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療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
腫瘤的化學藥物治療簡稱化療,是一種利用藥物殺死體內腫瘤細胞的方法。人體內正常細胞的生長是在一定調控下進行的,而癌細胞卻是失控性地分裂和增殖;熓峭ㄟ^阻斷或減慢癌細胞的生長而發(fā)揮作用的。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guī)淼幕熕幬锏某R姴涣挤磻疤幚淼闹R,歡迎閱讀。
一、局部反應
化療局部不良反應占化療藥物所致各種不良反應的2%~5%。
1、局部藥物外滲反應
藥物外滲可導致輕微紅斑、局部不適、疼痛,甚至組織壞死。引起組織損傷的化療藥物包括蒽環(huán)類(表柔比星、吡柔比星)、長春堿類、氮芥等。
處理:蒽環(huán)類抗生素和絲裂霉素外滲時,可局部給予抗氧化劑二甲亞砜,同時合用1%的氫化可的松軟膏。硫代硫酸鈉可作為氮芥類藥物外滲后的特異性解毒劑。若無特異性解毒劑,可用2%普魯卡因或用50~100mg氫化可的松等藥物做環(huán)型封閉,同時外涂氟氫松軟膏并給予冰敷。
2、靜脈炎
輸入刺激性化療藥物可導致血管壁的損傷,導致血栓形成,常由卡莫司汀、長春瑞濱、氮芥等引發(fā)。
二、全身反應
1、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多數(shù)細胞毒類抗腫瘤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及劑量限制性毒性,化療藥物可誘導骨髓中分裂旺盛的造血細胞凋亡,并導致白細胞、血小板和紅細胞數(shù)量的減少。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如,蒽環(huán)類、紫杉類(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長春堿類(長春地辛、長春瑞賓)、亞硝脲類(卡氮芥)、依托鉑苷、吉西他濱、卡鉑等都可引起較嚴重的骨髓抑制。
白細胞減少:通常Ⅰ~Ⅱ度白細胞減少(分級標準見附表)不需特殊處理,多可自然恢復且不影響下個療程;Ⅲ~Ⅳ度白細胞減少可使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①治療性用藥:當WCB<2*10~9/L時開始使用G-CSF 5~7µg/kg/天,直到WCB>10*10~9/L。②預防性用藥:如果患者上個療程出現(xiàn)Ⅳ度骨髓抑制,為使下個療程能正常進行,可預防性使用G-CSF3~5µg/kg/天,多于化療結束后48h開始使用,用到患者安全度過白細胞最低點而開始回升后截止。
血小板減少:血小板的下降比白細胞晚,但是回升非常慢,且目前沒有非常的好的藥物治療血小板下降。III度和IV度的血小板減少可以應用白介素-11、促血小板生成素進行治療。
2、消化系統(tǒng)毒性
(1)惡心嘔吐
惡心嘔吐是抗腫瘤藥物最常見不良反應。按照嘔吐與化療的時間關系,可分為急性嘔吐(化療后24小時內)、遲發(fā)性嘔吐(化療后24小時后)和預期性嘔吐(應用化療藥物前)三種。按照催吐能力將化療藥物(或方案)分為:高致吐、中致吐、低致吐和極低致吐風險四級(詳見表1)。
處理:1.高度催吐性化療方案所致惡心和嘔吐的預防:推薦在化療前采用三藥聯(lián)合方案,包括單劑量5-HT3受體拮抗劑、地塞米松和NK-1受體拮抗劑。
2.中度催吐性化療方案所致惡心和嘔吐的預防:推薦第1天采用5-HT3受體拮抗劑聯(lián)合地塞米松,第2和第3天繼續(xù)使用地塞米松。
3.低度催吐性化療方案所致惡心和嘔吐的預防:建議使用單一止吐藥物例如地塞米松、5-HT3受體拮抗劑或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如甲氧氯普胺)預防嘔吐。
4. 輕微催吐性化療方案所致惡心和嘔吐的預防:對于無惡心和嘔吐史的患者,不必在化療前常規(guī)給予止吐藥物。盡管惡心和嘔吐的發(fā)生在該催吐水平藥物治療中并不常見,但如果患者發(fā)生嘔吐,后續(xù)化療前仍建議給予高一個級別的止吐治療方案。
(2)口腔黏膜炎
