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望語文教學反思
民-主九年制學校:朱亞君
傳統(tǒng)教學古詩詞一般都是先反反復復地誦讀,再進行語言的品析,進而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jīng)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詩詞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詩句弄得支離破碎,那還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一基本理念指導下,我們八年級語文集體備課組老師在集體備課時一方面積極全面推行“五步教學法”,落實高效課堂,一方面尋求新的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我們準備把前兩首詩的教學在一節(jié)課完成。對《望岳》《春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一次嘗試----在注重朗讀教學的的同時,抓住“望”字,將兩首詩歌進行比較學習。注重整個學習過程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這兩首詩歌為杜甫不同時期所寫,詩的風格也迥然不同,《望岳》境界壯闊、氣勢磅礴、抱負遠大;而《春望》則景象凄清、感情凝重、風格沉郁。詩歌風格不同的背后主要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在學生感知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合作探究去探討這種現(xiàn)象,從而獲得詩歌鑒賞的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詩、知時論時”。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
在課前,我有針對性地布置預習詩人的經(jīng)歷、感知詩歌的大意。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音樂和風景畫導入新課,逐步開展“預、檢、展、評、測”五部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對這種新的詩歌教學方法感覺很新鮮,課堂氣氛較好。學生有備而來,都踴躍發(fā)言,積極探討,學有所得。一堂課中,學生在兩首詩歌的比較學習中,感受到了兩首詩歌風格的不同,體味到了詩人早年內(nèi)心的遠大抱負和后來的憂國傷時之情,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備課時涉及到對中考內(nèi)容的名句分析,也有鏈接中考的當堂檢測。大部分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少部分學生需要與同學合作探討和老師的幫助。總之,較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以下一些問題:
1.在課前預習時和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上,學生過于依賴參考資料,按部就班,思維僵化。同樣一句詩,一個習題,有多種方式去解答,學生偏要習慣性的看資料,形成思維定勢,缺少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造成原本不唯一的答案竟然異口同聲。
2.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比如在學習《望岳》這首詩歌時,如何啟發(fā)學生從詩歌的字里行間自主體會到詩人筆下泰山的神奇秀美而又高大,而不是教師越俎代庖地告訴學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讀課文;這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jié)。
3.在本課教學中,還應給學生更多一些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感悟,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動嘴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體驗,為學生優(yōu)化學習,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空間。
另外,是對詩歌的意境體會,對佳句的賞析,我覺得分析很不到位,原因可能由于學生活動增多,老師對學生的問題的闡述占用了課堂大部分的時間,導致老師對名句的賞析沒能深入。教師掌控課堂的能力還顯有限,沒有做到收放自如。
教無定法,教學中不管我們運用什么方法,目的是追求課堂效率的最大化,課本資源使用的最廣化。上完這節(jié)公開課我認為把音樂引入古詩詞課堂教學是必要的,比如課前音樂導入新課,課中學生在舒緩的音樂背景下朗讀背誦,以及嘗試用流行歌曲填詞的形式快速記憶詩詞,授課過程中師生輕松自由,寓教于樂,這點比較成功,是這節(jié)課的亮點。而傳統(tǒng)教學則注重字里行間,枯燥講解, 機械的背,總是讓學生興趣索然、叫苦不迭,其效果也不理想,常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混淆局面(如學生經(jīng)常把《望岳》與《春望》混淆背亂在一起了。)其實,古詩歌有很強烈的意境美與音樂美,正因為如此,許多古詩詞都被譜曲唱成歌。如果能找到相關的樂曲內(nèi)容,讓學生充分感受用音樂語言刻畫的意境的獨到之美。然后通過表象遷移,學生也就不難感受到詩中所表現(xiàn)的藝術(shù)效應了。
【春望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春教學反思語文05-24
小學語文春教學反思05-25
語文課 春 教學反思05-24
初中語文春教學反思05-25
春望的教案09-03
《春望》賞析01-21
《春望》教案02-17
初一語文春教學反思05-23
春望原文及賞析03-09
春望原文賞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