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祖輩應(yīng)該學會當配角
幾代人同堂可謂是一件好事,但常常會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產(chǎn)生分歧,嚴重者會導致家庭不和睦。專家指出,在在整個家庭教育中,祖輩應(yīng)更應(yīng)該學會當配角,多傾聽后輩的意見。
樂善耀,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專家講師團成員。退休后,他研究起了祖輩育兒,撰寫了《樂善耀的“孫子兵法”》一書。他還鼓勵老年朋友們爭當現(xiàn)代“三開”爺爺奶奶:一是“開心”,在享受天倫之樂中感受生活的樂趣;二是“開明”,在跨越代溝中與年輕一代和諧相處;三是“開竅”,在不斷學習中獲得家庭教育的智慧。
本文選自樂老師的《孫輩教育的十大關(guān)系》。 每個人的人生都擁有自己的青年、中年和老年。 青年時代,我的家庭角色是兒子;中年時代,我的家庭角色是爸爸;老年時代,我的家庭角色是外公。什么年齡干什么事,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和義務(wù)。 其實,今天我們當外公外婆絕對不是32年之前做爸爸媽媽的翻版。32年前,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其責任和義務(wù)和今天相比有很大不同。 在32年前,我很重視孩子的養(yǎng),更重視孩子的育。我自以為我教育孩子很有辦法,我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32年過去了,我的經(jīng)驗經(jīng)過歷史長河的洗禮,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有的教育原理雖未過時,但對象變了,過去教的是女孩,今天面對的是男孩;有的方法,當時也許有點靈,今天卻早已失靈,如同一張過了期的“船票”! 一句話:時代不一樣了,人才培養(yǎng)的評價指標不一樣了,養(yǎng)育的對象不一樣了,我們的角色地位也不一樣了。所以,我和妻子經(jīng)常告誡自己:正確定位,不越位,只當配角;不缺位,當好配角,不當主角。
關(guān)系之一:權(quán)利與義務(wù)
外孫犢犢是我們家快樂的小天使,他的歌聲,他的笑聲給我們的家庭增添了無窮的快樂與幸福。我們天天和他在一起,一起踢球,一起下棋,他3歲,我也3歲;他5歲,我也5歲;他快樂,我們更快樂;他唱歌,我們跟著他一起大合唱。他一天比一天活潑可愛,我們一天比一天年輕。這是什么?這也許就是天倫之樂吧!這就是老人在家庭中最在乎的一種權(quán)利,有了這種權(quán)利,老人的生活便有了生氣,家庭有了希望。
但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老人除了享受權(quán)利之外,總得承擔一定的家庭的責任和義務(wù),這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的兩個面。如果我們走向一個極端,或光強調(diào)享受權(quán)利而不承擔責任和義務(wù),老人在家庭中快樂不可能持久,如果只承擔義務(wù)和責任,無權(quán)享受天倫之樂,老人的晚年生活不會很幸福。 一天,我與王伯伯討論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他說:我當爺爺已有7年歷史,孫子已進小學,在這里可算得上夠“資深”了。但有一個問題想不通,我們這批從崗位上退下來的人,退休前,在單位里至少還是一個“官”,手下指揮上百人。
今天老了,在單位里下崗,到了兒子家,又重新上崗。在兒子家里,我們是主人嗎?不是!兒子家里的事我們不能當家作主,老頭、老太的話說了不能算數(shù),連雞毛蒜皮的事也得聽媳婦的! 我們是客人?也不是!是客人,可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們“買、汰、燒”(上海俗語即洗衣、買菜、做飯等),樣樣都得干。 是仆人?更不是!我們每個月付出了勞動,卻沒有一分錢工資,甚至還倒貼退休金,給孫子買這買那…… 不是主人!不是客人!也不是仆人!那么算什么人?老人的話語里帶有一點牢騷,當然也充滿了幽默,周圍老人聽了,頗有同感,不時發(fā)出一陣會心的笑聲。 “是主人、是客人,也是仆人!”我說,“不管是當爺爺奶奶,還是當外公外婆,都有甜酸苦辣,各種味兒都嘗一點,才能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
其實,隔代,一個是黎明,一個是黃昏;一個是朝陽,一個是夕陽,是人生的兩端,是生命的兩極;在日出日落時分,去完成人類生命的交接,我們是主人,不僅是社會的主人,更是家庭的主人,只有以主人翁的精神,才能享受這‘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我們是客人,在戶口本子里,只有兒子、媳婦和孫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成員。祖輩為兒女解除后顧之憂而養(yǎng)育第三代,這是一種親情的體現(xiàn)。”
如果說我們是仆人——為了第三代健康成長,我們俯首甘為孺子牛!在傳遞接力棒的人生賽場上,自己雖已退出了接力賽,但還想陪著跑一陣,雖已淡泊名利,但深深感到這是一種神圣的歷史使命,是不可推辭的社會責任,這也是一種金錢難買的幸福!
