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將相和》課文
《將相和》課文1
自從多媒體走進我們的課堂,不僅給老師帶來了許多方便,更重要的是給山村的孩子帶來了一個全新而豐富的世界。通過多媒體,孩子們縱覽課文涉及的祖國河山,目睹了千百年來偉人的容顏,感受了“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傊谶@個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世界里,孩子們的眼界開闊了,了解的知識豐富了,對語文的興趣提高了。所以老師喜歡用,學生也樂意上。但《將相和》的課堂效果和課后反思,讓我認為:多媒體課上,同樣要給孩子多留下點想象空間。
《將相和》是一篇經(jīng)典課文,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習人物知錯就改、顧全大局的氣度和精神境界。用多媒體上課再好不過,其中關于《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場面的flash動畫、課文朗讀,讓整節(jié)課精彩豐呈。針對第三則故事,在精彩鏡頭之后,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請兩位同學小試身手:表演“負荊請罪”,并發(fā)揮豐富的想象,想象當時人物的語言,想象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
。2)假如趙王看見這個場面,趙王可能會怎樣說?
。3)假如廉頗的手下人看到這個場面,他又會怎樣說?
。4)假如趙國的老百姓知道這件事,又可能怎樣說?
問題展示后,要求小組合作探討,五分鐘后各小組派代表表演匯報。五分鐘后,匯報成果令我興奮,更讓我驚訝:孩子們的想象力之豐富,真讓我這個做老師的自愧不如!
孩子們那些奇特絕妙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表演,讓我真切的認識到:多媒體課上,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對他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豐富的想象,是孩子們走向天堂的'階梯;豐富的想象,是孩子們心靈飛翔的翅膀,無論教學條件多么優(yōu)越,教學手段多么先進,定不能剝奪孩子們想象的空間。尤其多媒體課上,教師應多留點這樣的空間,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超越知識之上的智慧和靈感,又讓學生體驗到了突破課文知識束縛的快樂和滿足,從而讓學生煥發(fā)出了一種生命的靈性與才情。而且這樣做,在無形之中又回歸了新課標理念下素質教育的要求與目的,何樂而不為?
《將相和》一文是十冊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借助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因此在課文的教學中我采用的以下幾點教學方法:
一、借助過渡句,理清三個故事之間的基本關系。
1.學習單元提示,學生通讀課文找到文章過渡句,結合上面對“和”的理解,引出了哪三個故事?
和 不和 和
。ㄍ觇禋w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發(fā)展 原因
。ㄟ@一環(huán)節(jié)側重讀的訓練,以讀懂為基礎,向讀深、讀透發(fā)展。把學會讀書作為一個訓練訓點來抓:因為讀書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基本內容之一。)
2、細讀三個故事,自學討論,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后果,學生參與板書。
3、在找到三個故事各自因果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朗讀,領會每個故事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
二、讓學生在開放作業(yè)中學會合作。
開放式作業(yè)要打破作業(yè)內容和形式的封閉性,要突破單純注重知識和智力的局限,就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應根據(jù)教材拓展延伸,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靈活多樣,特別要重視小組的集體學習。
1、展開想象,補充課文的空白內容。
出于表達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敘述比較簡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師可以抓住這些簡略進行補充練習。教學《將相和》時,我讓學生補寫廉頗負荊請罪時的神態(tài)、言行以及藺相如的態(tài)度。這些練習處在特定的情境中,內容又與課文緊密相連,故學生很樂于展開自己的想象,也易于學生接受。
2、課內外結合,開展辯論。
學習了《將相和》之后,我精心設計一道辯論題:究竟藺相如的職位應該不應該比廉頗的職位高?要求學生課后準備,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我欣喜地看到,學生都在積極地為辯論賽做準備,他們翻閱圖書雜志,上網(wǎng)查找
資料,合作擬定發(fā)言提綱,分組討論交流,推薦參賽選手,樂此不疲。辯論賽進行得很激烈,通過辯論,同學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將相和,國則安;將相不和,國則危。大敵當前,將相以國家利益為重,共同抗秦,實乃千古流傳的佳話。更有學生能聯(lián)系班級實際、社會現(xiàn)實談齊心協(xié)力、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積極性很高,在準備與研討過程中學生鞏固了課本知識,學會了互相合作鍛煉實踐能力,這種開放式作業(yè)通過合作完成,較好地消除了學生對作業(yè)的枯燥感、無奈感、讓更多的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借助課本劇形式,加深人物形象。
通過上面幾方面的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不必強求要達到什么效果,學生理解的深淺也可以不一。因為作為表演的同學來說,實踐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體驗;對于觀演的同學來說,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實在的感悟。
