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詩詞 百文網(wǎng)手機站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08 10:10:11 詩詞 我要投稿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篇1

  【教材閱讀】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锻赐ァ肥翘拼娙藙⒂礤a在秋天轉任和州,行經(jīng)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寫洞庭湖詩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倍鴦⒂礤a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潔,一片和諧。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于大地!扮R未磨”寫出了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呈現(xiàn)出迷蒙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如一種工藝珍品,使人愛不忍釋。全詩構想新奇,化大為小,色調淡雅。

  【教學理念】

  1、把握好兩點:

  ⑴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⑵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新課標》)

 。、詩歌教學從三方面抓:

 、 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

  ⑵ 抓想象:旨在領悟詩的意境。

 、 抓吟誦: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思路】

 。、以學過的古詩導入。

 。、組織教學,每一首詩大體步驟:

  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悟詩情;積累內化,拓展遷移。

  3、大致分二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課前背誦一些古詩,最后背《望洞庭》:

 。、解題,了解詩人:

 、 板書課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于這首詩的什么信息?

 。▽懙氖嵌赐ィ瑥摹巴苯嵌葋韺懙,是遠看)

 、 介紹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初讀:

  自由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3、精讀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 “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和諧、協(xié)調。

  你讀出時間了嗎?

  (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結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

 。ê馀c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 “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平浪靜。

  (未:沒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ò选疤睹妗北茸鳌般~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

 。ㄒ皇窃鹿庀虏徽媲;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蒙之美!

  ⑶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積累內化,遷移運用:

 、 朗讀、背誦。

  (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 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薄杜R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彼麄兊奶攸c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⑶ 課后5: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課上說課后寫)

  【作業(yè)設計】

  抄寫第3題詞語,并抄古詩;寫寫《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篇2

  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2、訓練學生多角度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4、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情導入

  二、學生自選角度鑒賞古詩詞

  1、從意象的內涵來鑒賞

  A、柳枝——以折柳表惜別

  例句:①《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诹馈队炅剽彙罚航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③“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芾畎住洞阂孤宄锹劦选罚捍艘骨新務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B、明月——思鄉(xiāng)懷人

  例句:①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②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③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2、聯(lián)系實際解讀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從構思立意上鑒賞詩歌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從作者背景的角度鑒賞詩歌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濕后,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教師總結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篇3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解詩歌意象,梳理作品脈絡,把握作品的內容和主旨;學會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欣賞詩人的代表作品。

  2、通過對古詩詞分析鑒賞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優(yōu)美的詩歌作品進行賞析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賞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對詩歌進行多元化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中國古代優(yōu)秀詩歌,感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領悟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涵,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聯(lián)系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欣賞詩歌。

  【教學難點】

  1、全面領會并用恰當?shù)恼Z言準確概括詩詞意境及所用的藝術手法。

  2、通過對古詩詞分析鑒賞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詩意點與主問題】

  讓學生在閱讀中將詩詞的情感體驗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進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豐富、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建構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蘊。

  【教學策略與手段】

  涵詠、賞讀、點撥、講析相結合。

  【課前準備】PPT

  【教學流程】

  導入語設計:

  走進古典詩歌,就是走進了一個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詩歌的清芬中,我們的前人會從一張張薄薄的書頁中立起,踏著秦磚漢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飄飄地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對古典作品的解讀和鑒賞總是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在我們眼中,古詩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堅果,雖然我們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兒是有營養(yǎng)的,但我們卻無法突破那堅硬的語言外殼。詩歌鑒賞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難么? 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們以《山居秋暝》為例一起作個探討。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內容分析:

  這首《晚春》選自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古代詩歌。教學重點是學會欣賞事物的內在美,接受精神啟迪,加強閱讀積累,激發(fā)學生對熱愛大自然,珍惜美好時光的情感。借助注釋讀懂詩文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領會詩文的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再結合語文教學大綱對詩歌教學的要求,基于學生只在初一時學過古詩五首,對詩歌朗讀、鑒賞的方法還很模糊的現(xiàn)實,我想把這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充分理解詩歌內容,領略詩人寫詩意境之美的基礎上提高詩歌朗讀和鑒賞能力。

  學情分析:

  初一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有了初步的詩歌學習基礎,學生對寫景抒情詩歌好奇心強,就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能夠理解這篇課文的內容。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的平臺,讓學生自始至終保持學習興趣和探求熱情,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領悟學習方法,從而獲得情感體驗,不斷加強語言積累;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更好地實現(xiàn)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描寫春天的詩句,感受詩詞的音律美。

  2、掌握多種誦讀的方法,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珍惜美好時光的熱情。

  3、學會運用詩歌鑒賞方法: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揭題激趣。

  一、探春

  1、猜字謎:三人同日去賞花。(春)

  2、看到這個“春”字,你想到了什么?

  二、讀春

 。ㄒ唬┰谶@草長鶯飛的時節(jié),有時想想,做一個讀詩之人何其幸福。這里是一個讀詩的世界,與每一首詩的相遇,都是一次心靈的旅行。這一次,我們師生又會有怎樣的`邂逅呢?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tài)的,古往今來,無數(shù)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贊美春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

  1、資料助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閱讀詩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利于學生快速背誦,加深對文本的印象!菊n件出示關于作者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教師指名朗讀詩歌,其他學生聽讀,加深印象!

