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09-18 13:15:17 賽賽 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yǎng)浩的散曲作品。此曲撫今追昔,由歷代王朝的興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tǒng)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

  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fā)怒似的洶涌。潼關古道內接華山,外連黃河。遙望古都長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傷心的是秦宮漢闕里那些走過的地方,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注釋

  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峰巒如聚:形容群峰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涌澎湃。怒:指波濤洶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表里:即內外!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氨砝锷胶樱責o害也。”注:“晉國外河而內山。”潼

  關:古關口名,在今陜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沖,非常險要,為古代入陜門戶,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西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靜。一作“踟躕(chí chú)”。

  傷心:令人傷心的事,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jīng)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陜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jīng)行處,經(jīng)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興:指政權的統(tǒng)治穩(wěn)固。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賞析:

  此曲是張養(yǎng)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郁,色彩最為濃重。

  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張養(yǎng)浩途經(jīng)潼關,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這層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一“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xiàn)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因地勢險要,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xiàn)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一“怒”字讓讀者耳邊回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水是無生命的,而“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芭弊诌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chǎn)生的滿腔悲憤之情。為此景所動,第三句寫渲關位于群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除隘之處!吧胶颖砝镤P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關之氣勢雄偉窺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暗示潼關的險峻,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fā)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四一七句),寫作者途徑潼關時的所見之感,主要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chǎn)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點出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吊古跡,思緒萬千,激憤難平!巴鞫,意躊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作家身處潼關,西望舊朝故都長安,西都”即長安,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繁華、昌盛。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不禁令詩人躊躕傷心。曾經(jīng)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它的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過記載,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涼,萬千滋味涌上心頭,遙想當年,秦之阿房,漢之未央,規(guī)模宏大,彌山縱谷,可如今崇麗之宮闕,寸瓦尺專皆蕩然無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他不禁感慨萬千。第六、七句“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點出無限傷感的原因。“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是令人“傷心”的。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zhàn)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zhàn)爭的慘烈圖景觸目驚心。在這里概括了歷代帝業(yè)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這里作者面對繁華過后的廢墟所發(fā)出的“傷心”實乃悲涼。為秦漢舊朝統(tǒng)治者悲涼,恐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三輔黃圖》:“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guī)恢三百余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百余里!焙髞眄椨鹨魍老剃枺盁貙m室,火三月不滅”。見《史記·項羽本紀》。故曰:“阿房一炬”。)這種局面是他們不曾想到的吧!同時亦為百姓悲涼,秦漢的一宮一闕都凝聚了天下無數(shù)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漢王朝為彰顯一個時代的輝煌,集國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卻隨著秦漢王朝的滅亡而化為焦土。輝煌過去,隨即而來是朝代的變換,百姓在戰(zhàn)爭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讓作家沉重地說出第三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千古流傳的語句。

  第三層(末四句),總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zhàn)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三層意思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如果這首曲子的曲意僅僅停留在“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上,那么它僅僅宣揚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與其它懷古詩(與《洛陽懷古》“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陳草庵《山坡羊嘆世》“興,也任他;亡,也任他。” 《驪山懷古》“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趙慶善《長安懷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睏钌鳌杜R江仙》“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主題并無多大區(qū)別。在否定歷史的同時,也否定了積極有為的人生態(tài)度。正因為最后兩句就使得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題材的其它作品。這首曲可貴之處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有對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與關懷。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滅亡之際戰(zhàn)亂頻仍,民不聊生!芭d,百姓苦”的原因則是: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筑長城,開馳道,造官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芭d,百姓苦”一句,發(fā)人所未發(fā),深刻而警策。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不論“興”、“亡”受苦的都是百姓。歸納總結:這首小令語言精練,形象鮮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個元散曲中的優(yōu)秀作品。

