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萌發(fā)、次第、翩然、孕育”四個雙音節(jié)詞,掌握它們的詞義;積累“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周而復始、草長鶯飛”五個短語,并學會運用。
2.了解物候知識,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練習概括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德育目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yǎng)他們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篩選主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局部說明順序,學習作者說明的技巧。
一、導語設計
語言,“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列寧語)。我們人類通過語言輸出信息,獲取信息,服務于學習、工作、生活,人類社會才得以生存和發(fā)展。同時,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不能沒有一個信息來源“的語言”。也有“語言”嗎?它告訴我們人類什么?有什么意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的語言”的說明文《的語言》。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聲屏顯示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
翩然(piān) 孕育(yùn) 簌簌(sù)
載途(zi) 連翹(qiáo) 萌生(méng)
農諺(yàn) 緯度(wi) 懸殊(xuán shū)
侵害(qīn) 竺可楨(zhú zhēn)
草長鶯飛(yīng) 銷聲匿跡(nì)
多音字:
載 zi (登載) (轉載) (一年半載)
zài (載重) (載人 )
翹 qiáo (連翹)
qiào (翹起來)
3.學生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學生分頭篩選信息,然后用課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
學生明確: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上。
。3)緯度、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
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教師可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如“首先是為了……”“此外還有……”“對于……”“還可以……”“也可以……”“為了……”。這些標志性詞語對信息的篩選、概括很有參考價值。
三、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明確: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發(fā)言:通常采用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也就是事理順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文章四部分內容有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第一部分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對此作具體闡釋,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說明的基礎。全文采用邏輯順序,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業(yè)
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第2課時
教學要點
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拓展延伸,轉化課堂所學的物候學知識。
一、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1.賞讀文章第1、2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1)學生齊讀1、2段。
(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重新擬一個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
多媒體顯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每個季節(jié)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
學生比較改文與原文不同的表達效果。改文簡潔,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語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3)精讀1、2段,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里?
學生各抒己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師應以鼓勵為主。
生1:課文開頭一句“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采用擬人的修辭格寫春天到了,很形象,為下文的描寫定了基調。不過我覺得有一點突兀,來得太匆促。
生2:其實,只要細細推敲“蘇醒”一詞,就會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燕子翩然歸來……布谷鳥也來了”這些自然現(xiàn)象展現(xiàn)了“蘇醒”的內涵,給人帶來一片撲面而來的春色。
生3:這兩段文字寫得好,好在用詞形象生動。如“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萌”字準確地反映了草木開始生長的狀況;如“繁花次第開放”,“次第”貼切地表現(xiàn)了花開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氣息;如“葉子漸漸變黃”,“漸漸”確切地表達了葉子枯黃的過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擬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肅殺;如“風雪載途”,“載”恰當?shù)孛鑼懥孙L雪飄落的程度。
生4:這兩段文字好,好在修辭格的運用。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寫活了。如“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杏花開了,就好像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為農民操心,惟恐他們誤了農事,這種手法大大加強了說明的生動性和文章的可讀性。
生5:這兩段文字好,好在對說明對象的烘托。它既生動形象地說明花草鳥蟲的變化規(guī)律和氣候的密切關系,也以生花妙筆給人以強烈的懸念,從而為下文說明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4)教師提示學生看注釋①,問:“如把文章的標題改為‘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失去了說明的生動性。“的語言”是“物候現(xiàn)象”的形象化說法,易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5)學生齊讀1、2段,爭取背誦。
教師總結:說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為目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回顧前面所學課文,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請同學們列舉一二。
生1:《中國石拱橋》一文中,寫盧溝橋兩旁石欄上的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生2:《橋之美》一文中:“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生3:《故宮博物院》一文中,寫太和殿的外觀:“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
二、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多媒體顯示:
燕子是益鳥,一對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蟲。
燕子善飛,其飛行速度每小時可達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識方向,歐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飛行時,能夠發(fā)現(xiàn)穿越阿爾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進。
教師要求學生參考以上資料,結合自己對燕子的觀察了解,寫一段文字介紹燕子的某一特點,盡量體現(xiàn)說明文的科學性和生動性。
學生構思寫作。選三四位同學讀自己的片斷,其余同學評價。
三、延伸拓展,轉化課堂知識
1.教師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并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
例
“清明前,開秧田”是根據節(jié)氣確定“開秧田”的時間。
“柳毛開花,點豆種瓜”是根據物候現(xiàn)象安排“點豆種瓜”的時間。
“饅頭云,天氣晴”根據云彩的形狀預測天氣狀況。
“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根據物候現(xiàn)象“雨中蟬叫”預測天氣情況。
“麻雀囤食要落雪”“豬銜草,寒潮到”。
“螞蟻壘窩要落雨”“魚跳水,有雨來”“燕子低飛要落雨”“癩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穩(wěn)”“龜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這些農諺都是根據物候現(xiàn)象預測天氣情況!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lián)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多媒體顯示: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學生齊讀詩歌,理解詩意。
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時節(jié)游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
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四、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現(xiàn)象——作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們學習。本文語言嚴謹而生動,兼具說明的科學性和生動性,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時告訴我們:科學就在身邊,科學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讓我們零距離接觸科學,從而熱愛科學。
五、布置作業(yè)
舉一個你熟悉的“人類朋友”的例子,向別人介紹,好嗎?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活動設計
1.利用課余時間觀察自己身邊的物候現(xiàn)象,寫出觀察日記。
2.如果有機會觀察一下向日葵,就會發(fā)現(xiàn)向日葵的花盤總是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在轉動,正因為這樣,人們才給它起了“向日葵”這個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長了,花盤就不再隨太陽轉了。請以《為什么向日葵跟著太陽轉》為題,寫一篇事理說明文。解釋向日葵向日之謎。
植物學家發(fā)現(xiàn),葵花盤的背后有一種對光的辨析能力特別強的物質。這種物質喜陰不喜陽,為了避免受到光的照射,就使花盤的正面不斷地改換方向,永遠跟著太陽轉。
二、實踐活動
1.利用語文活動課時間,組織學生走向農田地頭,向農民伯伯請教他們熟知的物候知識,豐富他們的科學知識。
2.收集一二首詠物詩、寫景詩,運用物候學知識試著分析一下。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2
教學目的及設想:
1.培養(yǎng)速讀習慣和能力,積累一些詞語。
2.理解并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
3.了解物候的相關知識。
4.了解科普類文章一般結構,學寫科普短文。
教學重點:
真正懂得影響物候來臨的因素。
教學難點:
了解科普類文章一般結構,學寫科普短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欣賞視頻,說說都看到了什么?
我們看到了消融未盡的冰雪,斜飛的的燕子,如絲絳般的垂柳,艷麗的桃花,接天的蓮葉,紛飛的落葉,皚皚白雪……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為之陶醉,又為之留下多少動人篇章?蛇@些這些富有詩情畫意的圖景,在科學家和勞動人民的眼里又傳達了怎樣的信息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這些自然景象中的玄機。
2.出示(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二檢查預習,積累詞語:(圖片顯示)
注意讀音:簌簌載途記載連翹萌發(fā)草長鶯飛銷聲匿跡孕育
理解意思:次第銷聲匿跡衰草連天草長鶯飛銷聲匿跡周而復始
風雪載(zài)途
三梳理知識:
圖示問題:1.標題中的“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本文要說明的是什么?)
提示:指的是“物候現(xiàn)象”。
那什么是物候現(xiàn)象呢?能從文中找到一些嗎?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一下“物候”?
