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6篇(實用)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物質混合后性能可能會發(fā)生變化,也可能不發(fā)生變化。
2.通過分析混合物的特征使學生掌握一些分離方法,并將這些方法靈活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
重 點:材料不同,分離的方法就不同。讓學生體會到分離混合物時一定要注意觀察混合物的性質,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集思廣益,想出更多分離辦法
難 點:材料不同,分離的方法就不同。讓學生體會到分離混合物時一定要注意觀察混合物的性質,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集思廣益,想出更多分離辦法
教 具:粳米、面粉、鐵屑、木屑、磁鐵、水、盛水的容器、篩子、盒子、簸箕、餐巾紙或過濾紙、黑墨水、綠墨水、滴管、噴壺等
方 法:
教學過程:
一、我們每天制造著許多混合物,但同時也需要把有些混合物分開。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分離混合物(板書課題)
二、分離混合物——粳米和面粉
1.出示面粉盒,將一粒粳米放入面粉盒內,提問:你怎樣將它們分開
2.學生操作(也許學生會用撿的方法)
3.將幾粒粳米放入面粉盒里,提問:你怎樣將它們分開
4.抓一把粳米放入面粉盒內,使面粉和粳米充分混合,提問:這時你應該怎樣將它們分開
5.學生思考、交流
6.嘗試操作 傾斜裝有混合物的.盒子,反復敲打盒底;用篩子篩;用簸箕簸……看能不能把它們分開
三、分離混合物——鐵屑和木屑
1.出示鐵屑和木屑混合物
2.討論:我們能找到多少種方法把鐵屑和木屑分開
3.分組實驗、記錄分離的過程和方法
4.小組匯報交流:
四、小結
有些物質混合后仍然保持原來的性質和狀態(tài),如木屑和鐵屑;有些物質混合后發(fā)生了變化,如鹽和水混合成為鹽水。這節(jié)課通過分離粳米和面粉的混合物、鐵屑和木屑的混合物,同學們都掌握了一些分離混合物的方法。其實,根據(jù)混合物的性質不同,分離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此外,還有一種分離墨水的方法現(xiàn)在已用在中藥研究中,用來把草藥中有治療功效的成分分離出來。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將物體運動所經(jīng)歷時間或路程分解為若干段,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
2、通過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3、知道個人見解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實驗來證明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斜面、金屬片、小車、停表、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勻速直線運動?
2、什么叫變速直線運動?
3、你是如何探究運動物體的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的?(要求學生參照課本P27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時間內,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過相等的路程,運動物體所用的時間是否相等。)
4、科學探究有幾個主要五一節(jié)?
二、新課教學
學生閱讀課本P29“提出問題”有關內容。
對于“提出問題”,在沒有獲得證據(jù)之前,人們對于問題所做的解釋,發(fā)表的見解就是猜想或假設。為了證明你的猜想或假設是否正確,需要用證據(jù)來證明。證據(jù)可以從圖書館、互聯(lián)或書店等處收集,也可以做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在收集證據(jù)時,應操作規(guī)范、實事求是,具有嚴謹客觀的科學態(tài)度,不隨意涂改實驗數(shù)據(jù)。
自己做實驗需要考慮什么是有價值的證據(jù),用什么方法,什么儀器來收集證據(jù),以及如何讓別人相信證據(jù)等,這就是設計實驗。
下面有三個問題,請同學們提己的觀點,通過實驗收集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F(xiàn)在我們先選擇第一個問題:小車沒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分組討論、交流:
1、你要探究的問題
2、你的`猜想或假設
3、你設計的實驗(方法、儀器、步驟、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并寫好實驗報告。
。ń處熆筛鶕(jù)實際情況提示實驗的方法)
三、實驗。
四、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ㄒ唬┨骄繂栴}
1、從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2、從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塊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學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二)探究實驗報告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設計的實驗(包括實驗器材)
4、實驗步驟及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5、實驗結論。
6、評估。
7、交流。
五、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戶外活動回來,孩子們走到洗手臺,抹上肥皂洗手,田田小朋友的手不停地搓手,然后她將大拇指和食指圍成一個圈,用嘴開始對著吹氣,從食指和大拇指圍成的圈里飛出了一個泡泡,他的操作引起了許多孩子們的大膽探究。這給了我許多的靈感思考,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預設了這樣的科學活動。
《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要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師要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按蹬菖荨被顒觼碓从谟變旱纳,是他們很喜歡的游戲活動之一。在孩子的興趣上讓幼兒去探究總結出吹泡泡工具必須滿足的條件,在滿足吹泡泡條件的經(jīng)驗基礎上幼兒又探究吹泡泡工具的多樣性和可變性,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在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探究中提升幼兒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活動目標
1、知道有縫有空隙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對探究結果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2、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吹出泡泡,并能用圖示、表征的方式記錄。
3、體驗探究過程帶來的快樂以及成功后的喜悅。
重點難點
1、對探究過程的比較總結出結論
2、通過結論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吹出泡泡。
活動準備
記錄表3張、筆,每人一套操作工具(吸管、漏勺、鑰匙、樹葉、樹丫、扭扭棒、記錄表、筆)泡泡水四小桶、材料包(剪刀、皮筋、繩子、膠布)、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ㄒ唬┮龃蹬菖
1、小朋友們好,你們知道老師這個桶里是什么嗎?(泡泡水)你們有沒有吹過泡泡?
