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范文資料網(wǎng)>文明禮儀>中秋節(jié)>《查找描寫中秋節(jié)的來歷

查找描寫中秋節(jié)的來歷

時間:2022-05-08 23:43:22 中秋節(ji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查找描寫中秋節(jié)的來歷

中秋節(jié)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起源于中國,為每年農(nóng)歷的八月十五。

查找描寫中秋節(jié)的來歷

按照中國的農(nóng)歷,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jié)、八月半、月夕、月節(jié),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jié)。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yǎng)衰老,行糜粥飲食!钡]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后,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jié)開始盛行于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人)”訊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jié)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墩陆瓕幙h志》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游待市稱為“走月”。 關于中秋節(jié)來源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該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大致內容是:相傳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從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長生不老。嫦娥知道后為拯救蒼生免受后羿永遠的統(tǒng)治,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后變成了仙女,往月宮飛去。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

中秋節(jié)賞月的風俗,據(jù)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后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痹谔拼,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jié)開始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并出現(xiàn)“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云外。間里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眳亲阅痢秹袅轰洝氛f:“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jié)。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nóng)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燒不絕!备幸馑嫉氖牵缎戮幾砦陶勪洝酚浭霭菰轮祝骸皟A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捌浼拦灡貓A”;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碧锶瓿伞段骱斡[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游徹曉。蘇堤之上,聯(lián)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蠟兔之形!薄懊繉弥星,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云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jié)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蓖瑫r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jié)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的來歷范文2016-08-17 12:24 | #2樓

中秋節(jié)又稱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據(jù)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jù)溫、臺、明三州時,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起源

中秋節(jié)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jù)《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yǎng)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并出現(xiàn)“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云外。間里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吳自牧《夢梁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jié)。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nóng)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捌浼拦灡貓A”;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碧锶瓿伞段骱斡[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游徹曉。蘇堤之上,聯(lián)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蠟兔之形!薄懊繉弥星,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云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jié)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蓖瑫r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jié)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秋食俗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并用之洗手。宴桌區(qū)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毛豆技、芋頭、花生、蘿卜、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上置一個特大的月餅,四周綴滿糕點和瓜果。祭月完畢,按皇家人口將月餅切作若干塊,每人象征性地嘗一口,名曰“吃團圓餅”。清宮月餅之大,令人難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儀賞給總管內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便是“徑約二尺許,重約二十斤”。

我國有二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也過中秋節(jié),但節(jié)俗各異。壯族習慣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并演唱優(yōu)美的《請月姑》民歌。朝鮮族則用

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請老人上架探月,然后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蕭,一起合跳〈農(nóng)家樂舞》。仡佬族在節(jié)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jié)”。侗族則在這時讓青年人郊游、歡會,稱為“趕坪節(jié)”。第一天是蘆笙會,第二天對歌。小伙子都要化妝,向心上人表達情意。傣族是對空鳴放火槍,然后圍坐飲酒,品嘗狗肉湯鍋、豬肉干巴、腌蛋和干黃鱔,談笑望月。黎族稱中秋節(jié)為“八月會”或“調聲節(jié)”。屆時各集鎮(zhèn)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人員江齊后,大家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盛大的調聲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中秋與月餅

中秋吃月餅。最先見于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唐和五代時賞月的食品只見有“玩月羹”等,未見有月餅。月餅作為一種食品的名稱并同中秋賞月聯(lián)系在一起,始見于南宋的《武林舊事》。明代以來,有關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述就更多了!锻鹗痣s記》說,每到中秋,百姓們都制作面餅互相贈送,: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場店鋪里賣的月餅,多用果類作餡子,巧名異狀,有的月餅一個要值數(shù)百錢!段醭瘶肥隆防镆舱f,八月十五日稱為中秋,民間以月餅作為禮品互相贈送,取團圓之義。這一天晚上,家家舉行賞月助家宴,或者帶上裝月餅的食盒和酒壺到湖邊去通宵游賞。在西湖蘇堤上,人們成群結隊,載歌載舞。同白天沒有兩樣。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賞月的盛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制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月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講究。咸、甜、葷、素各俱異味;光面、花邊,各有特色。明末彭蘊章在《幽州土風俗》中寫道:“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瞻兔滿人間;谏纺鄱鸶`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丹顏!边@說明心靈手巧的廚師已經(jīng)把嫦娥奔月的優(yōu)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形象再現(xiàn)于月餅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有“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婚兔之形”的記述。足見古代月餅從內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齊放了。