不妨試試擴詞法。物,就是指動植物,候,就是指氣候,不是天氣?梢岳斫獬桑瑒又参锏幕顒幼兓(guī)律對氣候的反映。注意,和人的行為無關。
圖示問題:2.人們?yōu)槭裁匆P注大自然的語言?
提示:因為它對農業(yè)生產有著重要的作用。
圖示問題:3.我們該怎么樣觀察大自然的語言呢?(物候現(xiàn)象來臨受哪些因素影響呢?)
提示:緯度、經度、高下、古今。
這幾個因素的排列順序可以調換嗎?為什么呢?
使學生明確:按照由空間到時間,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
誰能解釋為什么是這樣的主要到次要呢?
提示:把下面幾種事物按從大到小排序:高山、大海、地球。
圖示地球溫度帶對我國氣候的影響,解釋緯度應該最主要的,也是最大的;圖示海洋對氣候的影響;圖示山地垂直氣候帶。物候是和氣候有關的科學,氣候是和空間聯(lián)系緊密的,所以時間只能是次要的考慮因素。
能說說為什么會有古今的差異嗎?(可以從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考慮。)全球變暖(溫室效應)
圖示問題: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真正的用途呢?
學生可以讀出書中原句,教師簡單歸納。
1.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
2.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
3.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
4.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
5.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
四學習語言
圖示問題:1.你們覺得課文的哪些句子寫得好?好在哪里?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抓住第一段分析。先了解大意,注意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
圖示問題:2.這么美的句子應該美美的讀出來才更美,誰來讀一讀?(學生先讀,然后老師范讀,時間允許可以配樂。)
圖示問題:3.本文大部分文字都是平實的解說,唯獨這一段語言生動形象,能說說這樣做的理由或好處嗎?
提示:從內容上看,寫的是四季之景,寫景的最佳方式是描寫;從位置上看,是文章開頭,這樣的文句能夠吸引讀者,把科普知識的平實變得生動活潑。
五小結全文:(板書)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物候和物候學的一些知識,我們來回顧一下整文的的結構:作者先是告訴我們要介紹的“是什么”;接著告訴我們“為什么”要介紹物候和物候學;然后又告訴我們“怎么樣”來研究物候,即哪些因素會影響物候;最后告訴大家研究物候到底“有什么用”。大部分科普類的文章都是解決這樣幾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有什么用(影響)。從一般的`現(xiàn)象,逐步引出其中的科學知識。所以我們寫這類文章時要注意這幾點。
六拓展延伸
1.練習:說說這里邊的物候知識
兩個月前,在廣州,看見了玉蘭開花;兩個月后,在北京,又看見玉蘭開花。玉蘭花呀,我說,你走得真慢哪!費了兩個月工夫,你才到了京華。(“京華”本意是京城,這里指的是北京。)
——郭沫若《玉蘭和紅杏》
2.作業(yè):
、儆懻撏瓿烧n后練習題
注意解決:“綠化”是什么?為什么談這個話題?怎樣搞好綠化?中學生該如何做?綠化對人們生活、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適當?shù)呐e出一些例子,開頭可模仿本文。
板書設計:
16.大自然的語言
竺可楨
要說的是什么
一般現(xiàn)象
為什么要說
科普類文章
怎么樣研究
科學知識
有什么用處
關于本教學設計:
這是一篇比較經典的科普短文,過去叫“事理說明文”,最初的設計還是和往常的教法一樣,重點是:說明的語言、順序、方法學習。說實話,我當初教這樣文章就覺得學生記得幾種說明方法,記得幾種說明順序……都僅僅是為了考試答題的需要,而科普類文章要讓人知道的是“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恰巧這次“國培計劃”里有關于說明的教學,王漫老師所說的對我很有啟發(fā),本設計是盡量按照“理解知識”“學習寫作”這些對學生有實際作用目的來考慮的,是第一次嘗試,也是開始。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畫面內容的基礎上,傾聽、學念詩歌。
2、感受“樹葉當郵票”的含義,體味詩歌文字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
3、認讀重點字詞:郵票、嫩嫩的、秋天、土壤、四季、寄、金黃
教學難點
認讀重點字詞,學習朗讀詩歌
教學準備
掛圖、音帶、大字、詩歌讀本人手一冊、樹葉
教學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線上活動
看動作猜詞。教師將春天在奔跑中的大字卡依次擺放好,請個別幼兒來表演們,其他幼兒猜詞,并尋找大字卡,幼兒反復進行。
2、教師發(fā)書
二、感知理解活動
1、教師出示樹葉若干片,談話、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注意觀察教師手中的'樹葉,你們知道在四季變化中,樹葉會有什么變化嗎?(幼兒討論并自由回答,教師注意提醒幫助幼兒使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我們來學習一首關于樹葉的詩歌。
2、教師播放詩歌錄音帶,幼兒認真傾聽,了解詩歌內容
3、教師指導幼兒自主閱讀,并提問詩歌里看到了什么樣的樹葉,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最后樹葉到哪里去了?
4、集體閱讀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理解一年四季樹葉的變化,春天樹葉是什么樣的呢?夏天呢?引導幼兒明白樹葉會跟著季節(jié)的變化一一對應教師隨機出示大字卡“郵票、嫩嫩的秋天、金黃等。
。2)為什么說樹葉是大自然的郵票?引導幼兒理解不同季節(jié)的樹葉可以像信一樣寄給人們,讓幼兒知道哪個季節(jié)來臨了,各個季節(jié)的樹葉就是各個季節(jié)的標志。
。3)學習動詞“寄”,教師重點強調樹葉是怎么到小朋友哪里的,學習動詞寄并出示相應的大字卡,引導幼兒理解含義。
(4)教師播放詩歌錄音,幼兒一邊看掛圖一邊認真傾聽,理解詩歌內容,鼓勵幼兒小聲跟讀,閱讀完教師收書。
三、游戲活動
游戲:小小郵遞員
幼兒圍成圓圈做,教師充當郵遞員,將大字卡裝在背包里,圍著圓圈跑動并將信件寄出去,放在幼兒背后,請幼兒查收信件,拿到字卡的幼兒站起來告訴其他幼兒信件的內容。幼兒反復進行,請幼兒來當郵遞員
四、結束活動
幼兒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科普知識,《大自然的語言》教案設計。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的說明事物。
2、能力目標:
A、能按要求篩選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物。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優(yōu)美、準確嚴謹?shù)奶攸c,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理清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
2、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的優(yōu)美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品味法、拓展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來自綿延悠長的大別山下,芳香的泥土,清新的山林,讓我愛上了大自然,愛上了大自然的語言,你看,芍藥低垂,那是在吟頌著生命的輪回,候鳥遷飛,那是在詮釋著四季的唯美,所有的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紫燕翩舞、落葉翻飛,那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這節(jié)課,讓我們共同學習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語言(板書),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這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任務有三項內容:感知一整篇,摘一摘內容要點;選讀一大段,理一理說明順序;賞讀一小節(jié),品一品生動語言。(課件展示)
二、第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感知一篇 摘一摘
1.朗讀課文:請同學們大聲自由地朗讀,老師提兩點要求:(1)、一定要注意這是一篇說明文,前面兩小節(jié)描寫性的語言讀得美一些,后面科學性的告知語言要平鋪一些,象作解說一樣。(2)、第二個要求,就是大家邊讀邊用筆給每小節(jié)標上序號并畫出每小節(jié)的中心句。
2.字詞摘錄: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下面,我們要做一些讀書摘要,摘要,實質上就是對信息篩選,老師先給大家做一個示范,比如說,這篇課文老師給你篩選出了8個詞語,讓我們來看一下,請同學們在課本上把這些詞語畫下來。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物候和物候學的基本知識。
2.明確說明對象,理清說明順序,鞏固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
3.領會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難點】
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ㄒ曨l導入)我們跟隨著畫面走進了大自然,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是啊,大自然的一切現(xiàn)象,花開、蟲鳴、葉落、冰融,都是一種無聲的訴說和交流,其背后隱藏著自然循環(huán)往復的規(guī)律。那么善于觀察的你,還解讀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的嗎?和我們分享一下。
大自然神奇而美麗,它召喚著我們去感受、去觀察,去研究。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xiàn)代物候學的奠基人竺可楨,用靈敏、細膩的眼光,一筆一筆記下了他與花、鳥、蟲、月、露、風的對話。今天,我們就跟隨著竺可楨先生一起,走進大自然,解讀大自然的語言。
二、知識積累
1.作者簡介
2.生字詞積累
三、研討探究
拿出預習作業(yè)所做的表格,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展示答案。
大自然的語言
說明對象
說明層次
說明順序
說明方法
說明語言
1.梳理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說明結構。
2.通過質疑,“實事求是”明確文章的`說明對象。
明確:所以本文的說明對象“大自然的語言”即指與氣候同步,能據以安排農事的自然現(xiàn)象,也就是“物候”!拔锖驅W”是近代利用物候知識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所以本文的說明對象是“物候學”。
3.把握寫作思路,理清說明順序。
閱讀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
4.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說明方法。
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5.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1)通過練習,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
多媒體顯示下列句子,要求學生揣摩,動筆練一練,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
“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遲10天左右,比1965年遲五六天。”
問題:句中的“左右”能不能刪掉?為什么?(中考考點鏈接)
