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賞析

絕句原文賞析

時間:2021-03-10 12:46:29 賞析 我要投稿

絕句原文賞析15篇

絕句原文賞析1

  真州絕句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fēng)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

  創(chuàng)作背景

  王士禎是清初詩壇的領(lǐng)袖,論詩提倡神韻說,要求詩的意境自然淡遠,有味外之味。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他任揚州推官,路過真州(今江蘇省儀征市),寫下《真州絕句》組詩五首,這里選其中的第四、第五首。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邊上居住的大部分是以捕魚為生的人,在楊柳依依的路邊和菱角飄香的塘堤上房屋稀稀疏疏的分布著。

  夕陽西下、微風(fēng)習(xí)習(xí)的傍晚美不勝收,江邊紅楓樹下大半都在叫賣鱸魚。

  注釋

  江干:江邊。

  釣人:漁人。

  柳陌:兩邊長滿柳樹的道路。

  鑒賞

  這首詩描寫真州景物風(fēng)情,表現(xiàn)了真州景物的美麗、真州風(fēng)俗人情的淳樸。

  清新自然是這兩首詩的特點。詩中景物淡遠幽雅,特別是前一首寫漁村的景物,為前人之詩所少見,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這些景物都好似是詩人觸目所見,信手拈來,十分自然。而所表現(xiàn)的詩情畫意也是十分自然,宛如一幅天然的漁家生活圖畫。

  其次是含蓄而有意味。作者雖在描寫景物風(fēng)情,實際上是把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評價含而不露地隱藏其中。前一句描寫漁村景物和漁人生活,含而不露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漁村美麗景物和漁人自食其力生活的贊賞。后一句描寫真州農(nóng)村的耕作和習(xí)俗,也含而不露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真州農(nóng)民勤勞和淳樸人情的喜愛。含蓄的寫法,使兩首詩情外有味,讀者若不細心思考品嚼,很難理解作者實際情感,自然也難于見得其詩之妙了。

  清人評曰:“第四句乃此詩精彩佳妙所在,為一篇之主,前三句湊泊成趣,為一篇之客,此詩請客之法也。但主客要照應(yīng)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氣呵成,如天造地設(shè),所謂運斤成風(fēng),欲求斧鑿之痕,了不可得!

絕句原文賞析2

  《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注釋】

 、俟撼枪>破欤壕坪,高懸在酒店外的標志。

 、谀铣簴|晉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齊、梁、陳四朝合稱南朝。當時的統(tǒng)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鬯陌侔耸拢耗铣实酆痛蠊倭藕梅,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jù)《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余所”。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數(shù)字。

  ④樓臺:指寺廟。

  【譯文】

  遼闊迷人的江南水鄉(xiāng),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鎮(zhèn),隨處可見酒家迎風(fēng)招展的旗子。南朝統(tǒng)治者建造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廟,如今有多少樓臺都籠罩在蒙蒙的煙霧般的細雨之中。

  【賞析】

  本篇是一首描寫江南風(fēng)光的七言絕句。江南水鄉(xiāng)的迷人風(fēng)光,歷來都是令人想往的,杜牧同時代的詩人白居易以短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句詩就把它描繪得如詩如畫。不過白詩展示給我們的是江南風(fēng)光大的輪廓,是江南風(fēng)光的整體感官形象。而杜牧則不同,他不僅從整體上描繪了江南春光的明媚,而且還具體到描寫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到處酒旗招展,具體到描寫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讀者從一個個具體的景點去體會江南風(fēng)光細微之處的色彩多姿,嫵媚動人。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一開篇,詩人首先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柳綠花紅,燕舞鶯歌的境界,隨后又向我們展示了“水村”和“山郭”“酒旗” 處處迎風(fēng)招展的繁榮與祥和!扒Ю铩睒O言地域之遼闊廣大,一個“千里”把“鶯啼”響徹了整個江南,把“綠映紅”掩映了整個江南;“水村”與“山郭”又把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掛遍了整個江南。令人迷戀,令人心馳神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兩句是把詩作由寫自然景觀轉(zhuǎn)移到寫具有人文景觀特征的廟宇,這一轉(zhuǎn)就巧妙地揉進了歷史的滄桑,也使其自然地融進了詩人對南朝朝政的譏諷與批判。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筑在蒙蒙煙雨中若隱若現(xiàn),更給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撲朔迷離的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說“南朝四百八十寺”,顯然不僅是為了寫眼前的景致而寫景,而是在賞嘆之中蘊含著諷刺,這一來無疑就大大地豐富了詩作的內(nèi)涵。

