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建康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2-27 21:40:43 好文 我要投稿

建康原文及賞析【集錦12篇】

建康原文及賞析1

  原文: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fēng)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云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fēng)怒,朝來波浪翻屋。

  翻譯

  我來憑吊古人的陳跡,登上高樓,卻落得愁悶無窮。當(dāng)年虎踞龍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處?滿目所見只是千古興亡的遺蹤。夕陽斜照著迷茫的柳樹,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中,風(fēng)兒吹拂著高樹,掠過荒涼的丘壟。一只孤獨的船兒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

  回想當(dāng)年那功業(yè)顯赫的謝安,晚年被迫在東山閑居,也被悲哀的箏聲引起傷慟。建功揚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兒輩身上,漫長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跡的寶鏡已難于尋覓,歲月又將無情地逝去,誰能安慰我的情懷共飲酒一盅?早晨以來江上便狂風(fēng)怒號,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憂悚。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雙調(diào)一百字,前后闋各四仄韻。

  賞心亭:位于建康下水門之上,下臨秦淮河,是當(dāng)時的游覽名勝,辛棄疾特愛登此亭眺望。

  吊古:憑吊古跡。

  危樓:高樓,此代指賞心亭。

  斛:度量容器,古人以十斗為一斛。

  虎踞龍蟠:形容建康城地勢之險要,氣勢之崢嶸。

  興亡:指六朝興亡古跡。偏重于“亡”。

  隴:田埂,此泛指田野。

  喬木:高大的樹木。

  片帆:孤舟。

  噴霜竹:謂吹笛。噴,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

  安石:謝安,字安石,東晉著名政治家。

  風(fēng)流:指謝安豐采照人,英才蓋世。

  東山歲晚:謂謝安晚年。

  淚落哀箏曲:晉孝武帝末年,謝安位高遭忌。“兒輩”

  二句:言謝安將建功立業(yè)的機會都交付給兒輩,自己惟以下棋度日。

  寶鏡難尋:喻知我者難覓。

  碧云將暮:言天色將晚,喻歲月消逝,人生易老。

  杯中綠:杯中酒。

  波浪翻屋:形容水勢洶涌浩大。

  賞析

  登覽懷古之作,往往以歷史的變遷寄寓對國事的感慨,借古諷今,以雄深跌宕為勝。對于知己的唱和之作,往往是心語的傾訴,以誠摯深切為高。要將這兩種意思打和成一片,就需要糅合兩種不同的美學(xué)風(fēng)格,兼有雄深與溫婉。這是一種難以達到的妙境,而本詞顯然達到了這一境界。此詞分以下幾個方面下筆:建康的地理形勢、眼前的敗落景象,并用東晉名相謝安的遭遇自喻,表達詞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悶,最后用長江風(fēng)浪險惡,暗指南宋的危局。

  開頭三句,開門見山,直接點明主題,抒發(fā)內(nèi)心感情基調(diào)。然后再圍繞主題,一層一曲地舒展開來!吧衔牵A得閑愁千斛”,是說詞人登上高樓,觸景生情,引起無限感慨!伴e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極多!伴e愁”,是作者故作輕松之筆,其實是作者關(guān)心國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終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憂愁。

  四、五兩句,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把“吊古傷今”落到實處!盎⒕猃報春翁幨恰?問話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涼。據(jù)《金陵圖經(jīng)》記載:“石頭城在健康府上元縣西五里。諸葛亮謂吳大帝曰:‘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闭驗槿绱,健康曾經(jīng)成為六朝的國都。但在辛棄疾看來,此時卻徒留空名,和一片敗亡的氣息。這里暗中,譴責(zé)南宋朝廷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飽含感情的問答異常生動地勾畫出詞人大聲疾呼、痛苦欲絕、氣憤填膺的形象!芭d亡滿目”,“興亡”是偏義詞,側(cè)重于“亡”字。

  “柳外斜陽”五句,是健康眼前的景象,把“興亡滿目”落到實處,渲染一種國勢漸衰悲涼凄楚的氣氛:夕陽斜照在迷茫的柳樹上;在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巢;垅上的喬木,被狂風(fēng)吹打,飄落下片片黃葉;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邊駛;不知何人,吹奏起悲涼的笛聲。映入詞入眼簾怎能不勾起作者憂國的感嘆。同時詞人獨選此景,也正是意在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從構(gòu)思而言,上片三個層次,采用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筆法,銜接極為嚴(yán)密。而各個層次,又都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和強化主題。

  上片十句側(cè)重于吊古傷今。下片十句則側(cè)重于表現(xiàn)詞人志不得神、無法實現(xiàn)抗金國收河山壯志的愁苦,及其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下片亦分三個層次,前五句為一個層次,是曲筆。次三句為一個層次,是直抒胸臆。最后兩句為一個層次,是比喻。各層次的筆法雖不相同,但能相輔相成,渾然符契。

  “卻憶安石風(fēng)流”五句,用謝安(安石)受讒被疏和淝水之戰(zhàn)等典故。前三句寫謝安早年寓居會稽,與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漁弋山水”、“言詠屬文”,風(fēng)流倜儻逍遙灑脫。作者借此表達自己本也可隱居安逸但憂國之心使其盡小國事,以至“淚落哀箏曲”。晉孝武帝司馬曜執(zhí)政,謝安出任宰相,后來受讒被疏遠。

  “淚落哀箏曲”,是寫謝安被疏遠后,孝武帝有次設(shè)宴款待大將桓伊,謝安在座;敢辽瞄L彈箏,謝安為孝武帝彈一曲《怨詩》,借以表白謝安對皇帝的忠心,和忠而見疑的委屈,聲節(jié)慷慨,謝安深受感動,淚下沾襟。孝武帝亦頗有愧色。詞人在此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曲折隱晦地表達未見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懷。“兒輩”兩句,寫謝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謝石和侄兒謝玄領(lǐng)兵八萬,在淝水大敗前秦苻堅九十萬大軍的'事。當(dāng)捷報傳到健康,謝安正在和別人下棋。謝安了無喜色,仍下棋如故。別人問謝安戰(zhàn)況時,謝安才漫不經(jīng)心的答道:“小兒輩遂已破賊!边@段歷史,本來說明謝安主持國事,沉著與矜持?墒,辛棄疾改變了它的原意,把詞意變成:建立功名的事,讓給小兒輩干吧,我只須整天下棋消磨歲月!不難看出,這里包含著詞人壯志未酬、虛度年華的愁苦,同時也給予議和派以極大的諷刺。

  辛棄疾為詞氣魄不亞于東坡,但這里卻屢用喻指,語含譏諷,可見長期的壓抑使之極度憤懣,而面對現(xiàn)實除了無奈更別無他法。

  “寶鏡”三句,筆鋒又雙從歷史轉(zhuǎn)到現(xiàn)實,詞人用尋覓不到“寶鏡”、夜幕降臨、無人勸酒,暗喻壯志忠心不為人知、知音難覓的苦悶。“寶鏡”,唐李濬《松窗雜錄》載秦淮河有漁人網(wǎng)得寶鏡,能照見五臟六腑,漁人大驚,失手寶鏡落水,后遂不能再得。這里借用此典,意在說明自己的報國忠心保國之才無人鑒察。劉熙載說:“稼軒詞龍騰虎擲,任古書中俚語、瘦語,一經(jīng)運用,便得風(fēng)流,天姿是何敻異!”(《藝概·詞曲概》)的確,“寶鏡”三句,感情基調(diào)雖然悲憤沉郁,但詞句卻含蓄蘊藉,優(yōu)美動人。

  最后兩句,境界幽遠,寓意頗深。它寫詞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風(fēng)怒號,便預(yù)感到風(fēng)勢將會愈來愈大,可能明朝長江卷起的巨浪,會把岸上的房屋推翻。這兩句不僅寫出江上波濤的險惡,也暗示對時局險惡的憂慮。

  “吊古”之作,大都抒發(fā)感慨或鳴不平。辛棄疾寫得尤其成功,感人至深!端问贰繁緜鞣Q其“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即說明辛詞此類作品的豪放風(fēng)格。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棄疾任建康(今江蘇南京)通判,當(dāng)時他南歸已經(jīng)七個年頭,而他期望的抗金復(fù)國事業(yè),卻毫無進展,而且還遭到朝中議和派的排擠打擊。詞人在一次登健康賞心亭時,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便寫下此作。

建康原文及賞析2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一作:闌干)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

  空蕩的秋空雖火紅似火,可是我心中卻千目冷落凄涼,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隨著天空流去,何處會是盡頭,這秋天無邊無際。無奈的眺望遠處的山嶺,為何,報國又比登天難,為何,國家又如此腐敗,只能怪人間正道是滄桑。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難道說,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嗎?斜下的太陽照著這亭子,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伴著它那凄慘絕望聲從天空劃過,或許是映照著我這流落江南思鄉(xiāng)游子。我看著這寶刀,卻不曾沾染著敵人的鮮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lǐng)會我現(xiàn)在登樓的心意,天下知我者,還能有誰呢?。

  我可不會像張翰那樣,為家鄉(xiāng)之景而歸。那劉備天下為懷,斥責(zé)許氾,辭氣激揚,令人佩服。只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dān)心著風(fēng)雨飄蕩中的國家,時間如白駒過隙!連一拭英雄淚的紅巾翠袖也無人喚取了。

  譯文二

  遼闊的南國秋空千目冷落凄涼,江水向天邊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目游子悲憤壓抑。我看著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lǐng)會我現(xiàn)在登樓的心意。

  別說鱸魚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風(fēng)吹遍了,不知張季鷹已經(jīng)回來了沒?像只為自己購置田地房產(chǎn)的許汜,應(yīng)羞見才氣雙全的劉備。借時光如水憂愁國勢如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人誰能去換來!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注釋

  建康:今江蘇南京。

  遙岑:岑,音cén。遠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fā)髻,這目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斷鴻:失群的孤雁。

