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賞析
紹興九年,高宗任用秦檜為相,議和的浪潮一日高過一日。高宗不顧岳飛等主戰(zhàn)派大臣的反對,毅然和金國簽訂和約,愿意稱臣納貢,并派秦檜代表自己跪受金詔。對于如此的喪權(quán)辱國的行徑,岳飛有苦難訴,遂寫下一詞《小重山》,下面是由語文迷的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的《小重山》賞析,歡迎閱讀與借鑒。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賞析:
這首詞一反上兩首的躊躇滿志、慷慨激昂,全詞低回徘徊,痛苦失落。1138年,宋高宗任秦檜為相,奉行宋金議和的政策,不采納岳飛的抗金到底的主張,并對岳飛、韓世忠為首的抗金派進(jìn)行排擠,所以,岳飛的內(nèi)心非常苦悶。從詞的情感基調(diào)來看,這首詞應(yīng)該是創(chuàng)作于秦檜當(dāng)權(quán)以后。
詞中說:昨夜蟋蟀不停地叫,我從夢中醒來已經(jīng)是三更。夢里正率軍轉(zhuǎn)戰(zhàn)千里,醒來后獨自繞著臺階踱步,周圍一片靜悄悄的,只有朦朧的月色正照在窗簾上。想我從軍這些年來,一心只想要為國雪恥,到如今,頭發(fā)都要白了,抱負(fù)仍未實現(xiàn)!芭f山松竹”暗喻朝中的投降派,他們一直阻撓北伐,使作者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正反映了岳飛當(dāng)時被投降派打壓、壯志難酬的艱難處境。
事實上,自此以后,岳飛不僅沒有機(jī)會出征,甚至在沒有兵權(quán)之后,宋高宗還必欲置之死地。一方面,宋高宗擔(dān)心父兄被接回來后可能會威脅到自己的皇權(quán),所以愿意和金人議和,另一方面,金人提出的議和條件就是必須殺岳飛,于是,在昏君授意、奸臣操作下,一代英雄沒有死在戰(zhàn)場,而是死于自己一心效忠的皇權(quán)下。1142年11月初七,宋金達(dá)成“紹興和議”,大年三十前一天的.農(nóng)歷12月29日,岳飛被殺害,終年三十九歲。
岳飛一生,俠肝義膽,忠貞坦蕩,面對奸臣的捏造和打壓,他拒絕承認(rèn)自己的“罪行”,臨終時,供狀上只留下他的絕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死訊傳來,百姓無不失聲痛哭,而金人則舉杯相慶!岳飛被害后,獄卒隗順冒險將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直到隗順臨終前,始將此事告知其子。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飛冤獄終于x反。隗順之子告以前情,朝廷才將岳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的霞嶺。
我們讀岳飛的詞,無時無刻不感受著他的愛國激情和對皇帝的忠貞,就是這樣一個屢立奇功的忠臣,最后竟被誣以種種罪名,在找不到理由時以“莫須有”之辭將其殺害!端问贰吩u論說:“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fù),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jì),道濟(jì)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為岳飛之死鳴怨吶喊,振聾發(fā)聵!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作者忍不住熱淚奔流,腦海里一直回響著杜甫的詩句:
出師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淚滿巾!
【《小重山》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小重山原文及賞析09-04
《小重山》宋詞賞析04-02
《小重山》譯文及賞析02-21
《小重山·春愁》原文及賞析11-19
小重山·春愁原文及賞析09-04
小重山·端午原文賞析09-24
小重山·端午原文及賞析08-23
祖可《小重山》賞析04-02
舒頔《小重山·端午》賞析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