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3-10-19 17:45:40 賞析 我要投稿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精品15篇]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1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宋代: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蘋 通:蘋)

  譯文

  深夜夢回樓臺朱門緊鎖,酒意消退但見簾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頭時,人在落花紛揚中幽幽獨立,燕子在微風(fēng)細雨中雙雙翱飛。

  記得與小蘋初次相見,身著兩重心字香熏過的羅衣。琵琶輕彈委委訴說相思滋味。當時明月如今猶在,曾照著她彩云般的身影回歸。

  注釋

  臨江仙:雙調(diào)小令,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稑氛录啡搿跋蓞握{(diào)”,《張子野詞》入“高平調(diào)”。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約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韻,后片六平韻。

  “夢后”兩句:眼前實景,“夢后”“酒醒”互文,猶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所云“一場秋夢酒醒時”;“樓臺高鎖”,從外面看,“簾幕低垂”,就里面說,也只是一個地方的互文,表示春來意與非常闌珊。

  卻來:又來,再來。

  小蘋:當時歌女名。

  心字羅衣:具體意思不詳。可理解為一種樣式很美或香氣很濃因而使人難于忘懷的衣服。

  彩云:比喻美人。

  賞析

  這首詞抒發(fā)作者對歌女小蘋懷念之情。比較起來,這首《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在作者眾多的懷念歌女詞中更有其獨到之處。全詞共四層:

  第一層“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這兩句首先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如不仔細體味,很難領(lǐng)會它的真實含義。其實是詞人用兩個不同場合中的感受來重復(fù)他思念小蘋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種曲折含蓄,詩意很濃的修詞格調(diào)。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卻能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規(guī)寫法,就必須大力渲染夢境,使讀者了解詞人與其意中人過去生活情狀及深情厚誼。而作者卻別開生面,從他筆下迸出來的是“夢后樓臺高鎖”。即經(jīng)過甜蜜的夢境之后,含恨望著高樓,門是鎖著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樓上輕歌曼舞。作者不寫出夢境,讓讀者去聯(lián)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詞句的和感染力。至于“夢”和“樓”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只要細心體味詞中的每一句話,就會找到答案。這兩句的后面緊接著“去年春恨卻來時”。既然詞人寫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夢了;貞泬艟常瑓s怨“樓臺高鎖”,那就等于告訴讀者,他在夢中是和小蘋歌舞于高樓之上。請再看晏幾道的一首《清平樂·幺弦寫意》:“幺弦寫意,意密弦聲碎。書得鳳箋無限事,卻恨春心難寄。臥聽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朧,一夜夢魂何處?那回楊葉樓中。”這首詞雖然也沒有寫出夢境,卻能使讀者聯(lián)想到,這是非常使人難以忘懷的夢境。以上所談是詞人第一個場合的感受。另一個場合的感受是:“酒醒簾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鄉(xiāng)中是不會想念小蘋的,可是一醒來卻見原來居住小蘋的樓閣,簾幕低垂,門窗是關(guān)著的,人已遠去,詞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第二層“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三句是說,去年的春恨涌上心頭時,人在落花紛揚中幽幽獨立,燕子在微風(fēng)細雨中雙雙翱飛。“去年春恨卻來時”,一句承上啟下,轉(zhuǎn)入追憶。“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悵惘。點出“去年”二字,說明這春恨由來非一朝一夕了。同樣是這殘春時節(jié),同樣惱人的情思又涌上心頭!奥浠ā、“微雨”本是極清美的景色,在本詞中,卻象征著芳春過盡,美好的事物即將消逝,有著至情至性的詞人,怎能不黯然神傷?燕子雙飛,反襯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綿長的春恨,以致在夢后酒醒回憶起來,仍令人惆悵不已。這種韻外之致,蕩氣回腸,令讀者不能自持。記得在中,在一次批判封資修的展覽會上,展出了大量的制作精美的謎語。有一謎語就用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一聯(lián),打一字,站在旁邊反復(fù)吟詠 ,覺得意境很美。后來看謎底,才知道是一“倆”字,真是一聯(lián)絕妙的謎語。

  第三層“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睔W陽修《好女兒令·眼細眉長》:“一身繡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痹~人有意借用小蘋穿的“心字羅衣”來渲染他和小蘋之間傾心相愛的情誼,已夠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來,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聯(lián)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來,給詞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層“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末兩句是說,當時明月如今又在,曾照著她彩云般的.身影回歸。一切見諸于形相的描述都是多余的了。不再寫兩人的相會、幽歡,不再寫別后的思憶。詞人只選擇了這一特寫的鏡頭:在但是皎潔的月光照映之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飄然歸去。彩云,詞中指美麗而薄命的女子,其取義仍從《高唐賦》“旦為朝云”來,亦暗指小蘋歌妓的身份。結(jié)兩句因明月興感,與首句“夢后”相應(yīng)。如今之明月,猶當時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懷,已大異于當時了。夢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舊是苦戀,執(zhí)著到了一種“癡”的境地,這正是小晏詞藝術(shù)的深度和廣度遠勝于“花間”之處。

  這首《臨江仙》含蓄真摯,字字關(guān)情。詞的上闋“去年春恨卻來時”可說是詞中的一枚時針,它表達了詞人處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蘋有過一段甜蜜幸福的愛情。時間是這首詞的主要線索。其余四句好像是四個相對獨立的鏡頭(夢后、酒醒、人獨立、燕雙飛),每個鏡頭都渲染著詞人內(nèi)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下闋寫詞人的回憶。詞人想到是兩重心字的羅衣和曾照彩云歸的地方,還有那傾訴相思之情的琵琶聲。小蘋的形象不僅在詞人的心目中再現(xiàn),就是今天的讀者也不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結(jié)構(gòu)嚴謹,情景交融,不失為我國古典詩詞中的珍品。

  創(chuàng)作背景

  晏幾道跟一些歌女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有“記得青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伊寄小蓮”之句,寫的就是歌女。這首《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也不過是他眾多懷念歌女詞作中的一首。

  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fēng)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2

  原文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shù)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fēng)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翻譯

  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層深,云霧繚繞的樓閣門窗經(jīng)常關(guān)閉。騁目四望,只見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來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圍,樹木漸綠,宣告春已歸來,但我卻無家可歸,看來要老死建康城了。

  憶往昔多少回吟賞風(fēng)月,飲酒作詩,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卻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還有誰會憐憫你的憔悴與衰敗?元宵試燈也好,踏雪賞景也好,都沒有這份心情了。

  注釋

  予:我。

  酷愛:非常喜愛。

  數(shù)闋:幾首。闋,首。

  聲:指詞牌。

  幾許:多少。

  云窗霧閣:云霧繚繞的樓閣。

  扃:門環(huán)、門閂等。在此謂門窗關(guān)閉。

  梅萼:梅花的蓓蕾。

  秣陵:秦改金陵為秣陵,與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蘇南京。

  人老建康城:一作“人客建安城”。建康,又作“遠安”。

  感月吟風(fēng):即“吟風(fēng)弄月”,指以風(fēng)月等自然景物為題材寫詩填詞,形容心情悠閑自在。

  無成:這里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事業(yè)無成,而是承上詞意,指對“風(fēng)月”不感興趣,也不敢去接觸,什么也寫不出來。

  凋零:形容事物衰敗。

  試燈:舊俗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晚上張燈,以祈豐稔,未到元宵節(jié)而張燈預(yù)賞謂之試燈。