《將相和》評課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實踐的主體,只有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用他們自己的思維與情感和文本作者進行充分的對話,學生才會有對語言文字的獨特理解,對文本情感的自我感悟,才能有真實的體驗,繼而才會有自然的情感的流露。這堂課,教師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再通過自悟自讀,給學生自主讀書的機會。教師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對學生的理解給予表揚,讓學生的心靈自由飛翔!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化了情感,而且提高了朗讀水平。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這正是強調讀的重要性.因此,給朗讀以時間上的保證,給朗讀以方法上的指導,允許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理解,使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熱點,有效地提高朗讀質量。
評課人:章彬彬
任老師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課文,將這個故事改編為課本劇來演,由學生自由組合,積極參與。給人印象最深的是“秦宮獻璧”這段戲,小演員演得十分逼真,面對秦王絕口不提換城之事,飾藺相如的學生,手捧玉璧,理直氣壯斥責秦王,他的語言,動作將藺相如的隨機應變,勇敢機智,不畏橫暴充分表現(xiàn)出來了;而飾演秦王的學生,也生動的再現(xiàn)了秦王理屈詞窮,無可奈何的放回藺相如地尷尬丑態(tài)。
評課人:師長纓
任老師本節(jié)課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針對教材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拓展了語文學習的渠道。打破了教師問,學生答的常規(guī)教法,它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調動了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的。
藺相如和廉頗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輝的人物。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頗之上,這是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實質上緣于廉頗的錯誤認識: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言辭無禮,充滿不滿情緒。理解廉頗這段話,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講讀時,我以“藺相如是不是只靠一張嘴就能爬到廉頗頭上去的!眮碚T發(fā)學生思維。經(jīng)過學生的思考和議論,他們慢慢地認識到:藺相如能完璧歸趙維護趙國的利益;在澠池會上不畏橫暴,維護了趙王的尊嚴,他的確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英雄,不管膽識還是能力都比廉頗強,官比廉頗大理所當然,同時也說明趙王善于用人的具體表現(xiàn)。這樣誘發(fā)思維的問點,問在將相不和的矛盾之處,問在課文的重點之中。它不僅提揭示文章主題,直奔課文的中心,還把學生引向課文的思路,訓練了學生捕捉事物矛盾的能力,實現(xiàn)了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物質認識。
《將相和》課文2
一、抓住語言的聯(lián)系,感受藺相如的智勇雙全
對于《將相和》的主人公藺相如這一人物的個性品質,大家都已達成一致認識:智勇雙全、顧全大局。但是,深入到語言時,似乎存在這樣的現(xiàn)狀:研讀“秦宮護玉”這部分內容,讀了藺相如理直氣壯的一番話,明白了藺相如深知秦王的愛玉之心,所以以身護玉;讀藺相如在受璧典禮上的那番壯語,會認為藺相如正是料到了秦王不可能殺他,話才說得如此落落大方。細細想來,這樣的解讀似乎只讓人感到藺相如知己知彼,料事如神。而司馬遷對藺相如的評價是:“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彼抉R遷特別推崇藺相如的“勇”。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誤讀?就是因為忽略了語言之間的聯(lián)系。藺相如是一個歷史人物,對其個性的解讀,應當體現(xiàn)在故事內容的前后聯(lián)系上,整體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才能準確把握人物個性特點!巴觇禋w趙”這個故事分“臨危受命”、“秦宮護玉”、“典禮送玉”三個階段。我們一般指導學生重點閱讀“秦宮護玉”和“典禮送玉”這兩個情節(jié),于是主要感受到的是藺相如的“智”。
如果聯(lián)系“臨危受命”這一情節(jié),我們發(fā)現(xiàn)藺相如的語言似乎有矛盾:前面對趙王說的是:“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壁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壁送回來!倍竺鎸η赝跽f的是:“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我們不難看出,藺相如與玉同歸于盡是假,完璧歸趙是真。
再進一步思考:秦宮護玉時,藺相如有玉在手,所以理直氣壯,看似以身護玉,實是以玉護身。但是,如今玉已經(jīng)送回去了,還如此落落大方,這是什么原因?同樣聯(lián)系“臨危受命”的情節(jié),我們能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話,一句是對趙王的承諾,臨別之言;另一句是對秦王的交代,臨危之言?梢,藺相如是做好了赴死準備的。藺相如在生死懸于一刻時如此大度的背后,并不是料定秦王不會殺他,而是他已經(jīng)勝利完成了使命后的那種置生死于度外的豁達,以及踐行了對趙王的承諾后那份知死必勇的氣概。這才印證了《史記》中的話:“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蓖觇禋w趙中的藺相如確實是智勇雙全,但勇過于智。
《將相和》課文3
今天我預習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將相和》。
其中我對藺相如有很深的印象,因為他能顧全大局,他知道如果他們倆鬧不和,秦國必然會來攻打趙國。所以他想盡辦法的避開廉頗以免和他發(fā)生沖突。而廉頗卻因為藺相如的職位比他高,就要和藺相如決戰(zhàn),真是不應該啊。不過廉頗知錯就改的`品質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團結就是力量。在和別人發(fā)生沖突的時候,要顧全大局,不能光為爭一口氣去和別人鬧意見。當自己有錯時,在知道自己的錯誤后,一定要知錯就改,決不能只認錯不改錯,不讓同樣的錯再次出現(xiàn)在自己身上。這樣,就能更好的保衛(wèi)集體的榮譽。
在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有一天中午,我正在外邊玩,忽然看到了一片會動的姜。我很好奇,走過去一看,這哪里是姜在動,分明是螞蟻在搞鬼。只見一排螞蟻在前面拉,一排螞蟻在后面推,還有一排螞蟻在下面頂,搬了一會只見又來了一批螞蟻,另一排螞蟻馬上起來了,好像是在換班。姜片就這樣進了蟻洞。
你看連螞蟻都知道團結,那我們人也不能落后,讓我們團結起來吧,像螞蟻和廉頗,藺相如那樣團結起來吧!
