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迷神引原文及賞析
迷神引原文及賞析 1
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
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余霞散綺,向煙波路。使人愁,長安遠,在何處。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覺阮途窮,歸心阻。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猿鳥一時啼,驚島嶼。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翻譯
青山漸漸被暮靄籠罩紅日慢慢向西墜落,浩浩長江奔騰不息洶涌地向東流去。天空中縷縷殘霞就像有花紋的羅綺漸漸散開,回首望去浩淼的煙波掩映著漫漫路途。令人憂愁的是離京城越來越遠逐漸模糊,愁云慘霧暮靄沉沉中京都究竟藏在何處。幾處閃爍不定的微弱的漁火,使人迷離恍惚不知船塢遠近。一葉船帆漸漸低垂下來,停泊在前面的江浦。
默默地回想自己的一生,獨自悔恨常常為追求功名所誤。自己就像阮籍那樣已到窮途末路,而歸隱田園的情趣卻常常受阻。遙望普照千里楚地的皎皎素月,此刻竟是這樣令人傷感凄楚。怨恨那如泣如訴的竹枝歌啊,為何聲聲愁怨為誰痛苦。凄厲的猿啼悲哀的鳥鳴聲,仿佛驚動了整個島嶼。昏暗的燭光下久久難以入眠,臥聽著津渡邊的聲聲更鼓。
注釋
“黯黯”句:青山漸暗,紅日西沉。
余霞散綺: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余霞散成綺。” 綺,有花紋的絲織品!笆谷顺睢
三句: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詩:“長安不見使人愁”。
田塢:水邊停船的地方。
儒冠誤: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挎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富家子弟養(yǎng)尊處優(yōu),而一般讀書人往往潦倒一生。
阮途窮:晉人阮籍,佯狂不羈,縱酒頹放,常駕車獨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苦而返。表現(xiàn)對當時政治的不滿。
斷魂: 因悲傷而神情恍惚。
平楚: 平遠的樹林。
竹枝歌:《樂府詩集》:“《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阮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詞九章,教里中兒歌之!
津鼓: 渡頭的更鼓。
賞析
上闋以景起,氣象雄渾,景物壯闊。接著,前結(jié)四個短句是起處寫景的繼續(xù)和演化。從人的感情說,開始位立江濱,見青山、紅日、大江,心胸為之開闊,有此壯美之景。后來,隨著江水望去,“長安遠,在何處“,不見長安,只見漁燈客帆,于是感到“愁”來。上闋處理景、情、意的關(guān)系,理路清楚,而運筆有起伏。有襯托,以“長安遠”為中間樞紐,前后時間。場景,頓生變化,由高遠綺麗轉(zhuǎn)為低小出寒,反映作者迷茫的心境,而通體不高“對江山”所見,詞筆極為渾成。
下闋一連四短句十六個字,傾吐出滿懷衷腸,語凄清苦。古人名換頭為過變,或藕斷絲連,或異軍突起。這樣汪洋恣肆地抒懷,是上闋醞蓄、堆積的.結(jié)果,當感情的閥門一下打開,便一發(fā)不可收拾。“自悔儒冠誤”,是一句十分悲憤感慨的話!凹w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杜甫《奉贈韋左感丈二十二韻》)。富家子弟養(yǎng)享處代,而一般讀書人往往潦倒一生。杜詩言辭激憤,溢于紙面,政治生涯不順利的晁補之,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表達了詞人自怨自艾的情緒。普人阮籍,佯狂不羈,縱酒頹放,表現(xiàn)出他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實際上也是一種遠禍全身的手段。他常駕車獨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哭而返。這里詞人覺得他和阮籍一樣,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是不可能了,而羈于謫宦,欲歸又不得歸。換頭后這四句是詞人抑郁壅塞的感情的暴發(fā)。