。2)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偻ㄟ^對比,進行品析,朗讀體會。
原文: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老師修改后的句子:立春過后,大地回春。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都開放了。再過兩個月,燕子飛回來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夏季,這是植物結果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落下來。北雁南飛,活動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不見了。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敗景象,寒冬就要到了。
②品味標題的妙處。
標題迷惑了一部分同學,以至于有的同學“說明對象”那一欄填的是“大自然的語言”。其實原題并不是這個。借助書下注解看看原題:“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也許用原題會更容易幫助我們解決文章說明對象的問題。那作者為什么要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呢?
明確:本文的課題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各種物候現(xiàn)象比作是大自然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更容易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改后就失去了說明的生動性,太平淡。
總結:說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為目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本文采用的說明語言是平實和生動相結合的說明語言。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四、練習鞏固
1.字音小測
2.從說明方法的角度,簡要分析以下句子的表達作用。
、1962年的山桃、杏花……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
、谘睾5貐^(qū)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
五、小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通俗易懂,饒有趣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我們善于觀察,用心思考,就能探索出更多大自然的奧秘。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6
知識目標
1.積累“萌發(fā)、次第、翩然、孕育”四個雙音節(jié)詞,掌握它們的詞義;積累“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周而復始、草長鶯飛”五個短語,并學會運用。
2.了解物候知識,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練習概括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德育目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yǎng)他們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于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基于這一點,教師宜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擴展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物候知識,采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于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劢虒W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篩選主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局部說明順序,學習作者說明的技巧。
。劢虒W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了五篇說明文,它們都屬于事物說明文。這個單元我們開始學習說明文的另一種類型,即事理說明文。今天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設計(二)
語言,“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列寧語)。我們人類通過語言輸出信息,獲取信息,服務于學習、工作、生活,人類社會才得以生存和發(fā)展。同時,人類在生產、生活中不能沒有一個信息來源“大自然的語言”。大自然也有“語言”嗎?它告訴我們人類什么?有什么意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大自然的語言”的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
設計(三)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春柳的飄逸,夏荷的裊娜,秋楓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xiàn)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先生。(板書文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聲屏顯示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
多媒體顯示:
3.學生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學生分頭篩選信息,然后用課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教師為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后,教師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后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
學生明確: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上。
。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
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教師可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如“首先是為了……”“此外還有……”“對于……”“還可以……”“也可以……”“為了……”。這些標志性詞語對信息的篩選、概括很有參考價值。
三、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明確: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發(fā)言:通常采用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也就是事理順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文章四部分內容有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第一部分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對此作具體闡釋,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說明的基礎。全文采用邏輯順序,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業(yè)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閱讀下文,回答文后的問題。(教師以文字資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閱讀)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說,智力涵義包括聰穎、預見、速度,能同時應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義為學習、作判斷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現(xiàn)代文獻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維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還有人把智力表達得更簡潔,說智力是作猜測,是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內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測”。對許多人來說,就是你不知怎么辦時,無計可施時,慣常的做法不奏效時,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動物呢?這取決于腦的發(fā)達程度。腦只有外面那一層——大腦皮層——明顯地與形成“新的聯(lián)想”有關。而人的大腦皮層甚至比甜橙皮還薄,大約只有2毫米,僅相當于一枚一角硬幣的厚度。人的大腦皮層布滿了縐褶,但是如果把它剝離下來并將它展開,它的面積大約相當于4張打印紙。黑猩猩的大腦皮層只有1張打印紙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郵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動物的智力高很多。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3.第二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兩次用到“大約”一詞,這體現(xiàn)了選文語言的什么特點?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7
大自然的語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2個生字,能據詞讀準多音字“假”的讀音。
2.能把反問句改寫成陳述句。
3.嘗試背誦第2~6節(jié)。
4.能用閱讀兒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閱讀課文,了解大自然的語言所介紹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愛大自然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背誦課文,能把反問句改寫成陳述句。
教學難點:運用閱讀兒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讀懂課文,仿寫詩句。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同學們,你看到(),就仿佛聽到它在說什么?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今天我們還要尋找更多大自然的語言。那么,我們先從書本中找吧。(板書課題)
二、自學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全文,注意多音字讀音。
2、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三、學習新課
1、出示投影片選擇正確讀音[jiǎjià假()如請假()弄虛作假()放假()]
2、分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
問:A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任選一句說:“我看到……就知道……”“……仿佛告訴我們……)
3、同學們,我們共找到了幾種?
