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紳憫農(nóng)原文注釋、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紳憫農(nóng)原文注釋、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憫農(nóng)》
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汗 滴 禾 下 土 。
誰 知 盤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土。
3.誰知盤中餐,在臺灣,香港等地寫為誰知盤中飧(sūn), 國內(nèi)采用簡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為餐了。餐飧:晝飯為餐,晚飯為飧。
賞析一: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nóng)民仍然在田里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于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nóng)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jié)約食物,不浪費。
在表現(xiàn)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對比,前后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fā)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賞析二:
這首詩揭示了農(nóng)民的悲慘遭遇。詩首句言稻谷因旱災欠收,次句言蕎麥因霜凍絕收,勤苦一年,連遭災害侵襲,心境凄慘可想而知。三句是一個頓宕,說已做好心理準備忍受長年的饑荒,四句又是一個轉折,閏月使時光愈覺難熬,先說準備忍,再說實不堪忍,將農(nóng)民的悲苦無助描寫到極致。
這首詩用層層迭加的手法,步步推進,揭示農(nóng)民的苦難,作者悲憫同情的意緒浸透于字里行間,使作品字字血,聲聲淚,扣動讀者的心弦。
譯文
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
農(nóng)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饑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作者背景
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他是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參加者,而且是寫新樂府詩,最早的實踐者,和白居易、元稹的關系很密切。
【李紳憫農(nóng)原文注釋、賞析】相關文章:
憫農(nóng)唐李紳全文、注釋及賞析10-28
李紳《憫農(nóng)》的賞析03-20
李紳《憫農(nóng)》賞析10-24
憫農(nóng)二首原文、翻譯及賞析11-29
《憫農(nóng)》譯文及賞析01-04
《憫農(nóng)二首·其一》原文及賞析02-05
《春日》原文注釋及賞析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