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賞析

雜感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1-03-09 11:29:48 賞析 我要投稿

雜感原文及賞析

雜感原文及賞析1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翻譯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無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fā)心中的不平。

  飄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詩人詩歌中慷概激昂之氣消磨而盡。萬念俱寂、對女子已經沒有輕狂之念的人,卻得到負心漢的名聲。

  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

  不要憂愁自己寫的愁苦之詩會成為吉兇的預言,春天的鳥兒和秋天的蟲兒都會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注釋

  風蓬:蓬草隨風飄轉,比喻人被命運撥弄,蹤跡不定。

  泥絮:被泥水沾濕的柳絮,比喻不會再輕狂。

  薄幸:對女子負心。

  讖:將來會應驗的話。

  賞析

  首聯開門見山,點出本詩基調:無法參禪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一個“只”字仿佛自嘲,實是發(fā)泄對這個世界的不平。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不平鳴,韓愈在《送孟東野序》中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人之言也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無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fā)心中的不平。

  風中飛蓬飄盡悲歌之氣,一片禪心卻只換得薄幸之名。宋道潛詩有云:“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比绱饲迕钪舯蛔髡呷绱嘶,倒成了牢騷滿腹的出氣筒。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風蓬,蓬草隨風飄轉,比喻人被命運撥弄,蹤跡不定。泥絮,被泥水沾濕的柳絮,比喻不會再輕狂。薄幸,對女子負心。飄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詩人詩歌中慷概激昂之氣消磨而盡。萬念俱寂、對女子已經沒有輕狂之念的人,卻得到負心漢的名聲。

  頸聯更是狂放憤慨: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讓人用白眼去看,好似當年阮籍的做派;“百無一用是書生”更是道出了后來書生的酸澀心事,此句既是自嘲,亦是醒世。

  尾聯說不要因為詩多說愁,成了讖語,春鳥與秋蟲一樣要作聲。不是只能作春鳥歡愉,秋蟲愁苦一樣是一種自然。此句傳承以上憤慨之氣,再次將作者心中的不平推至高潮。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黃景仁短暫的一生,大都是在貧病愁苦中度過的。他所作詩歌,除了抒發(fā)窮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懷,也常常發(fā)出不平的感慨。七言律詩《雜感》就是這樣的一首詩。

  創(chuàng)作背景

  七言律詩《雜感》,是黃仲則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寫的`,當時黃仲則二十歲。黃仲則喜歡在自己的詩中寫愁苦的語言,朋友都勸他“愁苦的詩歌不是好的預言”,但是黃仲則堅持不平則鳴,回顧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發(fā)出不平的感慨。

雜感原文及賞析2

  雜感

  [唐] 鮑防

  漢家海內承平久,萬國戎王皆稽首。天馬常銜苜;,

  胡人歲獻葡萄酒。五月荔枝初破顏,朝離象郡夕函關。

  雁飛不到桂陽嶺,馬走先過林邑山。甘泉御果垂仙閣,

  日暮無人香自落。遠物皆重近皆輕,雞雖有德不如鶴。

  作品賞析

 、偬祚R:謂異國所進駿馬。《史記·大宛列傳》:“漢武帝得烏孫馬,又得大宛汗血馬,名之曰天馬! ②苜蓿: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漢武帝時(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從大宛國帶回紫苜蓿種子!妒酚洝ご笸鹆袀鳌罚骸埃ù笸穑┧资染,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葡萄肥饒地。” ③胡人:即指大宛人。大宛,在今中亞的費爾干納盆地。公元前102年大宛降漢,東漢初大宛曾附屬于莎車,南北朝時稱破洛那。唐玄宗天寶三載(公元744年),玄宗改其國號為寧遠,并封宗室女為和義公主,嫁給寧遠王。《雜感》是一首七言古詩。這兩句是說,天下承平日久,邊防鞏固,外族臣服。天馬常以西域引種的苜蓿作為飼料,西北邊境的胡人歲歲獻上香醇的葡萄酒。詩句委婉曲折地表達出承平之態(tài),助長了唐玄宗的腐化,致使朝政日非,孕育著嚴重的危機。蘊藉深沉,言在此,意在彼,耐人仔細尋味。

雜感原文及賞析3

  原文: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詩詞賞析:

  黃仲則是清代乾隆年間詩人,三十五歲去世,是短命的多才詩人。黃仲則一生貧病交迫,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不中,為了生計,二十歲開始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漂泊,三十五歲時病死在山西運城。黃仲則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滿悲哀和困頓,卻又個性倔強,常常發(fā)出不平的感慨。

  七言律詩《雜感》,是黃仲則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寫的,當時黃仲則二十歲。黃仲則喜歡在自己的詩中寫愁苦的語言,朋友都勸他“愁苦的詩歌不是好的預言”,但是黃仲則堅持不平則鳴,回顧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發(fā)出不平的感慨。

【雜感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秋日雜感(行吟坐嘯獨悲秋)原文及賞析10-16

佳人原文及賞析08-22

別離原文及賞析12-13

南湖原文及賞析11-19

《烏衣巷》原文及賞析11-19

出關原文及賞析11-19

《別離》原文及賞析11-19

《般》原文及賞析11-19

新沙原文及賞析11-19

大東原文及賞析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