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似一片綠葉綠了黃了榮了枯了,心胸豁達(dá)的人是真正的強(qiáng)者樂觀則是他們的情緒體驗,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可有時會撞到橋頭不會,只有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才能擁有輕松愉悅的人生。
意境深遠(yuǎn)的句子
1、走過的路長了,遇見的人多了,經(jīng)歷的事雜了,便會不經(jīng)意地發(fā)現(xiàn)這人生中,總會有太多的波瀾起伏。
2、人是矛盾的結(jié)合體,也許,難得糊涂才是一種超凡境界。
3、如果人們想的都是歡樂的念頭,人們就能歡樂;如果人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人們就會悲傷。
4、若不能釋放淤積,會壓抑前進(jìn)的路途;若不能暢然心扉,會淡漠與外界的交流。
5、人生就是一條莫測征途,我們總是忙著趕路,忙于迷路,總是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卻無法改變?nèi)松拈L度。
6、生命就似一片綠葉,綠了,黃了,榮了,枯了。黃綠間,寫著曾經(jīng),枯榮間,裝著過去。
7、我們無法做到完美,只需做到問心無愧;無法左右世界,但可以選擇人生;無力改變一切,卻能釋放自我。
8、心胸豁達(dá)的人是真正的強(qiáng)者,樂觀則是他們的情緒體驗。
9、人生就是一場盛大演出,一路上演出總是難得糊涂,一路上回顧總是難得麻木,總是在夢中解脫清醒的苦,停下腳步卻不知身在何處。
10、學(xué)會享受生命,愛堅強(qiáng)的自己,會保存路途深處的凝望,守侯身邊每一份執(zhí)著的過往。
11、真正聰明的人,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擁有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就能多幾分從容。
12、只有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才能擁有輕松愉悅的人生。
13、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坎坷的,但正是因為其中的曲折、坎坷,才鑄就了輝煌,孕育了成功,才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意義。
14、繁華人生,凄美瞬間。歲月流逝,如夢如幻。似乎一切都是自有天意。許多事情都無法去改變,也許上帝會給我們預(yù)備機(jī)會,但是往往我們都會錯過機(jī)會。
15、活著也許真的很累,面臨我們的是無奈,傷痛?嚯y和坎坷。在孤寂中尋找依靠,在困境中尋找?guī)椭,在苦悶中尋找安慰,在疾病中尋找希望?/p>
16、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tài),使人心情開朗,輕松穩(wěn)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熱情與信心。
17、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結(jié)果。
18、人活著就是為了生活更快樂,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爭取來的。
19、人們于匆匆的歲月中,寫著自己黃綠的故事,于忙忙的腳步中,演著自己枯榮的劇情。
20、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可有時會撞到橋頭不會浮,陰溝里都有翻船的時候,也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路畢竟路還是路,有平順有坎坷,鋼筋水泥的不也一樣能塌?
