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心理

時間:2022-12-27 10:16:34 人際交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際交往心理通用15篇

人際交往心理1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永遠到不了人生的大!。人們學習知識進入社會,了解自我,獲得新生和愛情,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發(fā)生的。沒有與別人的交往,人類就無法生存。

  當前,我國加快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滾滾而來,各種機遇和挫折也紛至沓來,面對這種激烈的競爭和日益增大的社會心理咨詢壓力,人們就更需要嗇交往的數(shù)量和質量。培根在《論友誼》中寫道:“如果一個人有心事卻無法向朋友訴說,那么他必然成為操作自己身心的人”。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論有多么強的能力,多么好的條件,如果沒有良好的的人際關系,既無法取得的成功,也不會得到生活的幸福和身心健康。對于如何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少的人則感到迷茫,他們往往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怨天憂人,認為自己周圍生活圈子晨好人太少,無法進行滿意的交往,實際上,這是因為他們的交往活動存在著千萬的。這些主要有:

  1、自私、自鋇,人際交往中的功利上:

  有的人大與別人交往時處處從自己著想,只關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感受,把別人當作自己達到的目的、滿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生他人的價值和價格,漠視他人的處境和利益。在交往中,日中無人與同伴相聚時,不顧場合,也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時,高談闊論,手舞足蹈高興時,由抑郁寡歡或亂發(fā)脾氣。這種人在交往中,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無論他們多么精明,掌握了多少交往,永遠也不會與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人際關系。只有好些心地善良,待人以誠,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人,才可獲得摯友。

  2、冷漠、孤僻、人際交往中的封閉性:

  有些人在與別人交往時,總喜歡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和需要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人世一切是那么無聊,令人厭倦、平淡、無意義。他們往往缺少一種孤傲處世的態(tài)度,只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他們的行為和習慣有時令人難以理解。這種人交往的失敗就在于在心理咨詢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閉起來,無法與別人溝通。因此,他們只有嗇自我的“透明度”,敞開自己的心扉,用熱情、坦誠去贏得別人的理解。這種合適的自我坦露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吸引力。

  3、自卑、多疑,人際交往中的戒備和敵以性:

  在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往往對自己過于苛求,估計太低。如有些青年人感到自己的身體、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能力欠缺,產生自卑心理咨詢,然而事實上,他們并不一定是沒有魅力、能力差,或事業(yè)成就低下者反則是自己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對別人的廣告過于敏感,總是認為別人看不起自己。其實,在他們深層的心理咨詢體驗里則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他們害怕挫折、失敗,特別是在權威、強者或一些強詞奪理的人面前,總是感到手足無措,有時則表現(xiàn)出一種戒備和敵對情緒。往往先在自己的思想里,設想別人對自己的不滿,然后在生活中尋找產東真實的證據(jù)。有時則把一些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于別人,甚至屈解別人的善意,長此下去,他們就人把自己的交往范圍限制在父母、家庭這樣一個小圈子中,有的則會產生厭世心理咨詢。對于這種人,必須對一個清醒的認識,新生自我,接受自己,無論與任何人交往都要做到不亢不卑,既不取悅別人,以博得好評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更不需要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炫耀自己,以提高自己的身價。

  價值正是在于自身,并不隨別人的評價而改變。這樣,就能漸漸消除多疑凡理,從而獲得多數(shù)人的尊敬。

人際交往心理2

  心理活動對于人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響,在人際交往方面尤其如此。不良的心理認知與情感會扭曲個體對外界的認識,在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之下個體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遭受一系列不良的人際交往體驗,而這些不良的體驗又會反過來加重個體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當個體心理的消極狀態(tài)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甚至導致其在行為上出現(xiàn)偏差。

  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就缺乏和同齡人相處的經驗,加之現(xiàn)代社會整體浮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疏遠,所以,高校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使自身的人際關系陷入困境。

  一、當代高校學生人際交往中幾種常見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

  影響高校學生人際交往的不良心理認知和情感因素有許多,這里主要分析其中最為常見的幾種。

  首先,就是自負。自負可以說是當代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不良心理狀態(tài),其本質是當代學生對于自身的過高評價及產生的一系列的傲慢情緒,其實就是對于自我認識不清的一種表現(xiàn),對自己的評價遠高于自我的真實水平。

  這種不切合實際的自我評價源于后天成長的環(huán)境,因為當代大學生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從小便生活在一種眾星捧月的環(huán)境之中,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過分偏向正面的評價,其本意是想鼓勵孩子,但過分夸大的評價會導致孩子慢慢出現(xiàn)自我評價過高的問題,久而久之,其自負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變得根深蒂固。

  伴隨自負而生的是一種高傲的心理,大有唯我獨尊、舍我其誰的態(tài)勢,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支配下,個人中心觀念的產生便顯得理所當然。有調查顯示,“10.94%的學生認為自己待人處事主要考慮自身的感受及自身的利益。28.61%的學生不喜歡配角工作,沒能占據(jù)主導位置便會產生極強的失落感”。[1]

  人際交往中涉及到許多個人與他人的利益問題,協(xié)調這種利益之間的沖突對于交往中的個體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個人中心主義者輕視甚至完全忽視這種協(xié)調的重要性,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態(tài)度即便是一般的人際關系都難以維持,更談不上更深層次的交往。

  其次,就是自卑。和自負恰恰相反,自卑者對于自身的評價遠低于實際的水平,并伴隨一系列消極的情緒體驗。自卑者對自我進行否定,忽視自己的優(yōu)點,不斷壓低自己的價值。在人際交往中,自卑者也顯得極為消極、被動。

  自卑的產生同自負一樣,主要源于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對于自卑情緒的產生往往有很大的影響。和過分夸贊導致孩子產生自負心理一樣,有的家長對子女過于嚴苛,因為某些原因總是傾向于對其進行否定,久而久之,導致子女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特征,進而對自身的評價也變得消極、負面,自卑情緒由此產生。

  事實上,許多自卑者都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但是,這種自尊是極其脆弱的。自卑者為了保護自尊,往往會選擇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在與人交往時,自卑者總會覺得他人的優(yōu)點極為顯著,從而進一步感到自身的無能。久而久之,孤僻、冷漠的標簽就會貼在這類學生的身上,其自身的人際交往就會陷入絕境。

  值得注意的是,自卑心理如果長久地存在,沒有得到很好的調節(jié),最終就會使學生個體的心靈發(fā)生扭曲,進而對社會產生憤恨之情。

  最后,還有一種心理值得我們注意,就是猜疑心理。所謂猜疑,即“個體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推測而產生的對他人不信任的復雜情感體驗”。[2]

  猜疑之心在當下高校學生中的存在是確定的,其實這也并不令人意外,在如今這個時代,社會上虛偽的人際交往可以說比比皆是。高校作為亞社會,不可能像一個密封的罐子一般與大社會相隔絕,社會的種種影響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必將給高校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沖擊,既然社會上虛偽的交往現(xiàn)象大行其道,那么高校學生以一種警覺的防備之心面對校內的人際關系就是一件正常的事了。

  親密的人際關系要求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但是,自我暴露意味著向另一個體展現(xiàn)自身的弱點,很有可能被另一個體所利用,最終對自己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為了避免這種傷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自我的暴露,但是,這要以犧牲親密人際關系的建立為代價。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生只能勉強維系一般的人際關系,是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的,有調查顯示,“63%的學生感到交往困難,知心朋友很少”。[3]在這種情況下,當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學生無法從交際中得到相應的支持,只能獨自面對。

  二、針對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應對策略

  雖然造成人際交往困境的幾種心理因素主要源于學生兒時的生活經歷,尤其是年少時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但是,高校絕不能因此就對學生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視而不見。完全糾正一個人從兒時起就逐漸形成的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大學作為學生步入社會前最后一個教育環(huán)節(jié),有責任、更有義務幫助學生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

  首先,高校應當開設相應的課程,使學生了解人際交往活動中種種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并對其危害性進行闡釋。同時,可以進行相應的輔導,指導學生不斷改善自我,對自身存在的消極心理情緒、認知進行糾正,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學會進行自我心理的調節(jié)與改善。

  其次,高校應當逐步改變輔導員在大學生活中的角色。目前,大學輔導員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但事實上,要想在大學期間更好地對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進行輔導,更好的方式絕不是帶有命令式的說教,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從專業(yè)的角度與學生進行交流。多數(shù)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在心理上有許多的消極觀念和情緒,其實這些心理問題只要能得到及時、恰當?shù)闹笇、排遣,完全是可以消減的。

  最后,高?梢越柚F(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來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其在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學?梢岳米陨淼馁Y源,開辦相應的校內網(wǎng)站,進行與消極心理狀態(tài)有關的知識的科普,并在版面上設置相應的問答欄,由專業(yè)的教師回答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種種困惑,排除影響其人際交往正常進行的消極心理因素。

  誠然,高校學生作為相對成熟的個體,在許多方面,包括人際交往方面都有著自己的主見,高校教育工作者完全沒有必要像中小學教師那樣

  過于密切

  地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但也絕不能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視而不見。對于那些對學生的人際交往有著消極影響的心理問題,高校完全有能力、更有責任幫助和指導學生解決,放任自流、無所作為不是一個盡責的學校應當有的行為。

  [參考文獻]

 。1]李偉東,劉敏姬.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調查與交往能力培育策略思考[J].青年探索,20xx(4).

 。2]叢茂國.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及自我解決途徑[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1).

  [3]張明霞.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xx(6).

