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8篇(集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從校園植物多種多樣性的植物認識,拓展到對自然界植物多樣性的認識。地球上植物種類繁多,教科書以學生熟悉的植物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類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建立植物多樣性的認識,并且領悟到分類是研究植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課是生物領域的教學內容,是在三年級學習《植物》《植物的生長》以及五年級學習《生物與環(huán)境》的基礎上進行本單元知識學習的。
認識植物多樣性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上自然資源、保護地球環(huán)境,保護地球珍稀的生物。相信通過這課的研究學習,也是環(huán)保教育的很好契機,教育孩子友好的對待植物大家族中每一個成員。
學情分析
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他們所熟悉的校園的植物種類。啟動學生原有認知,再繼續(xù)本課的學習,在讓學生通過調查后學生又發(fā)現(xiàn)很多植物,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研究過周圍的植物,再加上多年來通過各種方式積累的對于植物的認識,他們的頭腦中已經(jīng)形成了許許多多有關植物的知識,但是這樣種類繁多的'植物到底如何表現(xiàn)為多種多樣呢?學生并不清楚。因此學習本課時讓學生以已知的植物為基礎,讓學生在分類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種多樣,從而建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進一步讓學生學會分類的方法,領會分類是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植物可以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
● 不開花植物包括蕨類、苔蘚和藻類植物等。
過程與方法
● 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 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認識到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 能夠欣賞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樣而美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教學難點】理解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引入:
除了校園里的植物種類,我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植物?生長在哪里?(學生自由發(fā)言,在公園,花卉市場等)
二、自主探究:
1、下面這些植物,你們認識嗎?說說它們長在哪?有什么特點?幻燈片放映書中11種植物
2、讓我們自己確定標準給以上這些植物分一分類
。ㄒ鈭D:讓學生知道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植物分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類別,在這一類別中再確定新的標準還可以繼續(xù)往下分,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能力。)
2、總結:通過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落葉植物和常綠植物等
3、觀察開花植物:說說它們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A設:開花植物身體分為:根、莖、葉、花、果、種子)
4、看書P76頁,說說不開花植物有哪些
。A設:不開花植物有蕨類、藻類、苔蘚類、菌類)
三、拓展活動
比一比哪一組認識的植物多,樣式奇特。教師可以以組為單位組織競賽活動:各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寫出知道的植物名稱,比一比,看哪一組寫的多?(意在滲透植物的多樣性教育)
四、課外延伸:
找一找校園里常見植物中哪些是常綠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開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開花植物?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由來: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代表著希望,充滿了生機。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萬物復蘇,有著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非常適合幼兒觀察春天的變化現(xiàn)象,為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現(xiàn)有資源,將自然資源融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我特意為托班幼兒設計了“柳樹發(fā)芽了”的科學活動方案,旨在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和參與自然科學活動的積極性,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柳樹發(fā)芽了,學會說“春天,發(fā)芽”等詞語。
2、體會春天的變化,感受陽光的溫暖,表達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活動重難點:柳樹發(fā)芽了,表示春天來了。
活動準備: 1、《春天》的磁帶,錄音機。
2、冬天和春天的柳樹圖,《春天》的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1、老師播放《春天》的'課件,引導幼兒仔細觀看課件。
2、老師提問: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柳樹有什么變化?
3、老師出示課件中的放大的柳樹嫩牙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告訴幼兒,春天到了,柳樹發(fā)芽,并指給幼兒看。
4、老師出示冬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為什么?
5、老師出示春天的柳樹圖,提問:這是春天的柳樹嗎?為什么?你還看到了什么?