21、不論是大道的探索,還是人生的追求,真正有所悟真正成熟的時候,你會覺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絢
爛至極,終歸平實。
最意境深遠(yuǎn)的句子
最意境深遠(yuǎn)的句子
1、走過的路長了,遇見的人多了,經(jīng)歷的事雜了,便會不經(jīng)意地發(fā)現(xiàn)這人生中,總會有太多的波瀾起伏。
2、人是矛盾的結(jié)合體,也許,難得糊涂才是一種超凡境界。
3、如果人們想的都是歡樂的念頭,人們就能歡樂;如果人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人們就會悲傷。
4、若不能釋放淤積,會壓抑前進(jìn)的路途;若不能暢然心扉,會淡漠與外界的交流。
5、人生就是一條莫測征途,我們總是忙著趕路,忙于迷路,總是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卻無法改變?nèi)松拈L度。
6、生命就似一片綠葉,綠了,黃了,榮了,枯了。黃綠間,寫著曾經(jīng),枯榮間,裝著過去。
7、我們無法做到完美,只需做到問心無愧;無法左右世界,但可以選擇人生;無力改變一切,卻能釋放自我。
8、心胸豁達(dá)的人是真正的強(qiáng)者,樂觀則是他們的情緒體驗。
9、人生就是一場盛大演出,一路上演出總是難得糊涂,一路上回顧總是難得麻木,總是在夢中解脫清醒的苦,停下腳步卻不知身在何處。
10、學(xué)會享受生命,愛堅強(qiáng)的自己,會保存路途深處的凝望,守侯身邊每一份執(zhí)著的過往。
11、真正聰明的人,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擁有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就能多幾分從容。
12、只有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才能擁有輕松愉悅的人生。
13、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坎坷的,但正是因為其中的曲折、坎坷,才鑄就了輝煌,孕育了成功,才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意義。
14、繁華人生,凄美瞬間。歲月流逝,如夢如幻。似乎一切都是自有天意。許多事情都無法去改變,也許上帝會給我們預(yù)備機(jī)會,但是往往我們都會錯過機(jī)會。
15、活著也許真的很累,面臨我們的是無奈,傷痛?嚯y和坎坷。在孤寂中尋找依靠,在困境中尋找?guī)椭,在苦悶中尋找安慰,在疾病中尋找希望?/p>
16、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tài),使人心情開朗,輕松穩(wěn)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熱情與信心。
17、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結(jié)果。
18、人活著就是為了生活更快樂,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爭取來的。
19、人們于匆匆的歲月中,寫著自己黃綠的故事,于忙忙的腳步中,演著自己枯榮的劇情。
20、常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可有時會撞到橋頭不會浮,陰溝里都有翻船的時候,也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路畢竟路還是路,有平順有坎坷,鋼筋水泥的不也一樣能塌?
21、不論是大道的探索,還是人生的追求,真正有所悟真正成熟的時候,你會覺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絢爛至極,終歸平實。
求意境深遠(yuǎn)語句優(yōu)美的詩詞
求意境深遠(yuǎn)語句優(yōu)美的詩詞,最好是略帶傷感的類型
比如:
晏殊的那首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浣溪沙
年代:【宋】作者:【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灸人口的篇章。詞的上片通過對眼前景物的詠嘆,將懷舊之感、傷今之情與惜時之意交織、融合在一起!耙磺略~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對酒當(dāng)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xí)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最難忘懷的卻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氣”句,點出眼前的陽春煙景既與去年無異,而作者置身的亭臺也恰好是昔日飲酒聽歌的場所。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夕陽西下”句,不僅是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同時也是慨嘆昔日與伊人同樂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細(xì)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xì)心態(tài)。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fā)前意。“無可奈何”二句,屬對工切,聲韻和諧,寓意深婉,一向稱為名對。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薄芬辉。上句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說“無何奈何”。舊地重游,前塵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說“似曾相識”。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因此,此詞不但以詞境勝,還兼以理致勝。后來蘇軾的詞,就大暢此風(fēng)了。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zhuǎn)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shù)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xiàn)境。從復(fù)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diào)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