  吳鉤,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這目應(yīng)該是以吳鉤自喻,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鱸魚堪膾:用西晉張翰典。

  季鷹:張翰,字季鷹。

  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

  流年:流逝的時光。

  憂愁風(fēng)雨:風(fēng)雨,比喻飄搖的國勢。

  樹猶如此:用西晉桓溫典。

  倩:請托。讀音qìng

  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賞析

  上片大段是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目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江景。寫得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意思說,楚天千目,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

  “楚天”的“楚”,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目戰(zhàn)國時曾屬楚國!八S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也就是蘇軾《念奴嬌》詞中“大江東去”的大江。“千目清秋” 和“秋無際”,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意思說,放眼望去,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fā)髻,可是這些都只能引起我對喪失國土的憂愁和憤恨!坝耵⒙蓣佟币痪渲械摹坝耵ⅰ,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螺髻”,指古代婦女一種螺旋形發(fā)髻。韓愈有“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的詩句(篸即簪)。“遙岑”,即遠山,指長江以北淪陷區(qū)的山,所以說它“獻愁供恨”。這目,作者一方面極寫遠 山的美麗——遠山愈美,它引起作者的愁和恨,也就愈加深重;另一方面又采取了移情及物的手法,寫遠山“獻愁供恨”。實際上是作者自己看見淪陷區(qū)的山,想到淪陷的父老姊妹而痛苦發(fā)愁。但是作者不肯直寫,偏要說山向人獻愁供恨。山本來是無情之物,連山也懂得獻愁供恨,人的愁恨就可想而知了。這樣寫,意思就深入一層。

  “楚天千目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兩句,是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了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開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作者接著寫道:

  “落日樓頭,斷鴻聲目,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币馑颊f,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對淪陷的故鄉(xiāng)的思念。他看著腰間佩帶的不能用來殺敵衛(wèi)國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墒怯钟姓l能領(lǐng)會他這時的心情呢?

  這目“落日樓頭,斷鴻聲目,江南游子”三句,雖然仍是寫景, 但同時也是喻情。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棄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國勢危殆的意思!皵帏櫋,是失群的孤雁。辛棄疾用這一自然景物來比喻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是辛棄疾直指自己。 一般地說,凡是遠游的人都可稱為游子,辛棄疾是從山東來到江南的,當(dāng)然是游子了。

  如果說上面“落日樓頭,斷鴻聲目,江南游子”三句是寫景寓情的話,那么“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就是直抒胸臆了!皡倾^”,本是戰(zhàn)場上殺敵的銳利武器,但現(xiàn)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空有沙場殺敵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以物比人,這怎能不引起辛棄疾的無限感慨呀!“欄干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干來發(fā)泄的意思,用在這目,就把作者徒有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而又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tài)宛然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這目引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做官,見秋風(fēng)起,想到家鄉(xiāng)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xiāng)。(見《晉書。張翰傳》)現(xiàn)在深秋時令又到了,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xiāng)如今還在金人統(tǒng)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xiāng),又談何容易!“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xiāng)思,又抒發(fā)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扒筇飭柹,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目泛指有大志之人。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dāng)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xué)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學(xué)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xiāng)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xiāng)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xiāng)當(dāng)是收復(fù)河山之時。作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fēng)雨指國家在風(fēng)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jù)《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jīng)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xiāng),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fù)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xiàn)。年歲漸增,恐再閑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這三句,是全首詞的核心。到這目,作者的感情經(jīng)過層層推進已經(jīng)發(fā)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辟,是請求,“紅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這目就是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xiàn),世無知己,得不到同情與慰藉。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yīng)。

  該詞是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xiàn)實內(nèi)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shù)手法把內(nèi)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全詞通過寫景和聯(lián)想抒寫了作者恢復(fù)中原國土,統(tǒng)一祖國的抱負和愿望無法實現(xiàn)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難酬、報國無門、抑郁悲憤的苦悶心情,極大地表現(xiàn)了詞人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辛棄疾將任東安撫司參議官。這時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投閑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fēng)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于是寫下一首《水龍吟》詞。

  點評

  這首詞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闋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闊大,觸發(fā)了家國之恨和鄉(xiāng)關(guān)之思!奥淙諛穷^”以下,表現(xiàn)詞人如離群孤雁、像棄置的寶刀難抑胸中郁悶。下闋用三個典故對于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熱淚。

  這是稼軒早期詞中最負盛名的一篇,藝術(shù)上也漸趨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郁頓挫。上片以山水起勢,雄渾而不失清麗!矮I愁供恨”用倒卷之筆,迫近題旨。以下七個短句,一氣呵成。落日斷鴻,把看吳鉤,拍遍欄桿,在闊大蒼涼的背景上,凸現(xiàn)出一個孤寂的愛國者的形象。下片抒懷,寫其壯志難酬之悲。不用直筆,連用三個故實,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縮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嘆手腕出之。結(jié)尾處嘆無人喚取紅巾“搵英雄淚”,遙應(yīng)上片“無人會,登臨意”,抒慷慨嗚咽之情,也別具深婉之致。

建康原文及賞析3

  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譯文一

  空蕩的秋空雖火紅似火,可是我心中卻千里冷落凄涼,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隨著天空流去,何處會是盡頭,這秋天無邊無際。無奈的眺望遠處的山嶺,為何,報國又比登天難,為何,國家又如此腐敗,只能怪人間正道是滄桑。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難道說,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嗎?斜下的太陽照著這亭子,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伴著它那凄慘絕望聲從天空劃過,或許是映照著我這流落江南思鄉(xiāng)游子。我看著這寶刀,卻不曾沾染著敵人的鮮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lǐng)會我現(xiàn)在登樓的心意,天下知我者,還能有誰呢?。

  我可不會像張翰那樣,為家鄉(xiāng)之景而歸。那劉備天下為懷,斥責(zé)許氾,辭氣激揚,令人佩服。只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dān)心著風(fēng)雨飄蕩中的國家,時間如白駒過隙!連一拭英雄淚的紅巾翠袖也無人喚取了。

  譯文二

  遼闊的南國秋空千里冷落凄涼,江水向天邊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里游子悲憤壓抑。我看完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lǐng)會我現(xiàn)在登樓的心意。

  不要說鱸魚肉度絲鮮美,秋風(fēng)呼呼刮滿天,我不會像西晉的張季鷹,為貪吃家鄉(xiāng)美味而棄官?我也不會學(xué)求田問舍的許汜。只遺憾時光流逝,國家仍在風(fēng)雨飄搖之中,北伐無期,恢復(fù)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xiàn)!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注釋

  建康:今江蘇南京。

  遙岑:岑,音cén。遠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fā)髻,這里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斷鴻:失群的孤雁。

  吳鉤,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這里應(yīng)該是以吳鉤自喻,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鱸魚堪膾:用西晉張翰典。

  季鷹:張翰,字季鷹。

  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

  流年:流逝的時光。

  憂愁風(fēng)雨:風(fēng)雨,比喻飄搖的國勢。

  樹猶如此:用東晉桓溫典。

  倩:請托。讀音qìng

  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賞析:

  這首詞寫于辛棄疾三十歲于建康任通判之時。詞中舒發(fā)了他抗金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懷。同時,作者表示,既不作只為口腹而回鄉(xiāng)的張季鷹,又不作只會「求田問舍」的許汜,而要作如劉備那樣的英雄。其詞縱橫豪邁,為辛詞風(fēng)格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詞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間建康通判任上。這時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投閑置散,作一個建康通判,不得一遂報國之愿。偶有登臨周覽之際,一抒郁結(jié)心頭的悲憤之情。

  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據(jù)《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這首詞,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遙遠天際,天水交溶氣象闊大,筆力遒勁!俺臁钡摹俺钡兀褐搁L江中下游一帶,這里戰(zhàn)國時曾屬楚國!八S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千里清秋”和“秋無際”,顯出闊達氣勢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的壯觀景色。

  下面“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斑b岑”即遠山。舉目遠眺,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象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fā)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皮日休《縹緲峰》詩:“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韓愈《送桂州嚴(yán)大夫》詩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語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雖見壯美的遠山,但愁卻有增無減,仿佛是遠山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詞篇因此而生動。至于愁恨為何,又何因而至,詞中沒有正面交代,但結(jié)合登臨時地情景,可以意會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線,效力無由;再遠即中原舊疆,收復(fù)無日。南望則山河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卻力不得伸。以上種種,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遠山之獻供,一寫內(nèi)心的擔(dān)負,而總束在此片結(jié)句“登臨意”三字內(nèi)。開頭兩句,是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了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開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一切都在推進中深化、升華!奥淙諛穷^”六句意思說,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對遠在北方的故鄉(xiāng)的思念。他看著腰間空自佩戴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可是又有誰能領(lǐng)會他這時的心情呢?

