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13 09:45:3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8篇(精)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8篇(精)

科學教案 篇1

  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y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

  華佗不僅精通醫(y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里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蕩,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么不也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后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tài)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jié)、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華佗的弟子吳普,由于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芍拔迩輵颉笔切兄行У慕∩眢w操。

  得助于孩子的啟發(fā)

  1608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fā)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后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fā)現(xiàn)什么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望遠鏡。后來,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fā)現(xiàn)。

  “小人國”的發(fā)現(xiàn)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顯微鏡的發(fā)明者。顯微鏡的'發(fā)明使人類真正開始了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

  列文虎克只是個荷蘭德爾夫市政府的看門人。他利用看門之余,磨制了許多鏡片。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fā)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他用這種鏡片觀看自己的牙垢,發(fā)現(xiàn)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他驚訝地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國”的居民

  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多!”一個看門老頭兒發(fā)明了顯微鏡,成了微生物學的開門鼻祖。

  有人對他十分羨慕,追問著他成功的“秘訣”。列文虎克什么話也沒說,僅向問話者伸出他的雙手

  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碰倒紡車的啟示

  “珍妮紡織機”的發(fā)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fā)明家)是一個普通工人。他既能織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里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并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他說干就干,終于試制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并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fā)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fā)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fā)明”。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僬J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

  ②理解文中例證法及其作用

 、蹖W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④理解“科學”“藝術”“創(chuàng)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學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教學難點:理解“科學”“藝術”“創(chuàng)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第1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作 業(yè):見自測

  板書設計: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共同基礎: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共同目標: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向:

  1、導語:

  運用多媒體播放或解釋李可染的水墨畫“曉陽輻射新學光”和“超弦生萬象”。

  2、揭示目標:

 、僬J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理解文中例證法及其作用

  ②學會用研究、討論的方法就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

 、劾斫狻翱茖W”“藝術”“創(chuàng)造力”“真理”這些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二、自學:

  1、自讀課文后,把文中不認識的字寫在黑板的左邊,認識的同學就把拼音注上去。

  闡(chǎn) 嬋(chán) 奠(diàn) 輻(fú)

  2、積累下列詞語:

 、贊撘庾R②嬋娟③共鳴④依賴⑤奠定⑥鑒賞⑦意境⑧跨越⑨狹義⑩廣泛

  2、作者作品及相關知識簡介: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等。

  背景資料:20xx上?茖W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學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征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向月》、蘇軾的《水調歌頭》,到邁克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fā)現(xiàn)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xiàn)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系作了精彩的闡述。

  3、感知內(nèi)容:

 、僦鹱种鹁涞刈x懂課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話,通過理解,在頭腦里形成具體的事物。

 、谧h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jù)、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蹫槭裁凑f“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沒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

 、茉俅嗡僮x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2-10)具體論證論點。

  第三部分(11-12)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組內(nèi)探究、討論、交流。

  1、科學與藝術有哪些相同點?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文章列舉李白的《把酒問月》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是為了說明什么?是為了說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這就是藝術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1、(1)簡要說說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是一致的?

  2、(2)細讀下面的句子,并結合實例談談你的理解。

  ①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②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

  六、自結:

  學習本課時你有什么收獲?

  略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用耳朵仔細聽,分辨不同的聲音。

  2、知道要保護自己的耳朵。

  二、活動準備。

  教具:寶寶熟悉的各種聲音的錄音。

  三、活動過程。

  1、放錄音。

  師:什么聲音?

 。1)讓寶寶逐一聽汽車、火車的喇叭聲和小貓、小狗等動物的叫聲。

 。2)師:剛才,你們聽到了汽車、火車的聲音,小動物的叫聲,你們是用什么聽到的'?

  2、教師引導寶寶認識耳朵。

  師:寶寶的耳朵在哪里?小耳朵真正靈,小朋友用它聽聲音。

  3、讓寶寶自由地說一說、學一學。

  師:大家還聽過什么聲音?