  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詩人描繪的既有體現(xiàn)具體時代特征的景觀,又有滲透著歷史滄桑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同時還以“千里”一詞形象化地概括了整個江南,難怪詩人選擇了《江南春絕句》這一命題。

絕句原文賞析3

  午枕(七言絕句) 宋朝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

  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zhuǎn)愁。

  《午枕》譯文

  花前一枕午睡,竹席清涼如水波欲流,斜陽已照著花枝,將婆娑紅影映上我的簾鉤。

  窺視人的小鳥聲聲啼鳴,驚起飄忽的夢,它去得悠悠。只看見水那邊青山重重疊疊,引惹起心頭深隱難言的清愁。

  《午枕》注釋

  午枕:即午睡:

  簟(diàn):竹席。

  紅影:紅色的花影。

  悠揚:飄忽不定。

  供(gōng):引起。宛轉(zhuǎn):纏綿,難以名狀。

  《午枕》賞析

  這首詩將午睡醒來、由恍惚到清醒的瞬間感受和心理的復(fù)雜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詩的首句寫春日午睡時將睡未睡的感覺,“花前”點出是春天季節(jié),又照應(yīng)下句的“紅影”;“簟欲流”既指臥席波浪形的花紋,又指竹席光滑清涼如水,睡意朦朧間,仿佛感到竹席變成了緩緩流動的波浪,十分愜意。次句寫睡醒之感,這一覺睡得舒適漫長,醒來時只見花影投射到簾鉤之上,正午花影最短,不會遮住簾鉤,故而可看出此時日光已經(jīng)西移,“催”字表達出驚訝時光過得飛快的心理感覺,又從側(cè)面形容夢之酣暢。

  三、四句寫醒來后心理的落差和變化,醒來耳中聽得鳥鳴,卻懷疑美夢正是被鳥鳴喚醒,尋聲望去,似乎鳥兒也在窺望自己,于是主觀感情傾向認為是鳥兒有意喚醒自己,心頭生起一種惆悵之感,再往遠處眺望,一水之隔的青山映入眼簾,于是愁緒變得更無窮無盡了!扒嗌健痹谶@里可說是現(xiàn)實生活的象征,因為它穩(wěn)定不變并朝夕與自己相伴,看到它,才意識到令人迷戀的夢已飄遠,思緒猛然回到現(xiàn)實中,定叫作者愁腸宛轉(zhuǎn)。

  理想和現(xiàn)實是人類永無休止的矛盾:人類不斷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和現(xiàn)實總有極大的差距:人類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但永遠不可能到達完美的理想境界: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不盡地追求和自我完善的歷史。無論是美好的“悠揚夢”,還是象征意義上的“隔水山”,都是以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矛盾沖突的心境構(gòu)成了審美境界。這種審美境界因符合人類心理深層中的企戀心態(tài),而獲得了審美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再從藝術(shù)上看,“悠揚夢”給人以美的朦朧感,“隔水山”則展示了美的距離感。從審美的欣賞角度看,朦朧感和距離感有助于增強關(guān)感。加上句法新穎,對仗工整,聲情和語意渾然一體,令人擊節(jié)嘆賞。

  當然,此詩的前二句也是相當出色的,如“簟欲流”、“日催紅影”,或?qū)懗龌糜X中的動感,或?qū)⑻枖M人化,煉字琢句新鮮獨創(chuàng),雅麗精絕。全詩轉(zhuǎn)折自然,委婉含蓄,體現(xiàn)一種整體的美,令人味之不盡。

  《午枕》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當時王安石變法失敗后,辭職退居江寧(今南京),一日午睡醒來間春光動人便作此詩。