  這里“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雖然仍是寫景,但無一語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見之景,辛棄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國勢衰頹!皵帏櫋,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為“江南游子”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棄疾渡江淮歸南宋,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xiāng)的。

  可是南宋統(tǒng)冶集團根本無北上收失地之意,對于像辛棄疾一樣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擠的態(tài)度;致使辛棄疾覺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fā)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第一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吳鉤”是吳地所造的鉤形刀)。杜甫《后出塞》詩中就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的句子!皡倾^”,本應(yīng)在戰(zhàn)場上殺敵,但現(xiàn)在卻閑置身旁,只作賞玩,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第二個動作“欄干拍遍”。據(jù)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欄于。曾經(jīng)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干拍”。欄干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干來發(fā)泄。用在這里,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非憤的情態(tài)宛然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另外,“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動作描寫外,還由于采用了運密入疏的手法,把強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筆墨之中,內(nèi)涵深厚,耐人尋味!盁o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fù)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幾句一句句感情漸濃,達情更切,至最后“無人會”得一盡情抒發(fā),可說“盡致”了。讀者讀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緒,亦可盡知,每位讀者,也都會被這種情感感染。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這里引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fēng)起,想到家鄉(xiāng)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xiāng)。(見《晉書·張翰傳》)現(xiàn)在深秋時令又到了,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xiāng)如今還在金人統(tǒng)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xiāng),又談何容易!“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xiāng)思,又抒發(fā)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扒筇飭柹幔聭(yīng)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dāng)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見《三國志·陳登傳》)“怕應(yīng)羞見”的“怕應(yīng)”二字,是辛棄疾為許汜設(shè)想,表示懷疑:象你(指許汜)那樣的瑣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見象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xué)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學(xué)求田問舍的許汜。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xiāng)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xiāng)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xiāng)當(dāng)是收復(fù)河山之時。作者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fēng)雨指國家在風(fēng)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jù)《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jīng)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xiāng),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fù)中原的宿愿不能實現(xiàn)。年歲漸增,恐再閑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這三句,是全首詞的核心。到這里,作者的感情經(jīng)過層層推進已經(jīng)發(fā)展到最高潮。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辟唬钦埱螅凹t巾翠袖”,是少女的裝束,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xiàn),世無知已,得不到同情與慰藉。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yīng)。

  這首詞,是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xiàn)實內(nèi)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shù)手法把內(nèi)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建康原文及賞析4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dāng)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fēng)淚滿衣。

  翻譯

  被貶作客的途中哪有心思去記節(jié)氣時序的變遷,忽然驚喜地發(fā)現(xiàn)艷麗的春光全都凝結(jié)到小桃枝上。我雖然而今被貶到天涯海角這凄涼之地,但還記得當(dāng)年繁華盛世時的京城風(fēng)光。

  月夜下繁花舞弄著清影,月光流瀉出瓊玉般的銀輝,月色下的宮殿如水晶般晶瑩五色祥云樓頂飛揚。分明是做了一場繁華美夢,回首東風(fēng)淚滿衣衫。

  注釋

  建康:即今南京市。

  上元:指元宵節(jié)。

  那:也寫作“哪”。

  歲序:歲時的順序,歲月。

  小桃:初春開花的一種桃樹。

  悲涼地:指建康(今南京市)。

  水晶宮殿:用水晶裝飾的宮殿,形容極其豪華輝煌,泛指宋汴京宮殿。

  五云:王色瑞云,多指吉祥征兆,代指皇帝所在地。

  華胥夢:指夢境。

  賞析二

  上片“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詞人起首即發(fā)出感嘆,如今身在異地,竟不知時光節(jié)序轉(zhuǎn)換得如此之快,等到驚覺時,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靶√摇笔翘覙涞囊粋品種,在上元節(jié)前后開花,由此呼應(yīng)詞題中所言時令。不知不覺又是一年,而在過去的一年中,故土淪亡,自己四處漂泊,此時回望,真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恨。

  詞人此時身處都城建康,卻懷著深深的羈旅悲涼情懷,這不僅是因為他離開了故鄉(xiāng),更因為他從此再難回到故鄉(xiāng)。半壁江山已淪入他手,這個不容否認的事實逼得詞人發(fā)出“天涯海角悲涼地”的憂凄之語。北宋汴京與南宋建康在地理位置上遠遠稱不上“天涯海角”,但江山易主的劇變,以及戰(zhàn)火延綿。有家不得歸的事實,使詞人感覺兩者的距離有如天涯海角。

  “記得當(dāng)年全盛時”一句,是作者面對建康上元節(jié)時的凄涼景況而生出對過去的懷戀!坝浀卯(dāng)年”,回憶北宋過往繁華。詞人遙想當(dāng)年,汴京的上元節(jié)是多么盛大熱鬧,“全盛時”三字,言辭精煉,感情激越,仿佛記憶中的繁華盛景正洶涌而來,噴薄而出。

  下片則具體講述“全盛時”的景象,但詞人卻并不堆金砌玉,而是以“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這樣清空虛渺的意象,暗示當(dāng)時汴京城的旖旎風(fēng)情;ㄓ版鼓,月芒如水,宮殿晶瑩剔透,飛云絢麗美好,如此美的景致,最終仍是被鐵蹄踏碎,一夢成空,令人“回首淚滿衣”。

  末句“東風(fēng)”呼應(yīng)起首“小桃枝”,使詞意密合!胺置饕挥X華胥夢”中“分明”二字,表現(xiàn)出詞人夢醒后的清醒,以及意識到這種清醒之后的悲哀。詞作開端“那知”、“忽驚”,即流露出如夢初醒的意味。及至一句“記得當(dāng)年”,又使詞人沉浸入過往的“夢境”之中。最后,又因意識到家國殘破而從夢中驚醒,不由得淚濕衣襟,難以自已?梢,“夢”在這首詞中包含有多層蘊意,既表示詞人個人的感情歸宿,也用以比喻國破家亡、繁華如夢的蒼涼情懷。

  詞中還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今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xiàn)實之悲哀。這種藝術(shù)手法沖破時間、空間的束縛,一任感情發(fā)泄,姿意揮寫,哀而不傷,剛健深摯,與一般婉約詞、豪放詞均有不同。

  賞析

  趙鼎是南宋初年中興名臣。這首詞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蘇南京)。上元即元宵。詞人值此元宵佳節(jié),撫今憶昔,表達了沉痛的愛國情思。

  起首二句,以頓入之筆點明身客地,不覺時間推移之速。詞人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徽宗崇寧五年進士,之合被擢為開封士曹。靖康事變后,高宗倉皇南渡,駐蹕建康,詞人填此詞時,應(yīng)當(dāng)系隨駕至此!翱吐贰币痪,直點題面,說明金兵南侵之際,自己流踄異鄉(xiāng),不知不覺又轉(zhuǎn)過了一年。出語自然通俗,然于平淡中,且為下句作好鋪墊。“忽驚春到小桃枝”,這句里以小桃點出上元。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見《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詞句流暢清麗,于輕靈中寄慨嘆,是上句的自然歸宿。其中“那知”、“忽驚”兩個短語,緊密呼應(yīng),有兔起鶻落之勢,把詞人此時的復(fù)雜的心情,切實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天涯海角悲涼地”一語,續(xù)接起句“客路”二字。建康距離北宋首都開封,實際上并不很遠,然而對一個因金人有南渡流落到江南的人來說,卻有如天涯海角。和詞人同時的李清照流落到江南之后,也寫過表達類似的感情的詞句:“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保ā肚迤綐贰罚┰~人此處一則曰“海角天涯”,二則曰“悲涼地”,這兩短語連用加重語氣,可以想見客愁之重、羈恨之深。這就具體表現(xiàn)了詞人“忽驚”以后的情緒。當(dāng)此時局紛亂之際,作為江防要塞的建康,一方面駐有南宋重兵,準(zhǔn)備抵抗南下的金人;一方面是北方逃難來的人民,流離失所,凄凄慘慘。面對此情此景,詞人自然而然想起北宋時歡度元宵的盛況,于是“記得當(dāng)年全盛時”一句沖口而出。這句是整首詩的一大轉(zhuǎn)折。按照一般填詞規(guī)律,詞寫到此上闋歇拍,如同戰(zhàn)馬收韁,告一段落?墒撬脑~意卻直貫下片三句,有蟬聯(lián)而下之妙。這樣的結(jié)構(gòu)好似辛稼軒《虞美人·別茂嘉十二弟》。辛詞上闋歇拍云:“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闋?囱嘌,送歸妾。”下片云:“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詞意跨過兩片,奔騰而下,歇拍處毫不停頓,一氣呵成。因而王國維稱之為“章法絕妙”(《人間詞話》)。此詞也是采用同樣章法,兩片之間,毫不割裂。作者上闋歇拍剛說“記得當(dāng)年”,換頭就寫“全盛時”情景。但詞人并未以實筆具體描寫元宵之夜“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也未寫“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俱見《東京夢華錄》卷六),而是避實就虛,寫花枝裊娜,月光皎潔,宮殿華麗云彩絢麗。從虛處著筆,此詞就避免了一般化,從而令人讀后有新穎之感,并能喚起美好的聯(lián)想。

  結(jié)尾二句又將筆鋒一轉(zhuǎn),寫詞人從回憶中的往事回到悲涼的現(xiàn)實生活中來。華胥夢,語出《列子·黃帝》,故事講的是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帥長,一切崇尚自然,沒有利害沖突。此處例用來喻北宋全盛時景象,但是隨著金人的入攻,霎時灰飛煙滅,恍如一夢!叭A胥夢”上著以“分明一覺”四字,更加重夢幻色彩。詞人如夢方醒,仔細辨認,春光依舊,然而景物全非,故詞人兩眶熱淚,不禁潸然而下。這兩句讀之令人愴然。詞一般以景結(jié)情為好,但以情煞尾,也有佳篇。譬如此詞尾句純用情語,且以“東風(fēng)”二字與上闋“春到小桃枝”相呼應(yīng),絲絲入扣,卻有溪流歸海,讀之令人有悠悠不盡的.意味。

  此詞結(jié)構(gòu)極其縝密!胺置饕挥X華胥夢”是詞中關(guān)鍵句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詞眼”。詞的上下二闋,全靠這個“詞眼”的眼光照映。如起首兩句中的“那知”、“忽驚”寫從不知覺到陡然發(fā)現(xiàn),即帶有如夢初醒的意思;下片頭三句則是夢境的顯現(xiàn);結(jié)句則是夢醒后的悲哀,處處關(guān)合“華胥夢”一語,于是整首詞渾然一體,構(gòu)成一首意境深沉的歌曲。從全詞來看,感情寫得有起有伏,曲折多變。如果說前三句寫悲涼,下片則轉(zhuǎn)寫歡樂;如果說過片是寫歡樂的高潮,那么結(jié)尾二句則又跌入悲愴的深淵。悲喜相生,跌宕起伏有致,因而能攫住讀者的心靈。詞中還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當(dāng)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xiàn)實之悲哀。這種藝術(shù)手法沖破時間、空間的束縛,一任感情發(fā)泄,恣意揮寫,哀而不傷,剛健深摯,與一般婉約詞、豪放詞均有不同。因此清人況周頤評曰:“清剛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國之思,流溢行間句里!保ā掇ワL(fēng)詞話》卷二)這個評價是非常符合此詞的特點,也是非常符合詞人作為南宋初年中興名臣的身份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春,北宋滅亡,宋室南遷。是年秋,趙鼎南渡,沿水路至儀真,作者大約于年底或次年初至建康,于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之夜寫下了這首抒發(fā)故國之思的詞作。