6、老師變念春天兒歌,邊做肢體律動,引導幼兒跟隨老師做肢體律動。
附兒歌: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兩臂上舉,兩手做招手的動作)
柳樹發(fā)芽了,(兩手并攏,掌心相對,慢慢做張開的動作)
大雁飛回來了,(兩手自然張開,上下擺動雙臂做飛翔的動作)
我們真呀真高興。▋墒植n,掌心相對,做笑臉的動作)
7、老師小結:春天來了,柳樹發(fā)芽了,大雁飛回來了,讓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活動延伸: 1、如果幼兒園附近有柳樹,可以組織幼兒到戶外參觀,零距離接觸大自然,更有利于幼兒掌握春天的特征。
2、提倡家園合作,請父母協(xié)助幼兒園,幫助幼兒收集有關春天的變化特征,如小草從地里鉆出來了,小樹也發(fā)芽了等。
注意事項: 1、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幼兒學說“柳樹發(fā)芽了”。如果幼兒的語言發(fā)育水平比較遲緩,可以引導幼兒學說單個詞即可,如“春天,柳樹,發(fā)芽”,對學說短語則不做要求。
2、要引導仔細觀察春天柳樹的特征,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
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
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fā)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來認識其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
鐵架臺、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學校早晨升國旗的過程,并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么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學生回答: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輪子)
2、概念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1、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做一個定滑輪,模擬升旗的情形,并思考:當我們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請同學們自行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提供實驗設計方案表)
4、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并記錄下研究的.數(shù)據(jù)。
5、全班內進行交流匯報。
小結: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輪圖,并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2、 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3、 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并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5、 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并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2)教師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shù);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shù)。
3)請學生小組合作用測力計按順序分別測量不同個數(shù)(1~5個)的鉤碼直接提升的重力讀數(shù)和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重力讀數(shù),并把實驗結果填寫在P13的表格內。并比較表內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全班內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定滑輪,什么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信息反饋】
一、成功之處
1、實驗以學生探究為主。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的作用,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讀取數(shù)據(jù)、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得出滑輪特點,在探究中拓展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區(qū)分動滑輪和定滑輪時,我先引導學生組裝出兩種滑輪使用方式,并進行對比演示工作過程,提出明確的觀察目標,在學生認真分析觀察的基礎上給這兩種滑輪命名。輕松地區(qū)分出定、動滑輪,并使學生體會到叫定滑輪或動滑輪并非是滑輪結構的區(qū)別,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學生認識事物要抓本質,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視差異性。
3、處理教材,靈活多變
教材的順序是先介紹定滑輪的定義,研究性質,而后是動滑輪的定義,研究性質,但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種劃分并非學生自然的思維生成,于是我先讓他們認識滑輪,再來區(qū)分兩者,認識過程更加順其自然,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
二、不足之處
1、時間過于倉促。
學生由于平時親自動手操作不多,因此器材的組裝,測力計的校對,讀數(shù)等都延緩了課堂的教學速度。
2、新理念與新課堂的銜接還有待磨合。
本節(jié)課中,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親自經(jīng)歷探究過程,實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數(shù)據(jù),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對滑輪作用的理解,這是我設計的初衷,但也正是這一點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課堂出現(xiàn)了前緊后更緊的局面,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引入
復習設疑:
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時物體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實際上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那么物體受力其運動狀態(tài)是否一定改變呢?力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1、二力平衡定義
學生讀圖:
分析吊燈、貨物的受力和運動情況
教師引導分析:
吊燈——受到兩個力:一是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二是細線的拉力,方向豎直向上,吊燈處于靜止狀態(tài)。
貨物——受到兩個力:一是重力,方向向下;二是鋼索的拉力,方向豎直向上,貨物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得出結論:
物體受到力其運動狀態(tài)并不一定改變,我們把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兩個力是平衡力。
學生舉例:
請舉出兩個二力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到的是那兩個力,小組交流。
教師講解:
現(xiàn)實生活中物體不受力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如物體在幾個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后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是平衡的,二力平衡的力的平衡中最簡單的情形。
設問:兩個力在什么情況下才能平衡呢?或者說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呢?
2、二力平的條件
教師講解:
由于在實驗中判斷物體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比較困難,我們先討論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所受的兩個力之間應該滿足條件呢?
設計思想:
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是塑料板。要研究的是塑料板兩邊繩子受到的兩個拉力之間的關系。
受力分析:塑料板受到幾個力?
學生:三個力:重力、兩邊細繩的拉力。
教師:如果要忽略重力的影響,對塑料板有什么要求?
學生:應使塑料板受到的重力遠遠小于兩邊細繩的拉力。
教師:怎樣才能滿足上述要求?
學生:塑料板的重力要比鉤碼的重力小得多。
教師:我們就用重力比鉤碼的重力小得多的塑料板,這樣就可以它近似看成只受到兩邊繩子的.拉力。
實驗探究:
當兩邊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時,塑料板處于靜止狀態(tài);反之,當大小不相等時,塑料板不能保持靜止;
學生: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
要使兩力平衡,必須使兩力的大小相等。
再設問:
只要兩力的大小相等兩力就一定會平衡嗎?
當兩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將塑料板扭轉一個角度,即使兩力不在一條直線上;
學生: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
要使兩力平衡,還必須在同一條直線上。
再設問:
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一定平衡嗎?
當兩邊的力大小相等、在同一條直線上,但兩個力方向不相反。
學生: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得到什么結論?
結論:
要使兩個力平衡,還必須方向相反。
學生歸納兩個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
二力平衡的條件: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3、應用——問題討論
例1、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已知一個物體只受兩個力的作用,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又知其中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知道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舉例分析:小組討論。
例2、二力平衡條件的逆應用:即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當這兩個力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時,判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當物體不滿足二力平衡條件時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又如何?
