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城》課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長城》課文(集合15篇)
《長城》課文1
“一位宇航員神采飛揚地說,‘我在宇宙飛船上,從天外觀察我們的星球,用肉眼辨認出兩個工程:一個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這個為幾代中國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也被收錄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學教科書四年級第七冊《語文》第20課,題目為《長城磚》。
但是,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10月16日返回地球時,有記者問,你在太空中看到萬里長城了嗎?楊利偉回答:沒有。
巧的是,《長城磚》的講授時間正是在楊利偉返回地球之后,遺憾的是島城四年級的小學生可能沒有幾個得到恰當?shù)募m正。
記者隨機采訪的結(jié)果很是令人失望。老師們對宇航員看到長城一事沒有絲毫置疑,對楊利偉接受記者采訪的具體內(nèi)容沒有足夠的關注。有的.老師甚至說,學生通過自讀、自問、自悟之后也得出宇航員看到長城這一事實,并結(jié)合“神五”的成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如果我們具備一些科學常識與科學精神的話,這個謬誤便會及時得到糾正。試想一下,平均寬度不足10米、狹窄而不規(guī)則的長城,在20公里外就很難分辨,有專家稱如果說能從月球上看到長城,相當于在2688米外能看到一根頭發(fā)絲。其實,第一批登月的兩名宇航員之一的奧爾林德在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就曾強調(diào)這是誤解,是“由于人們對事實不了解所造成的”。
《長城磚》的故事給人的啟示有二:
一是教師的素質(zhì)亟待提高。課程改革給教師提供廣闊舞臺的同時,同樣也是一個挑戰(zhàn)。老師二字被賦予更多的含義,老師不再是“一桶水”,而是“奔流不息的河流”;老師不再是“靈魂的工程師”,而是學生的“領路者”;老師的崇高境界不再是“春蠶”、“蠟燭”,而是“果實累累的常青樹”。要在教育理念、教學方式、評價體制全方位“革命”的課程改革中制勝,老師的素質(zhì)是關鍵。
二是置疑是進步之母。如果沒有置疑,沒有創(chuàng)新,社會無疑是停滯的。多少年前,古人就發(fā)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如果時下教育中盛行的研究性學習僅僅是讓學生來印證書本上的知識,那種查資料、上網(wǎng)下載等名目繁多的搜集方式又有多少實際意義?
孩子就是未來與希望的象征,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的氛圍中,讓他們健康地成長才會有更加堅固的“長城”傲視世界之林,才是構(gòu)成真正稱道的資本。長城是偉大的,但長城磚的生產(chǎn)同樣偉大。
《長城》課文2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痹诮虒W過程中,情境瞬息萬變,情況錯綜復雜,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意想不到的種種偶發(fā)事件。它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擾,可能是教師的失誤,可能是師生(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是教師對學生的預估不夠等等。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及時發(fā)揮教學機智,做出迅速而準確的判斷,并妥善處理,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教學案例】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本單元的重點閱讀課文,它引導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作者的情感為主線,組織學生閱讀,讓學生通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可是到了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問:“課文哪些地方抒發(fā)了這些感情?哪個詞寫出了古代勞動人民建筑長城的艱辛?誰來,說說吧!”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剛才還熱鬧的課堂一下子沉寂了下來,學生們或皺眉,或搖頭,有同學舉手回答都不到位,亂猜。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這樣下去不行,以后的'教學任務怎么完成?怎么辦呢?課總得上下去呀。俗話說,急中生智。此時,我腦中靈光一閃,有了!我把這句話放下來,通過別的句子的分析理解,再回到這句上,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不但加深了理解,還在感情上得到了升華。
【教學反思】
課堂中,我們常會遇到學生思路不暢的情況,本案例便是如此。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
我認為首先教師切忌動怒.必須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安还茱L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這是應用教學機智的原則之一。冷靜,能讓我們的頭腦更清楚,思維更敏捷,靈感便會在剎那間迸發(fā)出來,教師便能恰當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當時頭腦發(fā)熱,將學生訓斥一番,只會形成師生情緒的對立,課堂氛圍的緊張,不會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意外情況。我們雖然可以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但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到課堂偶發(fā)情況的出現(xiàn);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為偶發(fā)情況事先設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因為教學環(huán)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情感交流的情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我在備這一課時,就根本不覺得讓學生理解這句話是一個難點,反而覺得只要教師一提出這個問題,學生就能很快說出來。因此,完全沒料到學生會出現(xiàn)思維障礙,出現(xiàn)冷場。后來,我調(diào)節(jié)了教學步驟、方法,這樣的隨機應變,打破了僵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這一點就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同時也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機智是多么重要。