2、請一位小朋友上前用吸管吹泡泡,老師引導小朋友吹泡泡要仔細觀察,怎樣才可以吹出泡泡。
通過請一名幼兒在大家面前嘗試操作過程中小結:我們提醒幼兒在吹泡泡時我們要注意,吹泡泡時嘴不能碰到吹的泡泡水,然后在吹泡泡時不能對著人吹,在吹的時候集中對準吹。
。ǘ┮霾牧嫌變禾骄
今天我們要做一個吹泡泡的游戲,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材料,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那些材料。(老師在出示表上采取遮蓋種類的方法吸引幼兒注意,然后一張一張圖撕下來。)你們看看猜一猜有那些材料。有吸管、漏勺、鑰匙、樹葉、樹丫、扭扭棒。這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嗎?
黑板上出示記錄表圖。
小朋友們理解這張圖的意思嗎?幼兒自由回答。這張圖是記錄小朋友們猜測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猜想能吹出泡泡我們在對應的筐里用符號“√”表示,不能吹出泡泡我們在猜想對應的框里用“×”表示。我們一起來猜猜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呢?(老師在這張紙上記錄孩子們的猜想。)
這些材料能不能吹出泡泡呢?我們一起自己去試一試吧,小朋友們盡可能的都要試試這些材料喲,把你們的試驗結果記錄在你們的記錄表上,當聽到找朋友的音樂的時候請小朋友們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們一起來分享你們探究的過程。好嗎?
操作記錄,能吹出泡泡的.打“√”,不能吹出的打“×”。
(三)小朋友們探究材料
小朋友們探究材料,并做記錄。老師巡回觀察孩子們操作的過程。待孩子們都基本操作完材料后老師放音樂。
(四)分享探究結果(預計有X人參與操作活動,有X人使用這種工具能吹出泡泡,X人使用這種工具不能吹出泡泡)
黑板上出示記錄表圖。
他們能吹出泡泡嗎?
小結能吹出泡泡的特征:
吸管能吹出泡泡的請舉手?有幾個就統(tǒng)計幾個?不能吹出泡泡的請舉手?然后請不能用吸管吹出泡泡的小朋友來分享一下他是怎么吹出泡泡的。再請一個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享怎么吹出,不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再試試吸管能不能吹出來。證實吸管可以吹出泡泡來。同理,鑰匙能吹出泡泡的請舉手?有幾個就統(tǒng)計幾個?不能吹出泡泡的請舉手?然后請不能用吸管吹出泡泡的小朋友來分享一下他是怎么吹出泡泡的。再請一個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享怎么吹出,不能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再試試吸管能不能吹出來。依次統(tǒng)計漏勺、樹丫、樹枝、扭扭棒的實驗結果。
小結:能吹出泡泡的材料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是什么?(請小朋友們說出探究材料的共同特征,都有一個孔或者洞)老師用簡筆畫的方式記錄孩子們探究的結果。
(五)運用吹出泡泡結果來制作不能吹出泡泡的物體。
1、這里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你們這會能不能吹出泡泡呢?請小朋友選擇老師給你們提供的材料包,材料包里有繩子、皮筋、剪刀、透明膠等工具,把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變成能吹泡泡的材料。一會聽到音樂請小朋友們帶著你們操作的結果,我們一起來分享。
2、小朋友們操作,老師觀察探究的過程,然后放音樂請小朋友回到位置上,分享小朋友們探究過程。樹丫能不能吹出泡泡,你是怎么讓樹丫吹出泡泡的,分享你的操做方法,老師用簡筆畫的方法記錄孩子操作的方法。同時也記錄不一樣的操作方法。孩子們沒有爭議又進行下一個探究。依次扭扭棒,和樹葉的探究。
黑板上出示記錄表圖。
記錄表圖
。3)預設
他們能吹出泡泡嗎?
