靰鞡草與靰鞡鞋散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取材廣泛,藝術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樣。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散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靰鞡草與靰鞡鞋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俗話說東北有三件寶‘人參、貂皮、靰鞡草,珍稀藥材,名貴皮毛倒是不難理解,為什么一種草成為寶貝呢?
實際上,只有穿過靰鞡的東北人才能夠真正體會到靰鞡草的價值所在。
東北寒冷的氣候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與民俗,生活用品也與關內的中原大不相同。靰鞡鞋是東北寒冷天氣當中,最基本的御寒用品之一。
靰鞡【滿語稱為烏拉】意思是一種可以御寒的皮制防寒鞋。是東北亞冰雪文化特有的產物,早年間東北曾經有這樣一則謎語:左右不分,有大有小,耳朵不少,放下發(fā)呆,綁上就跑。謎底就是靰鞡。
在過去農村人穿鞋一般都是自己家做,靰鞡鞋卻是例外,因為只有少數(shù)技藝嫻熟的皮匠才會制作,所以人們需要花錢或者用農副產品購買交換。作為一種古老的鞋,到底是哪年哪月出現(xiàn)的已經無從查考,但是確實是寒區(qū)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生活用品。
靰鞡鞋制作很考究,一般選用牛皮,很少用馬皮或者豬皮,一整張牛皮能出四五雙靰鞡,行業(yè)術語稱為‘排’,頭排靰鞡取皮牛尾根處,成為糟門皮;二排取皮于牛臀和脊骨處,是最好的位置,成鞋以后耐磨,價錢也貴;三四五排取皮于牛腰骨處,皮質打橫,做不出幼稚的靰鞡。
早年間人們沒有熟皮子的工藝,在上面灑上一層草木灰,在堿性作用下把動物毛去掉,用這樣的光板子做靰鞡,也叫做生皮子。人們把生皮子裁出比腳大許多的范圍,做一個比腳大許多的木頭模具,形狀有如單粒大花生狀,把皮子用水泡軟,按照模具形狀圍起來,在前有用繩子傳承褶皺,再用腹部的皮子做一個鞋臉兒,也叫舌頭。做完這些在靰鞡的.兩側釘上皮扣,用來穿繩子固定,一雙簡單的靰鞡就成了。
而真正好的皮匠做靰鞡就要復雜許多,首先熟牛皮,再用東北特有的優(yōu)質谷草煙熏,并在鞋頭壓出來二十幾道褶皺,不僅如此,裝耳朵以后還要縫提拔,即鞋后跟接縫處的長三角皮條,便于提鞋和走路松脫。
由于這種鞋穿用時候要絮靰鞡草,相對其他鞋子而言就又長又大又肥,因此沒有具體的標準尺碼,只分大、中、小號,出售時候按照重量計價,一般一雙鞋重量在八兩到一斤之間,或許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奇特的一種鞋子。
新買回來的靰鞡一般要配靰鞡輶,即縫制一套長方形的雙層夾布,用來圍住腳,多取于家織布或者花旗布,講究的還在上面繡一些花紋。
靰鞡鞋有了,這里就不得不說靰鞡草。
靰鞡草屬莎草科多年生灰綠色草本植物。這種草緊密叢生,地上莖直立,呈三棱形,葉片細長柔軟,花單性,小穗2一3個,聚生在莖的上部,為綠褐色,常成片地生長在沼澤地里。莖葉細長,干燥后柔軟,韌性強。此草需要秋后收割捆成小把,曬干收存。
等到冬季來臨,用木棒把靰鞡草摧軟縱橫交錯的放在靰鞡鞋里面,絮成腳趾、腳跟略厚的草窩,腳伸進去后把露出來多余的長草拽出來放在腳背處,最后再用靰鞡帶交叉綁緊,此時方可穿著靰鞡出門。
靰鞡雖然只是一種夾鞋,但因為絮了靰鞡草成為保暖之物,且輕便靈活,結實耐用。在早年的東北無論是車老板子、獵手、傷人或者軍人官吏,都是冰天雪地必備的御寒之物。
在當年東北抗戰(zhàn)時期,無論是早期的東北義勇軍還是后期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許多戰(zhàn)士都是穿著靰鞡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一邊作戰(zhàn)一邊周旋度過漫長的冬季。
在寒冷的冬季,東北人大多珍視靰鞡和靰鞡草,靰鞡草柔軟舒適,吸汗養(yǎng)腳。正如文人所評:參以壽富人,貧者不能餐;貂以榮貴人,賤者不敢冠;惟此草一束,貧賤得御寒。
靰鞡鞋,可以說是一種沒有階級的鞋,貧貴無欺,只抗嚴寒。
只是現(xiàn)在,即使是東北人,也不用靰鞡了,靰鞡鞋因此成為文物。從誕生到滅亡,靰鞡和靰鞡草延續(xù)了幾千年的歷史,可惜的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早已經忘記了它們,更難懂那段歷史和情感,這也是一種遺憾吧!
【靰鞡草與靰鞡鞋散文】相關文章:
鞋的經典散文06-01
高跟鞋隨想經典散文11-22
草的頌歌經典散文02-25
忘憂草經典散文12-25
瓦楞草抒情散文06-17
鄉(xiāng)野遍地草青青經典散文05-21
草披房子籬笆寨的經典散文12-29
秋草瑟瑟土窯紅抒情散文06-15
關于四葉草的優(yōu)美散文06-10
謊言三葉草優(yōu)美散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