這首詞寫作者貶玉溪(信州)后,面對江山興起的悲傖情懷。上闋以寫景為主。有青山、紅日、大江、余震的綺麗壯景,也有幾點漁火、一片客帆的凄迷景色,略寓感情。詞的藝術(shù)上的成功,著重在下闋,于一瀉無余傾吐衷曲后,用多種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事物,層層渲染,步步加深來抒發(fā)因貶謫而產(chǎn)生的倫然之情,從紅日暮到紅燭暗,到津鼓響,時間的跨度長,調(diào)動的景物多,但寫來如春蠶吐絲,條條縷縷,清晰明白,使詞人的悲倫之情如見。既曲折,又明快,用古人的話說大抵是:“觸景生情,復(fù)緣情布景,節(jié)節(jié)轉(zhuǎn)換,稼麗周密。譬之織錦家,真竇氏回文梭也”(賀裳《皺水軒詞筌》)。
創(chuàng)作背景
自紹圣四年起,晁補之被貶到南方監(jiān)酒稅。遠離帝京的他,戀闕心理在詞創(chuàng)作中多有表現(xiàn)。元符二年(1099),晁補之貶信州監(jiān)酒稅時寫下《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
迷神引原文及賞析 2
原文:
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余霞散綺,向煙波路。使人愁,長安遠,在何處。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覺阮途窮,歸心阻。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猿鳥一時啼,驚島嶼。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譯文
青山漸漸被暮靄籠罩紅日慢慢向西墜落,浩浩長江奔騰不息洶涌地向東流去。天空中縷縷殘霞就像有花紋的羅綺漸漸散開,回首望去浩淼的煙波掩映著漫漫路途。令人憂愁的是離京城越來越遠逐漸模糊,愁云慘霧暮靄沉沉中京都究竟藏在何處。幾處閃爍不定的微弱的漁火,使人迷離恍惚不知船塢遠近。一葉船帆漸漸低垂下來,停泊在前面的江浦。
默默地回想自己的一生,獨自悔恨常常為追求功名所誤。自己就像阮籍那樣已到窮途末路,而歸隱田園的情趣卻常常受阻。遙望普照千里楚地的皎皎素月,此刻竟是這樣令人傷感凄楚。怨恨那如泣如訴的竹枝歌啊,為何聲聲愁怨為誰痛苦。凄厲的猿啼悲哀的鳥鳴聲,仿佛驚動了整個島嶼;璋档臓T光下久久難以入眠,臥聽著津渡邊的聲聲更鼓。
注釋
“黯黯”句:青山漸暗,紅日西沉。
余霞散綺: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余霞散成綺!本_,有花紋的絲織品。
“使人愁”三句: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長安不見使人愁”。田塢:水邊停船的地方。
儒冠誤: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挎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备患易拥莛B(yǎng)尊處優(yōu),而一般讀書人往往潦倒一生。
阮途窮:晉人阮籍,佯狂不羈,縱酒頹放,常駕車獨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苦而返。表現(xiàn)對當時政治的不滿。
斷魂:因悲傷而神情恍惚。平楚:平遠的樹林。
竹枝歌:《樂府詩集》:“《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阮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詞九章,教里中兒歌之!