你最喜歡誰說的語言?你最欣賞它說的`哪些話?說說的它的優(yōu)點。
體會比喻句的生動,反問句的有趣。
4、花點時間,把自己喜歡的語言記在心中。(抽生選背)
5、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讓我們先交流,再介紹)
6、今天我們也來當當小詩人,學習課文的寫法把我們發(fā)現(xiàn)的大自然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下來,好嗎?交流自己的詩,師生評價。(找相同點)
7、討論:我的收獲……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科普知識。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的說明事物。
2、能力目標:A、能按要求篩選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物。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優(yōu)美、準確嚴謹?shù)奶攸c,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理清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
2、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的優(yōu)美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品味法、拓展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來自綿延悠長的大別山下,芳香的泥土,清新的山林,讓我愛上了大自然,愛上了大自然的語言,你看,芍藥低垂,那是在吟頌著生命的輪回,候鳥遷飛,那是在詮釋著四季的唯美,所有的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紫燕翩舞、落葉翻飛,那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這節(jié)課,讓我們共同學習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語言(板書),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
這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任務有三項內容:感知一整篇,摘一摘內容要點;選讀一大段,理一理說明順序;賞讀一小節(jié),品一品生動語言。(課件展示)
二、第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感知一篇 摘一摘
1。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大聲自由地朗讀,老師提兩點要求:1、一定要注意這是一篇說明文,前面兩小節(jié)描寫性的語言讀得美一些,后面科學性的告知語言要平鋪一些,象作解說一樣。2、第二個要求,就是大家邊讀邊用筆給每小節(jié)標上序號并畫出每小節(jié)的中心句。
2。字詞摘錄:
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下面,我們要做一些讀書摘要,摘要,實質上就是對信息篩選,老師先給大家做一個示范,比如說,這篇課文老師給你篩選出了8個詞語,讓我們來看一下,請同學們在課本上把這些詞語畫下來。
3、內容摘錄:
下面請同學們就本文的內容要點作以摘錄,剛才我們已經找出了各個小節(jié)的中心句,來,我們看每小節(jié)的中心句是什么?(提問 教師邊出示答案)看看大屏幕,我們看哪些小節(jié)寫的`是一個意思,可以合并在一起呢?( )課下,請同學們把我們所準備的摘錄資料:每小節(jié)中心句及概括的內容要點整理在摘錄本上。
4。教師小結并板書:
作者先從四季物候現(xiàn)象寫起,從而引出什么是物候、物候學。然后說出物候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并作出科學的解釋,再接著告訴大家決定物候來臨的因素,究其因果關系,最后闡釋研究物候學的重要意義。作者為了把物候現(xiàn)象這一事理說得明白透徹,從現(xiàn)象說到本質。讓我們這些21世紀的青少年不得不明白,中國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研究物候,重任在肩。那就先讓我們來研究一下決定物候來臨的因素有哪些吧,
三、第二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選讀一段 理一理
1、請快速瀏覽課文6——10小節(jié),找出決定物候來臨的四個因素。(課件展示,解釋“首先”)
2、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決定物候來臨的四個因素的先后順序能不能調換?為什么?可不可以先寫古今差異?
明確:(這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條理。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理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因素是時間因素,由三個空間因素到時間因素,又是一種條理。)所以,這樣按先主后次,由空間到時間的說明順序,使我們看了一目了然。
為什么說緯度對物候的影響最大,請同學們看兩組畫面就會更明白的。(課件展示)我想這個我們該深有感觸的,寒冷的冬天,我們都喜歡到哪里旅游?
3、其實,這種現(xiàn)象在我國古代詩歌中也有所體現(xiàn),下面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首詩,請分析一下其中的物候知識。(課件展示)
明確:這首詩正好說明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下的差異!爸参锏某榍嚅_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誰還知道哪些古詩和農諺中包含有豐富的物候知識?(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
過渡語:是啊,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正如作者所說,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同學們,讓我們用我們靈動的雙耳,聆聽大自然寫在這青山綠水間,搖曳多姿的大自然的語言吧,讀一讀四季美景,聽一聽四季蟲鳴。
四、第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 賞讀一節(jié) 品一品
1、教師范讀: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給大家讀第一小節(jié),同學們邊聽邊想:你聽到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你讀懂他們了嗎?呆會兒以“我聽到——我知道—”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原來,大自然一年四季有如此豐富的語言,作者生動的描寫帶給了我們無窮的聯(lián)想。
2、輕聲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課件)
老師還是迫不及待的想告訴大家:我非常喜歡這一節(jié)的第一句話,因為在這一句話里,有一個詞語深深地吸引了我,大家知道是哪個詞語嗎?(將大地擬人化了,我的眼前像有一副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景色,由此,我們又會聯(lián)想到那些物候呢,朱自清的《春》中寫道:一切都象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擬人化的語言使大自然有了靈性,有了活力,有了語言。來,齊讀這一句。
這一節(jié)里類似這樣生動形象詞語還很多,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最愛。
。▽W生暢所欲言)
3。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的喜歡,可見第一節(jié)的每個詞語都極具表現(xiàn)力,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充滿詩情畫意的四季圖,引領著我們進入美妙的物候世界。這么美麗的畫卷,大家愿不愿把它美美地讀一讀。(配樂生朗讀)
4。讓我們也來學習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來說明事物,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季節(jié),美美地構思一段,用生動的說明來表現(xiàn)這個季節(jié)的物候現(xiàn)象。(課件)
五、課堂總結
結束語1:
生動的語言確實增添了文章的吸引里,當然,此文,作為一篇科普知識的說明文,是給人以知識的,所以,他的語言必須是準確的,即便是生動的說明,也要做到這一點,比如說,能否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去掉?
結束語2:
看來,準確嚴謹是說明文語言的生命,正如本文作者竺可楨,作為一位嚴謹?shù)目茖W家,作為我國物候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物候學研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顫抖的筆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并端正的寫上“局報“二字。所以,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不僅學習物候學的知識,學習用生動準確的語言來描摹介紹事物,還要學習科學家那種嚴謹?shù)墓ぷ髯黠L,如果從明天,不,從下課開始,你能象竺可楨那樣,留心身邊的每一片葉,每一朵花,寫寫觀察日記,作作物候觀測,老師相信,來年春風悄然而至的時候,也許你能告訴在座的各位老師和同學們,鄭州市的第一朵迎春花應該何時綻放他的花蕾。我想,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帶給我們的豐厚禮物吧。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物候學的內容、意義、規(guī)律和發(fā)展前景等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規(guī)律來安排文章順序的方法。
3.掌握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4.學習說明語言的準確、生動和恰當?shù)剡\用對偶、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3.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三.教學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了的幾篇說明文,他們都屬于事物說明文,這個單元我們開始學習說明文的另一種類型,即事理說明文。今天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生字詞:
連翹()翹()尾巴衰()草連天鬢毛衰()落()葉丟三落()四落()枕觀()測
玄妙觀()差()異差()遣差()勁
參差()
2.
學生集體朗讀
3.根據課后練習一,快速準確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明確: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上。
(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
學生對于第四題,文中有些提示學生的標志性詞語,如:首先是為了
此外此外還有對于還可以也還可以為了這些標志性詞語對信息的篩選、概括很有參考價值。
4.
引導學生理清本文的層次。
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說明了什么?
本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至3段,說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兩段,說明物候觀察對農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至10段,說明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決定因素。
第四部分,11、12兩段,闡明物候觀測研究的意義。
5.
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本文的說明順序。
文章首先介紹物候、物候學的對象,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
通常說明文采用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也就是事理順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文章四部分內容有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第一部分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對此作具體闡釋,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說明的基礎。全文采用邏輯順序,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明確:不能調換。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大。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于接受。
第二課時
一.
精讀課文,體會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1.引導學生逐段分析第一部分。
(1)與重擬第一段相比較?語言具有什么特點?這樣寫出這些起著什么作用?
重擬第一段: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每個季節(jié)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
第1段,以生動的寫景筆調,寫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現(xiàn)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從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寫起,完全符合人們由淺入深,從現(xiàn)象到本質這一認識過程。同時,在寫法上有如向讀者展示出一幅幅四季風景圖,將各個季節(jié)的物候現(xiàn)象描述得有聲有色,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對物候現(xiàn)象產生了興趣。文章用過后、再過、不久、于是轉入、到了、準備迎接等詞語表示時間的推移,靈活而不呆板。這一段中描寫四季的詞語不僅準確、生動、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當。如大地──蘇醒,草木──萌發(fā),花──次第開放(寫春天);植物──孕育果實(寫夏天);昆蟲──銷聲匿跡(寫秋天);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寫冬天)。雖然還沒有接觸到物候的概念,卻讓讀者知道了物候的種種現(xiàn)象。為進一步說明物候作了鋪墊。
(2)第2段說明了什么?語言具有什么特點?產生了什么樣的效果?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說明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同農事安排的關系。第二、三句列舉了三個例子,寫出了杏花傳語、桃花暗示和布谷鳥唱歌與農事的關系,用擬人的筆調寫來,十分生動,情趣盎然。這里為什么用兩句來說明,而不用三個分句組成一組排比句呢?因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xiàn)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里說。此外,前一句說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說的是夏季的`物候。同時,前后兩句的句型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標點符號完全是為內容服務的。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關系?寫出了什么內容?