到有的東西已經(jīng)起了難以逆轉(zhuǎn)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guān)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kuò)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fù)。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币宦(lián)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gòu)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jì)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yīng)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jīng)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nèi)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送靈澈上人
年代:【唐】作者:【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标,青山獨歸遠(yuǎn)。
【韻譯】:
在蒼翠的竹林寺院中,
遠(yuǎn)遠(yuǎn)傳來深沉的晚鐘。
他身背斗笠披著晚霞,
獨自歸向青山最深重。
【評析】:
這首小詩,是寫詩人送名詩僧靈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詩的意境清晰,畫面秀美,人物動人。詩人即景生情,構(gòu)思精湛。先寫寺院傳來暮鐘聲聲,勾起人的
思緒,再寫靈澈歸去,詩人目送。表達(dá)了詩人對靈澈的真摯情誼。詩一反送別感傷之態(tài),而富于清淡雅氣,成為中唐山水詩的名篇之一。
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俗姓湯,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出家的本寺就在會稽云門山云門寺。竹林寺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是靈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構(gòu)思精致,語言精煉,素樸秀美,所以為中唐山水詩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蒼蒼山林中的靈澈歸宿處,遠(yuǎn)遠(yuǎn)傳來寺院報時的鐘響,點明時已黃昏,仿佛催促靈澈歸山。后二句即寫靈澈辭別歸去情景。靈澈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yuǎn)。“青山”即應(yīng)首句“蒼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蔼殮w遠(yuǎn)”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結(jié)出別意。全詩表達(dá)了詩人對靈澈的深摯的情誼,也表現(xiàn)出靈澈歸山的清寂的風(fēng)度。送別往往黯然情傷,但這首送別詩卻有一種閑淡的意境。
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別于潤州,大約在唐代宗大歷四、五年間(769-770)。劉長卿自從上元二年(761)從貶謫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悶。靈澈此時詩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潤州逗留后,將返回浙江。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可以殊途同歸,同有不遇的體驗,共懷淡泊的胸襟。這首小詩表現(xiàn)的就是這樣一種境界。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但這幀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以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荊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鐘,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而由于同懷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于趨歸意同。這就是說,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于寄托著、也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gòu)成一種閑淡的意境。十八世紀(jì)法國狄德羅評畫時說過:“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時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盡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會有足夠的景色。”(《繪畫論》)此詩如畫,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繪畫,景色的優(yōu)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浣溪沙