津鼓:渡頭的更鼓。
賞析:
此詞寫于貶謫途中。全詞“觸景生情,復(fù)緣情布景,節(jié)節(jié)轉(zhuǎn)換,秾麗周密。譬之織錦家,真竇氏回文梭也”(賀裳《鄒水軒詞筌》)。
上片以景起,氣象雄渾,景物壯闊。首兩句寫詞人佇立信江畔所見的景色。青山,本碧綠青翠,說它“黯黯”,是由于“紅日暮”,但斜照下,山色反而顯得雄渾沉厚。這是遠望所見。俯視腳下,但見“浩浩大江東注”,不由人不發(fā)出人生如逝水東流的感嘆!坝嘞忌⒕_”兩句源于謝朓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是對“紅日”、“大江”的深一層渲染。詞用一“向”字,別具意味。如綺(錦緞)的“余霞”映淡煙輕霧籠罩的`江面上,一直跟隨著流水往前,這樣就把“東注”的“浩浩大江”寫得既真實又清空了。
以下三句,直抒情懷“長安”,代指北宋京成汴梁。晁補之是一個頗想政治上有一番作為的人。他二十七歲考中進士,開封府和禮部考試時均名列第一!瓣藦埌囫R手,崔蔡不足云”。黃庭堅稱贊他和張耒如司馬遷、班固,而遠超過漢代的崔瑗和蔡邕。但正是這樣一個才氣縱橫,政績斐然的人,卻生潦倒,功名蹭蹬。所以,這“使人愁”,不只是因為大江東去,而有著被貶他鄉(xiāng)、政治失意的深沉內(nèi)容。此三句本自李白《登金陵風凰臺》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上片末四句既從正面用筆,又從側(cè)面暗示時間已由著而夜:“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睗O燈不僅只有幾點閃閃爍爍,而且細小微弱;這時近岸的船塢里,他一片迷瀠了。再往稍遠的地方看,航行江面的客船,也降下船帆,靠前面臨水近岸的地方了。由于近觀,漁燈“幾點”而“小”,看到清清楚楚;由于遠望,故所見客帆“一片”,給人以多的感覺。從用字說,“幾點”對“一片”,“近塢”對“前浦”,一寫少和多,一寫近和遠,概括出詞人當時目力所見的空間范圍。詞人處理情、景、意的關(guān)系,理路清楚,而運筆有起伏,有襯托,以“長安遠”為中樞,前后時間、場景,頓生變化,由高運綺麗而轉(zhuǎn)所見,詞筆極為渾成。
下片一奇峰空起,汪泣恣肆,語調(diào)凄切,情感悲苦,傾吐出滿懷衷腸!白曰谌骞谡`”,極言心中悲憤感慨,謂富家子弟養(yǎng)尊處優(yōu),而一般讀書人往往潦倒一生。此處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自怨自艾的情緒躍然紙上。晉人阮籍,佯狂不羈,縱酒頹放,表現(xiàn)出他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實際上也是一種遠禍全身的手段。他常駕車獨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哭而返。這里詞人覺得他和阮籍一樣,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是不可能了,而羈于謫宦,欲歸又不得歸。
過片后這四句包含了許許多多難言的辛酸痛楚,讀之令人凄傷。
接下來詞人借素月、《竹枝》歌聲、猿鳥啼鳴,對凄苦的情懷,再作更富形象性的渲染。晁補之是濟洲巨野人,此刻貶官信州,從北至南,千里迢迢,煙樹蒼茫,面對素月,怎能不為之銷魂呢?“平楚”,謝朓詩:“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楊慎稱:“楚,叢木也。登高望遠,見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猶《詩》所謂‘平林’也”(《升庵詩話》)。“一千里傷平楚”,與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意境很相近,只是此處由近而遠,思故鄉(xiāng)千里迢迢,故望“平楚”而傷情無限。
詞人接著又從聽覺方面與這種凄苦情懷!吨裰Ω琛,原是巴渝一帶的民歌!榜銎湟,中黃鐘之羽。其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zhuǎn),有淇濮之艷”(劉禹錫《竹枝詞引》)。周邦彥《點絳唇》“楚歌聲苦,村落黃昏鼓”,是說歌聲作用于人,只感到怨苦!盀檎l苦?”用似問非問的提示,而且前用“聲聲怨”加重形容,便更覺其苦深。