《將相和》課文4
在語文書上,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將相和》。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很多很多……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講的是秦王想把“和氏璧”騙走,又想會見趙王。趙王兩次都派藺相如去處理,結果都取得了勝利,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廉頗知道后,就在背后說他的壞話。可藺相如不生氣,最后矛盾化解,他倆成為了好朋友,一起保衛(wèi)趙國。
我讀完了以后,深深的感到了汗顏,藺相如的胸懷是多么的坦蕩!他可是大官兒呀,怎能忍受廉頗的侮辱!他知道了以后,卻躲了起來。藺相如比廉頗官兒大,怎么不把他逮起來問罪?或把這件事告訴趙王,讓他付出代價?墒牵A相如卻另有他法。
我就不行啦,別人要是在背后說我的壞話,我非教訓教訓他,有時他不聽話,不道歉,我甚至還大打出手。有一次,我們比賽跳繩,我快要成功了,可就在這緊急關頭,我的'繩子卻被絆了一下,最后失敗了。我立即查找真兇,要他挽回局面?伤植宦,我們就吵了起來,看到老師來了我們才住口。事后,我覺得心里很不好受。
看了藺相如的故事,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藺相如學習,做個不愛斤斤計較的人,胸懷坦蕩,意氣風發(fā)!
《將相和》課文5
《將相和》通過記敘“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這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lián)系的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的經(jīng)過,刻畫了足智多謀、智勇雙全的藺相如,驍勇善戰(zhàn)、勇于改過的廉頗的形象,再現(xiàn)了戰(zhàn)國時期國家紛爭的歷史,揭示了“和為貴”的傳統(tǒng)思想。
一、典型事例彰顯個性。
三個小故事就是三個典型事例,人物的性格特點就在這三個典型事例中充分彰顯。趙國得到“無價之寶”和氏璧,秦國倚強欲奪,趙國束手無策之際,藺相如臨危受命!疤A相如想了一會兒”初顯他的沉穩(wěn)和鎮(zhèn)定,“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北砻魈A相如對“完璧歸趙”已胸有成竹,想好了對策。藺相如一出場就預示著他的足智多謀。待到與秦王以城換璧時,藺相如察言觀色,“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假借“璧有點兒小毛病”奪回和氏璧,然后理直氣壯與秦王抗爭,爭取主動權;隨后以“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為由,為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趙國贏得時間。舉行典禮時,藺相如大大方方的面對秦王,要求秦王先交城,否則“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陷秦王于不仁不義的兩難之中。一個步步為營,智勇雙全的藺相如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澠池會上,藺相如的足智多謀得到進一步的體現(xiàn)。為了不在秦王面前失去尊嚴,藺相如隨同趙王會見秦王,藺相如以死相拼捍衛(wèi)了趙王的尊嚴,擊敗了秦王的又一次陰謀。至此,一個足智多謀、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人物形象豐滿起來。屢屢立功,身居高位,導致廉頗的“不服氣”,藺相如處處避讓,進一步彰顯了他的顧全大局、以國為重的高風亮節(jié)。
課文中又一主要人物廉頗,雖然著墨不多,但血肉豐滿,性格鮮明。澠池之會,廉頗屯兵邊境以應對不測,讓秦王“不敢拿趙王怎么樣”,足見廉頗的驍勇善戰(zhàn)!拔伊H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雖然出自廉頗自己之口,卻把一個馳騁疆場,出生入死的大將形象展現(xiàn)在眼前,更讓人看到了一個性格直爽、敢愛敢恨、口快心直的廉頗。當?shù)弥A相如避讓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是大局為重,廉頗“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便負荊請罪,一個知錯能改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
二、情節(jié)曲折引人入勝
課文開篇點出:“戰(zhàn)國時期,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边@既是課文的歷史背景,又是故事的起因。正是國家紛爭,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完璧歸趙”故事起因于秦王要騙取趙國的和氏璧,秦國倚靠自己強大,巧奪豪取和氏璧是輕而易舉的`事,所以滿朝大臣左右為難。藺相如的到來讓為難的局面得以緩解,藺相如帶著和氏璧來到秦國,沒想到秦王真如事先所料,“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以城換璧一場騙局,怎么辦?機智勇敢的藺相如見機行事,一舉粉碎了秦王的陰謀,贏得了“完璧歸趙”的勝利。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澠池會”又讓趙王和滿朝文武進退兩難,硬著頭皮前往,沒想到秦王是借澠池會報“完璧歸趙”之仇,要趙王“鼓瑟”以是羞辱,又是藺相如當仁不讓,拼命要秦王“擊缶”為趙王挽回面子,再次擊敗秦王的陰謀。
藺相如憑借自己的膽識和智慧為趙王及趙國維護了尊嚴,沒想到引得了廉頗的妒忌和不滿,“將”“相”矛盾由此產(chǎn)生,廉頗處處為難藺相如,讓人又為趙國的安危擔憂起來,好在藺相如胸懷大度,處處避讓,廉頗靜心反思,勇于改過,避免了將相直接沖突,換取了“他們倆成為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的美好結局。
單獨看,每個故事都有各自的前因后果,都有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但三個故事連起來又構成一個完整的因果故事!皾瞥刂畷笔恰巴觇禋w趙”的發(fā)展,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立功,職位高于廉頗,又是“負荊請罪”這個故事的起因,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三、含蓄結尾引人深思。
課文結尾說:“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边@一結尾既照應了題目“將相和”;又揭示了課文中兩位主要人物的高尚品格;還深化了主題,只有將相和好,才能國泰民安。表面上看,將相不和是因為藺相如一升再升,官位比廉頗高,實質是廉頗的錯誤認識;他們和好表面上是廉頗用于改過、負荊請罪,實際上是他們的愛國思想。因為他們都認識到將相不和,趙國危矣!
