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讀后感1000字
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無疑是一部文學巨著,莎學界的評論也使其內(nèi)在的文學價值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威尼斯商人讀后感1000字,供大家參閱。
威尼斯商人讀后感1000字(一)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看中外名著。前不久,我讀了莎士比亞的諷刺喜劇《威尼斯商人》。它不但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問題,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和封建主義尖銳的矛盾沖突,而且塑造了兩個不朽的藝術(shù)典型:一個是吝嗇鬼形象夏洛克,一個是別具風采的女性形象鮑西亞。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的朋友巴薩尼奧愛著美麗的鮑西婭,卻苦于沒錢去求婚。為幫助朋友,安東尼奧向放高利貸的猶太人夏洛克借了一筆錢。夏洛克以前曾受過安東尼奧的污辱,他乘機報復,提出苛刻條件:假如安東尼奧到期還不出錢來,就要個他身上的1磅肉抵債。巴薩尼奧追求鮑西婭遇到了一個考驗,原來鮑西婭的父親留下了一個奇怪的遺囑:求婚者必須在金,銀,鉛的三個匣子中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才能取到鮑西婭。巴薩尼奧通過了考驗,與鮑西婭喜結(jié)連理。然而,安東尼奧的商船在海上遇險,他不能按期歸還夏洛克的錢,而夏洛克也步步緊逼,執(zhí)意要割安東尼奧的1磅肉。聰明的鮑西婭得知此事后,化裝成律師來到威尼斯。她先假裝贊同夏洛克的要求,接著又宣布夏洛克割肉時不能讓安東尼奧流下一滴血,因為借約上只寫了割1磅肉而并沒有說要流一滴血。夏洛克無可奈何,狼狽地敗訴。
讀了莎士比亞寫的名著《威尼斯商人》后,讓我感覺到友情的珍貴。主人公安東尼奧和貴族青年巴薩尼奧之間的真摯友誼,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們的友誼更顯得無私。《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亞其他的劇本一樣,表現(xiàn)了他對生活的熱愛,還有對青春的向往。我覺得這個劇本的情節(jié)曲折有趣,洋溢著十分濃厚的喜劇色彩,也體現(xiàn)了莎士比亞本人在生活中開朗樂觀的性格。劇中有個既可恨,又使人同情的人物--夏洛克,是個猶太人,放高利貸的。他唯利是圖,貪得無厭,但是他也是一個受歧視的猶太人。劇中他代表受壓迫的猶太人說的一段話一直令我難忘:“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性?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能受同樣的武器傷害,同樣需要醫(yī)藥治療,冬天會覺得冷,夏天會覺得熱,跟基督徒一樣嗎?”他為一個受苦受難的民族發(fā)出了不平的呼聲。我比較喜歡那個鮑西亞,她優(yōu)雅高貴、溫柔多情,有高度的智慧,敢于機智果斷地投身于行動,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婦女不比男子差。
《威尼斯商人》告訴我如何看世界,如何做事情,求真務實是我們堅持的原則。這本書寫出了當時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兒的真實故事,人間的親情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這本書寫出了我們對待朋友應有的態(tài)度,F(xiàn)實生活中,我們做事不要虛浮,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做人。我被莎士比亞小說里的每一個情節(jié)所感動,也從中感悟到了很多人世間的道理。從安東尼奧、巴薩尼奧、鮑西婭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都有對朋友真誠、友好的一顆心。為了朋友的幸福,安東尼奧冒著生命危險滿足了朋友的需要,為了讓朋友……
威尼斯商人讀后感1000字(二)
莎翁的名劇《威尼斯商人》探求的是金錢這一古老而又永不過時的話題。金錢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么?有什東西比金錢更珍貴?富有動人的親情故事,對愛與付出的謳歌、機智的對話、峰回路轉(zhuǎn)的劇情,夸張爆笑的情節(jié),充滿了傳奇及浪漫的色彩。交織著友情、愛情、親情的世界,引領我們認識什么才是人生中重要的價值……詼諧的語言蘊含了深刻的內(nèi)涵!