 。1)關于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關于背景:此詩是《游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時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詩估計是作者在晚春時候游城南時所見后感悟而作,同時又是作者年齡已進入“晚春”時期,正好又是在官場上不得志的時候。

 。ǘ├首x詩歌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認識,并較熟練地朗讀全詩,為下面的了解詩意奠定基礎。

  1.提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芳菲(fēi)榆莢(jiá)解(jiě)

  (2)讀出節(jié)奏,注意停頓。(按音節(jié)停頓或按意義停頓)

  2.方法指導:讀出節(jié)奏,前提是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停頓為主。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3.朗讀詩歌

  (1)生自由讀。

  (2)指名讀。

  (3)點評。

  (4)范讀,明確節(jié)奏,讀出正確的節(jié)奏。

  (5)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朗讀《晚春》。

  (6)運用其中一種方法練習朗誦一首自己喜愛的春天的古詩。

  三、賞春

  1、讀了這首詩,結合老師提供的注釋,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心情。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方法引領、指導自讀自譯、梳理詩意等步驟,指導學生快速疏通文意,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譯的能力。

 。1)方法引領:結合詩后的主題,寫作技巧的詮釋,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翻譯全詩,畫出疑難語句,師生共同解決。

 。2)師強調,生做好記錄,并記住重點詞語。草樹:指草本和木本的各類花木,即花草樹木。久不歸:意為春天很快將要過去了。斗:競爭,比賽。楊花:指柳絮。榆莢:指榆錢。才思:才氣,才華。惟解:只知道。漫天:遍布天空。

 。3)合作交流,理解詩人描繪的內容。哪位同學愿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所描繪的內容?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四、悟春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感悟詩歌主旨,學會欣賞詩歌的能力。1.這首詩前兩句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哪些字用的好,請賞

  析。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問題的引領,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詩的主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明確〕這首詩每兩句構成一個完整的意思,開頭兩句“草樹知春久不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是寫花草樹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離去了,為了將春天多留些時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爭芳吐艷,各顯美麗姿色。霎時,萬紫千紅,春色滿園!安輼洹,指各種花草樹木!熬貌粴w”,不久就要歸去。

  一個“知”字,一個“斗”字,將花草樹木賦予了人的思維、人的情感和人的動作行為,使那些花草樹木有了留春惜時的生命特征。這一擬人手法的運用,極有效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和時光的美好情懷。

  (2)有姿色的花草樹木爭芳斗艷,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又怎樣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來了嗎?詩人借“楊花榆莢”表達了什么樣的愿望?

  〔明確〕“楊花榆莢”雖然沒有任何姿色,無法像其他花草那樣呈現(xiàn)嬌艷,吐露芳香,但是它們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處,而是加入了“百般紅紫”的“斗芳菲”行列,將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紛飛!盁o才思”和“惟解”又一次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楊花榆莢”以鮮活的生命力,積極向上的思想激情,進而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珍惜時光的美好愿望。3.結合寫作背景,后兩句詩從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啟示我們什么?〔明確〕“楊花榆莢無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拋棄那點小小的自卑心理,放棄那點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時機,利用大好時光投身到為自己、為他人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大環(huán)境中呢?

  五、《苔》主題學習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讀詩談感受,從(內容、寫法、思想感情、哲理)賞析本詩歌。

  六、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詩歌。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篇5

  《辛棄疾詞兩首》

  [南宋]辛棄疾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關常識及其詞作的寫作背景,了解辛棄疾詞的藝術風格。

  2 、過程與方法

 、俜磸推纷x吟誦,理解詞的內容。

 、趯W習作者用典對比、類比的寫作手法,領悟詞的內涵。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品味重點語句,理解作者所抒發(fā)的英雄失意,功業(yè)未成的悲憤之情,激勵自己的愛國斗志。

  教學重點

  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辛詞的內容、藝術魅力、風格及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典故的運用所取得的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比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時數(shù)

  2 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提到宋詞的豪放派向來以“蘇辛”并稱,辛棄疾繼承并發(fā)揚光大了蘇詞的豪放風格,“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詞的豪放風格與其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生活是分不開的。

  二、知識預熱

  1 、正字音

  2 、辨字形

  3 、介紹作者

  辛棄疾( 1140- 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 21歲時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歷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撫使等職。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于江西上饒一帶。

  辛棄疾的詞多以緬懷故國河山、抒發(fā)抗金報國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為主題。詞的筆勢縱橫,氣勢恢弘,境界開闊,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風格,辛棄疾與蘇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并稱“蘇辛”。他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善于創(chuàng)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繼承了《詩經(jīng)》《楚辭》的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比興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風格多樣,善于融詩、辭、歌、賦、經(jīng)、史入詞,善于提煉民間口語入詞,給詞帶來了新鮮、活潑的氣息。辛詞形成了“稼軒體”的獨特風格,把詞的容量和表現(xiàn)力都發(fā)揮到了極致!都谲庨L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三、賞析《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一)指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1 、聽錄音,正音。

  提示:①把握韻腳,際髻、意、未、氣、淚,韻腳均為入聲,應讀得渾重有力一些。②下闋中有兩個問句,一個感嘆句,應讀出激憤、憂愁、感慨的基調。③全詞抒情色彩濃烈,朗讀時注意把握。

  2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二)賞析探究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一詞,上闋即景抒情,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下闋直抒胸臆,是一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詞人赤心報國的雄心壯志和沸騰的激情,表達了詞人請纓無門的憤懣、怨恨和痛苦。

  辛棄疾滿懷愛國熱忱,活捉叛徒張安國,率耿京義軍的余部渡淮南歸。但是,茍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卻并未對他加以重用。他上疏給宋孝宗的《美芹十論》和上給宰相虞允文的《九議》也未受到重視,十多年來他只是擔任過一些地方官的僚佐。淳熙元年( 1170),他應葉衡之聘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登上建康城西下水門城樓上的賞心亭,眺望祖國壯麗的河山,想到報國之志得不到實現(xiàn),于是便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

  1 、上闋

  ( 1)前兩句寫江景,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寫的,哪些詞句富有表現(xiàn)力。

  策略:注意賞析“千里”“無際”。

  【明確】抓住了江南秋季的特點,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氣象闊遠!俺臁狈褐搁L江中下游一帶,“水隨天去”的“水”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扒Ю锴迩铩焙汀扒餆o際”,寫出了江南秋季的特點。

  ( 2)“遙岑”三句是寫山,采用了什么手法?“愁”“恨”緣何而發(fā)?