建康原文及賞析5

  原文:

  定風(fēng)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代:辛棄疾

  聽我尊前醉后歌,人生無奈別離何。但使情親千里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

  寄語石頭城下水。居士,而今渾不怕風(fēng)波。借使未如鷗鳥伴;經(jīng)慣,也應(yīng)學(xué)得老漁蓑。

  譯文:

  聽我尊前醉后歌,人生無奈別離何。但使情親千里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

  請聽聽我在酒杯前說的這番話,離別本是人生中無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話,即使相隔千里,也會感覺很近,一定要相信:如果感情疏遠,即使面對面也如隔山河。

  寄語石頭城下水。居士,而今渾不怕風(fēng)波。借使未如鷗鳥伴;經(jīng)慣,也應(yīng)學(xué)得老漁蓑。

  告訴建康的山和水,再也沒有政治上的風(fēng)波來糾纏我了。即使不能稱為鷗鳥的同伴,但是習(xí)慣了以后也能像老漁翁一樣,身穿蓑衣,在江上垂釣。

  注釋:

  聽我尊前醉后歌,人生無奈別離何。但使情親千里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

  定風(fēng)波:詞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風(fēng)波令、醉瓊枝、定風(fēng)流等。范廓之:即范開,據(jù)稼軒同時所作《醉翁操》題序,知范廓之將去臨安應(yīng)試!坝谓ǹ怠,當(dāng)是預(yù)擬之行。建康:即今江蘇南京市!奥犖摇眱删洌褐^人生離別本屬無可奈何之事。尊:同樽,酒杯。

  寄語石頭城下水。居士,而今渾不怕風(fēng)波。借使未如鷗鳥伴;經(jīng)慣,也應(yīng)學(xué)得老漁蓑(suō)。

  居士: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此處稼軒自稱。渾:全。風(fēng)波:此指政治上的風(fēng)波。借使:即使。鷗鳥伴:以鷗鳥為伴。經(jīng)慣:意指經(jīng)歷一段自我修養(yǎng),已經(jīng)習(xí)慣于隱居生活。漁蓑::指漁夫。蓑:蓑衣。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

  此詞的上片便寫情感,寫送別。開頭三句,“人生無奈別離何”,此是自然之事,亦是情深語,所以無奈者,是人世間終將有別離也,不能不為別離,別離而又無能為,是雖無,亦真不可不為無奈也。即人生中離別是無可奈何的,也是無法改變的。只要親情真摯,使在千里之外,也覺得很近。正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一種曠達。“無情對面是山河”一句寫出作者深沉的感慨,因為建康是當(dāng)時的抗金前線,詞人也多次登建康賞心亭向北眺望中原山河,這次范廓之又要去建康游覽,于是引起家國之恨!暗埂倍Z雋永之甚,“無情”兩字,正是詞人壯志未酬的憂怨。此處三句語意尤為拓展,既情深意厚,又胸次開闊。對面無情,咫尺天涯,固是路人姿態(tài),若其衷不同,所謀所想為異,理想志意不相侔,根于現(xiàn)實世界之利益關(guān)系,則豈僅無情對面是山河而已,所謂無所不用其極以達其目的,世人豈吝為之者邪。

  下片作見慣世面語,“而今”一句,仍可見作者之英雄豪氣。由于投降派屈辱求和的.政策,石頭城下的江水也沒有了那種怒濤。自己被排擠、受打擊,已經(jīng)閑居山林,假使不與鷗鳥為伴,也和披著蓑衣的漁父差不多。閑適曠達的背后,是志不得伸的憤懣、牢騷。寄語建康故人,而今歸退田園,當(dāng)無宦海風(fēng)波之虞。

  此詞寫送行而不流于感傷。明快爽朗,開人心胸。一起點明離宴,似悲實曠。上下兩片,渾然相融,以此短篇而寫尋常事,而能見出作者之性情、思想,而有特出之“神味”。

建康原文及賞析6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作者 趙鼎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dāng)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fēng)淚滿衣。

  背景

  靖康之變,汴京淪陷,宋徽宗、欽宗被金人俘虜,北宋王朝宣告滅亡。趙構(gòu)被擁立為帝,重新建立政權(quán),是為南宋。宋高宗趙構(gòu)渡江初期,駐蹕建康(今南京)。作者隨駕到達建康,此詞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當(dāng)年元宵節(jié)。

  賞析

  趙鼎是南宋初年中興名臣。這首詞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蘇南京)。上元即元宵。詞人值此元宵佳節(jié),撫今憶昔,表達了沉痛的愛國情思。

  起首二句,以頓入之筆點明身客地,不覺時間推移之速。詞人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徽宗崇寧五年進士,之合被擢為開封士曹。靖康事變后,高宗倉皇南渡,駐蹕建康,詞人填此詞時,應(yīng)當(dāng)系隨駕至此!翱吐贰币痪,直點題面,說明金兵南侵之際,自己流踄異鄉(xiāng),不知不覺又轉(zhuǎn)過了一年。出語自然通俗,然于平淡中,且為下句作好鋪墊!昂鲶@春到小桃枝”,這句里以小桃點出上元。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見《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詞句流暢清麗,于輕靈中寄慨嘆,是上句的自然歸宿。其中“那知”、“忽驚”兩個短語,緊密呼應(yīng),有兔起鶻落之勢,把詞人此時的復(fù)雜的心情,切實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天涯海角悲涼地”一語,續(xù)接起句“客路”二字。建康距離北宋首都開封,實際上并不很遠,然而對一個因金人有南渡流落到江南的人來說,卻有如天涯海角。和詞人同時的李清照流落到江南之后,也寫過表達類似的感情的詞句:“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保ā肚迤綐贰罚┰~人此處一則曰“海角天涯”,二則曰“悲涼地”,這兩短語連用加重語氣,可以想見客愁之重、羈恨之深。這就具體表現(xiàn)了詞人“忽驚”以后的情緒。當(dāng)此時局紛亂之際,作為江防要塞的建康,一方面駐有南宋重兵,準(zhǔn)備抵抗南下的金人;一方面是北方逃難來的人民,流離失所,凄凄慘慘。面對此情此景,詞人自然而然想起北宋時歡度元宵的盛況,于是“記得當(dāng)年全盛時”一句沖口而出。這句是整首詩的一大轉(zhuǎn)折。按照一般填詞規(guī)律,詞寫到此上闋歇拍,如同戰(zhàn)馬收韁,告一段落?墒撬脑~意卻直貫下片三句,有蟬聯(lián)而下之妙。這樣的`結(jié)構(gòu)好似辛稼軒《虞美人·別茂嘉十二弟》。辛詞上闋歇拍云:“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闋?囱嘌,送歸妾!毕缕疲骸皩④姲賾(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詞意跨過兩片,奔騰而下,歇拍處毫不停頓,一氣呵成。因而王國維稱之為“章法絕妙”(《人間詞話》)。此詞也是采用同樣章法,兩片之間,毫不割裂。作者上闋歇拍剛說“記得當(dāng)年”,換頭就寫“全盛時”情景。但詞人并未以實筆具體描寫元宵之夜“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也未寫“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俱見《東京夢華錄》卷六),而是避實就虛,寫花枝裊娜,月光皎潔,宮殿華麗云彩絢麗。從虛處著筆,此詞就避免了一般化,從而令人讀后有新穎之感,并能喚起美好的聯(lián)想。

  結(jié)尾二句又將筆鋒一轉(zhuǎn),寫詞人從回憶中的往事回到悲涼的現(xiàn)實生活中來。華胥夢,語出《列子·黃帝》,故事講的是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帥長,一切崇尚自然,沒有利害沖突。此處例用來喻北宋全盛時景象,但是隨著金人的入攻,霎時灰飛煙滅,恍如一夢!叭A胥夢”上著以“分明一覺”四字,更加重夢幻色彩。詞人如夢方醒,仔細辨認,春光依舊,然而景物全非,故詞人兩眶熱淚,不禁潸然而下。這兩句讀之令人愴然。詞一般以景結(jié)情為好,但以情煞尾,也有佳篇。譬如此詞尾句純用情語,且以“東風(fēng)”二字與上闋“春到小桃枝”相呼應(yīng),絲絲入扣,卻有溪流歸海,讀之令人有悠悠不盡的意味。

  此詞結(jié)構(gòu)極其縝密。“分明一覺華胥夢”是詞中關(guān)鍵句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詞眼”。詞的上下二闋,全靠這個“詞眼”的眼光照映。如起首兩句中的“那知”、“忽驚”寫從不知覺到陡然發(fā)現(xiàn),即帶有如夢初醒的意思;下片頭三句則是夢境的顯現(xiàn);結(jié)句則是夢醒后的悲哀,處處關(guān)合“華胥夢”一語,于是整首詞渾然一體,構(gòu)成一首意境深沉的歌曲。從全詞來看,感情寫得有起有伏,曲折多變。如果說前三句寫悲涼,下片則轉(zhuǎn)寫歡樂;如果說過片是寫歡樂的高潮,那么結(jié)尾二句則又跌入悲愴的深淵。悲喜相生,跌宕起伏有致,因而能攫住讀者的心靈。詞中還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當(dāng)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xiàn)實之悲哀。這種藝術(shù)手法沖破時間、空間的束縛,一任感情發(fā)泄,恣意揮寫,哀而不傷,剛健深摯,與一般婉約詞、豪放詞均有不同。因此清人況周頤評曰:“清剛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國之思,流溢行間句里!保ā掇ワL(fēng)詞話》卷二)這個評價是非常符合此詞的特點,也是非常符合詞人作為南宋初年中興名臣的身份的。

