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出來的秦腔戲散文隨筆
秦川八百里,隨時間長河積淀下來的不只是周禮秦制,不只是漢唐瓦當,不只是皇陵故道,更有秦腔大戲遏行云,十三門藝人唱連臺。
秦腔發(fā)源于西府寶雞,流傳于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以關中方言為基礎,因周代以來關中謂之“秦”,遂稱秦腔;秦腔 “形成于秦,精進于漢,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廣播于清,幾經演變,蔚為大觀”說是戲曲屆的鼻祖也不為過;不同與昆曲的清麗柔婉,不同與京劇的活潑明快,更不同與豫劇的“有血有肉”,秦腔以其高亢激昂、粗獷豪放、蒼涼純樸的藝術韻味,深深折服了三千萬陜西人,以及更多的西北男女老少,正所謂“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人民齊吼秦腔”。
秦腔屬于每一個陜西人,說這話有點大,但從幼時,就深深被秦腔戲的韻味所折服,什么《竇娥冤》《鍘美案》《趙氏孤兒》,比如《張連賣布》,我說我會唱你們信不,“你把咱家的大貍貓賣了做啥,我嫌它吃老鼠不吃尾巴,你把咱家的獅子狗賣了做啥,我嫌它不咬賊娃光咬娃娃”,還有《三滴血》里“祖箱陜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姐弟姻緣生了變。堂上滴血蒙恥冤”。等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曲藝節(jié)目,當然噴火、變臉、頂燈等等表演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幼時爬戲臺攀電桿爭著搶著也要看的絕佳之作,秦腔的韻味還在于它并不只是一出舞臺大戲,繞著村里轉一圈,廚房里、田間地頭、晚上閑扯的老漢們、還有村里的高音喇叭到處都流曳著秦腔的旋律,孩子滿月秦腔賀喜、成人過壽秦腔送福、老人去世秦腔鳴哀,這三周年的時候還得來一處大戲,唱它個三天三夜;這有著一把二胡、一個鎖啦、一個鑼鼓、一個琵琶,隨著快板一聲響,出將入相、文斗武行,幾個老頭子也能在自家院里酣暢淋漓、吼出個面紅耳赤《三回頭》、唱出來《轅門斬子》不徇私、玩出個《親家打架》老來樂;人逢喜事精神爽,快板一聲響,肚里窩火吼一通,慢板噌噌噌,所有的不如意與煩惱,都能在一聲高亢的吼聲中,消失于飄渺的天際里,隨之而來的是血脈的`活絡、是筋骨的舒展、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隨著現(xiàn)代流行文化的活躍,十里八村看大戲的年代一去不復返,這戲里戲外無不是堅持與熱愛,堅持的人還是在喜歡著,不喜歡的人從來都是過客;我們家這邊以前每逢古會必請大的戲團,戲園子里大晚上燈火通明,鑼鼓恰斯(兩種樂器)一陣響,這戲幕一開就不可收拾,戲到高潮、唱到精彩,掌聲雷動,叫好聲不絕于耳,丑角上臺笑顏如花,一處“苦情”泣下沾襟,哭了,笑了都緣于秦腔。
唱、念、做、打,戲里是人生,戲外也是人生,“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人民齊吼秦腔”,這秦川也就是一處大的園子。
向秦腔藝人致以崇高的感謝。
【吼出來的秦腔戲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讓出來的幸福散文隨筆07-12
換算出來的幸福散文隨筆07-12
有暗戀就要學著有勇氣說出來散文隨筆07-13
《不吼不叫》讀后感09-01
太陽一出來,星星就不見了散文隨筆07-12
吃出來的作文04-25
“打”出來的勇氣12-27
月亮出來的文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