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梁實秋雅舍談吃讀書筆記范文
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一書分為 雅舍談吃和談吃拾遺兩個部分,共計96篇,篇篇均以食物為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雅舍談吃讀書筆記范文,希望能幫到你們。
雅舍談吃讀書筆記范文(一)
所謂雅舍在重慶的北碚,據(jù)作者蕭宜在《與趙清閣談文史往事》一文中說,趙清閣女士回憶當年她住北碚與雅舍比鄰。1940年梁實秋同吳景超,龔業(yè)雅夫婦在重慶郊區(qū)由青木關(guān)通向北碚市區(qū)一條公路北側(cè)的土坡上購置一處平頂灰房,(今北碚梨園村47--51號為雅舍舊址)。當年因為這里沒有門牌,通郵不便,梁實秋便以龔業(yè)雅之名命名其為‘雅舍’。并做了一塊木牌插在路邊。梁實秋先生在他的《雅舍小品》序中說他的雅舍是竹篾抹泥做墻,沿山坡高低建的棚屋,里外兩間由高向低,發(fā)揮想象吧,好似現(xiàn)在的躍層。梁實秋在此雅舍住了七年(1939--1946),恰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年代,他在此完成了《雅舍小品》。梁實秋說:并非某些人之所誤以為是自命風雅。其實如果我沒看他的書,也是這樣認為的。
《雅舍談吃》里,篇篇美文,懷古,論今,憶舊。所憶小吃大餐,美輪美奐。大多出自老北京,來自故土,拳拳愛國心,窺一斑而見全貌。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按照老先生文字的描述,能做出一道菜品來,很是快活。比如《醋溜魚》一篇,我按照老先生的指教總結(jié)出做法,記在卡片上:西湖醋魚,選青魚或草魚,長不過尺,半斤大小。1先用開水煮,熟即起鍋。2調(diào)汁,醋醬油少許,姜末少許。3汁中勾芡,澆魚上。4注意:調(diào)汁要清淡,色淺,透明,不加糖,不用油。另外醬黃瓜炒雞丁,雪里蕻炒筍,水晶蝦餅……都可如法炮制,豈不快哉!《雅舍談吃》是最形象的菜譜,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情境與味道交融,仿佛看見老北京舊街巷老朋友觥籌交錯。其間早已物是人非了。
《韭菜簍》里,寫到一群石匠中午吃韭菜餡兒半尺大的包子,掀開籠屜一陣微風吹來韭菜味兒那個香,狼吞虎咽,吃得淋漓盡致,半尺大的包子啊!《吃相》一篇,寫到車夫吃大餅卷肉,左一口,右一口,中間一口,一張餅即刻下肚,又一張還是如此吃法,風卷殘云一般。吃飯的人這勁頭這魄力,看書的我如身臨其境,于我現(xiàn)在這吃勁兒還有嗎?記得約三十多年前,我家老院子還沒被拆掉,我的侄甥男女還小,暑假時候都齊聚小院里,媽媽命令我燒茄子,需四個大茄子,還要幾個土豆炒辣子,還要西紅柿做一鍋湯米飯要蒸一大盆,一頓飯都能吃光。盛上一大碗飯,舀幾勺燒茄子,撒上芫荽再來瓣蒜,痛痛快快的吃一通,那種令人振奮的吃勁,早已風光不再了?粗筝厒儑雷永峭袒⒀,心中倍感欣慰,那就是老人活著的希望所在,F(xiàn)在燒茄子只需一個小的,還吃不完。不僅是因為我老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還用大碗盛飯嗎?現(xiàn)在的人們到了飯時,端起碗絕不像《韭菜簍》里的老石匠,《吃相》里的車夫,那樣饑餓難耐,對食物充滿了期待和敬畏。那時候的小孩子,淘氣大發(fā)了,媽媽就會說:再鬧不給你飯吃。馬上就老實極了,最怕不給飯吃,F(xiàn)在不給飯吃正好,我還減肥吶。飯口上端起碗來,肚里沒饑餓感,連吃飯都懶懶的。一個家族一個民族頹了衰了,難道是從吃相上開始的嗎!