第3段,在前兩段的基礎上,直接點明物候和物候學的內涵。首先點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紹的種種自然現(xiàn)象,然后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fā)展,從知識到科學,介紹了物候學的形成及其功用。
這一部分介紹很引人入勝,文章不從概念出發(fā),而先寫人們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語言準確,描寫生動,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物候這一說明中心上來,寫得甚有情趣。
2.
引導學生解題。
本文介紹的是有關物候方面的知識,但文章標題卻用大自然的語言,采用這種說法有什么好處呢?
明確:首先,這種說法,將大自然擬人化了,將物候現(xiàn)象說得生動而有情趣;其次,切合讀者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具有啟發(fā)性。
3.
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說明了什么?怎樣說明的?
第二部分說明了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其中第4段先指出活生生的生物是觀測物候的活的儀器,它雖復雜,卻靈敏;又指出觀測的數(shù)據對農業(yè)的作用,簡便而易掌握。第5段則用具體的植物名稱、具體的數(shù)字,具體說明了物候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一段說明,一個實例,就有理有據地說明了事理。
4.引導學生逐步分析第三部分。
(1)第6段這個獨句段,在行文上起著什么作用?
第6段是一個設問句,單獨成段,領起下文四段;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綱舉目張,重點突出,眉目清晰。
(2)第7段說明了什么?怎樣說明的?
第7段說明緯度對物候的影響。主要說明兩層意思。第一層說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這是讀者很明白的自然現(xiàn)象,只一筆帶過。第二層說物候現(xiàn)象南北差異的日數(shù)因季節(jié)的差別而不同,讀者不易明白,就舉例詳加說明。
(3)第8段說明了什么?怎樣說明的?
第8段說明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是經度的差異。先講道理:這是離海洋遠近的關系。這一點可能會與人們所想的情況不同,因此接著連舉兩例來加以說明,使人確信無疑。
(4)第9段說明了什么?怎樣說明的?
第9段說明影響物候的另一因素是高下的差異。先用一句話說明一般情況: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然后,用不過二字轉折過來,詳細解說逆溫層這一特殊情況。文章對逆溫層出現(xiàn)的季節(jié)、時間、氣候條件、高度、原理和現(xiàn)象等作了具體的解說,使讀者一目了然。
(5)第10段說明了什么?在說明方法上具有什么特點?
第10段說明物候現(xiàn)象來臨遲早的古今差異。寫得簡略,只用資料來說明這種現(xiàn)象。
以上四個段落的起始句,寫得靈活而有變化,讀起來不枯燥、不呆板。分別寫了四個影響物候現(xiàn)象的因素,按影響的大小依次排列,從主到次,條理清楚。
5.引導學生分析第四部分。
這一部分說明了什么?是怎樣結束全文的?
這一部分說明了物候觀測研究的意義,以表達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爭取農業(yè)更大豐收的愿望,結束全文。
第11段首先說明物候學的性質:接近生態(tài)學和農業(yè)氣象學。然后分別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用首先突出其主要意義。其他意義用對于、確定和兩個可以
利用來略說四點。最后再說對山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的意義。
第12段,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的希望。結尾又提大自然的語言,緊扣了本文的標題。
三.
進一步理清本文說明順序
本文還十分注意段內層次的安排。有的以時間為序。如第1段按一年四季的時序說明;第3段說到物候知識的起源和發(fā)展,是從古代到近代說明。有的以空間為序,如第8段列舉兩例,一例是大連與北京相比,一例是煙臺與濟南相比,安排也很順當。
又如第9段說明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第一句提出觀點,統(tǒng)領全段。下面分兩層說明。第一層(第2句)說明常規(guī)情況,這種情況一般人都理解,只用一句帶過;第二層(第3-8句)說明另一種特殊情況。第一層寫得也極有條理。先用一句表示轉折,領起下文。然后舉例說明。舉例時先解釋,什么是逆溫層,后說理,再說明具體情況,這種特殊情況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所以說明詳盡。
四.
說明方法:
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是舉例子、作比較和打比方等。
舉例子的方法運用最普遍。舉出具體的例子來對比較抽象的道理做深入淺出的說明,便于讀者理解。如說明物候對農業(yè)的重要性時,舉出了1962年由于沒有注意根據物候觀測播種花生而受損害的實例。舉例的多少要根據需要。一般只需舉一例即可,也有舉兩例甚至更多的。如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一般人可能會認為近海地區(qū)的氣溫比內陸地區(qū)暖和,而事實上近海地區(qū)的春天反比內陸地區(qū)寒冷,舉一例讀者可能會認為是偶然性,所以連舉兩例,足以使人信服了。
作比較也是說明文常用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說到緯度的差異對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影響時指出: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時間只比北京早十天。
本文還多處運用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和形象化。本文中往往把一些巧妙的比喻同擬人融為一體,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這兩個分句,就很富表現(xiàn)力。
教師小結本文的邏輯脈絡。
文章從人們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寫起,順序說明了物候──物候學──物候學的作用──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決定因素──物候學研究的意義。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說明了有關物候學的事理。說明條理清晰,語言生動通俗,又采用了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使讀者在興趣盎然中懂得了科學道理。
布置作業(yè)
1.完成指導用書。
2.完成課后練習三。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掌握“語言、以為、說話、發(fā)現(xiàn)、已經、古老、化石、告訴、學習、人們、永遠”等詞語。認識“察、逗、間、如、粗、意”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共有5個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講別以為人才會說話,大自然也有語言,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第二、三、四小節(jié)是以蝌蚪在水中游動,大魚魚鱗上的圈圈、喜馬拉雅山巔的三葉蟲化石為例,說明了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第五小節(jié)是講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也看不見。通過朗讀課文,知道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觀念。
2.識字教學: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注意“訴”字的讀音,應讀作“sù”,不讀“shù”。
采用多種方法識記字形,如順口溜記字:訴:斤字加點,言字做邊,心中有話,全都說完;阂贿 首一邊人,大稿“四化”建攻勛。習:橫折鉤,小點提,勤努力來勤學習,語:五口人說話,語聲這么大。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如用熟字加偏旁記字,“這”用文化的“文”字加上走之帝,就是這。
本課9個生字中左右結構的有5個字,左右大體相等的是“就,那”;左窄右寬的是“語、化和訴”。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這些字結構的相同和不同,抓住寫好這些字的重點筆畫!罢Z”字的言字帝的第二筆起筆在橫中線上起筆,“吾”的“吾”字寫在右上格偏左下位置。下面“口”字的豎寫在豎中線上!盎弊值牡谒墓P豎彎鉤從豎中線上起筆開始寫。“訴”的第四筆“撇”要直立些,寫在靠近豎中線上的位置!熬汀弊肿笙虏糠值摹靶 弊值挠疫叀包c”要離“豎鉤”近些,讓學生知道這是筆畫的避讓規(guī)則!澳恰弊值淖笥覂刹糠只鞠嗟。左邊第一筆“橫折鉤”不要寫得太靠下,“橫折鉤”的“折”寫在豎中線上,第二筆“橫”寫在橫中線上,右邊的“耳刀帝”稍微比左邊低一點。“習”字的第二筆“點”與第一筆的起筆對齊寫。第三筆“提”起筆偏左一點!案妗弊值牡谒墓P寫在橫中線上,書寫時稍長些!坝馈弊值牡谝还P“點”寫在豎中線上,“橫折鉤”的“折”寫在豎中線上,左右兩邊的“撇和捺”要寫對稱。“這”字的第一筆“點”寫在豎中線上,第三筆“撇”的起筆與上邊的橫挨上,第四筆!包c”是懸空的!白咧邸钡牡诙P在橫中線上起筆。
3.了解課文內容與指導朗讀相結合。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除注意糾正生字的讀音外,還要注意讀準輕聲,如:多么、魚鱗上、圈圈、告訴等字的讀音。要注意詞連讀,即使是多音節(jié)詞,也要讀或整體,如:“三葉蟲化石”、“喜馬拉雅山巔”、“粗心大意”。