劇中主要人物有安東尼奧、夏洛克、巴薩尼奧、鮑西亞、杰西卡和羅蘭佐。他們生活在商業(yè)味濃重的威尼斯,安東尼奧熱心幫助巴薩尼奧去見美貌的富家嗣女鮑西亞而向放高利貸的夏洛克借了三千塊錢,并依夏洛克的立下了違約割胸口一磅肉的契約。安東尼奧的全部資本都在“海上”,他的商船因故未能及時返回,于是夏洛克一紙狀書把他告上法庭。法庭協(xié)調(diào)未果,因為不懷好意的夏洛克不要巴薩尼奧三倍甚至十倍于借款的還款,只要那一磅肉。法庭審判中,鮑西亞女扮男裝出場作為律師用自己的博學使夏洛克打消割肉的念頭的同時拿不回借款的一個子兒。更要命的是,他的所有財產(chǎn)都依法傳給“私奔”的女兒杰西卡和女婿羅蘭佐。
不說夏洛克貪婪得到頭來一無所有,且看鮑西亞父親為寶貝女兒擇親定制的金、銀、鉛三個匣子,匣子里面分別是死人的骷髏、傻瓜的畫像和鮑西亞畫像。
金匣外面刻著:“誰選擇了我,將要得到眾人所希求的東西。”里面的紙卷是:“發(fā)閃光的不全是黃金,古人的說話沒有騙人;多少世人出賣了一生,不過看到了我的外形,蛆蟲占據(jù)著鍍金的墳。你要是又大膽又聰明,手腳壯健,見識卻老成,就不會得到這樣回音:再見,勸你冷卻這片心。”
銀匣外面刻著:“誰選擇了我,將要得到他應得的東西。”,里面的紙卷是:這銀子在火里燒過七遍;那永遠不會錯誤的判斷,也必須經(jīng)過七次的試煉。有的人終身向幻影追逐,只好在幻影里尋求滿足。我知道世上盡有些呆鳥,空有著一個鍍銀的外表;隨你娶一個怎樣的妻房,擺脫不了這傻瓜的皮囊;去吧,先生,莫再耽擱時光!”
鉛匣外面刻著:“誰選擇了我,必須把他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里面的紙卷是:“你選擇不憑著外表,果然給你直中鵠心!勝利既已入你懷抱,你莫再往別處追尋。這結(jié)果倘使你滿意,就請接受你的幸運,趕快回轉(zhuǎn)你的身體,給你的愛深深一吻。”
看到這里我們不得不對鮑西亞父親的睿智喝彩。其實,匣子反映的不僅是世人對金錢的看法,更是對一切事務的看法,金銀銅只不過是個比喻罷了,里頭的紙卷本身就是很好的詮釋。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看事物、評價人物不要只憑外表。金玉其外的橘子還不是敗絮其中么?一些富家子弟也只會穿金戴銀卻是不學無術(shù)的。所謂真人不露相啊,真正人才不必包裝入時,也不一定夸夸其談。“發(fā)閃光的不全是黃金”,這話沒錯,我同樣想到有關金子的一名話:“只要是金子終究是會發(fā)光的”。這就要我們擦亮雙眼,分清是內(nèi)在金還是外在金了。
威尼斯商人讀后感1000字(三)
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無疑是一部文學巨著,莎學界的評論也使其內(nèi)在的文學價值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而另一方面《威尼斯商人》也不失為一部法律杰作,看似嬉笑怒罵的喜劇折射出莎士比亞時代的西方法律問題和法文化,其法學研究價值也是不可忽視的。
《威尼斯商人》一劇中法律貫穿始終,當時各階層的普通民眾對法律深信不疑,夏洛克試圖通過法律主張權(quán)利,報復一直欺壓他的基督徒;而鮑西婭裝扮的法官最終也是通過法律以及法律解釋來實現(xiàn)基督徒眼中的正義,可見法律至上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是西方法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劇本的第四幕中,夏洛克依據(jù)契約把安東尼奧起訴至法庭,要求強制執(zhí)行那“割一磅肉”的約定。雖然法官大人也知道該契約的內(nèi)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是既然雙方在契約中已有明文約定,法庭也只能按照契約的內(nèi)容做出判決。幸好安東尼奧友人的未婚妻鮑西婭假扮法律學者來到法庭,宣布“這約上所簽訂的懲罰,于法律條文的含義并無抵觸”,夏洛克有權(quán)在安東尼奧的胸前取一磅肉;可是因為合同上只寫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時流出一滴基督徒的血,或者所割超過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謀殺,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并沒收全部的財產(chǎn)。
在《威尼斯商人》所敘說的那個時代,合同等同于法律仍然是一項普遍的原則。按照古羅馬的法諺“合意創(chuàng)立法律”的意思,只要是立約人當時是自己做出承諾的,無論是多么不合理的合同,就只能自認倒霉。即使是像夏洛克和安東尼奧之間這樣的無理合同依舊被認為和法律一樣具有強制力。法庭只能嚴格依照當事人原先約定的合同文字字面意義進行判決。因此在《威尼斯商人》法庭審判的前半部分,雖然公爵也知道那個“割一磅肉”的契約的內(nèi)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公爵不能變更法律的規(guī)定,因為威尼斯的繁榮,完全倚賴著各國人民的來往通商,要是剝奪了異邦人的應享的權(quán)利,一定會使人對威尼斯的法治精神產(chǎn)生重大的懷疑。”,如果不準許夏洛克的請求,威尼斯的憲章就會失去效力,城邦也將不成其為自由邦。威尼斯的法令只是一紙空文。
在第四幕的前半部分,莎翁讓我們看到了西方人的法治信念,盡管書中所提到的“威尼斯的法治精神”本身還帶著人治的色彩,但西方人們對法律的重視已表露無疑,同時莎翁也讓我們看到人們心目中的正義與法律有時是會發(fā)生沖突的。如果沒有鮑西婭的出現(xiàn),法庭可能就會嚴格按約執(zhí)行,會剝奪安東尼奧的生命,可見,法律的執(zhí)行很可能會犧牲個案的實體正義。
