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游張謇故居作文集合(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游張謇故居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游張謇故居作文1
恍惚中,外面的喧囂聲一下子被隔開了,仿佛像來到了一個世外桃源。
蜿蜒的小道,遮天的樹陰,靜謐的空氣。
漫步著,只感覺到班駁、疏松的陽光從樹陰間跳下來,暖暖地照著。樹頂又仿佛撐起另一片穹蒼,明明是那樣沉穩(wěn),堅定,卻又從樹的深處,真真切切傳出一片葉的輕喃,鳥的啁啾。
穿過大門,走過彎彎曲曲的小道,來到了一片綠地。
周圍一下子寧靜,莊重起來,連往日生龍活虎的同學們,一張張小臉也猛然安詳起來,不約而同地筆直射向一個地方--
張謇故居!
庭院的中央是一座張謇的雕像:飽滿的前額,睿智的`雙眼,臉上清晰的紋路,下巴一小搓的胡子,一下子讓我看到一個屢屢創(chuàng)業(yè),飽受挫折,滿懷堅定的老人。
他的身后一株傲立的松樹,毅然挺立在一方土地上,與張謇交相輝映,這不正是張謇艱難創(chuàng)業(yè)的象征嗎?
我緩緩邁著步伐向張謇故居走去,遠遠的就能看到:長長的紫藤從高處垂落下來,延著盤旋的石階而上,只覺得這座宏大的建筑正從高處朝你深深壓下來,又似乎猛然張開,無限量擴大包容著你。
我懷著敬畏的心情跨進張謇的故居,走在紅色的地毯上,望著墻上掛著的一張張照片,端詳著玻璃柜里,一件件見證歷史的文物。
同學們也時而注目凝視,時而小聲交流,時而低吟著標注文字,但誰也不愿打破這莊嚴的氣氛。
我不由得心潮彭湃。
是張謇,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史上十個“第一”,是張謇,創(chuàng)辦了大生,二生,三生紗廠,是張謇,開啟了南通的經(jīng)濟貿(mào)易……
我感慨著,又嘆息著……
誰也無法想象,如果,沒有張謇……
靜靜走出張謇故居,手輕輕劃開一道風的口子,讓思緒與張謇的歷史文明一同飛翔吧!
游張謇故居作文2
金秋十月,桂花飄香,美麗的菊花正在開花,挺拔的松柏依然是那樣蒼翠。在這個美好的日子里,我們學校組織去張謇故居。
下了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扇仿清的門樓,門樓的匾額上寫著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張謇紀念館”,門樓外有一左一右,一雄一雌的兩只石獅,它們被雕刻的栩栩如生。
走進紀念館,迎面而來的一塊照壁上刻著張謇的名言: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諾遺留一二有用事業(yè),與草木同生,既不與草木同腐。
繞過照壁,走過張公祠堂,就來到了張謇紀念堂。這是一幢大約大20xx平方米的洋房,里面記錄著張謇的一生。我一邊走一邊看,突然,我看見了一個小孩,將腳伸進壇子里,手里捧著一本書,正在津津有味的看呢。一看介紹,才知道,這時夜讀三更的故事。走著走著,我看見了另一則雕塑,一個年老的人,拿著毛筆,旁邊有兩個人,正拿著一副字欣賞著,我想這應(yīng)該就是張謇賣字的故事吧!我左看看,右瞧瞧,又一則雕塑吸引了我: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手,而媽媽卻準備接過一些錢,是誰在給錢?原來是張謇,我想,可能是張謇正挑著扁擔回家在路旁發(fā)現(xiàn)了一塊錢,他往四周看看,見到一個婦女和一個小孩正著急地尋找什么東西,他趕緊上前詢問,他們一聽就笑了,開心的'接過錢。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狀元山上的亭子,亭子里,大家都去撞了撞“金榜題名鐘”。
最后我們還看到了張謇故居里的這棵蒼天大樹“古銀杏樹”,他已經(jīng)四百歲了,依然是那么挺拔,那么蒼翠,似乎是在保護我們的家園。
快到中午了,同學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張謇故居。
游張謇故居作文3
“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yè),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
我剛進大門就看到前方的照壁上,刻寫了張謇的這句名言。
接著,我們先登上了張謇紀念館大樓東側(cè)的狀元山。山頂上有一個亭子,亭子里有一口鐘被取名為狀元鐘。有些頑皮的同學一到那兒就立刻敲起鐘來,好像希望自己也能成為狀元,金榜題名。頓時,我耳邊回蕩著“當、當、當”的鐘聲,這鐘聲十分宏亮,響徹了整個故居。
然后,我們來到了張謇紀念館里參觀。館內(nèi)被分成了四個展廳,分別是:張謇的出生成長篇、教育興國篇、實業(yè)救國篇和社會事業(yè)篇。我們參觀了實業(yè)救國這個展廳。那里詳細記載了:張謇在南通一共建立了370多所學校。他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所戲劇學校、全國第一所醫(yī)學院、全國第一所幼兒園… …張謇創(chuàng)建了眾多第一。他創(chuàng)建的酒廠里,精心釀造的`頤生酒,曾經(jīng)還在南洋勸業(yè)會上獲得金獎呢!
隨著我們的腳步漸漸地向前移,從導游繪聲繪色的講解中,我仿佛身臨其境,一下子穿越了時空來到了當年。在滔滔的長江邊,滿頭白發(fā)的張謇,在保坍工程現(xiàn)場視察,為民造福。一提到 “狀元”這個詞,就一定會想到吟詩作畫、文弱書生,金榜題名后就享清福。但是張謇和他們不同,他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成功的創(chuàng)建了眾多實體,并且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通過此行讓我加深了對張謇的解了。
毛主席說的對“講到輕工業(yè),不能忘記張謇!”的確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