  4、請寶寶用雙手捂住耳朵,試一試能否聽到聲音。

  告訴寶寶:耳朵的用處很大,我們要保護它。不沖它大聲叫喊,不挖耳朵。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學家原因。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齊讀,認識生字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韙,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

 。1)學生自由質疑

 。2)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xiàn)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識字,讀通課文

  1、教師示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

  2、引導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學生自由讀文。

  4、分段指名讀課文。

  5、評議,糾錯正音。

  6、結合評議,認識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詞。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3、學生獨立給課文分段

  4、分明名反饋,評議。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質疑:孩子為什么要考科學家呢?

  2、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饋,交流、評議,認識兄弟倆與達樂文

 。1)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2)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3)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于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五、總結課堂,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于是,他們就盼望著見見達爾文,并且想考考達爾文。

  2、學生齊讀課文第1~4自然段。

  3、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么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xù)去讀課文,查資料。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在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剝一剝、嘗一嘗的過程中認識蠶豆顏色、外形、觸感和味道;

  2. 在剝蠶豆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多種剝蠶豆的方法;

  3. 體驗剝蠶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托盤;人手一只小碗;

  2.煮好的'蠶豆;

  3.小毛巾一筐;

  4. 餐盤每組一只;笑臉盤每組一個;

  5.白色小桌子,其上放置寶寶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 出示蠶豆,引發(fā)興趣;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師:什么顏色?你看,像什么?(觀察顏色,形狀)師:請一位寶貝上來摸一摸,感覺怎么樣?(鼓鼓的,表皮毛毛的)

  2. 引導猜測,想象里面藏著什么;

  師:摸起來鼓鼓的,里面藏著什么呢?(神秘狀,激發(fā)猜測想象)

  3.認識操作材料;

  師:究竟里面藏著什么呢?等會兒,韓老師請你們來剝一剝。剝開來,就知道了。

  師:現(xiàn)在看看,桌上放了些什么?(一托盤蠶豆、小碗人手一個)師:猜猜空空的小碗用來干什么?(放什么?)(放剝出來的蠶豆)師:現(xiàn)在請寶寶搬小椅子到桌子邊坐下。(按組先后)小腳藏在桌子下面,就開始剝。

  4. 指導寶寶剝蠶豆;

  師:剝出來,是什么?什么顏色?

  分組指導剝蠶豆的方法。(鼓勵寶寶自己剝)

  5. 引導寶寶觀察蠶豆寶寶,并與豆莢的表皮進行比較

  師:摸一摸蠶豆寶寶,感覺怎么樣?(滑滑的)師:蠶豆寶寶摸起來滑滑的,豆莢摸起來毛毛的。

  6. 引導寶寶嘗一嘗煮好的蠶豆;

  師:這滑滑的,綠綠的蠶豆,你們吃過嗎?吃起來是什么味道呢?

  師:我?guī)砹酥蠛玫男Q豆,請你們嘗一嘗。

 。贸鲋笫斓男Q豆)師:小毛巾擦擦手,小勺子手中握,輕輕放進小嘴巴,啊嗚啊嗚真好吃!

  師:蠶豆的皮皮放到笑臉盤中。(不然笑臉盤要哭咯)教師分發(fā)蠶豆到每組的餐盤中。

科學教案 篇6

  一、林奈與生物分類

  分類學之父---林奈

  分類方式:界、門、綱、目、科、屬 、種。

  二、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

  進化學說改變了神創(chuàng)論。

  小結:

  練習:導航第七頁1-4

  教師指導

  分組討論

  學生講述,教師引導

  教師講解

  教師提出問題

  學生小 結這部分內(nèi)容有些同學可能在CCTV10或DISCOUVER節(jié)目中已有所了解,因此應以共同交流,教師補充為主

  這些知識易于理解,且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因此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安排學生閱讀相關教材。注意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

  閱讀技巧SQ3R法:

  1、S:瀏 覽,即快讀或略讀一節(jié)課文。

  2、Q:注意這段文字回答了一些什么問題。注意標題或黑體字等所提供的信息,作者往往用這種方法來強調主要概念或主要詞匯。

  3、R仔細閱讀這節(jié)課文。

  4、背誦有關問題的答案。

  5、R:復習這段課文,找出先前忽 略的問題。

  提 高 與 發(fā) 展教 學 反 思

  18世紀之前,世界上成等待中上萬的植物沒有統(tǒng)一 的名稱,往往同一種植物有幾個名稱,或幾種植物用同一個名稱,這給研究植物帶來很大困難。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707—1 778)改變了這一混亂狀況。他創(chuàng)立的`“雙名制命名法”(簡稱“雙名法”),給每種植物起兩個名稱,一個是屬名,一個是種名,連起來就是這種植物的學名,好像人有了姓和名一樣,這個命名法直到現(xiàn)在仍在使用。從1732年起,林奈留 學荷蘭,獲得了醫(yī)學博士學位。他周游了荷蘭、英、法等國,系統(tǒng)整理了自己多年的考察資料,發(fā)表了許多著作,包括劃時代巨著《自然系統(tǒng)》。在這部書中,他闡述了礦物的形成,植物的生長和生活,動物的生長、生活的感覺。“雙名法”在書中首次出現(xiàn),從此馳名世界。在上課前,我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并且給學生講述了有關達爾文和林奈的小故事。學生非常感興趣。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大屏幕,否則,向學生展示的資料更多。

科學教案 篇7

  課堂回放

  上課鈴響后,同學們手里拿著記錄表,有序地走進不一樣的實驗室里。當同學們發(fā)現(xiàn)桌上栩栩如生的貓的標本、魚缸里活潑可愛的金魚和烏龜、鳥籠中上竄下跳的鸚鵡、青蛙和蜻蜓生動形象的圖片后都禁不住地叫起來,由衷地喜歡上了它們,對它們的觀察、了解更為迫切。

  為了保證觀察的時間,同學們按照個人喜好自主的結合為六個研究小組,以獲得充分的對一種動物的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經(jīng)過二十多分鐘的觀察,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秘密。

  “說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小動物的什么秘密?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作補充!

  觀察貓的人數(shù)最多,雖然給他們提供的是貓的標本,但同學們平時對貓的了解頗多,發(fā)言很踴躍。

  “我們看到的是只黃貓,它身上有厚厚的毛,很濃密,手摸上去很光,很柔順,很舒服,還掉毛呢!

  “是啊,這標簽上寫的是1999年做成的標本,時間好長啦!

  “這個貓標本的皮毛是真的吧?”

  老師點點頭,說:“大家說的是貓身體上的一些特點,關于貓的身體構造特點還有補充的嗎?”(引導學生由平時凌亂、無序的觀察到科學探索中的“有序觀察” )

  “貓的眼睛白天瞇成一條線到了晚上會很亮,是為了能抓住老鼠,!

  “貓的胡須還比較長!

  “貓的尾巴總喜歡向上卷起來,卷成一個圈!

  “貓的鼻子總是濕濕的。

  “其他方面有什么補充嗎?”

  “貓還會上樹,爬得可快了!

  “貓上房子也很快的。”

  “我知道貓愛吃魚和老鼠。它每次發(fā)現(xiàn)老鼠后很快地抓住,不是立刻就吃,而是故意讓它跑了再抓,和老鼠玩玩,然后再躲起來吃!

  “貓也有脾氣,高興時就跳到你的身上讓你抱;不高興時,就躲起來。

  “貓吃飽了,喜歡玩線團,在筐子里玩。”

  ……

  “我們小組觀察的是烏龜。我想問一下,這只烏龜是老師您養(yǎng)的嗎?”

  “不是,是四(2)班陳泰宇同學養(yǎng)的。繼續(xù)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吧。”

  “它生活在水里,身上有一個殼,上面有些花紋,身體不算大。有四肢爪子,還很堅利!

  “烏龜?shù)淖彀褪切⌒〉,尖尖的!?/p>

  “我用手碰它,它很害怕地把四肢和頭都縮進殼里了,真是只縮頭龜!”

