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12 08:23:3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匯編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匯編6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食品袋上的數(shù)字代表不同的意義。

  2、體驗數(shù)字在生活中的用處。

  活動準備:不同包裝的食品,超市廣告紙

  活動過程:

  一、探索:食品袋上的數(shù)字

  1、尋找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日期。

  --爸爸媽媽帶我們去商店購買食物時,都會在食品袋上找兩個重要的日期,你們知道是哪兩個日期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2、討論:食品袋包裝上為什么要注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從這些日期看,我們可以獲得什么性息?

  小結:所有的食品都必須在這個時間段里吃完,食品過了保質期,就會變質,就不能再吃了。

  3、保質期表示的方法

  1)直接標明

  2)推薦日期,如3個月、6個月。牛奶、蛋糕等食品的保質期一般很短,只有幾天。

  —怎么判斷食品是否過了保質期?過期的食品怎么辦?

  —水果往往不寫明保質期,不同的水果的保質期不同,所以買好水果后,要盡快吃完。

  小結:在購買食物時,要注意看清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吃上新鮮、衛(wèi)生的食品。

  二、食品上的凈含量

  1、尋找食品袋上的凈含量標表示。

  出示兩包包裝不同的食品,請幼兒看看、猜猜,哪個包裝袋里的食品多?

  2、凈含量的表示方式。

  1)表示重量的單位一般有“克”“千克”等。

  2)表示含量的單位一般有“毫升”“升”等。

  引導幼兒觀察食品包裝袋,找到凈含量標志,如250克重的袋裝薯片、25毫升的盒裝牛奶,讓幼兒感知這些食品的.含量有多少。

  小結:這些數(shù)字都表示食品的重量和容量,數(shù)字越大,表示食品的量越多,價格也貴,數(shù)字越小,表示食品的量越少,價格相對也便宜。

  3、討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去買食品時會挑選量多的?

 。ㄈ硕嗟臅r候、喜歡吃的時候等等)

  三、食物分一分

  每組一份操作紙,尋找每一組中食品保質期最長的食品,把它圈出來。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不銹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把不銹鋼的勺子。

  2.師幼玩過照鏡子的游戲(師:鏡子、鏡子在哪里?幼:鏡子,鏡子在這里)。

  3.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角鏡等圖片)。

  活動過程

  游戲導入,回憶已有經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游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游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的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啟發(fā)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嗎?

  3.根據(jù)幼兒回答,及時啟發(fā)和小結。

  師:鏡子里也有個你,你們倆一模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以游戲的方式導入教學活動,讓幼兒輕松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有效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自主操作探究、獲取新經驗,做鋪墊。)

  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秘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不過,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準備了這些不銹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現(xiàn)在就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評析:第一次操作環(huán)節(jié),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究和表達的空間,用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3.結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呢?老師這里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這兩個字長得什么樣?好玩嗎?這個字讀“ao”,這個字讀“tu”,它們用來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師手指勺子不同的兩個面,教幼兒說出名稱。

  (評析:漢字的出現(xiàn),能成為幼兒進一步自主學習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經驗,更清晰地表達,并在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觀察和探究。)

  4.集體猜想并記錄。

  師: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時一定能說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tài)的人像。(正立、倒立、變扁、變長等)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于幼兒的反饋不給予評判,而是讓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與同伴的意見分歧,從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時,也有利于幼兒形成客觀、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6.集體交流操作結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啟發(fā)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為什么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xiàn)象呢?

  這是因為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鏡子里的`你并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fā)生了有趣的變形現(xiàn)象。人們還特意制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叫做哈哈鏡。

  (評析:一切科學現(xiàn)象的背后,都包含著科學概念、科學原理。我們在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同時,也應鼓勵幼兒大膽思考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道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提問帶有挑戰(zhàn)性,教師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傾聽、不斷啟發(fā),讓幼兒在新舊經驗的碰撞中領悟其中的奧秘。)

  觀察圖片,了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角鏡,討論其用途。

  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里見過?