隨后又寫島嶼上的猿啼鳥鳴,呼應(yīng)開頭的“大江東注”,表明作者的往處江水湄!耙粫r啼”,有時斷時續(xù)之意。正當夜深人靜他心情剛剛平靜下來時,那突然一聲猿啼,一聲鳥鳴,就更會產(chǎn)生凄涼之感。說“驚島嶼”是婉語,因為島嶼突出于江心,本是無情之物,都為之而驚,那么人之“驚”更可想而知了!盃T暗”夜深仍未成眠,猿啼鳥鳴也因困倦而睡去了吧。渡口停泊的船只,發(fā)出了開航的鼓聲信號,表明天色將明,而人之徹夜未眠又可知。燭暗,表明夜己深。
這首詞情景深化,意境淡遠凄清,一派怨思哀緒盤旋而下,貫注字里行間。全詞雖多用典故與前賢成句,但由于出自真情摯意,所以不覺為累,反倒生發(fā)牽引,更豐富深化了詞旨,使之余味溢于言外。
迷神引原文及賞析 3
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晁補之
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余霞散綺,向煙波路。使人愁,長安遠,在何處。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覺阮途窮,歸心阻。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猿鳥一時啼,驚島嶼。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鑒賞】
此詞寫于貶謫途中。全詞“觸景生情,復(fù)緣情布景,節(jié)節(jié)轉(zhuǎn)換,秾麗周密。譬之織錦家,真竇氏回文梭也”(賀裳《鄒水軒詞筌》)。
上片以景起,氣象雄渾,景物壯闊。首兩句寫詞人佇立信江畔所見的景色。青山,本碧綠青翠,說它“黯黯”,是由于“紅日暮”,但斜照下,山色反而顯得雄渾沉厚。這是遠望所見。俯視腳下,但見“浩浩大江東注”,不由人不發(fā)出人生如逝水東流的感嘆!坝嘞忌⒕_”兩句源于謝朓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是對“紅日”、“大江”的深一層渲染。詞用一“向”字,別具意味。如綺(錦緞)的“余霞”映淡煙輕霧籠罩的江面上,一直跟隨著流水往前,這樣就把“東注”的“浩浩大江”寫得既真實又清空了。
以下三句,直抒情懷“長安”,代指北宋京成汴梁。晁補之是一個頗想政治上有一番作為的人。他二十七歲考中進士,開封府和禮部考試時均名列第一!瓣藦埌囫R手,崔蔡不足云”。黃庭堅稱贊他和張耒如司馬遷、班固,而遠超過漢代的崔瑗和蔡邕。但正是這樣一個才氣縱橫,政績斐然的人,卻生潦倒,功名蹭蹬。所以,這“使人愁”,不只是因為大江東去,而有著被貶他鄉(xiāng)、政治失意的深沉內(nèi)容。此三句本自李白《登金陵風凰臺》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上片末四句既從正面用筆,又從側(cè)面暗示時間已由著而夜:“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睗O燈不僅只有幾點閃閃爍爍,而且細小微弱;這時近岸的船塢里,他一片迷瀠了。再往稍遠的地方看,航行江面的客船,也降下船帆,靠前面臨水近岸的地方了。由于近觀,漁燈“幾點”而“小”,看到清清楚楚;由于遠望,故所見客帆“一片”,給人以多的感覺。從用字說,“幾點”對“一片”,“近塢”對“前浦”,一寫少和多,一寫近和遠,概括出詞人當時目力所見的空間范圍。詞人處理情、景、意的關(guān)系,理路清楚,而運筆有起伏,有襯托,以“長安遠”為中樞,前后時間、場景,頓生變化,由高運綺麗而轉(zhuǎn)所見,詞筆極為渾成。
下片一奇峰空起,汪泣恣肆,語調(diào)凄切,情感悲苦,傾吐出滿懷衷腸!白曰谌骞谡`”,極言心中悲憤感慨,謂富家子弟養(yǎng)尊處優(yōu),而一般讀書人往往潦倒一生。此處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自怨自艾的情緒躍然紙上。晉人阮籍,佯狂不羈,縱酒頹放,表現(xiàn)出他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實際上也是一種遠禍全身的手段。他常駕車獨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痛哭而返。這里詞人覺得他和阮籍一樣,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是不可能了,而羈于謫宦,欲歸又不得歸。
過片后這四句包含了許許多多難言的辛酸痛楚,讀之令人凄傷。