  “別用手摸它的嘴,上次就咬到我的手了!绷硪粋同學趕快說道。

  “我還知道我家的烏龜吃肉、魚,還有一些菜葉。”

  ……

  當匯報時間一直延續(xù)二十多分鐘時,教師不得不打斷學生的發(fā)言,請他們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課后繼續(xù)討論或寫、畫到科學記錄本上,也可以像唐代詩人駱賓王七歲時寫下《詠鵝》那樣,寫首小詩來描述它們的生活習性、身體特點等。這句話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其中有四(2)班的陳泰宇和四(5)班的宋新穎兩位同學課下各自作了首小詩:

  龜    鸚 鵡

  嘴大不會鳴, 頭上戴紅冠,

  爪子如刀利。 開口學人話。

  甲殼護身體, 察言會觀色,

  孤龜捕食快。 人人都愛它。

  在交流時,重點介紹一到兩種動物,并有意向縱深推進,讓學生建立起動物的結構特征和它們的生活習性、環(huán)境、行為方式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反思

  《動物怎樣生活》是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有生命的物體”的第一課,本課的重點是觀察動物生活,包括生存的基本需要、生活環(huán)境、繁殖方式、生長階段和運動行為等。為了獲得盡可能豐富的有關動物的經(jīng)驗,依據(jù)教材的安排要求學生分組對六種常見的動物進行觀察,以便為后續(xù)概括動物的共同特點打下基礎。為了讓同學們有一個真實的觀察環(huán)境,課前老師做了許多準備工作,找實物和標本,查找有關的資料。游動的金魚、爬動的烏龜、上竄下跳的鸚鵡,學生無時不在感受著動物蓬勃的生命活力。讓同學們對動物的觀察與接觸,就如同久別朋友的重逢,想從更多的角度獲得對它們更為全面的了解。這一切都喚起了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柔情,對動物的觀察和研究成了學生內(nèi)心的需要。在這樣的情境下,自主探究的欲望被激活了。有了主動學習的愿望,探究才是有效的?粗麄儬幹氚炎约旱陌l(fā)現(xiàn)與其他同學分享時,老師心里很輕松也很開心,就讓同學們在觀察中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吧!

  科學探究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是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所承載的內(nèi)容和實際意義。許多環(huán)節(jié)都是以足夠的時間為基礎的,需要有時間反思、有時間開展討論、交流。為此,教師就花了很多時間讓同學們觀察、交流。有了豐富的動物生活習性和特征的積累,同學們對動物生命活動的感受有了一定認識,慢慢地在頭腦中形成了一些動物的概念,留下了生命是什么的感悟,對動物的認識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逐漸表現(xiàn)出理性的認識。

  學生的研究興趣往往是不能持續(xù)很長時間的,在課堂上只能獲得對一類動物的研究結果,對其他動物的了解要依賴于與同學的交流,而交流的時間又是有限的。只有讓同學們對動物研究的興趣延續(xù)到課外,熱情保持下來,在生活中觀察,在“玩”中形成感悟,同學們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深入的,我們的教學才能說是成功了。

科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排序是蘇教版教材的新內(nèi)容,屬于過程技能顯性化單元。學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觸過排序,生活中的排序遠沒有科學研究中的嚴謹,其作用也不一樣,本課是以科學研究的角度對排序作更深入的探討,以讓學生重視數(shù)據(jù)收集過后的整理步驟。

  《排序》這課,主要解決五個問題,

  1、怎樣排序――排序要按照事物某特征的序列進行,根據(jù)不同的特征可對事物進行不同的排序;

  2、學生用排序的方法整理數(shù)據(jù),得出規(guī)律;

  3、知道排序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重視整理數(shù)據(jù)的環(huán)節(jié);

  4、知道排序除了按照單一特征,還可以按照兩個甚至多個特征來進行;

  5、通過對三種塑料紙的排序,收集數(shù)據(jù),并整理數(shù)據(jù),對事物進行排序的高級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知道排序的含義,弄清為什么要排序。