(2)朗讀時要注意節(jié)奏和語氣。要根據詩句的意思,憑著語感自然停頓。如:“這是/大自然的/語言,春天/已經來到/人間!薄拌偳对/喜馬拉雅山巔”“不愛學習的人/看不見”等等。注意糾正學生不要唱讀。
(3)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如讀到“多么像游動的逗號”時,想像春天來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在水中歡快、自由地游來游去,多么可愛,多么有趣呀!也可以觀察圖片,(三葉蟲化石)或者實物(魚鱗)激發(fā)學生了解大自然語言的興趣,使他們感覺到從一片小小的魚鱗中,竟然知道魚的歲數(shù),根據一塊三葉蟲化石,可以推測喜馬拉雅的很久很久以前是汪洋一片,因為這個在2億多年就滅絕的節(jié)肢動物,大多數(shù)是生活在海洋里。
。4)聯(lián)系實際,讀中感悟,解決難點,詩中有些難句,教學中要把握好尺度。如:“不愛學習的人總也看不懂”,意思是說不愛學習的人知識很貧乏,對自然界的觀察看不懂。教師要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解,使學生感悟到學習科學知識很重要,不必講出詩句的意思。
。5)擴展課文內容的練習,主要結合學生觀察后說說議議,體會“大自然”的“的語言”的意思。例如:①大雁南飛告訴人們天氣冷了。②楓葉紅了,說明秋天到了。③晚霞滿天,預示著明天是好天氣。④月亮四周出現(xiàn)一個圈了(月暈)就是刮風的預兆。⑤夏天,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魚兒游水面,表示快要下雨了等等。教師要準備一些說明“大自然的語言”的例子,提供給學生,這樣做不僅能豐富“大自然的語言”的內容,而且能使學生增長知識,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了解“大自然的語言”的'興趣。
教法建議
一、說話導入。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及詞語。
三、精讀課文內容,指導朗讀。
1.學習第二小節(jié),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說說蝌蚪在水中游,這是大自然的語言,在學這段時進行配樂朗讀,讀出它的有趣。
2.學習第三段:
出示一條大魚,讓學生討論這條大魚有幾歲,學生知道有幾歲,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就理解了。
3.學習第四段:
由于學生對三葉蟲不太了解,通過觀察圖片,查找有關資料,請同學講一講,必要時教師給予講解。
4.課外擴展采取“考考你”的競賽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詞語解釋
古老:經歷了久遠的年代。
化石: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鑲嵌: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
汪洋:形容水勢浩大的樣子。
妙不可言:好,美妙。
粗心大意:疏忽,不細心。
近、反義詞
近義詞:到處——處處 仔細——細心 觀察——觀看
粗心大意——粗枝大葉
反義詞:古老——嶄新 仔細——馬虎 粗心大意——認認真真
句意推敲
不愛學習的人總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這是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既總結了前文,又啟示了人只有學習才能知道自然世界的無窮奧妙,而對事物馬馬虎虎,不善于觀察和思考,永遠也不可能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奧妙。
剖析段篇章
課文結構
全詩共分為5節(jié)。
第一節(jié):寫大自然的語言到處都有,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
第二、三、四節(jié):具體寫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
第五節(jié):寫不愛學習,不仔細觀察是看不見大自然的語言的。
中心思想
這首詩歌用生動的語言告訴我們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說明只要努力學習,仔細觀察大自然,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許多奧妙。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和11個詞語。認識“罕、蝌、蚪、逗、間、如、粗、意”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和11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教學難點:
1.朗讀課文時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和語氣。
2.正確理解“不愛學習的.人總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總也看不見”等句子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板書:大自然的語言,齊讀課題。
2.師講:別以為人才會說話,大自然也有語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大自然的語言,
二、初讀課文內容。
1.借助拼音讀課文,讀通課文,在讀時有讀不準確的語言,要停下來借助拼音讀正確。
2.再讀課文,標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和會認的字多讀幾遍。
3.分小節(jié)讀課文,其他同學聽聽有沒有讀不準的音。
4.電腦出示生字;讓學生讀一讀。
5.電腦出示詞語:請學生讀一讀。
語言化石告訴發(fā)現(xiàn)說話人們
鑲嵌山巔汪洋那是這是蝌蚪逗號粗心大意
6.學生選擇1個或2個或幾個詞語練習說話。
7.同桌同學互讀課,相互正音。
三、精讀課文內容,朗讀指導。
1.指名讀課文,大家聽聽從大自然的語言中聽出了什么?(學生說明小節(jié)的內容,就學習哪段內容。)
(1)學生A回答:古老的“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這是告訴我們那兒曾經是汪洋一片。
、俳處煱鍟
三葉蟲化石,汪洋大海
、跒槭裁凑业饺~蟲化石的墳,可以推測那里是汪洋一片呢?
、鄢鍪尽叭~蟲化石”的標本或書上的圖,請查找到三葉蟲資料的同學給大家講一講:三葉蟲是節(jié)肢動物,在2億多年以前已經滅絕了,它大多數(shù)生活在海洋里,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喜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文介紹物候學研究對象,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有關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等知識,提倡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和研究,促進農業(yè)生產的豐收。作者舉例生動典型,讀起來親切可信。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理解文章內容,學會用課文中或自己的話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作者準確的語言和清晰的條理。
3.運用說明文知識解析文章內容,了解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yǎng)探究問題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豐富學生關于物候學方面的知識,激起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說明文知識解析文章內容,了解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準確的語言和清晰的條理
學情分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錄音機,幻燈片
學生準備:收集關于天氣預報的農諺俗語。
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課文,還記得里面是怎樣分別描寫小草的嗎?(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綠綠的”;冬天小草是“暗黃”,從“綠綠的”我們知道春天到了,從“暗黃”知道是冬天已經降臨。大自然仿佛會告訴我們氣候似的,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學習的《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將會解釋其中的道理。板書題目:大自然的語言(出示投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語言”)
。ǘ┏鍪灸繕
。ㄈz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萌發(fā) méng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銷聲匿跡nì 風雪載途 zài
2.讀準多音字
差異-----差遣------差勁------參差 觀測-----------道觀
chā chāi chà cī ɡuān ɡuàn
衰草連天------鬢毛衰 落葉-----丟三落四----落枕
Shuāi cuī lu l à lào
種播-----------耕種 連翹-----------翹尾巴
Zhǒng zhng qiáo qiào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想一想,原文標題是《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課文為什么把它改為《大自然的語言》?
