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事論據(jù)素材:“番茄炒蛋”刷屏,你在感動還是氣憤?_1200字
最近,朋友圈被一盤番茄炒蛋刷屏了。這盤“番茄炒蛋”來自一部名叫《世界再大,也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的廣告片。
初到美國的留學生,不知該如何做西紅柿炒雞蛋。為了招待他的朋友,男孩發(fā)微信向母親求助。
在微信語音難以說清的情況下,父母齊上陣做起了“視頻教學”,最終,男孩成功做出了番茄炒蛋,得到外國友人一致稱贊。
而直到朋友無意間的提醒,他才意識到,當時是北京時間凌晨四點。影響了父母休息,男孩幾欲落淚。
這盤“跨越大洋”的番茄炒蛋雖為一則廣告,但父母對子女的無私之愛,讓看過視頻的人都感同身受,頗為動容。尤其是末尾這句話:“想留你在身邊,更想你擁有全世界。”更使無數(shù)人當場淚崩。
視頻迅速傳播的同時,對它的評論卻走向兩個極端:
一部分人覺得這條廣告很感人,觸及了心底最柔軟的那一部分。比如:
“雖然是廣告,但是我哭了!
“沒出息地看哭了。為人父母后就更能體會這句‘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放假出國happy的時候,發(fā)回來的照片,無論多晚,是不是有時差,爸媽都是秒回。看視頻真心是淚奔。今年過年帶爸媽出國玩一玩!
……
另一部分則表示完全不理解,并直呼該廣告男主“媽寶男”。
“這大概是媽寶男的日常吧,一聲嘆息。”
“互聯(lián)網(wǎng)的原住民難道不知道用手機搜索菜譜?”
“凌晨四點叫醒你的,不止是鬧鐘,還有一個不會炒番茄炒蛋的熊孩子!
……
視頻之所以催人淚下,是因為偉大的父母之愛大家都能感同身受。面對這深沉而無私的愛,我們都應懂得感恩和回報。真正懂得這一點的人,不會為了一個“蕃茄炒蛋”而在深夜打擾父母的安眠。
所以,這個貌似溫情的故事背后實則是一個失敗的教育案例。
廣告講述的雖然是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但現(xiàn)實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很多母親愿意為孩子守護一切、提供一切,以為唯如此才能讓孩子活得更好。但殊不知,真正的為兒著想,不是為他包辦一切,而是要在付出和給予時注意尺度的拿捏,培養(yǎng)他獨立做事的品格。
這個社會不是無菌環(huán)境,一個人要想平安度過一生,必然要應付生活中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麻煩。這就需要他具備解決這些麻煩的技能。親身示范如何做一盤番茄炒蛋不是問題,但以后的求學、交友、結(jié)婚、育兒等等問題,父母總有愛莫能助的時候。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一切為子女做主,而是教他如何學會自己做主。一盤“番茄炒蛋”暴露的正是“一切為他做主”的錯誤教育觀。在這種教育觀之下,只能培養(yǎng)出尚未脫離襁褓的巨嬰,而不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成年人。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無論你愿不愿意,獨立自主都是成長的必然方向,因為無論依靠誰總有靠不上的一天。與其到時六神無主,茫然失措,不如盡早鍛煉自己,養(yǎng)成強大的生存能力和強大的內(nèi)心。
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年輕人,一個懂得感恩回報的孩子,會找時間為父母做一份“蕃茄炒蛋”,而不是為了做“蕃茄炒蛋”在凌晨四點叫醒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