中秋節(jié)的來歷 來源2016-08-17 16:27 | #3樓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jié)或月夕、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等。有關中秋節(jié)的來歷眾說不一,據(jù)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tǒng)的三大節(jié)日——春節(jié)、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jié)形成最晚。不過,與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jù)《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nóng)歷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yōu)榱舜鹬x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顒,稱為“秋報”。中秋時節(jié),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后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jié)慶活動卻延續(xù)下來,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jié)的演變過程中,古老的禮俗與眾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jié)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著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游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絢麗的光環(huán),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賞月宴飲之俗已頗為盛行。從流傳下來的眾多描寫中秋的詩句中,可以看到當時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話與中秋賞月聯(lián)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不過,當時中秋節(jié)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jié)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并出現(xiàn)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jié)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后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中秋節(jié)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愿,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jié)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shù)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fā)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使得中秋節(jié)作為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中秋節(jié)習俗

圍繞著中秋節(jié),自古以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風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習俗。

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jié)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據(jù)說唐朝時期已經(jīng)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并同中秋賞月聯(lián)系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jié)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蹦纤挝膶W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說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說明當時月餅已經(jīng)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jié)的必備食品。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制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jīng)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xiàn)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臺式等不同風味。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征,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xù)至今。

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除了賞月和吃月餅之外,不同地區(qū)的人們也都根據(jù)自己的地域傳統(tǒng)和社會風情來歡慶中秋,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風俗。如南方許多地區(qū)盛行中秋賞桂和觀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兒爺,此外還有廣州的樹中秋、安徽一帶的燒塔、香港的舞火龍等等,很多少數(shù)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習俗,這些活動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

中秋節(jié)的傳說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勝的月宮之謎。嫦娥奔月的故事有著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記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是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要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了仙,卻被罰變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宮搗不死之藥。后來這個故事逐漸演化出許多優(yōu)美婉轉的新情節(jié),如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太

陽,人們因此得以安居樂業(yè)。不料,被射落的九個太陽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惱怒地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后來心術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眾外出狩獵之機,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當機立斷將藥一口吞下。隨后,嫦娥就輕飄飄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妻子。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傳說中秋節(jié)就是這樣形成的。

吳剛伐桂

關于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倒。據(jù)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一說他學仙不夠專心,天帝為錘煉他的心志,罰他砍桂樹,并允諾如果砍倒,即可成仙。于是吳剛便在清冷的月宮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砍下去。

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傳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只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服用這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代文人寫詩作詞,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元朝末年,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反抗。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軍師劉伯溫想出一條妙計,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

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起義成功后,朱元璋高興地傳下口諭,每年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用來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2016-08-17 22:34 | #4樓

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

一、中秋節(jié)的來歷:

中秋節(jié)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爸星铩边@一詞最早記載于《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nóng)歷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了固定的節(jié)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總之,根據(jù)史籍的記載,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動,日期定于農(nóng)歷8月15日。因為此時正是三秋之半,故名為“中秋節(jié)”。漢辭網(wǎng)認為,這就是中秋節(jié)的由來。

二、中秋節(jié)的習俗:

中秋節(jié)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習俗。但中秋節(jié)的習俗共同之處不外乎:祭月、賞月、觀花燈、吃月餅。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民間拜月、月光馬兒、兔兒爺、中秋宴俗、舞火龍、燃寶塔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中秋博餅、祭月燒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橋等等。

中秋節(jié)習俗代代流傳。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中秋節(jié)文化的多樣性。我們都有責任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優(yōu)秀傳統(tǒng),讓親情永恒,

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相關知識:

中秋節(jié)是幾月幾日?

答案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jié)的英文是?

答案是:the Moon Festival 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

中秋節(jié)吃月餅是哪個朝代才有的?

答案是:有兩種說法,一說為,元代末年;另一說為,明朝洪武初年。

關于中秋節(jié)的詩句有哪些?

答案是:描寫中秋節(jié)的詩句非常多,最著名的是:

《靜夜思》

作者是【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另有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千古絕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每當我讀到此句,不知不覺就與之共鳴。內心深處,思緒涌動,思念之情由然而生!

中秋節(jié)來歷、習俗和傳說2016-08-17 14:12 | #5樓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jié)或月夕、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等。有關中秋節(jié)的來歷眾說不一,據(jù)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tǒng)的三大節(jié)日——春節(jié)、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jié)形成最晚。不過,與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jù)《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nóng)歷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yōu)榱舜鹬x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jié),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后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jié)慶活動卻延續(xù)下來,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jié)的演變過程中,古老的禮俗與眾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jié)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著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游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絢麗的光環(huán),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賞月宴飲之俗已頗為盛行。從流傳下來的眾多描寫中秋的詩句中,可以看到當時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話與中秋賞月聯(lián)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不過,當時中秋節(jié)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jié)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并出現(xiàn)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jié)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