  老師有一雙愛發(fā)現(xiàn)的眼睛,看看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qū)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樣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結。

  師: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勺子里藏著的哈哈鏡,還認識了凸出來的道路安全轉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么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fā)現(xiàn)的眼睛,所以,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評析:科學與生活是相融的,生活中科學無處不在,科學只有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才能展現(xiàn)魅力。因此教師力求不讓教學停留在教室里,避免科學學習走出課堂即終止的尷尬,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知道:科學就在身邊,只要有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的第3課。課文大體由四個版塊的內容組成:第一版塊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不方便,從而認識生活中的斜面、發(fā)現(xiàn)斜面可以省力;第二版塊的內容教學是引導學生“探究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關系”,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進行科學探究技能培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第三版塊的內容教學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認識斜坡的變形螺旋;第四版塊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斜坡及螺旋在生產生活的應用,逐步使學生樹立“學科學”是為了更好的“用科學”的思想。

  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他們看見過推車、搬糧食、運貨物,而且學生也有過在“斜坡”上向上推車很省力的生活體驗。生活中對于“斜坡”的感性認識,為課堂教學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結合教材內容、學生的認知體驗,教學中,教師所要關注的并非是“斜坡”、“斜坡能省力”這些知識點的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科學探究技能的訓練,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親歷“探究斜坡坡度大小與拉力關系”的全過程。另外,學生對斜面的變形螺旋較陌生,而且學生在認識“直線斜面”到“螺旋”有一個思維的跳躍,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很好的認識螺旋”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關系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觀察記錄等。

  2.能夠搜集數(shù)據(jù)并發(fā)現(xiàn)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guī)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斜面是簡單機械,知道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guī)律。

  2.知道斜面的變形螺旋及其作用。

  3.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研究有興趣,體驗和感受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科學。

  2.體驗到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的樂趣。

  3.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認識斜面的變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斜面。

  1、圖片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麻煩,瞧,小明今天就遇到了一個麻煩,要搬自行車上臺階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決辦法嗎?

  2、學生交流解決方法。(預設:可以把臺階改造成斜坡,可以用木板鋪成斜坡……)

  3、隨機出示示意圖,介紹斜坡的坡度。

  4、激發(fā)研究興趣:大家想的這種辦法到底好不好呢?

  二、體驗活動、發(fā)現(xiàn)問題。

  1、引導活動:這是一輛小車,垂直提升小車要用多少力呢?搭建斜坡提升小車又要用多少力?想不想測量一下呢?

  2、學生討論實驗做法:

 。1)用測力計垂直提起小車,讀出讀數(shù)。測力計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讀數(shù)時眼睛要平視指針

  (2)搭建斜坡,用測力計拉起小車,讀出讀數(shù)。用測力計在斜坡上拉小車的時候還要注意什么呢?(測力計要與木板相平,用力要均勻等)

  3、學生分組體驗活動:垂直提升小車與搭建斜坡提升小車

  4、小組匯報實驗結果、課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5、觀察實驗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6、交流發(fā)現(xiàn):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組斜坡省力不一樣。

  三、實驗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小明也想到了搭建斜坡,但現(xiàn)在有三個不同坡度的斜坡,1號、2號、3號,但是他不知道選擇用哪一個斜坡就能很省力的把車推上去?

  2、討論:如果讓你來選,你會選擇哪一個斜坡?為什么?

  3、學生提出各種猜想:

  預設一:學生提出不同猜想。

 。1)選擇3號,3號坡度小,推起來省力;

 。2)選擇1號,1號坡度雖然大,但距離很短。如果從省力的角度考慮,你會選擇哪種?

 。3)選擇1號,1號坡度大,推起來省力

 。ㄔ趯W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相機引導歸納, )

  預設二:學生提出“選擇3號,3號坡度小,推起來省力”一種猜想。

  4、引導探究,討論做法:要知道哪種猜想是正確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5、學生課內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的做法: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嗎?

 。2)不同坡度會造了,那我們在每一種坡度上實驗時應該測幾次?

 。3)實驗的時候還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師在這里要引導學生在這里認識到在做實驗的時候,動手實驗很重要,但觀察、記錄也同等重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能力。)

  6、學生分組開展課內探究實踐活動。

  (教師巡視,提示定時記錄,填寫記錄表。)

  7、組織匯報,課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交流并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

  (學生課內匯報各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隨機匯總,學生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果。)

  8、解疑:你們猜猜小明最后選了哪一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動畫)看來,斜坡確實是個好辦法。

  四、聯(lián)系實際,認識斜面變形。

  1、出示公路模型,引出問題:現(xiàn)在有高、低兩條公路(距離較遠),你有辦法讓兩條公路的車輛在這一段互相流通起來嗎?

  2、學生交流辦法:搭建斜坡。

  3、提出更難的問題:現(xiàn)有這兩條公路距離很近,你還有辦法讓兩條公路的車輛互相流通起來嗎?你還有辦法讓兩條公路上的車輛還像剛才一樣省力互相流通起來嗎?