  鑒賞

  此詞通過今昔元宵的對比,抒發(fā)了強烈的黍離(國破家亡)之悲。

  開頭兩句,點明身在客地,不覺時序推移之快,原來春天已經(jīng)來到了!按旱叫√抑Α笔巧显絹淼谋碚。用輕靈之筆寫深沉的感慨!疤煅暮=潜瘺龅亍,補足“客路”二字含義。所謂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遙遠,而是指漂泊他鄉(xiāng)異地。這時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駐有重兵,準(zhǔn)備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許多從北方逃難過來的流離失所者,真是一個“悲涼地”。在這樣的情勢下過上元,只能令人心酸。詞人自然回憶起靖康之變以前“全盛時”的上元。

  下片緊接上片的意脈:“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边@就是變亂之前“全盛時”上元的情形。當(dāng)時的上元非常繁華:“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東京夢華錄》卷六)。但是作者在此避實就虛,對這些繁華情景,不作具體描繪!盎ㄅ,月流輝’、是樂景!芭、“流”二字很能傳“花影”、“月輝”之神,升平的氛圍已呈現(xiàn)出來了!八珜m殿五云飛!惫P墨側(cè)重對皇宮中的太平祥和氣氛的渲染。對過去的太平之象的褒揚渲染,是不是言過其實了呢?不能這樣看。這樣寫的用意在于抒發(fā)對已經(jīng)失掉了的過去的懷念和眷戀,用來和眼下的慘痛現(xiàn)實進行對比,從而反襯當(dāng)前的慘象。所以緊接著就從幻夢回到了現(xiàn)實!胺置饕挥X華胥夢”是聯(lián)結(jié)全篇的關(guān)鍵,有人指出,是這首詞的“詞眼”。沒錯。從幻夢中醒來,再回頭看眼下的慘痛現(xiàn)實,黍離之悲涌上心頭,禁不住“東風(fēng)淚滿衣”了。赤誠的愛國情懷,滿注于字里行間。

建康原文及賞析7

  原文: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fēng)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云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fēng)怒,朝來波浪翻屋。

  譯文

  我來憑吊古人難陳跡,登上高樓,卻落得愁悶無窮。古年虎踞龍蟠難帝王之都今在何處?滿目所見只是千古興亡難遺蹤。夕陽斜照著迷茫難柳樹,水邊覓食難鳥兒急促地飛回窩中,風(fēng)兒吹拂著高樹,掠過荒涼難丘壟。一只孤獨難船兒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難寒笛吹弄。

  回想古年那功業(yè)顯赫難謝安,晚年被迫在東山閑居,也被悲哀難箏聲引起傷慟。建功揚名難希望都寄托在兒輩身上,漫長難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跡難寶鏡已難于尋覓,歲月又將無情地逝去,誰能安慰我難情懷共飲酒一盅?早晨以來江上便狂風(fēng)怒號,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憂悚。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雙調(diào)一百字,前后闋各四仄韻。

  賞心亭:位于建康下水即之上,下臨秦淮河,是古時難游覽名勝,辛棄疾特愛登此亭眺望。史留守致道:史正志,字致道,揚州人,高宗時進士,除樞密院編修。宋孝宗乾道三年至六年(1167—1170)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宮留守、沿江水軍制置使。留守,即行宮留守,宋室南渡初,高宗一度駐蹕建康,故稱建康為行宮。

  吊古:憑吊古跡。

  危樓:高樓,此代指賞心亭。

  斛:度量容器,古人以十斗為一斛。

  虎踞龍蟠:形容建康城地勢之險要,氣勢之崢嶸。

  興亡:指六朝興亡古跡。偏重于“亡”。

  隴:田埂,此句指田野。喬木:高大難樹木。

  片帆:孤舟。

  噴霜竹:謂吹笛。噴,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

  安石:謝安,字安石,東晉著名政治家。風(fēng)流:指謝安豐采照人,英才蓋世。

  東山歲晚:謂謝安晚年。

  淚落哀箏曲:晉孝武帝末年,謝安位高遭忌。

  “兒輩”二句:言謝安將建功立業(yè)難機會都交付給兒輩,自己惟以下棋度日。

  寶鏡難尋:喻知我者難覓。

  碧云將暮:言天色將晚,喻歲月消逝,人生易老。

  杯中綠:杯中酒。

  波浪翻屋:形容水勢洶涌浩大。

  賞析:

  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棄疾任健康(今江蘇南京)通判,當(dāng)時他南歸已經(jīng)七個年頭,而他期望的抗金復(fù)國事業(yè),卻毫無進展,而且還遭到朝中議和派的排擠打擊。詞人在一次登健康賞心亭時,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便寫下此作,呈送健康行宮留守史致道,以表達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對議和派排斥愛國志士的激憤。全詞采用吊古傷今的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思想,寫景時,寓情于景,感情極其濃郁;抒情時,吊古傷今,筆調(diào)極為深沉悲涼。

  這首詞分以下幾個方面下筆:健康的地理形勢、眼前的敗落景象,并用東晉名相謝安的遭遇自喻,表達詞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悶,最后用長江風(fēng)浪險惡,暗指南宋的危局。

  開頭三句,開門見山,直接點明主題,抒發(fā)內(nèi)心感情基調(diào)。然后再圍繞主題,一層一曲地舒展開來!吧衔,贏得閑愁千斛”,是說詞人登上高樓,觸景生情,引起無限感慨!伴e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極多。“閑愁”,是作者故作輕松之筆,其實是他關(guān)心國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終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憂愁。

  四、五兩句,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把“吊古傷今”落到實處!盎⒕猃報春翁幨恰?問話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涼。據(jù)《金陵圖經(jīng)》記載:“石頭城在健康府上元縣西五里。諸葛亮謂吳大帝曰:‘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闭驗槿绱耍】翟(jīng)成為六朝的國都。但在辛棄疾看來,此時卻徒留空名,和一片敗亡的氣息。這里暗中,譴責(zé)南宋朝廷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飽含感情的問答異常生動地勾畫出詞人大聲疾呼、痛苦欲絕、氣憤填膺的形象!芭d亡滿目”,“興亡”是偏義詞,側(cè)重于“亡”字。

  “柳外斜陽”五句,是健康眼前的景象,把“興亡滿目”落到實處,渲染一種國勢漸衰悲涼凄楚的氣氛:夕陽斜照在迷茫的柳樹上;在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巢;垅上的喬木,被狂風(fēng)吹打,飄落下片片黃葉;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邊駛;不知何人,吹奏起悲涼的笛聲。映入詞入眼簾怎能不勾起作者憂國的感嘆。同時詞人獨選此景,也正是意在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從構(gòu)思而言,上片三個層次,采用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筆法,銜接極為嚴(yán)密。而各個層次,又都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和強化主題。

  上片十句側(cè)重于吊古傷今。下片十句則側(cè)重于表現(xiàn)詞人志不得神、無法實現(xiàn)抗金國收河山壯志的愁苦,及其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下片亦分三個層次,前五句為一個層次,是曲筆。次三句為一個層次,是直抒胸臆。最后兩句為一個層次,是比喻。各層次的筆法雖不相同,但能相輔相成,渾然符契。

  “卻憶安石風(fēng)流”五句,用謝安(安石)受讒被疏和淝水之戰(zhàn)等典故。前三句寫謝安早年寓居會稽,與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漁弋山水”、“言詠屬文”,風(fēng)流倜儻逍遙灑脫。作者借此表達自己本也可隱居安逸但憂國之心使其盡小國事,以至“淚落哀箏曲”。晉孝武帝司馬曜執(zhí)政,謝安出任宰相,后來受讒被疏遠。

  “淚落哀箏曲”,是寫謝安被疏遠后,孝武帝有次設(shè)宴款待大將桓伊,謝安在座;敢辽瞄L彈箏,他為孝武帝彈一曲《怨詩》,借以表白謝安對皇帝的忠心,和忠而見疑的'委屈,聲節(jié)慷慨,謝安深受感動,淚下沾襟。孝武帝亦頗有愧色。詞人在此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曲折隱晦地表達未見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懷!皟狠叀眱删,寫謝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謝石和侄兒謝玄領(lǐng)兵八萬,在淝水大敗前秦苻堅九十萬大軍的事。當(dāng)捷報傳到健康,謝安正在和別人下棋。他了無喜色,仍下棋如故。別人問他戰(zhàn)況時,他才漫不經(jīng)心的答道:“小兒輩遂已破賊!边@段歷史,本來說明謝安主持國事,沉著與矜持?墒,辛棄疾改變了它的原意,把詞意變成:建立功名的事,讓給小兒輩干吧,我只須整天下棋消磨歲月!不難看出,這里包含著詞人壯志未酬、虛度年華的愁苦,同時也給予議和派以極大的諷刺。

  辛棄疾為詞氣魄不亞于東坡,但這里卻屢用喻指,語含譏諷,可見長期的壓抑使之極度憤懣,而面對現(xiàn)實除了無奈更別無他法。

  “寶鏡”三句,筆鋒又雙從歷史轉(zhuǎn)到現(xiàn)實,詞人用尋覓不到“寶鏡”、夜幕降臨、無人勸酒,暗喻壯志忠心不為人知、知音難覓的苦悶。“寶鏡”,唐李濬《松窗雜錄》載秦淮河有漁人網(wǎng)得寶鏡,能照見五臟六腑,漁人大驚,失手寶鏡落水,后遂不能再得。這里借用此典,意在說明自己的報國忠心保國之才無人鑒察。劉熙載說:“稼軒詞龍騰虎擲,任古書中俚語、瘦語,一經(jīng)運用,便得風(fēng)流,天姿是何敻異!”(《藝概·詞曲概》)的確,“寶鏡”三句,感情基調(diào)雖然悲憤沉郁,但詞句卻含蓄蘊藉,優(yōu)美動人。