絕句原文賞析4

  絕句原文

  作者: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絕句賞析

  前兩句一從視覺、一從嗅覺的角度來描寫詩人居處的清幽境界。“竹”和“詩”,一為自然之物,一為社會之物,二者本無從比較,但詩人用一個“瘦”字把二者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詩具有清瘦的風(fēng)格!笆荨弊钟玫蒙拢瑸槿姸ㄏ铝饲迨莸囊饩撤諊。而“入夢香”則將現(xiàn)實與夢境聯(lián)系起來,梅花夜間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噴出清香,已不同凡響,而這香氣還伴著詩人進入夢鄉(xiāng),則香氣之濃郁、之悠長可以想見。將竹與梅這樣的自然物象與詩與夢這樣的人為之物煉在一句之中,這就構(gòu)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兩句字面上完全沒有“月”,但透過竹影和梅香,我們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兩句中,詩人便將“月”和盤托出?蓱z者,可愛也。當詩人信步庭院時,月光與竹影、梅香是那樣的和諧;而回到西廂房時,這月光卻不能“下西廂”,這多么地令人遺憾!詩中透露出一股月與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遺憾或幽怨的情緒。詩人遺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許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懷;也許是君臣阻隔,上下無法溝通;也許什么都不是,只是詩人置身此時此景之中的一種朦朦朧朧的感受而已。

絕句原文賞析5

  原文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謂誰朝來不作意,狂風(fēng)挽斷最長條。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fēng)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nèi),更接飛蟲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fēng)去(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fēng)野外昏。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fù)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翻譯

  隔著門墻外面的楊柳樹,那柔弱細長的枝條,就好像那十五歲少女纖柔美好的細腰。古代女子十五歲正當青春,體態(tài)最為婀娜多姿,嫵媚而動人。

  是誰說她早晨的時候不稱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來是被狂風(fēng)折斷了枝條。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過于低小,因此常常飛到這里筑巢。

  燕子銜來筑巢的泥弄臟了我的琴和書,它們還不停地追逐飛蟲碰著了人。

  二月已經(jīng)過去三月來到,漸漸老去的人遇到春天還能有幾次?

  不要想身外無數(shù)的事情,先飲盡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

  都說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盡,怎么會不感到傷感呢?拄著拐杖漫步江頭,站在芳洲上。

  只看見柳絮如顛似狂,肆無忌憚地隨風(fēng)飛舞,輕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就像鋪開的白氈子,點綴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銅錢似的一個疊著一個。

  竹林里筍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筍,還沒有人注重它們,剛剛孵出的小水鴨子,在沙灘上依偎著母鴨甜甜地睡著。

  注釋

  芳洲:長滿花草的水中陸地。

  顛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為放蕩不羈。

  賞析

  其一簡析

  此詩上兩句是在寫楊柳之美,下兩句是借楊柳為何不展身姿是因為被狂風(fēng)折斷了枝條來指代詩人自己的不得志。詩人雖不在朝廷,但是時時關(guān)心國計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楊柳一樣,是因為被社會的現(xiàn)實擊打得無法去拯救蒼生,自己為官不得重用,壯志難酬啊。

  其二簡析

  組詩第一首總述客愁惱春,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來,借埋怨春風(fēng)欺花來發(fā)牢騷。前兩句說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園之中,“非”、“還”二字加強語氣,強調(diào)感情色彩。后兩句說,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風(fēng)竟又來欺凌,一夜之間居然吹折數(shù)枝鮮花!“恰似”即“正是”!暗谩,是唐人口語,語助詞。詩人寓情于景,造成情與景的對立氣氛。在詩人眼中,春風(fēng)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詩人筆下,春風(fēng)與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詩人惱春,卻寫成春風(fēng)欺人。

  其三賞析

  這首詩寫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里的燕子擾人的情景。首句說茅齋的極度低矮狹窄,“熟知”,乃就燕子言。連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這茅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著說“故來頻”。燕子頻頻而來,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煩惱。三、四兩句就細致地描寫了燕子在層內(nèi)的活動:筑巢銜泥點污了琴書不算,還要追捕飛蟲甚至碰著了人。詩人以明白如話的口語,作了細膩生動的刻畫,給人以親切逼真的實感;而且透過實感,使人聯(lián)想到這低小的茅齋,由于江燕的頻頻進擾,使主人也難以容身了。從而寫出了草堂困居,詩人心境諸多煩擾的情態(tài)。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詩云:“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這種不可人意,還是由客愁生發(fā),借燕子引出禽鳥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這首詩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詩俱從茅齋江燕著筆,三、四兩句更是描寫燕子動作的景語,就在這“點污琴書”、“打著人”的精細描寫中,包蘊著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擾和心緒不寧的神情,體物緣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詩句中雖不著一字,卻全都在景物描繪中表現(xiàn)出來了。全詩富有韻味,耐人咀嚼。