口腔黏膜炎與細胞毒藥物對細胞分裂旺盛的口腔粘膜細胞的直接損傷和繼發(fā)性感染有關。易引起口腔黏膜炎的藥物包括甲氨喋呤、氟尿嘧啶、多柔比星、培美曲塞等。
黏膜炎的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注意口腔清潔及預防感染。可應用高壓生理鹽水沖洗潰瘍的局部,去除表面的分泌物和壞死組織,嚴重患者應及時恰當應用抗菌藥物,預防局部感染灶惡化。
(3)腹瀉
化療相關性腹瀉的主要原因是藥物對腸道黏膜的急性損傷導致的腸道吸收和分泌失衡。常見的可以誘發(fā)化療相關性腹瀉的藥物主要有多西他賽、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等。
伊立替康既能因膽堿能作用在化療后24小時內誘發(fā)急性腹瀉,又能導致更加嚴重的遲發(fā)性腹瀉,后者可能有致命危險。一旦發(fā)生遲發(fā)性腹瀉應立即停止化療,并開始抗腹瀉治療,推薦的抗腹瀉治療措施為:服用洛哌丁胺2mg/2h,中途不改變劑量直到最后一次稀便結束后12h,但不得連續(xù)服用超過48h。當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0.05*10~9/L時,應當應用廣譜抗生素。重癥患者可以聯(lián)合生長抑素治療或醋酸奧曲肽進行治療。
(4)便秘
長春堿類可影響胃腸道運動功能而產生便秘和麻痹性腸梗阻,老年人和長春堿用量高的患者更易發(fā)生。與此同時化療過程中同時使用的止吐藥及鎮(zhèn)痛藥也可加重便秘。便秘的預防措施包括高纖維飲食,飲用充足液體、適當運動、使用大便軟化劑、調解胃腸蠕動藥(乳果糖)或輕瀉劑(番瀉葉、蘆薈膠囊等)。
3、過敏反應
臨床上引起過敏反應的化療藥物主要有,紫杉醇、多西他賽、單克隆抗體、門冬酰胺酶等。速發(fā)型過敏反應最為嚴重,可導致瘙癢、皮疹、血管水腫、肢體痛、低血壓,多于輸注后幾分鐘內發(fā)生,與劑量無關。
因紫杉醇易引起速發(fā)型過敏反應,故在應用紫杉醇化療前應常規(guī)給予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物脫敏。即在化療前12h和6h分別口服地塞米松20mg,化療前30-60min肌注或口服苯海拉明50mg,靜注西咪替丁300mg。并在開始滴注的1h內,監(jiān)測血壓、心率和呼吸等生命體征,一旦發(fā)生過敏應當立即停藥并及時給予搶救。
4、肝臟毒性
許多化療藥物都需要經過肝臟代謝或排泄,幾乎所有類型的化療藥物都可導致肝損傷。臨床上應用的肝毒性較大的藥物有:烷化劑、門冬酰胺酶、阿糖胞苷、巰嘌呤和大劑量甲氨喋呤等;熕幬镆部梢驅γ庖呦到y(tǒng)的抑制作用,激活潛伏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導致肝損傷。
肝損傷多為一過性,通常發(fā)生于化療結束后的1~2周,主要表現(xiàn)為肝酶升高、膽紅素升高,有時伴有黃疸。治療后一周復查肝酶水平,正常既可以恢復化療。
5、泌尿系統(tǒng)毒性
包括腎實質損傷及泌尿道刺激。腎臟是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易受到藥物損傷。常見的可致腎毒性的藥物包括順鉑、甲氨蝶呤、環(huán)磷酰胺、卡莫司汀、多柔比星、絲裂霉素等。
順鉑應用的注意事項:①化療前的24h應充分水化,水化須達到2小時內靜脈輸入2升的液體。②可以在化療前30min預防性使用氨磷汀或還原性谷胱甘肽鈉。③輸注應緩慢,時間控制在至6~8小時可減低腎毒性。④靜滴后24h內,仍須保持充分水化,目標是在6~12h內輸入2升的液體。
環(huán)磷酰胺(引起泌尿道刺激的主要藥物)應用的注意事項:①化療前充分水化,保障足量的液體和尿量,同時堿化尿液,并給予別嘌醇,為防止水中毒,可以給以呋塞米;②治療過程可使用美司鈉防止環(huán)磷酰胺的水解物丙烯醛引起的膀胱毒性。
6、肺毒性
多種化療藥物可導致肺、氣道、胸膜和肺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損傷,這類藥物主要有:博來霉素、卡莫司汀、絲裂霉素C、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吉西他濱等,近年來靶向藥物的肺毒性也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最常見的藥物性肺損傷為間質性肺疾病及肺纖維化。