 。4]田曉紅.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誤區(qū)及調適對策[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9).

  [5]朱建平.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應激及其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7).

 。6]孫鐵紅.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及消除[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xx(6).

人際交往心理3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們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語言技巧,交際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前提。相反,心理狀態(tài)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交朋結友和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應該注重自身修養(yǎng),努力克服以下種種人際交往中的病態(tài)心理。

  1.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于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tài)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2.怯懦心理:主要見于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xiàn)。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3.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么,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jié)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4.逆反心理: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5.排他心理: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xiàn)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6.作戲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7.貪財心理: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8.冷漠心理: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tài)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際交往心理4

  一、影響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各種各樣的,就是處于同一班集體中,關系的好壞也有相當大的差別。影響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外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大類?陀^因素包括交往的頻率、距離的遠近、交往時的客觀環(huán)境和條件等;主觀因素主要包括個體的性格、脾氣、心理品質、思想境界、道德水平,以及在與他人交往時的自我認識、情緒、態(tài)度和行為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系。

  (一)交往的頻率

  人們相互接觸的次數(shù)多少稱為交往頻率。一般來說,中學生在學習和娛樂中,交往的次數(shù)越多,越容易形成密切的關系。因為交往的次數(shù)多了,彼此相互了解的機會多,容易形成共同的感受和體驗。共同語言一多,就容易接近,形成親密的人際關系。

  交往的頻率,應該說只是一個共同接觸的條件,更重要的是交往的實質性內容。如果交往雙方目標相反,一個相處好關系,另一個無所謂或根本不想處好,或者交往的時候以對方為競爭對手,那么這種交往頻率再高也難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只有當交往雙方目標一致,以真誠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對方時,才能形成良好、融洽的人際關系。

  (二)距離的遠近

  地理位置的遠近對人際關系的親疏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同坐一張課桌,同在一個班級的兩個同學就容易形成親密的關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這個因素的影響會逐漸減弱。在小學和初中,同坐一張課桌的兩位同學容易形成親密的關系,到了高中,這個因素就逐漸不起作用了。只有在其他因素大體相同的情況下,地理距離的重要性才能充分顯露出來。

  (三)儀表

  一個人的長相、穿著、儀表、風度會影響同學們彼此的吸引,尤其在第一次見面時,這就是第一印象的作用。所謂第一印象是指素不相識的人在第一次交往時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總是由對方的相貌、身體、服飾、姿態(tài)等這些外表特征綜合個人的情感因素而產生的,因此,它具有表面性、片面性、情緒化、歸類歸因等特性。俗話所說的“以貌取人”、“一見傾心”等就是第一印象的典型表現(xiàn)。第一印象一經產生,便會對人們的認知及以后的交往產生很大的心理效應。人們往往會根據(jù)第一印象所得,作為往后認知、評價、觀察他人的定勢。即使以后所獲得的信息與第一印象性質有矛盾,也往往服從于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雖然是膚淺的、表面的,但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并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發(fā)生著重要的作用。

  (四)興趣、愛好一致

  興趣和愛好是聯(lián)結人際關系的橋梁。興趣愛好相同的人,碰到一起“心靈相通”,“酒逢知已千杯少”,很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際關系。我們有句古話“交友之道貴在趣味相投”也說明了這個道理。特別是中學生,興趣廣泛,探索精神強,興趣愛好一致的兩個人遇到一起,相互交換信息,交流感受,共同探討,很容易形成好朋友。

  (五)思想、態(tài)度的相近

  兩個同學之間有著共同的理想、信念與人生觀,對某個問題態(tài)度相同,思想感情就融洽,容易形成親密的關系。思想、態(tài)度相近是建立密切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以群分的基礎就在于他們對某些事物有著共同的認識和態(tài)度。一般來說,中學生在接觸交往中相互認識到彼此間思想態(tài)度相近,需要有一個過程,有時還會有反復。所以這種密切的人際關系建立較慢,但牢固性大,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六)能力與特長

  一個同學如果在能力和特長方面比較突出,就有一種吸引力,使其他同學對他欽佩并欣賞他的才能,愿意與他接近。我們在一個班級里常?梢钥吹,一個有特長的同學往往也是人際關系的中心人物。

  (七)個性心理特征

  心理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人際交往中,某些個性因素會起到很大作用。如有的人給人一種特別愿意與之接近、交往的感覺,具有這種心理特征的人,我們稱之為“人緣型個性特征”;相反,也有一些人,給人一種特別不愿意與之交往的感覺,我們稱之為“嫌棄型個性特征”。我國西南師大的黃希庭同志曾以大學生為對象,研究了個性心理品質對人際關系的作用問題。他發(fā)現(xiàn),在每個班級里都有大約兩名人緣型學生及嫌棄型學生。從班級其他同學對本班人緣型及嫌棄型學生的評價,反映出兩類人物各具典型的個性特征。

  (八)需要的互補性

  人們的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有利于雙方形成揚長補短之勢。例如,在一個興趣小組中,有的同學善于想象,富于創(chuàng)造力;有的同學善于設計,把想象轉化為現(xiàn)實;有的同學認真仔細,善于動手操作,這就是一種“智能互補”,由此導致相互依賴,誰也離不開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性格互補有時也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熱情、粗獷、精神充沛的男同學比較喜歡幫助文靜、秀氣、瘦弱的女生;在一對好朋友中,常?梢钥吹揭粋大大咧咧、一個內向拘謹;一個富有主見,敢說敢為,一個膽怯害羞,依賴性強……

  二、中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原因分析

  造成中學生人際關系緊張的原因多種多樣,千差萬別。有的是交際能力方面的問題,有的屬于性格或習慣上的毛病。如清高、傲氣往往讓人敬而遠之,小雞肚腸受人卑視等等。但也有完全是由社會偏見所造成的。只有搞清楚學生在人際關系處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及時地幫助他糾正偏差行為,協(xié)調好人際關系。

  (一)交往水平

  我們知道,人際關系是在“互動”中發(fā)生聯(lián)系和變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要密切。彼此的交往是前提。原先關系密切的兩個人,后來交往少了,關系可能淡漠下去;原先不很熟悉的兩個人,由于經常在一起活動,關系也可能親密起來。因此,人際關系的親密程度是和交往水平成正比的,交往水平越高,人際關系越容易密切,反之亦然。例如,由于升學,兩個要好的同學分開了,彼此交往少了,再次見面感到生疏、沒話好說,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也遠了。

  交往的內容有工作性交往和非工作性交往。兩位同學由于工作或學習的需要進行合作,合作得越好,交往的水平越高,人際關系也越容易密切;而非工作性交往則屬于工作、學習之余的主動交往,如聊天、游玩等,它屬于人的主動行為。這種交往的水平主要表現(xiàn)在交往的數(shù)量和深度上。通過主動交往,雙方從中感到愉快,加深感情聯(lián)系,并逐步形成一種整體感,彼此的關系就容易密切。如果一位同學雖然想獲得友誼,心理想與人交往,但從不肯主動與人交往,那要形成親密的人際關系是不可能的了;或者一位同學性情孤僻,不合群,從不主動與別的同學交往,他與別人的關系漸漸疏遠,也就十分自然了。再者,有的同學給人的感覺十分清高、傲慢,使人望而生畏,不愿與之交往,自然而然地就與周圍同學的關系變得很冷漠、疏遠、陌生。

  (二)互酬水平

  互酬水平主要指人際交往中的“取”與“施”的關系。我國民間關于人際交往中的互酬行為描述很多。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稇(zhàn)國策·魏策》里說:“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南朝梁代蕭繹《金樓子·戒子篇》里說:“無道人之短,無說已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這些都說明,人與人相處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越容易形成穩(wěn)定、密切的關系,這里的“酬”,雖然包括物質的內容,但更重要的是感情、精神方面的內容。有些中學生人緣不好,互酬水平低恐怕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中學生交往中的互酬水平低可以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當別人遇到困難,需要你的幫助時,漠不關心,使人感到你很淡漠;二是用“等價交換”的商品買賣態(tài)度來對待同學間的相互關心與幫助,使人感到你“門檻精”,很勢利。別人既然從你這里得不到感情上的溫暖和愉快,他們同你的關系疏遠也不難想象了。

  (三)評價水平

  評價水平也就是你對別從怎樣評價,又要求別人怎樣評價你,看待你。如果你對交往對象評價很高,同時你覺得對方也很看得起你,那就是評價水平高,你就會很樂意與之交往了。

  你看不起別人或覺得別人小看了你,都是評價水平低的表現(xiàn),都會影響到你的交往。如自卑的同學就老是感到別人看不起他,會嘲笑他,因而不敢與別人交往。還有的同學自以為是,不大瞧得起別人,看人總斜著眼睛,在回答別人的問話時,往往顯出不耐煩的神情;即使在求教于別人時,也愛擺出一副似乎胸有成竹,好象在考人家的架勢,這種態(tài)度,使人感覺到你看不起人,在你心中沒有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和尊重,從而產生挫折感,激起消極情緒,自然也不會以好的態(tài)度來對待你了。于是,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大,關系越來越疏遠。

  (四)真誠水平

  人際交往,需要真誠,所謂“以誠相見”、“以心換心”,“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唐代張九齡《親賢第一章》里說:“推心置腹,開誠布公”,《韓非子·說林上》里說:“巧作不如拙誠”,都說明了真誠在交往中的重要懷。在人際交往中以誠相見,相互之間容易加深了解,加深相互之間的信任,就容易結成真誠而牢固的友誼。

