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島婚禮有什么習俗
結婚是人生一大喜事之一,人們對此都極為重視,那么,青島的結婚習俗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nèi)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青島婚禮的習俗
婚嫁程序
結婚是人生一大喜事之一,人們對此都極為重視,向有“小登科”之稱。青島地區(qū)的婚禮風俗與山東其他地區(qū)大體相同。男子結婚稱“將媳婦”,女子結婚稱“出門子”。結婚禮儀除特殊情況外 ,要經(jīng)過說媒 、相親 、訂婚、送日子、娶親等多道程序。
說媒、訂婚
說媒也叫保媒 ,由媒人為男女兩家介紹,締結婚姻關系。媒人可以是親友、熟人,也可以是專門的媒婆。他們按照門當戶對、年齡般配、家境相當?shù)然緱l件,往返男女兩家從中說合,一般是對男方要求條件要高一些。當然,現(xiàn)在在自由戀愛的大環(huán)境下,這種習俗已經(jīng)越來越少。雙方?jīng)]有異議條件成熟后,就會訂婚。
送彩禮
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很關鍵,在現(xiàn)在看來也是。訂婚之后,男方就要向女方送彩禮,富家送金銀首飾、綢緞衣料和錢財,一般人家送布料,稱“送衣裳面”。習俗演變,現(xiàn)在,訂婚當天,新郎要帶的聘禮有訂婚戒指等首飾、禮金,兩條紅腰帶、兩個紅包袱、衣服至少兩套(要有棉襖,俗話說婆婆的襖傳到老)、小六樣(6斤肉、6條魚、6瓶酒、6盒點心、6盒糖、6扎粉絲,寓意長遠),女方家要給男方準備一雙新鞋(叫丈人鞋)。不只是男方給女方送,女方也得陪送嫁妝。俗話說“閨女出滿屋空,兒娶媳婦滿堂紅”。
接親娶親
娶親是婚禮中最繁瑣、最熱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過去,青島地區(qū)在迎親方式上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新郎親自前去女家迎接新娘,俗稱“親迎”,也叫“迎親”,多為小康以上人家采用;二是新郎先坐轎,由轎夫抬著走十幾步,叫“壓壓轎”。再由新郎的弟兄到女方家接新娘,新娘在家等候,俗稱“等親”或“接親”,儀式簡單,一般人家常用;第三種是男家不再派人前去女家迎接新娘,而是由女家叔伯與兄弟等人將新娘送來,俗稱“送親”“發(fā)親”。結婚之日,新郎多穿長袍馬褂,十字花交叉佩戴大紅綢子,頭戴禮帽,帽子上插著紅色的宮花。新娘多穿紅衣,外罩蟒袍,腰系玉帶,頭戴鳳冠,腳穿黃色套鞋”。新娘離家時兩腳不能粘土,讓兄弟抱著上轎。轎里放一個包有臉盆和鏡子的包袱(意為“包福”)。花轎起轎時,新娘的母親或嫂子還要把一瓢水潑向門外 ,意思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其中蘊含著母女憐惜之情。
如今沒有轎子,但還有一些習俗:新郎從家出發(fā)要準備6盤東西:蘋果、橘子、花生、大棗、點心、煙,出發(fā)后新郎家要貼喜字。新娘出發(fā)前則要帶走6樣東西:盆中放棗、花生、桂圓、栗子、紅筷子、寬心面。新郎到新娘家經(jīng)過重重考驗后,要和新娘吃“滾蛋餃”,一般盛6個,吃4個留下2個,留個想頭,表示還回來。
拜堂成親
新娘下轎后,由兩個伴娘攙扶進院與新郎同拜天地,這種場景相信大家在影視劇中沒少見,由禮司唱禮:“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然后新郎用一塊紅綢牽新娘入洞房。洞房中新郎用秤桿將新娘蓋頭挑下,二人同飲交杯酒,也叫同心酒,至此夫妻關系就算正式成立了。而現(xiàn)在一般都會在新房單元門口舞獅子等,進入婚房后不久,就要直奔酒店;楹笕欤履镉尚吕膳阃啬锛,叫“回門”。膠州等地是婚后第二天新郎、新娘到女家認親,第三天返回男家,第六天新娘父兄或弟侄到男家探親,第九天女方接新娘回家,叫做“叫二,還三,住九”,以后按正常親戚走動。
自古以來,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無疑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是人倫的正式開始:“合兩姓之好,上事宗廟,下繼后世。”之所以在即將進入春節(jié)之際,提出這一選題,一方面是因為名人效應,歌王歌后紛紛踏入婚姻的殿堂,另一方面是因為過去人們結婚,往往會選擇在冬天,尤其是忙年期間,原因并不復雜,節(jié)日里喜慶氣氛濃厚,而且是農(nóng)閑時刻,且在窮苦年代,沒有經(jīng)濟實力來辦兩次大宴,只能合二為一。那么青島的婚嫁有哪些習俗?多年以來又發(fā)生了哪些改變?本報記者采訪了業(yè)內(nèi)專家和平民百姓,聽他們講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婚禮故事。