年代:【宋】作者:【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滾滾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注釋】: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diào)、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在春陰的懷抱里所生發(fā)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全詞意境悵靜悠閑,含蓄有味,令人回味無窮,一詠三嘆!澳p寒上小樓”起調(diào)很輕,恍如風(fēng)送清歌,悠然而來,讓人不知不覺中入境。漠漠者,彌漫、輕淡也。李白《菩薩蠻》云:“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表n愈《同水部張員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詩云:“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皆其意。輕寒者,薄寒也,有別于嚴(yán)寒和料峭春寒。無邊的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侵入了小樓,這是通過居住在樓中的人物感受寫出來的,故詞雖未正面寫人,而人宛然在茲。時屆暮春,冷從何來呢?“曉陰無賴似窮秋!
原來是一大早起來就陰霾不開,所以天氣冷得象秋天一般。窮秋者,九月也。南朝鮑照《白歌》云:“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fēng)驅(qū)雁天雨霜!
唐人韓偓《惜春》詩亦云:“節(jié)過清明卻似秋!痹~境似之。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詛咒之曰“無賴”。無賴者,令人討厭、無可奈何之憎語也。南朝徐陵《烏棲曲》云:“唯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币詿o賴喻節(jié)序,亦見于杜甫詩,如《絕句漫興九首》之一云:“無賴春色到江亭!贝嗽~云景色“無賴”,正是人物心情無聊之反映!靶恰,“曉陰”,時間地點在寫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來“淡煙流水畫屏幽”一句,則專寫室內(nèi)之景。詞人枯坐小樓,畏寒不出,舉目四顧,唯見畫屏上一幅《淡煙流水圖》,迷蒙淡遠(yuǎn)。樓外天色陰沉,室內(nèi)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來。從前片意脈來看,主人公在小樓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過片“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寫望中所見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櫓《過華清宮》詩所寫的“濕云如夢雨如塵”。此處作者以纖細(xì)的筆觸把不可捉摸的情緒描繪為清幽可感的藝術(shù)境界。今人沈祖棼《宋詞賞析》分析這兩句時,說:“它的奇,可以分兩層說。第一,飛花和夢,絲雨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類比。但詞人卻發(fā)現(xiàn)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xì)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四樣原來毫不相干的東西聯(lián)成兩組,構(gòu)成了既恰當(dāng)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里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也同樣很新奇。”確如此言,這兩句用語奇絕,特別具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
此詞構(gòu)思精巧,意境優(yōu)美,猶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藝術(shù)品。作者善于借助于氣氛的渲染和環(huán)境的烘托,展現(xiàn)人物復(fù)雜、細(xì)膩的心靈世界,從而使讀者通過環(huán)境和心靈的契合,情與景的交融,體味到一種淡淡的憂傷。
迷神引
年代:【宋】作者:【柳永】
一葉扁舟輕帆卷,暫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
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天際遙山小,黛眉淺。
舊賞輕拋,到此成游宦。
覺客程勞,年光晚。
異鄉(xiāng)風(fēng)物,忍蕭索、當(dāng)愁眼。
帝城賒,秦樓阻,旅魂亂。
芳草連空闊,殘照滿。
佳人無消息,斷云遠(yuǎn)。
【注釋】:
這首《迷神引》是柳永五十歲后宦游各地的心態(tài)寫照,是一首典型的羈旅行役之詞。這首詞深刻地反映了柳永的矛盾心理,特別是作為一名不得志的封建文人的苦悶與不滿,有一定的思想意義。
詞起句寫柳永宦游經(jīng)過楚江,舟人將風(fēng)帆收卷,靠近江岸,作好停泊準(zhǔn)備!皶翰础北硎咎焐珜⑼,暫且止宿,明朝又將繼續(xù)舟行。從起兩句來看,詞人一起筆便抓住了“帆卷”、“暫泊”的舟行特點,而且約略透露了旅途的勞頓。可見他對這種羈旅生活是很有體驗的。繼而作者以鋪敘的方法對楚江暮景作了富于特征的描寫!肮鲁悄航,引胡笳怨”描寫的是:傍晚的角聲和笳聲本已悲咽,又是從孤城響起,這只能勾惹羈旅之人凄黯的情緒,使之愈感旅途的寂寞了!澳航恰迸c“胡笳”定下的愁怨情調(diào)籠罩全詞。接著自“水茫!笔济枥L了茫茫江水,平沙驚雁,漠漠寒林,淡淡遠(yuǎn)山。這樣一幅天然優(yōu)美的屏畫,也襯托出游子愁怨和寂寞之感。上片對景色層層白描,用形象來表達(dá)感受,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下片起兩句直接抒發(fā)宦游生涯的感慨,接下來將這種感慨作層層鋪敘。旅途勞頓,風(fēng)月易逝,年事衰遲,是寫行役之苦;“異鄉(xiāng)風(fēng)物”,顯得特別蕭索,是寫旅途的愁悶心情;帝都遙遠(yuǎn),秦樓阻隔,前歡難斷,意亂神迷,是寫傷懷念遠(yuǎn)的情緒。詞人深感“舊賞”與“游宦”難于兩全,為了“游宦”而不得不“舊賞輕拋”!暗鄢恰敝副彼味汲倾昃,“秦樓”借指歌樓。這些是詞人青年時代困居京華、留連坊曲的浪漫生活的象征。按宋代官制,初等地方職官要想轉(zhuǎn)為京官是相當(dāng)困難的,因而在詞人看來,帝城是遙遠(yuǎn)難至的。宋代不許朝廷命官到青樓坊曲與歌妓往來,否則會受到同僚的彈劾,于是柳永便與歌妓及舊日生活斷絕了關(guān)系。故而詞人概嘆“帝城賒,秦樓阻”。
