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過秦論》的疑難解析
1、《過秦論》鋪寫九國人多勢眾,是為了什么?極寫陳涉的卑微弱小,又是為了什么?
《過秦論》對于秦國以外的其他九國──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的勢力作了極為鋪張的敘述。
當秦國日益強盛、不斷擴大疆土的時候,諸侯各國害怕了,于是,會盟而謀弱秦,合從締交,相與為一,它們集合結盟,商量削弱秦國的辦法;采取合縱的外交策略,締結了外交關系,互相支持,結成一體。它們不惜用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重大代價,來招攬?zhí)煜沦t才;它們那里有以養(yǎng)士聞名的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它們會集了各個方面的人才,其中有不少能夠為之謀、通其意、政其兵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他們做了各種準備,便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這使人感到,九國確是人多勢眾,秦國面對如此強大的九國聯盟,其處境的艱危是可想而知的。
但事實不是這樣。秦國面對九國已經兵臨城下的百萬雄師,卻毫無懼色。它敢于開關延敵,大開關門,讓敵兵進來。秦國不費吹灰之力,天下諸侯就已經疲困不堪了。九國的軍隊被打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落花流水。
文章寫到這里,我們才明白了:原來作者鋪敘九國的強大,實在是為了映襯秦國的強大。寫九國是為了寫秦國。把九國寫得這樣人多勢眾,卻被秦國輕而易舉地徹底擊敗,這才更顯出秦國的強大來。正如《水滸傳》寫武松打虎,越是渲染那吊睛白額大蟲的兇猛無比,就越是映襯出武松超乎尋常的膽略和勇力一樣。如果武松打的是不足稱道的幼虎或是什么貓、狗之類,那武松也就不足稱道了。
至于作者極寫陳涉的卑微弱小,目的也在于映襯。作者把陳涉和九國諸侯作了四個方面的比較,認為陳涉地不如諸侯,武器不如諸侯,軍隊不如諸侯,謀慮不如諸侯。按理,在這種情況下,既然秦國曾經輕而易舉地徹底擊敗九國,那也就可以輕取陳涉了。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秦國不但不能勝陳涉,反倒被陳涉一舉滅亡。一個卑微弱小的四不如諸侯的陳涉,卻能夠一舉滅亡秦國,可見秦國已經攻守勢異,不是統一前的秦國了。
如果作者不極力寫出陳涉的卑微弱小,就不能映襯出滅亡秦國之易;如果把陳涉寫得很強大,甚至比九國的力量還要強大得多,那也就不能充分表現出秦國的脆弱和國勢的變化。
作者采用上述那種映襯的寫法,有助于發(fā)人深思:為什么強盛了百有余年、曾經并吞天下諸侯的秦國,會如此迅速地敗亡于卑微弱小的陳涉呢?這是為什么呢?作者過秦的深意已經隱含在這里面了。
。病⑶爻倪^失,只在仁義不施四字,為什么作者一直不說,到結尾才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賈誼寫《過秦論》旨在過秦,在于指責秦朝的過失,為漢文帝提供改革政治、避免社會危機的歷史借鑒,以為長治久安之計。
秦朝的過失,只用仁義不施四個字就說盡了。但作者一直不說,到篇末才加以點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好處就在于能夠使讀者造成懸念,在對比分析中逐步弄清問題的癥結,逐步接近作者的觀點,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的結論,收到畫龍點睛、水到渠成的藝術效果,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先從秦國的興盛寫起,由初盛、益盛而極盛,作三個發(fā)展階段的敘述。這個時期,秦國不斷強盛起來,戰(zhàn)略上處于攻勢,任何諸侯國都不能與之抗衡。即使象九國那樣合縱抗秦,也終于土崩瓦解,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到秦始皇時,國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續(xù)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長城。天下大局已定,在秦始皇看來,他的帝業(yè)已經成為金城湯池,牢不可破了,將自一世而至萬世,子子孫孫,傳之無窮。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當秦國處于戰(zhàn)略攻勢的時候,是何等聲顯赫、威震殊俗,銳不可當!
可是,就在秦始皇力圖鞏固帝業(yè)的時候,亡國的禍根也就埋下了。他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殺天下豪杰,收天下之兵。執(zhí)敲撲以鞭笞天下,用暴政來統治人民。秦始皇一死,那卑微弱小的陳涉便倔起阡陌之中,天下云集響應,迅速滅亡了秦朝。
從這里我們又可以看到,當秦朝處于戰(zhàn)略守勢的時候,是何等脆弱無力、不堪一擊、一觸即潰!
攻時凌厲,守時脆弱,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這是為什么呢?