  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xiàn)了燕子的可愛之態(tài),又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

  這首詩的主旨也可以理解為詩人通過對燕子頻頻飛入草堂書齋擾人情景的生動描寫,借燕子引出禽鳥也好像欺負人的.感慨,表現(xiàn)出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惱和心緒不寧的神情。

  其五簡析

  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題作“漫興”,有興之所到隨手寫出之意。不求寫盡,不求寫全,也不是同一時成之。從九首詩的內(nèi)容看,當為由春至夏相率寫出,亦有次第可尋。

  杜甫草堂周圍的景色很秀麗,他在那兒的生活也比較安定。然而飽嘗亂離之苦的詩人并沒有忘記國難未除,故園難歸;盡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國的愁思還時時縈繞在心頭。其本意是寫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風(fēng)的意思,但因為其中兩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來形容女子,所謂殘花敗柳,面若桃花等。且詩中極盡其輕浮的狀態(tài),所以常被后人用來暗指女子作風(fēng)的輕佻,放蕩不羈。

  其七賞析

  這一首《漫興》是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

  詩中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fēng)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像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zhuǎn)目光,忽然發(fā)現(xiàn):那一只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于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tài)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后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我們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于深求。

  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lián)系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閑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lián),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后照應(yīng)。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后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關(guān)照,互相映襯,于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其九賞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綱”,這第一首正是圍繞“客愁”來寫詩人惱春的心緒!把垡娍统畛畈恍选,概括地說明眼下詩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安恍选倍,刻畫出這種沉醉迷惘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春色卻不曉人情,莽莽撞僮地闖進了詩人的眼簾。春光本來是令人愜意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但是在被客愁纏繞的詩人心目中,這突然來到江亭的春色卻多么擾人心緒!你看它就在詩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開,又令鶯啼頻頻,似乎故意來作弄家國愁思綿綿中的他鄉(xiāng)游子。此時此地,如此的心緒,這般的花開鶯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過于輕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強詩的藝術(shù)效果。這首詩里惱春煩春的情景,就與《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過一在亂中,愁思激切;一在暫安,客居惆悵。雖然抒發(fā)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樂景寫哀”(王夫之《姜齋詩話》)則哀感倍生的寫法。所以詩中望江亭春色則頓覺其無賴,見花開春風(fēng)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嫩柳則嫌其過于丁寧,這就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實際。仇兆鰲評此詩說:“人當適意時,春光亦若有情;人當失意時,春色亦成無賴”。(《杜詩詳注》卷九)正是詩人充分描繪出當時的真情實感,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引起共鳴。

絕句原文賞析6

  原文:

  出自盛唐詩人杜甫的《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參考譯文:

  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就像鋪開的白氈子,點綴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銅錢似的一個疊著一個。竹林里筍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筍,還沒有人注重它們,剛剛孵出的小水鴨子,在沙灘上依偎著母鴨甜甜地睡著。

  賞析:

  《絕句漫興九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組詩作品。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題作“漫興”,有興之所到隨手寫出之意。不求寫盡,不求寫全,也不是同一時成之。從九首詩的內(nèi)容看,當為由春至夏相率寫出,亦有次第可尋。

  這一首《漫興》其七是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

  中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fēng)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象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zhuǎn)目光,忽然發(fā)現(xiàn):那一只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于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tài)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后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我們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于深求。

  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lián)系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閑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lián),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后照應(yīng)。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后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關(guān)照,互相映襯,于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絕句原文賞析7

  「原文」

  杜陵絕句

  唐代:李白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

  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注釋」

  杜陵: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為西漢宣帝劉詢的陵墓,位于渭水南岸。

  五陵:唐顏師古在《漢書》注文中指出:”五陵,謂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皾h高祖葬長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陽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均在渭水北岸,今陜西省咸陽市附近。五陵,后來多指豪門貴族聚居之地,也指豪門貴族。

