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散文精選 百文網(wǎng)手機站

東林凈土散文

時間:2021-06-19 10:08:57 散文精選 我要投稿

東林凈土散文

  舍車步行百米至西琳寺,院門洞開,遁入空門,竟無尼姑僧人照面。久在紅塵世俗中浸泡,漂泊久違了山水寺廟,總想在佛緣禪道中尋求一種靈魂的超度。

東林凈土散文

  西琳寺院散落零星的游人,山野清爽的空氣中飄來著陣陣禪香,高墻深院里傳來委婉“南阿彌陀佛”念經(jīng)音樂,超脫紅塵佛音嬗遞著肅穆寧靜禪語,只聞其聲,若隱若現(xiàn),宛如高山流水,潺潺滲透進靈魂深處。依依流連西琳寺寺堂廟塔,蘇東坡《題西林壁》映入眼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西琳寺比東林寺早建17年,寺中建有千佛塔,西琳寺前名西林寺。覺海法師更名西琳寺。琳字為美玉之意,昔為僧眾,今為比丘尼眾,以示區(qū)別。西琳寺規(guī)模不大,雖然游覽短暫,蘇東坡題詩卻充滿了人生哲理。

  ?步出西琳寺,游人驟多,車水馬龍,人流如織。行至東林寺,大門緊閉,提示維修關(guān)門,不免有些遺憾,腦海浮現(xiàn)眾高僧閉門思過,在物欲橫流紅塵中,剃發(fā)超度僧人,每天三省吾身,吃齋念佛,修煉到最高境界,六根清靜,青燈一座,禪香一柱,在木魚聲聲之中,忘卻紅塵的誘惑,人心向善,那是一種何等的人生超脫。

  東林寺始建于公元386年,為凈土宗,時稱蓮宗。慧遠大師在東林“影不出山,跡不入俗”,潛心佛學(xué),廣弘佛法,闡揚佛理,著述佛書,形成“眾僧云集、四海同歸”的局面。慧遠大師集釋、儒、道三家學(xué)養(yǎng)于一身,以東晉佛教領(lǐng)袖之資質(zhì)肇建白蓮社。高僧慧遠嚴以律己,一種禪道佛緣的思想兼并包容,禪道養(yǎng)生,超凡脫俗,這是一種超凡的人格魅力。東林寺因為慧遠大師崇高師德遠播天下,東林寺成為佛教凈土蓮社發(fā)源地。

  移步東林寺后山景點,時過境遷,紅塵中的誘惑,也無孔不入侵蝕著心懷雜念的出家人。游人求神拜佛,也要除去心中貪欲雜念,無欲則剛,這才是佛道真義。那些現(xiàn)代居廟堂之高的高官,在寺廟求神拜佛之時,真正領(lǐng)悟些清規(guī)戒律佛道禪語,戒欲戒色戒貪,而不是升官發(fā)財,那將又是一個何等清朗的乾坤盛世。

  攀緩后山頂,俯視東林寺,靈魂仿若穿越了時空,思緒漂泊在空山古寺,心靈與古人對話。慧遠與陶淵明是同一時代人,陶淵明居住在粟里山,距東林寺不遠,陶淵明與慧遠交往甚密。禪宗慧遠在廬山修行,三十馀年間,不但不下山、入城送客也從不越過虎溪。

  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兩人遠道來訪,三人相聚,相談甚歡。慧遠送他們下山,到虎溪,耳旁雖不時傳來老虎的鳴嘯聲,因談得太熱烈,竟未察覺,越虎溪,三人才驚覺,旋即會心地縱情大笑起來。原來在不經(jīng)意間,已破除了不過虎溪的執(zhí)念,笑聲傳遞了他們難以言喻的欣喜之情,自然也成了名垂千古虎溪三笑的美聲。

  慧遠和陶淵明兩個人哲學(xué)觀雖然有差異,卻也相得益彰;圻h曾邀請?zhí)諟Y明入白蓮社,陶淵明屬于那種不識抬舉的人物。陶淵明托人捎信說:“你山上有酒飲我就入社!