“芳草連空闊,殘照滿”是實景,形象地暗示了賒遠(yuǎn)阻隔之意;在抒情中這樣突然插入景語,敘寫富于變化而生動多姿。結(jié)句“佳人無消息,斷云遠(yuǎn)”,補(bǔ)足了“秦樓阻”之意!凹讶恕奔础扒貥恰敝械娜,因種種原因斷絕了消息,舊情象一片斷云隨風(fēng)而逝。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仕途的厭倦情緒和對早年生活的向往,內(nèi)心十分矛盾痛苦?梢哉f,這首《迷神引》是柳永個人生活的縮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連坊曲,以抒激憤;中年入仕卻不得重用,又隔斷秦樓難溫舊夢,心中苦不堪言。苦不堪言卻偏要言,這首詞上片言“暫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在大肆鋪敘中見出作者心中真味,可謂技巧嫻熟,意蘊雋永。
踏莎行
年代:【宋】作者:【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xì),
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
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評解】
這是一首寫離情的佳作。在抒寫游子思鄉(xiāng)的同時,聯(lián)想到閨中人相憶念的情景,寫出了兩地相思之情。上片寫馬上征人。以景為主,融情于景;下片寫閨中思婦。以抒情為主,情寓景中。構(gòu)成了清麗纏綿的意境。這首詞表現(xiàn)出歐詞深婉的風(fēng)格,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春水寫愁,春山騁望,極切極婉。
王世貞《藝苑巵言》:“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淡語之有情者也。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唐宋人詩詞中,送別懷人者,或從居者著想,或從行者著想,能言情婉縶,便稱佳構(gòu)。此詞則兩面兼寫。
前半首言征人駐馬回頭,愈行愈遠(yuǎn),如春水迢迢,卻望長亭,已隔萬重云樹。后半首為送行者設(shè)想,倚闌凝睇,心倒腸回,望青山無際,遙想斜日鞭絲,當(dāng)已出青山之外,如鴛鴦之煙島分飛,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論,“候館”、“溪橋”言行人所經(jīng)歷;“柔腸”、“粉淚”言思婦之傷懷,情同而境判,前后闋之章法井然。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寫行人憶家,下片寫閨人憶外。
起三句,寫郊景如畫,于梅殘柳細(xì)、草薰風(fēng)暖之時,信馬徐行,一何自在!半x愁”兩句,因見春水之不斷,遂憶及離愁之無窮。下片言閨人之悵望!皹歉摺币痪鋯酒穑捌绞彙眱删渑暮。平蕪已遠(yuǎn),春山則更遠(yuǎn)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則人去之遠(yuǎn),不能自睹,惟存想象而已。寫來極柔極厚。
----------------------------
這首詞上片寫行者的離愁,下片寫行者的遙想即思婦的別恨,從游子和思婦兩個不同的角度深化了離別的主題。全詞以優(yōu)美的想象、貼切的比喻、新穎的構(gòu)思,含蓄蘊藉地制造出一種“迢迢不斷如春水”的情思,一種情深意遠(yuǎn)的境界。
上片寫游子旅途中所見所感。開頭三句是一幅洋溢著春天氣息的溪山行旅圖:旅舍旁的梅花已經(jīng)開過了,只剩下幾朵殘英,溪橋邊的柳樹剛抽出細(xì)嫩的枝葉。暖風(fēng)吹送著春草的芳香,遠(yuǎn)行的人就在這美好的環(huán)境中搖動馬韁,趕馬行路。梅殘、柳細(xì)、草薰、風(fēng)暖,暗示時令正當(dāng)仲春。這正是最易使人動情的季節(jié)。從“搖征轡”的“冶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騎著馬兒顧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個靜態(tài)或動態(tài)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義和功能。廖廖數(shù)語,便寫出了時間、地點、景物、氣候、事件和人物的舉動、神情。
開頭三句以實景暗示、烘托離別,而三、四兩句則由麗景轉(zhuǎn)入對離情的描寫:“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币驗樗鶆e者是自己深愛的人,所以這離愁便隨著分別時間之久、相隔路程之長越積越多,就象眼前這伴著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樣,來路無窮,去程不荊此二句即景設(shè)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寫得自然貼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寫閨中少婦對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腸,盈盈粉淚。”過片兩對句,由陌上行人轉(zhuǎn)筆寫樓頭思婦!叭崮c”而說“寸寸”,“粉淚”而說“盈盈”,顯示出女
子思緒的纏綿深切。從“迢迢春水”到“寸寸腸”、“盈盈淚”,其間又有一種自然的聯(lián)系。
接下來一句“樓高莫近危闌倚”,是行人在心里對淚眼盈盈的閨中人深情的體貼和囑咐,也是思婦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蹤影又明知徒然的內(nèi)心掙扎。
最后兩句寫少婦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閨中人憑高望遠(yuǎn)而不見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現(xiàn)在樓前的,是一片雜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盡頭是隱隱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遠(yuǎn)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尋。這兩句不但寫出了樓頭思婦凝目遠(yuǎn)望、神馳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過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隨著漸行漸遠(yuǎn)的征人飛向天涯。行者不僅想象到居者登高懷遠(yuǎn),而且深入到對方的心靈對自己的追蹤。如此寫來,情意深長而又哀婉欲絕。