  秋水:秋天的河水,這里指渭河水,位于今陜西省境內(nèi)。

  流光:流動的光彩或光線。

  「譯文」

  向南登上杜陵,北望五陵。

  落日的映照使得秋水顯得格外明亮,太陽余暉在遠山中間慢慢消失。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天寶二年(743),李白待詔翰林,奉詔侍從游宴,作應(yīng)制詩(奉皇帝的命令而寫作的詩文)多首,與好友游歷山水,曾出現(xiàn)“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的局面。但在天寶二年秋,遭到朝中其他人的排擠,并在次年被貶出長安,于是產(chǎn)生了隱居山林的想法。

  鑒賞

  這首詩突出了李白創(chuàng)作融情于景的特點,語言簡練,通俗易懂。

  首句“南登杜陵上”中,“南”字首先點明了作者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指出杜陵的位置位于渭水南岸。第二句“北望五陵問”把作者從南岸看到的風(fēng)景刻畫出來。兩句一南一北,互作映襯。這兩句不僅寫出了作者的位置,還為下兩句所寫的事物做了鋪墊。作者站在杜陵上,登高望遠,不僅看到了對岸的五陵,還看到了眼前壯闊的渭河,還有遠處連綿的群山。第三句“秋水明落日”中的“秋”字點出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懊鳌弊衷谶@里應(yīng)該是古代漢語中常用的使動用法,翻譯作“使……明”,這句話的意思是:由于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線更加明亮。表面看是寫落日的景觀,實則含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單從句面上看,很難理解這層意思,但若結(jié)合作者創(chuàng)造此詩時的背景就不難理解。

  此詩作于唐天寶二年秋,此時正是詩人第二次入長安。這次詩人得到皇上的恩寵,待詔翰林,是政治上最風(fēng)光的一段時期。這期間,詩人與諸多好友游歷山水,沉浸在江山美景和佳茗陳釀之中。然而由于詩人性格孤傲,不與朝中奸佞之輩同流合污,不久便遭到讒謗。所以,詩中作者雖在描寫景物,但其實是對自己當下境遇的描述。末句“流光滅遠山”中“流光”指流動的光。渭水流動,使倒映在水中的El光也忽明忽暗,閃爍不定,自然遠處的群山也會隨著日光的流動而顯得若隱若現(xiàn)。這句同上旬一樣,在景物描寫背后暗藏了作者回歸山林的思想。古人尤其是才華橫溢的人,如果懷才不遇或在官場上遇到排擠,都會產(chǎn)生隱居山林的想法。李白此時受到讒謗,不免會產(chǎn)生隱居的念頭,所以“遠山”在他這首詩中就不只是個普通的景物了。

絕句原文賞析8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釋: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lǐng)導(dǎo)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譯文:

  活著的當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應(yīng)是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賞析:

  這首歌起調(diào)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quán)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絕句原文賞析9

  春怨

  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注釋】

  金屋:漢武帝幼時曾言愿意建筑金屋為了藏其表妹阿嬌。

  【翻譯】

  紗窗上的日影漸漸落下,天色接近黃昏,金屋里面沒有人來臉上掛著淚痕。寂寞空虛的庭院中春天就要過去,梨花落滿一地,但緊緊關(guān)著門不去打掃。

  【作者簡介】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玄宗天寶年間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生平事跡不詳。約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yīng)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xiāng)思,思想內(nèi)容較貧弱,但藝術(shù)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其《月夜(一作夜月)》、《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賞析】

  詩人描寫了一個失寵之人的哀怨,凄涼的環(huán)境,襯托出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孤獨寂寞,凄苦無依。全詩細膩委婉,意境深厚,味外有味,感人至深。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愿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nèi)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huán)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里,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huán)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凄涼。屋內(nèi)環(huán)顧無人,固然已經(jīng)很凄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凄涼。現(xiàn)在,屋內(nèi)的光線隨著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凄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nèi)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艷,呈現(xiàn)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F(xiàn)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jié),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yīng)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里,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詞中人,所采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布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jié)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nèi)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布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nèi),后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nèi)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nèi)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于這樣凄涼孤寂的環(huán)境之中,當然注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從色彩的點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為詩篇涂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并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diào)與情調(diào)是一致的。