課文把原來的標題改為“大自然的語言”,把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情趣,又很新穎,比直接說“物候學”更容易吸引讀者;也更合乎“科學小品”這類文章的特點。
2.快速輕聲讀課文,計論并回答:
A.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草木枯榮,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化為物候。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就是物候學。B.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于生物的影響。應用在農事活動里,比較簡便,易于掌握,可廣泛應用于農業(yè)生產。C.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經度,緯度,高下差異,古今的差異。D.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決定物候現(xiàn)象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么安排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作者把決定物候現(xiàn)象的四種因素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即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經度是地球位置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的因素。最后一個是時間的因素。因此是按:由主到次,由空間到時間的順序排列的。這樣使文章條理清楚。
2、說明文為了說明的準確總要采用一些恰當合理的說明方法,你能舉出幾例嗎?品一品再說說句子的美妙之處!下定義、打比方、分類別。
四、質疑問難
下面的句子是原句好,還是改句好,為什么?
1、“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改為:“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回暖!
2、“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改為:“再過兩個月,燕子飛回來了”
3、“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备臑椋骸暗搅饲锾欤麑嵆墒,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掉在地上!
4、“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改為:“杏花開了,就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叫了,該及時耕作!
五、知識拓展
談一談下面這幾則諺語所包含的物候知識。
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 早蚯聞蟬叫,晚蚯迎雨場 魚跳水,有雨來 燕子低飛要落雨
癩哈蟆出洞,下雨靠得住 泥鰍靜,天氣晴 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說一說下面這首《二十四節(jié)氣歌》所包含的意義。
二十四節(jié)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六、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了解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并懂得了掌握一些物候知識有利于幫助我們農業(yè)生產,通過對本文的品讀我們知道了說明文語言要求準確,生動,典雅。
七、布置作業(yè)
聯(lián)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你對下面這首詩的理解。你有過與詩人類似的觀察和體驗嗎?說給大家聽聽。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八、板書設計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大自然的語言 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意義
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經度,緯度,高下差異,古今的差異.
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3
感知教材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說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并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則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全文語言不僅有準確性,更具有生動典雅的特色。文章不僅告訴我們物候知識,更倡導我們要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2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于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適當?shù)狞c撥。
4.品析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于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教學思路
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征,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一、導入新課,質疑激趣
由古詩導入課文,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采用多種閱讀方法,師生共同參與,達到熟悉課文,了解內容的目的。
三、理清脈絡,梳理順序
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教師的點撥和啟發(fā)下快速梳理文章脈絡,并獲得新的閱讀方法,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四、精析語言,合作探究
賞析文章離不開品析語言,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以朗讀激發(fā)興趣,以點撥代替串講,以合作交流代替灌輸,引導學生,調動學生,準確而深入的把握本文的語言特色。
五、延伸拓展,轉化知識
轉化已學知識,調動已有經驗,合作交流,既鞏固本課所學,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六、走出課堂,走進自然
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終極目標。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物候,并培養(yǎng)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七、課后演練,學以致用
以學習說明文為契機,學習創(chuàng)作簡單的科普說明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課型: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唐朝的杜牧有一首絕句
《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詩歌以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為背景。唐明皇對楊貴妃寵愛有加,楊貴妃要什么,唐明皇就給她什么,這不,身在京城長安的楊貴妃要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從南方千里迢迢送來新鮮的荔枝。當然,這一路上累死了幾個人,多少匹馬,我們無從考究。只是有人有疑問:當時為什么不能在長安種幾棵荔枝樹呢?是啊,長安為什么不能種荔枝樹呢?今天,我們讀完一篇文章就能基本明白了!那就是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板書)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朗讀的目的是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師生串讀,齊讀、默讀。邊讀邊思考:能否把所讀的內容概括一下,不好概括的提出來師生共同探究。(學會圈點勾畫,是閱讀的習慣,圈點哪些語句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教師試讀第一段,找個學生讀第二段,齊讀第三、四、五段,默讀后文。
三、梳理結構,梳理順序
、賹W生較容易把握的部分:
決定氣候的因素
能說說這么多的內容,是怎樣快速捕捉到這四點重要信息的嗎?
找總括句:根據經驗,這些總括句一般在語段的開始或結尾,有時在中間。
找提問式語句:提問式語句有的.以設問句的形式出現(xiàn),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紹的內容,也是要重視的信息。
銜接各段的連接詞語: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劃出來,就能比較清晰掌握文章的內容了。
、谶@四個因素的先后順序能不能調換?為什么?(可不可以先寫古今差異?)
。ㄕf明文的順序可以分為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先主后次的邏輯順序,文章不僅眉目清楚,使讀者一目了然,而且重點突出。)
四個因素是按照對物候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這樣條理就很清楚。
③課文除了介紹影響物候的四個因素,還介紹了哪些內容?
。ㄟ\用剛才介紹的方法畫出重點句或關鍵詞,概括回答。)
A物候和物候學的含義
重點句:“這些自然現(xiàn)象,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
“這些”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年年如是,周而復始”的四季變化;指的是“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的大自然語言。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yè)生產,已經發(fā)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B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著重要性
重點句:“物候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就在這里。下面是一個例子……”
“這里”是指上文內容,“下面”是引起下文。
C 研究物候學有重要意義
重點句:“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有多方面的意義!
“此外”指除農業(yè)之外的范疇,即其他方面的意義。
教師總結:剛才同學通過圈點總括句的方法,熟悉了課文內容。作者條理清楚,通俗易懂介紹了物候學的相關知識,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精析語言,合作探究
作者對物候的介紹引起我們的興趣,文章的謀篇布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難能
可貴的是,作為氣象學和地理學家的竺可楨先生的文章語言也非常獨特。
要說特別,先說一般:一般情況下,說明文的語言應該具備什么特點?對,準確。ㄈ绻恢,可找?guī)讉例句引導)
(一)語言的準確性(以6~10節(jié)為例)
1。理解
說明文語言準確的兩種表現(xiàn):一是表精確性的語言。 二是表模糊性的語言。
語言的模糊性我們其實并不陌生,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中國石拱橋》里面講到“《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边@里“大約”“可能”都是一種模糊性語言,因為無以考證了,只是推測的情況。不能說得太絕對。
2。探究
精確與模糊是準確的兩種寫法,那么這樣的語言文本中有嗎?
①、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精確)
、凇⒀睾5貐^(qū)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模糊)
同學們找得很好,我們來深入體會一下,為什么表精確性與表模糊性都體現(xiàn)著準確。第①句準確沒有問題,經過科學實驗與統(tǒng)計,不是11而是10天很精確。第②句中“春天” “沿海”是籠統(tǒng)的,不能做精確的實驗,用模糊的語言,留有余地。像我們平時用的一些概數(shù)詞、程度副詞都屬于模糊詞(約、左右、前后、一般、大多數(shù)、若干)。精確與模糊都體現(xiàn)準確。
那么,本文除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這一普遍特點外,還有什么特點?對,生動。ㄈ绻麑W生感受不到,教師可通過朗讀、換詞等方法啟發(fā)學生)
(二)語言的生動性(以第一節(jié)為例)
1。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句,讀一讀,評一評。
2。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說說語言生動性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例析:
“蘇醒”將大地擬人化,展現(xiàn)一幅春回大地,生機勃發(fā)的景色。擬人化的語言,使大自然有了靈性,有了語言。
“融化”河水解凍,寫出了冰雪的動態(tài),滴答滴答的清脆入耳,暗示著春暖花開的美景,透露著暖暖的春意。 ——涌動春的希望。
“萌發(fā)”描寫小草、樹芽生長的情態(tài),草木破土而出,顯示出草木的生機和活力。小草就像是季節(jié)變換的顯示器。
“次第”寫出百花競相開放、爭著報春的熱鬧情景。
“翩然”寫出了小燕子輕盈飛舞、活潑伶俐的情態(tài)。
“孕育”擬人。將植物寫活了,形象地寫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壯之態(tài)。
“簌簌”寫飄飛的落葉,有聲有色,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绑蹦M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肅殺。——為什么不是一片片?