  最后兩句,境界幽遠,寓意頗深。它寫詞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風(fēng)怒號,便預(yù)感到風(fēng)勢將會愈來愈大,可能明朝長江卷起的巨浪,會把岸上的房屋推翻。這兩句不僅寫出江上波濤的險惡,也暗示對時局險惡的憂慮。

  “吊古”之作,大都抒發(fā)感慨或鳴不平。辛棄疾這首吊古傷今的詞作,寫得尤其成功,感人至深!端问贰繁緜鞣Q其“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即說明辛詞此類作品的豪放風(fēng)格。

建康原文及賞析8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朝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一作:闌干)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譯文一

  空蕩的秋空雖火紅似火,可是我心中卻千里冷落凄涼,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隨著天空流去,何處會是盡頭,這秋天無邊無際。無奈的眺望遠處的山嶺,為何,報國又比登天難,為何,國家又如此腐敗,只能怪人間正道是滄桑。那群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難道說,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嗎?斜下的太陽照著這亭子,在長空遠飛離群。孤雁伴著它那凄慘絕望聲從天空劃過,或許是映照著我這流落江南思鄉(xiāng)游子。我看著這寶刀,卻不曾沾染著敵人的鮮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lǐng)會我現(xiàn)在登樓的心意,天下知我者,還能有誰呢?。

  我可不會像張翰那樣,為家鄉(xiāng)之景而歸。那劉備天下為懷,斥責(zé)許氾,辭氣激揚,令人佩服。只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dān)心著風(fēng)雨飄蕩中的國家,時間如白駒過隙!連一拭英雄淚的紅巾翠袖也無人喚取了。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譯文二

  遼闊的南國秋空千里冷落凄涼,江水向天邊流去,秋天更無邊無際。極目遙望遠處的山嶺,只引起我對國土淪落的憂愁和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頭上的玉簪和螺髻。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里游子悲憤壓抑。我看完這寶刀,狠狠地把樓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領(lǐng)會我現(xiàn)在登樓的心意。

  不要說鱸魚肉度絲鮮美,秋風(fēng)呼呼刮滿天,我不會像西知晉的張季道鷹,為貪吃家鄉(xiāng)美味而棄官?我也不會學(xué)求田問舍的許汜。只遺憾時光流逝,國家仍在風(fēng)雨飄搖之中,北伐無期,恢復(fù)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xiàn)!叫誰去請那些披紅著綠的歌女,來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注釋

  建康:今江蘇南京。

  遙岑:岑,音cén。遠山。

  玉簪螺髻:簪,音zān;髻,音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fā)髻,這里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斷鴻:失群的孤雁。

  吳鉤,古代吳地制造的一種寶刀。這里應(yīng)該是以吳鉤自喻,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音liǎo。

  鱸魚堪膾:用西晉張翰典。

  季鷹:張翰,字季鷹。

  求田問舍:置地買房。劉郎:劉備。才氣:胸懷、氣魄。

  流年:流逝的時光。

  憂愁風(fēng)雨:風(fēng)雨,比喻飄搖的國勢。

  樹猶如此:用東晉桓溫典。

  倩:請托。讀音qìng

  紅巾翠袖:女子裝飾,代指女子。

  揾:wèn。擦拭。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賞析

  上片大段方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層次。所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方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江景。寫得氣象闊大,筆力遒勁。意思說,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方它的盡頭。

  “楚天”的“楚”,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的里戰(zhàn)國時曾屬楚國。“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也就方蘇軾《念奴嬌》詞中“大江東去”的大江。“千里清秋” 和“秋無際”,寫出江南秋季的特點。南方常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天高氣爽,才可能極目遠望,看見大江向無窮無盡的天邊流去。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方寫山。意思說,放眼望去,遠山千姿百態(tài),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fā)髻,可方的些都只能引起我對喪失國土的憂愁和憤恨!坝耵⒙蓣佟币痪渲械摹坝耵ⅰ,方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螺髻”,指古代婦女一種螺旋形發(fā)髻。韓愈有“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的詩句(篸即簪)!斑b岑”,即遠山,指長江以北淪陷區(qū)的山,所以說它“獻愁供恨”。的里,作者一方面極寫遠 山的美麗——遠山愈美,它引起作者的愁和恨,也就愈加深重;另一方面又采取物移情及物的手法,寫遠山“獻愁供恨”。實際上方作者自己看見淪陷區(qū)的山,想到淪陷的父老姊妹而“苦發(fā)愁。但方作者不肯直寫,偏要說山向人獻愁供恨。山本來方無情之物,連山也懂得獻愁供恨,人的愁恨就可想而知物。的樣寫,意思就深入一層。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兩句,方純粹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物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所始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感情也由平淡而漸趨強烈。作者接著寫道: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物,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币馑颊f,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時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物作者對淪陷的故鄉(xiāng)的思念。他看著腰間佩帶的不能用來殺敵衛(wèi)國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煞接钟姓l能領(lǐng)會他的時的心情呢?

  的里“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雖然仍方寫景, 但同時也方喻情。落日,本方自然景物,辛棄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國勢危殆的意思!皵帏櫋,方失群的孤雁。辛棄疾用的一自然景物來比喻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方辛棄疾直指自己。 一般地說,凡方遠游的人都可稱為游子,辛棄疾方從山東來到江南的,當(dāng)然方游子物。

  如果說上面“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方寫景寓情的話,那么“把吳鉤看物,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就方直抒胸臆物!皡倾^”,本方戰(zhàn)場上殺敵的銳利武器,但現(xiàn)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的就把作者空有沙場殺敵的雄心壯志,卻方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物。以物比人,的怎能不引起辛棄疾的無限感慨呀!“欄干拍”遍方表示胸中那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干來發(fā)泄的意思,用在的里,就把作者徒有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而又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tài)宛然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方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的里引用物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做官,見秋風(fēng)起,想到家鄉(xiāng)蘇州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xiāng)。(見《晉書。張翰傳》)現(xiàn)在深秋時令又到物,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的個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xiāng)如今還在金人統(tǒng)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xiāng),又談何容易!“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既寫物有家難歸的鄉(xiāng)思,又抒發(fā)物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物一石三鳥的效果!扒筇飭柹幔聭(yīng)羞見,劉郎才氣”,方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方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的里泛指有大志之人。的也方用物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dāng)然瞧不起你。

  如果方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的二層的大意方說,既不學(xué)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學(xué)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xiāng)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方說,我很懷念家鄉(xiāng)但卻絕不方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xiāng)當(dāng)方收復(fù)河山之時。作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于方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方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fēng)雨指國家在風(fēng)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jù)《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jīng)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的么高大物,人怎么能不老大呢!的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方:于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xiāng),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只方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fù)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xiàn)。年歲漸增,恐再閑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物。的三句,方全首詞的核心。到的里,作者的感情經(jīng)過層層推進已經(jīng)發(fā)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方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辟,方請求,“紅巾翠袖”,方少女的裝束,的里就方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的三句方寫辛棄疾自傷抱負不能實現(xiàn),世無知己,得不到同情與慰藉。的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yīng)。

  該詞方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活著的那個時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較真實的現(xiàn)實內(nèi)容,而且,作者運用圓熟精到的藝術(shù)手法把內(nèi)容完美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使人們百讀不厭。

  全詞通過寫景和聯(lián)想抒寫物作者恢復(fù)中原國土,統(tǒng)一祖國的抱負和愿望無法實現(xiàn)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物英雄志士有志難酬、報國無門、抑郁悲憤的苦悶心情,極大地表現(xiàn)物詞人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點評

  這首詞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闋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闊大,觸發(fā)了家國之恨和鄉(xiāng)關(guān)之思。“落日樓頭”以下,表現(xiàn)詞人如離群孤雁、像棄置的寶刀難抑胸中郁悶。下闋用三個典故對于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熱淚。

  這是稼軒早期詞中最負盛名的一篇,藝術(shù)上也漸趨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郁頓挫。上片以山水起勢,雄渾而不失清麗!矮I愁供恨”用倒卷之筆,迫近題旨。以下七個短句,一氣呵成。落日斷鴻,把看吳鉤,拍遍欄桿,在闊大蒼涼的背景上,凸現(xiàn)出一個孤寂的愛國者的形象。下片抒懷,寫其壯志難酬之悲。不用直筆,連用三個故實,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縮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嘆手腕出之。結(jié)尾處嘆無人喚取紅巾“搵英雄淚”,遙應(yīng)上片“無人會,登臨意”,抒慷慨嗚咽之情,也別具深婉之致。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辛棄疾將任東安撫司參議官。這時作者南歸已八年、九年了,卻投閑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賞心亭,極目遠望祖國的山川風(fēng)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于是寫下一首《水龍吟》詞。

建康原文及賞析9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代: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譯文及注釋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héng)娥:被(pī)白發(fā),欺人奈何?