一個國家的安定團結是如此,其實小到一個集體、一個家庭也是如此。“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生活是如此的合拍。
《將相和》課文6
教學片段:
1、抓住“負荊請罪”一詞深入理解。
提問:
。1)“負”是什么意思?結合插圖說說,廉頗為什么要背荊條,脫戰(zhàn)袍去請罪呢?
(2)“請罪”是什么意思?換成“認罪”行不行,為什么?(換詞比較,體會情感,實質上也是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滲透錘煉語言的意識。)
2、表演體會。
。1)想一想,并找合作伙伴練一練:廉將軍負荊請罪時會說什么?他說話時怎樣的態(tài)度、語氣才能表達出他那種慚愧的心情?看到這情景,藺上卿呢?(語氣、情感、態(tài)度都是口語交際訓練中不可忽視的要素)
。2)指名上臺演一演。
。3)師生共評,規(guī)范語言、行為、態(tài)度。
。4)小結:多么感人的一幕呀!“將”是那樣的誠懇、坦率,“相”是那樣襟懷寬廣。為了國家利益,將相不計前嫌,握手言和,成為流芳千古的美談。
教后反思: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也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最經(jīng)常、最廣泛、最具體的訓練過程?谡Z交際作為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貫穿于閱讀教學過程的始終。它是閱讀課上交流信息、表達情感、探究問題、提示規(guī)律、發(fā)展思維的必要手段和途徑,同時“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通過對學生語言的規(guī)范,聽說的態(tài)度以及說話習慣等方面的指導和訓練,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都非常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
《將相和》課文7
我們學習了《將相和》這篇課文。從中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兩個主人公,一是藺相如,二是廉頗,藺相如是個有膽有識,智勇雙全,竹竹智多謀,才智超群,能說會道的人;廉頗是個知錯就改的人,可以從她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體現(xiàn)出來。
有一天,我在公園看見一個小孩子被大孩子欺負,周圍沒有一個人幫忙,看見了的人就像沒看見一樣,有的人在低頭玩手機:有的人想上前阻止,卻怕被那幾個人說;還有的人不想管那些事,直接走;,但是我是個打報不平的人,我看見大孩子欺負小孩子心里過意不去,就大聲對那些人說:“你在大街欺負小孩子要臉嗎?”他們反駁說:“你是誰呀?管什么閑事呀?”我說:“這位小孩有欠你什么嗎?”他理直氣壯的說:“沒有,就是不小心絆倒我了!蔽覇柲莻小孩:“你絆倒他說對不起了嘛?”小孩說:“說了,但他說要絆我一下才算公平,我不讓他絆!蔽覍λf:“別人跟你道歉了,你還追著不放,你覺得有理嗎?”你換個角度想想,要是你不小心絆著一位比你大的'人,你說對不起啦,而且他還說再絆回去,你心里會怎么想,你心里會舒服嗎?”我說完話,他低著頭,感覺很慚愧,就對小孩子說:“對不起!毙『⒆诱f:“沒關系,只要你知錯就改就行!毙『⒆佑挚戳宋乙谎,說了一聲:“謝謝!本秃痛蠛⒆右黄鹱吡。
在上面這個故事中,我發(fā)現(xiàn)我像藺相如勇敢,大孩子像廉頗一樣知錯就改。
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有關不公平的事,也先打報不平的人,但是,我覺得我們看見有關不公平的事不能看著就像沒看見一樣,這樣的話會讓更多人一直這樣下去,我們應該制止這些事情;還有我們做錯了事情應該及時去改正,不應該繼續(xù)犯錯誤,應該讓世界變得文明起來!