  踏雪:謂在雪地行走。亦指賞雪。

  賞析

  詞作上片寫春歸大地,詞人閉門幽居,思念親人,自憐飄零。“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首二句寫詞人閉門幽居。首句與歐陽修《蝶戀花》詞一樣,連用三個“深”字,前兩個“深”字為形容詞,形容庭院之深;后一個“深”字為動詞,作疑問句,加重語氣,強調(diào)深。連疊三個“深”字,乃比興之作。貌寫閨情,實蘊國恨。次句是用韓文公《華山仙女詩》“云窗霧閣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再加強“深”的意境,“常扃”與陶淵明《歸去來辭》“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同一機杼,孤寂之心,憂憤之情,躍然紙上。詞境靜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難為懷。云霧繚繞著樓閣,門窗常常緊閉,雖不深而似深,這是對庭院之深的具體描寫。云霧繚繞是自然狀況,是地處閩北高山地區(qū)建安所特有的,而門窗“常扃”,則是詞人自己關(guān)閉的了。這表明詞人自我幽閉閣中,不愿步出門外,甚至不愿看見外面景況,所以不僅閉門而且關(guān)窗。李清照酷愛“深深深幾許”之語,是很有藝術(shù)見地的。因為它一連疊用三個“深”字,不僅渲染出庭院的深邃,而且收到了幽婉、復(fù)沓、跌宕、回環(huán)的聲情效果。它跟下句合起來,便呈現(xiàn)出一幅鮮明的立體圖畫:上句極言其深遠,下句極言其高聳。用皎然的話說,這就叫“取境偏高”(《詩式·辨體有一十九字》);用楊載的話說,這就叫“闊占地步”(《詩法家數(shù)》)。它給欣賞者以空間無限延伸的感覺。但句尾一綴上“常扃”二字,就頓使這個高曠的空間一變而為令人窒息的封閉世界。

  第三句寫的就是詞人所不愿見到的'景物:“柳梢梅萼漸分明!绷彝戮G,梅萼泛青,一片早春、大地復(fù)蘇的風(fēng)光。寫景如畫,不設(shè)色,淡墨鉤線,著一“漸”字,為點睛之筆。李清照是位感情十分豐富細膩的詞人,對大自然的細微變化,有著敏感的悟性!把├镆阎盒胖痢保ā稘O家傲》)、“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小重山》),在這些早期作品里,表現(xiàn)的是喜春之情?扇缃駞s怕見春光。結(jié)二句寫的就是怕見春光的原因:“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边@兩句內(nèi)涵極其豐富,所蘊含的痛楚情懷是相當深沉的。兩句鋪敘,合時、合地,境界自成。“春歸”時間概念,“秣陵樹”空間概念,意謂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來臨了;“人老”時間概念,“建康城”空間概念,痛北人將老死南陲,創(chuàng)造出一種悲慟欲絕的境界。秣陵、建康,同地異名。它被分別置于上下對句之中,看似合掌(詩文內(nèi)對句意義相同謂之“合掌”)。但上句寫春歸,是目之所見;下句寫人老,是心之所感。它把空間的感受轉(zhuǎn)化為時間的感受,從初春來臨聯(lián)想起人的青春逝去。情致豐富,毫不顯得單調(diào)、重復(fù)。它貌似“正對”(即同義對)而實比“反對”(即反義對)為優(yōu),可視為此篇的警策。

  詞作下片,承上片怕觸景傷懷,進而追憶往昔,對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風(fēng)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今昔對比,無限感喟。李清照與趙明誠是一對有較高文化修養(yǎng)的恩愛夫妻,他們共迷金石,同醉詩文,烹茗煮酒,展玩賞鑒,沉醉于富有詩意的幸福生活之中。李清照以其女性的獨特敏感和文學(xué)修養(yǎng),以春花秋菊為題材,曾寫過不少好詞。“多少事”,以強調(diào)語氣,表示很多,記也記不清了?扇缃衲昀巷h零,心情不好,什么事也做不成。至此,詞人情緒極為激動,不禁呼出:“誰憐憔悴更凋零!”破碎山河無人收拾,詞人憔悴瘦損、流落江南。詞人在《永遇樂》中曾以“風(fēng)鬟霧鬢”描繪她的“如今憔悴”!罢l憐”二字,表明詞人身處異鄉(xiāng),孤身一人,無人可訴。而一個“更”字,道出了詞人的心境日漸一日的悲凄。

  結(jié)末,“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這二句并非寫實,而是舉出她一生中印象最深、與她夫妻生活最有關(guān)系,作為“感月吟風(fēng)”絕佳題材的事件!霸嚐簟,是宋人元宵節(jié)前是盛事。詞人在《永遇樂》中曾回憶當年:“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薄疤ぱ保沃茌x《清波雜志》卷八載:“頃見易安族人言,明誠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這兩件事,在空間上,從北(汴京)到南(建康);在時間上,從詞人青年時期到中年時期。當年,她對這兩件事都很感興趣,可如今,卻認為“無意思”、“沒心情”,與上片的怕見春光遙相呼應(yīng),進一步表露了詞人對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下片以對往昔生活的追懷、眷戀與如今飄零異地、悲凄傷感相對比,寫出一位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詞人形象。

  南渡以后,清照詞風(fēng),從清新俊逸,變?yōu)樯n涼沉郁,這首《臨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的第一首能準確編年的詞作。國破家亡,奸人當?shù)溃瑐中愁苦,不能不用含蓄曲折的筆法來表達。少女時代的清純,中年時代的憂郁,一化而為老年時期的沉隱悲愴。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根據(jù)靳極蒼《李煜·李清照詞詳解》考訂為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元月初寫于江寧(今江蘇南京),其時宋室南渡已歷三個年頭。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3

  臨江仙·孤雁

  霜冷離鴻驚失伴,有人同病相憐。擬憑尺素寄愁邊,愁多書屢易,雙淚落燈前。

  莫對月明思往事,也知消減年年。無端嘹唳一聲傳,西風(fēng)吹只影,剛是早秋天。

  古詩簡介

  《臨江仙·孤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做的一首詞。這是一首詠物抒懷的作品,通過寫離群孤雁來寫詞人自己。這首詞上片描繪大雁失群所帶來的“同病相憐”之感;下片將孤雁與自己合二為一。全詞情景交融,抒發(fā)了詞人孤寂幽獨的情懷。

  翻譯/譯文

  秋霜遍地,離群的大雁失去了自己的同伴,它可知道,地上有個人與它同病相憐。想要將一懷愁緒用短信寄出去,卻發(fā)現(xiàn)愁緒太多變換不定,于是只能對著燭光暗自垂淚。

  不要對著明月遙想當年的往事,那會讓人衣帶漸寬,形影憔悴。忽然云中傳來一聲孤雁哀鳴,抬頭望去,那孤單的身影縹緲在初秋的寒風(fēng)之中。

  注釋

  ⑴臨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為雙調(diào)小令。又名《謝新恩》、《畫屏春》等。格律俱為平韻格,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⑵離鴻:失群的.大雁。宋周邦彥《浪淘沙慢》:“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jīng)時信音絕!

 、菙M憑二句:意謂擬以書信排遣愁懷,但愁緒太多,寫了又寫,屢寫屢改。憑:根據(jù),憑借,以。尺素:書寫用的一尺長左右的白色生絹,借指小的畫幅,短的書信。

 、揉卩Γ╨iáo lì):聲音響亮而凄清。這里指孤雁叫聲。宋梅堯臣《范饒州夫人挽詞》之一:“江邊有孤鶴,嘹唳獨傷神!

