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歲育兒知識 推薦度:
- 育兒知識2-3歲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2-3歲育兒知識
2-3歲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一個轉(zhuǎn)折期,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人生"第一反抗期"。從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角度,適當?shù)挠齼褐R非常重要。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guān)2-3歲育兒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2-3歲寶寶生理發(fā)育特點
一、生長發(fā)育
寶寶在2歲以后體重的增長會減慢,平均一年增加2千克,到3歲時體重約為14千克;身長的增長也有所減慢,約增加5~7厘米;到2歲半時,寶寶的乳牙已經(jīng)出齊了,即20顆,這時的牙齒可能長得高低不平或歪斜,但以后大部分都能自然長正;2歲半到3歲前后,正是開始生蟲牙的時期,故應引起注意。當寶寶運動能力增強,會坐、爬、站、行、跑、跳以后,他的肌肉組織發(fā)育可加速,肌纖維增粗,肌肉活動和耐力增強。
二、動作發(fā)育
2歲時的寶寶走路已經(jīng)很穩(wěn)當了,他可以控制身體重心的移動,行走的速度比較平穩(wěn)。到3歲左右,他行走的動作會更加協(xié)調(diào),全身緊張的狀況已經(jīng)完全消失,但由于肌肉力量不足,他控制自己肢體的能力有限,故走路仍然顯得有點蹣跚,如果路上有障礙物,他還是不能很輕松地避開。2歲時的寶寶可以把雙腳同時跳離地面,到2歲半時會單腳跳1~2次,還可以一步一步地上下樓梯。到3歲時,可雙腳交替著上下樓梯,還能從椅子或比椅子更高些的地方往下跳。
2歲的寶寶雙手也有些氣力,而且更加靈活了,可以用剪刀剪紙,會用手把球拋出去,還可以自己穿鞋、脫衣,會轉(zhuǎn)動門上的把手,能夠自己用勺吃飯。這個年齡的寶寶有的已經(jīng)會騎小三輪車,有的還會踢球、蕩秋千、滑滑梯。
三、語言發(fā)育
2歲時的寶寶不僅能夠說出很多物體的名稱,而且也可以說出由兩、三個字組成的短句,如“車來了”;會用人稱代詞“我”,并且能夠聽懂大人的語言。到了2歲半時,寶寶就可以說一句較完整的話了,如“汽車到哪里去了?”或“這是什么?”等疑問句,有的時候還會自言自語地亂說一氣。到了3歲左右,是寶寶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時候,寶寶的語言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發(fā)展起來,但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夠完善,發(fā)音器官和聽覺器官的調(diào)節(jié)、控制能力還相對較差,故存在著發(fā)音不清晰、不準確的現(xiàn)象。
寶寶雖然會用簡單句表達自己的意思,但語言還不連貫、不完整,常常是東一句、西一句的,但只要周圍的人用正確的語言、音調(diào)多和寶寶講講話,則寶寶的發(fā)音、講話會逐漸準確的。寶寶語言的發(fā)育時間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早些,有的則晚些,寶寶講話晚并不一定代表智力發(fā)育不好,所以不可強迫寶寶學說話,到了該說的時候他自然會說。
四、補鋅有助寶寶成長
機體內(nèi)缺鋅會使腦細胞數(shù)目減少,尤其在胎兒到3歲期間,缺鋅會影響寶寶腦部發(fā)育,根據(jù)調(diào)查一些先天性癡呆兒童,排除遺傳外,缺鋅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缺鋅還會降低寶寶免疫功能,導致經(jīng)常患病,原因是鋅對吞噬細胞的殺菌能力有很大的影響。
尤其在夏天,寶寶出汗多,體內(nèi)鋅流失過快,極為容易缺鋅,影響了寶寶的食欲,達不到營養(yǎng)的攝取,所以這些因素大大影響了寶寶健康發(fā)育前進的腳步,所以寶媽要時刻觀察寶寶的動靜,一發(fā)現(xiàn)缺鋅就要及時給寶寶補鋅,一般情況給寶寶多吃些動物肝臟、海鮮類食物等即可,嚴重的就要給寶寶吃些新稀寶,補上2-3個月,缺鋅情況消失,寶寶成長的腳步才能繼續(xù)前進。
2-3歲幼兒的育兒建議
一、父母“以身作則”,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環(huán)境
2~3歲的孩子不但運用直接模仿的方式學習,還開始出現(xiàn)比其更高一級的延遲模仿,也就是說他們逐漸會將父母的言行“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因此,作為家庭每一個成員都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只有家庭關(guān)系和睦,成員之間關(guān)系協(xié)調(diào),具有互敬互愛互幫互讓的高尚情操,才能使家庭成員的良好關(guān)系得到進一步深化和發(fā)展,也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平等、和諧、愉悅的家庭教養(yǎng)環(huán)境,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二、允許孩子“實際動手”,不要“包辦代替”
孩子從2、3歲起就喜歡自己做事情,什么都想“自己來”。這是由于幼兒有很強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但由于年齡小,小肌肉發(fā)育不完備,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原因,使得愿望和能力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有時甚至是越幫越忙。家長要知道孩子從不會到會有個學習、練習的過程,不能因怕麻煩而代替孩子去做,更不能因出錯而斥責、批評孩子,對孩子做事的結(jié)果不要期望太高,應重在過程,重在參與。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不但能使幼兒全身的骨骼、肌肉、筋腱發(fā)育良好,而且能促進幼兒情緒和智力的發(fā)展。同時,允許孩子實際動手,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而且能使孩子接觸更多的事物,擴展了知識,發(fā)展了認識能力,還能體驗到自己的力量,促進獨立能力的發(fā)展。