當然,一個教師的教學機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思考──實踐,再學習──思考──實踐,長期堅持,循環(huán)往復,經(jīng)過艱苦磨礪和用心領悟而來的。它像一個人的語感一樣,是屬于個性化的范疇,是一種駕馭課堂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因此,它不僅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有開闊的心胸、敏捷的思維、豐富的閱歷、迅捷的反應力等。
最后,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zhì)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淀,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gòu)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長城》課文3
《長城》這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yè)。整節(jié)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diào)動。主要是文本的內(nèi)容與學生親身體驗有一定聯(lián)系,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nèi)容出發(fā)并結(jié)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chǎn)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從先教學一、二自然段,再教學三、四自然段這個路子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發(fā)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yǎng)的地方。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而這節(jié)課欠缺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而把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設計"你還能聯(lián)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jié)。應該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
新課改要求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合理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這節(jié)課在時間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練習題無法在課堂四十分鐘內(nèi)完成,只能留到課后作為作業(yè)。所以說,老師備課要對課標、教材有較深的理解和鉆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狀況也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層次,能說到什么水平,而應該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師只有心中有數(shù),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并規(guī)范凝練自己教學語言,更好的駕馭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速率。
總之,看圖學文不能忽略讀文章想畫面,也是以次來訓練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從文本中發(fā)現(xiàn)與學生有聯(lián)系的共鳴點,激發(fā)學生的情趣;讀寫結(jié)合,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也要結(jié)合寫法的學習訓練;結(jié)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備課,使理論依據(jù)、教材文本、學生情況并重,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長城》課文4
當我和同學們朗誦起《長城和運河》的時候,作為教師-----中華民族的兒女,一種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升.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奇跡,綿長秀麗的京杭大運河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交通運輸歷史的輝煌.聽著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我怎能不感到心潮澎湃.也許我的.這種體會觸動了在座的學生的心,他們的臉上泛起了欣慰的微笑.不言而喻,這首詩的朗誦,學生一定體現(xiàn)出了較高的水平.
帶著激情品位文字,帶著激情體會詩意,教學的目的完成的的確較為順利,一看,離下課還有短短的兩分鐘.那就再來豐富一下孩子的閱歷,了解一下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吧!
于是,我順勢誘導:同學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勞,多么的富有智慧啊。他們不但筑起了雄偉的萬里長城,還開挖了浩大的大運河工程,你們還知道古代的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哪些偉大的歷史工程?”剛脫口。我就暗自思忖:問題可能有點難度,學生會不會回答不出來