小結:
板書設計
第八節(jié)二力平衡的條件
1、二力平衡定義
我們把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我們就說這兩個力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探究:
結論1:要使兩力平衡,必須使兩力的大小相等。
結論2:要使兩力平衡,還必須在同一條直線上。
結論3:要使兩個力平衡,還必須方向相反。
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
3、應用——問題討論教案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影響物體在坡面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
2、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合作設計和實驗,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紙板、小車、紙、毛巾、長條木板積木);
2、記錄表A、B,鉛筆。
【活動過程】
一、從日常生活導入。
提問:你們玩過滑滑梯嗎?滑滑梯由哪些部分組成?
1、教師出示不同坡度的兩個滑滑梯斜坡,將同樣的兩輛小車放在滑滑梯上。
提問:哪邊會跑得更快?
2、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學習使用。
提問:怎樣制作記錄表,把實驗和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引導幼兒使用圖示法)
二、幼兒合作操作,師觀察指導。
1、幼兒自由組隊,3~4人一組,進行斜坡搭建,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2、幼兒合作探究相同小車在不同斜坡高度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記錄在記錄表上。
3、分享實驗結果。
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怎樣才能讓小車贏呢?
小結:原來斜坡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陡,小車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4、幼兒繼續(xù)探究相同小車在不同光滑度的坡面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記錄。
5、歸納小結實驗結果:
提問:這次你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呢?
小結: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斜面的光滑度有關,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會快,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三、探索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現(xiàn)在我們找到了小車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規(guī)律,在日常生活中,這些規(guī)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你能想出哪些例子呢?
請幼兒找一找斜坡帶來的方便和不方便的地方,一起分享。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將活動材料投放于探索區(qū)內,鼓勵幼兒繼續(xù)合作探索。
2、請家長配合共同探索記錄,探究使賽車下滑速度最快的斜坡和斜坡材質條件。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一個飼養(yǎng)動物、觀察孵化的過程。在觀察基礎上能對研究問題進行推測,并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和查閱資料尋找證據(jù)。
2、樂于探究動植物繁殖的奧秘。
3、認識動物的一些繁殖活動及產(chǎn)卵動物的卵的特點,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動植物的多樣性特點及動、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學重點:觀察動物卵的特點。
教學難點:經(jīng)歷一個飼養(yǎng)動物、觀察孵化的過程。
教學準備: 尋找?guī)追N常見的動物觀察它們的繁殖活動,或者查閱資料了解動物的繁殖活動。 一些供觀察的新鮮雞蛋和不同孵化階段的雞蛋。 到池塘邊收集一些青蛙的卵,把青蛙的卵連同從池塘取來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飼養(yǎng)槽內,放于涼爽但不會太冷、陽光不會直接照到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個繁殖的季節(jié),植物們忙著發(fā)芽生長,動物們也開始了它們的繁殖活動。
二、探究過程
1、觀察動物的繁殖活動
。1)我們平時看到的動物活動,哪些是動物在進行繁殖后代的活動?
。2)認識產(chǎn)卵動物的繁殖活動。
(3)討論:動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動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
2、觀察動物的卵
。1)觀察各種各樣的卵:它們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觀察各種各樣鳥類的卵: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它們有相同的地方嗎?
(3)觀察雞蛋外部: 畫一個雞蛋; 用放大鏡觀察雞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些小孔有什么用?
。4)觀察雞蛋的內部 在蛋的側面敲開一個洞觀察:認識蛋黃、胚、殼 觀察兩頭敲開的雞蛋 觀察打在盤中的雞蛋 觀察縱切開的熟雞蛋:認識蛋白、蛋黃、氣室,分別是生雞蛋的哪一部分? 聯(lián)想:蛋的這幾個部分相當于種子的哪個部分? 推測:它們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觀察不同發(fā)育階段的雞蛋,認識雞蛋各部分的作用。
3、觀察青蛙卵的孵化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嗎?
(2)討論觀察方法,設計觀察記錄表。
。3)發(fā)放青蛙卵,學習飼養(yǎng)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7 動物的卵 1、觀察動物的繁殖活動 2、觀察動物的卵 3、觀察青蛙卵的孵化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老師提供巖石圖片和實物,學生自行搜集有關巖石變化的資料,使學生經(jīng)歷尋找?guī)r石變化痕跡的探索過程,并在活動中了解冷熱、風雨、植物等對巖石變化的作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假設——驗證”的科學研究過程,能夠根據(jù)現(xiàn)象,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珍愛祖國文化遺產(chǎn)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設計實驗方案,能夠根據(jù)現(xiàn)象初步認識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師要邀請同學們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好,我們出發(fā)吧。ㄕn件展示風化巖石:鐘乳石、蘑菇石、鵝卵石、黃山奇石等巖石)同學們欣賞了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師說什么呀?(欣賞并說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與假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這么多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那么,它們的模樣一直是這樣的嗎?(猜測巖石會不會改變模樣。)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科學來研究“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板書: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1、猜測使巖石變化的因素。
2、教師隨機分類板書:冷熱、水、風、地表運動……
三、制定方案:
1、同學們剛才欣賞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巖石,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再過一千年、一萬年后,它們還會改變嗎?