關(guān)系之二:爺爺奶奶與外公外婆
1個孩子,2個大人,4個老人——這就是每個孩子生活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每個孩子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幸福,他們每天生活在爸爸、媽媽的陽光下,又沐浴在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的雨露中。但他們也很無奈:爸媽要培養(yǎng)他當科學家;外公、外婆要他像朗朗一樣,當個鋼琴家;爺爺、奶奶說:“只有當老板,才能賺大錢!”2個大人,4個老人,都是孩子的長輩,究竟聽誰呢?
當今,祖輩參與養(yǎng)育“第三代”已成為普遍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但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參與模式,玲玲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已退休,大家都爭先恐后要求領(lǐng)養(yǎng)小玲玲,玲玲的爸媽為了“擺擺平”,決定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輪流領(lǐng)養(yǎng),兩個星期輪換一次。玲玲的外婆外公退休前都是教師,對玲玲的要求非常嚴格,很重視孩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要求孩子吃飯自己吃,大人不再喂;玩具自己整理整齊;去幼兒園自己走,大人不再抱。
然而玲玲的爺爺奶奶卻有不同見解,認為小孩還小呢!何必這么認真?吃飯奶奶喂,玩具奶奶幫整理,去幼兒園奶奶抱!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都愛自己的第三代,但都各行其事,我敲我的鼓,他打他的鑼,合不上一個譜。4位老人對孩子的教育“一嚴一寬”,“一軟一硬”,自有一套。玲玲的外婆說:“兩個星期好不容易培養(yǎng)起來的好習慣,到了奶奶家又回到了原點。”玲玲說:“我最喜歡爺爺、奶奶,我要啥,奶奶就給啥。”有時,玲玲還賴在奶奶家不肯回家。爺爺奶奶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卻成了玲玲不良習慣的“防空洞”。
其實,養(yǎng)育“第三代”,畢竟不是養(yǎng)寵物!不能隨心所欲。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不能你教你的,我教我的,要相互溝通,形成合力。否則的話,孩子將無所適從。其實,養(yǎng)孩子的每個細節(jié),都有“教”的成分。 4位老人,不同職業(yè),不同文化,來自不同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存在差異是不可避免的。但為了下一代健康成長,“兩親家”必須不斷學習,接受現(xiàn)代的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是孫輩教育的首要任務(wù),“兩親家”都要服從這一大目標,不能我行我素。
“兩親家”從教育資源到教育經(jīng)驗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雙方要揚長避短,優(yōu)勢互補,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在教育目標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趨同,使兩親家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實現(xiàn)“無縫隙”銜接。如果在養(yǎng)育問題上產(chǎn)生了矛盾,“兩親家”要及時溝通,祖輩要向兒輩學習,當然兒輩也要為祖輩4位老人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提供分享溝通的渠道,提供科學正確的建議。
“兩親家”在教育方法上不統(tǒng)一,不能形成合力,會降低教育的權(quán)威,造成對孩子的管教失效。孩子因為分不清是非曲直,在兩親家的“矛盾”中會無所適從。長此下去,容易造成孩子雙重人格,甚至養(yǎng)成兩面派作風。最終會使孩子是非標準模糊,肯定自己的不良行為。由此可見,對孩子管教的不一致,是造成孩子問題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也好,各自獨立的“三口之家”也好,家庭中的教育只有一個目標、一個要求、一種聲音,“兩親家”要防止出現(xiàn)教育的縫隙和裂痕
【家庭教育中祖輩應(yīng)該學會當配角】相關(guān)文章:
面試,注意學會當傾聽者09-16
學英語必看:在英語閱讀中應(yīng)該注意的七個問題11-16
孩子學國畫應(yīng)該如何保存作品09-11
家庭教育中五個重要01-30
面試中說話應(yīng)該注意哪些03-10
職場中應(yīng)該怎樣與人相處12-13
網(wǎng)頁設(shè)計中應(yīng)該如何配色11-17
職場中應(yīng)該提防哪些人12-20
職場中應(yīng)該懂的幾個道理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