誰知道,一只只高高舉起的手出乎我意料,接下來的回答更讓我瞠目結(jié)舌。什么故宮、圓明園、墩煌莫高窟……有關的典型例子應有盡有,個別同學還把“埃及金字塔”等外國古代建筑和“東方明珠”、“潤揚大橋”等中國的現(xiàn)代建筑也搬進了今天的課堂。我本想簡單否定,但轉(zhuǎn)念一想,這不是個拓展課外知識的極佳時機嗎?接著,我就耐給學生講明了各類建筑的區(qū)別,并又補充介紹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始皇兵馬俑”等諸多中華民族歷史建筑奇跡,學生們一個個聽得嘖嘖稱贊……
雖然最終稍微有點拖了課堂,可與原先的設計比起來,我對這個意外的結(jié)束設計感覺更滿意。
《長城》課文5
《長城贊》是一副對聯(lián),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長聯(lián)。全聯(lián)句勢整齊,對仗工整,內(nèi)容博大,意義深遠。
關于對聯(lián),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見到,但對它的感知也僅限于此,沒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早就在想該如何上好這一課,如何既讓學生對對聯(lián)的特點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又能對這副對聯(lián)所描述的內(nèi)容進行更好的理解,但一直沒有一個好的思路。那天看“經(jīng)典詩文誦讀大賽”中王崧舟老師執(zhí)教的古詩《夜雪》的教學實錄,頓覺豁然開朗。王老師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十分簡潔,分為“會讀——讀懂——誦讀——積累”四個部分。然而從實錄中看,在“會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已對詩歌的內(nèi)容理解了大概,接著王老師又提出了三個問題檢查學生是否真的讀懂了,并隨著學生的回答,將理解引向深入。后面的“誦讀”環(huán)節(jié),有了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在積累部分,王老師有補充了一首小詩,學生也很快就熟讀成誦了。整個設計可以說是“簡約而不簡單”。我想,在語文教學“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今天,我好像也開始迷失,本身對傳統(tǒng)的教學經(jīng)驗就不十分了解,又沒有掌握課改精神的精髓,課堂上總是注重形式。再看看王老師,一個蜚聲全國的特級教師,就是這么簡簡單單、扎扎實實地上語文課,我很受啟發(fā)。我感覺《長城贊》無論從題材、篇幅、還是特點上,都可以用到他的這種設計流程,雖然課改倡導問題要由學生自己提出。
于是在課堂上,我抽出了相當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做到“會讀”,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感到我的這種時間的付出沒有浪費,學生理解得十分到位,F(xiàn)在想想,這正應了那句千百年來人們已經(jīng)耳熟能詳?shù)?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而且這種時間的付出,也照顧到了預習不夠充分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因為他們有了充分感知的時間。當然我不是鼓勵學生不去好好預習,只是想說,我們布置學生預習的目的也是希望他能學得更好。如果課堂上不留充足的讀的時間,雖然在理解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的回答中也能將本課要掌握的內(nèi)容進行完,但是對那些后面的學生來說,他所知道的都是他聽來的,而不是他自己感悟得來的。
背誦歷來
是難點。可是上完這節(jié)課后,已經(jīng)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把課文背下來了,我想,這有課前預習的功勞,我第一環(huán)節(jié)中付出的時間也功不可沒。
這節(jié)課讓我明白了,再花哨的形式也只是表面功夫,簡單的環(huán)節(jié)反而能省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收獲更多。
《長城》課文6
今天給四年級的孩子上了“長城”的第二課時,感觸較深。
近來上課,我以沒有備課的習慣,喜歡拿著教材就走上講臺。當然,這個內(nèi)容是我在前面教學中已經(jīng)上過兩遍的內(nèi)容。不過是沒有明顯記憶的,現(xiàn)在上就是憑感覺來的。
上這節(jié)課,我首先讓孩子通讀全篇課文,然后后讓孩子找出,“那一段寫明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和贊美的?”很明顯,最后一個自然段寫的這個內(nèi)容。
當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后,我就抓住“偉大的奇跡”這個關鍵詞解讀全篇課文,讓學生到前面去找,有那些地方能體現(xiàn)“長城”的“偉大和奇跡”。這個答案在前面寫“長城”的“長、構(gòu)造、建造”三個方面體現(xiàn)。
問題提出后,第一個學生找的是“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闭业胶笤僖远喾N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情感。順帶著把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和做比較)也提一提。這一句正也是全文的中心句,后面的教學我就抓住這一突破口,解讀全文。
“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到底有多長?”下一環(huán)節(jié)就順利的引到了長城的長。
“偉大的奇跡還提現(xiàn)在哪兒呢?”聰明的孩子很快就能找到“城墻的寬、高大堅固等。
最后還讓學生瀏覽整篇課文,看作者是由怎樣的順序來觀察的,找關鍵詞就發(fā)現(xiàn)是由遠及近的順序。這樣一歸納整理,整堂課就結(jié)束了。
《長城》課文7
【崇山峻嶺】
、 為了發(fā)掘祖國的礦藏資源,地質(zhì)勘探隊員們?nèi)找贡甲咴诔缟骄䦷X之中。
、 長城宛如一條巨龍,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
【蜿蜒盤旋】
⑴ 同學們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全都爬上了主峰。
、 云南很多的山路是蜿蜒盤旋的。
【凝結(jié)】
、 我們的.成長,凝結(jié)著老師多少心血啊!