  有的同學對待他人缺乏誠心,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或者妒忌別人的優(yōu)點和成績,“上頭笑著,腳底下就使絆子”,或者從來不與人講真心話,顯得高深莫測。這就在無形中與別人之間構筑了一道厚厚的、無形的墻,別人也不想與你講心里話,或者以敷衍、玩笑、回避來應答你,遠遠地與你保持著距離。

  (五)溝通水平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從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溝通包括信息溝通和感情溝通。信息溝通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條件。有了充分的信息溝通,不但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同時個體也因為情感得到表達,而感到心情舒暢,自然會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人際的融洽性也提高了。但有的中學生自以為掌握了最新信息、最好的學習方法,不愿與人分享,這樣他也得不到別的信息和感情上的體驗。感情溝通比信息溝通更高級,它建立在雙方一致、融洽的基礎上。高度的感情溝通,彼此可以產生滿意、喜愛、吸引力等心理體驗,以形成牢固的整體感。有的中學生反映很孤獨,就是與人感情溝通水平低的典型表現(xiàn)。

  在人際交往中互相信任是溝通的必要前提,犯有疑心病的人,從不相信別人,別人也很難相信他。凡看見別人竅竅私語,便懷疑是在議論他;別人多看他幾眼,他也會覺得別人眼中有話,難以忍受。這種人終日處于惶惶然之中,根本談不上與人溝通;別人對他也是避之唯恐不及,很容易產生人際關系的緊張。

  (六)包容水平(寬容)

  與人交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碰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只有包容水平高的人,才能有很多朋友,才能與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哲學家斯賓諾沙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出身、經歷、文化、修養(yǎng)、習慣不同的兩個人之間必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對這種差異,需要加以包容。包容性的另一層含意,是彼此相處中的非原則性矛盾要善于“鈍化”,“難得糊涂”。對于別人的缺點要善于理解,“金無足金,人無完人”;對于自己,也要寬宏大量,笑口常開。包容水平高了,與人相處的適應性也就大了,人緣關系自然好。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有的獨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任性主觀,容不得不同意見,對很多事情或同學看不慣,處理同學的關系缺乏“彈性”,碰到矛盾一觸即發(fā),只有別人讓他,沒有他讓別人,包容水平很低,人際關系搞僵也就成為合乎邏輯的結局。

  中學生早戀調查報告

  一、中學生早戀的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當今社會早戀現(xiàn)象逐漸嚴重,中學生早戀投入不少注意力、精力、體力、對學習造成了影響。而且,中學生的戀愛觀尚不成熟,不能夠清晰深入的認識"愛"的含義,常常因為對異性的好感誤以為是一種愛,給他們帶來了感情上的困擾,從而造成了心里的傷害。關于中學生早戀這一現(xiàn)象,已經受到了家長,老師的高度重視。為了能夠引導男女同學正常交往,使中學生認識到早戀對學業(yè)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的成長和心理方面的影響。

  二、中學生早戀的調查調查結果

  我們通過網(wǎng)上搜索,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到早戀對中學生自己所帶來的影響;

  1、影響學習:

  投入大量注意力,精力,體力,造成影響學習,而中學生階段是整個學習生涯中最需要“拼”的時期,不單單是中考、高考,而且,對其學習習慣,學習觀的培養(yǎng)也至關重要。

  2、浪費金錢:

  談朋友要消費,中學生沒經濟收入,加之消費觀的不成熟,不理智。常常盲目消費,并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

  3、對中學生成長不利:

  中學生應該廣交善友,而非把情感交流僅僅限于“早戀”,這樣對于個性發(fā)展,人脈結交不利。此外,中學生性格比較單純,對愛情缺乏成熟,理智的認識,一旦發(fā)生問題很容易受到傷害,這樣的話 對其成長更不利。

  三、中學生早戀的調查報告后感

  通過這次的調研,我們認識到中學生早戀是弊大于利。使我們明白中學階段應該以學習為重,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為以后走上社會打下基礎。

  相關文章推薦:

  教你如何應對中學生早戀問題

  中學生早戀成潮流

  解析中學生早戀現(xiàn)象的成因

  中學生早戀調查:好玩or真情

  中學生早戀問題

  理性看待孩子早戀現(xiàn)象

  正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很容易對異性產生愛慕之心,很多父母甚至老師對此現(xiàn)象都積極扼殺,處處監(jiān)督,聲稱要“解救”這些孩子。其實,這是早戀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采取錯誤的方式強制孩子遠離早戀,有時往往會適得其反。要理性看待孩子早戀現(xiàn)象,那么孩子早戀怎么辦呢?孩子早戀怎么輔導?

  對已經出現(xiàn)早戀的孩子,老師和家長不要過于驚訝,要認真做到以下幾點:

 、偌议L不要人為地夸大這種感情,更不能有意識地去助長這方面的情感,特別是學校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最大的,要開導學生對待自己愛慕的同學,一視同仁,因為這種感情只是一時的沖動,時間一長,就會自動消退。

 、诎嘀魅魏屠蠋熞皶r開導學生用自己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要學生用理智去抑制自己感情上的沖動,把愛的萌芽深深埋在心底,要讓學生們懂得愛情之花的開放,是離不開社會的實踐和時間考驗。

  青春時期的孩子早戀,從客觀上講,這其實是一中心理現(xiàn)象,而若是引導得當,這將為孩子以后的人生經歷積累經驗;當然,引導不當,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嚴重者會加重叛逆心理,稍不留神來個離家出走什么的,做老師家長的就更加心疼了。因此,只有理性客觀的看待孩子的早戀問題,并理性分析,采取相應的正確的引導方式,方能將孩子從早戀的泥潭中解救出來啊。

  怎么應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其實,這是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在作怪。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身體及心理的發(fā)育都比較快,孩子開始覺得自己像個大人了,他們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甚至經常和父母對著干。

  那么,家長怎么應對孩子的逆反心理呢?心理專家給出了如下建議,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1、對孩子的教育盡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申斥。

  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2、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

  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3、多跟老師交流,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但要跟孩子說明,自己只是關心他,愿意幫助他解決問題。不是想監(jiān)視他,不是不信任他。

  4、在上初一之前,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列舉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初中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并表達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剛步入初一,經歷了辛苦的小升初,都會出現(xiàn)松懈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他明確目標,為他鼓勁。

  5、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盡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6、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于隨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7、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除了父母和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問題,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更愿意與自己的朋友分享。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引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健康的成長。

  8、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勞。

  9、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

  孩子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以致今后出了問題,也不會再主動拿出來與父母協(xié)商。

  中學生愛玩的心理游戲

  心理游戲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學幫助與指導的重要方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從而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

  中學生心理游戲一:有緣相識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游戲讓學生體驗主動交往的樂趣。

  2.學生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共同愛好,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二、活動道具

  多種顏色的小方形紙若干,每張紙分別剪成四小塊彼此能相互鍥合的形狀。

  選擇歡快的樂曲做背景音樂。

  三、活動程序

  1.在背景音樂的歡快氣氛下,主持人要求每個參與者到場地中央的盤子里選取一張自己喜歡的紙片。

  2.根據(jù)自己所選紙片的顏色與形狀,到群體中尋找能與自己圖形鍥合的“有緣人”。

  3.找到了“有緣人”后,兩人坐在一起,相互介紹自己,通過交談找出彼此間三個以上的共同點。

  4.全班交流分享。

  四、注意事項

  1.此游戲比較適合于一個相互陌生的群體。

  2.紙片設計時可以4張相互鍥合拼成一個正方形,就會出現(xiàn)一人同時可以與兩人相鍥合的情況。主持人可以要求第一個圖形鍥合的人為“有緣人”,也可以要求只要是圖形能鍥合的人都為“有緣人”。

  3.有緣人可以是顏色相同形狀鍥合,也可以是顏色不同但形狀鍥合的人,由學生自己理解決定。

  4.游戲還可以繼續(xù)深入,在兩個“有緣人”的基礎上接著做“成雙成對”,繼續(xù)尋找圖形鍥合的另兩個“有緣人”。找到后,四個“有緣人”通過交談,尋找彼此間存在的三個共同點。

  中學生心理游戲二:“松鼠”搬家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競爭和被淘汰的殘酷,感受合作的力量。

  2.開拓學生思維方式,在競爭中體驗雙贏的快樂。

  二、活動程序

  1.參與者每三人為一組,其中兩人雙手舉起對撐搭成一個“小木屋”,另一個人扮“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

  2.根據(jù)主持人的口令進行變化,如:

  “松鼠搬家”——“小松鼠”調換到其他的“小木屋”。

  “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兩個人分開,尋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

  “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變成“樵夫”,“樵夫”可以變成“小松鼠”。

  3.主持人可以不斷變化著發(fā)出口令,大家作出相應的變化。在活動一開始安排2只無家可歸的“小松鼠”充當競爭的角色,這樣在變化中必然會有新的“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來。