接下來詞人借素月、《竹枝》歌聲、猿鳥啼鳴,對凄苦的情懷,再作更富形象性的渲染。晁補之是濟洲巨野人,此刻貶官信州,從北至南,千里迢迢,煙樹蒼茫,面對素月,怎能不為之銷魂呢?“平楚”,謝朓詩:“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睏钌鞣Q:“楚,叢木也。登高望遠,見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猶《詩》所謂‘平林’也”(《升庵詩話》)。“一千里傷平楚”,與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意境很相近,只是此處由近而遠,思故鄉(xiāng)千里迢迢,故望“平楚”而傷情無限。
詞人接著又從聽覺方面與這種凄苦情懷。《竹枝歌》,原是巴渝一帶的民歌!榜銎湟簦悬S鐘之羽。其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zhuǎn),有淇濮之艷”(劉禹錫《竹枝詞引》)。周邦彥《點絳唇》“楚歌聲苦,村落黃昏鼓”,是說歌聲作用于人,只感到怨苦!盀檎l苦?”用似問非問的提示,而且前用“聲聲怨”加重形容,便更覺其苦深。
隨后又寫島嶼上的猿啼鳥鳴,呼應(yīng)開頭的“大江東注”,表明作者的往處江水湄。“一時啼”,有時斷時續(xù)之意。正當夜深人靜他心情剛剛平靜下來時,那突然一聲猿啼,一聲鳥鳴,就更會產(chǎn)生凄涼之感。說“驚島嶼”是婉語,因為島嶼突出于江心,本是無情之物,都為之而驚,那么人之“驚”更可想而知了!盃T暗”夜深仍未成眠,猿啼鳥鳴也因困倦而睡去了吧。渡口停泊的船只,發(fā)出了開航的鼓聲信號,表明天色將明,而人之徹夜未眠又可知。燭暗,表明夜己深。
這首詞情景深化,意境淡遠凄清,一派怨思哀緒盤旋而下,貫注字里行間。全詞雖多用典故與前賢成句,但由于出自真情摯意,所以不覺為累,反倒生發(fā)牽引,更豐富深化了詞旨,使之余味溢于言外。
【作者簡介】
晁補之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黃庭堅、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與張耒并稱“晁張”。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傳世。
少年時代的.晁補之隨父親游官四方,曾一度寓居洛陽。治平元年(1084),他十二歲時,從父仕會稽(今浙江紹興),過曹娥江,游上虞觀海。此后一直在江南各地,歷覽勝覽,開拓了胸襟眼界。
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冬,蘇軾通判杭州,時晁補之正待父杭之新城,以久慕軾大名,乃往拜謁。乃聽到蘇軾議論,遂退而撰《七述》,備述錢塘山川風物之秀麗。蘇軾讀后大為贊嘆,“稱其文博辯雋偉,絕人遠甚,必顯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傳)這是二人訂交之始,此后直貫終生,對晁補之影響極深遠。熙寧八年,晁端友病卒京師昭得坊,官終著作佐郎。補之因家貧,竟不能以時葬,引為終身憾事。這年他才二十三歲,即奉母歸巨野故里,耕讀度日,常常為衣食困窘嘆息。這一段艱苦歲月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痕跡。
官場生涯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晁補之27歲時“舉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別院,皆第一。神宗閱其文曰:‘是深于經(jīng)術(shù)者,可革浮薄!焙笳{(diào)澶州司戶參軍,改充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才步入坎坷的仕官生涯。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哲宗即位,高太后執(zhí)政,舊黨得主國是。晁補之被召試京師,除太學正。不久,又以執(zhí)政李清臣薦堪館閣,經(jīng)考試后,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