⑵ 水在一定的低溫時就會凝結(jié)成冰。
【氣魄】
⑴ 天安門城樓的氣魄非常雄偉。
【奇跡】
、 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能創(chuàng)造出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 奇跡的發(fā)生,通常都是我們不懈努力的結(jié)果。
《長城》課文8
【教材分析】
這是一課看圖學文的教學內(nèi)容。它由兩幅長城圖片和一篇短文組成,表現(xiàn)了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本文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增加有關長城的知識,更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而且還可以指導學生如何觀察事物,如何做到行文有序有物。
【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認讀8個生字:崇、峻、嘉、峪、瞭、屯、壘、魄;會寫13個生字:崇、旋、嘉、磚、隔、屯、堡、壘、仗、扶、智、慧、魄。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jié)、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知道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產(chǎn)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5、結(jié)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策略】
學習本文,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緊緊依靠學生的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來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關鍵處給以點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根據(jù)本課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思考──觀圖品文──局部制畫──評議感悟等學習活動,使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每個過程中,成為真正的知識發(fā)現(xiàn)者。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結(jié)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出示長城遠景掛圖)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游覽這一處名勝,它凝聚著中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它就是──生答:長城。
師板書:
長城
你能用一句話來形容長城的樣子嗎?
相機教學詞語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并試著用上這兩個新學的詞語來介紹你所見到的長城。
(學生進行口語練習)
看到長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發(fā)言)
二、自由讀文
要求: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長城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檢查生字新詞:
問:這組事物名稱的詞語你會讀會理解嗎?
垛子 智慧 堡壘 磚頭
問:這組動作的詞語你又能把它們讀準并試著做做動作嗎?
扶著 瞭望 屯兵 相隔 打仗
2、檢查課文內(nèi)容:
、 課文介紹了哪些內(nèi)容?
、 長城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可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歸納。
提示:
( )的長城
隨機學習生詞:
氣魄雄偉。
3、檢查朗讀情況。
三、布置作業(yè)
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圖片等資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課外搜集資料,你了解到有關長城的什么內(nèi)容?
學生匯報課外搜集的收獲。
二、學文感悟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是抓住長城的什么特點來寫,為了說明它長課文還用上了什么詞語?
(具體數(shù)字)
建這么長的城墻容易么?所以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覺得應該怎么讀?
2、近看長城又是怎樣呢?
、 細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介紹了長城是有哪些材料筑成的,城墻由哪些部分構(gòu)成?
出示長城近景圖讓學生指出城臺、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并指導學生試著用簡筆畫把長城的結(jié)構(gòu)畫出來。
、 通過了讀文畫畫,我們知道了城墻的特點是高大堅固。你認為長城這樣的設計合理嗎?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3、俗話說觸景生情,所以作者站在長城上
(引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體會詞句:
、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這個句子要重點體會站在、踏著、扶著、想起這四個動詞的作用,明白這是作者觸景生情而自然展開的聯(lián)想。
⑵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個句子引導學生先聯(lián)系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這一句話進行理解。如: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讓學生比較一下大概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重量,從而體會出修筑長城的的確確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再聯(lián)系第1、2自然段進行體會。課文先寫長城的長,從側(cè)面反映出工程的艱巨:
在崇山峻嶺之中修筑長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而勞動人民利用山勢讓長城蜿蜒盤旋,還設計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等結(jié)構(gòu),這正是智慧的體現(xiàn)。
凝結(jié)是句中的重點詞語。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jié)成的。
為什么呢?因為:
、 條石多,多到數(shù)不清。
、 條石重,每塊有兩三千斤重。
、 沒有先進的運輸工具,就靠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
④ 山勢陡峭。
多少表示無數(shù),飽含作者無限的感慨;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整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三、總結(jié)全文,領悟表達方法
1、討論交流:
通過讀文體會你明白了寫什么?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白:
長城之長,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沒有的。
長城修建時間之久,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沒有的。
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令世人無不贊嘆。
長城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
長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飛行員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為數(shù)不多的建筑物。
長城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
2、回顧課文,作者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四、作業(yè)
根據(jù)課文的介紹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當小導游,設計導游詞介紹長城。
【板書設計】
形態(tài) 像條長龍
城墻頂上 氣魄雄偉
長城 構(gòu)造 高大堅固 城墻外沿
方形城臺 偉大奇跡
聯(lián)想 血汗、智慧你凝成
《長城》課文9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書寫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偉大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會6個生字,書寫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偉大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你們喜歡旅游嗎?去過什么地方?