  慧遠帶回口信回答道:“可以嘛,來吧。”

  陶淵明一腦子興奮跑上山,不但無酒,連酒味都聞不著,知道上了慧遠的當,禁不住顰眉蹙額,興盡而返。

  陶淵明隱居生活達22年,與慧遠法師以及蓮社高賢交往甚密,雖沒有加入蓮社,蓮社高賢因佩服淵明崇高純樸,不僅不以他不入蓮社為憾,反引以為榮。

  中國的宗教在世道昏黑時候最興旺,老百姓在宗教中尋求精神寄托,佛教神學(xué)在東晉時期已蔚然成風(fēng)。高僧慧遠于元興三年作《形盡神不滅論》:認為形滅之后,神能暗中轉(zhuǎn)移,由此形轉(zhuǎn)移到彼形而保持永生不滅。形盡神不滅論迎合了世人惜生心理的迷信思想。

  陶淵明對此不以為然,有感而發(fā),寫《形影神》組詩。這是陶淵明向宗教神學(xué)發(fā)起反擊的宣言書,在哲理詩中素負盛名的代表作。前人多從宗教和哲學(xué)的角度闡釋此詩。形、影、神比況為肉體、身體、靈魂這一組具有現(xiàn)代性色彩的詞語。

  《形影神》詩是陶淵明反佛論之代表作品,更加明確了詩人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對待佛教迷信抱著完全相反的態(tài)度,他所服膺當時玄學(xué)家的`自然觀。逯欽立先生在肯定這種自然觀的唯物主義因素外,又指出其帶有形而上學(xué)性質(zhì),易使人“蔽于天而不知人”消極處世,這也造成陶淵明局限性的重要原因。

  陶淵明在《形影神》組詩中所體現(xiàn)出的思想矛盾,正是他三重人格不斷糾纏的結(jié)果。這三種人格不是孤立的沒有聯(lián)系的個體,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陶淵明的一生,其屢次出仕又歸隱的歷程,其實就是這三種力量此起彼伏的結(jié)果。居廟堂之時存在著解甲歸田的思想。而歸隱田園后,又沒有喪失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的雄心壯志。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使他看到立善求名的渺茫,最后以超脫的精神態(tài)度看淡人生一切榮辱得失。

  在仕與隱的矛盾斗爭中,陶淵明歸來了,他在茅屋低檐下飲酒賞菊,滿眼盡是田園的風(fēng)景。飛鳥花朵,雨水炊煙,庭院樹木,構(gòu)成了看淡看透紅塵的視線。他的心成了宇宙的中心,在亂世的中心如此寧靜,不禁叫人詫異。從前牽掛的人和事,此時已不重要。一切如此愜意,哪怕帶有淡淡的愁緒。在功名利祿的現(xiàn)代社會,恐怕沒有人做到陶淵明那樣淡泊紅塵。

  蘇東坡卻一語道破“只緣身在此山中!敝袊糯枷爰覐牟煌嵌汝U述世界觀,靈魂支配形體,這是主觀意愿,當主觀超越了客觀現(xiàn)實,把個人意愿強加客觀現(xiàn)實事物與人,從而陷入唯心主義泥坑。而自然客觀主義同樣有其局限性,形體支配靈魂,忽視主觀能動性,從而陷入形而上學(xué)客觀主義。而客觀主義對一個社會的標準,就是能讓個人自由發(fā)展,以追求他們目標的道德觀。這種自由要求人類在任何形式的人際關(guān)系,每個人都必須出自自愿,也就是不可以使用傷害的暴力,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便是自由社會的一種定義。只有徹底唯物主義哲學(xué)觀,才徹底解決了主觀與客觀對立矛盾:人的主觀愿望與客觀規(guī)律相統(tǒng)一,才符合精神與形體完美。

  蘇東坡詩前兩句實寫廬山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角度差異,觀賞景物也各不相同。蘇東坡寫出了移步換景、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fēng)景。啟迪人們認識所處的角度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就有差異,對客觀事物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對人對事要換位思考。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生觀千差萬別,每個人換位思考,就不會把個人意志強加于人。

  山水寺廟之樂,心靈與山水共鳴,游樂之余,頓悟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底蘊。依依難舍東林凈土,人終歸還得回到紅塵之中,真正做到六根清凈,名利如過眼煙云,那是一種修煉境界。人的欲望與生俱來,人生就是不斷凈化靈魂過程,真正做到四大皆空,那是人生最高境界,慧遠做到了,陶淵明做到了,凡夫俗子難以取舍世俗名利。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知己相伴山水云游天下,知足者常樂。

  秋風(fēng)送爽,忽然,我聞到道路兩旁彌漫著金秋十月桂花香,香氣撲鼻,那是一種香入骨髓的回味。

【東林凈土散文】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散文:拜東林大佛06-22

心靈的凈土散文08-21

凈土抒情散文12-27

向往的那片凈土散文04-10

心是凈土,也是紅塵經(jīng)典散文09-02

讀書即是凈土優(yōu)美散文03-10

經(jīng)典散文故事:凈土不必遠07-21

心靈放牧于凈土間散文06-18

東林書院 解說詞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