  4.集體分享活動的感悟。

  三、注意事項

  1.要有足夠大的活動空間,便于“小松鼠”、“樵夫”跑動變化。

  2.本活動是人數(shù)越多效果越好,出現(xiàn)無家可歸的“小松鼠”和沒有“小松鼠”的“小木屋”均被認為是淘汰。

  3.主持人要關注多次被淘汰的“小松鼠”和“樵夫”,可以請他們表演節(jié)目或交流被淘汰的原因及心理感受。

  四、活動分享

  “松鼠搬家”游戲是在快樂的笑聲中進行。在激烈動蕩的“森林大火”中,機靈的“小松鼠”很快找到了新的家;勤勞的“樵夫”不僅搭好了新“屋”,還熱情地呼喚著“小松鼠”進“屋”,形成了和諧的“松鼠之家”。假如“小松鼠”和“樵夫”沒有主動交往的意識,沒有積極合作的態(tài)度,沒有有效競爭的能力,被淘汰是必然的。活動一開始主持人就安排了兩只以上無家可歸的“小松鼠”,所以按一間木屋一只“小松鼠”來安排,一定有“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來。但主持人發(fā)現(xiàn),有的小木屋里住著兩只“小松鼠”。是強行登陸還是友情邀請?這時就得請出兩只“小松鼠”問個明白。原來一只“小松鼠”無家可歸時,溫馨的“松鼠之家”熱情地邀請它加盟,接納與包容使“小松鼠”感動萬分。

  雖然游戲規(guī)則中要求是一間小木屋中住一只“小松鼠”,但出現(xiàn)了一屋住雙鼠的情形,主持人對此不是否定而應該肯定,欣賞這種突破規(guī)則開放思路的態(tài)度,提倡這種“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精神。游戲一方面讓大家感受競爭的壓力和殘酷,另一方面也體驗了溫馨與快樂。

  中學生心理游戲三:尋找歸屬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從了解自己開始,逐漸關注同伴,最后融入團體,體驗歸屬感。

  2.在活動中自然產生“領袖人物”,發(fā)現(xiàn)個人特長與潛質。

  二、活動道具:十二生肖面具各一副。

  三、活動程序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相,自己的屬相是什么,自己一定一清二楚。但你是否知道,在我們這個群體中,誰的屬相與自己相同?我們群體中又究竟有多少種屬相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尋找歸屬。

  1.不用語言交流,通過肢體語言找到與自己屬相相同的人。

  2.所有學生先都蹲下,同一屬相的學生用肢體語言集體表演所屬相動物的典型特征,如果大家看明白了,鼓掌表示認同,他們就可以站立起來,派一名代表到主持人處領取“生肖面具”。直到所有的人都站立起來。

  3.戴上“生肖面具”的學生排在第一位,其余同屬相的學生均排在其后。通過成語(或俗語)接龍壯大自己的隊伍。如龍馬精神,屬龍的與屬馬的就連成一體。

  4.最后看看,自己的歸屬找到了嗎?是一個還是一批,是一群還是全體?

  四、注意事項

  1.強調不允許用語言交流,只能用肢體語言。

  2.在表演所屬相動物的典型特征時,一定要強調集體表演,在全體認同鼓掌后才可以站立起來并領取“生肖面具”。

  3.在用成語或俗語壯大隊伍時,一定要按序連接,最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學生均連為一體,如遇到生肖不全連接困難時,主持人要引導大家通過多種方式完成連接。

  4.此游戲不適合同齡人團體做(因為只有一兩個屬相),年齡結構越復雜效果越好。

  五、活動掃描

  1.活動點評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相,去尋找與自己屬相相同的人,充滿著好奇,所以這是一個人人愿意參與的快樂游戲。

  由于沒有設組長,所以開始大家只知道找一個與自己屬相相同的人,不知道如何集中所有同一屬相的人,

  往往出現(xiàn)同一屬相的人分散成幾撥。這種時刻“領袖人物”會自然產生,他們會具有號召性地去召集所有同一屬相的人,并帶領全體成員用肢體語言表演屬相動物的典型動作。這樣的“領袖人物”最終受到同伴的信任與尊重。

  在集體表演時,不少小組會表現(xiàn)出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群體動作,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如舞龍、母雞與小雞、奔馬、眼鏡蛇等。通過群體表演,每個人在團體中不僅找到歸屬而且扮演了適當?shù)慕巧。通過成語(或俗語)接龍,把小團體的歸屬感擴大到整個團體中。所以,最后當所有的人都在一起時,大家是非常驚訝與興奮的。

  成語、俗語參考:

  龍騰虎躍、龍馬精神、龍?zhí)痘⒀、龍爭虎斗、兔死狗烹、雞兔同籠、牛鬼蛇神、牛頭馬面、虎頭蛇尾、虎踞龍盤、聲色犬馬、羊落虎口;掛羊頭,賣狗肉;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雞犬不寧、馬馬虎虎、雞鳴狗盜、車水馬龍、犬馬之勞、風馬牛不相及、牧馬放牛、藏龍臥虎、豬狗不如、降龍伏虎;寧為雞前,不為馬后;殺雞儆猴、畫虎不成反類犬。

  中學生心理游戲四:盲人方陣

  一、項目類型:團隊協(xié)作型

  二、道具要求:長繩一根

  三、活動目的:這個任務體現(xiàn)的是團隊隊員之間的配合和信任,一個有領導,有配合,有能動性的隊伍才能稱之為團隊,本游戲主要為鍛煉大家的團隊合作能力。

  四、詳細游戲規(guī)則:讓所有隊員被蒙上眼睛,在四十分鐘內,將一根繩子拉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并且所有隊員都要均分在四條邊上。這個項目教會所有學員如何在信息不充分的條件下尋找出路,大家耗用時間最長、最混亂、所有人最焦慮的時候是在領導人選出、方案確定之前,當領導人產生、有序的組織開始運轉的時候,大家雖然未有勝算,但心底已坦然了許多。而行動方案得到大家的認同并推進,使學員們在同心協(xié)力中初嘗著勝利的喜悅。

  中學生心理游戲五:信任背摔

  一、場地要求:高臺最宜

  二、道具:束手繩

  三、活動目標:培養(yǎng)團體間的高度信任;提高組員的人際溝通能力;引導組員換位思考,讓他們認識到責任與信任是相互的。

  四、游戲簡介:這是一個廣為人知的經典拓展項目,每個隊員都要筆直的從1.6米的平臺上向后倒下,而其他隊員則伸出雙手保護他。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和他人相互信任,否則就會缺乏安全感。要獲得他人的信任,就要先做個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對別人猜疑的人,是難以獲得別人的信任的。這個游戲能讓使隊員在活動中建立及加強對伙伴的信任感及責任感。

  家長課堂:青春期中學生的十種心理矛盾

  中學階段是中學生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時期,也是其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學生面臨著生理、心理上的急劇變化,加上緊張的學習和陌生的環(huán)境,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引起心理矛盾。其心理矛盾歸納起來,大概有十種:

  第一:美好的愿望與心理準備脫節(jié)的矛盾

  幾乎每個中學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向往。他們幻想做一個有學問、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師、醫(yī)生、企業(yè)家、領導干部等等,而實際上他們當中有一些學習不是很努力的,他們過一天算一天,雖然他們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們追求的全是實現(xiàn)理想后的種種榮譽與享受,而對實現(xiàn)理想需要從現(xiàn)在做起,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卻想得不多,做得不夠,形成了美好的愿望與心理準備脫節(jié)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學生處理好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使他們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艱苦奮斗才能實現(xiàn)。

  第二:濃厚的享受意識與勞動觀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中學生越來越講究“實際”,加上一些家長[微博]對子女嬌生慣養(yǎng),在孩子身上花錢大手大腳,使得中學生的消費欲望與日俱增。據(jù)我們的抽樣調查,絕大部分學生每天都買零食吃,同學過生日,除禮尚往來外,還要擺酒宴。男生中“煙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講究穿著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還隨身帶著高檔化妝品,不斷更換時髦的服飾。但這些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勞動觀念淡薄,他們輕視勞動,甚至認為勞動是多余的,就連平時學校組織的大掃除也討厭,可以說對勞動采取消極態(tài)度、厭惡勞動的思想在一些中學生中是相當普遍的。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愛勞動是人類的美德,通過勞動得來的享受是正當?shù)、光榮的,不勞而獲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第三:心理閉鎖與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中學生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上,從而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許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點。同時也由于其社會生活經驗的逐漸豐富,他們開始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別。他們愿意對“知心朋友”傾吐自己內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導師式口吻對他們說話的人,不愿意同這種人進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也不愿同長輩透露內心,實行自我封閉。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相當部分的中學生把心里話“對自己說”或“對日記本說”,向同學和師長隱匿秘密。由于他們把內心的感受隱藏起來,以致常常產生孤獨感。這類學生往往通過記日記、畫畫、寫字等來表現(xiàn)內心的苦悶和孤獨感。他們很需要求得別人的理解,而調查發(fā)現(xiàn)有相當部分的中學生認為老師“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決這一矛盾要求教師和學生交朋友,對他們的行為表示理解,并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他們從苦悶與孤獨中解脫出來。

  第四:獨立意識與依賴心理的矛盾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的心理日趨成熟,他們越來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開始從“聽話道德”向“平等道德”過渡,要求從大人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對婆婆媽媽式的說教及過分關心會產生反感,個別學生會發(fā)生頂撞老師現(xiàn)象,甚至對學校、社會產生反抗情緒,可以說他們的獨立意向、主體意識是十分強烈的,但同時他們又缺乏必要的知識與能力。這一是因為學校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能力方面重視不夠,二是因為傳統(tǒng)的家庭關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勵子女過早獨立。調查表明,有相當部分的家長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學,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學生的實際上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不僅反映在經濟上,還反映在生活上,出現(xiàn)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管學習,不管其他”的不正,F(xiàn)象。因此,教師要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能力,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辦,逐步消除其依賴心理。