末段,作者進一步指出,山東之國的強大和卑微弱小的陳涉是不可同年而語的,但秦國卻能夠以一個諸侯國的地位和力量,招八州而朝同列,招今雍州之外的八州臣服秦國,使同列的諸侯前來朝拜入貢,然后以六合為家,統一天下。而在統一天下之后,卻被力量遠不如山東各國的陳涉一舉滅亡了,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一個陳涉發(fā)難起事,竟然使秦朝的帝王宗廟全被毀滅,國家破亡,秦二世為趙高所殺,子嬰為項羽所殺,成為天下人的笑柄。這是為什么呢?
文章寫到這里,作者才最后點出:導致秦國攻守之勢異的根本原因,在于仁義不施。這就是結論,也就是作者所要指責的秦朝的最大的過失。
篇末點題,妙在畫龍點睛、水到渠成。
。场ⅰ哆^秦論》一文是如何進行反復比照,逐層深化的?
作者為了論述中心,反復比照,逐層深化。先是遠比,作者寫陳涉的出身卑微,才能平庸,不成軍旅,可是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隨即得到天下人的響應、支援,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寫陳涉起事如此之易,和前文寫諸侯攻秦如此之難,遙為映照,對比鮮明,為下文議論作了必要的鋪墊。再是近比,從比較中引出議論。陳涉之位和九國之君比,尊卑懸殊;陳涉武器和九國之械比,利鈍大別;陳涉之眾和九國之軍比,眾寡懸殊;陳涉之謀和九國之士比,智愚徑庭;陳涉有山東之國相度長挈大,比權量力不可同日而語?墒浅蓴‘愖儯I(yè)相反,這就激起了讀者興趣,為作者揭示答案蓄積了語勢。最后是總比,總括前文兩極對比,從而揭示題旨?偨Y全文時,總結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廣有天下,勢力由弱到強,統制諸侯,統治由暫到久,長及百年。一夫毀七廟,宰割天下者反身死于人手,將秦與陳涉兩方面都予以極化。這樣,何也的設問就變得更強烈。層層遞進的情勢便迸發(fā)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結論,便如水到渠成般自然,雷霆震空般有力。
。、《過秦論》一文在敘史上有何特點?
文敘史的特點是:在觀點統率下對史實作出高度概括。例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計騙魏將公子卬而襲破其軍的結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又如:山東諸侯曾多次合從抗秦,皆被張儀等人的連橫術所破,韓、魏、楚三國多次獻地于秦,秦土日廣,這是秦的詐力策略的勝利,作者把所有這些史實都集中到九國之師攻秦失敗一事上來加以表現。說到秦統一全國后,則著重揭露秦始皇壓迫人民的政策──這其實是詐力策略的繼續(xù)。這個事實充分說明:秦在轉入守勢之后,其道不易,其政不改(《過秦論》中篇語),它的覆滅是不可避免的。
從以上分析還可以看出,政論敘史所看重的是歷史過程的本質,而不講求細節(jié)的準確。
。、《過秦論》的體裁是議論文,但為什么記敘卻多于議論?這樣寫法有什么好處?
議論文,是擺事實、講道理的文章。但它必須以事實為基礎,從大量的事實中推出令人信服的結論來,這才具有以理服人的邏輯力量。
記敘多于議論,這是《過秦論》的特點。文章以五分之四的篇幅,按時間順序敘述了秦由弱到強,再到鼎盛,直至最后滅亡的事實,以此加以論證秦亡的原因。
本文的體裁既是議論文,為什么記敘卻多于議論?因為本文的重點在于論秦之過。要論秦之過,就必須有大量的史實,把他作為議論的依據,說理的基礎。所以本文一、二、三、四段基本上是敘事,敘述秦國逐步強盛的史實,極寫六國合縱攻秦反而失敗,為秦所并,顯示了秦上升時期的蓬勃發(fā)展之勢;然后又極寫陳涉領導的義軍,人少勢孤卻迅速推翻秦王朝,突出了秦亡之速。通過這樣的敘述,用歷史事實互相對照,得出了秦雖有百多年的興盛史,敗六國,吞諸侯,一統中國,威振四海,卻亡于兵士疲的陳涉之手,乃是仁義不施的結果。在探討秦亡原因的同時,其過秦諷漢之旨已意在言外。
本文敘述多于議論,其史實的敘述也是為議論作準備,作張本。如缺少足夠的敘事,議論就缺乏依據,議論就流于空乏。有了足夠的敘事,結論從敘述自然引出,就可少發(fā)議論而道理自明。這猶如水到渠成般自然,文意順理成章,具有以理服人的力量。
【《過秦論》的疑難解析】相關文章:
《過秦論》的教案(精選21篇)04-30
電腦問題疑難80問01-21
新手開車技巧疑難01-20
英語口語疑難句解答06-07
過秦論教案(通用12篇)02-07
過秦論原文翻譯以及作品賞析01-19
備考BEC中級真題閱讀疑難詞匯02-02
高一語文《過秦論》知識梳理03-04
經典句子解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