我覺得藺相如和廉頗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將相和》課文8
人教版第十二冊《將相和》。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能以不同的身份來評價一下將相二人嗎?
生1:假如我是趙王,我肯定會這樣說:我趙王真的是三生有幸,遇著這樣兩位百里挑一的賢才,更可貴的是他們能處處為趙國的社稷安危著想,趙國有望了!
生2:趙國的百姓聽說了將相和的故事后,紛紛夸獎道:我們趙國有一文一武兩位深明大義的父母官,我們老百姓今后能過太平日子嘍!
。ㄈ啻笮Γ
生3:我猜想此時秦王一定很羨慕趙王,他一定在暗暗地思索:要是我手下也能有這樣兩位以大局為重的左膀右臂,那我秦王不是如虎添翼了嗎?
生4:其他5國的老百姓聽說了此事,都覺得很振奮人心:我們得向趙國的藺相如和廉頗學習,齊心協(xié)力保家衛(wèi)國,不能向秦國示弱!
生5:最后,我想以讀者的身份用一幅對聯(lián)來總結一下課文,上聯(lián)是:藺丞相機智勇敢巧斗強秦,下聯(lián)是:廉將軍知錯就改負荊請罪,橫披是:齊心護國佳話永傳!
評析:
在課文講授的`結尾,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通過多角度延伸,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說話訓練,使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通過評價人物這一環(huán)節(jié)加深了對人物及課文的理解,把握了課文的深層內涵。這種充滿個性解讀的做法,源于課本又超越了課本,使學生獲得了思想的飛翔和個性舒張!
《將相和》課文9
雖已下課,可孩子們仍三一群、兩一伙情趣盎然地表演著、討論著。這是教學傳統(tǒng)課文《將相和》后,教室里出現(xiàn)令人欣喜的一幕。
如此情景的出現(xiàn),是因為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在整體把握了課文后,老師讓學生們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在這三個相對獨立的小故事中,你最喜歡哪個故事,就認真的研讀哪個故事”);自主的選擇學習方法(“你可以用怎樣的方式把故事所描繪的情景再現(xiàn)給大家?”)
生答:“讀讀”、“講講”、“演演”。
師:“就用你喜歡的方式準備吧!”
在自主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們開始了對自己喜歡的故事的認真研讀,在較為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伙伴合作學習(“你喜歡和誰一起學習把你喜歡的故事再現(xiàn)給大家?就去找吧!”)。改變了由教師盡心竭力設計的標準化、程序化的分析軌道,還本該屬于學生的個性化、情感化的.感悟過程。學生在認真獨立自學、自愿結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生成了“我學會”的情感體驗,有了充分的表現(xiàn)欲。
于是,課堂上出現(xiàn)了聲情并茂的朗讀;集體登臺合作的充滿真情的惟妙惟肖的表演;觀看的同學時而凝神思索,時而嘖嘖稱贊。表演后,學生們積極參與評價,各抒己見,評價演技,評價故事的主人公……教師只做孩子們合作學習的伙伴,相機引導參與他們的評價。在交流切磋中,孩子們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自然呈現(xiàn)出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
《將相和》課文10
趙王得到了一塊和氏璧,被秦王知道了,承諾十五座城池來換,趙王很為難,便叫了機智勇敢的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去見秦王。
秦王見到和氏璧贊不絕口,但絕口不提城池之事,藺相如見秦王沒有半點誠意,便借口要回了和氏璧,并舉起和氏璧欲向柱子碰去,秦王怕碰碎了,只好和藺相如約定了交換和氏璧的時間和地點,藺相如完璧歸趙,趙王封他為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無奈,鼓了一段,秦王叫人記下。藺相如見狀,要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不肯,在藺相如的'要挾下,秦王無奈只好擊缶,藺相如也讓人記下,秦王沒有占到便宜只好放走趙王。藺相如再次立功,被封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聽聞不服,說了很多輕視的話,藺相如知道了便躲著廉頗,眾人很不理解,藺相如卻說:“秦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是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國我們不和,必定消弱了趙國實力。廉頗知道后自感慚愧,便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去找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成了最好的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護趙國。
《將相和》課文11
今天講《將相和》一課,感覺整體思路是按自己課前備課設計的,起初孩子們還不能進入狀態(tài),但在剖析課文時,表現(xiàn)越來越好,幾乎達到人人都有話要說,F(xiàn)反思如下:
一、導課。抓住了課題中的三個多音字,雖然這一環(huán)節(jié)用時較多,但學生明確每一個字的讀音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不可以這樣處理:我在引出三個多音字時說:起初不敢讀題目,讀了幾遍課文后才回過頭來讀題目的。既然這樣說,何不就勢順推,找一兩個孩子讀,然后讀課文驗證哪個同學讀的對,而不是像今天這樣著急揭秘,效果會更好。)
二、圍繞“和”展開學習。找到將相不和的'句子,少增一下子就找到了,并談出了自己的看法,這環(huán)節(jié)處理得很是順利。然后在這個點上及時補充廉頗和藺相如資料,讓學生明白兩人起初身份懸殊很大,為下文學習做好了鋪墊。接著我們圍繞廉頗句中的那句話“僅靠一張嘴”展開討論,這是這課重點,孩子們這時也已進入狀態(tài),由上課初的冷場進入你追我趕的火熱場面。
無論找到哪一部分,學生都能談出藺相如不是僅靠一張嘴官職升到廉頗之上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一個很大很大,很亮很亮的生成點,我沒有把握住,當孔焱說出,藺靠的不是一張嘴時,她找到了澠池之會上藺的表現(xiàn),勇敢果斷,為趙國挽回了面子,并一塊提到,當秦王知道廉頗已在邊境守候,也就作罷。我這時總結“原來澠池會上廉頗也有功勞!”這一節(jié)就過去了。如果當時我繼續(xù)問“可是,看澠池會回來之后,趙王做了什么?”學生一看就明白,趙王只獎勵藺,忽視了廉頗。所以才造成廉頗不服氣,再讀廉頗的話,學生就更能理解廉頗當時的態(tài)度了。唉!大的失誤!這也造成這課上的比較平淡。包括課前準備的補充藺在澠池會上的表情,也給忘掉了。)
明天講時,一定再回頭找找這個地方,讓學生真正體會每個故事每個環(huán)節(jié),當時人物的想法。看來平時就要把每節(jié)課都要準備細致一些,一定一定及時寫反思!