  第五:情感與理智的矛盾

  中學生容易動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們充滿熱情和激情。調查表明,對國家的前途,絕大部分的中學生“充滿信心”和“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們的情感又極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容易發(fā)生沖動、波動,有時會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會因一次小小的失敗而心灰意冷,有時也會為一點小事爭得面紅耳赤。他們的情緒、情感總在兩極擺動,不能冷靜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激動時,如同一只打足了氫氣的氣球乘風飛舞;泄氣時,則如同一只斗敗的公雞垂頭喪氣。他們對自己喜愛之事,積極性很高,對自己不感興趣之事,則避而遠之。這一切都說明了中學生的情緒、情感經常處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漲的兩極狀態(tài),而難以及時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決這一矛盾,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靜處理。

  第六:進取心強與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學生都有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這與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勝心是分不開的。但由于他們思考問題不周密,往往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因而有時片面地堅持己見,對教師或集體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辦,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絕或頂牛,不能控制自己,憑沖動行事,事過之后又非常后悔。這一切都說明了他們意志品質的發(fā)展還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還不強,形成了進取心強與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這一矛盾,老師一方面要肯定學生的進取心,另一方面要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使他們能處理好二者的關系。

  第七:信息視野的擴大與鑒別能力不足的矛盾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頻繁,廣播、電影、電視、錄像等視聽工具被廣泛應用。學生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耳聞目睹,見多識廣,視野開闊,認識空間得到極大拓展,從天文地理、空中來客、世界風云、計算機、市場動態(tài)到服裝、發(fā)型、流行歌曲等,他們都十分熱心好奇,并積極探究,但由于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辨別力、鑒別力還不強,加之客觀現(xiàn)實的錯綜復雜,因而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顯得偏狹,容易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出現(xiàn)認識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識,就很容易進入他們的心靈,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是通過分析、比較,提高學生選擇信息、辨別是非的能力。

  第八:樂于助人與道德水準不高的矛盾

  現(xiàn)在許多中學生能積極地為社會、學校、班級做好事,也能積極為同學做好事:當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能主動地伸出援助之手;當同學家有了不幸,他們能自覺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學的道德水準不夠高,他們靠偷竊來捐款,通過打架斗毆來為弱小同學鳴不平,利用考試作弊來幫助成績差的同學提高分數(shù)。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為與道德水準不高的矛盾。對這一矛盾,老師要巧于引導,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處,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助人。

  第九:興趣廣泛與興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現(xiàn)代中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很多:他們不僅關心課內學習,而且關心課外學習;不但喜歡文藝讀物,而且喜愛科技讀物;不僅關心生活,而且對國內外大事津津樂道。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不少學生對事物外在形式的興趣大大超過了對事物內容本身的興趣,在廣泛的興趣中缺乏中心的興趣。而且,他們的興趣是不穩(wěn)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情景性很強;膺@一矛盾,要求教師善于啟發(fā)誘導,使學生從眾多的興趣中逐步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中心興趣。

  第十:成才欲望與厭學心理的矛盾

  從長遠目標看,中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希望將來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業(yè);從近期目標看,大部分中學生都希望自己學習成績優(yōu)秀,不辜負老師、家長、親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又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學習太苦太累而難以持之以恒,厭學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學與厭學的心理矛盾。解決這一矛盾,教師要告訴學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識、有本領,否則將一事無成。學習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一定會苦盡甜來。

人際交往心理5

  人際交往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自我的發(fā)展、心理的調適、信息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都離不開入際交往。每一個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過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關系、親屬關系、鄰里關系、朋友關系、同學、同事關系……而這些良好的社會關系可以使個人在溫馨怡人的環(huán)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但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影響了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

  在來訪者當中,最常提到的問題如:“我怎樣才能使別人喜歡我?”,或者“怎樣才能消除自卑感?”,還有“怎樣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等等。還有人會問:“我為什么體會不到人際交往的快樂?”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際交往中頗受好評,很得“人緣”的人一般具以下特點:樂觀、聰明、有個性、獨立性強坦誠、有幽默感、能為他人著想、充滿活力等等,當然,不是說這些特點都具備才能有好的人際交往。而那些在人際交往中不太受人歡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自私、心眼小、斤斤計較、孤傲、依賴性、自我中心、虛偽自卑、沒有個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參照標準,大家就可以對照自己,揚長避短。當然,在人際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不能喪失掉自我。阿諛奉承,隨聲附和并不能換來良好的人際交往。

  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估價自己和別人。古語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何為“貴”,為何“貴”,貴,說明其難。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的確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錯誤的自我估價中,對交往妨礙最大的,莫過于自卑和自傲。

  自卑,即對自己的知識、能力、才華等作出過低的估價,進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雖有良好的愿望,但是總是怕別人的輕視和拒絕,因而對自己沒有信心,很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別人的不快歸為自己的不當。有自卑感的人往往過分地自尊,為了保護自己,常表現(xiàn)得非常強硬,難以讓人接近,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格格不入。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學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處的社會地位等因素無關,而僅僅是對“自己不如他人”的確信。所以,要克服和預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對于一些不可改變的事實,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別處的輝煌來彌補,大可不必自漸形穢。其次,要正確地與人相比,自卑心重的人往往很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的長處,這本身不是壞事,可是他老是用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比,不是激發(fā)起奮起直迫的勇氣,而是越比越泄氣,從而貶低、否定自己,以偏蓋全。其實,人各有所長,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強過別人,反過來也一樣。見賢思齊應當鼓勵,這其中還有一個量力而行的問題,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還要注意不可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在選擇目標時除考慮其價值和自身的愿望外,還要考慮其實現(xiàn)的可能性。與其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還不如設立一些較為現(xiàn)實的目標,采用“小步子”原則,不斷地使自己得到鼓勵。最后一點,要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為一次失敗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過失而全盤否定自己。

  自傲與自卑相比,也源于錯誤的自我估價,自傲者喜歡過高地估計自己,在交往中表現(xiàn)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氣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認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這樣的人當然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會較為自卑。自傲者要學會尊重別人,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這樣才有利于客觀評價自己,還要學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確地認識和了解他人,同樣關系到人際交際能否順利進行。要走出對他人認知的心理誤區(q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以第一印象作為取舍判斷的標準。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對人知覺時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會成為一種基本印象而影響對他人各方面的評價。俗話說,先入為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人們很重視給別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該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較短時間的接觸,又無以往的經驗作參照,主觀性、片面性較強。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極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盤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敖鹩衿渫,敗絮其中”,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要練就一番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本事,在長期的相處中全面、正確認識和了解他人。

  第二,不因一時一事評價人。某人剛犯了一個大錯誤,于是就有人發(fā)現(xiàn),他從來就不是好人。這是近因效應在作怪。在較為長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優(yōu)勢,這是一種心理慣性。由于這種慣性的作用,人們往往會以最近的印象來評價人。另外,還有所謂“光環(huán)”效應,某人的一種優(yōu)點、優(yōu)勢放大變成了籠罩全身的“光環(huán)”,甚至原來的缺點也被掩蓋或者蒙上了一層奪目的光彩。這種對他人認知的最大失誤就在于以偏蓋全!敖枰话喽Q全豹”并不總是適合于一切人和事,個別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體。在人的諸多行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個好的或不好的、就斷定他是好人、壞人,無疑是幼稚的。恰當?shù)亍⑷娴卣J知他人,就要克服說好全好,說壞全壞的絕對化方法。

  第三,切莫先入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種先入為主,除此之外,在我們的頭腦中,總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種途徑的觀念,并常常以此來評價和判斷他人,因為這樣做所耗費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說,它最省事。但是,圖省事往往會造成一些認知偏差。什么美國人開放,英國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農民老實本分……。這些說法雖與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絕不是個個如此,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來衡量人,把人簡單化。

  為什么有的人不能從人際交往中得到快樂?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際交往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種需要。在人際交往中,過分留心、處處算計、總怕吃虧上當,這當然得不到快樂。可以說,這樣的人還沒有領悟人際交往的真正內涵,因此他無法體驗到交往中的快樂。倆人互相交換一個蘋果,還是一人一個蘋果,倆人互相交換一個主意,一人就有了兩個主意,這個例子是交往露內涵的一個體現(xiàn)。此外,交往的意義還在于增大個人的心理空量問,減少彼此的心理距離,建立“我們感”。這些都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社會需求。

  消極的情緒,如不快、痛苦、憤怒、失望等,會影響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這點不言而喻。這些消極情緒的產生,可能來自某種壓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種喪失。每個人都要學會在生活中對付這些不良情緒,這也是個人成長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F(xiàn)代社會主張個性獨立,人際交往也日益復雜,如果說在一些場合,或和某些人的臨時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應酬,那么,建立和發(fā)展深入持久的人際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誠相見、表達真實的自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人們并不喜歡那些假扮的圣人。當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著明顯的缺點,理應努力克服和改正。人們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審視、認識自己和他人,不斷領悟人生,這是人際交往的內涵之所在。

人際交往心理6

  1、適當?shù)木嚯x能讓你跟他看起來最美

  同事關系好,本是好事。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互助當然是好的,但是切記同事之間拒絕親密。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誠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彼此信任、忠實于友誼是雙方的責任。

  同事就不同了,一般來說,如果不是自己創(chuàng)的業(yè),也不想砸自己的飯碗,那么,你是不可能選擇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門工作。所以,你不能對同事有過高的期望值,否則容易惹麻煩,容易被誤解。適當?shù)木嚯x能讓你跟他看起來最美。

  2、友情再好公私要分明

  公私不分也是友情的殺手之一。也許一方想著,我們這么要好,何必對我要求這么嚴格?即使出了事,也該罩著我才是。但另一方卻想:明知我們這么要好,就不該為難我,把事情做好讓我對上面交代,不該老出一些情況害死我!如此無法達成共識,將會造成許多不便和傷害,尤其在公務上出現(xiàn)差錯,相互責怪的情形將導致傷害,尤其當中一方因此承受公司的懲罰時,這段友情再也無法挽回。建議辦公室好友們先找個時間將界線劃清,公私分明,而非一味在心里嘀咕著:你怎會這樣做?