  4、引導觀察:將直線斜坡引橋變成了什么形狀?

  5、小結:像這種變形斜坡叫螺旋。這種螺旋引橋在哪里可以見到呢?

  6、出示圖片:這些圖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五、課內小結,延伸課外: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了哪些收獲?

  2、指導課外探究: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我們可以開展更深入的觀察、記錄,看一看,你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嗎?

 。2)不同坡度會造了,那我們在每一種坡度上實驗時應該測幾次?

  (3)實驗的時候還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師在這里要引導學生在這里認識到在做實驗的時候,動手實驗很重要,但觀察、記錄也同等重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能力。)

  6、學生分組開展課內探究實踐活動。

 。ń處熝惨,提示定時記錄,填寫記錄表。)

  7、組織匯報,課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交流并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

 。▽W生課內匯報各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隨機匯總,學生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果。)

  8、解疑:你們猜猜小明最后選了哪一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動畫)看來,斜坡確實是個好辦法。

  六、聯(lián)系實際,認識斜面變形。

  1、出示公路模型,引出問題:現(xiàn)在有高、低兩條公路(距離較遠),你有辦法讓兩條公路的車輛在這一段互相流通起來嗎?

  2、學生交流辦法:搭建斜坡。

  3、提出更難的問題:現(xiàn)有這兩條公路距離很近,你還有辦法讓兩條公路的車輛互相流通起來嗎?你還有辦法讓兩條公路上的車輛還像剛才一樣省力互相流通起來嗎?

  4、引導觀察:將直線斜坡引橋變成了什么形狀?

  5、小結:像這種變形斜坡叫螺旋。這種螺旋引橋在哪里可以見到呢?

  6、出示圖片:這些圖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七、課內小結,延伸課外: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了哪些收獲?

  2、指導課外探究: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我們可以開展更深入的觀察、記錄,看一看,你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電池產生興趣,初步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樂意參加安裝電池的探索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

  3、愿意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動準備:

  常用電池若干個(1、2、5、7號,)

  大小不同的電筒若干個(分別使用1號、2號及5號電池)

  錄音機、磁帶 黑貓警長圖片電視機、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嘗試從多角度發(fā)現(xiàn)電池的差異。

  1、 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桌子上有什么?”(電池)“這些電池一樣嗎?”(不一樣)“它們有那些地方不一樣?請你從籃子里分別拿兩個不一樣的電池來比一比,找一找!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比較,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兒交流。

  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電池那些地方不一樣?”

  師生共同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電池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粗細不一樣…

  “這些電池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師生共同小結:這些電池的一頭都有一個小帽子,另一頭都是平的或是凹進去的。

  二、初步了解電池的用途,并探索為大小不同的電筒安裝電池。

  1、教師提問:“這些電池有什么用呢?”

  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了解電池的用途(能讓電筒亮起來;讓電動玩具動起來;讓錄音機響起來…)。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錄音機里裝電池的情況,并放錄音讓錄音機響起來,引起幼兒安裝電池的興趣。

  “剛才是誰呀?”(黑貓警長)

  “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怎么幫?”

  教師提供不同型號的電筒,讓幼兒

  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安裝電池,讓電筒亮起來。

  3、幼兒操作結束,教師組織:“請裝好電池的小朋友趕快把亮起來的`電筒去送給黑貓警長!”(教育幼兒要節(jié)約用電)

  4、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一起討論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你是怎樣裝電池的,電筒才會亮起來?”

  教師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舉典型事例。

  5、師生共同小結:電筒的大小不同,它們也需要大小不同的電池,大電池裝在大電筒里,小電池裝在小電筒里。為電筒安裝電池時,要讓電池上有小帽子的一頭先放進去,第二個電池也是一樣,然后蓋緊蓋子,打開開關,電筒就會亮了。

  6、再次放錄音,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1、讓活動中沒有正確安裝電池的幼兒繼續(xù)操作練習。

  2、在日常生活中繼續(xù)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并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活動結束:

  環(huán)保教育:不亂扔廢舊電池。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現(xiàn)象,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2、仔細觀察,積極動手探索,學習簡單記錄實驗結果。

  3、愿意參加科學活動,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白砂糖 糖塊 透明玻璃杯 攪拌棒 冷熱水 小錘子 點心盤等。

  2、記錄表 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初步感知溶解的現(xiàn)象。

  1、直接出示砂糖,并認識砂糖。

  師:(出示砂糖)孩子們,認識這個是什么嗎?(砂糖)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白白的、細細的、小小的……)

  2、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以游戲的形式感知溶解的現(xiàn)象。

  師:這些砂糖要和我們來捉迷藏,請你們幫砂糖找個地方藏藏好,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份砂糖,瞧這里就是玩捉迷藏的.地方,藏的時候把糖要倒出來。記住地方只能藏一次哦!