怎么改變材料吹出泡泡
小結選用什么工具使物體變成泡泡工具的:
活動總結
小朋友們使用了剪刀、皮筋、繩子、膠布這些工具把不能吹出泡的物體變成了能吹泡泡的工具。其實泡泡水在通過有洞有縫隙的中間,會形成一成膜,當你吹出的氣體通過這層膜時,氣體就會被包裹起來,就變成了泡泡。
今天小朋友把不能吹出泡泡的物體通過自己的操作變成能吹出泡泡的工具。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我們的思考變成可能。老師在區(qū)域里還可為你們提供了許多的材料,我們一起去思考思考,動動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科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地鐵是先進的地下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擔負起乘客運輸?shù)娜蝿,大大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地鐵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更多的便捷,同時也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地鐵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它跑得那么快?地鐵的開通引發(fā)了幼兒濃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動根據(jù)幼兒“好奇、好問、好體驗”的特點,結合視頻、畫面,引導幼兒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地鐵的特點和功能,激發(fā)幼兒對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認知興趣,培養(yǎng)幼兒安全、文明乘車的意識。
【活動目標】
1、了解地鐵的外部構造、功能以及便捷、環(huán)保的特點,知道乘坐地鐵的基本程序。
2、能大膽講述乘坐地鐵的經(jīng)歷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3、感受地鐵出行帶來的方便,萌發(fā)安全乘車、綠色出行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幼兒乘坐地鐵,感知地鐵的特點。
2、教師自制課件(乘坐地鐵的視頻、采訪地鐵工作人員的視頻、地鐵的相關圖片、地鐵路線圖)。
3、“幼兒學習材料”——《身邊的科學》。
【活動建議】
1、結合圖片,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地鐵的外部構造、功能等。
。1)提問:你平時坐地鐵嗎?地鐵是什么樣子的?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進一步了解地鐵的外部構造、功能。
提問:地鐵在哪里?它是怎樣行駛的?和我們坐的火車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地鐵是鐵路運輸?shù)囊环N形式,需要在專門的地下軌道行駛。它的車頭是子彈頭的形狀,有利于減小高速狀態(tài)下的風阻,減少能耗,提高車速。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知道乘坐地鐵的基本程序,了解地鐵便捷、環(huán)保等特點。
。1)引導幼兒交流乘坐地鐵的'經(jīng)驗。提問:你是怎樣乘坐地鐵的?
。2)請幼兒觀看乘坐地鐵的課件,了解地鐵便捷、環(huán)保的特點。
提問:人們是怎樣乘坐地鐵的?為什么人們喜歡乘坐地鐵?
小結:乘坐地鐵安全、準點、快捷、舒適,是一種環(huán)保的出行方式。
3、結合課件,引導幼兒了解乘坐地鐵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感受地鐵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引導幼兒討論、交流。提問:乘坐地鐵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引導幼兒觀看地鐵工作人員的采訪視頻,進一步了解乘坐地鐵的注意事項。提問:這是誰?他說了哪些事?
小結:地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只有有序上下車,不擁擠,遵守乘車規(guī)則,保護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才能安全快樂地出行。
【活動延伸】
請幼兒閱讀《身邊的科學》第15頁,進一步了解如何乘坐地鐵。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東海縣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西行第一縣,聞名中外的“水晶之鄉(xiāng)”,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水晶棺就是由東海水晶精制而成,為此東海人民無比的自豪與驕傲。幼兒作為一個東?h的小公民,也目睹了水晶的神奇與美麗。為了豐富幼兒對“水晶”的認識,加深對水晶的進一步了解,更好萌發(fā)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為此,我設計了大班“美麗的水晶”社會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了解東海水晶。
2.能積極交流、分享收集的水晶資料。
3.萌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水晶的各種原料、制品及水晶的有關圖片、資料等,布置出展臺、圖片展板。
2、介紹水晶及東海其他特產(chǎn)的VCD錄像(介紹東海水晶的產(chǎn)量、加工規(guī)模、工藝品種類等。)
活動過程
一、參觀展臺、圖片展板。
1、教師:“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收集來的水晶展覽,請小朋友看看大家都收集了
水晶的哪些資料,小聲地向你的小伙伴講一講哪些東西是你收集的”。
2、幼兒參觀。
二、介紹收集的水晶資料。
1、引導幼兒可拿實物或指圖片介紹。
教師:“請小朋友介紹你帶來了什么?”