  3、異性之間:拒絕親密

  21世紀,兩性的工作交流非常頻繁,實在不能再以男女授受不親的老觀念來衡量。即使已婚,也不表示要和異性保持距離,兩性總是要交流的,而且兩性共事應該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兩性間絕不能采取隔離策略,而必須找出好辦法使兩性相處有利無害。拒絕親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能夠讓你避免陷于辦公室曖昧的情境當中。

  4、多數(shù)人對異性沒有排斥感

  因為是異性,對很多事物的看法普遍有很多分歧。如果你是在異性面前很虛心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你在異性中備受寵愛。因為多數(shù)人對異性沒有排斥感,而且喜歡幫助異性工作伙伴,他們把這個看作是同事中成就感的一個標志。人人都希望被異性重視、仰慕,一個人如果注意吸取他人的長處,他可以從每個工作伙伴身上學到不同的有助于自己發(fā)展的長處。平時注意觀察他人長處,不計較他人短處的人,會覺得同事之間好相處。

  5、切勿泄露同事分享過的私密

  所謂秘密,當然就帶著些不可告人或不愿公諸于眾的隱情,基于對好友的信任,或是為了表明自己對好友的信任,才會將私密全盤托出。如果在別人口中聽到了自己的私密曝光,不用問,叛徒只有一個。被出賣的人一定懊惱曾經付出的友誼和信任。如果秘密中牽涉到第三方,更會使事情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所以,不論是善意或惡意的泄露秘密,都是辦公室友情的大忌。

  6、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是同事、朋友,就有共同語言、互有好感的人,如果你沒有意思將這種關系發(fā)展為戀情,就應當將感情投入限制在友誼的范圍內,即使很有好感,也不應表露出來。如果對方射來丘比特之箭,也應明智地將其化解。千萬不要給對方以默許和鼓勵。

  7、友情再好也不要滿腹牢騷

  對于同性同事,也許你們像姐妹一樣感情好,但是你如果滿腹牢騷。盡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能多少構筑出一種“辦公室友誼”的假象,但喋喋不休的抱怨會讓身邊的人苦不堪言。也許你把訴苦看成開誠布公的一種方式,但訴苦訴到盡頭便會升華為憤怒。人們會奇怪既然你已對現(xiàn)狀如此不滿,為何不干脆換個環(huán)境,遠走高飛。

  8、對異性采取大方不輕浮的態(tài)度

  對異性采取大方、不輕浮的態(tài)度是同異性工作交往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其中包括行為和言語兩方面。以尊重對方是異性工作伙伴的關系來處理辦公室中的一些事務,將會使某些復雜的事物變得簡單一些。千萬勿將辦公室的異性關系處理成類似“戀愛關系”所期望的那種結果,也不要與某個異性發(fā)展成比之其他異性更為親密的關系。下班以后作朋友是另外一回事,但在辦公室內千萬要區(qū)分“急緩重輕”的關系。

  9、不計利害去幫助他(她)

  男同事有男同事的苦惱,女同事有女同事的苦惱,他們可能會因為工作頭緒繁多而忙得焦頭爛額,可能會因為事業(yè)發(fā)展阻力太大而停滯不前,可能會為家庭糾紛而沮喪不已。

  大多數(shù)同事遇到這種情況會表現(xiàn)出逃避的姿態(tài),其實,只要你說出一句“我來幫幫你”的話語,同事就可能感激不已。當他(她)有困難時,或者大家都不敢接近時,如果你能不計利害去幫助他(她),他(她)心中的感激是可想而知的。

  10、同性之間:相依相助

  在辦公室里人人都應友好,特別對同性則更應如此。因為每個人來公司上班均是為了生存,大家同在一個屋檐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感受同一種壓力,工作中誰也少不了誰,因而如果可以以一顆同情心來看待同伴的話,關系將很容易處理。

人際交往心理7

  我們人這一生之中都在不斷地接觸不同的人,我們大家都知道朋友多了路好走,生活里面如果我們的朋友多了,在我們遇到事情和困難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找到方法走出困境從而不會讓自己進去窘境。同時,朋友多的人活著整個人也會變得輕松,多一些事情也會變的更加得容易一些。今天在這里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是什么心理狀態(tài)阻礙了女性的人際關系呢?

  不良心理狀態(tài)是很影響到我們人際交往的,比如說我們的自卑心理。我們很多的女性可能因為自身的家庭條件,以及自己不好看的容貌和不完美身材等因素,變得害怕去與他人接觸生怕別人不接受自己。

  另外,還有的一部分女性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著嫉妒的心理,總是嫉妒人家羨慕人家擁有的一切,恨不得人家遭遇不幸,因而不能誠實相交與他人。同時,也有的存在自私心理,老是想得到一些東西,這樣是不行。

  還有就是存在著游戲的心理交朋友只是玩玩并沒有認真付出,朋友有事就老是不愿幫助。再有就是太自以為是了老是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人不敢靠近。還有的甚至老是用有色眼光擔待他人。注意事項:

  上面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都會嚴重影響到我們女性的人際交往,因此,當我們人脈少得可憐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多看看自己在這些方面是不是做得不夠好,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一定要及時糾正哦!

人際交往心理8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于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tài)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怯懦心理:主要見于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xiàn)。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么,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jié)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排他心理: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xiàn)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使得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里兜圈子。

  作戲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貪財心理: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冷漠心理: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tài)度孤傲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際交往心理9

  我們的缺點,比優(yōu)點更容易集合到一起,很多時候,我們心理上會存在著一些弱點和盲點,從而影響我們的人際交往。在常見的心理問題中,我們常有下面幾種障礙心理,影響我們融入人群。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不良心理,再好好改正一下吧。

  人際交往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自我的發(fā)展、心理的調適、信息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都離不開入際交往。每一個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過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關系、親屬關系、鄰里關系、朋友關系、同學、同事關系……而這些良好的社會關系可以使個人在溫馨怡人的環(huán)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但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影響了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

  1、自負

  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發(fā)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別人的態(tài)度。另外,在對自己與別人的關系上,過高地估計了彼此的親密度,講一些該講的話。這種過于親昵的行為,反而會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與之疏遠。

  2、忌妒

  西班牙作家賽萬斯指出:“忌妒者總是用望遠鏡觀察一切,在望遠鏡中,小物體變大,矮個子變成巨人,疑點變成事實。”忌妒是對與自己有聯(lián)系的、而強過自己的人的一種不服、不悅、失落、仇視,甚至帶有某種破壞性的危險情感,是通過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態(tài)。當看到與自己有某種聯(lián)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優(yōu)越的地位或成績,便產生一種忌恨心理;當對方面臨或陷入災難時,就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甚至借助造謠、中傷、刁難、穿小鞋等手段貶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爾所說:“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yè),便盡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低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

  忌妒的特點是:針對性——與自己有聯(lián)系的人;對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職業(yè)、層次、年齡相似而超過自己的人;潛隱性——大多數(shù)忌妒心理潛伏較深,體現(xiàn)行為時較為隱秘。

  3、多疑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不好的心理品質,可以說是友誼之樹的蛀蟲。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的:“多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yè)。”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后在生活中尋找證據(jù)。帶著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于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據(jù)的一種盲目想象。

  4、自卑

  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如果各項活動取得成績而得到老師、家長及同伴的認可、支持和贊許,便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求知欲,內心獲得一種快樂和滿足,就會養(yǎng)成一種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相反,他們會產生一種受挫感和自卑感。個體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會環(huán)境長期影響的結果。

  自卑的淺層感受是別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層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5、干涉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人需要一個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間。同樣,人人也需要有一個自我的心理空間。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個人的內心隱秘,有一個愿向他人坦露的內心世界。有的人在相處中,偏偏喜歡詢問、打聽,傳播他人的私事,這種人熱衷于探聽人的情況,并不一定有什么實際目的,僅僅是以刺探別人隱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層次的心理滿足而已。

  6、羞怯

  羞怯心理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際場所或大庭廣眾之下,羞于啟齒或害怕見人。由于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使得人們在言語上支支吾吾,行動上手足失措。長此下來,會不利于與他人正常交往。

  7、敵視

  這是交際中比較嚴重的一種心理障礙。這種人總是以仇視的目光對待別人。這種心理或許來自童年時期的家庭環(huán)境,由于受到虐待從而使他產生別人仇視我,我仇視一切人的心理。對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寬容表示敵視;對比自己厲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敵視;對處境與己類似的人則用攻擊、中傷的方式表示敵視。使周圍的人隨時有遭受其傷害的危險,而不愿與之往來。

人際交往心理10

  一、大學生比中學生更富挑戰(zhàn)性和獨立性

  大學是高智商人群的聚集處,與中學相比它的競爭更加激烈,社會性更強。中國各大學按新生高考分數(shù)劃線錄取,同一所大學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接近,大學生無論在文化知識、思想深度、性格發(fā)展上均達到一定高度,視野和面對的天地更加廣闊,各種機遇層出不窮。面對日益開放的未來社會,身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當代大學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和大好時機,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要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肩負起歷史賦予的責任。社會對大學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素質要求,能否把握機遇非常重要,所以大學生比中學生更富挑戰(zhàn)性。