時蘇軾任翰林學士,黃庭堅、張耒等俱供職館閣,他們詩酒酬唱,度過一生中最愜意的時期。不過,晁補之雖居官京師,卻因生性清孤耿介,不事干謁,一直未能擺脫窮苦的困擾。元祐五年,他終因校書郎官奉微薄,不足贍養(yǎng),乃乞補外官,得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兩年后又被召還朝,除秘書省著作佐郎。時期朝政動蕩,哲宗親政,元祐末,紹圣初宋王朝政局大變,用章敦為相、倡紹述之說,新黨復(fù)起,乃盡逐元祐相臣。晁補之亦受累離開京師,于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濟州(今山東濟南)。
以后,章惇又興史禍,晁補之坐修《神宗實錄》失實,遂于紹圣二年,敕降通判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到貶所不久,又以岳父杜純弟杜纮知應(yīng)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為避親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州)。朝廷紛爭傾軋繼續(xù)激烈。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黨訖起,再治元祐舊臣。晁補之亦在籍中,被貶監(jiān)處、信二州(今浙江麗水)鹽酒稅,乃匆匆趕赴貶所。不料行到丹陽途中,母楊氏夫人病歿,即奉靈柩還鄉(xiāng),服喪家居。到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因嫌巨野地勢低洼土地貧薄,便遷居金鄉(xiāng)(今山東金鄉(xiāng)縣)城東。次年夏服除,改監(jiān)信州(今江西上饒)鹽酒稅。
一年后,政局又起變化,由于哲宗病逝,徽宗即位,皇太后聽政,復(fù)用元祐黨人。晁補之得遇赦,被召為著作佐郎還京師。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授尚書禮部員外郎、哲宗實錄院檢討官、神宗國史編修官。他都再三上表辭謝而求外任,不許,只得改除吏部郎中。七月間,蘇軾的病逝,使他悲痛深鉅,一腔真摯情意盡數(shù)傾注到《祭端明蘇公文》中。
然而,政局變幻難測。向太后去世,徽宗又紹述熙寧、元豐,改元崇寧,黨論復(fù)起。元祐諸賢與司馬光、蘇軾等,被控為“奸黨”,晁補之亦在其中,為諫官管師仁所論,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濟),修河橋以便民,民畫祠其像。但任職才數(shù)月,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朝廷局勢卻急劇變化,再窮治元祐及元符末舊臣。補之遂于秋日離任,由吏部改授密州,又改果州,然皆不許。
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九月,宰相蔡京籍司馬光、蘇軾等一百二十人罪狀,謂之奸黨,黃庭堅、秦觀、晁補之皆在其中。補之乃管勾江州太平觀,退返金鄉(xiāng)家園閑處,是年已過五十,從此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廢黜生涯。由于他一生仁途坎坷,屢遭貶謫,多處漂泊,對宦海生活感受尤深,所以他歸隱鄉(xiāng)里后,“葺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忘情仕進,慕陶潛為人!边@一階段也是他創(chuàng)作的豐收期,詩、詞、文各體俱備,多方面表現(xiàn)出他的生活和復(fù)雜矛盾的心緒,取得較大成績。到大觀二年(公元1180年),政局漸有緩和,補之先是改提西京崇福宮,又改提舉南京鴻慶宮。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黨籍”事消,補之詣吏部侯調(diào),得起知達州,未赴,尋改知泗州。至官無幾,便于是年中秋日病卒于泗州官舍,終年五十八歲。
迷神引原文及賞析 4
一葉扁舟輕帆卷,暫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天際遙山小,黛眉淺。
舊賞輕拋,到此成游宦。覺客程勞,年光晚。異鄉(xiāng)風物,忍蕭索,當愁眼。帝城賒,秦樓阻,旅魂亂。芳草連空闊,殘照滿,佳人無消息,斷云遠。
【賞析】