雅舍談吃讀書筆記范文(二)
陽光燦爛的午后,不想理解炙熱陽光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窩在工位上看看書。碰巧近期單位為了豐富我們的業(yè)余生活采購了一批新書,新書的墨香吸引了眾多同事,我到的.時候已經(jīng)略晚,書架上的書已被翻亂,突然視線被一本雅致的淡藍的書給吸引,正是梁實秋的《雅舍談吃》。寫作不像一般的食譜,也不是一般的散文詩集,更像雜文,十分隨意。打開一看先是一排的菜名和食材:火腿、酸梅湯與糖葫蘆、煎餛飩等等。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要講雅舍談吃,第二部分講談吃拾遺。
對于前半部分,梁先生的文字不是簡單的介紹做法,而是透過結(jié)合古詩詞和由來以及食材的挑選以及簡單的做法。
就如咖喱雞這道菜,原先我大約明白咖喱是由很多香料混合的,但是并不明白咖喱的黃色來自于郁金根。
原先咖喱的意思的不是香料而是調(diào)味醬,成分有十到八種的香料,小茴香、郁金根、胡荽。
書中引用了超多的古詩詞,如說到筍的時候,就引用了《詩。大雅。韓奕》和《唐書。百官志》中相關(guān)文詞,我也不禁對作者的古詩詞儲備量感到敬佩。
書中也有透過形象地描述場景,將當時的景象透過文字栩栩如生的呈此刻讀者眼前,比如書中寫湯包時:
兩個不相識的人據(jù)一張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湯汁直飚過去,把對面客人噴了個滿臉花。肇事的這一位并未覺察,低頭猛吃。對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氣,不動聲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趕快擰了一個熱手巾把送了過去,客徐曰:“不忙,他還有兩個包子沒吃完理。”讀完我不經(jīng)撲哧笑出聲來。
談吃拾遺
我也喜歡梁先生對于談吃拾遺的隨談,國內(nèi)也好,國外也好,從喝茶、請客到飯前祈禱。從圓桌與筷子到吃相,從吃在美國到再談“中國吃”。梁先生生在大戶人家,他八十多年的人生歲月里所接觸到的餐桌禮儀以及吃的文化都呈此刻了我們的面前。正如先生說的,“我不曾對飲食有過研究,只因我連續(xù)吃了八十多年,沒間斷”。
梁先生這本書記載的主要是對那些平凡的食材,日常的美食的雜談。先生對這些日常美食的惦念,反映出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正如他自我說言:“偶因懷鄉(xiāng),談美味以寄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
有人說梁先生這個作品是那個年代的《舌尖上的中國》,在我看來,越是平凡的食材越是能讓普通人引起共鳴。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會有那樣一個關(guān)于味蕾的記憶,有的人半輩子都在找尋記憶中的味道:遠在他鄉(xiāng)求學打工的游子,對家的思念有時候就寄托在食物上。正是因為國人這種對吃的追求,在如今的市場經(jīng)濟時代,越來越多的以“家鄉(xiāng)味”冠名的“老底子味道”的餐館才能如雨后春筍般的破土而生,門庭若市。
雅舍談吃讀書筆記范文(三)
梁實秋的這個小本子一共談了57樣食材菜肴,盡現(xiàn)老北京風情,濃濃的京味、滿味,用作民俗考證也別有趣味。從梁老選的菜肴來看,短短幾十年,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飲食法則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書里好多菜都是拿豬油來炒;比如當時來看海參并不是名貴的材料,野生大黃魚也是尋常人家平素能吃得的。梁老還專辟一篇寫魚翅,現(xiàn)在肯定要被人說不環(huán)保了。
舊時光的有些菜肴跟規(guī)矩實在好玩,在這里摘錄幾段:
“小肚兒是豬尿泡灌豬血芡粉煮成的,作粉紅色,加大量的松子在內(nèi),有異香。醬肘子鋪有賣。”
“北京飯館跑堂都是訓練有素的老手。剝蒜剝蔥剝蝦仁的小利巴,熬到獨當一面的跑堂,至少要到三十歲左右的光景。對待客人,親切周到而有分寸。在這一方面東興樓規(guī)矩特嚴。我幼時侍先君飲于東興樓,因上菜稍慢,我用牙箸在盤碗的沿上輕輕敲了叮當兩響,先君急止我曰:‘千萬不可敲盤碗作響,這是外鄉(xiāng)客粗魯?shù)谋憩F(xiàn)。你可以高聲喊人,但是敲盤碗表示你要掀桌子。在這里,若是被柜上聽到,就會立刻有人出面賠不是,而且那位當值的跑堂就要卷鋪蓋,真?zhèn)的卷鋪蓋,有人把門簾高高掀起,讓你親見那個跑堂扛著鋪蓋卷兒從你門前疾馳而過。不過這是表演性質(zhì),等一下他會從后門又轉(zhuǎn)回來的。’跑堂待客要殷勤,客也要有相當?shù)娘L度。”
突然想到這本談吃的散文,主要原因是昨晚跟兩個大胃王去國金莫爾頓牛排大啖一頓,花了N多的雪花銀啊,撐得我上竄下跳,害得我今兒唯一念叨的只有清粥白菜,國人之腸胃對爾蠻夷之飲血吃食偶一為之便足矣。
【梁實秋雅舍談吃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讀雅舍小品的讀書筆記06-20
雅舍的隨筆07-10
《雅舍》教案11-22
雅舍教學設計04-20
有關(guān)雅舍教案11-20
雅舍(代序)名家散文09-10
《雅舍》美文摘抄09-04
梁實秋經(jīng)典散文談友誼07-02
雅舍課文段落賞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