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后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中秋節(jié)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愿,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jié)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shù)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fā)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使得中秋節(jié)作為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中秋節(jié)習俗

圍繞著中秋節(jié),自古以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風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習俗。

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jié)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據(jù)說唐朝時期已經(jīng)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并同中秋賞月聯(lián)系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jié)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蹦纤挝膶W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說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說明當時月餅已經(jīng)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jié)的必備食品。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制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jīng)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xiàn)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臺式等不同風味。

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征,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xù)至今。

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除了賞月和吃月餅之外,不同地區(qū)的人們也都根據(jù)自己的地域傳統(tǒng)和社會風情來歡慶中秋,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風俗。如南方許多地區(qū)盛行中秋賞桂和觀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兒爺,此外還有廣州的樹中秋、安徽一帶的燒塔、香港的舞火龍等等,很多少數(shù)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習俗,這些活動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

中秋節(jié)的傳說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勝的月宮之謎。嫦娥奔月的故事有著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記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是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要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了仙,卻被罰變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宮搗不死之藥。后來這個故事逐

漸演化出許多優(yōu)美婉轉的新情節(jié),如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人們因此得以安居樂業(yè)。不料,被射落的九個太陽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惱怒地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后來心術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眾外出狩獵之機,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當機立斷將藥一口吞下。隨后,嫦娥就輕飄飄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妻子。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傳說中秋節(jié)就是這樣形成的。

吳剛伐桂

關于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倒。據(jù)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一說他學仙不夠專心,天帝為錘煉他的心志,罰他砍桂樹,并允諾如果砍倒,即可成仙。于是吳剛便在清冷的月宮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砍下去。

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傳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只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服用這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古代

文人寫詩作詞,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元朝末年,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反抗。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軍師劉伯溫想出一條妙計,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 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起義成功后,朱元璋高興地傳下口諭,每年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用來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jié)的來歷2016-08-17 11:43 | #6樓

中秋節(jié)的來歷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jié)或月夕、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等。有關中秋節(jié)的來歷眾說不一,據(jù)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tǒng)的三大節(jié)日——春節(jié)、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jié)形成最晚。不過,與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

俗和秋祀活動。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jù)《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nóng)歷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yōu)榱舜鹬x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顒,稱為“秋報”。中秋時節(jié),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后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

褪去,而這一節(jié)慶活動卻延續(xù)下來,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jié)的演變過程中,古老的禮俗與眾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jié)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著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游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絢麗的光環(huán),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賞月宴飲之俗已頗為盛行。從流傳下來的眾多描寫中秋的詩句中,可以看到當時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話與中秋賞月聯(lián)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不過,當時中秋節(jié)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jié)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并出現(xiàn)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jié)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后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中秋節(jié)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愿,很多人家

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jié)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shù)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fā)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使得中秋節(jié)作為我國傳統(tǒng)

節(jié)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中秋節(jié)習俗

圍繞著中秋節(jié),自古以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風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習俗。

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jié)吃湯圓一樣,是我傳統(tǒng)據(jù)說唐朝時期已經(jīng)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并同中秋賞月聯(lián)系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jié)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說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說明當時月餅已經(jīng)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jié)的必備食品。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制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jīng)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xiàn)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臺式等不同風味。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征,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xù)

至今。

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除了賞月和吃月餅之外,不同地區(qū)的人們也都根據(jù)自己的地域傳統(tǒng)和社會風情來歡慶中秋,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風俗。如南方許多地區(qū)盛行中秋賞桂和觀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兒爺,此外還有廣州的樹中秋、安徽一帶的燒塔、香港的舞火龍等等,很多少數(shù)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習俗,這些活動大大豐富了我國文化。 中秋節(jié)的傳說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勝的月宮之謎。嫦娥奔月的故事有著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記載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是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要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了仙,卻被罰變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宮搗不死之藥。后來這個故事逐漸演化出許多優(yōu)美婉轉的新情節(jié),如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一氣射下九個太陽,人們因此得以安居樂業(yè)。不料,被射落的九個太陽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惱怒地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后來心術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眾外出狩獵之機,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當機立斷將藥一口吞下。隨后,嫦娥就輕飄飄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妻子。

【查找描寫中秋節(jié)的來歷】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的來歷08-08

關于中秋節(jié)的來歷08-31

中秋節(jié)的來歷英文05-08

中秋節(jié)的來歷簡介05-08

中秋節(jié)的來歷作文05-08

中秋節(jié)的來歷電視05-08

中秋節(jié)的來歷英語05-08

中秋節(jié)的習俗及來歷05-08

中秋節(jié)的習俗與來歷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