  《潼關懷古》中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xiàn)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復雜的感情要結合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才能理解。張養(yǎng)浩特殊的仕途經(jīng)歷,決定了他的懷古散曲中有一種參破功名富貴的思想,《驪山懷古》中寫到“贏,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 《洛陽懷古》中寫到“功,也不長;名,也不長。” 《北邙山懷古》中寫到“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边@些曲中張養(yǎng)浩把勝負之數(shù)、功名之分、生死之際,看成了毫無差別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說富貴無常、人生如夢。只有《潼關懷古》以難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會里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寫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fā)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讓這首小令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間中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郁風格。

  從作品內容、作家其他懷古作品、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三個層面上看,《山坡羊·潼關懷古》都表現(xiàn)為一份難得的沉重。

  創(chuàng)作背景

  元明宗天歷二年(1329),因關中旱災,張養(yǎng)浩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張養(yǎng)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幾年前他辭官隱居,決意不再涉足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陜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命。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对贰堭B(yǎng)浩傳》說:“天歷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yǎng)浩為陜西行臺中丞。登車就道,遇饑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薄渡狡卵颉やP懷古》當作于此次應召往關中的途中。

  作者簡介

  張養(yǎng)浩(1269—1329),元代散曲家。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元武宗朝,入拜監(jiān)察御史,因批評時政被免職。后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辭官歸隱,此后屢召不赴。元文宗天歷二年(1329),關中大旱,出任陜西行臺中丞,致力于治旱救災。到官四月,勞瘁去世。追封濱國公,謚文忠。

  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散曲多寫歸隱生活,寄寓對時政的不滿,懷古和寫景之作也各具特色。有散曲集《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以及《歸田類稿》《云莊集》。

  《全元散曲》錄其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數(shù)二套。

  生平

  張養(yǎng)浩,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為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jiān)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為權貴所忌,被免官。后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后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后屢召不赴。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陜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周濟,竟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元史》本傳),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他的散曲多寫棄官后的田園隱逸生活。有《三事 忠告》、《歸田類稿》等。散曲集有《云在休居自適小 樂府》。明·朱權《太和正音譜 》謂其曲“如玉樹臨風”。

  張養(yǎng)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顏直諫。在堂邑縣,他關心民瘼,抑制豪強,賑災濟貧,做了不少 好事。拜監(jiān)察御史之后,他繩糾貪邪,薦舉廉正,彈劾不避權貴,舉薦不疏仇怨,“入焉與天子爭是非,出焉與大臣辨可否”(《風憲忠告》),蹈厲風發(fā),“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同上)。其門人黃溍說他“力排權奸,幾蹈禍而不悔”(《濱國公張文忠祠堂碑》)。武宗時,曾因議立尚書省事,與權臣意見牴牾,被構罪罷官;英宗時,又因諫在內廷張燈為鰲山事,險遭不測。懷有“致君澤民”理想的張養(yǎng)浩,本想干一番利國濟民的事業(yè),但統(tǒng)治集團中“忠直為國者少,阿容佞詐、惟己之為者多”(《元史》本傳),自己犯顏攖鱗,時有性命之虞,便借故辭官歸隱,“遠是非,絕名利”(《普天樂·辭參議還家》),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濟南。享年59歲。

