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犯錯才會長大
國一最嚴重的一次犯錯,起源于一個放在她房間里的硬紙盒。那個硬紙盒是媽媽的儲蓄罐,里邊放了很多枚五毛和一元的硬幣。國一自己的儲蓄罐雖是空的,但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動這些錢,因為每次她買東西需要錢時,爸爸媽媽總是痛痛快快地把錢給她?捎幸淮危巡刨I回來幾天的新鋼筆弄壞了,本來想向媽媽拿點兒錢再去買一支,可一想媽媽會批評自己不愛惜鋼筆,就不吭聲了。
怎么辦呢?國一突然想起了那個錢盒子,跑過去一看,哇,里邊有一大堆硬幣!她想,少幾枚媽媽肯定不會發(fā)現(xiàn)。當時,她美滋滋地數(shù)了六枚硬幣放進了口袋里,放學時買了一支新鋼筆。嗯,花錢不用向媽媽要的感覺真好啊!此后,國一常常在上學前從錢盒子里數(shù)出幾枚硬幣,拿去買零食或者文具。
有一天,國一再去盒子拿錢時慌了神,因為里邊只躺著孤零零的幾枚硬幣,那一大堆硬幣都被她搬完了!接下來的幾天,她一直提心吊膽,生怕媽媽問起這件事。但該來的還是來了。一天,她一進門,媽媽就問:“你有沒有拿錢盒子里的硬幣?”她連連搖頭:“沒拿,真的沒拿。”說完,慌忙溜回自己的房間。
一連兩天,爸爸媽媽都沒有再提丟錢的事,國一更加不安了。她不知道該不該向媽媽坦白,于是找來兩個紙條,一個上面寫“說”,一個上面寫“不說”。揉成兩個紙團,信手一抓,是“不說”。那天中午,爸爸媽媽帶上她請客人一起去吃飯,爸爸和客人走在前面,國一和媽媽走在后面。國一拉拉媽媽的衣角說:“錢是我拿的……”一句話沒說完,眼淚就“嘩嘩”流下來。媽媽一點兒也不吃驚,平靜地說:“先吃飯,下午再說。”天哪,看媽媽的反應,恐怕早就知道是自己拿了錢。那頓飯,國一食不下咽,吃完了餃子都不知道是啥餡兒。
回到家里,國一傷心地哭起來:“那些錢,大部分都買吃的了,還買了些文具……”
東子思考了一下:第一要批評,第二不能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讓孩子由此對自己產(chǎn)生厭惡,所以話不能說得很重,否則孩子的心里一輩子都會因為所謂的“偷錢”留下陰影。東子嚴肅而溫和地對國一說:“第一,不經(jīng)同意就動別人的東西,是不好的行為。即使在家里,即使這個人是你的父母,也不能這么做;第二,不能隨意拿家里的錢,更不能不經(jīng)父母同意,無節(jié)制地亂花錢;第三,以后想買什么東西,向爸媽要錢就行了。”國一羞愧地低下頭:“要不,我去打工,把錢盒子再裝滿……”爸爸又表揚說:“知道認錯,是好孩子。”
讓國一感動的是,錢盒子仍然放在她的房間里。后來,她再也沒有拿過里邊的一分錢。
如果父母就此把錢盒子拿走,國一會因為父母不再信任自己,而讓“我是個好孩子”的信念發(fā)生動搖。
教育孩子,一定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個好孩子,如此,孩子才會主動用好孩子的標準約束自己。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那么,孩子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會無所顧忌地向壞的方向發(fā)展了。
溫馨點讀
東子把教育心得總結為“三三”教育理論,即“三多三好三強”。
三多:玩耍的時間多、看電視的時間多、看課外書的時間多。
三好:國文好、國語好、學習好,這學習好是指學習能力強,三好并不以分數(shù)為目標。
三強:自理能力強、自立意識強、心理素質強。
記者在廣州見到范姜國一和她爸爸東子。在采訪過程中,都是國一給記者講故事,東子只笑瞇瞇地在旁邊聽。有一個故事可能給國一留下極深的印象,小姑娘給筆者講得很仔細:
國一三年級時,一次期中考試結束后,英語卷子發(fā)下來,她嚇呆了:“47分!我可一輩子也沒考過這么少的分數(shù)啊!爸爸媽媽知道后會很生氣……”眼淚一滴一滴地落在卷子上,把一個個叉號都打模糊了……她真恨不得自己是個魔術師,把分數(shù)變成100分!
