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集合15篇)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1
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試問梅花何處好,與君藉草攜壺。西園清夜片塵無。一天云破碎,兩樹玉扶疏。
誰擫昭華吹古調(diào),散花便滿衣裾。只疑幽夢在清都。星稀河影轉(zhuǎn),霜重月華孤。
注釋
藉草:以草薦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昭華:即玉管。
古調(diào):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注釋
藉草:以草薦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擫:用手按捺。昭華:即玉管。古調(diào):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賞析
此詞借賞梅抒寫愛國情懷。上片寫月夜對酒賞梅,是實景。下片寫忽聽《梅花落》,不禁夢繞清都,是虛景。張孝祥詞以雄奇奔放稱,風格近蘇軾。但此詞卻清幽含蓄,雖婉約名家亦不能過;而寄意收復中原,情真調(diào)高。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2
原文:
長愛碧闌干影,芙蓉秋水開時。臉紅凝露學嬌啼。霞觴熏冷艷,云髻裊纖枝。
煙雨依前時候,霜叢如舊芳菲。與誰同醉采香歸。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荷花的詞。頭兩句總寫荷塘全景,園林修筑精美,池邊護以闌干,芙蓉開時,水光、花色、闌干影,構(gòu)成了美妙的景色。“秋水”二字,既交代季節(jié)時令,更說明池水的清澈。以下三句,好像推近了攝像鏡頭,用特寫的手法突出描繪艷麗的荷花。“臉紅凝露學嬌啼”一句,把盛開的花朵比喻為美女的臉頰,艷紅的顏色如同敷上了一層又薄又勻的胭脂,而花瓣上的露珠則像是美女嬌啼的淚痕。顯然這是“擬人化”的藝術(shù)手法,以花擬人,以人比花,既寫外在的.形貌顏色,也寫內(nèi)在的情感思緒,是頗具匠心的。以下兩句,仍然延續(xù)擬人手法并且進一步伸展開來:黃昏時分,落霞與酒杯一色,“薰”染著荷花,呈現(xiàn)著一片“冷艷”;花朵在荷梗上裊裊微顫,好像是凌波微步時美女的發(fā)髻。上片調(diào)動多種修辭手段,極力描繪荷花之美,下片抒寫離別之情,仍然圍繞著荷花而展開。時屆深秋,煙雨風霜依舊,又是采蓮時候。荷花已然結(jié)成蓮蓬,池塘經(jīng)霜以后,只剩下了一片枯枝敗葉,這景象當然不免有些蕭瑟悲涼,但作者把采蓮稱作“采香”,卻仍然保留著對荷花的一絲眷戀之情。最后兩句,歸結(jié)到深切的感嘆上——“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時光的流逝夾帶著人世的變遷,追思往昔,何以勝情,詞章雖已終結(jié)而其余韻猶在回蕩。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3
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
朝代:宋代
作者:晁沖之
原文:
憶昔西池池上飲,年年多少歡娛。別來不寄一行書。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
安穩(wěn)錦屏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問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無。
一、譯文
回憶當年在西池池上宴飲,每天該有多少的快樂和幸福。可自從分手之后,相互間也不再寄信捎書。即使像往常那樣相見,相互間也冷冷淡淡,不可能再像當初。
安好枕頭,鋪好錦被,今夜要在夢中趁著月明而渡江過湖,去與那些隔絕的好友會晤。盡管相互相思也不要問近況何如,因為明明知道春天已經(jīng)過去,哪里還顧得上花落葉枯。
二、注釋
、傥鞒兀褐副彼毋昃┙鹈鞒。當時為貴族游玩之所。
、趯こ#浩綍r,平常。
、郯卜(wěn):布置穩(wěn)當。錦衾:錦緞被子。
、芎稳纾簡柊舱Z。
⑤情知:深知,明知。
三、簡評
此詞以沖淡隱約的情致,抒寫記憶中的歡娛以及追蹤已逝的.夢影而不得的悵惘之情。這是一首寄宴頗深,但文筆淡雅的小詞,頗耐回味啊。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4
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原文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cè)水茫茫。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靈娥鼓瑟韻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
翻譯
斜陽落日送走最后一聲蟬鳴,瀟湘江面高懸起銀色的明月,黃陵廟邊的江水卷起陣陣濤聲。楚山的紅樹籠罩在茫茫煙雨里,煙雨隔斷了高唐臺下的迷夢。
江水搖碎岸邊漁船的燈影,遠處白蘋飄散著濃濃的香風。濤聲仿佛湘妃在彈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紅的瑟弦凄切的悲鳴,久久地迥蕩在藍天白云中。
注釋
銀蟾:月亮。
瀟湘:瀟水和湘水合稱,均在湖南境內(nèi)。
黃陵廟:即湘妃祠,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
高唐:楚國臺觀名。
風飐碎:指風吹漁燈,燈光或明或暗,點點碎碎。飐,風吹顫動。
白蘋:水中浮草。
靈娥:即湘靈。湘靈即湘妃。
韻清商:音調(diào)哀怨,是清商怨曲。
朱弦:瑟弦的'美稱。
賞析
毛文錫這首《臨江仙》,取材于江湘女神傳說,但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實是一種希幕追求而不遇的朦朧感傷,主題與詞題是若即若離,恰好反映了從唐詞多緣題而賦到后來去題已遠之間的過渡。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起筆詞境就頗可玩味。時當秋夕,地則楚湘。從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時間綿延,帶有一種迷惘的意昧,詞一發(fā)端,似已暗逗出一點《楚辭》的幽韻!包S陵廟側(cè)水茫茫”。接上來這一句,便點染出幽怨迷離之致。寫黃陵廟,點追求怨慕之意,而黃陵廟側(cè)八百里洞庭煙水茫茫境界的拓開,則是此意的進一步誼染!俺t樹,煙雨隔高唐”。詞境又從洞庭湖溯長江直推向三峽。楚江紅樹,隱然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楚辭·九歌·湘夫人》)的意味。而煙雨高唐,又暗引出楚襄王夢遇巫山神女的傳說: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宋玉《高唐賦》),襄王夢遇神女,實則“歡情未接”,以至于“惆悵垂涕”(均見《神女賦》)。這與二妃追舜不及實無二致。句中下一“隔”字,則詞人心神追慕之不遇,哀怨可感。連用兩個傳說,可見詞人并非著意一詠某一傳說本身,而是為了突出表現(xiàn)追求不遇的傷感。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水上漁火飐碎。已使人目迷。夜里萍香濃,愈撩人心亂。上片寫黃陵茫茫、高臺煙雨,見得詞人神魂追求之不已。過片插寫這段空景,暗示追求之不遇,足見迫求之難。變幻的詞境,層層增添起怨慕的意味!办`娥鼓瑟韻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睔v盡希慕追求,神女這才終于若隱若現(xiàn)出來了。鼓瑟的靈峨,自應是黃陵二妃,但又可視為高唐神女。而且同境既展開于從湖湘至江漢的廣袤楚天,意境有似《詩·漢廣》中“不可求思”的漢上游女,《楚辭·湘君》中“吹參差兮誰思”的湘夫人,她們都是楚地傳說中被追求而終不可得的女性。靈娥鼓清商之樂,韻律清越,使詞人希慕愈不可止。雖說朱弦儼然可聞,則神女也應宛然可見,但云散天碧。“曲終人不見”,終歸于虛,終歸于一分失落感。結(jié)尾寫碧天長,不僅示意鼓瑟之音裊裊不絕,而且也意味著詞人之心魂從失落感中上升,意味著希慕追求的無已。