2、(板書:會)會是什么力量使巖石改變模樣的呢?
四、實施探究:
1、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使巖石變化的因素,你們能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你們的說法嗎?那么我們就來研究同學們說的其中兩個因素。冷熱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巖石發(fā)生變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設計模擬[內容來于淘-教_案-網(wǎng)()]實驗驗證其它因素對巖石的改變。先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你們將研究那一個問題?是研究冷熱作用的,還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兩個都想研究。選擇好之后,再討論你們將設計怎樣的科學方法驗證?(兩個模擬實驗同時進行)
2、學生匯報實驗方法。
3、其他學生修正實驗方法。
4、同學們的設計方案真好,老師根據(jù)同學們的方案再給你們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細節(jié)是同學們沒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師給你們已經(jīng)準備了一些器材和實驗紀錄表,請各小組根據(jù)你們設計的方案,每組派兩位同學來領取。器材領到后,就請同學們開始動手研究吧!(生研究,師指導。)
6、學生匯報實驗發(fā)現(xiàn)。
7、聽了同學們的匯報,老師覺得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真棒!同時通過同學們的實驗研究,的確說明冷熱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巖石變化。除了這些,老師還要告訴同學們,植物的根和大氣也會使巖石改變模樣。(展示:長著植物的巖石圖片,師簡析。)
五、展示交流:
1、同學們,通過我們今天的研究你們能結合一些自然現(xiàn)象解釋老師帶來的這兩個問題嗎?(出示問題)能再解釋老師送給你們手中的`鵝卵石為什么會有大有小嗎?(生解釋)
2、同學們解釋的真棒!(師訂正)
3、那么,我們就把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lián)合作用下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叫風化。(板書:風化)
六、拓展創(chuàng)新:
1、風化不但會改變巖石的模樣,對我們的歷史文物的破壞也很大。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崗石窟)它們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墒怯捎陲L化的影響,有些地方的破損已經(jīng)很嚴重。
2、你們能想出好方法,保護它嗎?就請同學們在課后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再作解答吧!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體驗到了科學探究中證據(jù)、邏輯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簡單器材進行風化作用的模擬實驗,在實驗中學生愿意合作與交流。通過實驗學生知道了巖石風化的主要原因,了解了著名石雕物品額度防風化措施。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的實驗器材做能量轉化的簡單小實驗;會查閱資料;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對能量轉化現(xiàn)象作合理的解釋。
2.在做能量轉化小實驗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愿意合作與交流。
3.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導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觀察課文圖片,并請學生們說出這些物體靠什么“工作”或運動?
二、猜想假設
學生根據(jù)圖片描述物體的運動。分析能量的轉化過程,猜想假設原因。
三、制定方案
小組之間制定活動方案。
四、實施探究
可以采取演講或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到講臺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關于能量的文字或圖片資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提醒學生學會聆聽別人的發(fā)言,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形成對生活中能量的認識。
師講述:能量是一切活動的源泉。雖然你看不見它,但它就在我們身邊。任何東西只要有移動、發(fā)熱、冷卻、生長、變化、發(fā)光、發(fā)聲的現(xiàn)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問:生活中,你還知道一些什么樣的能量?讓學生自己總結:在我們生活生產(chǎn)中,有各種各樣的能量,如電能、光能、熱能、聲能、機械能、電磁能、化學能、水能、風能、等等,它們時刻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服務。
五、展示交流
全班交流,學生可以展示自己帶來的資料。老師也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出示準備的圖片或影像資料,供全班同學研討。把同學們尋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類。學生舉例并講解各種各樣的能量的作用。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的.能量的作用。問: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能量,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呢?請你說一說,電燈發(fā)光時,是將什么能轉化成了什么能?
問:同學們,想想看,如果沒有能量,人類和自然界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
師:能量是所有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源泉,沒有能量,一切物體都將停止。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自主描述知道的、熟悉的物品工作時能量轉化的過程。
六、拓展創(chuàng)新
讓學生親自體驗能量的轉化,并嘗試解釋能量轉化的過程。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深刻的認識到:學生在做能量轉化小實驗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愿意合作與交流。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認識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蝸牛04-06
科學教案《病毒》04-29
關于科學教案07-24
手的科學教案11-03
關于科學教案11-03
優(yōu)秀的科學教案11-14
冬天科學教案02-14
科學教案范文02-14
有關科學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