“銷聲匿跡”描寫了昆蟲(準備)為過冬作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寫得有情有感,十分
形象。“衰草連天”描寫出秋天蕭條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詞將秋天寫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熱、善解人意的天使。
“風雪載途”寫寒冬,一詞傳神,表現(xiàn)出冬天風狂雪災,寒氣逼人。大地沉睡了。
(三)朗讀并小結
第一節(jié)的每一個詞語都極具表現(xiàn)力,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四季圖。引領著我們進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當然,我們說作為一篇科普文是給人知識的,所以他的語言必須是準確的。即便是生動性的說明,也要做到這一點。生動而準確的語言體現(xiàn)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四)竺可楨就是這樣一位嚴謹?shù)目茖W家
作為我國物候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物候學研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顫抖的筆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并端正寫上“局報”兩字。
五、延伸拓展,轉化知識
要說了解和觀察物候,農民們是最好的研究者。因為他們不僅僅從書本上找經驗,更從生活中總結經驗,那就是諺語。
你知道哪些諺語呢?能不能說說這些諺語所傳遞的物候現(xiàn)象。
例析:
① 雞早入舍晴,晚入舍雨
、 ②雞曬翅又曬腿,出現(xiàn)大雨水
、 ③狗翻肚,天落雨
、芄废滤丛,三天有雨到
、葜┲胧站W天下雨
六、走出課堂,走進自然
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不僅學習物候知識,學會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摹、介紹事物,更要學習竺可楨那種嚴謹?shù)墓ぷ髯黠L。如果從明天,不,從下課開始,你能像竺可楨這樣留心身邊的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寫寫觀察日記,作作物候觀測,老師相信,來年荔枝滿園的時候,你也許就能告訴我,自然條件下的長安,是種不活荔枝樹的。我想,這便是《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帶給我們豐厚的禮物。
七、課后演練,學以致用
如果有機會觀察一下向日葵,就會發(fā)現(xiàn)向日葵的花盤總是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而移動,正因為這樣,人們才給它起了這個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長了,花盤就不再隨太陽轉了。大家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或查閱相關書籍,了解了解,寫篇以“為什么向日葵圍著太陽轉”的文章。
八、板書
大自然的語言
對象: 物候(學)
含 義 觀 察 成 因 意 義
。ㄎ锖颥F(xiàn)象) (緯度、經度、高下、古今)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4
知識目標:
1.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2.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么,這些豐富多彩的物候現(xiàn)象與人類有何關系呢?為什么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破譯大自然的語言,探詢大自然的奧秘!洞笞匀坏恼Z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
竺可楨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顯示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習字詞。
連翹(qi2o)——翹起(qi4)
衰草連天(shu1i)——鬢毛衰(cuī)
落葉(luò)——丟三落四(l4)——落枕(l4o)
觀測(gu1n)——玄妙觀(gu4n)
差異(ch1)——差遣(ch1i)——差錯(ch1)——參差(cī)
3.根據課后練習題一中的四個問題,找出有關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3):介紹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一)齊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
1.本段主要描寫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順序來說明的?標出有關詞句。
明確:
1.本段以優(yōu)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寫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xiàn)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時間順序來寫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有:立春過后——再過兩個月——不久——于是轉入——到了秋天——準備迎接,條理十分清楚。
提問:描寫一年四季的物候現(xiàn)象運用了哪些詞語?仔細揣摩、品味。
答:開筆用“沉睡”“蘇醒”等詞將“大地”擬人化,給人以種種有關物候的豐富聯(lián)想。大地蘇醒的物候現(xiàn)象,概說三種:“冰雪融化,草木前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勾勒出一片生機勃發(fā)的春色,顯得十分舒展!按蔚凇币辉~寫出春花競相怒放的熱鬧景象,用“融化”“萌發(fā)”“開放”三個動詞具體描繪出大地蘇醒的生動畫面。寫燕子歸來用“翩然”來修飾,寫出燕子輕巧的身體、輕盈的飛舞姿態(tài),十分形象貼切,讓人想到“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的景象。寫秋風落葉,用“簇簇”一詞寫出秋天的肅殺景象,用“漸漸變黃”寫落葉,寫出了落葉顏色逐漸淡化、枯萎的過程,寫得有聲有色,景觀生動,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此外,“北雁南飛”、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5
知識目標
1.閱讀課文,積累“萌發(fā)、次第、翩然、孕育”四個雙音節(jié)詞,掌握它們的詞義;積累“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周而復始、草長鶯飛”五個短語,并學會運用。
2.通過閱讀,了解物候知識,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練習概括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通過閱讀,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朗讀課文,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閱讀,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yǎng)他們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1.閱讀課文,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春柳的飄逸,夏荷的裊娜,秋楓的激情,冬雪的潔白,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xiàn)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先生。(板書文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積累的詞語。
3.學生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學生分頭篩選信息,然后用課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教師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后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
三、再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小結:通常采用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也就是事理順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文章四部分內容有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第一部分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對此作具體闡釋,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進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說明的基礎。全文采用邏輯順序,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用喜歡的方式朗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1.賞讀文章第1、2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1)學生齊讀1、2段。
。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重新擬一個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每個季節(jié)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
學生比較改文與原文不同的表達效果。改文簡潔,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語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3)精讀1、2段,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里?
學生各抒己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師應以鼓勵為主。
。4)教師提示學生看注釋①,問:“如把文章的標題改為‘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好不好?”
學生明確:不好。失去了說明的生動性!按笞匀坏恼Z言”是“物候現(xiàn)象”的形象化說法,易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5)學生齊讀1、2段,爭取背誦。
2.朗讀下列句子,要求學生揣摩,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
(1)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
。2)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遲10天左右,比1965年遲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
學生明確:加粗的詞語限制較嚴密,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加線的句子表現(xiàn)了作者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尊重事實的科學精神。
3.教師總結:說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為目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六、延伸拓展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并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lián)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學生齊讀詩歌,理解詩意。
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時節(jié)游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
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3.教師請有旅游經歷的同學談談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識。
如盛夏時節(jié)到東北旅游,寒冬時節(jié)到南方旅游,爬山、觀海等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七、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現(xiàn)象——作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們學習。本文語言嚴謹而生動,兼具說明的科學性和生動性,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時告訴我們:科學就在身邊,科學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讓我們零距離接觸科學,從而熱愛科學。
八、布置作業(yè)
1.利用課余時間觀察自己身邊的物候現(xiàn)象,寫出觀察日記。
2.收集一二首詠物詩、寫景詩,運用物候學知識試著分析一下。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1-22
大自然的語言的教案01-12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2-01
關于《大自然的語言》教案02-22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選15篇)02-23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5篇)02-22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5篇02-14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15篇02-24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選15篇02-24
精選大自然的語言教案三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