  中秋皓月灑下萬里金波,好似那剛磨亮的銅鏡飛上了夜空。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fā)漸漸增多,欺負我拿它沒有辦法。

  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指月光。飛鏡:飛天之明鏡,指月亮。姮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

  乘風(fēng)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zhuó)去桂婆娑(suō),人道是,清光更多。

  我要乘風(fēng)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樹影搖曳的桂樹,因為人們都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斫:砍。桂:桂樹。婆娑:樹影搖曳的樣子。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中秋皓月灑下萬里金波,好似那剛磨亮的銅鏡飛上了夜空。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fā)漸漸增多,欺負我拿它沒有辦法。

  我要乘風(fēng)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樹影搖曳的桂樹,因為人們都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注釋

  太常引:詞牌名。

  呂叔潛:名大虬,生平事跡不詳,似為作者聲氣相應(yīng)的朋友。

  金波:形容月光浮動,因亦指月光。

  飛鏡:飛天之明鏡,指月亮。

  姮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中仙女。

  被白發(fā)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懷》“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fā)欺人故故生”詩意。

  斫:砍。

  桂:桂樹。

  婆娑:樹影搖曳的樣子。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詞題可知,此詞當(dāng)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為贈友之作。當(dāng)時辛棄疾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蘇省南京市。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為了收復(fù)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起初始終堅持投降路線的宋高宗趙構(gòu)傳位于其族侄趙昚(孝宗),一時之間,南宋朝野彌漫著準(zhǔn)備抗戰(zhàn)的氣氛。但經(jīng)“符離之?dāng) ,“隆興和議”,事實證明趙昚也是畏敵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作者上趙昚《美芹十論》;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議》,七年之內(nèi),連同另兩篇,四次奏議,慷慨激昂,反復(fù)陳說恢復(fù)之事,但始終冷落一旁,未被采納。在陰暗的政治環(huán)境中,作者只能以詩詞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愿。

  賞析

  此詞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xié)投降、立志收復(fù)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詞想象豐富,把超現(xiàn)實的奇思妙想與現(xiàn)實中的思想矛盾結(jié)合起來,體現(xiàn)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gòu)成一種超現(xiàn)實的藝術(shù)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耙惠喦镉稗D(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guān)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guān)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xiàn)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fù)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xiàn)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想到功業(yè)無成、白發(fā)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fā)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fā)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nèi)心矛盾。

  下片抒寫作者的豪情壯志,他要趁著美好的月夜,乘風(fēng)直上萬里長空,俯瞰祖國的山河。毫無疑義,這是他愛國思想的寫照!爸毕隆保@里指目光一直地往下。最后又從天上寫到人間,傳說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樹擋住了許多月光。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國大地,作者在最后兩句寫道,聽人說:砍去那些搖晃(婆娑)的桂樹枝葉,月亮便會更加光明。這是含蓄地說,鏟除投降派的阻礙,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復(fù)中原事業(yè)的勝利。唐朝偉大的詩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對月》詩里寫道:“斫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這里辛棄疾用“人道是”三個字,表示前人曾說過這個意思。

  作者這里所說的擋住月光的“桂婆娑”,實際是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nèi)外的投降勢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勢力。因為由被金人統(tǒng)治下的北方南歸的辛棄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懷想被金人統(tǒng)治、壓迫的家鄉(xiāng)人民。進一步說,這首詞還可以理想為一種更廣泛的象征意義,即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間。這一巨大的意義,是詞人利用神話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實現(xiàn)的。

建康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建康

  宋代:文天祥

  金陵古會府,南渡舊陪京。

  山勢猶盤礴,江流已變更。

  健兒徒幽土,新鬼哭臺城。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被俘后路過建康(今南京)所作。前六句主要寫了建康的歷史地位、變化以及人民的不幸。最后兩句對月抒懷,表達祖國河山為外敵所占的無奈和沉痛。

  “金陵古會府,南渡舊陪京!秉c明建康地位的詩句,很有王勃《滕王閣序》的開頭:“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意味。不過這兩句并非在泛泛地介紹建康的歷史,而是把它放在“會府”、“陪京”的位置上,使之越發(fā)顯示出同國家興亡的關(guān)系來,并進而說明作者所以一入建康便感慨系之的原因。同時,句中的一個“舊”字,還仿佛表示:陪京之事,已為陳跡,只可追撫,不得而再了。

  “山勢猶盤礴,江流已變更。”繼言建康的變化。山勢既然盤礴,江流也當(dāng)依舊,這才是生活的真實,因為改朝換代并不能使山河改觀。然而,國家變了,人事變了,作者的感情也變了,所以在詩人看來山勢依舊,而江流已非,這種用藝術(shù)的真實“破壞”生活的真實而成的句子,古人叫做“無理語”!盁o理語”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清人賀裳稱之為“無理而妙”(《皺水軒詞簽》),并說:“理實未嘗礙詩之妙······但是千理多一曲折耳”(吳喬《圍爐詩話》引)。之所似能夠“多一曲折”,是由于感情的作用;反過來又因為有了這一曲折,感情被表達得更集中、更突出了。

  “健兒徒幽土,新鬼哭臺城。”則是說這里最大的變化是這里的人。元人入主中原后,宋朝的忠臣良將非遷即死!敖骸、“新鬼”包括了忠于宋室的一切人;“徒幽土”、“哭臺城”則是他們最可能有的歸宿。本應(yīng)居于城中的人偏徒幽土,含冤的'鬼魂竟哭于往日繁華的臺城,這里敘寫的是建康的現(xiàn)實,也泣訴了作者的情懷。從寫法上看,中間四句采用兩兩相對的形式:三、五句真事直寫,樸素、有力;四、六句虛事實描,強烈、感人。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睂憣υ聜麘选4蠹s是山河供愁、人事催淚,所以當(dāng)不堪回首的時候,作者只能掉頭去看“清溪月”。也只有這月“偏于客有情”。有何情,作者不說,但從亡國以后的陪京“月”,同被俘以后解送北上的“客”的聯(lián)系中不難得出答案。這里,詩篇以欲言又止的姿態(tài)剎尾,是有意留給以廣闊的想象天地。無言的結(jié)果,可能敵得過萬語千言。

建康原文及賞析11

  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

  鵬翼垂空,笑人世,蒼然無物。又還向、九重深處,玉階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

  佳麗地,文章伯!督鹂|》唱,紅牙拍?醋鹎帮w下,日邊消息。料想寶香黃閣夢,依然畫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約鐘山,長相識。

  譯文

  鵬鳥展開了翅膀,遮蓋了天空,向下看,可笑人世間,青去去的一片,看不見一位英雄人物;剡^頭來,向朝庭的深處望去,看見你挺拔堅定的站在金殿的玉階上;你袖子里裝有奇異的、珍貴無比的五色寶石,他年你要它來修補已經(jīng)折唱了的西北的天柱。現(xiàn)在,暫且回到帥司去,在談笑中,就可以防守長江的天險,守好建康的大門。讓長江里碧波澄明的水,安帥地流著。

  建康是一個山清水秀,出人材的地方,有你這么一位文章名手在這里,我們安心的在宴席上,拍紅牙拍,唱著的金縷曲》,實在快樂。在酒席宴前會飛來朝庭的好消息,料想是散發(fā)著印泥香味的詔出來了,叫你到黃閣當(dāng)丞相。但,這卻是一場夢,現(xiàn)在你仍然乘著游弋的畫船,聽著青溪上的笛聲。如今,你真的要與鐘山互相約定,做一個長久的江友。

  注釋

  建康:六朝時期的京城,今江蘇南京市。南宋為府名,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改江寧府置,治所在今南京市。史正志字致道,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公元1167年到1170年(乾道三年到六年)知建康府,兼沿江水軍制置使兼提舉學(xué)事。的乾隆揚州志》說史致道“紹興二十一年進士……高宗視師江上,上的恢復(fù)要覽》五篇。車駕駐建康,言三國六朝形勢與今日不同,要當(dāng)無事則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詔下集議,從之。除右文殿修撰知帥江府,未赴而罷。后歸老姑蘇,號吳門老圃。著有的建康志》、的菊譜》。按:的念奴嬌·我來吊古》的小題中有:“呈史留守致道”一語,由此得知:史致道在知建康府時,還兼建康留守。帥,宋制行政區(qū)分為路,路設(shè)安撫使司,稱帥司、帥府。長官稱安撫使或帥。多帶經(jīng)略使、馬步軍都總管兼銜,有節(jié)制兵馬、賞罰命令、督理刑獄、察詢民情、管理錢谷、兵器等權(quán)力。使司的治所為州、為府或軍,州府的治所設(shè)長官叫知府、知州等,通常都是安撫使兼知府事。

  鵬翼:鵬鳥的翅膀。的莊子·逍遙游》中云:有鳥名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蒼然:色青為蒼,與蒼去、蒼蒼同。

  九重:天。的漢書·禮樂志》:“九重開,靈之游!鳖亷煿抛ⅲ骸疤煊芯胖亍。后世把帝王居住的地方叫九重或朝庭。

  玉階:玉石砌的臺階。唐丘為的左掖梨花》詩:“春風(fēng)且莫定,吹向玉階飛!边@里是指殿前的臺階。

  山立:像山一樣挺立。

  光五色:的史記補·三皇本紀(jì)》:“女媧氏末年,諸侯有共工氏,與祝融戰(zhàn),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絕,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歸物!边@兩句是說史致道有驅(qū)逐金人,收得失地的本領(lǐng)。

  尊前:“尊”同“樽”,古時木制的酒杯。尊前,指宴席上。

  寶香:皇帝的詔書上蓋印璽的印泥,散發(fā)出的香味。

  黃閣:丞相辦公的地方。的漢歸儀》:“丞相聽事門曰黃閣。不敢洞開朱門,以別于人主,故以黃涂之,謂之黃閣。”

  畫舫:裝飾華麗的游船。

  青溪:水名。的景定建康志》:“青溪,吳大帝赤烏四年鑿,東渠名青溪,通城北塹潮溝,闊五丈,深八尺,……及楊溥城金陵,青溪始分為二。在城外者自城壕合于淮,今城東竹橋西北接后湖者,青溪遺跡固在!

