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原文及賞析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jié)葉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yǎng)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邪?“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并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笆看蠓騻髦,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于子矣!皶矎蛯懸辉,其略云:“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坝柚^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筆硯,愿得此絹而已。“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與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耙蛞运嫻o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shù)尺耳,而有萬尺之勢!肮o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芭c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譯文
竹子剛生時,只是一寸長的嫩芽,可是卻節(jié)、葉俱全。從蟬腹、蛇鱗般的小筍,長到挺直的幾丈高的巨竹,從來都是有節(jié)有葉的。可是現(xiàn)在的人畫竹時,卻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接起來,一葉一葉地堆上去,這樣做哪里還有竹子呢?所以說畫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著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畫的竹子了。這時快速地跟著自己的所見去畫,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躍起、鶻鳥降落一樣迅速。這是與可教給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卻明白這樣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應該這樣做,卻不能做到,認識和行動不統(tǒng)一,理解道理和實際操作不能一致,這都是學習不夠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對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練地去做,平時自以為很清楚,但事到臨頭卻忽然不明白了,難道只有畫竹才是如此嗎!子由寫了《墨竹賦》給與可,說:“庖丁,是宰牛的,可是(他講的道理)卻為養(yǎng)生的人所采納;輪扁,是制造車輪的,可是(他的經(jīng)驗)卻被讀書人所運用,F(xiàn)在,您在畫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以為是有道者的認識,難道不是嗎?“子由從來不畫畫,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與可的繪畫理論,還學得了他的繪畫方法。
起初,與可對自己的墨竹畫并不看重。各地拿著絲絹前來求畫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地找上門來。與可很厭煩,把絲絹拋在地上罵道:“我要拿這些絲絹去做襪子!“致使士大夫把這當成話柄相傳。后來,與可自洋州回京師,我去徐州任知州,與可跟我說:“我近來告訴士大夫們說:我們墨竹畫派近在彭城,你們可以去那里求畫。這回襪子材料應當集中到你那里了!靶盼策寫了一首詩,其中說道:“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拔蚁蚺c可說:“竹子長萬尺,應該用二百五十匹絹,我知道您是懶怠做畫,只是想要得到這些絹而已!“與可無言可對,就說:“我說錯了,世上哪里有萬尺長的竹子呢?“我對這做出了解釋,回答他的詩說:“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芭c可笑道:“蘇公真善辯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絹,我就要買田還鄉(xiāng)養(yǎng)老了。“隨著把他所畫的《筼筜谷偃竹》贈給了我,說:“這竹子只不過數(shù)尺,卻有萬尺的氣勢!肮o筜谷在洋州,與可曾經(jīng)讓我作《洋州三十詠》詩,《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詩說:“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芭c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賞,燒筍當晚飯吃,打開信封看到詩,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飯噴了滿桌子。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死于陳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書畫,見到這幅墨竹圖,便停止了晾書,失聲痛哭起來。以前曹操祭奠橋公文中有車過墳前就會腹痛的話,而我也記載下來過去和與可開玩笑的話,可以看出我和與可之間的親密、深厚的情誼。
注釋
、倜龋耗垩。
②蜩(tiáo)腹:蟬的肚皮。蛇蚶:蛇腹下的橫鱗。
③遂:完成。
、茆叶。簭N師!肚f子·養(yǎng)生》說:庖丁解牛的技藝高妙,因為他能洞悉牛的骨骼肌理,運刀自如,十九年解了數(shù)千只牛,其刀刃還同新磨的一樣,毫無損傷。文惠君聽了庖丁的介紹后,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
、葺啽猓╬iān),斫(zhuó)輪者也:《莊子·天道》載: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斫輪,輪扁停下工具,說桓公所讀的書都是古人的糟粕,桓公責問其由。輪扁說:臣斫輪“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卻無法用口傳授給別人。斫:雕斫。
、蘅V素:供書畫用的白色細絹。
⑦墨竹一派:善畫墨竹的人,指蘇軾。
⑧襪材當萃于子矣:謂求畫的細絹當聚集到你處。
、狴Z溪:在今四川鹽亭縣西北,附近產(chǎn)名絹,稱鵝溪絹,宋人多用以作書畫材料。
⑩籜(tuò)龍:指竹筍。陳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陽。湖州:今浙江吳興,時蘇軾任湖州知州。
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建安七年,曹操軍過浚儀,遣使以太牢祀舊友橋玄。祀文說:“承從容約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經(jīng)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雖臨時戲笑之言,非至親之篤好,胡肯為此辭乎?“蘇軾以此典比喻自己與文與可的情誼篤厚。
寫作背景
筼筜谷,在陜西洋縣西北,谷中多竹。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文同,字與可,梓潼(今屬四川)人,蘇軾的表兄兼好友,北宋著名畫家,善畫山水,尤善畫竹,創(chuàng)深墨為面,淡墨為背的竹葉畫法,開后世“湖州竹派”,曾畫《筼筜谷偃竹》贈蘇軾。元豐二年(1079)正月,文與可病逝。七月,蘇軾在湖州曝曬書畫,看到文與可的這幅遺作,寫了這篇題記。
文同,字與可,與蘇軾中表兄弟。蘇軾通過這篇文章,表示對他的追懷、悼念。《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的筼筜,是竹子的—種,生長在水邊,竹竿粗大,竹節(jié)間的距離也長。筼筜谷是盛產(chǎn)筼筜竹的一處山谷,在今陜西洋縣縣城西北五里。洋縣在宋代為洋州治所。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到熙寧十年(1077),文同在洋州作知州,常去筼筜谷觀察竹子,因而畫竹益精!豆o筜谷偃竹》就是這個時候畫的。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畫原文賞析12-17
竹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畫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寒菊/畫菊原文及賞析12-17
畫雞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挽文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挽文丞相原文翻譯賞析12-17
祭鱷魚文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挽文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夜游宮·竹窗聽雨原文及賞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