此詞是柳永晚年游宦時羈旅行役之作。作者仕途不得志,直到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進士及第,此時年已約五十歲,此后長期任地方小官,久經(jīng)輾轉(zhuǎn),四處游宦。這首詞是他行役途中寫作的。上片寫晚景。孤城上響起黃昏的號角,像胡笳吹奏出古老的.悲怨。江水茫茫,平曠的沙灘上落滿了大雁,忽而驚得四散。霧靄從空中收斂,顯露出一簇簇寒秋的樹林,猶如畫屏展現(xiàn)。遼闊的天邊,遠山那么微小,就像淡淡的黛色描出蛾眉彎彎。下片抒愁情。只覺得客游他鄉(xiāng),旅程勞煩,一年光陰又近歲晚。異鄉(xiāng)的風光景物,怎忍看蕭條、冷落,遮住憂愁的雙眼。京城遙遠歸路難,佳人遠阻難相見,攪得詞人客旅神魂迷亂。芳草連綿,伸延到空闊的天邊,夕陽殘照的余暉將大地鋪滿,佳人音信皆無,像扯斷的彩云越飄越遠。全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語言哀愁纏綿,氣韻含蓄沉郁,完全呈現(xiàn)出游宦失意的凄涼晚景。
迷神引原文及賞析 5
貶玉溪對江山作
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馀霞散綺①,回向煙波路②。使人愁,長安遠,在何處③。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④。覺阮途窮⑤,歸心阻。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⑥。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⑦。猿鳥一時啼⑧,驚島嶼。燭暗不成眠,聽津鼓⑨。
注釋
、兮畔忌⒕_:語本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雹跓煵罚河么揞棥饵S鶴樓》詩中“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等句,暗示下文羈旅的愁思。③“使人愁”三句:意本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④“自悔”句:意本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雹萑钔靖F:《晉書《阮籍傳》:“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雹奁匠褐^從高處遠望,叢林樹梢齊平。⑦“怪竹枝”三句:白居易《竹枝詞》:“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雹唷霸厨B”句:白居易《竹枝詞》:“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暗鳥一時啼!雹峤蚬模憾煽趫髸r的更鼓。
鑒賞
晁補之于紹圣四年(1097)坐黨籍貶監(jiān)處州鹽酒稅,中途因遭母喪而奉柩還鄉(xiāng),至元符二年(1099)年服除,改監(jiān)信州(今江西上饒)鹽酒稅,是年六月赴任所,時年四十七。這首詞當是赴信州途中所作,玉溪即江西信江,一名上饒江,源出江西玉山縣懷玉山,此代指信州。
詞的上闋著重寫景。從所寫景物來看,作者當是站在行船之上。開篇幾句氣魄宏大,是作者佇立船頭遠眺所見。青山本是翠綠,此時卻因太陽已經(jīng)西斜,山的正面無法受到陽光照射而呈現(xiàn)出現(xiàn)出一片“黯黯”的色調(diào)。作者在山腳下行船,抬頭仰望,幽幽的山色顯得雄渾而深厚。浩蕩的江水在腳下滾滾東流,載著作者去遙遠的彼方。此處“日暮”“東注”等詞有明顯的遲暮之感,孔子所謂“逝者如斯夫”,江水的流逝總會勾起人對歲月消逝的感慨。接著,作者的視線順著江流來到遠方水天相接處。“馀霞散綺”承首句“紅日暮”,“向煙波路”承次句“大江東注”,前后照應(yīng)嚴密。天邊的紅霞此時正漸漸散開,如綺練一般美麗。作者又回頭眺望,見來路一片煙波茫茫。這一句本自崔顥《黃鶴樓》詩的末句“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時分回望來路,正含有“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的無限感傷。于是下面便開始寫這種羈旅的鄉(xiāng)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中有“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二句,雖是寫景,實際上含有對朝廷的不滿,所謂“浮云能蔽日”乃是君主為讒言所蔽之意。晁補之此處化用李白詩句,正是暗含著這種意味。紹圣、元符間,元祐黨人被一貶再貶,正是因為新黨當權(quán)。作者慨嘆“長安遠,在何處”,這是對自身政治前途的迷惘。