 、芍挥埃▃hī yǐng):謂孤獨無偶。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納蘭某次隨從康熙出行或去邊塞執(zhí)行任務(wù)的途中。一路上鞍馬勞頓,既無妻子來噓寒問暖,也無朋友可把酒言歡,難免旅途孤寂,心中悵然。詞人騎馬行走在曠野中,猛然抬頭看見了那只離群悲鳴的孤雁,“同病相憐”之感油然而生,故作下此詞。

  賞析/鑒賞

  文學(xué)鑒賞

  這是一首典型的詠物抒懷之作,明寫離群孤雁,實寫與其同病相憐的自己。

  大雁不善于單獨生活,離群往往是迫不得已,所以那些落單的大雁容易讓人心生憐憫之情。納蘭此時就像一只“霜冷離鴻驚失伴”的孤雁,當他在滿地秋霜中抬頭看見那只拼命南飛、聲聲哀啼的大雁時,忍不住喃喃自語:“你可知這地上有個人與你同病相憐。 彼胍褲M懷愁緒用書信寄出,但“愁多書屢易”,他發(fā)現(xiàn)愁緒太多且變幻不定,屢屢修改增刪,這封信便遲遲寫不下來,于是只能對著燭光暗自垂汨,即“雙淚落燈前”。越是紛亂,就越想拆解清楚。所以陷入情緒困擾中的人容易追思往事,納蘭提醒自己“莫對月明思往事”,那只會讓人衣帶漸寬,形影憔悴。可是這樣的提醒往往是蒼白的。一個人最難明白、也最難管住的莫過于自己的心。

  “無端嘹唳一聲傳!痹浦泻鋈粋鱽硪宦暪卵惆Q,抬頭望去,那孤單的影子在初秋的寒風(fēng)之中縹緲遠去。末尾“西風(fēng)吹只影,剛是早秋天”和上闋里“同病相憐”二句已將天上孤雁與地上旅人合二為一,所以,這孤單的“只影”既是雁,也是人,一語雙關(guān),給人留下了廣闊的聯(lián)想空間。

  全詞突出了人雁合一,情景合一,雁之孤影與人之孤獨,交織渾融的意境;抒發(fā)了孤寂幽獨的情懷。

  名家點評

  當代學(xué)者,納蘭詞研究員張秉戌《納蘭詞箋注》:“詠孤雁實系詠孤獨!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4

  臨江仙·柳絮

  清 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fēng)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譯文

  白玉華堂前面,柳花被春風(fēng)吹散,像在翩翩起舞。舞姿柔美,緩急有度。一群群蜂兒蝶兒,團團翻飛,追隨著柳絮。何曾落于水中,隨波流去?怎會落于泥土中?

  盡管柳絮隨風(fēng),忽聚忽分,柳樹依舊長條飄拂。休笑我,春絮兒無根無柢無依附。愿借東風(fēng)的力量,把我送上碧藍的云天!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huán)”。格律俱為平韻格,雙調(diào)小令,字數(shù)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常見者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白玉堂:形容賈家的富貴豪奢。這里說柳絮所處高貴之地。

  春解舞:春能跳舞。這是說柳花被春風(fēng)吹散,像在翩翩起舞。

  均勻:指舞姿柔美,緩急有度。

  “蜂圍”句:意思是成群蜂蝶紛紛追隨柳絮。或以蜂蝶之紛亂比飛絮,亦通。

  隨逝水:落于水中,隨波流去。

  委芳塵:落于泥土中。

  委:棄。

  “萬縷”二句:意謂盡管柳絮隨風(fēng),忽聚忽分,柳樹依舊長條飄拂。

  “韶華”句:意即休笑我,春光中的柳絮本是無根的。

  憑借力:指不斷地借助于風(fēng)力。

  青云:高天,也用以說名位高。

  賞析

  這是薛寶釵所作的一首柳絮詞,該詞被眾人推選為獨占鰲頭的作品。薛寶釵在敘述其創(chuàng)作意圖時說過:“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見,該詞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獨運,其根本原因,正在于道出了“人人筆下所無”的東西。

  這首詞上片狀物,著力描寫風(fēng)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狀。下片言志,抒寫了柳絮的情志:有離即有合,有散必有聚。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實際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寶釵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詞句句詠物,處處有“我”,物性我情。

  詞的開頭就已非同凡響:“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fēng)卷得均勻”。柳絮飄飛的`地點,已不是黛玉筆下那觸目愁腸的“百花洲”和“燕子樓”,而是換成了充滿著富貴氣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貴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飄飛的姿態(tài),雖然也仍是“一團團逐對成毯”,卻已沒有黛玉詞中那種“空繾倦,說風(fēng)流”的幽恨,一變而為歡快輕盈、均勻優(yōu)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種歡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詞的第三句,接以“蜂團蝶陣亂紛紛”的描寫,來進一步烘染這春意喧鬧的大好時光,從而唱出了詞人對春光的一曲贊歌。如若拿寶玉《南柯子》詞中之“鶯愁蝶倦”、湘云《如夢令》 詞中之“鵑啼燕妒” 這些意象與之相較,則可見在所表達的感情基調(diào)上,與寶釵這首詞是迥然不同的。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表面上借用了宋人蘇軾詠楊花詞中“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一句意,卻又在活用的基礎(chǔ)上翻出一層,另辟新意,用一“何曾”、一“豈必”的反問句式,便頓使蘇詞中所表達的情感作一逆轉(zhuǎn),化消極的情調(diào)為積極的精神。同時,就詞的結(jié)構(gòu)而論,則此處寫柳絮的不愿意隨波逐流、飄墜塵埃,正好為詞的下片抒寫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線。

  下片詞人更側(cè)重于抒寫柳絮的情志:“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非常細膩地體現(xiàn)了柳絮盡管四處飄飛,也仍不改初衷,無牽無系,隨緣自適的曠達襟懷。由于有了這層情志的鋪墊,因而在詞的最后三句,詞人便直接地抒寫了柳絮憑借東風(fēng)扶搖直上的遠大志向,這樣便使整首詞的主題得到了升華, 完成了對柳絮感慨整個心理流程的揭示。

  顯而易見,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實際上則是薛寶釵這位“人情練達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個性的寫照。她那種“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的處世態(tài)度,體現(xiàn)在柳絮“隨聚隨分”的形象描述中。她那種一心希望博取主子歡心,爭取登上“寶二奶奶”的寶座,擠進封建統(tǒng)治階層行列的人生追求,通過對柳絮直上青云的吟詠,毫不隱瞞地表現(xiàn)出來。因而,這首詞實際上就是對薛寶釵整個人生觀的最深刻的揭示。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5

  憶醉三山芳樹下,幾曾風(fēng)韻忘懷。黃金顏色五花開,味如盧橘熟。貴似荔枝來。

  聞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釀秋醅。試呼名品細推排。重重香腑臟,偏殢圣賢杯。

  注釋

  風(fēng)韻:風(fēng)度、韻致。

  盧橘:金橘的別稱。

  推排:評定。

  圣賢杯:酒杯。

  注釋

  風(fēng)韻:風(fēng)度、韻致。

  盧橘:金橘的別稱。

  推排:評定。

  圣賢杯:酒杯。

  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詞,是吟詠羊桃的`。羊桃又名五棱子,為福建特產(chǎn),和龍眼、橄欖、菩提果等齊名,七八月熟,味酸而有韻。此詞便圍繞羊桃這些特點展開描敘。詞的上片寫羊桃的產(chǎn)地及其特點。開頭二句寫產(chǎn)地。但作者沒直說,而是采用追憶的方式,言其在三山(今福州)芳樹下,飲美酒品羊桃,其風(fēng)味之美一直讓他難以忘懷。這兩句詞既寫出了羊桃風(fēng)韻之美,又巧妙地點出它是福建特產(chǎn),為后邊的敘寫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包S金”三句寫羊桃的特點與身價。言羊桃花其色金黃瓣五出;其味微酸,如成熟的盧橘,味道絕美;其身價之名貴,和荔枝不相上下?梢娧蛱疑、味俱佳,為水果之珍品,異常名貴。下片寫其他果品。故“聞道”二句另辟新意,言其聽人說過橘中可容四老,在其果中釀造秋酒。用傳說的故事,寫橘汁味美如酒!霸嚭簟比鋵戦僦獾拿F果品。言把名貴果品都取來,仔細加以考校、品評,每種果品的“腑臟”里都香香甜甜,為何偏要為酒所纏繞?“圣賢杯”三字和“憶醉”二字相照應(yīng),說明無須醉酒自娛,品味羊桃之類的名貴果品,也照樣令人陶醉,用委婉方式再次敘寫羊桃韻味之美,圓滿地結(jié)住了全詞。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6

  臨江仙·身外閑愁空滿

  朝代:宋代

  作者:晏幾道

  原文:

  身外閑愁空滿,眼中歡事常稀。明年應(yīng)賦送君詩。細從今夜數(shù),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注釋:

  。骸耙啤薄O鄷合嗑。東溪:泛指風(fēng)景美好的地方。近:“盡”。

  賞析:

  小晏多愁善感,對于人生,總是放不下他的思考,歡會之際難遣閑愁,春日臨近頓生希望,悲愁與歡樂,聚合與離散,總是此消彼長起伏回旋,在他的心靈之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波瀾。這首《臨江仙》詞,就可以看作是他的感情長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詞的上片寫的'是與友人在一起的酒筵歡會,卻以“眼中歡事常稀”來表現(xiàn),使歡樂也蒙上一層愁苦的陰影。因為聚會稀少,故而特別珍惜;因為珍惜,故而更怕這段歡事的終結(jié);因為怕它終結(jié)故而要仔細地數(shù)一數(shù)究竟還有多少個相聚的日子。作者真切地表述了細膩的心理活動,很是耐人尋味。

  下片當以“東溪春近好同歸”為核心,表述了作者對生活的取向和希望!皽\酒”與“深情”兩句,就其句式與內(nèi)涵而論,又是相互糾葛在一起的,這種筆法,本是《臨江仙》詞牌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習(xí)慣性的寫作要求,其間有對比,有連結(jié),或為對仗,或為互文。這兩句是說:淺酒無別人可勸,惟君能勸;深情無別人可知,惟君能知。這樣就把席間歡會的主客雙方的親密關(guān)系交代了出來。“東溪”,即東邊的溪山,泛言風(fēng)景秀麗之處,并不是實有的地名。選個好去處,攜同歸隱共賞春光,也就不會再有異地分離的情況了——這只不過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最后兩句是由“春近”二字引發(fā)出來的想象中的東溪美景:“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用十個字總寫春景,并不容易。選材欲其美,大概至少須得做到這么幾點方能合乎要求。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7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yīng)情盡,還道有情無?

  古詩簡介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回憶往事,抒寫了詞人與妻子之間的回憶。下片描寫周圍的景象,表達了詞人內(nèi)心的悲痛之情。全詞借景抒情,將詞人內(nèi)心的哀愁與對妻子的無比懷念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

  翻譯/譯文

  窗外,雨打芭蕉的點滴聲,使我記起了當初的情景,讓我的心都快要碎了。臨睡前又翻檢舊時書信,看著那寫滿相思情意的書箋,便記起當時她初學(xué)書寫還不熟練的模樣。

  看著這些散亂的書冊,不禁淚眼模糊。在這個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點著一盞孤燈。原以為情緣已盡,可誰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還是無情呢?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此詞雙調(diào)六十字,平韻格。

  “點滴”二句:點滴芭蕉,雨打芭蕉。杜牧《芭蕉》:“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崩钋逭铡短碜植缮W印ぐ沤丁罚骸皞恼砩先,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贝酥^夜雨喚起對于往事的思憶。

  舊時書:檢閱舊時情書。

  “鴛鴦”二句:追憶當初書寫鴛鴦二字的情景。

  緗帙(xiāng zhì):套在書上的淺黃色布套,此代指書卷。

  幽窗:幽靜的窗戶。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知,由正文內(nèi)容可以得知這是一首懷念亡妻的悼亡詞?滴跏辏1677年)盧氏因難產(chǎn)不幸去世,之后納蘭便陷入無限的'哀悼,這首詞即是盧氏死后所作。

  賞析/鑒賞

  文學(xué)賞析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贝巴庥甑温湓诎沤渡系穆曇,仿佛是在敲打著詞人不眠的思緒。從前伊人對鏡梳妝,嬌顏正好。即使相偎臨窗看雨,亦難掩蜜意濃情。但如今卻是夜雨迷離,孤枕難眠。那一聲聲雨打芭蕉,直將人帶進那無盡的回憶中去。

  冷雨夜,無眠時!耙宦曃嗳~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边@無盡的夜雨,正似那無盡的愁絲落入心間。那些深深淺淺的憂傷,仿佛總是在追逐人的心靈,就如這雨打芭蕉聲,讓人無法逃避。一點一滴尚可以承受,但雨中的千滴萬點卻無法承受。即算是干滴萬點,一時一刻倒也罷了,而這月月年年常年不息的哀苦,難以承受。容若心中的那種哀婉深痛,可想而知。

  “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舊時書,不是指書籍或書信,而是指當初愛人所臨摹的書法本子。這一句承首句而來,無眠時回憶往事,不由得又展開她昔日所臨的小字書卷。睹物思人,那清秀的筆跡,一如伊人的容顏。一握柔荑,手有余香。當初的溫馨景象仍然歷歷在心中,但那個沉靜柔婉的人兒,卻已經(jīng)不知去向了。從前的每時每刻,每一個場景,在心間一一閃現(xiàn)。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恍惚間都還在眼前;蛟S,從見到她的第一眼開始,那個身影就已經(jīng)在容若心中生根發(fā)芽,再也無法挪開。

  全詞通過描寫詞人對妻子的回憶以及抒發(fā)自己的不舍之情,布景、說情,將自己的不舍表達地淋漓盡致。

  名家點評

  澳門大學(xué)社會及人文科學(xué)學(xué)院中文系教授施議對《納蘭性德集》:“此首歌詞的中心意思是雨夜懷人。謂雨打芭蕉。點點滴滴,都在心頭。回憶往事,臨睡之前。仍然翻檢舊時詩書。記得當初,鴛鴦二字,原本很熟悉,認真寫起來,卻感到有點生疏。這是上片。點滴心欲碎,還展舊時書。為布景,謂散亂的冊卷,倦跟重看,已是模糊一片。黑夜里,雨窗前,孤燈一盞。原以為情已盡,緣已了,可怎知,有情、無情,多情、薄情,到底還是不能夠講清楚。這是下片。幽窗一燈孤,還道有情無。為說情。上片、下片,布景、說情,其所記敘,雖近在眼前,但其意旨,隨著有與無的思量,卻仍有馀地,可以推向久遠。這應(yīng)是納蘭言情詞的藝術(shù)價值之所在。”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8

  臨江仙·風(fēng)水洞作

  宋代蘇軾

  四大從來都遍滿,此間風(fēng)水何疑。故應(yīng)為我發(fā)新詩。幽花香澗谷,寒藻舞淪漪。

  借與玉川生兩腋,天仙未必相思。還憑流水送人歸。層巔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譯文

  地、水、風(fēng)、火從來都是所在充滿的,這里風(fēng)水絕佳,又有什么可疑的呢!這是故意讓我寫詩贊美的吧。各種幽雅的花香氣四溢,飄到了整個山澗、山谷之中,潭中秋天的水草似乎在隨風(fēng)起舞,水面上漾起細小而成圈的波紋。

  洞中清美的泉水要是借給盧仝泡茶喝,他一定會覺得兩腋習(xí)習(xí)生風(fēng),有飄飄欲仙之感,這樣,恐怕他連天仙都不會戀慕了。還煩請流水把我送回家。高峰上只剩下將要落山的太陽,草叢中的露水已經(jīng)沾濕了我的衣裳。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唐教坊曲。原用以歌詠水仙,故名。又名《雁兒歸》、《瑞鶴仙令》等。雙調(diào)小令,平韻格。

  風(fēng)水洞:《詩集》王文誥注引《杭州圖經(jīng)》:“洞去錢塘縣舊治五十里,在楊村慈巖院。洞極大,流水不竭,洞頂又有一洞,清風(fēng)微出,故名曰風(fēng)水洞!