2、今天我們學習第六課《游長城》。指名讀題,全班齊讀。
3、師激情介紹長城,揭示課題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
二、學生初讀課文。
1、讀課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節(jié)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可以問問老師和同學。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1)自由認讀。
(2)請“小老師”來帶讀生字,可以說說你用什么好辦法來記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讀,打亂順序分組讀。
(4)去掉拼音,隨機抽讀。
3、記憶生字。
你記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的?(學生交流記字方法)
還沒有記住的字,可以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繼續(xù)識記。
4、自由讀課文,看看有幾個自然段?標出序號。
5、手勢表示有幾個自然段。
6、指名一個同學讀課文的第一段,請他邀請幾個小朋友與他合作讀完課文。
7、請讀書的孩子上臺來,臺下的小朋友給他們提出“讀”的要求。(聲音要響亮,不讀錯字,不添字掉字)。
8、讀書的同學也給臺下的`小朋友提出聽的要求(認真聽,不說話)。
9、讀后評議:誰讀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學習。
1、學生自由讀第1節(jié)。
2、指名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教師因勢利導,幫助學生通過相關詞語了解假期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游長城。
3、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1節(jié)。
四、指導書寫生字。
1、觀察,讀記生字。
2、學生獨自觀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關鍵筆畫。
3、看范寫。
4、學生臨寫,注意強調(diào)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5、對比觀察,品字。
要求學生寫完后仔細端詳,與田宇格中的字比較,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品味字的筆畫美,結(jié)構(gòu)美。
6、評析。
你的哪一個字寫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業(yè)設計。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3、課后習題二,回去自己收集資料。
六、板書設計。
1、游長城
《長城》課文10
一、說教材
《長城》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在閱讀中理解內(nèi)容,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留心文章表達方法。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技能目標:初步了解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3.情感目標:了解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世界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chǎn)生的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由衷的贊嘆,是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關鍵。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本課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靜態(tài)展現(xiàn)長城的遠景,整體感知長城全貌;學習第二自然段后,長城近景的各個部位,學生圖文對照,說各部位的位置、樣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有重點地依次出現(xiàn)長城的遠景和近景,并配上相關的解說詞和樂曲,深入體會作者的聯(lián)想和發(fā)自肺腑的心聲。
2、學法
我設計的學法是側(cè)重指導“預習”和“觀察自悟”的方法。課前預習發(fā)現(xiàn)疑難,造成學生急待解決問題的緊迫感。課中求教于教師或同學,呈現(xiàn)主動學習的態(tài)勢;有益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在預習指導上,我們要求學生先看導讀和預習,總攬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尋找疑點,課前做到學習什么,解決什么問題,胸有成竹。在“觀察自悟”指導上,我們借助長城遠景、近景的課件,引導觀察,悟出方法。領會描寫過程應有先后(順序)的'理由。通過觀察、誘導,學生便悟出了方法。
五、說教學程序
1、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課始,我充滿激情地朗讀了世界各國元首獻給長城的題詞:(出示課件)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自由讀課文后,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你對長城有什么印象,請你把知道了解的和大家分享!边@樣,對于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
3、細讀品位,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為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的,通過初讀課文,突破了課文難點。
4、感情朗讀,突出重點
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了自由讀、匯報讀、競賽讀和齊讀。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讀法,每個學生都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讀讓我陶醉”這樣的評價和激勵中,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喜悅。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發(fā)揮了學生的不同個性。
5、結(jié)尾題詞,拓展延伸
《長城》一課,我以題詞導入教學,又以題詞結(jié)束教學。課終,我鼓勵學生為長城題詞:
《長城》課文11
《長城》教學教案
教學目的:1、通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字詞。
2、初步掌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點:理清條理,掌握內(nèi)容。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秀麗的山川,我們作為中華兒女為此感到驕傲。今天,我們就要跟隨著作者到長城去飽覽這一偉大的奇跡。板書課題《長城》。
二、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1、老師范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生字詞,老師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
2、你聽朗讀時注意了些什么?