國一磨磨蹭蹭地回到家,按響門鈴,看見開門的是媽媽,她再也忍不住了,撲進媽媽懷里“哇”的一聲哭起來。爸爸也出來了,連忙問是怎么回事。國一低著頭,把卷子遞過去。爸爸看了后笑著說:“分數(shù)不少嘛!”國一吃驚得忘了哭,抬起頭:“爸爸,47分可不是74分……”爸爸笑道:“像你這么小的孩子應該剛上一年級,可你已經(jīng)讀三年級。如果讓你原來二年級的那些同學做這些試卷,恐怕他們得不了47分。”也對呀!國一破涕為笑。爸爸又說:“等過一段時間,你適應了新課本,英語分數(shù)會上去的。”國一這時候心情好極了。
等國一進了屋,媽媽擔心地說:“怎么才考了這么點兒分?”爸爸壓低聲音說:“越是這個時候,越應該給孩子安慰和鼓勵。如果批評她,她對這門功課就會沒了信心,那可就真的學不好了。”爸爸的做法是對的。期末考試時,國一考了97分。
東子說,孩子在學習上受到挫敗的時候,特別渴望得到家長的幫助、理解、支持和鼓勵,唯一不需要的是批評。他已經(jīng)非常沮喪自責了,家長這時候還要雪上加霜,就會引發(fā)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創(chuàng)傷體驗。
東子關于孩子私自拿錢的處理方式也非常正確。教育家陳鶴琴在他的《家庭教育》一書寫到小孩子偷了別人的東西,做父母有兩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責罰他,罵他“下流東西”“小偷”等等,目的可能是想激發(fā)他的羞惡之心,使他改掉不好的行為。
可要知道,無論干什么,人受獎勵而行善是容易的,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而不喜歡惡話。做父母的如果貶低他的人格,他心里就要很不高興了,非但無悔過之心,反而助長其為惡之心,所以他的人格從此墮落了,變本加厲地去拿別人的東西。
第二種,倘若子女做的事不好,就責罵他所做的事,而不應責罵他的人格。父母對孩子說:“我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不過這樣去拿人家的東西是很不好的。”
于是孩子就會聽父母的教誨,再不犯同樣的錯。做父母的只就事論事,他以為不好的是事,而非其人,就會努力改正錯誤。
在“萬松浦論壇”上曾出現(xiàn)厲劍童的一篇文章《第99根電線桿》值得家有愛“玩”孩子的父母們一讀:
五一長假,張老師帶著兒子,王老師帶著女兒,四個人結伴到十多公里遠的一個小鎮(zhèn)游玩。為了增加興致,鍛煉孩子的體質,兩位母親決定和孩子一起步行。
走了大約1.5公里路時,王老師的女兒累得小臉通紅,一步也不愿意再往前走了。怎么辦?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張老師的目光落在山路邊的一根根相距100多米遠的電話線水泥樁上,她眉頭一皺,有辦法了。張老師和王老師一商量,便開始為這兩個小孩設下了第一個目標:“看誰最先跑到第一根電線桿。”張老師話剛說完,本來還在路邊休息、大口喘氣的王老師的女兒噌地站起來,又跑了起來。張老師的兒子也跑得飛快,第一個目標他最先到達。等兩個小孩都站到第二個起跑線時,出現(xiàn)了奇跡,王老師的女兒勁頭十足,她不時還跑在了張老師兒子的前面,最后小女孩先到達第二個終點。兩個孩子又站在了第三個起跑線上……這次是張老師的兒子贏了。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目標一個接著一個……
一路上,兩個小孩子總是跑在大人的前面。有時,當他們已早早地到達了某一個目標時還會坐下來等媽媽,帶著幾分童稚,笑話大人走得比他們慢。兩個孩子越跑越有勁,越跑興致越高。就這樣,一路上你追我趕,當電線桿數(shù)到第99根時,兩個孩子在你輸我贏、你贏我輸中愉快地走完了整整十多公里的山路,勝利地完成了他們有生以來的一次“壯舉”。
當我聽完張老師、王老師講的這件事的時候,我震撼了。10多公里山路,即便是大人一口氣走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卻被兩個四歲多的小孩子完成了!我佩服孩子的天真可愛,更欽佩兩位母親的教育智慧。是她們——兩位年輕的母親——將一個看起來難以完成的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才使得孩子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跨越。
要善于將人生的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這樣,成功就一步步地近了。
誰都免不了要犯錯誤,幼兒尤其如此,要學會了解寶寶犯錯誤的主要原因,學會分析并幫助寶寶去克服。
【孩子犯錯才會長大】相關文章:
孩子犯錯后教你10招巧妙懲罰07-19
有好的口才才會使你出類拔萃10-25
西式快餐行業(yè)如何做才會火06-24
網(wǎng)站SEO外鏈怎樣發(fā)才會被收錄09-01
餐廳員工犯錯了應該如何批評-餐廳員工犯錯后的批評方式08-27
法國留學簽證容易犯錯問題08-11
公文寫作新手最易犯錯誤10-18
孩子的口才禮儀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