三、要“極度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2~3歲的孩子使用工具動作的發(fā)展,語言的發(fā)展,以及比較高級的認識活動等都處在萌芽時期,父母對此要耐心地扶植和愛護。要按照客觀事物本身的規(guī)律促進其發(fā)展。但是,處在人生“第一反抗期”年齡的孩子,會在多方面表現(xiàn)出任性不聽話,因此為避免因矛盾沖突造成孩子的不良性格父母一定要對孩子極度耐心,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那么,對待2~3歲的孩子應當在哪些方面多加引導呢?
1、幫助孩子發(fā)展動作。
2~3歲的孩子喜歡做事,但又做不好。父母應懂得這個年齡階段幼兒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依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提出符合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采取多種寓教于樂的形式,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大膽操作,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2、理解幼兒的語言所要表達的意圖。
2~3歲的孩子由于剛學會說話,還不能用語言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作為父母,一定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善于從孩子的只言片語中,理解孩子的意圖,另外還要鼓勵并指導孩子說出完整的句子,而且要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對話情境,才能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3、耐心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教孩子掌握簡單的行為規(guī)則。
兒童的各種心理特點都是在2歲左右開始萌芽的,兒童的身心以及良好品德的基礎(chǔ)應該在這個年齡奠定。怎樣才能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呢?首先,要從小事抓起。孩子的“教養(yǎng)”如何,很多是從小事上反映出來的。例如,飯前便后要洗手;玩具、圖書用過后放回原處;要向父母或長輩問好等。其次,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要從孩子容易做到的開始,要適合孩子的思維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切不可朝令夕改。最后,既要態(tài)度一致,嚴格要求,又要不斷鼓勵,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及時給予正面強化。
四、積極培養(yǎng)兒童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在兒童心理發(fā)展和社會化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促使兒童在自我認識和自我表現(xiàn)的基礎(chǔ)上,通過自我教育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從而保證兒童的個性與品德順利健康地發(fā)展。作為家長應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兒童的自我意識。
1、建立兒童對自身的認同感。
自身認同感的建立就是使兒童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總是屬于自己并受自己支配。為此,父母就要經(jīng)常不斷地訓練兒童,及早讓他們知道身體的各個部位,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并有意識地訓練兒童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如扔皮球,拾東西放到自己手里,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2、積極支持兒童合理的自主欲。
自主欲是自我意識的一個顯著特征。兒童一般在2~3歲時開始出現(xiàn)強烈的自我主張和迫切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為此,父母不僅要理解兒童心理上的這種變化,而且要有意識地注意和接受他們合理的要求和探索行為。對于兒童不合理的自主欲,例如任性、胡鬧、打人等,父母要加以限制和制止,并給予及時的教育糾正,這有利于他們形成簡單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我意識。
3、努力提高兒童自我評價的自覺性。
父母要抓住各種機會來提高兒童自我評價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例如在兒童表現(xiàn)出某種行為后,誘導他們自己判斷是對還是錯,并努力使他們把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與“自我”聯(lián)系起來。這樣,他們就會逐步擺脫外力的推動而經(jīng)常自覺地對自己做出各種各樣的評價,并向著父母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讓2-3歲孩子自信的方法
1、認真對待寶寶的要求。當他在電話里滿懷期望地提出:“媽媽,牛奶!蹦阍谕饷嬉粫r不能滿足他,告訴他具體時間:“回到家,媽媽給你拿,好嗎?”經(jīng)常忽視寶寶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
2、周末帶寶寶出游,征求他的意見,但不要問“你想去哪里”,而是這樣問“你想去動物園還是水族館”,給他選擇的范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3、寶寶剛學說話,你教他“大西瓜”,他卻說“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當時刻意強調(diào),換個時間再教他。在寶寶語言學習期,你的嘲笑會使他喪失學語言的信心和興趣。
4、寶寶提出問題,耐心傾聽,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實告訴他。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從而增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氣讓寶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報紙拿給媽媽,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讓寶寶在家中最醒目的墻面上張貼他的涂鴉之作;在柜子上為寶寶做個陳列架,陳列他的小制作。榮譽感最能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心。