抗腫瘤藥物相關肺毒性診斷一旦明確,應立即停用該抗腫瘤藥,并及時給予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合并肺部感染者應及時使用抗菌藥物,同時予氧療、支氣管擴張等輔助治療。
7、心臟毒性
可引起心臟毒性的細胞毒藥物主要包括:蒽環(huán)類、紫杉類、環(huán)磷酰胺等;靶向治療藥物主要有:曲妥珠單抗、貝伐單抗、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等。心臟毒性的發(fā)生與藥物的累積劑量有關,在蒽環(huán)類藥物中最為明顯,預防蒽環(huán)類心臟毒性最重要的是要限制累積劑量(詳見表2)。蒽環(huán)類抗腫瘤藥可致氧自由基形成,作用于心臟表現(xiàn)為劑量累積性的心肌炎,引起遲發(fā)性心力衰竭。可使用維生素和輔酶Q預防,亦可用其專屬的解毒劑右雷佐生、右丙亞胺。
8、神經毒性
化療藥物可以造成中樞和外周神經毒性,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是外周神經毒性。臨床表現(xiàn)為四肢末端的感覺異常、感覺遲鈍、燒灼感、疼痛和麻木。具有外周神經毒性的藥物主要包括鉑類化合物(尤其是奧沙利鉑),長春堿類,紫杉醇,多西他賽等。
目前主要減輕和控制外周神經毒性的方法是控制累積劑量和降低劑量強度。化療藥物導致的神經毒性多可于停藥后逐漸恢復,可配合神經營養(yǎng)藥物及理療等手段協(xié)助恢復。其中奧沙利鉑的外周神經毒性與寒冷有關,患者化療后應嚴格避涼一周時間。
9、皮膚毒性
化療藥物引起的全身皮膚毒性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手足綜合征、色素沉著、甲溝炎等。手足綜合征(表現(xiàn)如下圖),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皮膚毒性。常引起手足綜合征的藥物包括:卡培他濱、替吉奧、多西他賽、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
防治手足綜合征措施包括宣教患者應穿戴寬松的鞋襪、手套以避免手足的頻繁摩擦和過度受壓,保持手足皮膚濕潤有助于預防和促進病灶愈合,常用的護手產品包括凡士林軟膏和尿素軟膏等,在局部皮膚出現(xiàn)水泡后要防止水泡破裂并預防感染;必要時藥物減量或停用化療藥后癥狀可緩解。
10、發(fā)熱
部分化療藥物可引起藥物熱,如吉西他濱、阿糖胞苷、博來霉素等,可給予退熱藥物對癥治療,需要與感染性發(fā)熱、腫瘤熱等區(qū)別,且發(fā)熱期間應嚴密監(jiān)測血象。
11、脫發(fā)
脫發(fā)是化療期間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可發(fā)生于化療后的數(shù)天至數(shù)周內,可引起明顯脫發(fā)的藥物包括蒽環(huán)類、環(huán)磷酰胺、多西他賽、伊立替康等。脫發(fā)多為暫時性,一般停藥后1-2個月后可再生。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及治療脫發(fā)措施。對于患者更加重要的是心理疏導,讓患者明白化療停止后會重新長出頭發(fā),因而無需過分擔心。
【化療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相關文章:
執(zhí)業(yè)藥師考點:藥物不良反應的分類10-23
中藥師考點:藥物不良反應的分類08-21
兒童常見藥物克星04-24
藥學必學知識: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11-05
降壓藥都有哪些常見的不良反應10-04
常見賬務處理方法09-15
常見藥物對口腔的副作用07-21
臨床常見的藥物配伍禁忌06-26
指甲常見的問題與處理方法10-06
常見的電腦故障處理方法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