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秣陵原文及賞析
秣陵原文及賞析1
秣陵懷古
山色江聲共寂寥,十三陵樹晚蕭蕭。
中原事業(yè)如江左,芳草何須怨六朝。
賞析
秣陵懷古,光看題目,似乎還是傳統(tǒng)詩詞中對六朝興亡的感慨吟詠?杉{蘭性德不然, 他圍繞明朝開國建都于金陵,后來統(tǒng)治全國,遷都北京,最終仍落得個覆滅的命運展開議論。
詩的前兩句是借景抒情。“山色江聲共寂寥”,秦淮自古繁華地,這里江山險要,有虎踞龍盤之勢?墒侨缃衲暇╃娚降拿谰啊㈤L江的水聲都歸于寂靜,呈現(xiàn)一片凄涼的景象。詩人眼前是秣陵,但思緒所及,卻是對千里之外的北京郊外的“十三陵樹晚蕭蕭”的聯(lián)想,晚風吹過明皇陵,只有樹葉微微作響,兩者同樣都是一片蕭索的境況。 “中原事業(yè)如江左”,這句將全詩主旨直接揭開:曾經(jīng)統(tǒng)治全國的明朝政權,即所謂的“中原事業(yè)”,與歷史上偏安于長江下游以東的六朝、也包括南明小朝廷這些所謂的“江左”政權沒有什么區(qū)別。它們都是那樣腐朽黑暗,民不聊生,都是一再地重蹈歷史的覆轍。一個“如”字,將看似對立的“中原”與“江左”等同了起來。這就順理成章地得出結論:“芳草何須怨六朝”。以“芳草”來詠嘆六朝衰亡的詩詞從來就有很多,如韋莊《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蓖醢彩豆鹬ο恪贰傲f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等皆是。納蘭性德感嘆人們何必總以芳草來感傷六朝的.消亡,后來的朝代更替不也都是如此?梢,在他眼里,清朝取代明朝是順應歷史發(fā)展的。
整首詩的描寫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跨度很大,縱橫萬里,上下千年,虛實相映,寫景和議論相結合,寓興亡于山色夕陽、江濤草樹之中,以更廣闊的歷史視野來看待世事的滄桑變化,突破了前人金陵懷古之作的舊框架。
譯文
山的景色同江水的聲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樹木在晚風中蕭蕭作響。
中原的事業(yè)與江左政權一樣腐朽,芳草何必為六朝的舊事而感傷呢?
注釋
秣(mò)陵:金陵,即南京。
山色:鐘山的景色。江聲:長江的水聲。
十三陵:明代十三個皇帝(從明成祖至崇禎帝)陵墓的總稱。蕭蕭:此處狀風聲。
中原事業(yè):指遷都后的明王朝。江左:建都南京的幾個政權。
六朝: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納蘭性德作為御前侍衛(wèi)隨康熙帝離京南巡,十月至江寧(即南京),康熙帝祭祀明孝陵。貴族出身的納蘭性德觸景生情,從統(tǒng)治者的角度,寫出了這首懷古詩。
秣陵原文及賞析2
原文:
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
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
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
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賞析:
該詩運用了對比、用典的手法。詩歌用到了“烏衣巷”“《玉樹后庭花》”等典故,抒寫了人事凋零之感。
從全詩結構看,首聯(lián)極寫南京地勢形勝,是得天獨厚的帝王興業(yè)之都: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凋殘破敗氣象,物去人非,沒有了往日的繁華。一揚一抑,形成強烈反差。尾聯(lián)是對前面六句的概括和升華,具有卒章顯志的作用。
對國家的熱愛屈大均生逢天崩地坼、多災多難的明清鼎革之際,當時社會紛爭激烈、民族矛盾尖銳、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崇禎帝已經(jīng)吊死,清軍已經(jīng)入關,嶺北戰(zhàn)火正旺。 1646年12月,清軍攻陷廣州,明朝政權(弘光、隆武)相繼垮臺,抗清斗爭進入非常艱難的歲月。其后,屈大均又廣交遺民志士,為抗清積極奔走,但1662年,歷史發(fā)生重大轉(zhuǎn)折,明朝的象征、士人的希望——永歷帝遇害身亡,清朝統(tǒng)治漸趨穩(wěn)固,這給屈大均震動很大,他感到復明希望渺茫。歷史上雖然也出現(xiàn)過無數(shù)的朝代更替,但大部分是漢族之間的.,而很少有這種少數(shù)民族對中原的統(tǒng)治。這讓接受傳統(tǒng)思想教育的屈大均難以接受,愛國之情顯得尤為強烈。屈大均積極參加抗清復明的斗爭。曾有詩句“魑魅份來戰(zhàn),雷霆相糾纏。予時當一隊,矢盡猶爭先。猛士盡瘡痍,一呼皆勝鞍。”真實的記錄抗清活動的壯烈場面,傳達出剛健豪邁、慷慨蒼涼的民主意識和英雄氣概,愛國之情溢于言表!芭J组_天闕,龍崗抱帝宮。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保ā讹髁辍罚柏笆最l虛發(fā),無成愧丈夫。
【秣陵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上陵》原文及賞析12-20
上陵原文、翻譯及賞析07-21
《青陵臺》原文賞析07-18
《關山月》徐陵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青青陵上柏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2-12
南池杜少陵祠堂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1-10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原文,注釋,賞析07-10
《客中作蘭陵美酒郁金香》原文翻譯及賞析10-25
《灞陵行送別》翻譯附賞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