7、給寶寶一個房間,沒有條件的,可以給他房間的一部分,讓他有一個自由玩耍、不受束縛的小天地。因為擁有自己的“領(lǐng)地”的他心中充滿驕傲感,這會讓他平添自信。
8、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里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寶寶,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媽媽的寬容是培養(yǎng)寶寶自信的土壤。
9、不對寶寶說:“妹妹已經(jīng)會數(shù)數(shù)了,你還不會,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別的孩子差。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自信。
10、帶寶寶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讓他交給收銀員。他還不會算賬,但至少讓他知道錢能買東西。逐漸讓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錢,讓他當家,會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給寶寶購買衣物,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和款式。也許他選的顏色你并不喜歡,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12、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和他討論喜歡的人物和臺詞,對他的觀點表示感興趣。平等的相處和交流是給他自信的階梯。
13、讓寶寶獨立清洗自己的小襪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凈。孩子的自信來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對他的認可。
14、當寶寶表演背詩、講故事和唱歌的時候,給他打拍子,表示應和。鍛煉他敢于從容登臺表演,就是鍛煉他的自信心。
15、讓寶寶接近陌生小朋友,積極鼓勵他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培養(yǎng)他的社交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yǎng)他的自信心。
16、幫助寶寶擬訂詳細計劃,并提醒他執(zhí)行。比如幫寶寶制訂練琴計劃,制訂計劃時和他協(xié)商時間。執(zhí)行時提醒他“寶寶,我們現(xiàn)在該練琴了,對吧?”讓他養(yǎng)成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滿自信。
17、寶寶玩可樂瓶、鞋盒等各種廢棄物,不要武斷制止他。孩子喜歡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你制止他的興趣,也就挫傷了他探索的信心。
18、孩子在拼七巧板時遇到困難,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實在想不出辦法時,你可以側(cè)面指點。戰(zhàn)勝困難可以讓他自信倍增。
19、和孩子相處時,經(jīng)常尋找值得贊許的具體理由,用贊許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揚孩子?梢哉f:“寶寶知道自己小便了,有進步嘛。”不要說:“寶寶你真聰明,媽媽好喜歡你!本唧w的稱贊給他自信,空洞的表揚會讓他自大。
20、本來并不想帶他去麥當勞,卻隨口答應他去,承諾了卻不去實現(xiàn)。你的失信讓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對你的信任。
21、幫助寶寶發(fā)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讓他成為有個性的人。寶寶是急性子,就鍛煉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鍛煉他的條理性。強迫他改變秉性會讓你對他失去信心,更讓他失去自信。
22、教他從小認可自己的長相。比如告訴他雖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對自己相貌的不認可。
23、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夢想做的事。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會更有自信。
24、盡量讓寶寶在生活中脫離依賴。上幼兒園要準時,爭取讓鬧鐘叫醒他而不是媽媽一遍遍呼喚。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沒有依靠的處境中充滿自信。
25、讓寶寶從小學會游山玩水。帶寶寶旅游時多給他講述所遇到的動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種知識。見多識廣才能自信倍增。
26、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的過錯。辱罵不僅打擊孩子的自信,還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7、寶寶遭遇挫折,用緩和的語氣同他一起分析這次經(jīng)歷,下次就不會有同樣的錯誤。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8、父母遵循合理的行為標準,做受人尊敬的人。父母在社會中不受人尊重,最損傷孩子的自信心。
2-3歲幼兒早教圣經(jīng)智力開發(fā)
研究表明:每當寶寶大腦受到刺激進行思考時,要么形成新的神經(jīng)橋,要么使早已存在的神經(jīng)元連接得到加強。形成或加強的神經(jīng)橋越多,孩子智力的發(fā)展就越快。而經(jīng)常和孩子說用悄悄話(適合年齡:24-27個月)交流正是種刺激寶寶大腦的好方法。
1、2歲大的孩子對悄悄話特別著迷,當他們自己能說悄悄話時,他們會很自豪。
2、說悄悄話有助于寶寶學著調(diào)節(jié)聲調(diào),這是聲音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說悄悄話還能幫助寶寶集中注意力。
3、和寶寶說些悄悄話,如:“咱們看書吧!”