此詞由陌上游子而及樓頭思婦,由實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層層遞進(jìn),以發(fā)散式結(jié)構(gòu)將離愁別恨表達(dá)得蕩氣回腸、意味深長。這種透過一層從對面寫來的手法,帶來了強(qiáng)烈的美感效果。
點絳唇
年代:【宋】作者:【秦觀】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
塵緣相誤,無計花間祝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
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注釋】:
此詞當(dāng)為秦觀于謫徙途中所作。詞中借劉義慶《幽明錄》載劉晨、阮肇入天臺故事,隱寓向往仙境而天涯無路的苦境。
首二句本自《桃花源記》的開篇:“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把人帶到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這兒幾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鄉(xiāng),且是信流而行,這眼前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當(dāng)是個偶然發(fā)現(xiàn)。一種愉悅的心情也就見于如此平淡的語言之外,而同時卻又有一陣深切的遺憾:“塵緣相誤,無計花間!薄皦m緣”自是相對靈境而同時而言的,然而聯(lián)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見此中另有所寄托。此處只說“塵緣相誤”,隱去塵緣的具體內(nèi)容,便覺空靈蘊藉,詞情搖曳生姿。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卻鉤勒出一幅“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滿庭芳》)一般的黃昏景象!扒Ю铩、“茫茫”尤給人天涯飄泊之感。緊接一句“山無數(shù)”,與“煙水茫!焙魬(yīng),構(gòu)成“山重水復(fù)疑無路”的境界,這就與上片“塵緣相誤”二句有了內(nèi)在的聯(lián)絡(luò),上下片意脈不斷。值此迷惘之際,忽然風(fēng)起茫落,只見“亂紅如雨”。一句一景,蟬聯(lián)而下,音節(jié)急促,恰狀出人情之危苦。合起來,這幾句又造成一個山重水復(fù)、風(fēng)起花落、春歸酒醒、日暮途遠(yuǎn)的渾成完整的意境。雖然沒有明寫欲歸之字,而欲歸之意在在皆是。結(jié)句卻又出人意外轉(zhuǎn)折出欲歸不得之意:“不記來時路!敝徽f“不記”,卻使人感到其情蘊深,因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備受壓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詞之上片起筆寓情于景,境界清麗,接著忽而轉(zhuǎn)折,情辭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渾化無跡,景色慘淡,繼又景語淡出,情辭凄楚。全詞以輕柔優(yōu)美的筆調(diào)開端,以景語情語的筆法收篇,寫來寓情于景,情蘊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尋味。
寄人
年代:【唐】作者:【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韻譯】:
離別后夢里依稀來到謝家,
徘徊在小回廊闌干畔底下。
醒來只見庭前多情的明月,
它還在臨照離人臨照落花。
【評析】:
這是與情人別后的寄懷詩。詩的首句寫夢中重聚,難舍難離;二句寫依舊當(dāng)年環(huán)境,往日歡情;三句寫明月有情,伊人無義;四句寫落花有恨,慰藉無人。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兩句是埋怨伊人無情,魚沉雁杳。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對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
以詩代柬,來表達(dá)自己心里要說的話,這是古代常有的事。這首題為《寄人》的詩,就是用來代替一封信的。
從這詩深情宛轉(zhuǎn)的內(nèi)容看來,詩人曾與一女子相愛,后來卻彼此分手了。然而詩人對她始終沒有忘懷。在封建宗法社會的“禮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傾吐衷腸,只好借用詩的形式,曲折而又隱約地加以表達(dá),希望她到底能夠了解自己。這是題為《寄人》的原因。
詩是從敘述一個夢境開始的!爸x家”,代指女子的家,蓋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稱其人。大概詩人曾經(jīng)在女子家里待過,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見過面。曲徑回廊,本來都是當(dāng)年舊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詩人在進(jìn)入夢境以后,就覺得自己飄飄蕩蕩地進(jìn)到了她的家里。這里的環(huán)境是這樣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兩人曾經(jīng)談過心的地方;曲折的闌干,也象往常一樣,似乎還留著自己撫摸過的手跡,可是,眼前廊闌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他的夢魂繞遍回廊,倚盡闌干,他失望地徘徊著,追憶著,直到連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脫出這種難堪的夢境。崔護(hù)《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敝馨顝队駱谴骸吩~:“當(dāng)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一種物是人非的依戀心情,寫得同樣動人。然而,“別夢”兩句卻以夢境出之,則前此舊游,往日歡情,別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夢里也難尋覓所愛之人,那惆悵的情懷就加倍使人難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還剩下些什么呢?這時候,一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園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淡的顏色;ㄊ锹淞,然而曾經(jīng)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有忘記一對愛侶在這里結(jié)下的一段戀情呢!這后兩句詩就是詩人要告訴她的話。
