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中國的茶道及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植物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考證表明:中國不僅是茶樹的原產(chǎn)地,而且還是茶文化的發(fā)祥地。世界各地的茶種、茶樹栽培的方法,茶葉加工制作的工藝,人們的飲茶習俗,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梢哉f,茶乃是中國對人類文明史的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國人有句俗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梢姴柙谌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已成為生活中的一件必需品。如今,全世界巳有5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種茶,飲茶已遍及全球五大洲的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茶已成了世界三大飲料(茶、咖啡、可可)之一,深受歡迎,消費量及消費面逐年擴大。
一、人類利用茶的歷史沿革
古人稱茶樹是‘南方之嘉木’(唐·陸羽《茶經(jīng)》),說它是南方的珍貴樹木,不僅指明了茶樹的原產(chǎn)地和特性,而且包含著對茶樹的稱頌和贊美。茶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植物,根據(jù)植物分類學的方法推算,茶樹起源至少已有六十萬年至七十萬年的歷史了。又據(jù)大量的資料考證,中國的西南地區(qū)(云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chǎn)地的中心地帶。
茶樹雖然如此古老,但被人類發(fā)現(xiàn)和利用,卻只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傳說是炎帝神農(nóng)氏發(fā)現(xiàn)了茶,據(jù)《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一傳說在《史記》、《淮南子》等著作中亦有記載。
茶從發(fā)現(xiàn)利用到成為人們普遍喜愛的飲料,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而茶成為飲料之后,茶的制作和飲用方法,又發(fā)生了不斷的變化。
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僅把茶葉當作藥物來治病。他們從野生的大茶樹上砍下枝條,采集嫩葉,先是生嚼,后是加水煮成羹湯來飲用,這是原始的茗粥。這種從茶樹上采葉直接煮成的茶汁,苦澀如藥,因此被稱為“苦茶”。
大約在秦漢以后,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制茶和飲茶方法,即先采葉制成茶餅,將制好的茶餅在火上烤干,然后打碎,研成細末,過篩倒入壺中煎煮,這種制茶餅的方法可說是制茶工藝的萌芽。
唐朝時,茶葉制作是以蒸青團餅茶為主,茶葉采收后,先在釜中蒸一下,然后將蒸軟的茶葉用杵臼搗碎,再把搗碎的茶末,用模壓拍成團餅,然后烘焙至干,需飲用時,將茶餅搗碎,研末、過篩,置釜中加適量鹽煮后飲用,唐代在煮茶用具、燃料、用水、煮茶及飲茶的技藝上都是很講究的,唐朝亦有蒸青散茶在民間留傳。到了宋代,將茶葉制成團,稱為團茶,并在團茶上印有龍和鳳的圖案,分別稱為龍團和鳳餅,作為貢茶。宋時飲茶,先將團茶敲碎,碾成細末,再過篩,在飲茶時取茶入盞,將沸水點沖盞中的末茶,不再外加調(diào)料,這就是點茶法。