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漁歌子》教學設計
《漁歌子》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漁歌子》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簡析
《漁歌子》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主題是田園生活,伴隨著詩一般的語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園風景展現(xiàn)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張志和更是以凝練的語言再現(xiàn)古老的鄉(xiāng)村,田園的意趣。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全詩不僅畫面美,而且情意濃。張志和十六歲,舉明經,曾獻策肅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貶官,不再復仕,在湖州隱居五年,后來到會稽隱居,十載后再回湖州,寫下千古絕唱——《漁歌子》,傾吐了他對悠閑生活濃濃的眷戀之情。
二、教學對象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處于二、三學段的銜接期,學生的求知欲強。他們已經有了近四年的學習經驗,有了初步的自學能力,但還應不斷加強。學生在課內已學習了本組的前兩首古詩,在課外收集了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對于“田園生活”的主題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本課的學習,對田園生活的詩情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塞、箬、笠、蓑”,指導書寫“鷺”等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句,并能熟讀成誦。
3、體會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入境,讀中悟情。
五、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法、誦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
六、課前準備
(一)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有關張志和的資料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一、初讀,建構田園生活的主題
(一)教師用語言渲染,用圖片輔助,幫助學生對單元本題溫故知新。
(二)師生交流,理解詞牌名。
(三)請學生自由朗讀詞句,把詞句讀通順,字音讀準確
(四)教師檢查整首詞的讀音,重點指導“塞”的讀音及“鷺”等字的書寫。
(五)請學生再讀詞句,指導讀出詞的節(jié)奏。
【設計意圖:1.“詞”這種體載在本冊第一課中已經出現(xiàn),學生對其特點已有所認識。通過師生交流,再次回顧詞的特點,讓學生加深對詞的了解。2.扎實進行初讀,掃清讀音障礙,努力做到“讀不通順,不開講”!
二、細讀,走近田園生活的畫面
(一)請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回顧理解詞意的方法。
(二)學生自主學習,理解整首詞的意思,并在小組內交流自主學習中的見解。
(三)反饋匯報對詞意的理解。
【設計意圖:1.理解詞意是體會詩人情感的基礎。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已積累了理解詞意的多種辦法。通過師生交流,回顧已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詞意。2.匯報交流中,進一步引導學生用自己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詞意,鼓勵學生對詞意有自己的理解,相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賞讀,觸摸一顆眷戀的內心
(一)教師配樂范讀,請學生談感受,讓學生初步感受詩人的“不須歸”。
(二)由“不須歸”切入,讓學生交流匯報詩人“不須歸”的原因。
1.景美中感悟“不須歸”。
(1)請學生了解詞中描寫的景物。
(2)教師配樂范讀,讓學生想象詞中的畫面。
(3)學生交流想象的內容,教師緊扣畫中的色彩及“飛”字進行點撥,并引導學生用其他詞語來形容春景。讓學生通過多元品讀,繼而誦讀,感悟畫面的和諧與動態(tài)之美。
(4)回讀“斜風細雨不須歸”,初步感悟詩人“不須歸”的原因。
2.鱖魚肥中感悟“不須歸”。
(1)引導學生關注“肥”字,讓學生交流從“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
(2)讓學生品讀前兩句詞,感悟詩人用詞的精妙。
(3)回讀“斜風細雨不須歸”,進一步感悟詩人“不須歸”的原因。
3.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須歸”。
(1)學生感悟“斜風細雨”,引導學生用其他的詞語形容春雨的特點。
(2)學生品讀,繼而誦讀第三、四句詞,感受春景的寧靜之美。
4.讓學生把感悟到的畫面用文字描繪下來,并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畫面的整體美。
【設計意圖:1“不須歸”是詞眼。抓“不須歸”作切入點,是觸摸詩人眷戀的內心的有效途徑。2想象詞中描繪的畫面,是本課的教學要求。詞句中描寫色彩的詞語有很多,因此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受色彩的繽紛,在交流中體會色彩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3.誦寫結合是本環(huán)節(jié)的特點。背誦的落實在于讓學生在品讀中達到熟讀成誦。而小練筆則在學生對畫面的感悟達到一定程度時,用語言文字再現(xiàn)詩境!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戀之情
1.出示補充資料:“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讓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讓學生提出心中的疑問。
2.師生交流詩人的生平,教師補充對詩人的介紹。理解詩人“不須歸”的是什么地方,進而走進詩人的內心。
3.教師引讀第三、四句詞,提升情感。
4.補充學習詩人的另一首《漁歌子》,讓學生初步了解詞意,并朗讀積累。
5.回顧詩人生平的著作,師生帶著對整著詞的感悟,一起誦讀《漁歌子》。
【設計意圖:1. “知人論詩,以詩帶詩”是教學古詩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是本年級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梳理資料,補充詩人的資料,引導學生與詩人心靈的對話,感悟一份眷戀之情。2.補充學習另一首《漁歌子》,既起到積累田園生活的詩詞的目的,又能進一步感悟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留戀之情,深化了情感!
附板書:
景中有情
漁歌子 ------>不須歸
[唐]張志和
情景交融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漁歌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燈光教學設計05-22
語文課文《將相和》教學設計06-05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藏戲》教學設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