隨著時間的流逝,作者所見的景物也有了變化。“幾點漁燈小,迷近塢”寫江上隱約的幾點漁火,這微微的光亮反而讓原本就昏暗的天地變得更加迷離。漁船點燈說明時間已是夜晚,“一片客帆低,傍前浦”寫作者所在的客船也降下了船帆,緩緩馳入了船塢。這標志著詞人一天的行程已告結(jié)束。這四句詞全是寫景,不露一絲主觀感情,但讀者卻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凄涼與孤獨。
下闋是寫作者夜泊船塢時,在船內(nèi)的所思所感。周濟《宋四家詞選》序論曾說:“古人名換頭為過變,或藕斷絲連,或異軍突起,皆須令讀者耳目振動,方為佳制!边@首詞的換頭就達到了這種效果!鞍迪肫缴,自悔儒冠誤”二句總括一生,“覺阮途窮,歸心阻”二句抒寫悲懷,短短十六字,把上闋通過寫景積蓄、堆疊下的滿懷衷腸,傾吐一盡。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有“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句,感慨富家子弟養(yǎng)尊處優(yōu),而一般讀書人卻往往潦倒一生。究其根源正是政治的不清明,使得窮人子弟仕途受阻。東晉阮籍有極高的才華與志向,卻受到司馬氏集團的打壓,無法施展抱負,只能作“窮途之哭”。作者用這兩個典故來說明自己無法施展抱負的悲憤,暗中也控訴了當時政治的黑暗。接下來“斷魂素月”三句,由悲憤轉(zhuǎn)為凄涼。晁補之是山東人而貶官江西,與故鄉(xiāng)遠隔千里,此時對月懷人,怎能不勾起鄉(xiāng)愁。他朝故鄉(xiāng)的方向放眼望去,卻只能看到一片“平楚”,更添一份哀傷。
“怪竹枝歌”以下直至結(jié)尾,都是寫作者聽到的聲響。因時間是深夜,這些聲響便顯得尤其驚心。首先他聽到了悲涼哀怨的《竹枝歌》。唐代的劉禹錫、白居易等人都有對竹枝歌的描寫與模仿,他們的這些作品又大多抒發(fā)謫宦、羈旅之辛酸。因此晁補之此時聽到這種曲調(diào),立刻就產(chǎn)生了同樣的辛酸哀怨之感。哀怨的《竹枝歌》結(jié)束時驚起了江邊的猿猴宿鳥,它們發(fā)出凄厲的鳴叫,這場景真有如夢魘般可怖。以上四句雖然都是化用白居易的《竹枝》詩,但讀來卻絲毫不覺陳舊因循,它們非常契合當時的環(huán)境和作者的心境。結(jié)句寫渡口的鼓聲。作者在船艙中守著蠟燭一夜未眠,“燭暗”說明蠟燭即將燃盡,暗指天已將曉!敖蚬摹笔菆髸r的`鼓聲,此時的鼓聲是催促客船準備起行。詞的上闋以客船下帆,停泊在渡口作結(jié),預(yù)示一天行程的結(jié)束,下闋以渡口起船的鼓聲作結(jié),預(yù)示又一天行程的開始。這一個結(jié)束一個開始,寫盡了旅途的漫長、艱苦與辛酸。(姚蘇杰)
集評
清《萬樹:“此調(diào)多三字句,最為凄咽……至于‘幾點’八字,即后‘猿鳥’八字;‘一片’八字,即后‘燭暗’八字,極為整齊。且上句‘近’字、‘島’字用仄聲,下句‘前’字、‘津’字用平聲,正抑揚可愛處。如此對仗,極易考證!(《詞律》卷一六)
鏈接 宋代稅務(wù)機構(gòu)的構(gòu)成和變遷。宋代的財稅機構(gòu)由中央財賦稅收機構(gòu)和財稅機構(gòu)組成。北宋初期,中央政府設(shè)置“三司使”(戶部、鹽鐵、度支合稱)總管全國的財賦,它們的具體職能詳見下表。宋神宗在元豐(1078—1085)年間對這一制度進行了改制,罷除三司,將三司職權(quán)的大部分轉(zhuǎn)歸尚書省的戶部掌管,這一制度一直延續(xù)使用至宋王朝滅亡。宋代的地方財稅制度,在宋初時多承唐制,郡級稅務(wù)機構(gòu)多隨事設(shè)官,掌管茶、酒、市舶等征稅;縣級賦稅由縣令總掌鄉(xiāng)制。到宋神宗元豐改制,以甲頭負責督促輸賦稅及苗、役之事。
【迷神引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原文及賞析08-31
秋風引原文及賞析03-26
秋風引原文、翻譯及賞析08-08
清江引·相思原文及賞析09-13
江梅引原文及賞析08-13
【推薦】秋風引原文及賞析01-15
秋風引原文注釋及賞析04-10
《秋風引》原文及翻譯賞析10-24
鄴都引原文及賞析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