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語文課堂和教師
新的世紀,中國在騰飛,經濟領域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當人們更關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時,我國也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進入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階段。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我們如何重新審視課堂教學,如何把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實在每一堂課,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我覺得
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很明確,它對學生的培養(yǎng)方向立足以人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就是課程內容的整體性和教育價值觀的根本轉向。這就要求我們全體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教師角色定位,要重新審視“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教師定位,以前教師一統(tǒng)課堂,我說了算的專制教學已經落伍,已遠遠的與時代脫溝,學生再也不是收音機,再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學習的主人。因此,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慣習的改革被提到教師的案頭上來,尤其是師生關系如何優(yōu)化,更被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
“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總是超乎現(xiàn)存理論的!保ū睅煷箨愋⒈蚪淌冢﹦(chuàng)新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的素質教育,它要求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就要從教育上提高人的素質。我國領導人曾多次重申:國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然而,面對市場經濟,時常有老師抱怨物質待遇低下,而作為學生、家長、領導又常常對部分教師教學水平低下深感困惑。我想,這對矛盾應該是學校教育亟待解決的重點工程之一。如果我們站在客觀的立場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的社會氛圍,乃至于教學觀念,都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行為,從而制約了教師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認為有必要深刻認識創(chuàng)新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教育要改革,思想必先變。
教師職業(yè)的連續(xù)性、廣延性的特點啟示我們:教師要互相團結,搞好合作,要有合力,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教育產業(yè)化也顯示教師的工作是個體勞動,集體成果。韓守宏的《“效應”種種話教育》(《福建教育》2002第一期)中的“短板效應”值得我們深思:一個學生,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他能成多大才不是決定于一、二個科目好,而是主要取決于他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這或許是智力因素,或許是非智力因素,也可能是弱科的牽制,或不良學習方法的影響。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組配套教師,能否幫助學生找準并補長那根“短板”,全看教師是否通力合作,“因材施教”了。所以,教師應注意總結,善于總結,要深入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多從自己從學科特點找差距,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想方設法扭轉乾坤。經驗主義、機會主義都不適應新一輪教學競爭。一個不會挖掘自己的個性,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弘揚自己個性的老師,最終會喪失自己的魅力,“泯然于眾人”,這是當教師的最大的悲哀。
把國際教育理論、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和我國對于素質教育的現(xiàn)行研究情況結合起來看,教師如何深刻理解和了解學生,變學生適應教師的教學策略為教師遵循學生發(fā)展水平的教學策略以及如何做好師生互動、知識共享等幾個方面,教育理論界提出了必須堅持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課堂中應強調師生的“雙主體”地位,即重視教師的導,更要重視學生學的能動性。沒有人的社會是不完整的社會,沒有學生的課堂,那又是什么呢?因此,一個教育工作者要時刻“眼中有人”、“胸中有法”、“腦中有綱”,對自己的學生要了如指掌,了解他們的知識結構,理解他們的感受,把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下學到知識,發(fā)展能力。
二、認識教師的職與責,因應時代要求。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師德核心問題!耙越虒W為中心”就是要抓好教學工作,而教
學工作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為主,提高效率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主,誰詮釋好45分鐘,誰就搶到課堂教學制高點。不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應對考試,課堂都是關鍵。我們應該明確:教學是門藝術,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既要有威懾力又要有親和力,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才能表現(xiàn)出來。
特別是語文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語文科不是掙分見效快的學科,在應試教育中不能拉開升學考試的實際性檔次,而理科學生可以饒有興趣地做習題,研究解法,因而理科所占的時間自然而然地多了,語文卻不知不覺地被打入“冷宮”。所以,語文要扎根在平時,扎實于每一堂課,由點及面,輻射開去,借理科解題中常用的擴散性思維,由此及彼,培養(yǎng)學生學論文的興趣。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的意識,切不可為教課文而教語文。語文教師要真正意識并影響我們的學生認識語文的價值,要上升到一定高度看語文,從而重塑“基礎學科”的形象。
那么,語文教什么?建甌一中張守田老師認為:課文只是語文科綜合例題或習題。他把課文分為兩個內容系統(tǒng)——語言訓練課和聽說讀寫方法訓練課。我認為,這很有借鑒意義。至少他堅定地認為語感的培養(yǎng)應是語文老師緊抓不放的基礎點。那么情感教學不僅是其他學科不可或缺,更是語文課堂的主心骨。
近幾年,有不少教師一直為一部分學生理科很不錯,文科卻沒多大長進深感困惑,甚而出現(xiàn)初中生作文水平停留在小學,高中生作文只有初中水平。這個現(xiàn)象跟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多寡不無關系。隨著現(xiàn)代傳媒的急劇發(fā)展,有些人的`閱讀時間被沖擊了。著名語文教育家于河奇老師也曾告誡——少讀對語文教學是釜底抽薪。試想: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畢業(yè)之間,在繁多的課業(yè)負擔之下,學生能閱讀課外書的時間有幾何?語文教師若不引導學生多閱讀、多借鑒,以“大語文”的觀念拯救失落的“語文”,那么語文要打翻身仗談何容易?!