此詞構(gòu)思確有新意。它雜揉黃陵二妃與高唐神女的傳說造境,表現(xiàn)的是一種希冀追求而終不可得的要眇含思。由瀟湘而洞庭而高唐的神游,象征著詞人希慕追求而終歸于失落的心態(tài)。若隱若現(xiàn)、可遇而不可即的靈娥,不必指實為某一傳說中的神女,而應是詞人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女性或人生理想的化身。題材雖緣取調(diào)名。但實是發(fā)抒己意。與《花間集》中一些徒事摹寫神女故實的詞相比,便顯出命意上的個性,體現(xiàn)了詞的演進。同時,此詞風格清越,也有別于《花間集》中他詞之秾艷。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5
翻譯
湘江無煙,一片寧靜,帶露的美人蕉哀淚濕紅。舜帝駕鶴飛去影無蹤,二妃啊,幾回回魂斷望長空。
翠竹上留下他們斑斑淚痕,幽怨的瑟聲彈起在湘江浪中。如花似月的二妃鬢云濃重。而今在湘妃祠中灰遮塵蒙,粉銷香冷,相伴苦雨凄風。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為雙調(diào)小令。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等。
湘渚:湘江的水邊陸地。
蕉:美人蕉。
五云白鶴:仙人所乘的五色云彩和雙雙白鶴。
翠竹:翠竹上留下帶怨的珠淚。這里用湘妃的故事。據(jù)《述異記》載,舜南巡,葬于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竹文全成為斑。故稱為“斑竹”或“湘妃竹”。
閑調(diào):在湘江波浪中,湘靈彈起了寶瑟。
調(diào):彈奏。《楚辭·遠游》:“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毕骒`即湘妃,即堯之二女、舜之二妃!冻o·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就是指此。
花鬟:花如鬟,月如鬢,綠云如發(fā),一層又一層。這是一種藝術(shù)的聯(lián)想,較一般比喻更開闊自由。
綠云重:形容鬢發(fā)濃美。
古祠:指今湖南湘陰北洞庭湖畔之黃陵廟,即湘妃祠。
創(chuàng)作背景
詞人在唐末的秋天的早晨來到湘江畔,由于映入眼簾的湘江邊的景物陰冷凄涼,內(nèi)外冷寂的湘妃祠中掛著二妃美麗的容貌畫像,讓他想起了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感人故事,釀造出一股凄涼愁怨的情味,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詞從環(huán)境描寫入手:“煙收湘渚秋江靜,蕉花露位愁紅。這兩句景物搭配上,一遠一近,一大一小。前句是全鏡頭,攝取了秋江、秋空和洲渚的畫面,顯示出遠景的遼闊以及秋郊的寂寥。后句特寫鏡頭,把焦點集中在蕉花上。美人蕉葉肥花大,花色深紅,惹人注目。但是這一句的描寫,卻打上了深深的感情色彩。詞人構(gòu)思的藝術(shù)匠心使此帶露的鮮花,帶上了人具有的飲泣、愁怨的情態(tài),從而為全詞定下了凄涼愁怨的主調(diào)。不僅如此,詞人何以選擇蕉花而不是其他的花來描寫,除了因其顯眼這一點外,還隱喻的有“美人”之意。這兩句,既描寫了黃陵廟的.環(huán)境,也暗喻了廟中女神湘妃的愁怨情懷,開篇起得很好。“翠竹暗留珠淚怨,閑調(diào)寶瑟波中”。《牡丹亭》中杜麗娘因愛而生,又因愛而死,可見世間愛是可以穿越生死路。當娥皇、女英在現(xiàn)實中得不到愛情時,便投湘水而死,化為“湘夫人”,鼓瑟之聲,希望遠去的心上人的靈魂還能夠聽到美妙的音樂聲,借以寄托慰問、慰藉哀思。帝舜走后,二妃惟有時時彈奏瑤瑟,讓美妙的音樂聲蕩綠波,借以寄托慰藉哀思。黃陵廟里的神女塑像栩栩如生,香冷粉消的花容月貌楚楚動人,頭上梳著像花一樣的環(huán)形發(fā)鬢,耳邊的頭發(fā)似綠云重重,二妃居于古祠殿中只有颯颯冷風濛濛苦雨與她們?yōu)榘,表達了二妃的凄怨和內(nèi)容的情感。揮淚成斑,湘浦鼓瑟充滿了飄渺的神話色彩,也充滿了浪漫氣息!肮澎羯畹睿憷溆旰惋L”又是詞人惋惜二妃悲劇性的死,以景結(jié)情含有余不盡之意。 [6]
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以其哀婉動人,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文人墨客歌吟諷詠的常見題材。張此詞即詠此事。詞的上片“煙收”二句用環(huán)境烘托悲劇的氣氛。緊接三句寫二妃離京尋舜帝于水云之鄉(xiāng),形象動人,情意婉轉(zhuǎn)。下片開頭二句寫出湘妃竹與湘妃鼓瑟的故事。后三句又以景結(jié)情,余韻悠長,與開頭悲劇呼應。
這首詞詠懷古跡,憑吊湘妃,將追懷帝舜的湘妃如怨如慕之情寫得“祭神如神在”,且寫了人神之共性,具有人類通常具有的優(yōu)美情懷。全詞以景起,以景結(jié),中敘二妃事;娥皇、女英的形象與黃陵廟環(huán)境的陰冷氣氛融為一體,情景相生,釀造出一股凄涼愁怨的情味。作品“極縹緲之思,不落凡俗”,成功地運用神話題材,創(chuàng)造出幽艷空靈的審美境界。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6
原文:
鳩雨催成新綠,燕泥收盡殘紅。
春光還與美人同。
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
只道真情易寫,那知怨句難工。
水流云散各西東。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
譯文
在鵓鳩烏的啼叫聲中,雨水降落,草木青蔥;燕子的新巢,都是落花和著泥土筑成。春光就好似美人一樣。在分開的時候,明明心里繾綣不舍,但還是匆匆分開。
只知道真情是容易表達的,哪里知道分別的離情別緒,難以真切地表達。水流去、云散后,他們也將分別而各自東西了。離別時,明月照著半個花院,旅途中和風輕輕吹著,像是在訴說著無邊的愁緒。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為雙調(diào)小令。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huán)》。
鳩(jiū)雨:相傳鵓鳩鳥每逢陰天就會將配偶趕走,等到天睛就又將其呼喚回來。因此民間有俗語說道:“天將雨,鳩逐婦。”
論心:談心,傾心交談。
眷(juàn)眷:依戀不舍的樣子。
分袂(mèi):離別,分手。
只道:相當于“只知”。
那知:即“哪知”,哪里曉得。
工:細致,精巧。
半廊(láng):一半回廊。
柳橋風:指旅途中的和風。
賞析:
乾道八年1772年,陸游四十八歲時,撤去夔州通判的職務(wù),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任干辦公事兼撿法官。那年正月,從夔州赴宣撫使司所在地興元(今陜西省漢中市),二月途經(jīng)果州(今四川省南充)而寫下了此首詞。
陸游到果州,已是“池館鶯花春漸老”(《果州驛》)的時刻。陸游在其間已寫了兩首詩,最后句寫到:花殘呼馬去,聊將俠氣壓春風。”樊亭為園館名,亦在果州。故這首詞的開頭二句亦云:“鳩雨催成新綠,燕泥收盡殘紅。”雖正值二月,但已有晚春的景色!傍F雨”詞有其淵源陸游《秋陰》詩:“雨來鳩有語”;又三國吳時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載鳩鳥:“陰則屏逐其匹,晴則呼之。語曰‘天將雨,鳩逐婦’是也。陸游祖父陸佃所作的《埤雅》亦引之。鳩雨一詞,即指此。鳩鳥呼喚聲中的雨水,把芳草、樹林,催成一片新綠;燕子在雨后,把滿地落英的殘紅花瓣和泥都銜盡了。綠肥紅褪,正是作者離果州時所見的實景;這兩句組成對偶,意象結(jié)集豐富,顏色對照鮮明,基調(diào)自然,對仗工整,是上片詞形象濃縮的焦點,與王維《田園樂》詩的“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著色用對,有異曲同工之妙。接下來的三句,都從這二句生發(fā)。“春光還與美人同: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把春光說成與美人一樣,在相聚的時候,彼此間無限眷戀,但說到分手就這樣依依不舍地分手了。這個比喻極為精當,深摯地體現(xiàn)出作者戀春又惜春的真摯感情!翱站炀臁钡摹翱铡,是惜別時追嘆之語,正是在“分袂卻匆匆”的時刻感覺前些時的“眷眷”已如夢幻成空。這里說春光,說美人,言外之意,還可能包括果州時相與宴游的朋友,以美人喻君子在詩詞中是很常見的。這三句由寫景轉(zhuǎn)為抒情,化濃密為清疏;疏而不薄,因有開頭二句為基礎(chǔ),從而能夠取得濃淡相濟的效果。有濃麗句,但很少一味濃麗到底;是抒情,但情中又往往帶著議論:這正是陸游詞的特點。上片即可看出陸詞的這種特點。