4、讓寶寶用悄悄話和你交流。
5、不斷地相互說悄悄話,直到寶寶知道怎樣將自己的聲音調(diào)節(jié)得很輕柔。
寶寶發(fā)育
19~36個月的生長發(fā)育狀況
為了能夠獨立行走,這時期幼兒的運動神經(jīng)會有顯著的進展。一旦開步跑,媽媽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追得上。不僅如此,寶寶還會單腳站立、腳尖站立等;可以單腳交互上下樓梯,或是玩蕩秋千、騎腳踏車等游戲。
這個時期寶寶很好動,運動神經(jīng)也逐漸發(fā)達,體力與運動神經(jīng)關(guān)系著往后是否能過健康生活,所以幼兒期應該讓寶寶盡情活動。
3周歲幼兒動作能力評估
單足跳躍;自己扶欄桿下樓梯一步一階;跳過10~15厘米高的障礙物;鉆過高度為自己一半身高的洞穴;舉手過肩投球;接住1~2米遠處投來的球;會騎腳踏三輪車;在10~15厘米平衡木上做簡單動作;能登上三層的攀登架。
3周歲幼兒語言能力評估
說出自己姓名、年齡,父母姓名、單位或地址,背誦幾首兒歌、唐詩、廣告詞及簡單故事;會猜簡單謎語、學習自編謎語;玩“過家家”時出現(xiàn)互相囑咐的句子;有表情朗誦兒歌、詩句或故事片斷;會說少量英語單詞。
育兒早教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們周圍世界的規(guī)則,她們需要別人對她們的期待;她們和別人怎么相處;她們能夠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們做得過頭了,會發(fā)生什么;她們需要用一些方法來衡量自己不斷增長的技巧和能力。規(guī)則在孩子"學習 ——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號不明確的話,父母一心想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規(guī)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給孩子立規(guī)矩時,信號要明確。比如,街上的黃燈亮了,那意味著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誰主動停過?立規(guī)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后果,我想最好這個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guān)的。
第二,要就事論事,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簽。如果我們大人說些"你從生下來就給我找麻煩”這樣的話會使明明把自己和壞孩子連同起來,從而喪失信心。不要把一件事擴大化。
第三,懲罰一定要及時。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早上吃飯慢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媽媽實際上也沒必要再說;對孩子的懲罰要切實可行。比如,孩子吃飯磨時間,媽媽一起床就要告訴她:30分鐘吃完,否則端走。吃飯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訴還有多長時間。還可以添加一些額外的條件,比如按時吃完,給點獎勵。不按時吃完,取消某個優(yōu)惠。
第四,給孩子樹立規(guī)矩,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樹立十分復雜艱難的規(guī)矩,非但不能夠讓她遵守,反而會讓她糊涂;要把道理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擺出強權(quán)嘴臉——"你聽我的!我說了算!”不要以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講的道理也許她一時不能夠完全領(lǐng)會,但是你平和的語氣和尊重她的態(tài)度,卻會讓她信任你的判斷,順從你的要求.。
第五,立下的規(guī)矩,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在外邊也不許。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這樣只會讓孩子糊涂,無所適從。所有的規(guī)矩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比如,要讓孩子規(guī)律進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舉止規(guī)范,不挑食,不浪費。要讓孩子懂禮貌,父母自己就要對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語。