《將相和》課文12
一、看拼音,寫詞語。
zhàojíyǔnnuòjùjué
()()()()()()
zhūwèihéshìbì
()()()()()
二、按查字典知識填空。
1.“瑟”按部首查字法,應查部,再查畫。組詞、、。
2.“怯”按音序查字法,應查音序,再查音節(jié),
“膽怯”的意思是。
三、填字成詞。
()口不()()無不()
無()之()()無()勝
《將相和》課文13
自己長期教學了課文后,留下了許多的沉思,我也知道教學是一種缺憾的藝術,正是在這不斷的反思中,教學才日趨成熟。
本課教學,有以下幾處值得提倡之處:
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
以我執(zhí)教的《將相和》為例談談怎樣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懂的。
第二課時教學,出示了廉頗的一段話“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用這句話統(tǒng)領教學,全課教學的思路清晰。
先讓學生自讀體會廉頗說這句話時帶著什么樣的感情,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生自讀后體會到第一句用驕傲的語氣讀,第二句用妒忌的語氣讀,第三句用不服氣的語氣讀。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問學生:“藺相如立功,藺相如僅僅是靠一張嘴嗎?”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說出了哪些話,請快速讀課文第一個小故事《完璧歸趙》,第二個小故事《澠池之會》,用──畫出藺相如的語言來,讀一讀體會體會,讓我們用事實來說服廉頗,讓他改變對藺相如的'錯誤認識!
于是,學生們動手在文中找出藺相如的語言,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最后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已錯了,從而負荊請罪。
“藺相如立功,藺相如僅僅是靠一張嘴嗎?”是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極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情感,讀中沉淀閱讀的方法?梢姡喿x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是讀。我想,道理就在這里。
二、對文本進行了加工處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1、在學習“負荊請罪”內容時,結合文章此處的留白,讓學生自已設計想象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并表演出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
全文學完后,我利用班隊課進行課本劇表演,讓學生自由組合,選擇其中一個或兩個小故事,重點研究人物的言行。即研究劇本,再上臺表演,表演后要向“觀眾”說明你為什么要這么演,使每個人在“合作”演的同時,能加深對人物的理解,提高認識,獲得深刻的體驗。
。、聽了我校老師的課后,她在上課開始就設計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讀了小故事后填寫一句俗語:“將軍額上能走路,宰相肚里能撐船!蔽以谧詈罂偨Y全文時,板書設計做了一點新的嘗試,給了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板書了上聯(lián)是:宰相肚里能撐船,讓學生結合人物品質,對出下聯(lián)來,學生很快就對出:將軍背上能負荊,對人物的品質銘記于心。
結合區(qū)教研活動的評課,以及自己的教學,覺得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薄W生的評價我總覺得還不夠及時,評價的語言還不夠豐富。評價學生,是對學生現(xiàn)階段學習方法的一個小結,也是調動其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手段,因此作為老師一定要關注并評價每一次學生的發(fā)言,用真心的鼓勵換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還要在教學中注重教給學生分析,閱讀的方法,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场⒔虒W這類歷史性的課文,要鼓勵學生搜集一些資料,幫助理解課文。
《將相和》課文14
教材簡析:
《將相和》這個故事改編自《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它借完璧歸趙、澠整曲折的故事。此外,通過故事樹立人物形象,通過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歷史是這篇文章的特色。學生通過了解文中的人物,可能會對那段歷史產(chǎn)生興趣,我們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引領學生走進《史記》。
教學目標: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刻畫了廉頗、藺相如這兩個個性鮮明的人物,講述了將相失和到成為至交的一段歷史佳話。文中看似獨立的三個小故事,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fā)展,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結果又是負荊請罪故事的起因,三個小故事構成“將相和”這一完
基于這篇文章的記敘特點,以及本單元“感受人物形象”這一訓練重點,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定位在以下幾點:
1、朗讀課文,通過加小標題,理清文章的脈絡。
。病⒁龑W生透過歷史事件解讀人物,感受廉頗、藺相如的鮮明個性。
。、把自己對事件、對人物的理解通過朗讀展示出來。
教學設計:
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手段,實現(xiàn)上述教學目標。
一、搜集資料,為解讀文本做好鋪墊。
