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陳伯璣金陵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寄陳伯璣金陵
清代:王士禎
東風作意吹楊柳,綠到蕪城第幾橋?
欲折一枝寄相憶,隔江殘笛雨蕭蕭。
譯文:
東風作意吹楊柳,綠到蕪城第幾橋?
和煦的春風情意綿綿地吹拂著楊柳,這滿眼的翠綠該是蔓延到當年話別的蕪城亭橋了吧?
欲折一枝寄相憶,隔江殘笛雨蕭蕭。
想要攀折一枝贈與你,以寄相思之意,隔江對岸突然飄來了斷斷續(xù)續(xù)的笛聲。
注釋:
東風作意吹楊柳,綠到蕪(wú)城第幾橋?
東風:春風。蕪城:古城名。即廣陵城。故址在今江蘇省江都縣境,在金陵附近。作者當時在揚州為官。
欲折一枝寄相憶,隔江殘笛雨蕭蕭。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友詩。陳伯璣名允衡,江西建昌人,與作者稱得上知音。正當初春時節(jié),五萬復(fù)蘇,柳枝新綠。作者見柳樹而思好友,所以寫下這首抒情之作。
“東風作意吹楊柳,綠到蕪城第幾橋?”以樂景寫哀情和煦的春風情意綿綿地吹拂著青青楊柳,在這柔柔春光中,綠意鋪展開來。優(yōu)美的景致反襯出思念之情的憂傷,而這憂傷中又帶著絲絲甜意,這真是“甜蜜的.憂愁”。“綠到蕪城第幾橋?”以設(shè)問句式提出,顯得別有情趣:楊柳該是綠到當年話別的橋頭了吧?“蕪城”即指揚州。東風楊柳等景物渲染出一種美好的氛圍,綠滿天涯的景象更是烘托出一種曠遠的境界。
于是就有了“欲折一枝寄相憶”的念頭。折楊柳贈別是古來風俗,詩人循此古風,欲折一枝而贈與友人,以寄相憶之情,這是很自然的,未足稱奇。但本句的意義承接和構(gòu)思之所以顯得平平,正是為了突出下一句的神來之筆!案艚瓪埖延隇t瀟”,這是本詩的精華所在,最能體現(xiàn)詩人所標舉的“神韻”究竟為何物,最耐人尋味:正當詩人動起相憶之念時,從長江的對岸,也傳來了斷斷續(xù)續(xù)的笛聲。這笛聲在此際出現(xiàn),顯得多么發(fā)人遐思!或許,這是知心的好友心有靈犀一點通,雖然為大江所阻,但他們心氣相通,好友已想到了詩人正在憶念自己,故雖然東風還只綠到蕪城,楊柳還未出現(xiàn)于金陵,他也為了回報詩人的相思,吹奏起了清越的長笛。若確是如此,詩人自該是激動萬分了,但在末句中,卻沒有絲毫激動的情緒,只有一片惆悵的煙霧:畢竟這笛聲是“殘笛”,被瀟瀟的江天細雨吹打得零散不成樂章了,詩人辨不出那是不是友人慣吹的曲子,也聽不分明笛聲里有怎樣的心曲包含著,他聞笛時的心情,也一如春雨一般迷茫惆悵。
整首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對于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寄寓在東風、楊柳、隱隱笛音、瀟瀟春雨等景物之中,深沉的情感與清麗而優(yōu)美的景物融為一體,蘊意綿長,言近旨遠。
【寄陳伯璣金陵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寄人原文,注釋,賞析10-15
[清]納蘭性德《金陵》原文、注釋、賞析10-19
《憑闌人·寄征衣》原文及翻譯賞析10-16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注釋,賞析10-15
秦中寄遠上人原文|翻譯|賞析10-18
陳涉世家原文及賞析11-11
贈陳商原文及賞析10-16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