正因為這首詩是“寄人”的。前兩句寫入夢之由與夢中所見之景,是向?qū)Ψ奖砻髯约核紤浿;后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魚沉雁杳,有點埋怨了!盎ā惫倘灰呀(jīng)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詩人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彼此一通音問的。
這首詩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形象,鮮明準(zhǔn)確,而又含蓄深厚。詩人善于通過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描寫,來表達(dá)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運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寫小廊曲闌、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語言,卻比作者自己直接訴說心頭的千言萬語更有動人心弦的力量。
滁州西澗
年代:【唐】作者:【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韻譯】:
我憐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
澗上有黃鸝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涌來,
渡口無人船只隨波浪橫漂。
【評析】:
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jié),而嫉高媚;后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這是一首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yīng)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這詩寫春游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與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與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流露出來。但是詩中有無寄托,寄托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rèn)為它通首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認(rèn)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實則各有偏頗。
詩的前二句,在春天繁榮景物中,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深樹上鳴聲誘人的黃鶯兒卻表示無意,置之陪襯,以相比照。幽草安貧守節(jié),黃鸝居高媚時,其喻仕宦世態(tài),寓意顯然,清楚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勢更急。而郊野渡口,本來行人無多,此刻更其無人。因此,連船夫也不在了,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橫,由于渡口在郊野,無人問津。倘使在要津,則傍晚雨中潮漲,正是渡船大用之時,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這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里,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在前、后二句中,詩人都用了對比手法,并用“獨憐”、“急”、“橫”這樣醒目的字眼加以強(qiáng)調(diào),應(yīng)當(dāng)說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來,這詩是有寄托的。但是,詩人為什么有這樣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韋應(yīng)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常處于進(jìn)仕退隱的矛盾。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為百姓生活貧困而內(nèi)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jìn)退兩為難,只好不進(jìn)不退,任其自然。莊子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莊子·列御寇》)韋應(yīng)物對此深有體會,曾明確說自己是“扁舟不系與心同”(《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表示自己雖懷知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無所作為。其實,《滁州西澗》就是抒發(fā)這樣的矛盾無奈的處境和心情。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所以詩中表露著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
說有興寄,誠然不錯,但歸結(jié)為譏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說偶然賦景,毫無寄托,則割裂詩、人,流于膚淺,都與詩人本意未洽。因此,賞奇析疑,以知人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