  3、幼兒自由選擇地方藏糖。

  師:好,每人拿一份砂糖輕輕地去藏吧,看誰藏的我找不到。(幼兒藏糖)

  4、帶領幼兒一起找糖。

  師:小朋友好了嗎,把蓋子放到旁邊的空簍子上,我們一起來找著吧。

  還有誰的糖我沒有找到呢?(藏到了水里)(帶領幼兒一起回座位坐下)師:哪里有啊,我怎么看不見呢?(原來砂糖溶解到了水里了)

  5、示范操作。

  師:你們藏得真好,我也想來做做這個實驗,看看是不是你們說的那樣。

  二、實驗觀察,了解不同的物質溶解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1、猜測砂糖與塊糖的溶解速度是不是一樣的。

  師:哇,這個游戲真好玩,瞧,還有誰也想來玩呢?(方糖)方糖是什么樣子的(白白的,正方形的,是一塊一塊的)它也想藏到水里去,它要和砂糖來比一比誰溶解的比較快?你們說說看砂糖和塊糖,哪個會溶得快一點呢,為什么?

  2、幼兒實驗操作并觀察記錄。

  師:究竟會是誰溶解得快呢,就來比一比吧,我們兩人一組,一人拿方糖一人拿砂糖,我數(shù)123同時放入杯中,仔細觀察糖在水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瞧我這里還有一張記錄表,(拿出記錄表)知道這是代表什么嗎?哪個先溶解就在哪個下面打鉤。準備好了嗎?123放。ㄓ變翰僮,仔細觀察并記錄)

  3、小結。

 。1)請小朋友說說觀察到的現(xiàn)象:你看到糖在水里有了什么變化?再拿出記錄表說說誰溶得快(砂糖)

 。2)小結:砂糖的顆粒小,溶解的快,方糖顆粒大,溶解的慢。

  三、動手探索,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1、發(fā)揮想象并回答可以怎樣加快溶解的速度

  師:瞧!砂糖早就溶解完了,方糖還有呢,可是方糖想玩這個捉迷藏的游戲就必須讓自己溶解的快一些,怎樣就能讓塊糖溶得快點了呢?誰愿意來幫它想想。(幼兒回答)(攪拌、搗碎、加熱)

  2、嘗試操作并記錄

 。1)師:你們說的這些方法管不管用呢,我們把方糖放到水里用你們想到的方法來試一試,和我的方糖糖比一比是不是的確比我的快,準備好后我說“123開始”一起放。

 。2)幼兒選擇方法并做準備師:工具都拿好了嗎?123開始!

 。3)和老師同時把糖放入水中觀察實驗結果。

  (4)師:你們的方法真好,真的比我的快。

  3、了解加熱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1)師:瞧我這里還有兩塊方糖,不用你們剛才用的方法,同時把它們放到兩杯水中,猜猜它們溶解的速度會一樣嗎?

 。2)仔細觀察兩個杯子中的變化。

 。3)師:為什么同樣的方糖在水里溶解的速度不一樣呢,你們知道有什么秘密嗎?我們摸一摸這兩個杯子。

  (4)小結:原來水的溫度高了,溶解的速度也會變快呢。

  四、小結,品嘗糖水

  1、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用了幾種方法讓溶解的速度變快的呢!

  是的,我們用了攪拌、搗碎、加熱三種方法使溶解的速度變快了,糖溶到了水里,水會變成什么味道呢?我們一起來嘗嘗吧!

  2、師:除了今天這三種方法,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呢,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試一試。

科學教案 篇6

  【課程介紹】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jù)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fā)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ㄒ唬⑸钪械穆曇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ǘ、讓小瓶發(fā)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fā)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

  它發(fā)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fā)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fā)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fā)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jié)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fā)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fā)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ㄈ、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qū)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fā)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fā)出小鼓的聲音。

 。ㄋ模、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fā)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8-01

科學教案(精選)07-29

【精選】科學教案07-28

科學教案(精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7-23

科學教案【經典】08-05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經典]08-09

科學教案(經典)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