上片歇拍,猶是情中帶議;下片換頭,即已情為議掩!爸坏勒媲橐讓憽,從惜別的常情著想,這早已是預料中的“那知怨句難工”,從內(nèi)心發(fā)出的'感嘆是實踐后的體驗。韓愈《荊潭唱和詩序》說:“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弊髡呦嘈胚@個道理,但其結(jié)果不是這樣,意思遞進一層極言惜別之情的難以表達!八髟粕⒏魑鳀|!鄙昝鞔汗獠灰淄炝,兼寫客中與果州告別,詞人與果州的朋友告別,天時人事融合在一起了,頗有李煜《浪淘沙》詞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的筆意;當然,寫詞時兩人處境不同,一輕松,一哀痛,內(nèi)在感情又迥然有別。
陸游寫詞時,正要走上他渴望已久的從戎前線的軍幕生活,惜春惜別,雖未免帶有些“怨”意;但對于仕宦前程,則是滿意的,故“怨”中實帶輕快之情。結(jié)尾兩句:“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前句寫離開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后句寫離開后旅途的晝景之美。
花院明月,半廊可愛;柳橋輕風,一帽無嫌。作者陶醉在這樣的美景中,雖不言情,而輕快之情可見,這兩句也是形象美而對仗工的對偶句,濃密不如上片的起聯(lián),而清麗又似含蓄有加。用這兩句收束全詞,更覺美景撲人,余味未盡。
這首詞上片以寫景起而以抒情結(jié),下片以抒情起而以寫景結(jié)。全詞僅插兩句單句,其余全部用對偶句。單句轉(zhuǎn)接靈活,又都意含兩面;對偶句有疏有密,起處濃密,中間清疏,結(jié)尾優(yōu)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間,明快而不淡薄,輕松而見精美,可以看出陸詞的特色和工巧。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7
臨江仙·都城元夕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云。蓬萊清淺對觚棱。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
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小屏風畔冷香凝。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翻譯
聽說都城汴京元宵晚上燈火熱鬧非凡,華麗的車輛,俊秀的寶馬就像天上的云一樣多,宛如神仙境界。玉帝把碧落打開天上的星兒、宿兒便紛紛下落,使“銀界失黃昏”了。
沒人看見孤單的我,而妻子對那元夜的繁華早已失去了興趣,只有在閨房中,在“小屏風畔”,獨對薰香裊裊,薰香則漸冷而凝。只有在喝醉的時候才能在夢中排除孤寂,只有月從客舍的破窗隙中來尋找我。
注釋
雕輪:指華麗的車輛。
棱:神靈之威,這里借用。
碧落:道家稱天空曰碧落。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下片寫現(xiàn)實中羈旅窮愁,無法排遣的一種無奈心情。上片虛寫,下片實寫;一虛一實,虛為賓,實為主。
首句“聞道長安燈夜好”,“長安”點“都城”,即汴京!盁粢购谩秉c“元夕”。詞題即在首句點出!奥劦馈倍郑c明都城元夕的熱鬧景象都是神游,并非實境。不過,這“神游”并不是對往昔生活的回憶,也不是對于期待中的未來的憧憬,更不是夢境,而是在同一時刻對另一空間的想象,即處凄冷之境的“江南憔悴客”對汴京元夜熱鬧景象的想象。擺脫現(xiàn)實的束縛,按照自己潛在的心愿作幾乎是無限的發(fā)揮。“雕輪寶馬如云”毛滂這一句極言“雕輪寶馬”之多(“如云”)。詞人把都城元夕的繁華景象描摹盡致。但是,這一片繁華都只是詞人想象的產(chǎn)物,首句“聞道”二字點明了這一點。上片越是寫得繁華熱鬧,則越是反襯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尷尬之狀。下面三句詞人把汴京元夜從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象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況!芭钊R清淺對觚棱”是描寫汴京元宵之夜宛如神仙境界。“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碧落”,猶碧天!坝窕省本渲械摹伴_”字啟人想象。言“開”,則“碧落”原是“閉”著的,只是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將原是“閉”著的“碧落”“開”了!氨搪洹奔取伴_”,則天上的星兒、宿兒便紛紛下落,使“銀界失黃昏”了。詞人的寫法無非是把人間的皇帝搬到了天上,以在想象中染上一層迷離恍惚的色彩,使帝京元夜在詞人的表現(xiàn)中更加熱鬧罷了。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罢l見”,設(shè)問之辭,意即無人見。特指作者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這一句,以設(shè)問的口氣寫出了自己的孤寂!罢l見”二字還將讀者(也使作者自己)從想象中的繁華景象拉回到凄冷的現(xiàn)實中來!岸藨n懶步芳塵”,這是寫閨中人對那元夜的繁華早已失去了興趣,毛滂詞中的閨中人則無須去“尋”,她知道自己的.丈夫遠在千里之外,乃“懶”去那元夜繁華之地。她只在閨房中,在“小屏風畔”,獨對薰香裊裊,薰香則漸冷而凝。一種無奈之狀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像是一幅畫得極高明的《閨中夜思圖》。這種描寫,只是詞人的設(shè)想,但是設(shè)想閨中人在思念自己,也就更深刻地表現(xiàn)了自己在思念閨中人!熬茲狻本,詞人從對閨中人的思念中回到現(xiàn)實中來。上元之夜,本應是歡樂之夕,而作者自己卻處在待罪羈旅、凄冷孤寂的心境中,去消受那本不應如此凄清的元夜之夕!按簤簟敝荒苡凇熬茲狻睍r去做。而酒并不能真的解憂,它只是使人于麻醉中暫時忘卻而已。結(jié)句“窗破月尋人”,寫詞人孤寂一個,只有元夕之月伴春夢之人!皩ぁ弊,以人擬月。這位“江南憔悴客”,待罪羈旅,沒有人去“尋”他,只有月從客舍的破窗隙中來“尋”,越顯其孤獨寂寞,心情已從凄冷變成凄苦了。
這首詞以樂景寫哀情,將詞人羈滯異鄉(xiāng)、困頓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與悲懷抒寫得纏綿悱惻 。然而,盡管詞人滿懷苦情,卻又以飄逸秀雅的筆調(diào)抒寫內(nèi)心的情懷,使全詞充滿了瀟灑風流的情致。
創(chuàng)作背景
毛滂晚年,因言語文字坐罪,罷秀川太守之職。1115年(政和五年)冬,待罪于河南杞縣旅舍,家計落拓,窮愁潦倒!杜R江仙·都城元夕》即寫于詞人羈旅河南之時。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8
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guān)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釋】
、僦弊裕鹤詮摹
、邙P凰城:因漢長安城中有鳳凰闕,故漢唐時長安又稱鳳凰城;或曰,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吹簫引鳳降于京城,故后稱京城為鳳凰城。此處指北宋都城汴京。
、垭⑩O:釵為古代婦女頭飾,常充當定情信物,又或在分離時各執(zhí)一半,以為將來復合之憑證,謂之擘釵,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④破鏡:據(jù)孟棨《本事詩o情感》載,南朝陳將亡時,駙馬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一銅鏡各執(zhí)一半,為重聚之憑,后果據(jù)此團圓。擘釵、破鏡后常代指夫妻在戰(zhàn)亂中分離。
⑤杜鵑:據(jù)《成都志》載,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為鳥,是為杜鵑。
⑥塞雁:雁為候鳥,每年春季由北自南遷徙,古時相傳有雁足傳書之事。[1]
、咭皇姆阂皇哪。
【譯文】