  四大:佛教以地、水、火、風(fēng)為四大。認為此四者廣大,能產(chǎn)生出一切事物和道理。

  寒藻:指秋天的`水藻。淪漪(戶衣):《詩經(jīng)·魏風(fēng)·伐檀》:“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chún)兮,河水清且淪漪!睖S,細小而成圈的水紋。漪,語氣詞。

  玉川:唐詩人盧仝(tóng),號玉川子。兩腋:。兩邊胳肢窩。盧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云:“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憑:煩請。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八月,蘇軾游風(fēng)水洞,被風(fēng)水洞的美景所吸引,作該詞描敘游覽的經(jīng)歷和感受。

  賞析

  上片著重寫風(fēng)水洞中清美的境界。開頭兩句緊扣題目中“風(fēng)水”二字落筆,以議論領(lǐng)起全詞:“四大從來都遍滿,此間風(fēng)水何疑!”這是用佛家的眼光觀照自然,是對“風(fēng)水洞”之所以得名的一種詮釋。毫無疑問,這是詞人接受了佛家宇宙觀的一種體現(xiàn)。詞人仿佛接觸到了“源頭活水”由此獲得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故應(yīng)為我發(fā)新詩!倍笾懺~人在風(fēng)水洞發(fā)現(xiàn)的別具美感的景物:“幽花香澗谷,寒藻舞淪漪!边@兩句扣住了風(fēng)水洞“流水不竭”、“清風(fēng)微出”的特點,結(jié)合著詞人的視覺感受和嗅覺感受,寫出了一個藏嬌蘊秀、清美絕人的境界,多少也帶有“妄意覓桃源”(《風(fēng)水洞二首和李節(jié)推》詩)的思想傾向。

  下片自抒所感,并寫出出洞后所見!敖枧c玉川生兩腋,天仙未必相思!边@兩句是想象,是夸張,實際上表達了對風(fēng)水洞中“水”的極度贊賞,又很有幽默感。以下轉(zhuǎn)到寫出洞歸來!斑憑流水送人歸”一句,承上轉(zhuǎn)下,點出一個“歸”字,而且運用擬人手法,把“流水”以至風(fēng)水洞都寫得富有人情味,詞人此行的滿足和快樂也就見于言外了。篇末兩句承上“歸”字,寫歸途中的景物“層巔余落日,草露已衣!痹~人通過景物描寫,表明己到了傍晚時分,詞人白天在風(fēng)水洞逗留的時間之長,就可想而知了。倘若仔細品味,夕露“沾衣”的話興許還另有一層深意在。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五首》之三中描寫了自得其樂的勞動生活,后半首寫道:“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痹撛~在模山范水與紀游之外,還隱隱流露出超脫的審美趣味以及對人生自由境界的追求。

  全詞由游覽而至生出歸田園的意向,結(jié)尾處意蘊深厚,既是情緒流程的歸宿,也是詞人的終生追求。寫景、抒情、議論都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表現(xiàn)方法,該詞將寫景、抒情、議論結(jié)合了起來,也可以說是詞的詩化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9

  臨江仙·西湖春泛

  堤曲朱墻近遠,山明碧瓦高低。好風(fēng)二十四花期。驕驄穿柳去,文艗挾春飛。

  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霧霏霏,間情不受酒禁持。斷腸無立處,斜日欲歸時。

  翻譯

  水中行船,堤岸曲折,岸上紅墻時近時遠,遠山明麗,近樓碧瓦高低相間。春風(fēng)吹到二十四番,駿馬在綠柳間馳穿,畫船追著春色瀏覽。

  簫鼓聲聲震天猶如晴天響雷一般,香霧在湖面彌漫,笑聲歌聲不斷。情趣涌現(xiàn),哪里還受酒的束管?面前美景歡樂一片,我卻冷眼旁觀,憂愁令腸斷,此處無我立腳之點。已經(jīng)日落要歸返,我卻仍與傷感凄涼相伴。

  注釋

  二十四花期:指花信風(fēng)。

  驕驄:壯健的驄馬。

  殷殷:形容吹簫擊鼓聲音如雷聲陣陣。

  閑情不受酒禁持:指游春的好心情需開懷暢飲。

  鑒賞

  這是一首紀游抒懷詞,寫詞人春泛西湖的所見所聞所感。全詞分兩個部分:上片與過片的前兩句為前半部分,詠西湖春泛之全景,氣氛歡快;末三句為后半部分,寫自己泛舟欲歸,情調(diào)黯然。臨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原曲多用以詠水仙,故名。“堤曲朱墻近遠,山明碧瓦高低!鼻核鲝澢牡胤。兩句大意是:春天的西湖周圍,山明水秀,風(fēng)景怡人。在長堤的水流彎曲處,坐落著許多亭臺樓榭,紅墻碧瓦,遠近高低縱橫。起二句對仗工整,總寫西湖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色彩鮮明,氣韻橫生!昂蔑L(fēng)二十四花期,驕驄穿柳去,文舟益挾春飛!焙蔑L(fēng)二十四花期:即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古人將春天前后八個節(jié)氣分屬二十四種花,它們是: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蘭花、山礬;立春迎春、櫻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驚蟄桃花、棣棠、薔薇;春分海棠、梨花、木蘭;清明桐花、麥花、柳花;谷雨牡丹、荼種、楝花。驄:原指毛色青白相雜的馬,也泛指馬。文罦:即畫舫。罦,刻有罧首的船。三句大意是:在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輕吹的三四個月中,西湖邊風(fēng)景如畫,游人如織。騎馬的游客在柳樹間穿行;湖中畫船如云滿載春色蕩漾往來!膀湣弊挚坍嫵鲇慰偷陌蝗灰馀d,“文”字更為此畫面增添了幾許綺麗的色彩!昂嵐那缋滓笠,笑歌香霧霏霏!币笠螅菏⒋蟮臉幼印v盒稳菰茪、霧氣很盛的樣子。兩句大意是:西湖邊上簫鼓齊鳴,樂聲喧天,仿佛晴空響雷一般。笑聲歌聲不斷,隨著花香彌漫于湖上。此二句從聽覺和嗅覺方面著筆,進一步刻畫出西湖春天的熱鬧繁盛景象!伴e情不受酒禁持,斷腸無立處,斜日欲歸時。”禁持:是宋、元方言,擺布、糾纏的意思。三句大意是:心中甚感幽獨落寞,即使喝得醉意醺醺也高興不起來。滿腹愁苦無處訴說,唯有在斜陽之下凄涼地歸去。這一部分寫詞人將自己悄然置身于繁盛熱鬧的.場面之外,大有辛棄疾《玉案》詞中的主人公“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時“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情味。從寫作技巧上來說,這是一種對比的章法,臨結(jié)一轉(zhuǎn),給人以無窮的回味余地。

  這首小詞情景反襯。詞人置身花香彌漫、歌舞喧天的西湖春景中,心中充滿凄涼,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典型手。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10

  臨江仙引·渡口

  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西郊又送秋光。對暮山橫翠,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凄涼。

  香閨別來無信息,云愁雨恨難忘。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

  翻譯

  傍晚離開渡口,乘瘦馬登上山崗平坦路。西郊又送來了秋日的鳳光景色。暮色中,山上呈現(xiàn)的翠綠色,襯托著紛紛飄落的黃葉。登高思遠,南國的秋景,無處不凄涼。

  自從和她離別以來彼此便杳無音信,難忘那云愁雨恨的離別之情。指著回歸京城的道路,但見霧靄籠罩著廣闊無際的茫茫水面。淚眼情意專注,向遠處望去,直到看不見,終日就這樣獨自佇立,直到夕陽西沉。

  注釋

  臨江仙引:詞牌名,正體雙調(diào)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后段六句,三平韻。

  向晚:近晚,傍晚。

  陟:登上。

  平岡:平緩的山脊。

  暮山:暮色中的山。

  橫翠:翠色橫亙。

  襯:以暮山為背景襯托。

  飄黃:黃葉飄零。

  素景:秋景。

  楚天:長江中南部天空,此指南方天色。

  云愁雨恨:因男女戀情而引起的煩惱。

  帝城:京城。

  凝情:全神貫注。

  望斷淚眼:即淚眼望斷。望斷,望盡。

  賞析

  上片在人物活動中寫景:渡口斜陌,瘦馬行人,登平岡而望秋景,從暮山橫翠、殘葉飄黃中生發(fā)出憑高念遠的凄涼之感。下片懷念香閨佳人,因久無信息而煩惱愈深,舊情難忘。意欲返回帝城,卻又煙水茫茫,歸期無望,只好獨立斜陽,望斷淚眼。