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距今二千多年。那段歷史對于對于我們來說是遙遠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而這種遙遠與陌生勢必會導致對文本理解的局限。因此在課前我們有必要去了解那段歷史。如搜集:戰(zhàn)國局面、杰出的人物、特別是藺相如、廉頗的事跡。我們對文本的理解豐厚了,才能引導學生深入的解讀文本,為課文的研讀做好鋪墊。
二、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默讀又是高年級教學的訓練重點,因此我們可以采用默讀課文,加小標題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學生初讀課文之后,請學生說說課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針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撥指導,滲透概括小標題的竅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同時解決了課后練習的第二題。
如:概括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的小標題。學生發(fā)言中如果提到“完璧歸趙”這個詞,我們可以順勢引導學生用精練語句的方法概括故事內容,總結小標題。如果學生沒有提到完璧歸趙這個詞,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在課文中就有一個詞能概括這個故事的內容,你能找到嗎?學生找到“完璧歸趙”這個詞以后,我們就可以借小結之機對學生進行點撥:是的,凝煉書中的語句我們也可以概括出小標題。
再如:澠池之會這個故事,學生很難用凝練的語言概括出小標題來,這時我們不妨請學生想想: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呢?進而引導學生用抓住事件發(fā)生地點的方法概括小標題。
在學生概括小標題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請學生用三個小標題來說一說《將相和》的故事,同時思考三個小故事之間前因后果內在的聯(lián)系。這樣,不僅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而且學生通過語言的表達從整體上把握了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三、深入研讀,透過歷史事件解讀人物。
現(xiàn)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文章的內容,接下來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品析人物。
本文教學,我們可以從題目入手,通過讀故事,圍繞:將是怎樣的將?相是什么樣的相?這一中心問題引領學生走進人物,感受人物的鮮明個性。
有句話說得好: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不同的人讀《將相和》,心中就會有不同的將相的形象。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可能把藺相如的形象定位在機智勇敢,把廉頗的形象定位在知錯就改?墒,閱讀本身是多元化的,孩子們的體驗也是多元化的。例如交流:相是什么樣的`相?這一問題,學生對藺相如的解讀可能是機智勇敢,可能是顧全大局,還可能是有尊嚴、赤膽忠心等。那么,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進行個性化的閱讀。
另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藺相如的形象在文中是十分豐滿的,而描述廉頗只有寥寥數(shù)語。學生很難對廉頗有一個全面地認識。那我們就要引領學生找出與廉頗有關的語句,品讀文本,解讀人物。如品讀:“在澠池之會上,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準備。”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發(fā)言,補充一些和廉頗有關的史實資料,透過這些資料引領學生全面地認識廉頗這一形象。在備課過程中,我搜集到了這樣一些內容:1、《史記》對廉頗的評價:廉頗者,趙國之良將也。2、趙王赴澠池之會前,廉頗與趙王約定:如果發(fā)生不測,有太子繼位。3、廉頗領導的長平之戰(zhàn),以趙國的弱小之勢抵御秦兵長達三年之久。至于,向學生展示哪些資料,以及這些史實如何呈現(xiàn)給學生,老師們可以根據(jù)本班學生的情況自行設計。
通過解讀人物,將相的形象在學生心中已經(jīng)鮮活了,這時,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在品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整體回歸,升華主題。
此時,學生對主題的把握是零散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將相和”中“和”的含義。待學生充分思考后,我們可以出示字典中“和”的解釋,請學生進行選擇,并說出理由。學生對“和”的理解是多元的,大多數(shù)學生可能粗淺的認為“和”是“和好”。此時,我們要充分體現(xiàn)主導作用,引申到:將相和好國則安,趙國才會出現(xiàn)和平、和諧的局面。
《將相和》課文1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寫并理解:趙王、和氏璧、召開、允諾、膽怯、鼓瑟、拒絕、諸位、侮辱、上大夫、擊缶、理屈、無價之寶、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理直氣壯、同心協(xié)力、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等詞。
2.熟讀課文,給三個故事加上小標題,并分別說說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故事矛盾,理解三個故事內部聯(lián)系,體會“和”的重要性,體驗閱讀歷史故事的樂趣。
2.抓住人物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體會課文中主要人物語言描寫的表達效果。
3.有感情地朗讀描寫主要人物語言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析題質疑,激活閱讀期待
1.我們繼續(xù)學習歷史故事《將相和》。一般情況下,這個故事應該寫什么內容?課文中哪一個故事直接寫了這個內容?認真看看板書,你有什么疑問嗎?