  策略:注意賞析“愁”“恨”,可結合姜夔《揚州慢》中的“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中的“厭”,更便于學生理解。

  【明確】“遙岑”即遠山。放眼望去,那層層疊疊的群山,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頭上的螺旋形的發(fā)髻,這些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作者采用移情及物的手法,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見之遠山也似乎在“獻愁供恨”。“愁恨”從何而來?詞義間留下的空白給了讀者想象的余地。北望之際,中原收復無日,南望之時,朝廷主和,偏安一隅,志士不得其位,以上種種是詞人恨之深、愁之大者。

  ( 3)“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寫景,組織學生討論“落日”“斷鴻”“游子”幾個意象的含義。

  【明確】落日的余暉映照著樓頭,失群的孤雁傳來陣陣的哀鳴,一見一聞,通過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種蒼茫悲涼的氣氛,以有聲有色的景物更進一層寫出了詞人的孤寂和悲苦!奥淙铡北臼亲匀痪跋螅诖撕心纤螄鴦菟〉囊馑!皵帏櫋笔鞘旱墓卵,比喻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坝巫印敝缸约骸_@幾句寫景寓情,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形象鮮明,含義豐富深刻。

  ( 4)“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幾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應如何理解?

  策略:這幾句是全文的重點,應引導學生重點把握“看”“拍”幾個動詞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所傳達出的詞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明確】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fā)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第一個動作是“看”,看似平淡,卻平中見奇。擦拭得鋒利锃亮的武器,卻閑置身旁,而這又何嘗不是作者自身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無用武之地之嘆。第二個動作是“拍”,作者用肢體語言表達了某種情感,“欄桿拍遍”是表殼胸中難以言說的抑郁苦悶,只能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這相,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tài)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兩個動作描寫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盁o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tǒng)治集團卻沒人是他的知音。

  ( 5)小結

  上闋寫景抒情,由江景到山景到落日、斷鴻、游子,最后到動作描寫,景中寓情。

  2 、下闋

  學法指導:下闋用典多,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學中應將教師講解與學生讀注解和探究討論結合起來,從而理解精當?shù)挠玫渌〉玫乃囆g效果。

  ( 1)“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幾句,說明作者對張翰辭歸持何種態(tài)度?

  【明確】季鷹即晉人張翰,因向往家鄉(xiāng)的莼菜鱸魚,貪圖安逸舒適而棄官歸鄉(xiāng)。從“休說”看,作者反對張翰回歸。張翰因見齊王將失敗而辭歸,辛棄疾卻并不因南宋面臨著危機而隱退。又是一年西風緊,張翰即使有家也難歸,實際這里的張翰應是作者自指,家鄉(xiāng)淪陷,有家難歸,流露出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

  ( 2)“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幾句,是作者對哪類人提出的批判?

  【明確】是對許汜這類人提出批判,許汜當天下大亂之時,并無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問舍,貪圖個人享樂,陳登瞧不起他,劉備對他更是嗤之以鼻。辛棄疾用這個典故是說,我如果也像許汜那樣只顧買房置地,為個人打算,那就羞見劉備那樣胸懷雄才大略的英雄了。

  ( 3)“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三句,在全詞中有何地位?

  【明確】流年,即時光如流;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用典,據(jù)《世說新語·言語》載,東晉大將軍桓溫率軍北伐,經(jīng)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這三句是全詞的核心,所包含的意思是: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xiàn),辜負了平生的雄心壯志。

  ( 4)“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幾句與前文基調是否一致?請簡析。

  【明確】倩,是請求。“紅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代指女子。揾,拭擦。幾句的含義是:請誰來喚取紅巾翠袖的少女,拭干英雄因壯志能酬而流下的熱淚呢?詞中出現(xiàn)“玉簪螺髻”“紅巾翠袖”并不影響詞的豪放風格,清秀婉麗的色彩,加以豪放不羈的風格,剛柔相濟,豪放而不粗率。

  ( 5)小結

  下闋用典,直接抒情言志,點出自己的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心情。

  (三)概括主旨

  上闋寫景抒情,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景中含情;下闋運用典故,直接抒情言志。全詞意境雄渾闊大,寫景獨特,景情結合,用典精當,褒貶分明,通過比興寄托他對國事的憂慮,對朝廷的怨恨,以及年事已高、報國無門的苦悶。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這首詞。

  充分體會這首詞用典的藝術魅力。

  宋寧宗趙擴即位后,寧宗妻韓氏的叔父韓胄掌握了政權。韓侂胄為了鞏固個人的地位,企圖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

