,這兩位新朋友要帶大家去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打開課文60頁,自由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數一數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再讀課文:課文的哪些詞語你弄不明白的把它畫出來。 3、學習生字詞:無邊無際 井沿 一百多里 大話 三、結合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指導 1、“井沿” 誰能告訴老師“井沿”這個詞語出現在哪一個自然段?誰來讀一讀? 井沿在哪里?到底哪里是井沿?誰來指一指?是井的哪一部分呢?(井的邊上) 井的邊上叫井沿,桌子的邊上叫什么?河的邊上叫什么?床的邊上叫什么? 誰能讓小鳥飛落在井沿上? 小結:現在同學們知道了,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故事就這樣開始了,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了,誰也不讓誰,究竟是什么事呢?請快速地瀏覽一遍課文,找出答案。 2、無邊無際 小鳥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小鳥認為天是無邊無際的,誰能告訴老師,無邊無際是說天怎么樣? 請你試著把天很大的樣子讀出來,先自己讀一讀。 指名讀。 讀出來沒有?誰能讀的比他讀得更好? 天是無邊無際的,我們還可以說什么是無邊無際的? 我們還可以從小鳥的那句話中看出天是無邊無際的呢?自己找一找。 指名讀。 你從這一自然段中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天無邊無際? 3、“一百多里” 一百多里有多遠? 試著把一百多里的感覺讀出來。(指名讀,評價) 飛了一百多里,小鳥可能看見了什么呢? 小鳥看見了這么多東西,飛了這么遠的路,還是沒有看到天的盡頭,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樣子讀出來。 4、大話 小鳥認為天是無邊無際的,青蛙卻認為小鳥在說“大話”。 什么樣的話是大話呢?(吹牛、夸張、不切實際)(撒謊的話是謊話。)青蛙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它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坐在井里,沒有出去) 試著把青蛙的話讀一讀。(男生讀)
5、青蛙和小鳥都認為自己說的對,那么你認為誰說得對?小組先討論。 6、你還從課文的哪一句話可以看出青蛙是自以為是的呢?請你找一找。 小青蛙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認為自己是對的。下面請小朋友讀第六自然段,要讀出小青蛙自以為是的樣子。 7、分角色朗讀。 青蛙還是不相信小鳥的話,他們爭論的更加激烈了,我們也學著他們爭論爭論好不好? (1)戴上頭飾同桌對讀。 (2)師生共讀:師讀旁白,男女生分角色讀。 課堂小結:后來,人們給這個寓言故事起了個名字叫“坐井觀天”。(板書:坐井觀天)現在你們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目光狹窄還自以為是。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呀! 四、書寫指導 1出事要寫的生字:信、際、沿 2、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3、學生練寫、評價。
|
||
板 書
設 計 |
13坐井觀天 井(圖) 小鳥(圖) 無邊無際
青蛙(圖) 井口那么大 |
【13.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及說課稿10-04
《橋》教學設計10-16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09-06
《手指》教學設計08-03
《過秦論》教學設計04-28
鄉(xiāng)愁教學設計06-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5-20
雨后教學設計10-08
孔乙己教學設計06-14
PPT教學設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