3、學習生字詞。
(1)、出示課件1,讀準字音,指生讀,開火車讀,齊讀。
(2)、組詞,一字組多詞,理解詞語:蜿蜒 崇山峻嶺 了望 屯兵 堡壘 互相呼應 凝結(jié) 陡峭 氣魄雄偉 奇跡
4、齊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概講的是什么?
2、細讀每個自然段,思考:每個自然段各講什么?
(1)、寫遠看長城的全貌,長城雄偉壯觀。
(2)、寫近看長城,長城高大堅固。
(3)、寫作者由長城聯(lián)想到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
(4)、寫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地位。
四、布置作業(yè)。
1、組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圖文對照,逐段學習。
1、觀察遠景圖。(見課件)
(1)、長城的遠景是什么樣子?
(2)、課文是怎樣具體寫長城的長?
(3)、課文寫“長”,突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
2、看近圖,學第二節(jié)。
(1)讀后思考:課文的哪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的觀察點?
(2)這一節(jié)有幾句話?介紹了長城哪些建筑?
(3)圖文對照,指出它們各在什么地方。
(4)小結(jié)。
3綜觀兩圖,學第三節(jié)。
(1)人們?yōu)槭裁磿肫鸸糯拗L城的勞動人民來?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修筑長城的艱難?
(3)為什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jié)成的?
(4)想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發(fā)揮自己的指揮來完成這個艱巨浩大的工程。
3、讀第四段。
(1)長城為什么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這一段表達了作者對長城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總結(jié)全文。
1、學生畫出課文中最能表現(xiàn)本文中心思想的一句話。
2、總結(jié)談話。
三、布置作業(yè)。
1、語文練習。
2、預習第二課。
《長城》課文12
教學《長城贊》時,我設定了這樣的教學目的: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讓事物更加形象生動。
圍繞這樣的目的,在精講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對聯(lián)中哪些語句是我觀察到的景象”,引領學生尋找到作者的'觀察點:上聯(lián)從長城經(jīng)歷時間久遠入手,突出長城歷史悠久的特點,下聯(lián)從長城地勢險峻,突出長城的氣勢雄偉。進而再根據(jù)特點設問:作者由觀察到的景象聯(lián)想到了哪些內(nèi)容?從而體會作者創(chuàng)設的意境:長城凝聚了古代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氣勢浩大的工程使長城成為世界奇觀名副其實。明晰了文章的寫法,我再順勢布置一個小練筆:請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寫一個由觀察而展開聯(lián)想的小片段。
這樣,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文本,走進長城,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長城雄偉壯麗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大腦中,而不僅僅留下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從行動上落實“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些新課程理念需要經(jīng)過巧妙而復雜的過程。
《長城》課文13
今天開始了《長城和運河》第一課的教學,上課前后翻看了很多資料,對長城和運河的知識也更多的認識,對于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的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我做了些思考,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地位在讀通課文讀流利,完成生字新詞的教學。
帶著這樣的思考開始了我的教學,今天感到欣慰的是課堂上為了上出文本的體裁——詩歌的味道。
1、孩子們在自由讀完課文之后,我請孩子們決定請幾名同學來讀課文比較好,孩子們說出要兩名同學自然也說出了其中的緣由,課文寫了長城和運河兩個部分。
這個主意很高,讓孩子來決定,既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把陽剛與陰柔之美的區(qū)別化于無形,非常棒!