  雖說英雄遲暮,但雄心依舊。懷著一腔報國之情的辛棄疾面對破碎的河山,追慕著古代英雄,希望能為國出力。

  二、 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

  宋寧宗趙擴即位后,寧宗妻韓氏的叔父韓侂胄掌握了政權。韓侂胄為了鞏固個人的地位,企圖通過對金用兵建立大功,因此于嘉泰三年( 1203)六月,起用力主抗戰(zhàn)的辛棄疾任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三月,又調鎮(zhèn)江知府。辛棄疾雖被起用,便他看到韓侂胄好大喜功,急躁冒進,妄圖僥幸獲勝,獵名固位,覺得終非自己同調,而韓侂胄對他也并非完全信任。所以,他對當前的局勢深感憂慮。這首詞是作者于開禧元年( 1205)六十六歲時在鎮(zhèn)江任上所作。他登上鎮(zhèn)江的北固亭,面對大好河山,想到祖國的北方仍然淪陷在敵人之手,想到韓侂胄等人并不能真正肩負起抗敵復土的重任,于是懷古傷今,追慕古代英雄,感嘆恢復中原的雄心壯志不能實現(xiàn),因而作詞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憂憤。

  三、播放錄音帶

  讀這首詞,應保持豪壯的基調,作者褒揚歷史人物,憂憤南宋王朝,慨嘆壯志難酬,應讀出

  昂揚的基調和磅礴的氣概。

  【誦讀指導】韻腳:上、下闋各四韻,依次是處、去、住、虎、顧、路、鼓、否八個字,韻腳應讀得響亮,作稍長停頓。

  停頓:應指導學生處理好句間停頓和句中停頓,處理好輕重緩急,整齊中富有變化。

  四、 賞析探究

  這首詞上闋緬懷古代英雄人物,表達力主抗金的決心;下闋寫歷史教訓和自己的經(jīng)歷,表達收復失地、為國立功的心愿。全詞借古諷今,長于用典,形成對比,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學習時注意體會。

  1 、上闋

  ( 1)前四句:懷孫權

  簡析:詞的開頭用孫權獨踞江東的故事起興!扒Ч沤,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兩句,慨嘆江山雖依舊,曾在京口建都的孫權卻早已作古。很有氣魄的文字猶如異軍突起,傾注了作者對古代英雄的傾慕。事過境遷,物換星移,孫權最初在京口起事的遺跡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坝⑿蹮o覓孫仲謀處”句式調整為“無覓英雄孫仲謀處”,給人以遺憾!拔栝扛枧_”兩句,寫當年歌舞樓臺的繁華景象,連同那英雄業(yè)績都被雨打風吹去。“風流”指英雄業(yè)績,洋溢著對英雄人物的歌頌和欽佩之情。

  ( 2)后六句:懷劉裕

  簡析:京口是劉裕祖居的地方,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削平了內亂,取代了東晉政權。他曾兩度揮戈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土地。所以詞人登高遠望,自然便想起在京口建功立業(yè)的劉裕。劉裕故居隨著時間風雨的沖刷,已湮沒在夕陽的余暉和枯枝敗葉之中,早已在人間不著一點痕跡,只有詞人登高憑吊英雄。詞人有一腔報國志,卻難以像劉裕那樣建立豐功偉績,仰慕與抑郁夾雜著蒼涼之情溢于言表。

  ( 3)引導學生探究 :作者登臨懷古,為何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孫權和劉裕二人呢?

  結論一:兩人都是遺憾京口而起事建立了政權,照應標題“京口北固亭懷古”。

  結論二:作者以兩人自比。作者雖力主北伐抗敵,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官員及管理治安、財務的職務,并不給他率兵出征的機會,難以實現(xiàn)其抗金報國的志向。

  結論三:借古諷今,對孫、劉的贊揚,就是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指責。

  ( 4)小結

  上闋作者登高懷古,觸景生情,緬懷孫權和劉裕這兩個歷史人物,贊揚他們所創(chuàng)立的赫赫戰(zhàn)功。對照自己的現(xiàn)實處境,作者以懷古為名,借用歷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氣和怨恨宣泄了出來。

  2 、下闋

  ( 1)前三句:引出歷史教訓

  下闋一開始,作者筆鋒一轉提到宋文帝劉義隆,這有何用意?

  策略:學生討論,結合相關背景材料作分析。

  提示:宋文帝好大喜功,在準備不中的情況下,聽信玄謨的話,北伐后魏,想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樣的業(yè)績,結果慘遭失敗。而眼下韓侂胄急于事功,草率用兵,作者清楚地認識到這種軍事上的冒險不可取。作者想告誡韓侂胄,應以劉義隆為鑒誡,汲取教訓,慎重行事!安莶荨敝笗r間倉促,行動輕率。“贏得”,換得,落得!皞}皇”,手忙腳亂。“北顧”,回頭向北看,生怕北面的敵人追來。極寫慘敗之情狀。

  ( 2)中間六句:追憶親眼所見

  “四十三年”至“一片神鴉社鼓”能引發(fā)我們怎樣的思考?

  簡析:從 1162年辛棄疾渡江到南宋,到 1205年寫這首詞,整整 43年。“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語序可調整為“望中猶記四十三年揚州路烽火”。作者清楚地記得 43年前,金兵對南宋發(fā)動進攻,占領了揚州一帶,作者在南歸途中,一路上還能看到金兵焚燒的廢墟。 43年過去了,當時的慘相還記憶猶新;可現(xiàn)在呢,佛貍祠下,卻是一片神鴉的叫聲和祭社的鼓聲,淪陷區(qū)的人民安于異族統(tǒng)治,多么可悲呀!南宋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忘記收復失地更讓人心寒。詞人將這番意思藝術地融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幅圖景里,頗能發(fā)人深思。

  ( 3)結尾兩句:懷廉頗以自況

  探究:結尾提到廉頗有何用意?“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人何具體含義?