衣食住行看婚禮
前面已經(jīng)介紹了婚俗的基本程序,在這里就不做贅述。對于結婚的習俗,關于衣、食、住 、行其實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衣著方面,逐漸西化和新潮就是青島婚禮的一大特色。在青島民俗館,記者在玻璃窗內(nèi)看到了幾套服裝,里面展示的是不同時期人們著裝的變化。其中就有影視劇中常見的鳳冠霞帔婚服,還有孫樹蘭老人捐贈的母親嫁衣,都異常精致、精美。青島大學教授、青島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郭泮溪說,這些服裝多用于有錢人,普通百姓一般也就是穿紅衣,戴紅花、紅頭繩就算出嫁的裝扮了。在德國入侵青島之后,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青島市區(qū)的中上層人士便開始舉辦西式婚禮,新郎穿西裝,新娘穿白色婚紗。新娘也不是在家里“開臉”捯飭一下就可以了,人們也開始走進理發(fā)店。當時中山路上有一家著名的新南京理發(fā)廳,這里是接待過明星無數(shù),新人結婚,一輩子就這么一次,也會舍得花錢來理一次。
民以食為天 。不管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婚禮,請親朋好友吃頓飯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貧困人家,拿出的也是家里最好的食物。青島婚宴上,魚是必上的,“沒錢的也會上一道木頭做的魚,稱為‘看魚’,寓意是富富有余,萊西、即墨、平度都有。”郭泮溪說。至于魚的.品種,一般是加吉魚(海捕紅鯛魚),紅色加吉魚最美,討口彩,紅色本為喜慶的顏色,紅又加吉,更喜慶了。鯉魚也不少。“四個涼菜、八個熱菜,魚肉俱全”。
住自不必多說,以前都是女方嫁入男家與公婆同住(入贅除外),后來年輕人分家各過各的。行的變化是巨大的。以前結婚講究坐轎子,“過去不坐轎子不算明媒正娶,即使請不起吹鼓手也得坐轎。”青島文史專家魯海說。舊時迎娶的轎子有兩乘,新郎乘坐的叫“官轎”,新娘坐的叫“花轎”。青島解放前后,富裕的坐上了小轎車,沒錢的一輛自行車就把新娘馱回家了。
由三大件到三子登科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一般人家的嫁妝多是“兩鋪兩蓋”(即兩條褥子、兩條被子),或者是“四鋪四蓋”,其他都是桌椅、箱柜、座鐘、臉盆等。貧窮之家則從簡,只送茶具等桌上的生活用品。無論嫁妝多少,一對“長命燈”是必不可少的。
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必備的三大件出現(xiàn)了:手表、自行車、縫紉機。這在青島紅極一時。青島文史專家王鐸在《青島掌故》中專門介紹了結婚必備的家當:一扭三轉四不動彈。
一扭:是指收音機。收音機由兩個旋鈕,可以扭。青島人稱打開收音機為“扭開電戲”,這就是“一扭”。三轉:是指三種會轉動的東西,即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四不動彈:是指床、方桌、大衣櫥和寫字臺。
那時誰參加婚禮,只要看到人家這一扭三轉四不動彈都置辦齊了,還要問一問是什么牌子,如果又是當時的名牌,羨慕之情便油然而生。“一度流行的牌子是‘紅燈’收音機,‘東風’或‘寶石花’手表,‘鳳凰’、‘飛鴿’、‘大金鹿’牌自行車,‘蜜蜂牌’縫紉機以及‘一木’(青島第一木器廠)家具”。在那個年代,要置辦齊了這些東西,要耗費父母大半生的積蓄。手表、自行車和縫紉機還被當時稱作是“三大件”。這種時代的烙印持續(xù)了將近20年,青島民俗館館長李再良是1979年結的婚,到他那時,基本的三大件已經(jīng)在婚前具備了,因而已經(jīng)不再是時髦的物件。
隨著時代的進步,上世紀80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電器粉墨登場,結婚“三大件”逐漸演變成了冰箱、電視和洗衣機。再過十年,就又變成了電話、電腦、空調(diào)。如今三大件的稱呼慢慢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三子登科”:房子、車子、票子。三大件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市場經(jīng)濟狀況,也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掛鉤。