宋時團茶的'制作工藝較唐朝有了改進:一是蒸后要榨去部分茶汁;二是壓模紋飾精細,特別是龍鳳小團茶,制作極為精細,所以價值很高。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記述;“茶之品莫貴于龍鳳……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到了明代,團餅茶逐漸被淘汰,因團茶制作費工耗時,且經(jīng)水浸、榨汁有損茶葉香味,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下了一道詔令:“罷造龍團,惟采茶芽以進”。從此,停止制造團餅茶,蒸青散葉茶和炒青綠茶大為盛行。人們不再將茶碾成粉末,而是直接將散茶加入壺或盞中沏泡飲用,這一改革可謂中國飲茶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散茶的出現(xiàn),為講求品茶情趣創(chuàng)造了條件,人們用散茶沏泡,更便于直接察色、聞香、嘗味和觀形,并能保留茶葉清香風味,所以散茶泡法一直延續(xù)至今,仍為許多國人所崇尚。清代,飲茶盛況空前,交際、議事、慶典等都離不開茶。此時,在國外,飲茶已遍及歐洲,并且傳到了美洲新大陸。
進入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部分青年人甚至對傳統(tǒng)的泡茶也感到麻煩,他們追求“快速、簡便”,講究“營養(yǎng)、刺激”的飲茶方式,于是出現(xiàn)了保健茶、果味茶等含茶罐裝飲料及袋泡茶。但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用傳統(tǒng)的沖泡法飲茶,仍然是當今的主要形式。
二、紅茶的種類
悠久的茶葉歷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茶類。茶葉的花色品種之多,就連茶葉的行家也無法全部記住。茶的種類大致以茶樹品種、產(chǎn)地、產(chǎn)期及制作方法來分,其中以制作方法來分類較為合理,根據(jù)制作過程中發(fā)酵程度之輕重,可分為1、不發(fā)酵茶——綠茶;2、半發(fā)酵茶——烏龍茶;全發(fā)酵茶——紅茶。
(一)、綠茶
綠茶是中國產(chǎn)量最多的一種茶葉,中國生產(chǎn)的綠茶遠銷世界各地,約占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mào)易量的70%左右。綠茶的基本特點是清湯綠葉,加工工藝是鮮葉經(jīng)過高溫殺青,然后揉捻、干燥后制成。綠茶的種類可以參考綠茶大全!
根據(jù)殺青方式、干燥方法不同,又有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之分。西湖龍井、碧螺春均屬炒青類;烘青茶是用烘烤干燥的,常用來制作花茶,其吸香能力強,市場上常見的茉莉花茶多數(shù)是以烘青茶為原料的;曬青茶是用日光干燥,大部分加工成緊壓茶,銷往邊區(qū);蒸青是用蒸汽將茶鮮葉蒸熟,然后揉捻、干燥而成,蒸青綠茶在中國唐宋時就盛行,并通過佛教途徑傳入日本,日本至今還沿用這種制茶方法,日本茶道飲用的茶葉“抹茶”就是蒸青綠茶的一種。蒸青綠茶的品質(zhì)特點是“三綠”:色綠、湯綠、葉綠。
(二)、烏龍茶
烏龍茶是半發(fā)酵茶,是介于不發(fā)酵茶(綠茶)與全發(fā)酵茶(紅茶)之間的一類茶葉,外形色澤青褐,因此也稱它為“青茶”。烏龍茶制作工藝是鮮葉經(jīng)過曬青萎凋,并經(jīng)反復數(shù)次搖青,葉子進行部分發(fā)酵紅變,然后經(jīng)高溫鍋炒、揉捻、干燥而成,烏龍茶沖泡后,葉片呈綠葉紅鑲邊,湯色黃紅,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不同品種的烏龍茶均具有獨特的風味。烏龍茶生產(chǎn)于臺灣、廣東、福建三省,著名的品種有臺灣的“凍頂烏龍”、“文山包種”,福建的“鐵觀音”、“黃金桂”,以及廣東的“鳳凰單樅”和“鳳凰水仙”。請參考烏龍茶(青茶)大全!