  此詞表面上雖寫的是旅途相思之情,但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慨實在多于相思之情。詞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馬,陟平岡,在深秋暮色中,面對的只是暮山橫翠、殘葉飄黃,非常的凄涼。此刻,或許只有脈脈溫情可以撫慰他孤獨的懷抱,但“香閨別來無信息”,他所能把握的,只有一些溫馨的回憶,也只是回憶而已。而另一方面,“帝城歸路”又“煙水茫!,縱使他“凝情望斷”了“淚眼”,最終也只留下一個“盡日獨立斜陽”的孤獨的身影。漂泊,阻斷了過去和未來,使漂泊者成為一個純粹孤獨的存在,一個被時間和空間同時剝離了的存在,這是非常悲哀的。

  這首詞語言凝練,節(jié)奏舒緩,首尾呼應(yīng);通篇不用典實,不施涂澤,清暢如話,彌見其天真率意也。

  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屢次下第,經(jīng)過艱難曲折,終于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進士,隨即踏入仕途。這時詞人約近五十歲了。他入仕之后長期擔(dān)任地方州郡的掾吏、判官等職,久困選調(diào),輾轉(zhuǎn)宦游各地,很不得志。這首《臨江仙引》就是他入仕之后所寫的羈旅行役之詞。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11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譯文

  柳林外傳來輕輕的雷鳴,池上細雨蒙蒙;雨聲浙淅瀝瀝,滴在荷葉上發(fā)出細碎之聲。不久小雨即停,小樓西角顯現(xiàn)出被遮斷的彩虹。我們靠倚欄桿旁,直等到月亮東升。

  燕子飛回門前,窺伺著飛到畫梁間;我從玉鉤上放下門簾。床上竹席紋路平展,好像清涼的水波,卻無波紋涌動。床頭放著水晶雙枕,她的金釵從發(fā)上墜下,橫放枕邊。

  注釋

  輕雷:雷聲不大。

  闌干(lán):縱橫交錯的樣子。

  月華:月光、月色之美麗。這里指月亮。

  畫棟:彩繪裝飾了的梁棟。

  玉鉤:精美的簾鉤。

  簾旌(jing):簾端下垂用以裝飾的布帛,此代指簾幕。

  “涼波”句:指竹子做的涼席平整如不動的波紋。

  。╠iàn):竹席。

  水精:即水晶。

  “傍有”句:化用李商隱《偶題》:“水文簟上琥珀枕,旁有墮釵雙翠翹”。

  墮(duò):脫落。

  賞析

  此詞寫夏日傍晚,陣雨已過、月亮升起后樓外樓內(nèi)的景象,幾乎句句寫景,而情盡寓其中。

  柳在何處,詞人不曾“交待”,然而無論遠近,雷則來自柳的那一邊,雷為柳隔,音量減小,故曰“輕雷”,隱隱隆隆之致,反異于當頭霹靂。雷在柳外,而雨到池中,池水雨水難分彼此。雨來池上,雷已先止,唯聞沙沙颯颯,原來是“雨聲滴碎荷聲”。奇不在兩個“聲”字疊用。奇在雨聲之外,又有荷聲。荷聲乃其葉蓋之聲。又著“碎”字,蓋為輕雷疏雨,雨本一陣,而因荷承,聲聲清晰。

  雨本不猛,旋即放晴故曰“小樓西角斷虹明”。斷虹一彎,忽現(xiàn)云際,則晚晴之美,無以復(fù)加處又加一重至美。又只下一“明”字,而斷虹之美,斜陽之美,雨后晚晴的碧空如洗之美,被此一“明”字寫盡,因為它表現(xiàn)了極其豐富的光線、色彩、時間,境界深遠。

  斷虹現(xiàn)于小樓西角。由此引出上片聞雷聽雨之人。其人獨倚畫闌,領(lǐng)此極美的境界,久久不曾離去,一直到天邊又見了一鉤新月,宛宛而現(xiàn)!霸氯A生”三字,繼“斷虹明”三字,美上增美,其筆致溫麗明妙,匪夷所思。

  下闋繼月華生而再進一層,寫到闌干罷倚,人歸簾下,夜深了。涼波比簟紋,已妙極,又下“不動”字,下“平”字,寫透靜處生涼之境。水晶枕,加倍渲染畫棟玉鉤,是以精美華麗之物寫理想的人間境界。而結(jié)以釵橫,則寫出夏夜人不寐的情狀。

  詞的上闋寫室外景色,輕雷疏雨,小樓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尤其是“斷虹明”三字和“月華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極美的境界。下闋寫室內(nèi)景象,以精美華麗之物又營造出一個理想的人間境界,連燕子也飛來窺視而不忍打擾。結(jié)尾兩句是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引人遐想,艷而不俗。

  創(chuàng)作背景

  詞中的這位女主人公,她的生活無疑是華貴的,她的心靈卻并不歡快。涼席上,玉枕旁,陪伴她的.只有她自己金釵。這就暗示著:她正獨守空閨。她在妝樓倚欄依望。她聽到雷聲、雨聲、雨打荷葉聲,卻聽不到丈夫歸來的馬蹄聲。她看到雨后彩虹,夜空的新月,卻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又在無望的期待中度過一個炎夏的永晝。她只得悵悵的,懨懨的,獨自回到閨房,垂下珠簾,因為她不愿那成雙捉對的燕兒窺見她的縈寞,嘲笑她的孤單,可以想見,睡夢中她一定仍在期待。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12

  臨江仙·冬日即事

  自古相從休務(wù)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云重作春陰。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

  聞道分司狂御史,紫云無路追尋。凄風(fēng)寒雨是骎骎。問囚長損氣,見鶴忽驚心。

  翻譯

  到了自古以來的休假日,無事可做,只有靠低唱輕聲吟來消磨時光。天低云重春日陰沉沉,室內(nèi)宴席座上的人已經(jīng)半醉,室外雪花不停地飄落,地上的積雪愈來愈厚。

  想效仿杜牧的狂放,可惜今日沒有紫云。凄風(fēng)寒雨、時光匆匆催人很緊,審訊囚犯時間長了會損氣,見到飛翔的鶴時感到自愧驚心。

  注釋

  休務(wù):停止公務(wù),即休假。宋人習(xí)用語。

  坐:同“座”。

  骎骎:疾速的樣子。

  問囚:指審案斷獄等公務(wù)。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正月,李公恕自京東轉(zhuǎn)運判官召赴汴京,路過徐州,蘇軾作該詞相贈。

  賞析

  上片從假日的寂寞寫起。自古以來,人們在一起度假日,隨意唱歌、吟詩等。說假日“低唱微吟”,似乎頗有雅趣,其實是聊以解除寂寞而已。接著描寫了當前的天氣情況:天幕低垂,云氣濃重,造成了春日的陰霾。這一句寫景并非閑筆,一方面為下文的“雪”、“雨”作背景,一方面也襯托出人內(nèi)心的沉悶。而后寫到與友人的宴飲,并用室外的雪景作映襯:“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這是兩個無聲的.“鏡頭”:一個寫人,一個寫景,一個寫室內(nèi),一個寫室外,一個寫靜態(tài),一個寫動態(tài)(雪花不停地飄落,地上的積雪愈來愈厚)。這很容易使人想起“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句)一類詩句。在這里,蘇軾用清冷、寂寥的氛圍,有力地烘托出“人”相對無言,只是以酒遣愁的離情別緒,以及內(nèi)在的孤獨感。