2、在多人次的朗讀之后,我再次讓孩子們比較這兩部分文字的異同之處。孩子們發(fā)現(xiàn)每小節(jié)的頭尾相同,我告訴孩子這就是現(xiàn)在詩歌的特點,文字往往是一詠三嘆。
3、對于不同的部分,我們師生對比讀,在讀中孩子們明白了異中有同,在長城和運河的介紹中都是先打比方說明特點,然后在說地理位置和贊美之情。這樣幾番讀來,孩子們不僅把課文讀通讀暢,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也初步感受了長城的雄偉壯麗和運河的柔美動人,同時也體驗到了詩歌的整齊的`節(jié)奏和韻律。
簡單的處理,抓住了詩歌顯著的特點!這里,姐姐強調(diào)了“初步”。我很想知道,姐姐明天準備怎么來突破難點——兩個比喻句的理解、看圖寫話的處理、資料介紹的處理?一節(jié)課兩處言語拓展顯然有些吃力。不知道姐姐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兩大難題?
生字的教學我借鑒了鴻雁版主帖子中的點子,重點指導了“族”、“蜒”和“駕”。對于“族”,這個生字的出現(xiàn),我是讓孩子猜猜我今天隆重推出的是哪個生字,怎么猜呢?我先寫了同類的字施肥的“施”,國旗的“旗’,孩子們興奮得大叫是“族”。順勢講了“族”這個字,由“旗幟+箭矢”構(gòu)成,表示同一旗幟之后的用武器保衛(wèi)自己、獵取獵物的共同體,即氏族、家庭、民族。
對照自己設定的課堂目標,今天的課堂可以說是成功的。呵呵,給自己加油!
第一課時就熟知描寫長城和運河的句子,這樣在講解時就能水到渠成了,大部分學生也能很快背誦課文了。
《長城》課文14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課文《長城》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我上的是《長城》的第一課時,教學分五個環(huán)節(jié),用毛澤東的詞《清平樂·六盤山》引出“不到長城非好漢”導入新課,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和詞語,概括各段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最后總結(jié)學習所得。課上完后,我覺得基本達到了預先設定的目標。
首先是導入,我用一首毛澤東的詞《清平樂·六盤山》引出“不到長城非好漢”,連毛澤東這樣偉大的人物都有登上長城的雄心壯志,長城到底是怎樣的?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接著是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我給學生提出了學習的要求,發(fā)現(xiàn)這次學生都能投入地進行自學,雖然開始出現(xiàn)齊讀的現(xiàn)象,后來都按自己的節(jié)奏進行學習,而且都獨立完成了學習任務,小聲地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語,自覺地認讀。檢查生字詞語學習情況時,只出現(xiàn)個別不會讀的情況,學生自學的效果比較好。接著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并用一個詞語概括段意,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部分學生有些吃力,需要老師拉一把。學習長城的長和高大堅固的特點時,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學生能準確找出重點詞句,能結(jié)合圖片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最后總結(jié)作者的觀察方法,由遠到近,條理清楚。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能得出這一寫作順序。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比較順利地完成。
一、以知識為主線,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導入引用毛澤東的詩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學由淺入深,從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到深入課文理解課文的中心,從識字到詞、句、段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板書直觀,讓學生感受文章的結(jié)構(gòu)。
二、充分運用文本資源,圖文結(jié)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用課文的遠景圖既使學生體會到長城像長龍的雄偉氣勢,又直觀地理解了“崇山峻嶺”和“蜿蜒盤旋”等詞語的意思。利用課文的近景圖,學生直觀地了解長城的結(jié)構(gòu)和設計特點。
三、理解比喻句,體會對長城的情感。老師通過提問:這么長的長城,課文把它比作長龍,在你眼中像什么?學生說:像一條長蛇,像一條長繩。老師再問:可作者把它比作長龍,你知道為什么嗎?學生一時沒有回答上來。老師繼續(xù)點撥:長城代表了我們中國,龍是我們中國的象征。作者把長城比作長龍,不只是因為樣子像龍,它還是我們中國的象征,這樣就更貼切生動。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美與自豪之情。
但是,這堂課也有不少的遺憾,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有所改進。
1、這節(jié)課朗讀次數(shù)比較多,但都以齊讀為主,形式顯得單一,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如果能通過個別讀,小組讀和男女生比賽讀等方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讀書的激情,學生更能體會出課文描寫的長城的雄偉氣勢。
2、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導入的鋪墊不夠充分,只以一首毛澤東詩詞導入,引出“不到長城非好漢”就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如果能增加一些長城的圖片資料來介紹長城的舉世聞名,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更激昂的情緒投入課文的學習。在體會長城的長的特點時,如果能準備中國地圖的圖片,指出長城經(jīng)過的省份,或者借助數(shù)字換算,坐火車、飛機用時多少,學生對一萬三千多里的理解會更直觀。