  多數(shù)大學生擺脫了他們早已厭倦的、父母的嘮嘮叨叨,遠離家鄉(xiāng)進入大學,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主,過上了真正的獨立生活,這無疑為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了條件。因此,大學生自理能力明顯增強,獨立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獨立意識由個體性獨立向社會性獨立高一級水平發(fā)展,由自立于家庭、自立于伙伴向自立于社會過渡。他們能夠通過理性的思維去辨析事物,對外界的依賴性小,對事物有獨特見解,更具有獨立性。與老一代大學生相比,他們更少有思想上的禁錮和束縛,不迷信、不盲從,不僅能夠認真思考、判斷、處理自己身邊的問題,亦關心社會,且具有較強的批判精神,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提出各種疑問和不同意見;但由于他們的經驗不足,極易出現(xiàn)自以為是和偏激情緒。

  二、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高,具有強烈的成才欲望

  大學生是最富有朝氣的一群人,大學里老師素質較高,學校設有圖書館,各種信息較多,觀念較新且容易更新,每天都會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在大學不僅能學到很多新的專業(yè)知識,還能接受到文化的熏陶。當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化和開放的環(huán)境使當代大學生涉獵面廣,知識量急劇增加,思路開闊、活躍,大學正處在信息爆炸的中心和風口浪尖上,極強的競爭性使生活節(jié)奏加快,學習與生活緊張度高,只有勇往直前、接受挑戰(zhàn)才能跟上時代的節(jié)奏。大學生們明顯感受到這種沉重的壓力,他們求知欲旺盛、渴望成才,他們深深懂得,面對激烈競爭,沒有知識和過硬的本領是很難在社會中立足的;校園里朗朗的讀書聲和“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就足以說明大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成才欲望。

  三、大學生思維的特點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種極為復雜的心理過程,在強烈的創(chuàng)造動機(需要)的推動下,將個體的各種認識能力(或稱智慧能力)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從而產生具有一定社會意義的復雜思維過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確立是大學生發(fā)現(xiàn)、認識、利用規(guī)律的一條重要渠道,也是他們思維能力日趨成熟的重要標志;大學生理論型的抽象邏輯思維取代經驗型思維而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他們通過對外界各種信息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歸納、演繹,對事物分析能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層面把握事物的因果關系,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大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增強,喜歡探求事物的根源,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不愿沿襲現(xiàn)成的方法,也不愿依賴別人,希望獨立地去探索新的途徑,獲得新的結論,求得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見解。

  色彩斑斕的生活常使某些意志薄弱、沒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很難適應。如果說中學生的'自信心來自分數(shù)的高低和力量的大小,而大學生自信心的確定則依據(jù)多維標準,如才華、學識、風度、能力、觀念等。中學生的自控能力限于聽話和不違反紀律,現(xiàn)在這種他律性自控能力顯得很弱,需要自覺地按照社會道德原則、道德規(guī)范來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說,他律性在向自律性過渡。

  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

  1.自卑。

  有的學生總是懷疑自己的知識、能力與旁人相比欠缺,在班級的學習、生活中害怕?lián)L險,畏畏縮縮。這種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了自信心,導致很難與周圍同學相處,限制了交往范圍,并且還可造成自身的內心矛盾體驗,增加心理負擔,是一種阻礙人際交往的消極情感。

  2.靦腆。

  這往往也是由自卑引起的。好多學生不敢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很少在班級眾人面前講話,總習慣獨自躲在角落里。學習上碰到難處,寧肯自己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也不愿意求助于老師和同學。長此以往,割斷了與身邊同學的接觸和聯(lián)系,阻塞了信息溝通的渠道,使個人的交際范圍變得狹窄。

  3.嫉妒。

  一些學習好、表現(xiàn)好的學生容易存在此種心態(tài)。有的學生看到班級其他人在某一方面超過自己時,從心里覺得很不好受,有時為了發(fā)泄內心的不服,沒事也找茬跟人家吵嘴,這是一種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進而惱怒他人的情感。具有這種心理的學生,交際范圍比較小,格調較低,致使人際關系緊張、失和,阻礙了與同學間的正常交往。

  4.多疑。

  個別學生(女生多見)整天疑心重重,懷疑一切,毫無根據(jù)地亂猜測,看到其他同學聚在一起,總以為是在議論自己,渾身感到不自在。這是典型的猜疑心理。此種不正常的情感,會使這類學生經常處于驚恐、不安之中,由于缺少知心朋友,起碼的人際關系都難以維持。

人際交往心理11

  良好的心理咨詢素質,是人們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語言技巧,交際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前提。相反,心理咨詢狀態(tài)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交朋結友和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應該注重自身修養(yǎng),努力克服以下種種人際交往中的病態(tài)心理咨詢。

  自卑心理咨詢: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于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tài)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怯懦心理咨詢:

  主要見于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xiàn)。怯懦心理咨詢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猜疑心理咨詢:

  有猜忌心理咨詢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么,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jié)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咨詢: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咨詢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排他心理咨詢:

  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咨詢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xiàn)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作戲心理咨詢: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貪財心理咨詢: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咨詢,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冷漠心理咨詢:

  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tài)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際交往心理12

  交際時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自信是交際時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它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意志和力量,牽制著人的思維和言談舉止。

  心形手勢

  首先交際時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自信是交際時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它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意志和力量,牽制著人的思維和言談舉止。公共關系人員面對的是激烈競爭的市場,制造的是有利于宣傳自我形象的各種場合和氣氛,接觸和要結交的是對自己有用而又位于不同層次的朋友。若想應付自如,首先要有不可動搖的自信。

  培養(yǎng)在交際中自信心的方法是:

 、俅碳つ繕艘庾R

  信念是人類的征服者,一個胸懷目標的人會為此付出全部身心達到忘我的狀態(tài)。這一狀態(tài)恰恰孕育著一個真正自我的誕生。

 、诔浞挚隙ㄗ约

  在社交時,要經常意識到,作為一個正常人,每個人都擁有人所共有的一切天賦,并且具有某種特長和優(yōu)勢。在與人交往時,盡可能地摒棄“不可能”的意念。頗富經驗的推銷員告訴我們,當心目中有了一個對自己徹底肯定的信念時,和對方交涉的成功率必然很高。

 、壑鲃釉u估對方

  夸張對手的實力使自己不戰(zhàn)而退,實際上已經注定了失敗的命運。對手實力盡管強己數(shù)倍,但如果能在心理上保持與之平等的心態(tài)發(fā)揮潛能,天平的傾斜方向便很難預料。如果時時在意對方的評價,心理上總會有沉重感而壓抑自己的行為。相反,觀察對方的表情、服裝和舉止,找出缺陷,由受評估的被動地位轉為評估他人的主動者,產生與對方對等的心理關系,厭煩和緊張感會淡緩,最后悄然而去。

 、苤鲃舆M攻

  當初次與人見面時,應主動去招呼,強有力地握住對方的手,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緊張感也會煙消云散。

  ⑤幽默與自嘲

  幽默感是克服自卑心理的良藥。在怯場失常時,為了不使自己陷于失敗的懊喪之中,若能超然于自我之上自嘲娛人,自信心會回到身邊。

 、拗v究儀表

  整潔得體,考究入時的裝扮,不僅顯示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也使人在自我完美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自信心會油然而生。

人際交往心理13

  1、“我不在乎”

  當你說這句話時,別人接收到的是“一邊兒去,我有更重要的事做!

  你應該和他們說明你很愿意傾聽,但是現(xiàn)在不是很合適。每個人都很重要,不在乎他們就如同否定他們的存在:如果別人對你重要,你對他們一樣重要。

  2、“你錯了”

  當你這樣說時,別人接收到的是“你個蠢蛋,真是無知,一點兒用沒有!

  嘗試用更委婉的句子:“我原來真沒有想過……”,“我的理解是……”

  通過問問題來確定你和別人看法一致。

  3、“你不行”

  當你這樣說時,別人接收到的是“不管你怎么努力,你就是不行。干嘛還要費力去做呢?”

  你為什么就認定別人一定失敗呢?我理解你不想你的朋友意氣用事,你不想他們到頭來傷害自己,但是我想問你:你怎么就知道什么對別人就是好的呢?如果失敗就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呢?

  鼓勵那些選擇更具挑戰(zhàn)性的道路的人。

  “好的判斷來自經驗,但經驗卻來自過往錯誤的判斷!

  ——威爾·羅杰斯

  4、“那很簡單”

  當你這樣說時,別人接收到的是“對于大多數(shù)來說這個都很簡單,如果你不會做,那你就是傻瓜!

  難度等級對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長處。如果你告訴別人他的工作簡單,那你就在輕視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你也在告訴他們不配獲取現(xiàn)在的報酬。

  如果別人有困難而又尋求幫助,他們一定是信任你才暴露自己的短處。不要不留情面說“那很簡單”。

  承認別人遇到的挑戰(zhàn),珍視他們克服的決心。

  5、“早跟你說了”

  當你這樣說時,別人接收到的是“你沒聽我的,現(xiàn)在這樣都是你的錯,我比你能干多了!

  這句話是常見的不該說的話。

  不要做事后諸葛亮,尤其當別人正需要你的幫助時。不要著眼于孰是孰非。如果有一場比賽的話,那么計較的人一定是敗者。

  幫助別人,不要附加侮辱和傷害。

  6、“我已經告訴你了”

  當你這樣說時,別人接收到的是“你不聽我的,你非讓我重復,真是煩人又愚蠢!