。ㄈ⒓t茶
紅茶的制作工藝是鮮葉先經(jīng)萎凋、揉捻,然后進行發(fā)酵,待葉子變紅后進行干燥。紅茶最基本的特點是紅湯紅葉。紅茶是國際市場的大宗產(chǎn)品,絕大部分產(chǎn)茶國都生產(chǎn)紅茶,中國紅茶的主要花色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類。
三、茶與健康
幾千年來,人們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深深地領悟到:飲茶有利于健康,常飲茶可延年益壽。
。ㄒ唬、古人論茶與健康
關于茶與健康的關系,古人已有了較深的認識。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提出茶有四種功效,即“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華佗的《食論》中說:“苦茶之食,益意思”;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稱茶是“萬病之藥”。陸羽的《茶經(jīng)》提出茶有治“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和“百節(jié)不舒”的六種功效。明代李時珍認為茶“最能降火”,清乾隆皇帝平生嗜茶,曾多次周游江南各地,品飲各地名茶,乾隆享年八十有八,是歷代皇帝中最長壽的,這與他常飲茶不無關系。
。ǘ、茶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效
現(xiàn)代科學分析方法的進步及醫(yī)學臨床探索的成果使人們對茶的認識更加系統(tǒng)、更加全面,在分析茶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效時也有了可靠的科學依據(jù)。據(jù)分析和鑒定,茶葉中含有三百多種化學成分,大抵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蛋白質(zhì)、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他命、礦物質(zhì)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另一類是茶多酚、咖啡堿、雜鏈多糖類等具有多種功能的保健成分。
、挪璧臓I養(yǎng)價值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具有防治壞血病,增強抵抗力輔助抗癌和防治動脈硬化等功能。每百克不發(fā)酵及部份發(fā)酵茶葉中含維他命C100-300毫克,比檸檬、菠蘿、番茄、桔子等水果的含量都高得多。茶葉中還含有豐富的B群維他命,其中B2最為重要,而它又是中國人膳食中最易缺乏的維他命,缺乏則可引起代謝紊亂和口舌發(fā)炎。此外,茶葉中還含有較高的維他命A及E等。
中國西南、西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常年多以肉食為主,果蔬很少有的,甚至沒有吃蔬菜的習慣,因此,人體所必需的維他命物質(zhì)主要靠喝茶來補充,這些地區(qū)對茶需求量很大,有的地區(qū)人均年消費茶達十五公斤以上,所以有“寧可一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其中藏族的酥油茶和維吾爾族的奶茶最為聞名。
茶中的礦物質(zhì)元素對人體也有重要的作用,鉀的含量較高。夏天人體出汗多,容易引起人體的細胞缺鉀,造成人體虛弱,而國內(nèi)一般食品含鉀較低,茶葉中的鉀元素又易于泡出,因此是補充人體鉀素的理想飲料。茶中的氟有保護牙齒、防治齲齒的作用。此外,茶還含有錳、鋅、鐵等重要的微量元素。
、撇璧谋=」π
中國人習慣在精神疲勞時,喝上一杯好茶,以提神醒腦;當腹中感到飽食脹滿時,泡上一杯濃茶,以助消化;當天熱口渴、頭暈眼花時,喝上一杯熱茶,以止渴清心;這些都是因為茶葉中某些物質(zhì)在起作用。現(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表明,茶葉中的化學物質(zhì)雖有數(shù)百種,但起主要生理作用的有三種物質(zhì):咖啡堿、茶多酚和雜鏈多糖類。這些物質(zhì)使茶葉具有提神益思、降血脂、降血糖、減肥健美、活血化瘀以及明顯的抗癌和抗輻射的效應。一般認為,就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作用而言,綠茶、烏龍茶通常比紅茶更高,所以,從延年益壽、防病強身來看,以飲綠茶、烏龍茶為上。
四、茶與文化藝術
(一)茶與日常生活