第六,規(guī)矩不是絕對不能夠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寬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場電視、晚睡一個小時,等等——會減輕壓力,讓孩子更加自覺地遵守規(guī)矩。相信孩子,不要以為偶然的一次"放縱”就會養(yǎng)成什么壞習慣。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親自體會一下"放縱”的后果。有些事情,規(guī)勸不管用,就換一種辦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寶寶愛吃肉,不愛吃青菜。我們勸她吃青菜,告訴她吃青菜的好處,她就是咽不下去,我們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經(jīng)常做一些帶青菜餡兒的食品,比如包子、餃子等,以此種方式讓寶寶進食青菜。每頓飯的青菜,我們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讓她看著眼饞。有時她會主動要求吃一些,還對我們講道理:"吃了這個菜,我就身體就健康了,沒病了,還長高了”。
第七,不要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guī)范約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統(tǒng)統(tǒng)斥責為"犯錯誤”。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體會到在她看來,向你身上潑水或是什么的,是非常好玩兒的事情。這樣你就不會惱火,而是和緩地告訴她,"我知道這樣挺好玩兒的,但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衣服濕了會讓我不舒服,請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潑水了!
這些規(guī)矩應該是適應于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的,也因人而言。和所有的父母一樣,我們總有犯錯誤的時候,在管理孩子的時候,常常不知怎么辦。不過也許讓孩子和我們漸漸建立有秩序的規(guī)則,對孩子和我們都有益。
寶寶日常護理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讓2歲多的寶寶吃飯真難,有時得追著,甚至是 “求”他吃一口。孩子不吃的時候,通常大人會逼著孩子一定要吃,甚至不惜用條件交換,于是“吃”變成了孩子和大人交換條件的“籌碼”。
2歲的孩子,開始對食物的色彩、味道、形狀、溫度等有了喜歡或不喜歡的自我主張,對于食物本身的喜好也不斷地改變, 這正是他們自主意識的開始。但很多父母對于孩子飲食習慣的改變常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甚至不知道有時自己的飲食模式及行為已經(jīng)影響到了孩子。
父母對于孩子吃得少或幾頓不吃的焦 慮,主要是擔心孩子營養(yǎng)不夠,長得不如別的小孩高大。事實上,每個孩子未來的高矮胖瘦,除了與營養(yǎng)有關(guān)外,與遺傳有很大關(guān) 系。另外,每個小孩的生長速度也存在個體差異。如果長期存在吃飯難則要具體分析。 為避免孩子吃飯困難,建議家長注意以下幾點:
1、家人以身作則,讓孩子了解吃東西和用餐禮儀的重要性。也許某段時間內(nèi),孩子的表現(xiàn)不符合成人的要求,但只要持之以恒,孩子自然會接受這些良好的行為模式。
2、良好的就餐和飲食習慣必須從小養(yǎng)成,在孩子還不會走路時就固定餐桌、餐位, 愉快進餐,長期堅持就會形成行為定勢。
3、飯前避免劇烈運動,飯前運動劇烈,容易肚子疼。
4、安靜進餐,不要邊吃飯邊玩,或者邊看電視邊吃飯。
5、如果孩子實在不想吃,說明孩子確實不餓,不要勉強,餓一兩頓不會把孩子餓壞,而勉強地逼迫孩子吃卻會使孩子厭食。 所以,盡量不要以強迫的手段讓孩子進食, 而應該以鼓勵或引導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吃飯 是一種享受。
6、用餐前盡量不要讓幼兒吃零食,尤其是甜點心、巧克力、冰激凌等,使孩子空著肚子等待吃飯,饑腸轆轆渴望吃飯。
【2-3歲育兒知識】相關(guān)文章:
育兒知識2-3歲11-24
2-3歲育兒知識大全11-24
四歲育兒知識11-24
五歲育兒知識11-24
6歲育兒知識11-24
育兒知識10歲11-24
育兒知識四歲11-23
育兒知識4歲11-24
育兒知識1歲至2歲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