  成就

  散曲家

  張養(yǎng)浩從政期間的詩文并不多,而歸隱田園則使他成為一個著名散曲家。歷經(jīng)宦海風波,感受到了上層統(tǒng)治 集團的黑暗,其體會自然真切感人:“才上馬齊聲兒唱道,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禍來也何處躲?天怨也怎生饒?把舊來時威風不見了”(《朱履曲·警世》)。當其歸隱之初,如鳥兒返林、魚兒縱淵,心情十分愉快:“離省堂,到家鄉(xiāng),正荷花爛開云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將,日日大筵張。匯波摟醉墨淋浪,歷下亭金縷悠揚,大明湖播畫舫,華不注倒壺觴,這幾場忙殺柘枝娘!”(《寨兒令·辭參議還家連次鄉(xiāng)會十余日,故賦此》)。他給自己隱居的別墅起了一個雅號,叫云莊,云莊內修建了一座綽然亭(也叫翠陰亭),亭后蓋了一座遂閑堂!熬b然一亭塵世表,不許俗人到。四面桑麻,一帶云山妙!保ā堆銉郝浼媲褰罚熬b然亭后遂閑堂,更比仙家日月長,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風,特地涼?蛠淼,尊酒淋浪;ㄅc竹,無俗氣;水和山,有異香”(《水仙子·詠遂閑堂》)。這一時期的散曲大多抒寫個人心境與所見所聞,而吟詠故鄉(xiāng)的山光水色之作,工麗清新,取得較高藝術成就!白噪[居,謝塵俗,云共煙,也歡虞。萬山青繞一茆廬,恰便似畫圖中間里。著老夫對著無限景,怎下的又做官去”(《胡十八》)。故鄉(xiāng)的湖光山色,優(yōu)美的自然景致,使張養(yǎng)浩尋求到一個與污濁官場完全不同的美好世界。云莊迤南,便是景色秀麗的大明湖、趵突泉;迤東,是孤高桀立的華不注;迤西,是塊然如壘的標山。在家鄉(xiāng),他時而在明湖游賞,箕居船頭,放聲高歌;時而登上華不注,領略“蒼山萬頃”的山野風光;時而登臨匯波樓,吟誦“鳥飛云錦千層外,人在丹青畫幅中”(《登匯波樓》)動人的詩句;時而漫步趵突泉畔,欣賞珠滾絮飛的泉流……足跡所至,詩、曲亦隨之。在這些描寫湖光山色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在似乎消沉的、吟誦隱逸閑適情趣的詩曲中,也常常寄寓著壯志難酬的憤慨,讓人在字里行間感到一股抑郁難申的不平之氣。其作品《水仙子·詠江南》入選滬教版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本

  作品格調

  《太和正音譜》評張養(yǎng)浩的散曲如“玉樹臨風”,指出他的作品格調高遠。他的作品文字顯白流暢,感情真樸醇厚,無論抒情或是寫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較少雕鏤。《潼關懷古》小令,以及一些寫退隱生活的作品,可以代表他的藝術風格。然而他的寫景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工麗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水仙子〕《詠江南》),“鶴立花邊玉,鶯啼樹杪弦”(〔慶東原〕)等句,表明他的作品在總的藝術格調中還有所變化,散曲色調比較豐富。

  一心為民

  張養(yǎng)浩棲隱云莊,不求顯達,優(yōu)游于山水之間,斂跡于權貴之門,自以為遠離世俗塵囂,不與朝廷政事,然 元朝廷對這位“博學碩德,聲名顯赫”(艾俊《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引》)的儒臣,卻時時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間,凡六下詔書,他均高臥不起。而當天歷二年(1329年)朝廷以“關中大旱,饑民相食”,召其為陜西行臺中丞前往賑災時,他卻不顧高齡體弱,隨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星夜奔赴任所!盁o多慚,此心非為官。”(《西番經(jīng)》)使他赴召的不是官爵,而是災情嚴重激發(fā)起他為民承重的精神。赴官途中經(jīng)洛陽、澠池、潼關,直達長安。一路行來,目睹災民慘狀,感歷代興廢,寫了數(shù)首懷古曲,意緒蒼涼,流露出對本朝前景暗淡的哀嘆,和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散曲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钡饺沃,“凡所以力民者,無所不用其至”(危素《張文忠公年譜序》)。四月之內未嘗家居,不遑寢處,終因勞瘁而卒。消息傳開,“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本傳)。在封建時代,像張養(yǎng)浩這樣為民盡瘁的官兒實在并不多見!元朝廷對其旌表,不過是旌忠勵節(jié),激勵臣下為其效忠,而人民都以自己的眼光來區(qū)分善惡,表明自己的愛憎。張養(yǎng)浩所維護的那個制度雖已成為歷史陳跡,而其為民盡瘁的精神,及其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卻可與濟南山川同在,永遠為人們所懷念。

  張養(yǎng)浩著有散曲集《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詩文集《歸田類稿》。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03-05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08-21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賞析及譯文10-29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翻譯及賞析04-15

(熱)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08-21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21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優(yōu)選[9篇]08-21

(熱)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9篇08-21

[推薦]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9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