同理,親戚朋友結婚的隨禮也是如此。早些時候送點日用生活品足以,“我歌舞團的同事,20多個人湊錢給我送的臉盆、痰盂,還有鏡子,都是紅顏色的,現(xiàn)在看來覺得很好笑,其實當時并不好買,青島沒有 ,還得專程到上海去訂”,青島民俗學會會長田清來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物品缺乏。青島文史專家魯海的婚禮上,人們都送帳子,飯店周圍掛著上百匹帳子,“上面用大頭針別著賀詞和送禮人的姓名,這些帳子高檔的是呢子、綢緞的,一般的是棉布的,可以用來做旗袍、被面等”。甚至還有送廣告的,記者在青島市檔案館看到,不少報紙像《青島時報》《青島公報》等,都刊登有不少的結婚聲明,魯海結婚時也有人送了一條,“現(xiàn)在找不到了,但在當時也是一種禮物”,F(xiàn)如今,結婚隨禮同樣存在,人們更加實際,往往是用禮金的形式,“我是1977年結的婚,當時最近的親屬送10塊錢,一般的送五毛、一塊,你得給人家煙糖作為回禮,送到兩塊就得吃酒席了”,田清來說。而現(xiàn)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青島一般的禮金都是在200元左右,根據(jù)關系的近疏,上不封頂,有錢人封個五位數(shù)的紅包不在話下。
青島婚禮風俗禁忌
1、不要給懷孕的女子發(fā)請貼,因為懷孕的不宜參加婚禮,否則雙喜相沖。
2、新郎新娘在雙方家都需要給父母剝糖、敬茶、點煙。(寓意雙方婚后要孝敬父母)
3、出門不要回頭觀望 ,寓意不回頭。新娘出門不要哭泣,一是不吉利二是容易破壞化裝。
4、新郎接新娘的行車路線不能走回頭路,也就是出發(fā)的路線和回來的路線不能是一條路。
5、在新郎家吃寬心面的時候,要請一個小男孩 高聲問新娘子:“生不生?” 新娘子記得一定要說:“生” 。
6、青島婚禮策劃請伴郎或伴娘給新娘準備一條紅色的毛巾被,以備外出錄象時,需要坐時鋪著。因為新娘子當天是不可以落地的。
7、新郎出門后,開始帖喜字,要由未結婚的男子來帖,同時貼喜字的`順序也是有規(guī)矩的,要由外向里帖,最后一張是帖在家門的喜字。意思為迎喜進門。
青島婚禮應擯棄的和該保留的
傳統(tǒng)的婚禮習俗非常多,幾乎每一道都有眾多避諱之處,讓一場熱鬧的婚禮變得小心翼翼,一旦有不妥之處就會使人惴惴不安。比如,舊時,說媒成功后,雙方還得交換年庚帖子,把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日、時各寫在上面,字數(shù)還必須是雙數(shù),請算命先生“合婚”,推算雙方屬相和生辰八字是“相生”還是“相克”。記者看到了平度的“親事有成 婚姻大喜”的版畫,名稱看著很喜慶,但陳內(nèi)容多是“從來白馬怕青牛,羊鼠相逢一旦休、金雞見犬淚交流”等封建迷信內(nèi)容。講的是屬相不合,另外還有陰陽五行說的相生相克。“克夫”等說法也多來源于此。這種迷信的說法現(xiàn)在已經(jīng)幾乎消失殆盡。而且一些繁文縟節(jié)也多廢棄,婚期不再講究“黃道吉日”,但農(nóng)歷的'雙日仍受人喜歡。
一些傳統(tǒng)經(jīng)過篩選和積淀,慢慢傳承下來,如新郎到陳女家迎娶時“謝親”、吃面條 、水餃,新郎進家后拜公婆,喝交杯酒以及婚后三天回門等風俗仍沿襲下來。
這其中的大多數(shù)傳統(tǒng)大家都很贊成 ,田清來說,“定親雙方父母見面、給雙親磕頭等這些有關孝道的文化應該保留”。但他覺得跨火盆、給古力蓋貼紅紙辟邪等具有迷信的意味,不該保留。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tǒng)婚禮有鬧洞房一說,俗話說“新婚三日無大小”,所以不分大小輩分,親友都可到新房捉弄新娘,但以晚輩尤其以弟侄輩為甚。他們圍住新娘索煙要糖,說些俏皮話,造成一個歡樂的氣氛。鄉(xiāng)俗以為不鬧不喜,越鬧越吉利,然而,這種習俗讓新人苦不堪言,魯海就覺得這一習俗早應擯棄。
其實,現(xiàn)在許多青年人主要還是選擇旅行結婚,結婚儀式也變得簡單,甚至“裸婚”成為流行詞,有時大家還不時會舉辦集體婚禮。魯海告訴記者,早在1940年青島市陳禮堂舉行過第一次集體婚禮,20多對新人一起完婚。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習俗仍然會發(fā)生改變。在新人的眼中,徜徉在青島海濱沙灘,留下美麗的倩影,然后到外地甚至外國度蜜月,是最溫暖的幸福記憶。不管用什么儀式踏進婚姻 ,用白頭到老做一生的注腳才是大家最終的目的。
【青島婚禮有什么習俗】相關文章:
青島的婚嫁習俗有什么10-20
蒙古族的婚禮有什么習俗09-01
固始結婚有什么習俗11-17
農(nóng)村結婚有什么習俗12-09
上海的結婚習俗有什么01-04
潮汕的婚嫁習俗有什么09-27
回族婚嫁習俗有什么08-29
埃及有什么禮儀習俗09-05
安徽亳州習俗有什么02-22
莆田節(jié)日習俗有什么精選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