  這是全詞的主旨句,是詞人以廉頗自況。這一年詞人已經(jīng) 64歲了,但他仍然希望為國效力,可惜韓侂胄不接納他的緩進建議,又有小人從中挑撥,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處境相似的廉頗。廉頗老年趙王尚且派人過問他,而自己呢?“憑誰問”,有誰來問,也就等于無人來過問,境況竟然不及廉頗,這不能不讓人惋惜、憂慮、氣憤。用反問句結束全詞,不僅使抒情達到高潮,而且集中、鮮明地再現(xiàn)了詞人的自我形象。

  ( 4)小結

  下闋:諷刺劉義隆是對韓侂胄的警告;慨嘆“佛貍祠下”,是對統(tǒng)治者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以廉頗自況,則是抒發(fā)內心的郁憤。

  兩首詞藝術特色綜合概括

  1 、精當?shù)挠玫?/p>

  兩首詞都有精當?shù)挠玫洹!端堃鳌さ墙ǹ蒂p心亭》用典主要在下闋,作者運用了幾個歷史典故,來表達自己的矛盾和對生活道路的抉擇,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孤寂與憂愁。作者先寫到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西風吹來,很想念家鄉(xiāng)的莼菜羹和鱸魚膾,便立即棄官回鄉(xiāng);又寫到三國時的許汜不關心天下大事,只想著求田問舍,作者對這兩個人的做法都持否定態(tài)度。他想表明的意思是:自己既不想棄官歸隱,又不肯追求享受,他決心要為實現(xiàn)自己抗金復國的理想奮斗到底。下面又引用了桓溫“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慨嘆歲月易逝,報國無門的惆悵。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下闋都運用了典故。上闋作者緬懷孫權、劉裕,兩人都從京口起事,創(chuàng)立了赫赫戰(zhàn)功,作者用熾熱、強烈的情感表達了對兩個歷史人物的仰慕,說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依舊壯心不已精神氣概。下闋用了兩個典故:其一,宋文帝元嘉年間王玄謨“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慘敗,意在諷喻韓侂胄急于事功,草草出兵,將會導致失敗。其二,以廉頗自況,是內心的獨白,是全詞抒情的高潮,也是詞的主旨句,表達了作者的悲憤之情。

  2 、借古諷今手法的運用。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歷史事實來說明現(xiàn)實問題。對孫權、劉裕的贊揚,就是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指責;對劉義隆的諷刺,就是對韓侂胄的警告;對“佛貍祠下”的感嘆,就是對南宋統(tǒng)治者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廉頗的遭遇是對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斗爭的諷刺。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的“欄桿拍遍”,就是寫作者心中壯志難酬的憤慨,是對統(tǒng)治者不重用抗金名將的諷刺;寫季鷹和許汜是對棄官歸隱、謀求私利、不關心國家安危的人的諷刺。

  【課內練習】

  閱讀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回答 1~ 4題。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①,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注:①兜鍪:俗語叫頭盔,詞中借指兵士。

  1 、詞的上闋用了兩個問句,一個感嘆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中,“悠悠”即指 ,又指 !安槐M長江滾滾流”是借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 。

  3 、詞的下闋懷古,作者寫到“生子當如孫仲謀”,根據(jù)你所掌握的史料,簡述作者為何如此推崇孫權?

  4 、本詞與作者同期寫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風格上有何不同?

  【答案】

  1 、作者登樓遠望,不禁引發(fā)了千古興亡之感。其中“何處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扒Ч排d亡多少事”句,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問答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而詞人胸中翻滾的不盡愁思和感慨,又何嘗不似這長流不息的江水呢?

  2 、時間之漫長久遠 詞人思緒之無窮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3 、參考:①突出了孫權的年少有為!澳晟佟倍矣谛鄞舐浴⒈鄬V的曹操較量,具有非凡的膽識。②突出了孫權的蓋世武功。他“坐斷東南”,不斷征戰(zhàn),不斷壯大,以弱勝強。③諷諫南宋王朝。孫權所處的形勢與南宋政權相似,但他卻不畏強敵、堅決抵抗,并戰(zhàn)而勝之,反襯了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碌無能,怯懦茍安。

  4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風格明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沉郁頓挫,憂國、傷時、傷己,兩首詞同為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都不失為千古絕唱。

  五、布置作業(yè)

  1 、背誦這兩首詞,同時回顧學過的《破陣子》,進一步理解和體會辛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的風格。

  2 、辛詞長于用典,課外摘錄幾首辛棄疾的詞,體會其借助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所表達的情思。

  [高一語文古詩詞教案]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

  2.認識部首的意義,并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在括號里選擇能夠和后面的名詞相搭配的動詞。

  4.練習修改不通順的句子。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古詩《竹里館》。

  7.補充圖意,再把幾幅圖連貫起來說一說。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l.審題。

  (1)指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題中的這段話。

  (2)學生思考并說出這段話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讓學生說說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晨"、"碧"、"澈"、"粼"4個字。("晨"和"碧"要把豎畫縮短,寫得上緊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橫畫縮短,把字寫緊湊)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根據(jù)描紅的情況,教師及時小結。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作業(yè),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據(jù)情況進行矯正強化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讓學生說一說做這道題的步驟。(先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2.指導。

  (1)分別觀察最左邊的四幅圖,說一說這四幅圖上分別畫了什么。(提醒學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圖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細觀察第二豎行的4個古文字,再和左邊相應的圖作比較,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古文字是由圖形演變而來的)

  (3)認讀第三豎行中的4個部首,并與左邊相應的古文字作比較,有什么發(fā)現(xiàn)?(部首是由古文字演變而來的)

  (4)聯(lián)系左邊的圖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見"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關?(以"彳"作部首的字與人有關;以"子"作部首的字與小孩、后代有關;以"立"作部首的字與立、直有關;以"見"作部首的字與眼看有關)