。▽W生針對三個故事的聯(lián)系質疑。)
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就是要弄清楚文中三個故事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我們先看前兩個故事主要寫了誰?快速默讀故事“完璧歸趙”,把你認為寫藺相如寫得最精彩的語句勾畫出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質疑,以解決“三個故事有何聯(lián)系?”為抓手,串起全文教學。
二、品味語言,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讀“完璧歸趙”
語段一: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
1.理直氣壯是什么意思?藺相如的理由到底充分在哪里?指導讀。
2.藺相如說:“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边@句話的意思就是——
。ǔ鍪荆含F(xiàn)在璧在我手里,你不能強逼我。)
比較兩個句子在表達上有何不同?同一個意思,藺相如為何不直接說,而要用表示假設關系的句式來說?
3.多么智慧的外交辭令!指導讀
4.小結過渡:抓住人物的語言讀歷史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像這樣用表示假設關系的句式來寫藺相如的語言,在這個故事中還有幾處,找出來讀一讀,再感受感受。
語段二: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從這兩個表示假設關系的句式中,我們又能感受到藺相如的什么?
小結過渡:正是用假設的方式來說理,趙王才會信任他,把無價之寶交給他帶到秦國去。還有這樣的句子嗎?
語段三: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jīng)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絕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1.用這樣的方式和秦王講道理,你認為有什么好處?
2.讀到這里,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藺相如?
抓聯(lián)系一:藺相如“完璧歸趙”,取得對秦外交的勝利,回國后被封為上大夫。這為說明將相“失和”埋下伏筆。
【設計意圖】將閱讀目標指向言語表現(xiàn),抓住作者用假設句式描寫藺相如語言的文本特點,由扶到放,一步步感受藺相如作為外交家作為文臣言語委婉但立場鮮明的外交智慧,滲透抓人物語言讀懂歷史故事的方法。
過渡:“澠池之會”又寫了藺相如的什么呢?
(二)研讀“澠池之會”
語段四:藺相如說:“您現(xiàn)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句子省略了哪個詞?(如果)
2.藺相如憑什么敢和秦王去“拼”?指導讀。
3.小結:讀歷史故事不僅要關注人物形象,更要關注作者是用怎樣的表達方法寫活這個人物的。
抓聯(lián)系二: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再次用假設的'方式講道理,以弱勝強,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被趙王封為上卿。這就為說明將相“失和”進一步做好鋪墊。
總結:不寫這兩個故事,我們就不清楚藺相如為趙國究竟立下了怎樣巨大的功勞。而這些,正是廉頗沒有想到的,正是導致將相“失和”的直接原因。
【設計意圖】仍然抓住藺相如用假設句說理的語言特點,感受藺相如的語言特色,同時抓住“拼”字品味揣摩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
(三)研讀“負荊請罪”
語段五: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1.從廉頗的角度來看,他說得也不無道理。請看《史記》對廉頗的介紹。
2.看來,將相之間的矛盾已到了非常突出的地步了。藺相如聽到這樣的話后,怎么說的?
語段六: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1.自由讀讀藺相如的話,看看在表達上又有什么特點?
2.不管用什么表達方式,藺相如就是想強調為了國家安危,“將”和“相”應該和好,為了趙國,就應該“將相和”。
過渡:這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他立刻想到了自己的不對。
語段七: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
1.這就是成語負荊請罪的來歷。課文寫廉頗負荊請罪只有簡單的一句話,但京劇卻把當時的場景還原了出來(播放京劇《負荊請罪》)
2.你對廉頗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過渡:一個知錯就改,另一個真誠相待,都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從此過后:
預設八: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師:同心協(xié)力的意思濃縮為一個字,就是課題中的——和。正因為將相二人同心同德、和衷共濟保衛(wèi)趙國,秦國很多年都不敢再進攻趙國。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一是繼續(xù)揣摩藺相如的言語特點和人物個性;二是感受廉頗作為一個愛國武將知錯能改、和而不同的耿直性格及人格魅力。
三、評價人物,理清故事聯(lián)系
1.讀到這里,你明白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了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是矛盾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負荊請罪”就是矛盾的——高潮和結局,三個故事共同突出了“和”對國家的重要性。
2.評價人物: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小結:回顧一下剛才的學習方法——抓住了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去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換句話說,就是抓住人物矛盾的變化過程,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下去后,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去讀《史記》里的其他故事。
【設計意圖】旨在回應開課時學生的質疑,理清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并試著評價文本人物,小結學法。至此,閱讀所要考查的“形成解釋、做出評價”能力均得到印證和彰顯。
板書設計:
18將相和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抓聯(lián)系品語言
【《將相和》課文】相關文章:
將相和作文08-30
《將相和》縮寫12-19
將相和縮寫12-19
[集合]《將相和》縮寫12-20
縮寫將相和作文11-16
《秋天》課文03-02
縮寫將相和作文15篇(經(jīng)典)11-22
將相和作文優(yōu)選[15篇]12-13
將相和作文精品15篇11-20
背課文的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