《長城》課文15
長城贊
羅哲文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數(shù)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
跨峻嶺,穿荒原,橫瀚海,經(jīng)絕壁,縱橫十萬里。望不斷長龍烽垛,雄關隘口,猶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繡。起伏奔騰,飛舞盤旋,太空遙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
譯文
從春秋時期開始,經(jīng)歷秦漢朝,到遼金時代,再到元明時代,一共兩千年。數(shù)不盡的將帥差役,眾多黎民百姓,費盡移山的心力,才修筑了這偉大建筑。長城是中華民族堅強毅力、聰明智慧的象征,是中華兒女辛勤汗血的凝聚,是中華民族不朽的豐碑。
跨越崇山峻嶺越荒漠高原,橫渡沙漠,路經(jīng)懸崖峭壁,縱橫十萬里?床槐M長城上的烽臺垛口,雄關隘口,好似是明珠玉帶一般,點綴著祖國的錦繡山河。在大地上起伏奔騰,像一條龍似的飛舞盤旋,在遙遠的太空都能看見這偉大的建筑,給世界增添壯麗的光彩。
思想感悟
本文是一副長對聯(lián)。記敘了長城的悠久歷史,描繪了長城綿亙?nèi)f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庶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表達了作者對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贊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自豪感。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遍L城是中華民族的標志,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長城,連接著平原與荒原;長城,承載和歷史與未來。長城,這條象征著中華文明古國的巨龍,不愧為人類一大奇觀。
拓展:長城簡介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奇跡。自秦朝開始,修筑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jù)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huán)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梢韵胂,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遼寧、黑龍江、山東、河南、陜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等14個省、市、自治區(qū)。
沿革長城是由烽火臺和列城等單體建筑發(fā)展起來的 。初建的是彼此相望的烽火臺,或是連續(xù)不斷的防御城堡,而后用城墻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便成了長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北方民族諸侯爭霸,相互兼并,出現(xiàn)了秦、楚、齊、燕、韓、趙、魏等幾個大國。它們彼此之間為了防御,利用原來的大河堤防或附近的山脈,逐段構(gòu)筑城墻和關塞并將其聯(lián)系起來,構(gòu)成長城這一古代軍事防御工程體系。但規(guī)模較小,互不連貫。約公元前7世紀 ,楚國最早修筑長城。其后,從公元前6~前4世紀前后,齊、燕、趙、秦、魏、韓各國也相繼修筑了互防長城。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并滅六國 ,建立起第一個多民族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制封建國家,為防御匈奴侵擾,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以后,西漢、東漢、北魏、北齊、北周、隋、遼、金、明各代,均大規(guī)模修筑或增筑長城。明代是長城修筑史上最后一個朝代,其修筑規(guī)模之宏大,防御組織之完備,所用建筑材料之堅固,都大大超越以前各個朝代。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筑長城的一條重要經(jīng)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jīng)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后每一個朝代修筑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筑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zhuǎn)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jīng)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jié)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臺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于修筑城墻,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從城墻外側(cè)看去非常險峻,內(nèi)側(cè)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nèi),明代遼東鎮(zhèn)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墻、劈山墻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chǎn)。
【《長城》課文】相關文章:
《長城》課文03-05
《秋天》課文03-02
《守株待兔》課文03-04
《檢閱》課文03-05
《蜜蜂》課文03-04
《回聲》課文03-05
《爭吵》課文03-05
背課文的作文09-20
背課文作文07-24
《路旁的橡樹》課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