自從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開。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guān)西。月解重圓星解聚,為什么不看見人歸來?今年的春天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年回。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大約是在公元1141年(紹興11年)朱敦儒避亂南方時寫的,當時正好鳳凰城破,詞人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對南宋朝廷的不滿寫下了該詞。
【賞析】
首句“直自”即“自從”的意思。鳳凰城又稱鳳城、丹鳳城。杜甫《夜》詩:“步蟾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壁w次公《杜詩注》:“秦穆公女弄玉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后號京都之城曰鳳城!薄度o黃圖載》“漢長安城中有丹鳳闕,后因稱長安為鳳凰城、鳳城!辈还軓哪囊徽f,鳳凰城是代指京城。這里是指北宋京城汴京。金兵攻陷汴京,殘酷的侵略戰(zhàn)爭給北宋朝野上下都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當時,無論官吏、士紳、庶民都紛紛逃難,不知多少家庭被毀滅,親人失散,骨肉分離,這就為第二句提供了歷史背景。
“擘釵破鏡分飛”,就是指的夫妻離散!半⑩O”,出自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破鏡”出自孟棨《本事詩·情感》:“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quán)豪之家,斯永絕矣。若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似埔荤R,人執(zhí)其半……。”唐明皇與楊貴妃的生離死別,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的兩地分離,都是由于殘酷的戰(zhàn)爭打破了他們的寧靜生活,使恩愛夫妻生生離別。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同樣也是由于金兵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才迫使他們“擘釵破鏡”的,都是戰(zhàn)爭的直接受害者。用典切貼,容易喚起人們的聯(lián)想。兩句均為敘事,但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人有悲歡離合”,如果是在正常情況下的夫妻暫別,去有定所,離有歸期,這是常事,在人的感情海洋中不會引起狂濤激浪的沖擊。但詞中主人公的家庭拆散,夫妻分離都是在戰(zhàn)火紛飛的時候突然發(fā)生的,彼此去向不明,后會無期,天涯海角,各處一方。被強迫分散的夫妻、親人,多么想得到對方的消息。如果分散之后還能互通魚雁,那么,雖遠在天涯,也還可有點安慰。而“信音稀”,卻是魚沉雁杳,音信不通,不只是稀少而已。
這樣,就把飽受戰(zhàn)爭苦難的詞中主人公的慘痛心境更推進了一層,更能激起人們的同情。親人離散,究竟流落何處,自然不免引起種種推測。這就為下二句“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guān)西”留下伏筆。“遼海北”,泛指遼東沿海一帶地方!坝耜P(guān)西”的“玉關(guān)”即指玉門關(guān),在甘肅敦煌西北,借指西北邊關(guān)一帶地方。遼海,本是金人的老巢。至于“玉關(guān)西”則當時金人勢力尚未達到。兩句只是互文對舉,合指極為遙遠的地方。
正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碣石、瀟湘”的用法一樣。據(jù)史籍記載,金兵攻占汴京后,大肆擄掠財物、珍寶、人口北去。丁特起《靖康紀聞》載:“靖康二年(1127)正月二十七日,金人索郊天儀物……及臺省寺監(jiān)官吏、通事舍人、內(nèi)官,數(shù)各有差,并取家屬……。”“二十九日,開封府追捕內(nèi)夫人、倡優(yōu)……又征求戚里權(quán)貴女使……”“二月初二日,金人索……內(nèi)官等各家屬!薄笆呷眨肿啡m嬪以下一千五百人……”移文吩咐“解發(fā)盡絕,并不得隱落一人!敝劣诿耖g婦女丁壯被擄掠北去者,更不計其數(shù),難以盡書。遭遇如樂昌公主者,何止一人?這是何等野蠻的搶劫!何等殘酷的蹂躪!
詞中主人公有理由推測自己的妻子、親人也有可能被金人擄掠去遙遠的北方敵占區(qū)。這種推測是合乎情理的。思念及此,不免牽腸掛肚,夢繞魂縈。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親人不但不能見面,而且音訊隔絕。只有“夢魂慣得無拘檢”(晏幾道《鷓鴣天》),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飛越萬水千山去和親人相會。這只是詞中主人公在苦思苦念,無可奈何中一點虛幻的安慰。然而當“夢回”、“魂斷”之后,擺在詞中主人公面前的卻仍然是殘酷無情的現(xiàn)實。這真是令人難以忍受的.精神折磨。
上闋側(cè)重寫離別的痛苦,下闋側(cè)重寫對重逢的盼望。多年離別,萬里相思,自然幻想著有一天能夠重逢。因此,一切象征重逢、重合的物象,都會引起詞中主人公的感觸。月亮雖然常缺,但一個月也有一夜重圓。牛郎星和織女星雖遠隔銀河,但每年七月七日也有一天團圓。人為什么不能團圓呢?“如何不見人歸?”這個“人”是指誰?“歸”到何處?“人”是指詞中主人公和他離散了的親人。“歸”是歸到十四年前“擘釵破鏡”的地方。要把這一切幻想變?yōu)楝F(xiàn)實,就只有趕走金兵,收復失地,還于舊都。什么時候是“人歸”的時候呢?春天“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的杜鵑聲對渴望去團圓的詞中主人公是一個敏感刺激,引起他無限感慨。
“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有杜鵑,年年喚“不如歸去”,已經(jīng)聽了十四年了,明年春天,后年春天又將如何呢?人生有限,歸去無期,字里行間,凝聚了詞人多少辛酸的淚水啊!有國,才有家,詞從側(cè)面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多么希望北伐中原,驅(qū)除金虜,還我河山。作者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與對國家深沉執(zhí)著的愛完全融合在一起。從另一側(cè)面也表現(xiàn)出作者對南宋小朝廷茍安旦夕,不圖恢復的強烈不滿。
結(jié)句從上文一月一次團圓的月亮,一年一度相會的牛女星,進而聯(lián)想到一年一度南來的塞雁。塞雁來去,自有定期,人不如雁,能不深悲?塞雁一年一度南來,他已數(shù)過十四番了,那么,第十五番呢?第十六番呢?……詞意有余不盡,給讀者留有想象余地。
作者在這首詞中以自己的悲慘經(jīng)歷感受了人間妻離子散的痛苦。以深刻的富有強烈感情的筆觸寫出了這個時代的悲劇。通過對定期團圓的月亮、牛女,定期催歸的杜鵑,定期南來的塞雁的感觸,使他盼望歸去團圓的感情形象化、深刻化了,將對親人的懷念與對國家的熱愛兩種感情熔鑄在一起了,充分表現(xiàn)了朱敦儒詞的愛國精神。
【作者介紹】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靖康、建炎間,屢召不起。1133年(紹興三年)以薦補右迪功郎,1135年(紹興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鴻臚少卿,秦檜死,依舊致仕。1159年(紹興二十九年)卒。有詞三卷,名《樵歌》。
在兩宋詞史上,能比較完整地表現(xiàn)出自我一生行藏出處、心態(tài)情感變化的,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后來的辛棄疾。蘇軾作為新詞風的開拓者,雖然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功能,開拓了抒情自我化的方向,但他還沒有將自我完整的人生歷程和整個精神世界寫進詞中(另一半寫在人的詩里),詩詞的表現(xiàn)功能還有所區(qū)分--詞多言情,詩多言志和敘事。李清照也恪守這種慣例。