  為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采取了重疊渲染、反復(fù)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zé)o余;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fù)加的地步。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為托出宮人的怨情而著意刻畫的那樣一個凄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xiàn)。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征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都是象征詩中人的命運,作為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絕句原文賞析10

  【原文】

  江南春絕句

  作者: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注釋】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2、山郭:依山的城鎮(zhèn)。

  3、南朝:東晉滅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區(qū)建立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合稱。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jù)《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余所”。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數(shù)字。

  5、樓臺:指寺廟。

  【翻譯】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shù)的樓臺全籠罩在風(fēng)煙云雨中。

  【賞析】

  這是描寫江南風(fēng)光的一首七絕!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jīng)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一些,似乎使人生觀了幾個景點,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xiàn)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fēng)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jīng)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扒Ю铩闭f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xiàn)出來的!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fēng)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風(fēng)春雨中若隱若現(xiàn),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說“南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南朝統(tǒng)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chǎn)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睋(jù)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這里也體現(xiàn)出了當時修建寺廟是非常勞民傷財?shù)氖,?lián)系到作者作此詩時處于晚唐時期,所以也不乏詩人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fēng)景的組成部分了。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nèi)涵也更顯豐富。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詩一開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于一個角落,而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睂τ谶@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于文學(xué)藝術(shù)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yīng)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nèi),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色調(diào)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xiàn)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diào),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澳铣倍指o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diào)數(shù)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diào)建筑宏麗的佛寺非只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fā)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yīng)該從藝術(shù)形象出發(fā),而應(yīng)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厭惡。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爾浮起那么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達了作者的情緒很中性,既無明顯的憎 ,也無明顯的惡,僅僅是在單純地寫景、詠春。

  【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的杜牧的詩全集欄目。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杜牧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他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度圃姟肥斩拍猎姲司怼M硖圃姸嗳崦,牧之以峻峭矯之。其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缎蜁V》云:“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臺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后,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fēng)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稄埡煤迷姟罚胁菽E,系太和八年(834)32歲時所書。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fēng)韻。真跡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jīng)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nèi)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于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絕句原文賞析11

  賈生(七言絕句) 宋朝 王安石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賈生》譯文

  賈誼所獻的“謀議”,大體上都能獲得施行,誰能說文帝輕視賈誼呢?

  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達官貴人,盡管他們的官爵職位很高,但其言論都被君王廢棄了。

  《賈生》注釋

  1。賈生:即賈誼(前200—前168),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漢文帝時任博士,一年中遷太中大夫。他主張改革政制,頗得漢文帝賞識。后遭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又轉(zhuǎn)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時僅33歲。《史記》、《漢書》有傳。

  2。略:大致,差不多。據(jù)《漢書·賈誼傳》載,當時賈誼提出的更定法令等建議,最后多為文帝所采納。故班固謂:“誼之所陳,略施行矣。”

  3。君王:指漢文帝劉恒(前179—前157在位)。。狠p視,虧待。班固謂:“誼亦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保ā稘h書·賈誼傳》)

  4。爵位:官爵和職位。廢:棄置,廢棄。

  5。何啻(chì):何止。啻:僅,止。公卿:達官貴人。

  《賈生》賞析

  此詩是詠賈誼,通篇發(fā)議論,但所持觀點與李商隱的《賈生》明顯有別。

  詩的前兩句“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一寫賈誼,一寫文帝。詩中指賈誼的治國安民之方,這兩句是反詰句,意為賈誼所獻的“謀議”,大體上都能獲得施行,所以說文帝并不輕視賈誼。以賈誼進言與文帝納言相對照,承班固《漢書·賈誼傳》中之“贊”詞:“追觀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風(fēng)俗,誼之所陳略施行矣”,與前人寫賈誼懷才不遇之作唱反調(diào)。

  后兩句“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一寫爵位高的“公卿”,一寫君王。這兩句也構(gòu)成了一個反詰句,意為: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達官貴人,盡管他們的官爵職位很高,但其言論都被君王廢棄了。弦外之音是賈誼比那些達官貴人更為幸運。