  這是一個隱晦的話題終結者。如果有人問你問題而你說你已經回答過了,那么你就扼殺了他們想要學習的積極性,更別說對你所說的有任何興趣了。

  換一種方式來表述。

  “首先告訴他們你打算說什么,然后告訴他們你要說的,最后告訴他們你說了些什么!薄獊喞锸慷嗟

人際交往心理14

  富蘭克林深受世人的敬仰,不僅因為他是美國的開國元勛和杰出的科學家、政治家,更因為他一直被后人推崇為人類精神最完美的典范。下面看看富蘭克林教給我們的心理啟示。

  一天,富蘭克林和年輕的助手一道外出辦事,來到辦公樓的出口處時,看見前面不遠處正走著一位妙齡女郎。也許是她步履太匆忙,突然腳下一個趔趄,身體失去平衡,一下子就跌坐在地上。富蘭克林一眼就認出了她,她是一位平時很注重自己外在形象的職員,總是修飾得大方得體、光彩照人。助手見狀,剛要邁開大步,上前去扶她,卻被富蘭克林一把拉住,并示意他暫時回避。于是,兩人很快折回到走廊的拐角處,悄悄地關注著那位女職員的動靜。面對助手滿臉困惑的神情,富蘭克林只輕輕地告訴他:不是不要幫她,但現(xiàn)在還不是時侯,再等等看吧。一會兒,那位女職員就站起來,她環(huán)顧四周,撣去身上的塵土,很快恢復了常態(tài),若無其事地繼續(xù)前行。等那位女職員漸行漸遠,助手仍有些不解。富蘭克林淡淡一笑,反問道:年輕人,你難道就愿意讓人看到自己摔跤時那副倒霉的樣子嗎?助手聽后,頓時恍然大悟。

  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誰都會有“摔跤”的時候,當初的尷尬、狼狽,暫時的脆弱、痛楚也在所難免。這個時候,一個人最需要的是有一個獨自撫平創(chuàng)傷、恢復自尊的時間和空間。誠然,這世界需要愛,并因為愛而充滿希望。但當你向對方表達善意、施與關愛的同時,千萬別誤傷了對方的自尊,哪怕他是你最親近的人。富蘭克林說:彼此的自尊,是人際交往的底線。

  人際心理:朋友間的楚河漢界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系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范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心理空間。

  從心理發(fā)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漸形成的。胎兒在母親體內,他感覺到他和母親是一體的,母親就是他,他就是母親的一部分。出生以后,雖然在肉體上與母親已經分開,但在心理上仍然是連在一起。沒有母親或母親的替代者,他一天也活不下去。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與母親的心理距離也就越來越遠。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與母親在心理上分離的過程。分得越開,也就意味著成長得越好。遺憾的是,好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與母親一部分分開、另一部分還連在一起的狀況,這是一種不完全的成長。換一種說法,就是:處于這種狀況的人,他的自我與母親之間的界限不清楚。

  這種界限不清楚的狀況會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際關系中。具體表現(xiàn)是:一方面,他會過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過分地渴望他人了解自己,并過度地依賴他人,希望他人在本來該自己做出決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決定;另一方面,他會過多地想了解別人的內心世界,以便獲得與別人融為一體的感覺,還想別人依賴自己,希望參與別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決定,等等。

  在自我界限不清楚的人的內心里,總是存在著成長與不成長之間的沖突。成長的力量當然是十分巨大的。曾經有科學家做過植物成長的力量的試驗:用一些較薄的鐵條捆住小南瓜,小南瓜慢慢長大,輕而易舉就把鐵條繃斷了。然后逐漸增加鐵條的厚度,直到鐵條的厚度到了預計值的十倍時,才沒有被繃斷。植物的成長的力量都如此驚人,人的成長的力量就根本無法測量了。想想一個一歲的小孩能做什么,再想想一個三十歲的男人能做什么,就知道成長是怎么回事了。

  但是,不成長的力量同樣也是很大的。這是因為,不成長有很多的好處。第一個好處是安全。小孩在學步的過程中,走幾步就回頭,抱住媽媽的腿,那是為了安全;再長大一點,打開自己家的房門,看見有陌生人走過,把門一關,又跑回來抱住媽媽,那也是為了安全。在孩子心中,只要與媽媽融為一體,就什么都不怕了。這種心理會保持到成年,一個沒有充分成長的成年人,他會下意識地感到,只要跟另外一個人變成一個人,就會有安全感。自我界限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模糊不清了。成長從來都是以喪失安全感為代價的,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其重要性僅次于人對食物和性的需要,所以對安全感的追求,可以強大到與成長的力量抗衡的程度。

  不成長或者說自我界限不清的第二個好處是,可以獲得想象的、虛假的溫情。從生理的角度看,在我們用手觸摸邊界很清楚的物品,比如表面光滑的硬物時,我們的感受是它是它、我是我,較少有交流的體驗。但當我們觸摸一件軟的、毛茸茸的物品時,我們就會感覺到與該物品在某種程度上的融合和某種意義上的溫情。心理上也是如此,在我們覺得與一個人沒有邊界的時候,我們就會自然地感到來自他的溫情,即使這些溫情是我們自己想象的,也可以暫時幫助我們抵御人世間的風寒。

  自我界限不清的第三個好處是,可以控制他人。當然,這種控制感也是想象的、虛假的。需要這種控制感的原因是,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都不太自信,他不能肯定別人會對他好,所以需要控制他人的態(tài)度,這樣可以讓自己感到有信心一些。

  大家已經看得很清楚,這些好處實際上并不是真正的好處。如果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這樣的安全感是很不穩(wěn)定的;假想的溫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露出其本來的面孔,結果是更令人難以承受的冷漠;而假想的控制感,會使人覺得自己對他人有巨大的權力,這遲早會導致關系的破壞。不僅如此,在他控制別人的同時,他自己實際上也失去了自由,他時常會有被別人控制的感覺,言行舉止都會過多地考慮別人會怎么想,就好像在為別人而活著。

  只有成長本身會帶來真正的安全感。因為這種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所以它非常穩(wěn)定可靠。當然,即使是一個成長得很好的人,也會需要溫情,但是他所感受到的溫情是真實的,不帶任何虛情假意。至于控制感,他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理性的控制除外,比如作為行政首腦對下屬的必要控制),他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別人對他的態(tài)度的好壞,對他的自信心沒有任何影響。

  要在心理上劃清與他人的界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久的努力。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自己在哪些看法、情感和行為上與別人的界限不清楚。然后一條一條慢慢地在那些不清楚的地方畫上清楚的線。這樣做會有一些痛苦,但也會有更多的成長的喜悅。

  自我界限清楚的人,并不意味著他不需要別人,也就是說,他并非在任何情形下都自己承擔一切,拒絕別人在情感上和行動上的支持。自我界限清楚意味著,一個人與他人接近,但沒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沒有近到把別人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還是他,別人還是別人;與此同時,他也不會離別人太遠,不會遠到喪失愛自己想愛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他會從別人那里獲得不虛假的安全感與溫情。

  即使在夫妻之間、父母與兒女之間、朋友之間,每個人也都應該有清楚的自我界限。那種消弭了自我界限的情感,遲早會對身處這種情感關系中的每一個人造成傷害。也許有人會說,在這樣親密的關系中把界限弄得那么清楚,會不會使關系變得很冷漠?回答是不會。因為自我界限清楚,并不意味著沒有情感。而且,兩個都有著清楚的自我界限的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才是最深厚、最真實和最有價值的。

  讓我們近一點吧,因為我們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不要近得分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我;或者我們互相離遠一點吧,但是不要遠得在我們彼此需要愛的時候,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人際交往心理15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良心理:

  1、自卑心理

  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知,在交往中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優(yōu)勢太少,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2、自傲心理

  與自卑心理相反。在交往中過高地估計自己,總覺得自己優(yōu)于別人,盛氣凌人,自以為是,甚至不愿與人為伍。

  3、自戀心理

  自傲心理側重于外部行為表現(xiàn),自戀心理主要是指內部的心理體驗,表現(xiàn)為過分地自我關心,自我欣賞,覺得自己才高貌美,總抱怨別人不重視他、不欣賞他。

  4、害羞心理

  在交往中,過于羞澀拘束,神情不自然,往往不能準確、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成為人際交往中的被動者。

  5、封閉心理

  表現(xiàn)為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欲望掩蓋起來,過分地自我克制,使交往無法深入。

  6、敏感心理

  表現(xiàn)為在交往過程中,自我牽連傾向太重,對他人的言行過分敏感、多疑,往往陷入痛苦和焦慮之中。

  7、恐懼心理

  在交往中,特別是在大庭廣眾之中,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擔心和害怕,以至于手足無措,語無倫次,嚴重的會發(fā)展為交往恐懼癥。

  8、孤僻心理

  行為怪癖、偏執(zhí),為人孤獨,不愿與人交往,幾乎沒有什么知心朋友和人際往來,卻時常抱怨自己生活在人際情感的沙漠中。

【人際交往心理】相關文章:

人際交往的心理07-24

人際交往心理03-07

人際交往心理12-24

人際交往的心理趣談07-13

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06-22

人際交往心理分析06-22

人際交往的心理缺陷06-23

人際交往心理趣06-22

人際交往心理大全12-14

人際交往心理【熱】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