  下片“聞道”兩句,承上“坐中”,借晚唐杜牧的風(fēng)流韻事,反其意而用之,說宴會并無美妓聲樂之歡,以見其單調(diào)無味,郁郁寡歡。也可以說,這里是借“分司狂御史”“追尋”紫云的故實,作了一筆反襯。蘇軾再用“凄風(fēng)寒雨”加倍渲染,更使人感到有點透不過氣來。蘇軾為什么這樣寫,結(jié)尾處透露了此中消息,原來,蘇軾長期為審案斷獄等公務(wù)所累,每當看到鶴時,便忽然想到隱居生活的閑逸。話說得比較婉轉(zhuǎn)含蓄,實際意思是說,對仕宦生涯感到厭倦,而向往林下的隱居生活。蘇軾后來在《鶴嘆》詩中寫道:“驅(qū)之上堂立斯須,投以餅餌視若無。戛然長鳴乃下趨,難進易退我不如!迸c蘇軾自己在仕途上的進退聯(lián)系起來,其意比較顯豁,有助于讀者理解“見鶴忽驚心”這一句的深意。

  全詞,雖為送別之作,但敘寫與議論的主要內(nèi)容卻是仕宦生活,表達得比較隱約和深沉,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作法是比較少見的。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13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

  人生長恨水長東。

  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鐘。

  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譯文

  古往今來北邙山下的道路,黃塵滾滾不知老盡了多少英雄。人生令人遺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永無盡頭。心中的苦痛能和誰說,放眼把空中的歸雁遠送。

  那舉世顯赫的功名有什么用?過去實在是錯怪了天公。放聲高唱一曲飲盡千杯酒。身為男子漢,關(guān)鍵在于言行的正確性,而不是以困厄與顯達來論定成敗。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格律俱為平韻格,雙調(diào)小令,字數(shù)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常見者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孟津:黃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縣東,洛陽東北。

  北邙(máng)山:即邙山,在洛陽北,黃河南。王公貴胄多葬于此。

  黃塵:指歲月時光。

  幽懷:隱藏在內(nèi)心的`情感。

  底:何,什么。

  浩歌:放聲高歌,大聲歌唱。

  鐘:同盅。

  行處:做官或退隱。

  窮通:窮困與顯達。

  賞析:

  由詞題不知,此詞作于由洛陽赴孟津的途中。元好問自公元1218年(金宣宗興定二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時間行跡多在河南。作者觸景傷感,吊古傷今,來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陽縣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樂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黃塵老盡英雄”的感慨。這里的“老盡”蘊含著作者對英雄不遇,空老京華的無限感傷,不由不發(fā)生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慨嘆”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句,但更為悲壯。作者的一腔幽怨無人共語,有英雄獨立的悲涼,“遠目送歸鴻”源自嵇康的“目送歸鴻,手揮五弦”《贈秀才入軍》和賀鑄的“恨登山臨水。和寄七弦桐,目送歸鴻”(《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句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說理,英雄無奈,只好作自我寬慰語:“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功名也只不過是過眼煙云,唯有洗歌美酒,天倫至愛,才是人間樂事呀。所以詞最后,作者發(fā)出:“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的感慨。這也正是他在收復(fù)失地,重返家園的理想行當國孝無恢復(fù)之謀的現(xiàn)實的矛盾之中,希望與失望情緒交織而構(gòu)筑成情緒。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不見跳魚翻曲港,湖邊特地經(jīng)過。蕭蕭疏雨亂風(fēng)荷。微云吹散,涼月墮平波。

  白酒一杯還徑醉,歸來散發(fā)婆娑。無人能唱采蓮歌。小軒欹枕,檐影掛星河。

  賞析:

  此詞抒寫作者與客湖上飲歸的情懷。詞之片寫宴集既散,余興未盡,下片寫湖上歸來后的心情。全詞風(fēng)格于簡淡中見含蓄。

  上片起首兩句寫詞人于宴集結(jié)束后,興致猶濃,特地繞道來到湖邊,原想看看湖邊港灣水草茂密之處那些翻跳出水、閃著白光的魚兒,但夜色朦朧,湖水平靜,只聽得雨聲稀朗,打落隨風(fēng)翻亂的荷葉上。

  這首兩句是倒裝句,表現(xiàn)出作者的體物入微!皡s傍水邊行,葉底跳魚浪自驚!保ā赌相l(xiāng)子》)觀看魚兒從水中跳起又落下本是他的.樂趣,但眼前天暗波平,只有晚風(fēng)疏雨翻亂荷葉的蕭蕭之聲。忽然,風(fēng)過處,云散去,一片涼月,影入湖中。這里不說是月影,而要說月墮平波,乃是由于作者正注目沉沉湖水,忽然湖清見月,幾疑月兒從天上落下。

  過片謂詞人于酒宴之上僅僅飲下一點白酒,就竟然頗有醉意“散發(fā)婆娑”,極寫自己披頭散發(fā),徘徊納涼,以解除酒后燥熱煩悶之感。“無人”句是說想聽支采蓮小曲,聊以解悶,但夜深人靜,無人放歌,而愁悶也只好郁積心底,無從排遣。這里的“無人”,其實是藉以說明作者的沉憂和孤獨感,也是深一層的寫法。

  結(jié)尾兩句寫夜深之后,作者于小軒中倚枕而臥,難以入睡,但見月光之下,屋宇飛檐,投影于地,十分清晰,天上銀河垂懸,好似掛檐角之上。通過這一靜景描寫突出了作者月夜沉思的形象。

  作者月下沉思的具體內(nèi)容,詞中沒有點透,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給人以意蘊深長之感。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15

  原文: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zhuǎn)教人憶春山。

  湔裙夢斷續(xù)應(yīng)難。

  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譯文:

  柳絮楊花隨風(fēng)飄到哪里去了呢?原來是被冬日的積雪冰層、嚴寒的風(fēng)所摧殘了,五更時這株柳樹只顯得凄冷蕭疏。皎潔的明月無私普照,無論柳樹稀疏還是繁茂,都把自己的光芒給了它。

  特別是在這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回憶起當年的那個女子。如今斯人已逝,即使夢里相見,可慰相思,但好夢易斷,斷夢難續(xù)。遂將愁思寄給西風(fēng),可是,再強勁的西風(fēng)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不盡憂愁。

  注釋:

  臨江仙:雙調(diào)小令,唐教坊曲!稑氛录啡搿跋蓞握{(diào)”,《張子野詞》入“高平調(diào)”。

  層冰:厚厚之冰。

  憔悴:瘦弱無力臉色難看的樣子: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關(guān):這里是關(guān)切、關(guān)懷之意。

  最是:特別是。

  繁絲:指柳絲的繁茂。這兩句里的“柳絲”和“春山”,都暗喻女子的眉毛。

  春山:春日之山。又,春山山色如黛,故借喻女子之眉毛,或代指女子。這里指代亡妻。

  湔(jiān)裙夢斷:意思是涉水相會的夢斷了。湔裙,濺濕了衣裙。

  西風(fēng):從西方吹來的風(fēng)。

  賞析:

  這是一首借詠寒柳而抒傷悼之情的詞作,納蘭在詞中詠物寫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遠,可謂是其詠物詞中的佳作,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曾這樣評價這首詞:“余最愛其《臨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灾杏形,幾令人感激涕零,納蘭詞亦以此篇為壓卷!