2、介紹水晶原石及圖片。
教師:“水晶的原石是從那里來的?有什么顏色?形狀是什么樣的?”
3、 交流水晶制品及圖片。
教師:“水晶有哪些制品?有哪些作用呢?”
4、教師小結:水晶的原石是從地下挖出來的.,東海的地下水晶藏量非常大,產(chǎn)量占全國的1/4,東海的水晶原石也比較堅硬,水晶制品很豐富,如:項鏈、手鐲、戒指、耳環(huán)、眼鏡、景石、工藝雕刻品、按摩靠墊等,不僅有可以作為裝飾、美化生活,還有許多保健作用。
三、欣賞介紹水晶的錄像。
1、教師:“請小朋友看介紹東海水晶的VCD錄像,跟小朋友說的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師小結:東海的水晶文明世界,有“中國東海水晶之鄉(xiāng)”之稱,毛主席的水晶棺材就是我們東?h房山鎮(zhèn)出土的水晶做成的,這是我們東海縣的驕傲。
四、拓展經(jīng)驗。
1、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知道了美麗、神奇是水晶,東?h還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或有名的地方呢?講給大家聽一聽吧!
2、教師小結:好吃的有平明的大米、山左口的板栗、黃川的草莓、石良河的葡萄、桃林的燒雞等,好玩的地方有羽山風景區(qū)、西雙湖、李埝狩獵場等,有名的有亞洲第一井、安峰山烈士陵園等,希望小朋友們從小學好本領,長大把我們的家鄉(xiāng)建設得更美麗。
活動延伸
1、幼兒繼續(xù)收集水晶原石及制品,充實自然角,使幼兒更多、更全面地了解美麗的水晶。
2、在美工區(qū)提供水晶珠、線等,穿制水晶項鏈和手鏈等。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光和影》這篇課文內容的安排是從手影游戲開始引出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什么條件,進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幾個特點。同時讓學生認識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有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樣產(chǎn)生的及產(chǎn)生影子需要什么條件這一活動導入。
第二部分:聯(lián)系實際說明什么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過三個實驗,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狀變化的特點。
第四部分:簡單介紹投影的運用。
學情分析
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及五年級學生喜愛游戲及動手實驗的特點,應按教科書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用不同彩色粉筆分別記錄投在“屏”上的.影子。再根據(jù)影子進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體的那種物質。
2、影子的形成條件:光、遮擋物、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3、光源:正在發(fā)光而且是自己所發(fā)出的光。
4、影子的特點:①位置 ②大小 ③形狀
5、投影:光源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物體的影子。如我們教室里的實物投影儀。
過程與方法
1、認識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2、分組進行光和影的三個實驗。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點。
4、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以上過程要用直觀的演示及實驗的教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電筒、大號電池(作遮擋物)各八只,4開圖畫白紙24張,紅、黃、藍彩色粉筆各八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
2、板書課題
3、通過閉眼活動引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認識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1、打開實物投影儀。
2、用手在投影儀及黑板中間作各種手影。
3、讓學生認識什么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個條件。
三、進行影子特點的三個實驗
1、把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分發(fā)實驗器材。
2、說明三個實驗的方法與步驟,放下窗簾、準備工作。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歸納影子位置、大小、形狀的特點。
四、鞏固運用
打開投影儀做游戲,驗證我們發(fā)現(xiàn)的影子變化規(guī)律:
1、改變光源位置,影子有什么變化。
2、改變遮擋物在光源間的距離,影子有什么變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側面的變化。
4 、投影是用移動光源遠近進行物體大小變化。
五、課外延伸: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23
(精選)科學教案08-0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8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