茶起源于中國,中國人飲茶歷史最久,所以也最懂得飲茶的生活真趣。林語堂先生在《吾國與吾民》一書中曾經(jīng)談到“中國人最愛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館也是喝茶,開會時喝茶,打架講理也要喝茶;早飯前喝茶,午飯后也喝茶,有清茶一壺,便可隨遇而安”。按中國人的習慣,凡客人進門,不請吃飯可以,不敬茶則被認為不禮貌。茶,已滲透到中國的各個角落、各個階層、各個方面。飲茶品茶道,已成為了中國人老少咸宜,男女皆愛的舉國之飲。
。ǘ┎枧c禮節(jié)
自古以來,茶一直是中國人日?畲e客的必備飲料!翱蛠砭床琛薄耙圆钑选痹缫殉蔀橹袊舜蜁训膫鹘y(tǒng)禮節(jié),凡是賓客臨門,主人奉上一杯香茗,彼此談情敘誼,探討學問,使賓主間的感情更加融洽,生活更加豐富。中國有句古語,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飲茶又何嘗不是如此,老朋友在一起,細啜慢飲,推心置腹,促膝談心,自有說不出的情趣。
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有客來敬茶的習慣,而且還有送茶敬客的傳統(tǒng)。親朋好友,常因遠隔重洋,不能相聚共飲香茗,引為憾事,于是千里寄新茶,以表思念之情,這種遠地送茶寄親人的風俗,時至今日,依然如故。
(三)茶與文學藝術
“酒壯英雄膽,茶引文人思”,自古以來,無數(shù)文人學士都與茶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在中國的文學藝術寶庫中,以茶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可謂琳瑯滿目。
。1)茶與詩
唐代大文豪白居易一生嗜茶,寫過五十多首茶詩;北宋蘇東坡很愛飲茶,平生寫過幾十首茶詩;南宋大詩人陸游曾當過茶官,先后寫下茶詩三百余首。蘇東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以及陸游的“難從陸羽毀茶論,寧與陶潛止酒詩”等名句都反映了詩人對茶的喜愛和稱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四次為杭州西湖龍井茶作詩,其中最為后人傳誦的為《觀采茶作歌》,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2)茶與小說
中國許多古典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游記》、《紅樓夢》、《聊齋志異》、《老殘游記》等,都有有關茶事的描寫。《紅樓夢》全書一百二十回。談及茶事的就有260多處,詠及茶的詩詞、聯(lián)句有十來首,涉及茶的沏泡、品飲技藝以及茶詩、茶賦及茶聯(lián)等等,所以有人說:“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是有一定道理的。
。3)茶與書畫
茶與書畫也結(jié)下了很深的“茶墨緣”。宋代的四大書法家蘇東坡、米芾、黃庭堅和蔡襄,都精于茶,對茶的品飲、制作、功效等都有獨到的見解。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京城汴梁臨河的茶館,趕集的人或飲茶歇息,或席間閑談,或憑窗眺望,為后人研究宋代茶文化提供了一份形象化的材料。宋代錢選的《品茶圖》和元代趙孟頫的《斗茶圖》都反映了古代民間的斗茶和茶宴習俗。日本畫家岡田米山人的《松下煮茶圖》,西川祐信的《菊和茶》都是以茶為題的杰出的繪畫作品。歐美各國雖然到十七、十八世紀飲茶才開始形成風尚,但也有很多以茶為題的繪畫作品。
此外,中國民間的茶歌、茶舞及茶樂等以茶事為題材的歌舞,音樂也非常豐富,還有許多茶聯(lián),茶匾和茶碑。
(4)茶與宗教
人們一直將茶看作提神醒腦,去魔祛邪,寧靜清雅、淡泊去欲、和睦互敬的文明飲料,其最終是給人以一種品質(zhì)道德的修煉,而作為宗教的人生信仰,與其有很大的互通之處。
佛教的修行方法是:戒、定、慧。僧人要戒葷吃素,坐禪修行、過午不食,坐禪講究專注一境,靜坐思維,以求解脫。為此,需要一種既符合佛教戒規(guī)又可消除坐禪帶來的疲勞和彌補過午不食的營養(yǎng)補充物,茶的提神益思、生津止渴等藥理功能以及本身所含有的豐富營養(yǎng)物質(zhì),便成了僧人最理想的飲料。佛教視茶為神物,認為茶能達悟,飲茶是佛所允許,還能得到佛的保佑,飲茶之風,因此傳遍大小寺廟,種茶和制茶也成為僧侶一業(yè),反過來對茶業(yè)的發(fā)展和傳播起了一定作用,所以自古就有“茶佛一味”、“茶禪一味”之說。
伊斯蘭教禁酒而提倡飲茶,提倡人們和睦相處。道教宮觀林立之處,也多為栽種茶葉之地。栽茶品茗,自然成為道士們平日的樂事。還以茶作為祈禱、祭獻、齋戒,直至“驅(qū)鬼捉妖”的供品。中國古老的一些名茶,不少是道教徒最先種植發(fā)展起來的。
【閑談中國的茶道及茶文化】相關文章:
1.茶道茶文化
3.中國的茶文化歷史
4.中國的茶文化
5.中國的茶文化
6.中國的茶文化由來
7.中國茶道茶文化
8.中國茶道與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