  此詩采用兩個反詰句,寓答于反問之中,以賈誼的“謀議略施行”與身居高位的達官貴人“言盡廢”相對照,以文帝采納賈誼的“謀議”,古來君王廢棄眾多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的言論相對照,突出賈誼超群的才能與漢文帝的愛惜賢才。

  此詩不像李商隱的《賈生》那般諷文帝悼賈生,反而贊文帝褒賈生。這是因為王安石受到宋神宗的殊遇,依托他推行新法,他也就有了新的體驗,認為賈誼只是遭到周勃灌嬰等人的讒毀而未能如愿以償而已。從以上的比較中不難看出,李商隱與王安石的同題詩《賈生》,雖然都是詠賈誼,但各自的著眼點不同,筆法相異,主要在于兩位詩人的思想有別,他們根據(jù)各自的思想對同一人物發(fā)表獨特的見解,前者欲抑先揚,以古諷今,筆鋒犀利而含蓄,后者褒貶分明,對比強烈。

  《賈生》創(chuàng)作背景

  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頒行新法。然而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法令頒行不足一年,圍繞變法,擁護與反對兩派就展開了激烈的論辯及斗爭。由于保守派的激烈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迫辭去了宰相職務(wù)。但他制定的新法由于宋神宗的支持還在推行,這首七絕《賈生》很可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

絕句原文賞析12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1.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2.西嶺:指岷山。

  3.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4.泊:停靠。

  古詩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lián)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 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zhuǎn)動聽的鶯歌,真是 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 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 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xiàn),構(gòu)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試中考察古詩的大體內(nèi)容,在準備考試時,可以做復(fù)習(xí)材料看看,有助于語文考試詩詞類題。

絕句原文賞析13

  原文: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詩詞賞析: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fēng)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fēng)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綺靡,十分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tài),搖曳多姿。兩句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zhuǎn),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jié)。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絕句原文賞析14

  絕句原文、翻譯及賞析(杜甫古詩)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唐代·杜甫《絕句》

  譯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春風(fēng)里到處彌漫著花草的香味。

  燕子銜著濕泥飛來飛去忙著筑巢,暖和的沙子上成雙成對的鴛鴦靜睡不動。

  注釋:

  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常雙雙出沒。

  賞析:

  這首詩用自然流暢然語言寫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然春色,格調(diào)清新,意境明麗,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然愉快心情。

  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然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然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是!斑t日”即春日,語出《詩經(jīng)·豳融·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然陽光,以統(tǒng)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xiàn)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然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春融花草香”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然春融,初放然百花,如茵然芳草,濃郁然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然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融、花草及其散發(fā)然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通過聯(lián)想,可以有惠融和暢、百花競放、融送花香然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然藝術(shù)效果。在明麗闊遠然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zhuǎn)向具體而生動然初春景物描繪。

  “泥融飛燕子”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然動態(tài)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然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然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tài)美。杜甫對燕子然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的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然情狀。

  “沙暖睡鴛鴦”是勾勒靜態(tài)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然溫暖,在溪邊然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yīng),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然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然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然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tài)然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然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界統(tǒng)一,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fā),具有美感然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然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然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然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jié)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然歡悅情懷然表露。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然還是他感受到然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融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然視覺、觸覺(融)、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然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然陽光明麗、惠融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然松濕和沙礫然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然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然輕盈、鴛鴦嬌慵然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然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界和春意之中。

絕句原文賞析15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原文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jīng)旬出飲獨空床。[1]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詩酒尚堪驅(qū)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報答春光知有處,應(yīng)須美酒送生涯。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無繡筵。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fēng)。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黃四娘家花滿蹊,[2]千朵萬朵壓枝低。[3]留連戲蝶時時舞,[4]自在嬌鶯恰恰啼。[5]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盡老相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商量細細開。

  詩詞賞析: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絕句原文賞析15篇】相關(guān)文章:

《夏日絕句》李清照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3

絕句四首的原文及賞析11-29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原文、賞析11-11

《真州絕句》王士禎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絕句·游子春衫已試單》吳濤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原文|翻譯|賞析10-18

奉答李和甫代簡二絕句原文及賞析10-15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志南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西施原文、賞析11-24

春雨原文、賞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