  難點是通過自己或合作小組設計的各種排序活動,了解對物體排序所依據(jù)的單一特征或多種特征。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展臺、鉛筆、排序欣賞圖片。

  學生準備:

  文具若干,活動記錄卡。

  食品塑料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層次一:知道排序的含義。

  層次二:了解排序的作用。

  層次三: 知道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是有聯(lián)系又有差別的。

  過程與方法:

  層次一:能辨別物體排序所依據(jù)的一個特征。(分析、概括)

  層次二:通過自己設計的排序活動,能對數(shù)據(jù)進行排序。(數(shù)學能力)

  層次三:能發(fā)現(xiàn)排序后的數(shù)據(jù)、資料的優(yōu)點。(分析、概括、遷移)

  層次四:在小組活動中,能辨別物體排序所依據(jù)的兩個或多個特征。(分析、概括)

  層次五:能比較三種塑料某些性質收集數(shù)據(jù)資料,并整理這些數(shù)據(jù)資料,按照順序排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排序的重要性,重視對科學證據(jù)的思考。

  樂于合作與交流。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談話建構排序的概念)

  1、 大家看一段視頻,看視頻時,回想這幾方面的問題。

  剛才大家看到的視頻是29屆奧運會的入場式,在運動會的入場式時,經(jīng)常用到,你注意他們?nèi)雸鋈藬?shù)這么多,顯得亂嗎,為什么?

  生:按國家排列順序入場的。

  2、體會排序的廣泛應用與作用。

  師:同學們上課間操時,是怎么排序的?

  生回答。

  師:生活中有沒有按照其它特征來排序的?

  生回答。

  師:生產(chǎn)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根據(jù)物體的同一特征來排列它們,這種活動就是排序。今天我們就來探究排序這種活動。

  二、民主導學

  (一)獨立嘗試簡單的排序

  1、談話:排序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在我們進行科學研究的時候也常常要排序,排序是一種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嘗試獨立排序。

  出示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速度記錄表(附件)

  學生獨立排序,交流排序結果。

  師:從排序后的數(shù)據(jù)中,你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嗎?

  3、找出鉛筆排序的特征。

  4、根據(jù)樹干的年輪推測樹木的年齡。

  小結:通過排序我們更容易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中隱含的規(guī)律,排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但是不同的需求排序可能不同,下面請一組同學上來做一個排序活動。

  (二)討論拓寬排序的特征

  1、小組同學按照身高特征排序。

  2、問:你們能不能按照其他特征進行排序呢?

  是按什么特征來排序的?小組討論,看那組的'方法新、科學、快

  可能性預設:身高、體重、胖瘦、頭發(fā)長短等等

  3、得出:同樣的事物按照不同的特征排序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我們看問題也要多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ㄈ┓纸M探究排序的多樣性

  塑料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在不同的條件下選擇應用不同的塑料,下面給同學們提供了三種常見塑料,請同學們研究它們的不同特征進行排序。

  1、分發(fā)材料。

  2、分組討論、探究如何按照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對探究的結論進行適當?shù)挠涗洝!?/p>

  3、各組交流討論、探究的結果,其他同學做出及時評價。

  三、檢測導結

  1、在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根據(jù)物體的( )來排列它們,這種活動就是( )。

  2、在科學研究中,排序是一種常用的( )方法。

  自評:

  1、談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你有什么感受、收獲?

  2、學生談感受、收獲。

  四、布置作業(yè)

  1、不同材料的導熱性能不同,比較下列材料的導熱性能,并給它們排序。(提示:較低溫度時,手摸感覺越?jīng)龅膶嵝阅茉胶茫?/p>

  木板、棉質毛巾、金屬把手、瓷磚、玻璃瓶。

  2、自選一些物體按照某一特征對它們進行排序。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9

(精選)科學教案08-2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25

科學教案【精選】10-17

(精選)科學教案08-01

科學教案(精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7-23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5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8-06