基礎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不是選拔和造就專業(yè)人才的教育。所以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做到“五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和學會健體,要強調突出其基礎性的特征。
課堂教學要營造一種民主和諧、融洽的氣氛,師生共同參與,積極合作。一位教師要明確影響孩子命運的七種能力:學習能力、應急應變能力、創(chuàng)造發(fā)明能力、心理健康能力、自理自律能力、人際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要善于引導我們的學生往健全的人格發(fā)展,要時刻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課堂中還是有必要分層教學,教師要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的高度認識,課前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教材,了解學生,擬定課堂教學設計,注重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應學會寫學案,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和知識遷移。一堂課的目的要很明確,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如果能扎實地做到一課一得就很不錯了。千萬不要讓學生覺得無頭緒,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沒有任何效果可言的,更不要說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了。
專家認為,課堂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對話、交往的舞臺,是引導、促進學生多方面發(fā)展的場所;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應是探究知識的場所,是教師智慧充分展現(xiàn)的場所。所以,教師要洞察學生課堂反映的能力,大力探索課堂結構優(yōu)化的好處。一個好的老師都善于發(fā)揮自己人格的魅力,以言傳身教獲得學生的認可,從而更好地育心育人。不會挖掘自己的個性,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弘揚自己的個性,最終會喪失魅力,我想,這是當教師的最大的悲哀。
那么怎樣的老師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呢?從我們每學期兩次的學生問卷調查的分析中可以概括出三個方面:①熱愛學生。②知識廣博。③教法得當。教師在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要力求每節(jié)課讓學生都能新感覺,教法少一些單調,多一些靈活;少一些說教,多一些引導;少一點造作,多一點藝術。也就是要盡量使課堂活起來。呂淑湘先生也曾提出:“在各種教法上,有一個總的教學方法,那就是‘活’”。
在聽課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課,特別是語文課、語文公開課,那動人的情節(jié)、華美的辭章、豐富的想象,總會讓教師有一種不吐不快,不痛快淋漓地發(fā)揮一番不過癮的沖動,因此,舊的教師身份——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天職”就促使教師把學生投之九霄云外,天馬行空,在學生面前扮演一番淵博的師長角色,盡展自己的風采,迷惑了純真的學生,甚至蒙蔽了聽課的領導。殊不知,課后一調查,學生除了認為老師課堂很精彩,他們卻一無所獲。因為這博古通今,口若懸河的永遠是老師自己,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學生的能力,它除了贏得了學生一片叫好聲與佩服傾慕之外,并不能表示學生具備了這些能力。又那里談得上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依托呢?可憐我們有的教書匠還沉迷于自己的“成功”課堂,而沾沾自喜呢。
以人為本,就要把屬于孩子的時間還給孩子,把屬于孩子的童真還給孩子,把屬于孩子的課堂還給孩子。一個有能力的老師把教學的主陣地放在課堂,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人格的塑造大部分在課堂完成,他們注重45分鐘的效率,課后只是適當?shù)狞c撥,“點石成金”,而不是課上天花亂墜,課后作業(yè)如山,壓得我們的學生氣喘吁吁,壓得我們的學生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然后怨天尤人,把“罪”落在家長、學生身上,而自己象沒事兒一般,渾然不知自己已違背了教學的常規(guī),不知自己已與成功的教師無緣。教師千萬不要一味地追求聞雞起舞的效應,去加班加點,課堂講,自修講,甚至課后還擠時間講。這樣的老師,學生能不厭倦嗎?情感教學、愉快教學法值得我們深思啊。我很推崇“上海教改100條”中的教材處理方式:教材目標化、目標問題化、問題要點化、要點練習化、練習應用化。上課是藝術,一個教師既要有威懾力,又要有親和力,要有高度駕馭課堂的能力,我想,這是成功課堂的合力。
三、走出課堂教學的幾個誤區(qū)。
1、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對話、交往的舞臺。在新形勢下,教師有必要重新認識“師者,所以傳遞授業(yè)解惑也!币驗,這使教師習慣于在學生面前扮演淵博的師長角色,盡展“師者”之風采,卻渾然不顧課堂的效益。特別是語文教師,那課文中生動的情節(jié)總會讓一些教師產生不吐不快的沖動,但這博古通今、天馬行空的永遠是老師自己,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學生的能力,它除了贏得學生佩服的眼光之外,實際上,學生什么也沒得到。往往聽了這樣的課后,私下了解學生,反映都不盡人意。
但,目前的課堂教學仍存在著片面理解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象
所以,很多老師對課堂還是拿捏不準,怕放而亂,收而死,因而,學生的分組只是走過場,沒有真正發(fā)揮合作學習。還有就是有的老師本身素質不高,在教學中沒能很好的抓住有利的教學機會,不能給予適時的啟發(fā),使得很好的教學機遇一晃而過。更為致命的是:在熱熱鬧鬧的教改中丟失了教學的最基本的東西——基礎知識的傳授,形成了課堂掌聲熱烈,熱鬧非凡,知識卻掌握不牢固。沒有應有的知識基礎,哪里還談得上發(fā)展能力呢?所以,我個人覺得,如果沒有很好的重新審視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本次的課改非但不能取得預期的目的,反而會害死一代人。
【課改語文課堂和教師】相關文章:
語文課堂和教師的課改短文05-09
教師對課改的小結05-29
關注課改的復習課教師隨筆06-30
教師教學課改工作小結05-26
語文課堂和教師的內容04-20
課改總結06-17
課改的小結01-08
課改教師代表發(fā)言稿12-02
教師課改心得體會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