  3.練習。

  (1)根據(jù)上面的推測,想想有哪些字屬于這個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孫、孤;"立":站、端;"見":觀、覽、覺)再口頭匯報,并說出理由。

  (2)翻開字典,找到檢字表中這四個部首的所在頁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寫在書上。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填寫的字,可以補充。

  (2)師生共同評議正誤。

  (3)比比看誰寫得又對又多。再讀一讀這些字。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 自學尋找資料,了解作家作品和寫作特色。

  2、 學習初步的解讀詩歌的方法

  3、 體味詩歌語言美和藝術之美

  【教學步驟】

  一、課前活動

  1、根據(jù)以下論題搜集資料

  1)劉禹錫、杜牧、文天祥、蘇軾、張養(yǎng)浩的生平

  2)劉禹錫、杜牧、文天祥、蘇軾、張養(yǎng)浩的主要文學創(chuàng)作及代表作品

  3)有關赤壁的歷史事件和文學作品

  4)文天祥生活的歷史背景

  5)我國古代詞的主要特點

  6)我國古代散曲的主要特點

  7)搜集你所喜愛的名詞名曲,并試分析一二。

  2、根據(jù)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選擇兩個論題寫成200字的小論文。

  3、教師評改論文,指出優(yōu)劣。

  4、學生修改小論文。

  二、課堂活動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是抒發(fā)情感的最佳方式,連系情感的最佳紐帶。古代詩歌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語言藝術,它已經(jīng)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藝術象征、美的象征、審美情感的象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五首藝術價值極高的古代詩歌。

 。ǘ┭凶x

  1、教師列出研讀詩歌最基本的方法:品其詩,體其情,學其法。

  1)品其詩:學生通過多角度地反復地朗讀詩歌,體味詩歌的內涵;久鞔_詩歌字面的含義,且能用流利的現(xiàn)代漢語將其精髓翻譯出來,要從整體上把握詩歌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不拘泥于字詞的'釋義,更忌逐字逐句的翻譯。

  2)體其情:要注意啟發(fā)學生在研讀詩歌過程中挖掘詩歌的隱藏在字面之下的真摯的情感。因為詩歌是詩人情感運動的軌跡,劉勰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滲透,在詩歌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豐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給讀者以多種多樣的審美的感受。詩人情感越真,詩就越美。要注意學生是不同的審美主體,對詩歌情感有多樣的解讀是正常的,不要強求整齊劃一。

  3)學其法:詩歌之所以多樣很大程度是由于詩歌具有豐富的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方法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從《詩經(jīng)》的賦、比、興直至現(xiàn)代詩歌的多元手法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解讀詩歌的過程中要學會分析這些手法對詩歌表情達意的作用,同時借鑒吸收。

  2、研討:通過課堂討論,師生共同研討詩歌,從詩歌的含義、作者的情感、詩歌的手法三個角度來共同解讀詩歌。

  1) 散讀、范讀、齊讀詩歌

  2) 研讀《酬樂天揚州席上初逢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品詩:我被貶至巴山楚水的凄涼之地已二十三年了

  體情: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qū),痛苦而又孤寂。

  品詩:我懷念舊日好友只能徒勞地吟誦《思舊賦》,回到了故鄉(xiāng)已經(jīng)物是人非。

  體情:寫回鄉(xiāng)所見,人事俱非,今昔對比,恍如隔世。面對此景詩人百感交集,不勝感慨。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4、教師小結

  5、學生學法

  6、課堂背誦

  (三)自主活動

  1、四人小組自主選擇詩歌一首

  2、運用學過的方法討論研讀詩歌

  學法:用典“聞笛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jīng)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 “爛柯人”晉人王質入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

  品詩:破舊的沉舟之側百舸爭流,孤寂的病樹之前萬木正春。

  體情:原意是表達對現(xiàn)實的憤懣:“沉舟”“病樹”自比遭貶;“千帆過”“萬木春”則比喻被貶后,新貴們仕途得意。但這兩句詩在客觀上飽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充滿哲理,或可理解為詩人心胸豁達。

  學法:“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品詩: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體情:回應題目,答謝友人并與之共勉,表現(xiàn)詩人雖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積極樂觀的思想境界。

  3、將活動成果記錄在教師分發(fā)的活動報告上。

  4、在教師的組織下分選不同詩歌的四個小組課堂發(fā)言,由小老師展示小組的活動成果。學生提問,教師幫助解答,師生共同研讀好剩下的四首詩歌。

  三、課后活動

  1、教師仔細批改學生的活動報告,發(fā)現(xiàn)偏頗或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和學生個別交流,學生修改活動報告。

  2、背誦詩歌準備默寫

  3、將活動報告搜集成冊班級交流,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訓練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2.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3.抓住關鍵詞句品味賞析,體悟作品內涵

  教學重難點:

  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詩人會觸景生情,更喜歡借景抒情,讓詩詞情景交融。李白孤獨時看山,山亦孤獨;杜甫國破時賞花,花亦落淚;蘇軾思親時望月,月亦有恨。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駐守西北邊關時,看見塞外奇景,會引發(fā)怎樣的感情呢?我們走近范仲淹的《漁家傲》。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那么,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鼻閼训姆吨傺停谶吶.秋色中,又會有怎樣的感懷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二、解題

  三、走近作者(回顧,介紹)

  四、背景介紹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發(fā)動的戰(zhàn)爭。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四年期間,對邊地的生活和士兵的疾苦有較深的了解,治軍也頗有成效。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當?shù)孛裰{說道:“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狈Q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五、聽朗讀,注意節(jié)奏停頓

  六、感知內容:這首詞的上下片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上片側重于寫

  下片側重于寫

  七、合作探究賞景

  1.上片寫了何時何地的景物?哪個字統(tǒng)領全部景物特點?