朱敦儒則進一步發(fā)揮了詞體抒情言志的功能,不僅用詞來抒發(fā)自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詞表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詩詞的功能初步合一,從而給后來的辛派詞人以更直接的啟迪和影響。辛棄疾《念奴嬌》詞就明確說是“效朱希真體”,陸游年青時曾受知于朱敦儒,為人與作詞都受朱敦儒的熏陶,他的名作《卜算子·詠梅》即與朱敦儒的《卜算子》(古澗一枝梅)風神相似。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9
臨江仙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釋
、俅苏{(diào)原為唐教坊曲。最初多詠水仙。故名。后用作一般詞牌。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等。雙調(diào),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別體甚多,皆用平韻。
、谖鐦颍涸诼尻柍悄。據(jù)《新唐書·裴度傳》載,裴度曾建別墅于午橋,號綠野堂,用作與白居易、劉禹錫等人的宴飲吟唱之所。
③新晴:指雨后初晴時的月色。
④漁唱:即漁歌。
賞析
這是一首撫今追昔、傷時感世這作。上片“憶昔”領(lǐng)起,所展現(xiàn)的是當年豪酣歡樂的生活畫面,這正是申發(fā)題中的“憶洛中舊游”之意。而畫面的中心視點則是約會飲于“午橋”之上的“豪英”!白斜M是豪英”,表明同游者無不英氣逼人,豪氣干云,為一時豪杰。不難想象,歡飲之際,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何等興會淋漓。“長溝流月”三句刻畫這群“豪英”歡會的環(huán)境,而著力凸現(xiàn)其靜謐與幽美,以烘托與會者的雅趣和逸興!皽稀鼻爸弧伴L” 字,使空間得以拓展;“天明”前著一“到”字,又使時間得以延伸,見出作者等人歡飲達旦。同時,不說月光映水,而說“長溝流月”,造語即更為生動、奇巧,又平添出幾分幽約與朦朧;而“去無聲”,則隱然若有華年盛事悄然而逝的象征意味!靶踊ā本淝擅钤诓恢鴿饽夭剩铝τ趯Α靶踊ㄊ栌啊钡牡摧p勒,以切合午橋的地域特征和月夜的時域特征。涉筆至此,橋中豪英,橋下長溝,橋畔杏花,橋上明月,已構(gòu)成一幅動靜制宜、形神兼?zhèn)涞难湃烁呤恳癸媹D,而徹夜競吹的笛聲則是它的余韻悠遠的畫外音。下片折回現(xiàn)實,對靖康之變所造成的舊交零落盛會難再的局面深致慨嘆。融入其中不只是作者個人身世的感傷,更有國土淪喪、時局危殆的憂憤!岸嗄辍,點明下片所追記的已是二十年多年前的.往事!叭缫粔簟保瑒t喻示了作者身經(jīng)浩動、如歷惡夢的真實心境!按松黼m在堪驚”,傳達出惡夢初醒時的魂悸魄動、膽顫心驚之感,暗示他曾屢涉險境!伴e登小閣”句看似蕩開筆墨,實則是以雨后新睛時的月色。綰合今昔,抒寫月色雖好而歡會已矣的傷悼之情!肮沤瘛倍鋵懝磐駚矶嗌倥d與亡之事盡付諸漁唱樵歌,托出超越時空的歷史感慨,使全詞的意蘊更趨深廣與厚重。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10
原文:
綠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風靜帆收。
垂楊低映木蘭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
灞水橋東回首處,美人親上簾鉤。
青鸞無計入紅樓。
行云歸楚峽,飛夢到揚州。
譯文
正是三月暮春時節(jié),水邊平地上長滿了青草,一片暗綠;▋阂验_始凋謝,沒有一絲風,船帆也都卷起來了。高高的垂楊樹下,小船橫斜。江水有半篙深,正利于行船,夕陽西下,耒歸的游子又增加了一段愁緒。
當年在灞橋分別之時,回首眺望,只見美人也在卷簾佇視。如今遠在江邊,多么希望青鳥使者能為我傳送信息到紅樓。何羧盏膽賽凵钜殉蔀槌䦛{之游,而今只能在夢中飛到揚州去和你相會了。
注釋
汀州:汀指水邊的平地,州指水中的沙洲。
木蘭舟:用木蘭樹木材造的舟。船的美稱。
篙(gāo):撐船的`竹竿或木桿,滑:指春天江水上漲,行船流利。
灞(bà)水橋:地名,在長安城東。唐代人們離開京都,多在此處折柳贈別。后來就成了與親友話別地點的代稱。
青鸞(luán):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紅樓:指美人居住的房子。
行云歸楚峽:宋玉《高唐賦》序里有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他歡會的事。此后文人多用巫山云雨代指男女戀愛歡會。楚峽即指巫山。
賞析:
這首詞抒發(fā)了一個萍蹤游子的旅愁和鄉(xiāng)情。
詞之上片側(cè)重寫景,景中寓情。下片承前“愁”字展開,因愁而憶,因憶而思之,求之,寫出低徊往昔、憧憬來日的復雜情懷。全詞情景交融,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人物的復雜情感,物象婉麗,筆調(diào)瀟灑,余韻深長。
上片首句大筆勾勒!叭履骸苯淮(jié)令!巴≈荨奔础巴≈蕖,點明地點!熬G暗”二字,濃墨重彩,為這個特定的時空背景涂上一層陰沉的底色,在人們眼前展開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畫面。接著詞人點染岸邊近景,此時風已收煞,落英繽紛,布帆暫卷,垂楊下蘭舟斜橫,氣氛一派清幽。景中仿佛杳無人跡,然而從剛收風帆、暫傍垂柳的蘭舟,不難想象見一位萍蹤無定的游子!鞍敫荽核,一段夕陽愁”,正是這位游子面對眼前實景而產(chǎn)生的真切感受。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陽將下,游子未歸,觸景生情,故使人感到“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將愁比作春水之意。這里明寫舟外景物,暗寫舟中游子。整個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遠景寫到近景,由寫景過渡到寫情。
詞的前半部分,通過落花、風帆、木蘭舟、春水夕陽等物象,環(huán)環(huán)扣合,結(jié)出一個“愁”字。下片則是“愁”字的生發(fā)和具體化,詞意似斷實續(xù)。灞月橋,在陜西長安縣東。唐人離開京都,多于此處折柳贈別,如鄭谷《闕下春日》詩:“秦楚年年有離別,揮鞭揚袖灞陵橋!绷_鄴《鶯》詩:“何處離人不堪聽,灞橋斜日裊垂楊。”因此,灞橋就成了與親友話別地點的代稱。詞中游子凝想當日方別之后,回望紅樓,仍見艷妝美人正卷簾佇望;如今泊舟江渚,懷想往日那佳人住外,已甚遙遠,希望有青鳥使者傳遞消息。然而,蓬萊路遠,無計可通,“青鸞無計入紅樓”。這一句,對游子愁的內(nèi)涵和來由,略略一點。
游子不僅有江湖飄泊之感慨,且有懷念情人、音信難通之愁苦,則心情的悵惘寥落,可想而知。于是,這深沉的旅愁在游子心頭激蕩起綿綿無盡的遐思。
“行云歸楚峽”一句,化用了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宋玉《高唐賦序》載,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他歡會,臨別前告訴他說:妾“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蓖涨槭拢缃耠m只留下美好的回憶,然而游子豈能忘懷,他要追尋、找回那失去的一切。往日的情遇同繁華的揚州有關(guān),聯(lián)系上文“美人新上簾鉤”來看,這里用的是杜牧所詠“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典故,如同“楚峽”一樣,都是虛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寤寐以求之,不禁“飛夢到揚州”了。詞之結(jié)句,飛揚靈動,想象奇特,表達了作者追求、向往之情的急切。
綜上,此詞思緒綿綿而情韻清幽。讀后給人以流連忘返、余韻不盡的美感,堪稱瀟灑清麗的佳作。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11
原文:
千里瀟湘挼藍浦,蘭橈昔日曾經(jīng)。
月高風定露華清。
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
獨倚危檣情悄悄。
遙聞妃瑟泠泠,新聲含盡古今情。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譯文:
千里瀟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蘭舟曾駛過。明月高掛中天,清風漸漸停息,玉露清瑩,微波不興,漫天星斗映寒水。
獨倚高高桅桿,心中無限憂思,遠遠傳來凄清的瑟聲,低低訴說著千古幽情。一曲終罷人不見,江上青峰孤聳。
注釋:
《臨江仙》:詞牌。雙調(diào)小令,唐教坊曲。上下片各有三處平韻,五十八字。柳永演為慢詞,上片五處平韻,下片六處平韻,共九十三字。
挼(ruó)藍:形容江水的清澈。挼藍,古代按取藍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藍”。
蘭橈(raó):蘭舟,船的美稱。橈,槳,借代為船。
危檣(qiáng):高高的桅桿。危,高。
遙聞妃瑟泠泠:聽到遠處湘靈鼓瑟的聲音。
賞析:
此詞當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貶徙橫州途中所作。詞中描寫了泊舟之地——瀟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獨倚船桅的凄清心緒。起兩句總敘:千里瀟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藍。橈,船槳。蘭橈代指木蘭舟,這是對舟船的美稱!冻o·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有寄》有“騷人遙駐木蘭舟”之句。這首詞中的“蘭橈”即指騷人屈原所乘的'舟船。這一帶正是當年詩人的蘭舟曾經(jīng)經(jīng)過的地方。首句寫眼前景,卻從“千里瀟湘”的廣闊范圍帶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國舊事,顯現(xiàn)出朦朧的歷史圖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當年詩人的足跡,在千里瀟湘之上走著遷謫的行程。
接下來“月高風定露華清,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三句續(xù)寫泊舟瀟湘浦所見:夜深了,月輪高掛中天,風已經(jīng)停息下來,清瑩的露水開始凝結(jié)。眼前的瀟湘浦口,微波不興,澄碧的水面蕩漾著一股寒氣,滿天星斗正靜靜地浸在水中。這境界,于高潔清瑩中透出寂寥幽冷,顯示出詞人貶謫南州途中的心境。
風定露清,波平水靜,一切都似乎處于凝固不動之中,但詞人的思緒并不平靜。
“獨倚危檣情悄悄,遙聞妃瑟泠泠。”說在這清寂的深夜,詞人泊舟浦口,獨倚高檣,內(nèi)心正流動著無窮的憂思,隱約中,似乎聽到遠處傳來清泠的瑟聲。
此處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斑b聞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點和清泠的現(xiàn)境觸發(fā)了詞人的歷史聯(lián)想,并由此產(chǎn)生一種若有所聞、似幻似真的錯覺,這瀟湘深夜的泠泠瑟聲都曲折地透露了詞人自己凄涼寂寞的心聲。
“新聲含盡古今情”寫作者對江上瑟聲的感受,說詞人與湘靈一樣,有著無窮的幽怨。瑟中所奏的“新聲”,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靈;今,指詞人自己。
結(ji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比缅X起《省試湘靈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在曲終之后更深一層的寂寥和悵惘,也透露了詞人高潔的性格。
全詞滲透著楚騷情韻,通篇寫景寄情,情景交融,運筆細膩,意境幽深,委婉蘊藉,韻味無窮。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12
臨江仙引·渡口
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西郊又送秋光。對暮山橫翠,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凄涼。
香閨別來無信息,云愁雨恨難忘。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
翻譯
傍晚離開渡口,乘瘦馬登上山崗平坦路。西郊又送來了秋日的鳳光景色。暮色中,山上呈現(xiàn)的翠綠色,襯托著紛紛飄落的黃葉。登高思遠,南國的秋景,無處不凄涼。
自從和她離別以來彼此便杳無音信,難忘那云愁雨恨的離別之情。指著回歸京城的道路,但見霧靄籠罩著廣闊無際的茫茫水面。淚眼情意專注,向遠處望去,直到看不見,終日就這樣獨自佇立,直到夕陽西沉。
注釋
臨江仙引:詞牌名,正體雙調(diào)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后段六句,三平韻。
向晚:近晚,傍晚。
陟:登上。
平岡:平緩的`山脊。
暮山:暮色中的山。
橫翠:翠色橫亙。
襯:以暮山為背景襯托。
飄黃:黃葉飄零。
素景:秋景。
楚天:長江中南部天空,此指南方天色。
云愁雨恨:因男女戀情而引起的煩惱。
帝城:京城。
凝情:全神貫注。
望斷淚眼:即淚眼望斷。望斷,望盡。
賞析
上片在人物活動中寫景:渡口斜陌,瘦馬行人,登平岡而望秋景,從暮山橫翠、殘葉飄黃中生發(fā)出憑高念遠的凄涼之感。下片懷念香閨佳人,因久無信息而煩惱愈深,舊情難忘。意欲返回帝城,卻又煙水茫茫,歸期無望,只好獨立斜陽,望斷淚眼。
此詞表面上雖寫的是旅途相思之情,但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慨實在多于相思之情。詞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馬,陟平岡,在深秋暮色中,面對的只是暮山橫翠、殘葉飄黃,非常的凄涼。此刻,或許只有脈脈溫情可以撫慰他孤獨的懷抱,但“香閨別來無信息”,他所能把握的,只有一些溫馨的回憶,也只是回憶而已。而另一方面,“帝城歸路”又“煙水茫!,縱使他“凝情望斷”了“淚眼”,最終也只留下一個“盡日獨立斜陽”的孤獨的身影。漂泊,阻斷了過去和未來,使漂泊者成為一個純粹孤獨的存在,一個被時間和空間同時剝離了的存在,這是非常悲哀的。
這首詞語言凝練,節(jié)奏舒緩,首尾呼應;通篇不用典實,不施涂澤,清暢如話,彌見其天真率意也。
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屢次下第,經(jīng)過艱難曲折,終于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進士,隨即踏入仕途。這時詞人約近五十歲了。他入仕之后長期擔任地方州郡的掾吏、判官等職,久困選調(diào),輾轉(zhuǎn)宦游各地,很不得志。這首《臨江仙引》就是他入仕之后所寫的羈旅行役之詞。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13
臨江仙·飲散離亭西去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仡^煙柳漸重重。淡云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譯文】
喝完餞別酒,友人們終于揮手別去,常常怨恨這種漂泊不定短暫虛浮的人生;厥卓吹饺鐭熕旗F的楊柳早已遮斷視線。往前看去,風清云淡,孤雁遠征。孤單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紅。
今夜畫船將停在什么地方?只怕夜間潮平水落,泊船岸邊,一片清月迷漾。到酒消人也醒時,那種愁緒倍加難以排遣了。蠟燭殘盡孤枕難眠;五更時輕風吹來激起點點浪花。
【注釋】
①飲散:飲完酒后離散。離亭:送別的驛亭。
、诟∩阂簧。古人謂“人生世上,虛浮無定”,故曰“浮生”。
、埏h蓬(péng):飄浮無定之意。
④重重(chóngchóng):一層又一層,形容很多。
、菽海╩ù)天紅:指傍晚天空一片酡紅。
⑥畫船:裝飾華麗的船。多指游船。
、呋矗╤uái)月:指照臨淮水上空的月亮。
⑧朦朧(ménglóng):模糊不清。
、崮危涸跄,奈何。
、夤抡恚▃hěn)夢:這里指孤枕難眠。
五更風:指黎明前的寒風。
【賞析一】
這是一首寫旅愁的小令。