  “飛絮飛花何處是”,詠柳詠柳,開門見山:柳絮呀,隨風(fēng)飄到哪里去了呢?花兒呀,隨風(fēng)飄到哪里去了呢?——咦,說柳絮自然應(yīng)該,畢竟是詠柳,可這個”花兒”是從哪里出來的呢?誰見過柳樹開花呢?明明是詠柳,怎么突然出來個楊花呢?的確,楊樹、柳樹本是兩種不同的樹,但由于它們的種子楊花和柳絮都帶有白絮能飛,飛絮期又基本相同,因此楊花和柳絮在古典詩詞中常常被認為是代表同一個意象,而納蘭在這里用到“楊花”的意象,估計是想要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除了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之外,還因為楊花作為詩詞當中的一個意象符號,獨有一些復(fù)雜的含義。

  “疏疏一樹五更寒”,“疏疏一樹”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意象,此時交迭在一起,卻把夜闌、更殘、輕寒這些意象付諸于柳樹身上,使柳樹獲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樹更加順理成章地成為詞人的情感投射的客體。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遞進一層,似在說明月無私,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照耀,一般關(guān)懷。貌似在寫明月,實則是容若自況:柳樹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減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愛;伊人就算永訣,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zhuǎn)教人憶春山”,下片轉(zhuǎn)折,由柳樹而及女子,由當下而及回憶,是說:最是在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去想起當年的那個女子。

  春山,作為詩詞中一個常見的意象,既可以實指春色中的山巒,也可以比喻為女子的眉毛。宋詞有“眉掃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便是以春山喻眉,以秋水喻眼,而一“掃”一“裁”,是形容女子描眉畫眼的可愛的梳妝動作。春山既然可以比喻為女子的蛾眉,便也可以用作女子的代稱,容若這里便是此意。由柳葉的形態(tài)聯(lián)想到蛾眉的妙曼,聯(lián)想到心愛的女子,曾經(jīng)的故事。接下來仍是追憶那位女子,即“湔裙夢斷續(xù)應(yīng)難”。湔,這里是洗的意思。舊日風(fēng)俗,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女人們相約一同到水邊洗衣,以為這樣可以除掉晦氣。上巳節(jié)和清明節(jié)隔得不遠,所以穆修有詩說“改火清明度,湔衫上巳連”。這種戶外聚眾的日子往往提供給了男男女女們以堂而皇之地偷偷約會的機會。

  這是一首詠物詞,詠的是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詠柳詠柳,開門見山:柳絮呀,隨風(fēng)飄到哪里去了呢?花兒呀,隨風(fēng)飄到哪里去了呢?——咦,說柳絮自然應(yīng)該,畢竟是詠柳,可這個”花兒”是從哪里出來的呢?誰見過柳樹開花呢?

  明明是詠柳,怎么突然出來個揚花呢?正確的答案是:楊花和柳絮其實都是一回事,都是柳樹上飄飛的那種一團一團的白色絨毛,現(xiàn)在還是很常見的。

  柳絮為什么又叫楊花呢?這是子從父姓,因為柳樹有個別名叫“楊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其實就是“飛絮何處是”,但這里特別用了“飛花”的意象,除了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之外,還因為楊花作為詩詞當中的`一個意象符號,獨有一些復(fù)雜的含義。

  楊花是一個飄零無助的意象。傳說,楊花如果飄落到水中,就會化為浮萍。這個傳說細想一下是非常凄涼的,因為楊花本身就是飄零無根之物,好容易在水里落了腳,卻又化為浮萍,依然是個飄零無根之物!帮h零無根”至此便有了一種宿命的悲劇感。

  看,柳絮(楊花),其命運即便終于能擺脫飄泊無根,也只是淪落泥濘而已,益發(fā)可悲。——當然,這都只是附著在柳絮(楊花)之上的文學(xué)意象,如果從科學(xué)角度說,柳絮其實是柳樹的種子,被絨毛包裹著隨風(fēng)飄飛,找地方去生根發(fā)芽、孕育新生去了。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容若發(fā)問柳絮飄飛生涯的命運歸屬,自問自答說“層冰積雪摧殘”,意思是和“已作沾泥絮”差不多的,只是,“層冰積雪”也是個由來有自的文學(xué)符號,在字面意思之外還有其特定的所指。

  “層冰積雪”,語出《楚辭·招魂》:“層冰峨峨,積雪千里”,如果聯(lián)系一下《招魂》的上下文,意義就更加明確了:

  魂兮歸來,北方不可以止些。

  層冰峨峨,積雪千里些。

  歸來歸來,不可以久兮。

  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

  那么,如果把“飛絮飛花何處是”與“層冰積雪摧殘”在《招魂》上下文的背景里聯(lián)系起來,就會讀出新的一層意思:柳絮離開了柳樹的懷抱,如同魂魄一般散漫地飛向極北極北的天堂,可那里太寒太冷了呀,為什么你不回來呢?——這時候再來聯(lián)系一下詞題的“寒柳”,詠的是“柳”,為的是“留”。這首詞的主題至此而明朗,兩個字悼亡。

  “疏疏一樹五更寒”,“疏疏一樹”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意象,此時交迭在一起,卻把夜闌、更殘、輕寒這些意象付諸于柳樹身上,使柳樹獲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樹更加順理成章地成為詞人的情感投射的客體。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遞進一層,似在說明月無私,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照耀,一般關(guān)懷。貌似在寫明月,實則是容若自況:柳樹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減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愛;伊人就算永訣,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zhuǎn)教人憶春山”,下片轉(zhuǎn)折,由柳樹而及女子,由當下而及回憶,是說:最是在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去想起當年的那個女子。

  春山,作為詩詞中一個常見的意象,既可以實指春色中的山巒,也可以比喻為女子的眉毛。宋詞有“眉掃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便是以春山喻眉,以秋水喻眼,而一“掃”一“裁”,是形容女子描眉畫眼的可愛的梳妝動作。春山既然可以比喻為女子的蛾眉,便也可以用作女子的代稱,容若這里便是此意。由柳葉的形態(tài)聯(lián)想到蛾眉的妙曼,聯(lián)想到心愛的女子,曾經(jīng)的故事……

  接下來仍是追憶那位女子,即“湔裙夢斷續(xù)應(yīng)難”。

  湔jian,這里是洗的意思。舊日風(fēng)俗,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女人們相約一同到水邊洗衣,以為這樣可以除掉晦氣。上巳節(jié)和清明節(jié)隔得不遠,所以穆修有詩說“改火清明度,湔衫上巳連”。這種戶外聚眾的日子往往提供給了男男女女們以堂而皇之地偷偷約會的機會。

  這首詞,曾被那位對納蘭詞評價不高的陳廷焯贊為納蘭詞中的壓卷之作,不知道容若聽到了會不會高興一些呢?無論如何,“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眉彎”,都是性靈之句,非摯情摯性之奇男子無以得之。

  納蘭何以有此“憔悴也相關(guān)”,“西風(fēng)多少恨”的傷感情調(diào)?清朝氣數(shù)正旺盛,卻有此醒人氣的詞人和詞作,真是可悲可嘆可欽。

  這首作品是納蘭集中得后人推譽最力的佳作之一,不但多種選集闌入,陳廷焯甚至作出“言之有物,幾令人感激涕零”之“壓卷之作”的崇高評價!皦壕怼迸c否姑且不置論,“言之有物”則可以作點簡單分析。

  詠物為古典詩詞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殼,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質(zhì),是核心。所以詠物之作要求摹寫神理而不能徒賦形體,同時還要不粘不離,保持一個恰好的分寸。以此繩衡這首小詞,在“層冰積雪摧殘”、“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等句刻畫出那婀娜楊柳的“寒意”之外,詞人更著重“摧殘”、“憔悴”、“夢斷”、“西風(fēng)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的情感的抒寫,亦將他復(fù)雜凄咽的內(nèi)心感受特別深曲又特別準確地傳遞出來。寫寒柳而字里含情,弦外有音,此之謂“言之有物”。

  還要深思一層,“言之有物”之“物”究竟能否落實呢?有文章指出這首詞借詠柳而寄寓對亡妻的哀思,實亦即悼亡之作。作為一種猜測容或可以,但作為學(xué)術(shù)研究,在本篇不能肯定作年在其妻逝世之后的情況下,則不可以武斷地這樣定論。如果說里面寄托有納蘭一貫婉轉(zhuǎn)哀涼的身世之感,那也就足夠了。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04-03

臨江仙·柳絮原文及賞析10-21

《臨江仙·柳絮》原文及賞析01-31

臨江仙·柳絮原文及賞析09-23

臨江仙·柳絮原文、賞析09-24

臨江仙·暮春原文、賞析09-24

臨江仙·暮春原文賞析07-03

臨江仙·梅原文、賞析07-30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精)10-19

臨江仙·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