  2.上片里我們都看到了哪些景?“異”在何處?

  3.上片通過對這些景物的描寫,渲染出怎樣的氣氛?此景會讓人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覺?

  八、合作探究悟情

  在下片中尋覓深藏詞人內心的那份情愫。用“我從xxx句中,感受到xxx”來談一談

  九、思維訓練

  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此詞所展現(xiàn)的畫面。

  十、課堂小結

  《漁家傲·秋思》這首詞通過描寫邊塞的戰(zhàn)地風光,寫出了邊塞將士的艱苦生活,抒發(fā)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

  整首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讀來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jīng)歷首創(chuàng)邊塞詞,為蘇、辛豪放詞開辟先路。

  十一、課外積累

  積累有關描寫邊塞風光和將士心情的詩句

  1.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3.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6.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自由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抽生讀等多種形式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通過結合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3.通過搜集詩人資料,教師相機補充介紹背景,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結合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看插圖等方法教師點拔,大體把握詩意,體會作者的惜春。

  難點: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法學法

  講授法朗讀法、欣賞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使用教材的構想

  古詩的學習孩子們已有一定的基礎,開課前,我準備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作者及詩題,并對學習方法簡單做了一復習。接下來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開展多種語文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的惜春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古詩中有很多描寫春天的古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庭堅的《清平樂》。

  二、知詩人和背景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疤K門四學士”之一。他在詩歌和書法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詩講究修辭造句,追求新奇,與蘇軾合稱“蘇黃”。書法上獨樹一幟,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篇》三卷。

  三、初讀詩詞,掃清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2.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4.明詩意。

  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后,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

  小結過渡。師:這首詩的意思已經(jīng)初步理解了。作者在尋找春天的足跡時經(jīng)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呢?下面我們來品讀這首詩。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追問:“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边\用怎樣的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追問:作者想要抓住春的行蹤,就想到問黃鸝。其實人何嘗能夠向鳥提問,鳥兒知道“春歸何處”嗎?從詩人的想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百囀”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從“因風飛過薔薇”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五、小組討論

  思考:詞人的思想感情變化經(jīng)歷了哪幾個變化?

  春歸無行路(寂寞傷春)→若有人知(假設希望)→春無蹤跡(更加失望)→問取黃鸝(最后希望)→無人能解(徹底絕望)。

  覓春思春傷春之情層層深化。

  六、總結

  《清平樂》為惜春之作。詞人以清新細膩的語言,感嘆時光去而不返,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表現(xiàn)了對美好春光的珍惜和熱愛。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篇10

 。劢虒W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能讀懂古詩詞,并用自己的話說出詩詞的意思。

  4、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感受春夏時節(jié)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劢虒W重難點]

  1、理解詩詞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詞描繪的情景。

  2、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感受春夏時節(jié)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劢虒W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你知道古人是怎樣描寫夏天的嗎?今天,我們就跟隨宋代詩人范成大走進他的田園世界,去感受那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ò鍟n題,釋題,簡介作者)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自讀古詩,字音讀正確,學習生字詞。

  2、齊讀,劃停頓節(jié)奏。(教師正音,指導學生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

  3、多種形式讀古詩,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田園風光。(夏季)

  4、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5、教師指導部分詞語。

  6、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指名說,同桌互相說)

  7、再讀這首詩,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師生齊讀)

  三、細讀古詩,深入探究

  1、出示詩句: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1)學生說詩句的意思。

 。ㄕ到铣跸臅r節(jié),梅子金黃杏子也成熟了,麥花雪白雪白的,金黃的油菜花稀稀落落。)

 。2)詩句中描述了哪幾種景物?這幾種景物有什么特點?

  師:多美的景色呀!詩人把它凝練成一句詩就是——(生接讀:“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保┠憧,詩人就是這樣抓住事物的特點,用短短的.兩句詩,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用換字法體會“肥”“稀”這兩個字的精妙之處。)

 。3)現(xiàn)在,誰來把這句詩讀給大家聽?讓我們從你的朗讀聲中也感受到這種美。

  2、出示詩句: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1)指名說詩意。

 。ㄏ奶烊臻L,籬笆邊無人過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飛舞。)

 。2)為什么籬笆邊沒有行人,他們都到哪兒去了?(引導學生結合“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即夏天人們的勞動情況進行充分的討論、想象,感受農民的辛苦)

  師:初夏時節(jié),田野里風光如畫,農民辛勤忙碌,蜻蜓和蝴蝶在庭院里自由自在,上下翻飛。這樣和諧美麗的田園風光感染了詩人,讓他愛上了這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讓我們也帶著對這自然風光的熱愛來朗讀這首詩吧。(配樂讀詩歌)

  四、總結拓展

  同學們,在詩人的筆下,炎熱的夏季也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同學們課后搜集其他描寫夏日景色的古詩讀一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理解題意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景的古詩?這些古詩向我們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2、釋題。師: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二、初讀古詩,掌握生字

  1、生自由讀詩,有不懂的字詞提出來,一起學習、討論。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情況,相機指導讀音。

  3、指導書寫。

  (1)生認讀會寫字,師指導易錯字的寫法。(“籬”筆畫較多,注意筆順)

 。2)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三、小組合作,理解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教師范讀,學生靜聽,感受詩中所描繪的景物。

  2、理解“疏疏”“未成陰”,了解春季的特點。

  3、讓學生小組合作,分前兩句、后兩句說詩意,體驗詩句所描繪的景物美。

  4、理解第一、二句。

 。1)第一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么特點?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ㄏ∈璧幕h笆旁邊,有一條小路通向遠方。)

  師: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著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齊讀第二句,作者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樹頭)為什么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jīng)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從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和星星點點的光斑。)

 。3)小組內說說這兩句詩意,指名說,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師過渡: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tài)描寫(板書)。

  5、理解第三、四句。

 。1)這兩句抓住了哪些景物?(兒童、黃蝶、菜花)男生讀第三句,感悟詩意。

  詩意: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師:他們追到了沒有?)

