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科學讀后感
一、劃界
根據(jù)波普爾的觀點,科學的劃界標準應該是“可證偽性”。我們雖然不能對理論進行完全的證實,但我們可以對其進行驗證,并且會存在證偽性。根據(jù)這個劃界標準,把科學的進程分為兩個階段:經驗心理學歸納科學階段、邏輯演繹科學階段。在波普爾看來前一階段是非科學的,是批判的對象;后一階段是科學的,是本書所要支持的科學范式。但是波普爾的說法未免有些絕對,他認為演繹科學與歸納科學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但是我們要問:演繹科學的假說從何而來?
二、前科學階段——經驗心理學歸納科學
這一科學階段,注重實證研究,它的理論是建立在豐富的經驗基礎之上。經過歸納推理形成理論,然后制定各種方法對其進行證實。它試圖從單稱陳述過渡到全稱陳述,依次拓展理論,使其從微觀過渡到宏觀。這就使的這種科學范式面臨很多問題,其中之一:科學理論能被完全證實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事物是無限演進的,而我們只能通過有限的或已存在的眼前的事物對理論進行檢驗,而不能憑有限的證據(jù)來證實無限的事物。這樣就會以偏概全,有可能導致科學退步。
三、后科學階段——邏輯演繹科學
這里把邏輯演繹科學稱為后科學階段只是為了與經驗心里學歸納科學階段進行區(qū)分,至于是否合適,這里不予討論。我們重點來看下何為演繹科學。按照波普爾的論述,我們可以對演繹科學下個定義:結合事例,從邏輯的'角度提出假說,承認假說是不可證實的但它是可檢驗的并且存在可證偽性,經過反復的去偽糾錯,完善假說,使其成為一種理論;當然這種去偽過程是沒有止境的。進過演繹科學,是的假說從有限直至無限。對于演繹科學,波普爾強調以下幾點:(一)演繹科學的目的不是證實而是證偽(二)證偽是為了去偽,完善假說,使其上升到理論(三)演繹的基礎是假說(四)演繹科學是從邏輯出發(fā),與心理學關系不大。
四、關于簡單度可檢驗性與可證偽性、概率論、量子論
理論是或多或少可以嚴格地檢驗的;這就是說,或多或少可以容易地證偽的。科學更趨于使用“比較簡單”的理論,簡單理論更具有普遍性或者說包含了更多的經驗因素,使得簡單理論的潛在證偽者類比其他理論的潛在證偽者類要“大”,那么簡單理論就有更多的機會為經驗所反駁。因此,簡單理論具有“更高的可證偽度”, 強調簡單性有利于提高理論的可檢驗度并且提高理論的可證偽度。
書中著重對概率論和量子論進行了分析。波普爾把概率論分為主觀解釋和客觀解釋,主管解釋產生與心理學不具有可證偽性;客觀解釋,把每一個數(shù)值概率陳述看作為一種相對頻率的陳述,某一種類事件在一偶發(fā)事件序列內以這種頻率發(fā)生。波普爾支持客觀的解釋。
在量子論中波普爾反對從單個精確的測量中歸納出量子理論,這樣有些以偏概全。理論沒有得到做夠的證明,也永遠不會達到足夠的證明,因為這是個無限的過程。精確測量只能預測,需要無限次的去偽。自然科學家的任務是探索使他能夠演繹出預測的定律。波普爾借這兩個例子說明:科學沒有決定論,我們發(fā)現(xiàn)的只能是假說。我們應該避免對研究的可能性施加限制的禁律。
五、疑點
波普爾在本書中進行了大量的概念界定如經驗基礎問題、理論問題、可檢驗度、可證偽性等。這些應該是作者對闡述自己觀點進行的鋪墊,在此基礎上對歸納科學理論的一些觀點進行了反駁。說明基于經驗的歸納科學終究是不可取的,因為它的重點在于證實理論而這個目的是難以達到的。波普爾采用了逆向思維方法,不是尋求證實理論的方法,而是在提出假說的基礎上,從邏輯出發(fā)發(fā)現(xiàn)假說的可證偽處,對可證偽處進行擯除或再尋找新的猜測假說,逐次反復直至無窮。波普爾的觀點可以說為科學開拓了新的視角。
但是讀完這本書,我的想法與波普爾的觀點不免有些出入。疑點一:波普爾認為邏輯演繹科學與歸納科學沒有必然聯(lián)系,要求科學要避開經驗的束縛,但是假說的產生真的與經驗無關嗎?疑點二:波普爾所推崇的演繹科學是要從純粹的邏輯學角度去演繹,但是在演繹過程中心理因素是否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呢.
【簡單的科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科學小報圖片簡單又漂亮10-18
簡單的科學小報相關圖片10-18
關于科學小報的簡單圖片10-18
關于簡單的科學小報圖片10-18
走進科學的小報簡單又美觀10-18
關于簡單好看的科學的小報10-18
簡單又漂亮的科學小報設計01-04
簡單好看的的科學小報圖片01-04
簡單又漂亮的科學小報圖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