上片開頭是:“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詞人飲罷餞行酒,與親故辭別西去,感慨萬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飛蓬那樣到處飄泊。離亭,送別的驛亭!案∩币辉~,出自《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莊子認為人生在世虛浮不定,后世相沿稱人生為浮生。這里,詞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從此開始了“飄蓬”一般的生活,遙遙水路,漠漠蒼天,詞人內(nèi)心極度凄涼,羈旅之恨油然而生。而這恨又是“長恨”,這就道出了“飲散”“西去”對詞人來說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會增加一分身世飄零之恨。一個“長”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詞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動亂時代,這首詞,可能就是徐昌圖由閩入宋前的作品,它不僅反映了詞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離亂社會的影子。這次詞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別情依依,禁不住頻頻回首:“回頭煙柳漸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見了,只有那岸上的楊柳象是籠罩著一重重的煙霧!盁熈刂亍奔仁菭罹耙彩菍懬。這是由于當詞人看到煙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時,必然增添其內(nèi)心的苦悶。因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離情別意的,所以,寫“煙柳重重”,實際上也就是“離情重重”,是把抽象、無形的愁情寄托在具體形象的煙柳中來表現(xiàn)而已。
接下去,詞人轉(zhuǎn)過頭來,順眼一望,卻是“淡云孤雁遠,寒日暮天紅”。遼遠的天際飄浮著幾絲淡云:并不時地傳來孤雁的鳴聲,傍晚的落日,照得滿天通紅。此時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詩)。詞人象浮云一樣飄流無依,象孤雁一樣孑然影單,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卻又喚起詞人念鄉(xiāng)思親的凄傷之情,這一切既是詞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后“飄蓬”生活的形象概括。這是由當前情景過渡到以后情景的寫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寫法,所以這二句可看作是詞人特定心態(tài)下攝取的一組畫面,既是實景,也是虛景,虛實相用,使畫面極富表現(xiàn)力,它給讀者的感受就不僅是自然景觀了,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觀中所隱含的離情別恨,它連綿不斷,廣闊深遠。
下片寫詞人途中的孤寂心情!敖褚巩嫶翁?潮平淮月朦朧”。詞人辭別親故,縱一葉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蒼蒼,想到歸宿,詞人不禁自問,愁緒充塞。夜深了,當詞人從船艙里探出頭來時,只見船已行在平波萬頃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朧凄清!盎丛隆,照臨淮水上空的月亮。詞人通過氣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內(nèi)心的感傷之情與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為一,傳達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冷寂情懷。這時候,詞人愁緒難以排遣,只有借灑消愁了。
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時的解脫,“酒醒人靜奈愁濃”,一旦酒醒,回到現(xiàn)實,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兩盞淡酒就沖刷得掉的。一個“奈”字,突出了詞人萬般無奈的苦悶心情。結(jié)句:“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又進一步寫他的這種感情。一個人躺在船里,輾轉(zhuǎn)反側(cè),愁緒萬千。一直熬到夜盡燈殘之時,才對著殘弱的燭光,勉強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長,恍惚朦朧中波動船搖,詞人夢斷,原來是水面上起了風波!拔甯L”,指黎明前的寒風,蕭瑟凄寒。好一個“曉風殘月”,令人難以忍受,可謂悲痛至極。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曾評徐昌圖的《臨江仙》一詞,曰:“狀水窗風景宛然,千載后猶想見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于詞人巧妙地融情與景為一體,寫離愁卻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來表現(xiàn)詞人內(nèi)心的離愁別恨。詞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轉(zhuǎn)承和變換、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和烘托,處處反襯出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離愁難奈,感人至深。
【賞析二】
上闋寫的是離別后的情景,是實寫。首兩句直寫別離,“散”、“離”、“去”已帶怨意,而一個“恨”字則是直抒胸臆,又點明本詞的主題,寫出了詞人內(nèi)心的凄涼,羈旅之恨。且這恨又是“長恨”,這就道出了“飲散”“西去”對詞人來說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會增加一分身世飄零之恨。一個“長”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第三句描繪的是詞人一步三回頭,不忍離去的情態(tài),“煙柳漸重重”,既寫出了離愁的層層加深,也寫出了離愁的“有形”情態(tài),襯托出了行人心頭的迷惘。四、五兩句描繪的是作者眼中的慘淡畫面!暗啤卑凳拘腥诵念^的落寞,“孤雁”則是行人的化身;“寒日”顯其心頭之冷,“暮天紅”雖是美景,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充滿了傷感。這兩句極寫浪跡飄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下闋都是詞人想象中的情景。首句以問引起下文。“潮平淮月艨朧”暗示他那離別時的劇烈情緒已逐漸平靜下來,可是心頭卻又一片迷惘。心里空虛只能借酒澆愁,可是在短暫的麻痹之后,還是要醒來,醒來時的`靜夜中心頭卻是更加空虛,更加愁苦難耐。詞人通過氣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內(nèi)心的感傷之情與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為一,傳達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冷寂情懷。
“酒醒人靜奈愁濃”,一旦酒醒,回到現(xiàn)實,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兩盞淡酒就沖刷得掉的。一個“奈”字,突出了詞人萬般無奈的苦悶心情。末兩句“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描繪的是一幅多么凄涼可怕的景象。燈里的油就要燃盡,燈火忽明忽暗;一個人躺在枕頭上,沒有人陪伴,想入睡做個夢都不可得;五更時的寒風吹來更是倍增寒意。而從“潮平”到“殘燈”再到“五更”,足見行人一夜未睡,“愁濃”之情不虛,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全詞最為獨特之處當在下闋,在于虛境實寫,化虛為實,而又虛中浸實,寫盡羈旅之情,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詞人巧妙地融情與景為一體,寫離愁卻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來表現(xiàn)詞人內(nèi)心的離愁別恨。詞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轉(zhuǎn)承和變換、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和烘托,處處反襯出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