鮑西婭的出現(xiàn)是情勢發(fā)生了改變,她巧妙地運用了法律解釋,使得夏洛克不得不撤訴。后又進一步指出夏洛克撤訴就說明他原來的本意只是想謀害安東尼奧,使得夏洛克被沒收財產(chǎn),并被迫改信基督教。
鮑西婭剛開始并無直接與夏洛克交鋒,還是委婉地勸導夏洛克更改合同,接受違約金,了因此我們也可看出,盡管鮑西婭的目的是為了解救安東尼奧,但她仍不會選擇突破制度限制來實現(xiàn)仁慈正義,因為如果法律因人情而變動,法律就失去權(quán)威,人情就可以借法律的名義或者越過法律來行使統(tǒng)治。就象鮑西婭所說的:“威尼斯誰也沒有權(quán)力變更既成的法律,要是開了這一惡例,以后誰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壞事都可以干的。”這一情節(jié)又一次向我們展現(xiàn)西方法治觀念的普及。
正如鮑西婭所言,“執(zhí)法者倘能把慈悲調(diào)劑著公道,人間的權(quán)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沒有差別。”但“神力”與“權(quán)力”畢竟是有區(qū)別的,權(quán)利必須在法律的約束下行使,我們必須承認永恒正義與法律正義之間存在著距離,正義只能在法律的范圍內(nèi)獲得相對的實現(xiàn)。因此,鮑西婭巧妙的對合同進行解釋以實現(xiàn)正義,使夏洛克所得到的公正比他所想的公正更加公正,從表面上看,鮑西婭似乎是處處為夏洛克打算,而實際上把夏洛克一步步地逼向絕路,最終使得夏洛克撤訴。同時通過其撤訴指出夏洛克的本意只是想謀害安東尼奧,最終使其反受其害,受到威尼斯法律的嚴懲。
莎士比亞借鮑西婭之口提出的通過合理運用法律解釋的方法實現(xiàn)法律與正義的平衡,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法諺有云“法是善良公正之術(shù)”,但也如書中所說“魔鬼也會引證《圣經(jīng)》來替自己辯護”,法律如果被濫用,即便是如神法一樣的法律也無法實現(xiàn)正義。
最后還想討論的問題是就是在這場審判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公平公正,我個人覺得并沒有,這是當時的法治思想仍帶著一定的人治思想所造成的。夏洛克作為身在威尼斯的猶太人,屬于異邦異教的弱勢群體,在劇本中也講述了安東尼奧因各自教義的不同經(jīng)常對夏洛克進行肉體和精神上的羞辱,因此夏洛克的怨恨是可以別理解,正如他所控訴的:“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武器可以傷害他,同樣的醫(yī)藥可以療治他,冬天同樣會冷,夏天同樣會熱,就像一個基督徒一樣嗎?你們要是用刀劍刺我們,我們不是也會出血的嗎?你們要是搔我們的癢,我們不是也會笑起來的嗎?你們要是用毒藥謀害我們,我們不是也會死的嗎?那么要是你們欺侮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復仇嗎?”雖然說為割下安東尼身上的一磅肉而驅(qū)使夏洛克走上法庭的是憎惡和復仇心,但在當時的法律來說,這也是他的權(quán)利,他也是為了自己的權(quán)利而斗爭。即便在眾人的唾罵之中,在法官和鮑西婭的不斷勸說中他還是要求法律,不肯屈服,敢于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quán)利,為自己而斗爭,在一點上夏洛克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可不算是一種勇氣,同時也是對當時對當時威尼斯的宗教偏見的一種反抗。
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鮑西婭雖然不斷地勸導夏洛克要慈悲要憐憫,可是她卻并無賦予夏洛克一絲慈悲憐憫,她剝奪了夏洛克認為比生命還重要的財產(chǎn)。而安東尼奧表面上似乎給予了夏洛克慈悲憐憫,可是卻強迫夏洛克放棄他信仰了50多年的猶太教,成為他自己最仇恨的基督教徒,雖然安東尼奧可能出于一片好心,但這對于夏洛克來說,無疑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所謂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仔細思量,這樣的判決定對于一個在異鄉(xiāng)長期受人欺辱,唯一的女兒私奔并帶走了他大部分的財產(chǎn)的老人來說會不會有失公正?既然鮑西婭用如此精彩絕倫的憐憫詞去勸說夏洛克,為什么就不能講“慈悲像上天的甘霖”那樣將在夏洛克身上呢?可見,在這場訴訟之中,雙方當事人并沒有受到平等的對待,這是由于當時的宗教的差異導致在法官在使用自由裁量權(quán)上的偏差所造成的,體現(xiàn)了與現(xiàn)代法治精神的差距。
《威尼斯商人》看似皆大歡喜的喜劇結(jié)局實際上蘊涵著辛辣的諷刺。被壓迫階級在法律面前的無助發(fā)人深省。莎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法治社會的法律應當平等地保護和保障每一個主體的權(quán)利,而法官作為法律和正義的化身,更應當公正司法,平等對待每一個當事人。
【威尼斯商人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6.威尼斯商人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