  端的:確實、真的。在宋詞中端的用法很多,往往因詞的內(nèi)容而變化它本身的含義。

  鐘山:又名蔣山,在今江蘇南京市城東北。

  賞析:

  《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是一首作于史致道宴席、并表示歌頌史致道之意的贈人詞,但卻不與一股的應(yīng)酬贊美、缺乏主旨的`詞相同。詞人以飽酣的筆墨,充沛的熱情,向當(dāng)時駐守建康的軍事行政氏官史正志表達詞人的贊頌之情,并通過這一情感的表達,展露詞人力主抗金復(fù)土的政治懷抱。詞寫得豪邁而深沉,在主旨廣、基調(diào)上、筆法亡和結(jié)構(gòu)上,都與《水調(diào)歌頭·千里涯洼種》相近似,但又能顯示獨特的神采,體現(xiàn)出”復(fù)”中的“不復(fù)”。

  此詞采用神奇的神話傳說和眾多的典故,賦予作品以光怪陸離的奇幻性,和情感內(nèi)容的密度與深度。

  詞的上闋,詞人以奇情異想的筆調(diào),歌頌史氏的高才獨出、志向奇壯。詞一上來,就以莊子在《逍遙游》中所構(gòu)造的那只“背若泰山,冀若垂天之云”的神奇鵬鳥來比擬史氏。這就不僅寫出了史氏的超群才性,而且使全詞籠罩在雄奇放逸的浪漫主義的抒情氛圍里。一句“笑人世、蒼然無物”,寫得峭拔警邁,足見史氏的非凡才華和懷抱,以及詞人對史氏的推重。接下去,順承上文,寫這只訕笑人世蒼茫的大鵬,飛回天宮深處,像高山一樣,收翅仁立在玉階天門之上。這一對莊子的大鵬形象所作的延伸,不僅顯不出詞人的非凡想像力,也表明詞人這一時期對于“天宮”實即朝廷的深加留意。而且,因為這里的大鵬和“九重”、“五階”之類都是采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若從大鵬所造這一形象的內(nèi)涵上來看,大鵬更是點明了被任命為行宮留守和江防前線的軍事長官的史氏,在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運用大鵬的形象作比擬之后,詞人再次運用女蝸補天的神話,賦予史氏以補天之神的奇持形象。這個形象,應(yīng)該是大鵬與女蝸的嫁接。這并不是忘乎所以的肉麻吹捧,而是趨近詞人的抗金目標(biāo)的必然興會。它實際上是希望抗戰(zhàn)派得到重用,可以收復(fù)中原故土,“補”好宋朝已經(jīng)缺了西北的“半邊天”。這是詞人此時心恒系之的熱血之念,所有的飛騰幻想。奇情壯采,都因為這樣的懷抱而變得沉甸甸地,富有很深的思想意義。上閣最后一大句,在語氣上還承接著上文,“且歸來”是對“又還向九重”、志在補天的鵬鳥的轉(zhuǎn)寫,但是在境界上,卻由神話轉(zhuǎn)入現(xiàn)實,寫史氏充任江防前線的長官,使萬里長江波瀾不驚,江南形勢得以安定。其中“談笑”一詞。極寫史氏護江的舉重若輕,暗示著其才能,比維護長江安寧所需要的更大。在這里的語氣中,還帶著前文借用神話時的豪逸味道。

  詞的下闋,才始著墨于題中的宴席描寫,但并不渲染其熱鬧與豪華,這在結(jié)構(gòu)和用墨卜,都與《水調(diào)歌頭·千里渥洼種》略異。其用意在寫史氏不僅有上文所寫的“補天”才能,還是個文采風(fēng)流的“文章伯”。“合縷”一詞,是為詞人對史氏文才的推許作映證。當(dāng)然,這樣的推許,實際上是受到天子手諭史正志表示嘉許的信息激發(fā)出的。接韻一個“看”字,就寫出了孝宗手諭即“日邊消息”給史正志帶來的人閣希望,和詞人對于這一消息的同樣重視。詞人在《千秋歲》一詞中,曾說過史正志“從今盡是中書考”這樣的話,與這里意思相同,而此處表達得則更委婉。“料想”一韻,不寫其今日欣喜之情,反而寫史致道日后入朝為相、主持政事以后,還會對今日秦淮河上的游賞戀戀于懷,寫其于位高校重之時的平常心和風(fēng)流態(tài),這就深得措意深隱之妙,寫出了大人物的情懷儒雅而風(fēng)流。結(jié)韻更是曲筆傳倩,既然史氏入朝主政后依然懷念秦淮河上的清游雅集。詞人對鐘山山水的感情是如此親厚,自然今日就要與鐘山相約,相約成為老朋友了。那么在鐘山秦淮邊結(jié)識的同僚,也是詞人的老朋友。詞人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了。

  贈人之作能寫到如此境界,將詞人的理想抱負與熱情充實在其中,使詞中不僅有人,而且有“我”;而又以既豪邁且深隱的風(fēng)格出之,使讀者得到更多面的美感體驗,即使不談它在語言上的五色迷離,苫峭奇拔,此詞也已堪稱宋代同類詞作中的上品。

  值得指出的是,史正志的政治態(tài)度比較依違,并不與堅決主戰(zhàn)的詞人完全一致,史正志不僅早年想投靠炙手可熱的秦檜集團,甚至還為排擠主戰(zhàn)派領(lǐng)袖張浚而奔忙,但是,這樣的隱情,詞人是無法深察的。詞人把史正志當(dāng)成一個主張抗金的同志來歌頌,情有可原。

建康原文及賞析12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dāng)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fēng)淚滿衣。

  古詩簡介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是南宋詞人趙鼎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作者被貶海南凄涼之地感嘆時光的易遺,下片寫作者回憶普日京都的繁華往事之悲。全詞通過今昔對比,抒發(fā)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和亡國的悲哀,情感沉郁、感人至深。

  翻譯/譯文

  被貶作客的途中哪有心思去記節(jié)氣時序的變遷,忽然驚喜地發(fā)現(xiàn)艷麗的春光全都凝結(jié)到小桃枝上。我雖然而今被貶到天涯海角這凄涼之地,但還記得當(dāng)年繁華盛世時的京城風(fēng)光。

  月夜下繁花舞弄著清影,月光流瀉出瓊玉般的銀輝,月色下的宮殿如水晶般晶瑩五色祥云樓頂飛揚。分明是做了一場繁華美夢,回首東風(fēng)淚滿衣衫。

  注釋

  ①建康:即今南京市。

 、谏显褐冈(jié)。

  ③那:也寫作“哪”。

 、軞q序:歲時的順序,歲月。

  ⑤小桃:初春開花的一種桃樹。

  ⑥悲涼地:指建康(今南京市)。

  ⑦水晶宮殿:用水晶裝飾的宮殿,形容極其豪華輝煌,泛指宋汴京宮殿。

  ⑧五云:王色瑞云,多指吉祥征兆,代指皇帝所在地。

  ⑨華胥(xū)夢:指夢境。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春,北宋滅亡,宋室南遷。是年秋,趙鼎南渡,沿水路至儀真,作者大約于年底或次年初至建康,于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之夜寫下了這首抒發(fā)故國之思的詞作。

  整體賞析

  上片“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詞人起首即發(fā)出感嘆,如今身在異地,竟不知時光節(jié)序轉(zhuǎn)換得如此之快,等到驚覺時,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靶√摇笔翘覙涞囊粋品種,在上元節(jié)前后開花,由此呼應(yīng)詞題中所言時令。不知不覺又是一年,而在過去的一年中,故土淪亡,自己四處漂泊,此時回望,真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恨。

  詞人此時身處都城建康,卻懷著深深的羈旅悲涼情懷,這不僅是因為他離開了故鄉(xiāng),更因為他從此再難回到故鄉(xiāng)。半壁江山已淪入他手,這個不容否認的事實逼得詞人發(fā)出“天涯海角悲涼地”的憂凄之語。北宋汴京與南宋建康在地理位置上遠遠稱不上“天涯海角”,但江山易主的劇變,以及戰(zhàn)火延綿。有家不得歸的事實,使詞人感覺兩者的距離有如天涯海角。

  “記得當(dāng)年全盛時”一句,是作者面對建康上元節(jié)時的凄涼景況而生出對過去的`懷戀。“記得當(dāng)年”,回憶北宋過往繁華。詞人遙想當(dāng)年,汴京的上元節(jié)是多么盛大熱鬧,“全盛時”三字,言辭精煉,感情激越,仿佛記憶中的繁華盛景正洶涌而來,噴薄而出。

  下片則具體講述“全盛時”的景象,但詞人卻并不堆金砌玉,而是以“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這樣清空虛渺的意象,暗示當(dāng)時汴京城的旖旎風(fēng)情;ㄓ版鼓,月芒如水,宮殿晶瑩剔透,飛云絢麗美好,如此美的景致,最終仍是被鐵蹄踏碎,一夢成空,令人“回首淚滿衣”。

  末句“東風(fēng)”呼應(yīng)起首“小桃枝”,使詞意密合!胺置饕挥X華胥夢”中“分明”二字,表現(xiàn)出詞人夢醒后的清醒,以及意識到這種清醒之后的悲哀。詞作開端“那知”、“忽驚”,即流露出如夢初醒的意味。及至一句“記得當(dāng)年”,又使詞人沉浸入過往的“夢境”之中。最后,又因意識到家國殘破而從夢中驚醒,不由得淚濕衣襟,難以自已。可見,“夢”在這首詞中包含有多層蘊意,既表示詞人個人的感情歸宿,也用以比喻國破家亡、繁華如夢的蒼涼情懷。

  詞中還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今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xiàn)實之悲哀。這種藝術(shù)手法沖破時間、空間的束縛,一任感情發(fā)泄,姿意揮寫,哀而不傷,剛健深摯,與一般婉約詞、豪放詞均有不同。

【建康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建康原文及賞析02-27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原文翻譯賞析12-17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翻譯賞析12-18

訓(xùn)儉示康的原文01-29

鄉(xiāng)思原文賞析12-17

畫原文賞析12-17

村居原文及賞析12-17

秋夜原文及賞析12-17

詠柳原文及賞析12-17

送別原文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