  (2)女生讀第四句:飛入菜花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師:為何“無處尋”?)

 。3)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讀,指名說詩意。

 。4)再讀詩。(后兩句)這兩句詩寫兒童追蝶的情景。“跑、尋”屬于動態(tài)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6、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四、重點賞析,體會情感

  1、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春分時節(jié)的美呢?

  2、想象練說:詩中前兩句是靜態(tài)描寫,后兩句是動態(tài)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充滿了春的氣息。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邊想象畫面邊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詩導詞,引入課題

  (出示村居圖)當你看到這幅圖時,你會想到哪首詩詞?宋朝的著名詞人辛棄疾給我們帶來了一幅村居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品味。(板書課題,釋題)

  二、初讀詞句,整體感知

  1、這首詞是辛棄疾晚年所作,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寫下這首詞的呢?

  (晚年隱居的辛棄疾過著十分恬靜安逸的生活,這首詞就是他到一戶農家做客后,寫給主人作為禮物的。)

  2、那么辛棄疾筆下的村居究竟是什么樣的呢?(自由讀詞)

 。1)相機正音,指導上下闋之間的停頓。

 。2)相機理解重點詞語。(翁媼:老翁和老婦)

  3、指導寫字。

 。1)師出示會寫字,生觀察字形。

 。2)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4、這首詞中寫了幾個人,分別是誰,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三、展開想象,描繪畫面

 。ㄒ唬⿲W習上闋

  1、讀一讀上闋,你仿佛能看到哪些畫面?(自由讀,指名讀,教師配樂范讀)

  2、學生回答看到的畫面。(出示圖片)

  教師相機引導:

  (1)你仿佛看到怎樣的小溪?(緩緩流淌、潺潺流淌、叮叮咚咚……)

 。2)這是一戶怎樣的人家?從哪些字詞可以看出?(貧窮茅、低、。

  (3)你的家是怎樣的?讓你生活在這樣的人家,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3、這家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呢?(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1)理解“醉”“相媚好”。(醉:酒后微醉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2)再讀句子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ㄋ麄兝蟽煽趦汉攘它c酒,有點醉了,說說笑笑互相打趣,其樂融融。)

  (3)你仿佛聽到他們說些什么呢?(生自由想象)

 。4)此刻你還認為他們貧窮嗎?(幸福、天倫之樂)

  4、齊讀上闋,感受他們平凡的幸福。

 。ǘ⿲W習下闋

  1、過渡: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老兩口兒的三個兒子吧!

 。1)三個兒子在哪里,他們分別在干什么呢?(自由讀,指名說)

 。2)小兒是怎么剝蓮蓬的?(臥在溪邊剝蓮蓬)

  (3)“臥”什么意思?(趴著)如果你也是一個調皮的孩子,你會以怎樣的姿勢“剝蓮蓬”呢?(表現(xiàn)出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

  2、讓我們來猜一猜,老兩口兒最喜歡哪個兒子呢?你能說說理由嗎?

  (大兒子勤勤懇懇地種田,成了家里的頂梁柱;二兒子老老實實,默默地編織雞籠,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兒子調皮可愛,為家中增添快樂)

  (1)再讀句子,哪個詞凸顯出小兒子的調皮?哪個詞最能反映老兩口兒對小兒子的喜愛?

 。2)烈日炎炎,小兒子在溪頭臥剝蓮蓬,久久不肯回家。老兩口兒和小兒子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呢?(學生發(fā)揮想象,自由說)

  3、在你眼中,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和諧、幸福……)

  四、布置作業(yè)

  1、辛棄疾不僅是一位愛國詞人,也是位有很多作品現(xiàn)存于世的詞人,他的現(xiàn)存詞有六百多首。(出示目錄)希望大家課下利用網(wǎng)絡、書籍等工具查閱這些作品,假若你細細品讀,我想你一定會大有收獲。

  [教學板書]

  1古詩詞三首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梅子、杏子、

  麥花、菜花

  無人過、惟有農忙

  (勤勞樸實、溫馨美好)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一徑、樹頭——靜

  兒童、黃蝶、菜花——動

  清平樂·村居翁媼相媚好

  大兒鋤豆

  中兒織雞籠

  小兒剝蓮蓬安居樂業(yè)

  [教學反思]

  本課的三首古詩詞描繪的都是農村樸素恬靜的生活。在教學中,我主要從詞語教學入手,疏通詩詞的意思,引導學生走入詩詞描述的情境,感受詩詞的意境美。這個教學過程既是理解訓練,又是想象訓練,更是表達訓練。在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時,我引導學生先由眼前的畫面感受作者的情感,再補充當時的背景介紹,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這種寧靜、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范文07-12

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二》的教學設計12-07

四年級語文下冊尊嚴教學設計11-05

四年級下冊語文《將心比心》教學設計11-25

四年級語文下冊《尊嚴》教學設計10-30

四年級下冊語文《將心比心》教學設計03-09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08-15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三》教學設計08-01

四年級下冊語文《語文園地七》教學設計模板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