【作者簡介】
徐昌圖(約公元965年前后在世),莆田市城廂區(qū)延壽人,一作莆陽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約宋太祖乾德年中前后在世。徐寅曾孫,與兄徐昌嗣并有才名。五代末以明經(jīng)及第,初仕閩陳洪進(仙游人,時任清源軍節(jié)度使)歸宋,陳遣其奉《納地表》入宋進貢。太祖留之汴京,命為國子博士,遷殿中丞。昌圖好作詞,風格雋美,為五代詞壇有數(shù)名手,啟北宋一代詞風。今人選詞和研究宋文學史的,一定要提到他的名字。遺詞僅存三首,收入《全唐詩》卷898中,亦曾收入《尊前集》。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14
原文:
臨江仙·江繞黃陵春廟閑
江繞黃陵春廟閑,嬌鶯獨語關(guān)關(guān)。
滿庭重疊綠苔斑。
陰云無事,四散自歸山。
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huán)。
風流皆道勝人間。
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
譯文:
、劈S陵春廟:黃陵廟,在湘水之旁,為湘妃而立的廟宇。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端(jīng)注》:“湘水北徑黃陵亭西!表n愈《黃陵廟碑》:“湘水旁有廟曰黃廟,自前古立以祠堯之二女,舜之二妃者!薄锻ǖ洹罚骸跋骊幘哂械孛S陵,即虞舜二妃所葬!庇謸(jù)《地理志》載:湖北宜昌縣西,重巖疊起,山下有黃陵廟,三國時蜀漢所建。
、脐P(guān)關(guān):鶯啼聲,象聲詞。
、窃露穑涸铝,以月擬人,故稱“月娥”。彎環(huán):月彎如環(huán)。
注釋:
、劈S陵春廟:黃陵廟,在湘水之旁,為湘妃而立的廟宇。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端(jīng)注》:“湘水北徑黃陵亭西。”韓愈《黃陵廟碑》:“湘水旁有廟曰黃廟,自前古立以祠堯之二女,舜之二妃者!薄锻ǖ洹罚骸跋骊幘哂械孛S陵,即虞舜二妃所葬!庇謸(jù)《地理志》載:湖北宜昌縣西,重巖疊起,山下有黃陵廟,三國時蜀漢所建。
、脐P(guān)關(guān):鶯啼聲,象聲詞。
、窃露穑涸铝,以月擬人,故稱“月娥”。彎環(huán):月彎如環(huán)。
賞析:
牛希濟《臨江仙》共七首,都是詠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點是語言芊綿溫麗,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其憑吊凄涼之意,蘊含其中,深得詠史之體裁。
這首詞詠湘妃之事。上片寫黃陵廟前的`自然景色,江水環(huán)繞,嬌鶯獨語,滿庭綠苔,陰云無事,飄浮繞山,緊扣一個“閑”字,境界確是“悠閑清靜”。
下片轉(zhuǎn)寫到湘妃之事,但用的是曲筆暗寫!昂嵐摹倍洌钦f湘靈已去,空留月娥照江天!帮L流”一句,是憑吊湘靈的忠貞愛情。最后二句,借屈原美人香草之意,表現(xiàn)了人們應該要忠貞于愛情的思想!惰蚯f漫記》評道:“‘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可謂說得出,妙在語拙而情深!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 15
原文:
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
[宋代]朱敦儒
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guān)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從汴京城離攻破后,妻離子散勞燕雙飛。逃到天涯海角的親人沒有音信。常常夢回遼海北,夜夜魂斷玉門關(guān)。
殘月知道團圓,牛良織女星知道團聚,為何不見親人歸來?今年春天還在聽杜鵑悲啼。年年看鴻雁從邊塞飛來,至今已有十四回了。
注釋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原曲多用于詠水仙,故名。
直自:自從。
鳳凰城:指汴京。這句寫北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陷落。
擘釵(bāichāi):釵為古代婦女頭飾,常充當定情信物,又或在分離時各執(zhí)一半,以為將來復合之憑證,謂之擘釵。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破鏡:據(jù)孟棨《本事詩》載,南朝陳將亡時,駙馬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一銅鏡各執(zhí)一半,為重聚之憑,后果據(jù)此團圓。擘釵、破鏡后常代指夫妻在戰(zhàn)亂中分離。
遼海北:泛指東北海邊。
玉關(guān):玉門關(guān),泛指西北地區(qū)。
解(jiě):知道。
杜鵑:據(jù)《成都志》載,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為鳥,是為杜鵑。
塞雁:秋天雁從塞上飛回,故稱塞雁。
一十四番(fān)回:指看見雁南歸已經(jīng)十四次了。即作者南來已有十四個年頭。
賞析:
詞人借一位流亡江南女子懷念流落遠方良人的口吻,描寫了國破家亡的痛苦。
上闋寫女主人公自京城汴梁被金人所破后對離散了的親人的思念!爸弊曾P凰城破后”中的一個“直”字點明了自城破至今思念一直不斷,而這種思念又不同于一般的離別,還包含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的'驚恐與擔憂。“擘釵”與“破鏡”是離亂的象征,標志著一個家庭在戰(zhàn)亂中的毀滅,意味著恩愛夫妻被生生拆散,而“分飛”則進一步點明在倉皇中各奔東西彼此離散!疤煅暮=切乓粝 背小胺诛w”而來,進一步描寫了親人的分離!皦艋剡|海北,魂斷玉關(guān)西”,寫出女主人公懷念良人的思緒的紛亂,“遼!迸c“玉關(guān)”本相距萬里,一在東北,一在西北,這里是泛指,表明女主人公不知良人流落何方,因而夢魂也無定向。
下闋寫女主人公翹盼良人歸來而始終未歸,這仍然是朝暮思念的繼續(xù),而盼歸不歸則更增加了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焦慮不安和痛苦失望!霸陆庵貓A星解聚”對下句“如何不見人歸”是一個反襯,“解”字用得十分妥帖,“月”與“星”本是自在之物,無所謂知道與否,但詞人把月缺月圓、星散星聚的規(guī)律看作它們知道再圓再聚,這既有客觀的依據(jù)和現(xiàn)實的合理性,又寄托了詞人的主觀意識,使之更好地對下句進行襯托!敖翊哼聽杜鵑啼”中的“還”字饒有意味,它暗示往年此時正闔家團聚,而今只有自己一人獨聽子規(guī)啼血,哀不待言。“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這兩句結(jié)尾尤耐人尋味,在內(nèi)容上反襯出詞人的失望乃至絕望的哀痛心境,在藝術(shù)上則唿應上闕的“天涯海角”和“遼海北”、“玉關(guān)西”。上下貫通一氣,結(jié)構(gòu)顯得圓潤統(tǒng)一。
全詞筆調(diào)婉轉(zhuǎn),格調(diào)哀傷,詞情凄苦,在動亂社會所造成的離亂之苦中,重點描繪了一個家庭的悲劇,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難,它無異于一曲催人泣下的亂世悲歌,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臨江仙原文及賞析10-25
臨江仙·柳絮原文及賞析10-21
《臨江仙·柳絮》原文及賞析01-31
臨江仙·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4-16
《臨江仙·都城元夕》原文及賞析09-25
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原文及賞析10-21
《臨江仙·身外閑愁空滿》原文及賞析11-23
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原文及賞析12-03
臨江仙·寄嚴蓀友原文、注釋及賞析12-07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原文及賞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